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识字观念

发布时间:2020-03-01 20:55: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幼儿识字教育十大理念:

一、3-8岁是幼儿识字的黄金期

·“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接受影响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永远无法弥补。

·三岁左右儿童的大脑重达900-1000克,是成人的2/3,七岁儿童的大脑重达1280克,是成人的9/10,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记忆力特别强的时期。如果在这段时期之后才开始学习,脑的资质已经大致固定了,想重新组织头脑的回路或提高其资质,已经不可

能了。

·印度“狼孩”由于长期与狼生活在一起,在“关键期”没有接受人类的早期教育,至其到17岁死去时,智力只有正常人三岁半的水平。

·社会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研究认为:人有非凡的使用象征符号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幼年时已经显露。3-6岁的孩子大脑就像是一个空白磁盘,对于他们来说,记忆不是负担,而是一种生理需要,这一时期若是错过了将终生无法弥补。

·日本石井勋教授提出:“在记忆汉字的能力上,一年级比六年级学生为优。”“从1967年开始至今,20多年的实践证明3岁~6岁是一生中学习认字最快,记忆最强的时期。” ·道门博士(G.Domman):“每个正常的婴儿都有难以估计的潜力,从出生至六岁装进去的东西,常常是终生抹不掉的。发展大脑神经的最好方式是教幼儿阅读。

二、幼儿识字与成人不同,是直接记忆

·成人由于有一定的知识背景、人生阅历和经验,在记忆汉字时是分析和逻辑记忆,经过分析、理解之后才能真正认识汉字。幼儿由于没有任何知识、经验和阅历,同时也没有逻辑思维和分析的能力,识字是字形整体输入,是直接记忆,因此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和理解方式

来确定幼儿的识字行为。

·华东师范大学张明红教授指出: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孩子识字和识图一样,识字和孩子

的心智发展是完全吻合的

·香港语言学家安子介指出:汉字是平面化的方块图形文字,以象形字为主流,单字识别率

高。

·日本著名早期教育家井深大(1986)研究发现,婴幼儿认识汉字的过程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根本不用像成人那样去分析、理解字的偏旁、部首、表音、表意、象形、意义等各种内部结构、关系,而是把一个个的汉字当成一个一个完整的、由若干线条组成的“图形”来识记的。他们认字时就是一种照相机似的认读,是一种基于图象对象的“整体模式识别”的机制。 ·几个月的婴儿,无论是对于母亲的脸,或者摇篮曲的曲调,不是采取分析或理解的方法来接受,而是把整个音乐或整个脸总括地予以接受。这一时期婴儿的认知特点被井深大称为“模

式时期”的“模式识别”。婴幼儿认汉字也是一种“模式识别”(知觉过程)。

三、识字、阅读、学知是一个逐步递进的教学过程,识字的直接目的是阅读 ·专家认为教儿童识字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尽早阅读”。理论研究认为,儿童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对孩子的综合发展效果越好。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

的。”

·我们提倡识字、阅读、学知逐步递进的教学步骤,旨在教会孩子学习的手段,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汉字,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阅读有兴趣的文章,调动兴趣的源泉,

最终让阅读占取幼儿兴趣的至高点。

·阅读是诱发思维活动、启迪相伴,是思维的导师;健康的书籍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尽早阅读可以有效地开发儿童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这个最佳期;尽早阅读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汉语文教育长期以来少慢差费的落后状态;尽早阅读可以提高理解力,从根本上摆脱学业负担过重的困境。尽早阅读是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也是启迪知识与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从这个意义上说, 尽早阅读就是一切! ——中央教科所课程教材研究所戴汝潜教授

四、识字的基本标准应是2500个常用字

·国家扫盲的识字量标准为2500个常用汉字,这也是小学毕业生应当掌握的识字量。 ·北京七四八工程标准汉字组检阅现代文章7075篇,计2162万多字,发现汉字共计6300个,其中99%是由2400个常用字写成的,其余的1%由不常用的3900字写成。专家认为,掌握了这2400个常用汉字,阅报、写信和做文章一般就不会有多大问题了。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而阅读无障碍的要求是2500个常用汉字,因此识字的基本标准应是2500个常用字。达不到这个标准,识字的作用和目的将难以体现。

·如果我们教会小孩学习了几十个或100-200个汉字,事实上掌握这样的字量根本没有办法去阅读文章,这样学了之后不能用,无法在应用中巩固,将很快遗忘,这也就失去了认字的意义。

