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自查报告

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自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30 08:37:31 来源:自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电视台新闻记者证核验工作自查报告

秭归县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证2010年度核验工作自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1-4-11

信息来源:广播电视局

点击次数:1554 根据《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开展2010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采编人员的治理,我台认真开展了对新闻记者证的自查、核验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严格按照规定发放记者证。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新闻记者证治理办法》,规定全国新闻机构使用统一样式的记者证,作为专供采访使用的正式证件。我台对从事采编岗位的工作人员严格按规定报批、发放符合条件人员的记者证。至目前为止,我台经严格程序发放的记者证共有14人,无一例违规发放记者证。

二、规范使用记者证。我台在做好已批准记者证的发放工作后,要求已取得记者证的采编岗位人员,严禁在采访活动中利用记者身份获取不正当利益;严禁将记者证借给他人使用,并要求新闻记者不得以新闻报道为名从事有偿新闻、强拉广告或者向采访对象索取钱物等。违反者一经发现,按规定予以严厉处理,情节严重的,注销新闻记者证。今年我台无违规现象发生。

三、完善治理,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1、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新闻记者证治理办法》的通知要求,我台认真组织学习并把贯彻“治理办法”纳入日常的新闻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中,要求本台新闻记者证治理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切实加强新闻记者证的治理。

2、我台设立投诉电话,鼓励社会各界和公众对台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进行监督,对新闻记者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举报。一年来,我台没有收到此类举报。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年来,虽然我们在新闻记者证治理工作中无出现违规违纪问题,但还存在有不足之处,对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业务培训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完善。

五、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新闻宣传工作制度。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宣传纪律,杜绝出现政治性错误;在宣传工作方面要严格遵守审批程序,稳妥引导,不炒作、不渲染;禁止播出愚昧迷信及其他低级庸俗、格调低下的社会新闻;严禁传播谣言,编发假新闻;要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对于违规行为,一旦查实,立即收回记者证,取消记者资格,并调离工作岗位,对所属部门要承担领导责任,接受相应处罚。

(二)加强采编队伍治理。在新的一年里,不断加强采编队伍的建设和内部治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断增强队伍活力,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要结合核验记者证工作,全面树立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工作中要重实际、求实效,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实事求是,为进一步推进我台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工作。

一年来,我台能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严格按照有关治理规定,通过内部自律、社会监督的方式,着力抓好新闻记者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队伍,狠抓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自觉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形象,为秭归县广播电视又好又快发展增辉添彩。

(此页无正文)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推荐第2篇:报社记者证核验自查工作总结

报社记者证核验自查工作总结

根据《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治理的规定》和《新闻记者证治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省新闻出版局《关于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采编人员的治理,我报认真开展了对新闻记者证的自查、核验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严格按照规定发放记者证。

20××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新闻记者证治理办法》,规定全国新闻机构使用统一样式的记者证,作为专供采访使用的正式证件。我报对工作人员中从事党务、行政、后勤、经营、广告、工程技术等非采编岗位的工作人员和通讯员、特约撰稿人、特约记者及专、兼职为本报提供新闻稿件的其他人员收回旧证,不发新闻记者证;严格按规定报批、发放符合条件人员的记者证。至目前为止,我社经严格程序发放的记者证共有33人,无一例违规发放记者证。

二、规范使用记者证。

我报在做好已批准记者证的发放工作后,即制定了《关于规范新闻记者证治理的通知》,要求已取得记者证的采编岗位人员,严禁在采访活动中利用记者身份搞经营、拉广告、获取不正当利益;严禁将记者证借给他人使用。并要求新闻记者不得以新闻报道为名从事有偿新闻、强拉广告或者向采访对象索取钱物等。违反者一经发现,按规定予以严厉处理,情节严重的,注销新闻记者证;今年以来,我社2人因调离工作单位需注销记者证外,尚无违规现象发生。

三、完善治理,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1、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新闻记者证治理办法》的通知要求,我报认真组织学习并把贯彻\"治理办法\"纳入日常的新闻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中,要求本报新闻记者证治理部门严格按照规定,切实加强新闻记者证的治理。

2、20××年3月份在报纸上向社会公开举报、投诉电话,鼓励社会各界和公众对本报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进行监督,对新闻记者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举报。一年来,我报尚未收到此类举报等。