五、汉字识字无难易之分,写字和理解有难易之分

·汉字的特点: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本身是由各种线条构成图形,在幼儿的认知观念里,识汉字就象是识图。

·幼儿识字的特点:图形摄入,直接认记图形,无难易之分;眼、耳和脑的配合能力强,有音形记忆的能力。

·评价幼儿识字的标准:评价幼儿认识一个字标准应该是能够将音形对照即可,而不是还要做到会写、能理解。

六、认识与理解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幼儿是直接记忆,与成人的逻辑记忆不同。尤其是汉字的特点,即图形文字,幼儿看到后是整体图形输入,不存在成人认为的要理解后才能识字。

·不能认为幼儿识字就必须理解汉字的意义,先让幼儿识字,之后通过增加阅读量逐步地理解,这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帖子27 精华0 积分400 活力值100 魅力值100 文采值100 学问值100 注册时间2005-07-02 TOP

天才基地 河南 游客

(宝宝11岁8个月)

新生摇精 短消息 加好友 帖子集

4# 复制本楼地址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05-11-23 16:59

七、汉字有利于集中识记

·世界上各种语言中常用字字数最少的文字是汉字,几千字可组成几万个词。比如学英语,只记住26个字母是毫无意义的,还必须记住各个单词的拼法。安子介先生研究了汉字出现频度,从100多万字中统计出《3650常用字表》,前500字占74.7%。换句话说,如果认识了500字就能看懂一般文章的3/4,如果认识1500字,就能看懂一般文章的94.6%了。也就是说,由于汉字具有组词文字的特点,所以汉语的四五万词汇,只需2000多文字就组成了。而英语则不同,英语是“字词合一”,每个词都有一个特定的字形,普通人掌握二三万单词才能使用英语。

·汉字的独特结构,结合幼儿独特的认知和记忆能力,直接识记,有利于汉字识字集中完成。图形化的结构易于记忆,幼儿独特的认知汉字规律,使汉字的认知可快速集中实现。同时汉字的表意文字单字即有意义,可单独、集中实现,再结合高效的认知方法可使识字量和时间高度集中。

八、韵语识字是汉字识字教学一种独特的宝贵的方法,可成倍提高学习效率

·韵语识字将散乱的汉字有规律地排列起来,把繁多庞杂的汉字变的集中精练,富有节奏,成为易记易诵的短语,便于联想和记忆。能提高记忆率十倍以上,在古代蒙学读本中曾经延续数千年。

九、汉字的直接认记是科学的方式

·看图识字的不利因素是:图形对儿童的视觉吸引过强,而忽视对汉字字形的认记;看图识字有利于对字义的理解而并不利于对汉字字形的认记。

·直接认记:大脑接受的信息量小,因而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汉字的形状和结构的特点符合直接记忆的要求

十、提前识汉字有助于开发儿童智力

·汉字本身的构成及演变吸引幼儿动脑筋;

·汉字是复脑文字,学习汉字本身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提高幼儿的智商;

·提前识字使幼儿提前进行阅读和学习知识 ,知识是智力形成和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第一、树立尽早阅读的观念

(一)在智能开发的教育活动中,尽早阅读对儿童是最重要的!

文字是最有潜智价值的记忆对象—— 文字的认知水平将决定智能和情感的发展水平;

阅读是最具发展效能的思维训练—— 潜智在自主阅读的言语内外化过程中获得激发;

尽早阅读是最富持续收益的教育—— 早期阅读的自我教育在一生的成长中发挥长效。

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2岁前后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6岁左右则进入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结果6岁儿童在入学的一夜之间,便进入了阅读的世界。这是一个突发性骤变,儿童缺乏对知识、能力、习惯的准备、儿童几无体力、心理、情感的适应条件,势必造成起步终身教育的伤害、势必为儿童健康成长播下失败的种子。因此,成年人应该认真关注3--5岁左右的儿童‘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过渡’

我们是否把握住了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我们如何把握住儿童书面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我们将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之间的过渡期做些什么?

我们怎样做才能够使身处过渡期的儿童获得自由、充分、高效的发展?

我们为满足儿童与生俱来的求知、探索、情趣、刺激的欲望提供怎样的方便?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从1992年着手探索儿童识字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根据钱学森先生倡导的“大成智慧学”思想,按照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论原理,集古今中外汉字识字方法优势之大成,确定了以“快速高效识字,实现尽早阅读”为宗旨的识字教育科学化方针。强调以儿童发展的语言需要为本,融汉字文化于一炉,实现适度序化设计,使儿童在“读识与识读”中发展语言能力。通过长达10年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验,“大成全语文教育”获得圆满的成功并通过国家鉴定。进入十五期间的“母语教育的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集中研究解决学前儿童系统进行识字教育的可行性和确定基本识字量、基本字种,以及快速高效的途径和方法(《大成读识读》)。

(二)识字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尽早阅读

1、实现‘尽早阅读’以“快速高效识字”为基本前提,确保阅读流畅性。‘尽早’需要‘快速’、‘快速’讲究方法;‘流畅’需要‘有效’、‘有效’需要确定‘儿童常用字’。

2、实现‘尽早阅读’是相对于长期以来‘忽视阅读在儿童早期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单纯追求快速或畏汉字难认而迟误阅读训练’;‘误以为读拼音字母串就是阅读’而言的。

3、实现‘尽早阅读’的‘尽早’并不是无条件、无限度的‘早’,而是指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儿童的不同素质基础的不同条件出发,不误时机地及时进入阅读学习与训练。过早,时机不成熟,容易挫伤儿童的自信心;过迟,良机错过,虽‘亡羊补牢’但事倍功半。

(三)尽早阅读是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生长点

1、现代儿童作为初涉人生的早期,与生俱来地具有吸纳社会文明、崇尚语言文字的倾向,因而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下,具有阅读书面语言的渴望,适时充分地满足儿童成长与发展的语言需要,实施‘尽早阅读’是儿童形成良好个性的首要条件、是教育的‘以儿童发展的语言需要为本’的基点所在。

2、‘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过渡’,实际上是儿童规范口头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以书面语言为标准,逐步摆脱幼儿口头语言的随意性、自在性和地域性影响,所以,较早地‘规范’有益而无害,规范语言使儿童获得进入小学学习和社会交往大门(不仅是为小学做准备)的‘通行证’。获得通行证的孩子,进入小学以后,会以读书为乐,读书内容激发了终其一生的读书欲,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

3、一般说来,书籍汇集着人类文明的知识精华,阅读、尽早地阅读就可以尽早地认识广阔的大千世界,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的大脑,而且开拓眼界、占领儿童兴趣的‘制高点’,大大拓展了儿童兴趣选择的领域和个性发展倾向性的范围;学者研究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儿童85%以上的知识来源于阅读,与此相反,包括我国在内的东方儿童85%以上的知识来源于‘听讲’,相形见绌,‘听’当然不如‘看’来得主动。

4、尽早阅读能够有效地推动儿童内部言语的形成、积累和训练,而儿童大脑内部言语的形成过程就是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只有内部言语的发展才是儿童外部语言走向成熟的前提基础,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直接激发其心智的发展,所以:语言是思维的存在方式——任何思维活动都通过语言予以呈现,任何语言活动都是思维的产物。因而阅读是思维发展和自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5、尽早阅读能够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集中注意力的水平,陶冶性情拓展心胸,掌握探索世界、思考问题、尝试成功的方法,培养顽强的毅力和善始善终的作风等等,而这些品质将是终身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实践证明,儿童早期掌握阅读赢得智力开发的主动权,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具备了高效认知世界的最佳条件,牵住了素质教育的“牛鼻子”。

尽早阅读就是一切!这是把握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研究的关键所在。

第二、确定尽早阅读的途径和方法

(一)把握尽早阅读的最佳时机

识字的前提条件是一定的口语基础(要求:发音辨析准确、一定的词汇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

儿童在 3~4岁 词汇量迅速增长;

4~5岁 言语交往异常活跃,发音明显准确;

5~6岁 词汇、句子质量显著提高;

这就说明,在3~5岁这个时期,由于儿童开始步入社会,拓展了视野,从而在头脑中具备了进一步学习语言文字的心理图式及其它身心条件。因而也才具有‘增长词汇量’‘异常活跃的言语交往’和‘力求发音准确’的迫切需要。需要我们适时引导儿童开展系统的阅读教育活动,此时,与其让儿童听大人讲、不如教会儿童自己读。

社会的发展必然导致人类智能水平的进步,今日3-4岁的儿童与成年人同时在电视前接受那些数十年前成年人都难以获得的信息刺激。大大加速了儿童“词汇量激增”、“发音的准确”、“语句质量提高”的基本条件。