四、存在主要问题。

一年来,虽然我们在新闻记者证治理工作中无出现违规违纪问题,但还存在有不足之处,如对于已离职人员的新闻记者证回收、注销不够及时,对已具备领证资格的人员没有及时联系安排持证资格培训,对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专业业务培训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完善等等,这些都是在今后工作急需克服和总结的问题。

五、整改措施

1、在报社大厅显眼处设置投诉、举报箱。报社自20××年3月初即设立总编室举报电话专线(号码为)并在报纸上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另外,为加大对内监督力度,在报社大厅显眼处设置了投诉、举报箱,并要求办公室专人负责做好情况报告、问题处理、结果反馈等工作,果断查处新闻记者的违规违纪行为。

2、与各部室负责人签订《确保新闻宣传工作安全责任书》。

明确规定:要自觉遵守宣传纪律,杜绝出现政治性错误;在宣传工作方面要严格遵守审批程序,稳妥引导,不抢发、不炒作、不渲染;禁止刊登凶杀、暴力、色情、愚昧、迷信及其他低级庸俗、格调低下的社会新闻;严禁传播谣言,编发假新闻;要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业道德,不利用编辑身份变相刊发软性广告或索取刊费,反对唯利是图;对于违规行为,一旦查实,立即收回记者证,取消记者资格,并调离工作岗位,同时责任书还要求各责任人对所属部室要承担领导责任,接受相应处罚。

3、加强采编队伍治理。

在新的一年里,我报要以报社整合为契机,加强对采编队伍的建设,要全面加强内部治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断增强队伍活力,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要结合核验记者证工作,全面树立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工作中要重实际,求实效,务实事,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实事求是,为进一步推进我报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工作。

4、重申《关于做好新闻工作“五禁止”的规定》。明确要求全体采编人员严禁有偿新闻,不得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变相为企业和产品做广告,严禁利用采访这便以任何形式索要和接受对方提供的钱物等;严禁利用记者身份拉广告、获取不正当利益,凡是发现相关违规违纪行为,要严厉追究当事人责任;严禁记者挂名写稿。

总之,一年来,我报能紧密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有关治理规定,通过内部自律、社会监督的方式,着力抓好新闻记者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队伍,狠抓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自觉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形象,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增辉。

推荐第3篇:报社记者证核验自查总结报告

文章标题:2005年度报社记者证核验自查总结报告

报社2005年度记者证核验自查报告

根据《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省新闻出版局《关于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采编人员的管理,我报认真开展了对新闻记者证

的自查、核验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严格按照规定发放记者证。2005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规定全国新闻机构使用统一样式的记者证,作为专供采访使用的正式证件。我报对工作人员中从事党务、行政、后勤、经营、广告、工程技术等非采编岗位的工作人员和通讯员、特约撰稿人、特约记者及专、兼职为本报提供新闻稿件的其他人员收回旧证,不发新闻记者证;严格按规定报批、发放符合条件人员的记者证。至目前为止,我社经严格程序发放的记者证共有33人,无一例违规发放记者证。[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daodoc.com/找范文,到xiexiebang.com]

二、规范使用记者证。我报在做好已批准记者证的发放工作后,即制定了《关于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的通知》,要求已取得记者证的采编岗位人员,严禁在采访活动中利用记者身份搞经营、拉广告、获取不正当利益;严禁将记者证借给他人使用。并要求新闻记者不得以新闻报道为名从事有偿新闻、强拉广告或者向采访对象索取钱物等。违反者一经发现,按规定予以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注销新闻记者证;今年以来,我社2人因调离工作单位需注销记者证外,尚无违规现象发生。

三、完善管理,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1、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我报认真组织学习并把贯彻\"管理办法\"纳入日常的新闻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中,要求本报新闻记者证管理部门严格按照规定,切实加强新闻记者证的管理。

2、2005年3月份在报纸上向社会公开举报、投诉电话,鼓励社会各界和公众对本报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进行监督,对新闻记者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举报。一年来,我报尚未收到此类举报等。

四、存在主要问题。一年来,虽然我们在新闻记者证管理工作中无出现违规违纪问题,但还存在有不足之处,如对于已离职人员的新闻记者证回收、注销不够及时,对已具备领证资格的人员没有及时联系安排持证资格培训,对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专业业务培训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完善等等,这些都是在今后工作急需克服和总结的问题。