古往今来,我国的许多名人、专家、学者,大多起步于4~5岁开始的早期阅读;比如科学家,竺可桢三岁开始识字,杨振宁、郭沫若、周培源、严济慈、钱学森等等大都

四、五岁就已经开始读四书五经了。进入80年代以来,一些地方开展了广泛的学前儿童识字活动、并取得众多成功,也是明证。

不同的儿童因其素质基础、环境条件不同而略有差异。否定学前儿童识字读书的必要与可能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二)实现尽早阅读的基本条件

实现阅读的基本条件是以满足儿童发展的语言需要为基本前提。请注意,我们这里不是提“儿童语言发展的需要”,而是主张语言发展需要必定以儿童身心、智能、情感诸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为“场”,这个“场”是语言发展需要的出发点与归宿。因此,解决儿童语言需要问题,不能囿于成年人主观认识的局限,首先是要掌握儿童综合素质发展的状况。换句话说,儿童语言发展需要取决于儿童素质综合发展的需要。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我们没有为儿童充分提供他们所渴求的语言文字,以至造成儿童“想认、认不得”,“想说、说不出”,“想写、写不了”。我们需要解决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又不“迁就”,选择“跳一跳够得着”的形式、内容、方法、策略、手段,激发儿童的潜能,学习必要的语言文字,使儿童在早期阅读过程中得到发展需要的满足。这种满足是以阅读的流畅性为前提的,而保证阅读的“流畅性”,根据我们的研究,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其一,需要为儿童提供足够数量的字和词。

学前儿童需要为6~7岁进入系统的阅读训练作好500个基本字左右的‘字量’准备。‘字种’应摆脱过低估计儿童智力发展水平、将儿童局限在幼稚的儿歌世界之中的传统理念。要吸纳现代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内容,“与时俱进”地接触相关词汇,用以满足儿童社会化环境中的生存需要。儿童常用字的选择,并不取决于已有的口语发展,儿童时期说的不一定需要认得、或是不急于认得,如“拼音挂图”、“看图识字(柜、狼)”、“应用”(问与闻)、“变化”(网、窗)”

其二,需要运用快速高效识字的策略和方法。

只有确定一整套方法和途径,用尽可能少的精力、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拟定的识字任务,才能保证阅读的流畅性、实现尽早阅读。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单独完成“快速高效识字,实现尽早阅读”,非集各家之大成不可。即采用“诵读识字”入门,(用“注音识字”扩大识字量),以“分类识字”掌握汉字规律、巩固识字,灵活运用“趣味、联想”激发学习兴趣,在开放阅读中“分散识字”,在生活中“环境识字”,有条件的辅以“多媒体电脑识字”和其他语文技术。应讲究“读识、记牢、明义、书写”分步到位的基本策略,特别需要认识到“读识领先、识读无价”。

(三)实现尽早阅读的操作模式

实现尽早阅读的关键在于更新传统观念和改进传统方法。

“是先拼音后识字吗”——不是。

“是先识字后读书吗”——不是。汉字的特点决定了汉字学习必须遵循“在语境中学习的原则”,即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我们坚持主张“读文过程中快速高效识字”为最基本的原理和法则,即——“读中识”。

“读识读”——是“读中识”或曰“先读后识”“继而识读”的理念。其教学模式为以下几步:

1、“正音整体输入”。成年人用“正音”做读文示范,逐句领读进行。

2、“反复熟读背诵”。儿童依正音反复大声诵读,达到熟读背诵的程度;读是关键:“熟读”以规范语音、“背诵”以利于识记、“高声”以树立自信。

3、“指认音形对应”。熟读是手段,识字的过程需要——边读边用手指逐字指认,一一对应以求音形统一,达到认识字形的目的。

4、“字卡复习扩词”。运用字卡检测诵读认识的字,在脱离原文后是否掌握。检测的同时也就是复习、巩固字形的过程。识汉字就是以识字形为核心。

5、“诵读温故复习”。由于通过韵文识字密度大,需要反复复习巩固,因此,要按照遗忘规律,适时复习旧课。采用反复诵读韵文的方法。

简言之,实现尽早阅读的起始时间:就是从识字的第一天开始;

实现尽早阅读的方法:就是从反复诵读韵文开始;