五、整改措施

1、在报社大厅显眼处设置投诉、举报箱。报社自2005年3月初即设立总编室举报电话专线(号码为)并在报纸上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另外,为加大对内监督力度,在报社大厅显眼处设置了投诉、举报箱,并要求办公室专人负责做好情况报告、问题处理、结果反馈等工作,坚决查处新闻记者的违规违纪行为。

2、与各部室负责人签订《确保新闻宣传工作安全责任书》。明确规定:要自觉遵守宣传纪律,杜绝出现政治性错误;在宣传工作方面要严格遵守审批程序,稳妥引导,不抢发、不炒作、不渲染;禁止刊登凶杀、暴力、色情、愚昧、迷信及其他低级庸俗、格调低下的社会新闻;严禁传播谣言,编发假新闻;要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业道德,不利用编辑身份变相刊发软性广告或索取刊费,反对唯利是图;对于违规行为,一旦查实,立即收回记者证,取消记者资格,并调离工作岗位,同时责任书还要求各责任人对所属部室要承担领导责任,接受相应处罚。

3、加强采编队伍管理。在新的一年里,我报要以报社整合为契机,加强对采编队伍的建设,要全面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断增强队伍活力,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要结合核验记者证工作,全面树立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工作中要重实际,求实效,务实事,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实事求是,为进一步推进我报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工作。

4、重申《关于做好新闻工作“五禁止”的规定》。明确要求全体采编人员严禁有偿新闻,不得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变相为企业和产品做广告,严禁利用采访这便以任何形式索要和接受对方提供的钱物等;严禁利用记者身份拉广告、获取不正当利益,凡是发现相关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严禁记者挂名写稿。总之,一年来,我报能紧密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通过内部自律、社会监督的方式,着

推荐第4篇:报社记者证核验自查总结报告

报社2005年度记者证核验自查报告

根据《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省新闻出版局《关于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采编人员的管理,我报认真开展了对新闻记者证的自查、核验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严格按照规定发放记者证。

2005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规定全国新闻机构使用统一样式的记者证,作为专供采访使用的正式证件。。

四、存在主要问题。

一年来,虽然我们在新闻记者证管理工作中无出现违规违纪问题,但还存在有不足之处,如对于已离职人员的新闻记者证回收、注销不够及时,对已具备领证资格的人员没有及时联系安排持证资格培训,对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专业业务培训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完善等等,这些都是在今后工作急需克服和总结的问题。

五、整改措施

1、在报社大厅显眼处设置投诉、举报箱。

2、与各部室负责人签订《确保新闻宣传工作安全责任书》。明确规定:要自觉遵守宣传纪律,杜绝出现政治性错误;在宣传工作方面要严格遵守审批程序,稳妥引导,不抢发、不炒作、不渲染;禁

止刊登凶杀、暴力、色情、愚昧、迷信及其他低级庸俗、格调低下的社会新闻;严禁传播谣言,编发假新闻;要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业道德,不利用编辑身份变相刊发软性广告或索取刊费,反对唯利是图;对于违规行为,一旦查实,立即收回记者证,取消记者资格,并调离工作岗位,同时责任书还要求各责任人对所属部室要承担领导责任,接受相应处罚。

3、加强采编队伍管理。

在新的一年里,我报要以报社整合为契机,加强对采编队伍的建设,要全面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断增强队伍活力,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要结合核验记者证工作,全面树立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工作中要重实际,求实效,务实事,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实事求是,为进一步推进我报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工作。

推荐第5篇:电视台新闻记者证换证工作自查报告

宝兴县广播电视台

关于2014年新闻记者证换证工作的

自查报告

按照雅安市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局转发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转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通知》的要求,结合《资阳日报》违规为不符合条件人员申领新闻记者证等问题,我台认真开展了对新闻记者证换证工作的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严格按照规定申报记者证。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新闻记者证申领核发工作检查的紧急通知》,我台按照《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关于2014年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对申请人资格仔细审核,严格把关,从严把握记者证发放范围,没有为本单位党务、行政、后勤、经营、广告、工程技术等非采编岗位的工作人员,新闻机构以外的工作人员,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涉嫌违法正在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人员,被列入不良从业记录仍在限业期的人员等不符合条件者申请、办理新闻记者证。至目前为止,我台对不符合条件的3名人员进行了清理,对符合条件的4名记者进行了申报。