实现尽早阅读的内容:就是从学习现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经验开始。

第三、快速高效识字、实现尽早阅读应注意些什么

汉字识字教育陷入一系列误区:一是用拼音文字的教育方法而忽视汉字规律;二是忽视儿童认知规律而使用语音学、文字学、语言学内容和方法;三是单纯识字而不懂得识字本身不是目的的道理;四是夸大某种方法的一孔之见而不懂得不同阶段、不同的汉字运用不同的方法;五是片面追求识字量之多而不懂得儿童语言发展与智能发展的关联;六是不注意或不善于吸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

1、“结合实际”。在诵读学习过程中,要选择儿童有实践体验的内容,结合实际进行;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因材施教”、“深入浅出”。

2、“实施四不”。“四不”策略,即“不迫”“不统”“不写”“不拼”。

所谓“不迫”,是说不要强迫学习,力求自由自在,保护儿童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精神;

所谓“不统”,是说不要统一指定学习任务和达到的目标,尊重差异、因人而异;(《中华字经》不足为训)

所谓“不写”,是说不要急于要求儿童书写生字,重在认读用以获取信息。写字要因儿童手部肌肉发达水平而异、少数有条件的可以适当练习,但也只求认识基本笔画、笔顺以及字的基本结构特点。

所谓“不拼”,是说学前儿童不必学习拼音,儿童需要的是牢固树立字形意识。仅凭读音是不辨字形、难解字义的。(汉语汉字的双轨运行机制)

3、“集中注意”。儿童年幼,集中注意力的自控时间仅为5~10分钟左右,因此,每次学习时间不易过长,否则,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要求儿童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小学化授课倾向、杜绝厌学)

4、“步步为营”。不要图快,力求稳步扩大识字效果;汉字字形的掌握需要一个“由整体到部分”“由字形到字理’的过程,欲速则不达。

5、“多读为本”。防止遗忘的有效方法就是增加阅读量,提高复现率,从而在不断地复现中巩固。师长应不误时机地引导儿童“开放式”读书。

重视“读”的功能:规范口语、丰富知识、复习巩固、提高自信、驾驭词汇;

“读”是步步深入提高语言水平的过程:识读、语感、情感、复述;

6、“鼓励自信”。儿童学习第一要旨就是“自信力培养”,“不打、不骂”,“不嘲、不讽”,“不攀、不比”,“不名、不利”,是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我们的口号是“鼓励、鼓励、再鼓励”!

7、“音形辨析”。汉字总量的四分之三是形声字,因此,形近字、同音字、近音字多,适时注意在明字理的基础上做“辨形”“辨音”训练,学会在比较中认识事物。

人的信息来源,听占11%,味、触、嗅占6%,而视觉信息占83%,看什么?

视觉分析。解决识字教育问题关键是解决汉字“音形对应”,但是,汉字本身又是音形不对应的。一个字形往往有多种读音(多音字以及方言音的差异),反之,一个字音又往往对应多个字形。所以,必须剔除印欧文字语言学习的理论影响。在印欧文字的阅读心理研究中认为,“视觉分析”在儿童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汉字字形的表意性、以及其“音形不对应”,却恰恰说明“视觉分析”在汉语阅读中的决定性作用。汉语书面语的阅读过程就是视觉分析过程,“视觉分析字形”是阅读的心理活动的核心。

8、“习以性成”。在阅读中识字,更重要的是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终身受益。比如:爱护图书、坐姿端正、保护眼睛、边读边想、读书笔记、善始善终、博览强记等等。

9、“持之以恒”。学习成败、优劣的关键,不在儿童而在成人自身。对儿童要坚持耐心、对师长自己要安排好工作生活、保证儿童学习时间不被挤掉;尤其是在儿童学习处于“自在、随机、投其所好”的状态下, 关键全在是否有恒。

10、“坚定信念”。学前儿童实现尽早阅读的观念要不为“流言”所动。

最为流行的论点是“这不是死记硬背吗”?不、不是,我们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因而营造了易于儿童理解的必备条件;更何况汉字的认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其语言、影响其思维和情感的持续发展水平,所以称之为“最有价值、最富潜质、一本万利”的科学记忆、并不为过。记忆是一切思维的基础前提。

另一流行的疑问是“学前识字,小学怎么办”?儿童的发展是在积极引导的推动中激发潜能、促进发展呢?还是在消极回避的抑制中等待呢?所谓“龟兔赛跑”,兔子本来应当跑在前面,兔子的“骄傲”是一时的、不是必然的,是个引导、教育的问题;难道还有理由为跑在前面“愁苦担忧”、“一筹莫展”的么?难道跑在前面的兔子就必然要导致失败的结局?问题不是学前不该识读、而是——

小学教育需要改造、儿童发展需要满足。

最时髦的攻击是“儿童的天性是玩,玩中出智慧,人的一生最幸福的光阴怎么用在读书上?情感、兴趣、价值观放在哪里?”说的不错,问题是今天玩的内容和水准已经提高了层次,常常是阅读指导下的玩、伴随阅读的玩、甚至是高智商层面上的玩。情感、兴趣、价值观和幸福的光阴依附于知识和智慧,一定的情感、兴趣、价值观和幸福的光阴取决于一定的知识和智慧,而知识、智慧是依附于阅读的提升而提升的。不要相信那些从西方“蹩脚的舶来品”,那是用来“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扎扎实实学好知识。

“重要的是探究、发现,不要死记硬背扼杀儿童的想象力”任何探究和发现都需要一个“问题”作前提,而问题产生于知识的学习之中、学习的水平决定问题的深度和高度,没有扎实、系统的知识何谈高水平的问题,探究的价值何在?!所谓想象力,就是对问题的发现与思考。对于儿童来说,探究更多的是以后的事情。“快速高效识字、实现尽早阅读”了,儿童头脑里也才会出现“认识落差引起的冲突与风暴”,当且仅当这个时候“问题”也就产生了,非想象与探究不足以获得愉悦和幸福。

关于兴趣——产生于直接体验,成年人积极创造条件是应该做的事情;不能赐予只能引导,成年人积极创造条件是应该做的事情;运用学过的字,编制具有吸引力的诗文,尽早阅读就是最好的条件。必要的强制,人的社会化要求“不可以无限的放任,必要的准则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义务教育即此”。

“缺乏人文性”不等于文学性,人文性的主体确立是前提,汉字本身的文化属性具有人文性,也需要科学性、现代科学性是与人文性结合的。

第四、小结

幼儿识字的关键——恐怕还是观念的转变

观念的转变决定途径、方法、内容和评价。

今日之儿童非往日之儿童;

聪明伶俐、信息快捷、渠道丰富、环境条件、

教育技术、文化多元、个性自主

今日之汉字非往日之汉字!

规律清晰、技术高明、应用普及、拼音统

一、

方法多样、机制科学、世界瞩目

汉字文化走向世界强势文化的重要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关键性一步:国内儿童解决好,海外华人儿童才能解决好;海外华人儿童解决好,海外人士才能解决好,汉字文化走向世界强势文化才有希望和可能。否则,中国儿童学不好汉语、造成文盲层出不穷的后患,汉字文化何谈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势必拖中国现代化的后腿。

(一)识字读书教育理念陈旧。

(二)缺乏严肃的科学的态度。

其一,夸大某种方法的作用,不懂得不同阶段、不同的汉字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文人相轻”、“门户之见”依然严重存在。不懂得解决亘古难题是需要合力、需要时代精神、需要追求“高效捷径”的道理。名目繁多的新法,失实的宣传处处可见。

其二,忽视儿童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忽视汉字规律的特征。错误地认为儿童识字读书是“小儿科”,缺乏认真深入、探索科学奥妙的意识,轻率使用成人的意愿、内容和方法。市面上为学前儿童准备的大量的拼音挂图,就是明证。

其三,低估。学前儿童识字读书的内容局限在“儿歌”的文学范畴,过低估计儿童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依然保留着半个世纪前陶行知先生批评的“大猫跳、小狗叫” 模样,缺乏与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紧密结合的意识。书店里众多的儿歌集,究竟有几首活在儿童心里?

其四,滥用教育产业运营手段。

把“时尚的追求”引进学前儿童识字读书。其中特别应当引起注视的是,遍布大江南北的双语运营市场。何况更有倡导“幼学英文、反对早识汉字”的少数精英,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大搞舍弃母语教育的语言教育?

盲目竞争识字量。你方唱罢我登台,直到去年炒到3岁儿童120个小时识字4000!泛化关键期,盲目提出“0-3岁婴幼儿学认字比学听话还容易”,造成混乱无度的局面。只有采用“集古今中外成功者之大成的方法论”才可能实现上述目标。

其五,汉字文化属性的缺失。综合文化教育目标。

观念培训

转观念

空间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

领导观念

改变观念

企业经营观念

《观念》观后感

理财观念

心态观念

识字观念
《识字观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