二、完善治理,对申报人员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新闻记者证申领核发工作检查的紧急通知》要求,为确保本次记者证换证申报工作的透明性,我台认真组织内部自查工作,对申领新闻记者证之前已在本单位及媒体上公示拟申领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并设立投诉电话,鼓励社会各界和公众对我台申报记者证换证人员的条件进行监督,对不符合人员进行举报。

经自查,我台不存在新闻记者证丢失、损坏等情况,不存在对调离采编岗位或离职人员的新闻记者证未及时收回并注销等情况,并与新闻采编人员签订了保密承诺书和职务行为信息保密协议的情况。

自换证以来,我台能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自觉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形象,为宝兴县广播电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增辉添彩。

2014年10月20日

推荐第6篇: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令第44号

《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7月10日新闻出版总署第2次署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5日起施行。

新闻出版总署 署长 柳斌杰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新闻记者证的管理,保障新闻记者的正常采访活动,维护新闻记者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新闻记者证的申领、核发、使用和管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新闻采编活动,须持有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新闻记者证。

第三条 新闻记者证是新闻记者职务身份的有效证明,是境内新闻记者从事新闻采编活动的唯一合法证件,由新闻出版总署依法统一印制并核发。

境内新闻机构使用统一样式的新闻记者证。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新闻记者,是指新闻机构编制内或者经正式聘用,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岗位工作,并持有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

本办法所称新闻机构,是指经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依法批准设立的境内报纸出版单位、新闻性期刊出版单位、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等具有新闻采编业务的单位。其中,报纸、新闻性期刊出版单位由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定;广播、电影、电视新闻机构的认定,以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的有关批准文件为依据。

第五条 新闻记者持新闻记者证依法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应为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保障。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新闻机构及其新闻记者合法的采访活动。

第六条 新闻记者证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编号,并签印新闻出版总署印章、新闻记者证核发专用章、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标签和本新闻机构(或者主办单位)钢印方为有效。

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制作、仿制、发放、销售新闻记者证,不得制作、发放、销售专供采访使用的其他证件。 第二章 申领与核发

第七条 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新闻记者证的核发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审核本行政区域新闻机构的新闻记者证。

第八条 新闻记者证由新闻机构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请领取。申领新闻记者证须由新闻机构如实填写并提交《领取新闻记者证登记表》、《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情况表》以及每个申领人的身份证、毕业证、从业资格证(培训合格证)、劳动合同复印件等申报材料。

第九条 新闻机构中领取新闻记者证的人员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二)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并获得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新闻采编从业资格;

(三)在新闻机构编制内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人员,或者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从事新闻采编岗位工作且具有一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的人员。

本条所称“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是指新闻采编人员与其所在新闻机构签有劳动合同。

第十条 下列人员不发新闻记者证:

(一)新闻机构中党务、行政、后勤、经营、广告、工程技术等非采编岗位的工作人员;

(二)新闻机构以外的工作人员,包括为新闻单位提供稿件或者节目的通讯员、特约撰稿人,专职或兼职为新闻机构提供新闻信息的其他人员;

(三)教学辅导类报纸、高等学校校报工作人员以及没有新闻采访业务的期刊编辑人员;

(四)有不良从业记录的人员、被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吊销新闻记者证并在处罚期限内的人员或者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

第十一条 中央单位所办新闻机构经主管部门审核所属新闻机构采编人员资格条件后,向新闻出版总署申领新闻记者证,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后发放新闻记者证。

第十二条 省和省以下单位所办新闻机构经主管部门审核所属新闻机构采编人员资格条件后,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领新闻记者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并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后,发放新闻记者证。

其中,地、市、州、盟所属新闻机构申领新闻记者证须经地、市、州、盟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

第十三条 记者站的新闻采编人员资格条件经设立该记者站的新闻机构审核,主管部门同意后,向记者站登记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领新闻记者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并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后,发放新闻记者证。

在地、市、州、盟设立的记者站,申领新闻记者证应报当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逐级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

新闻机构记者站的新闻记者证应注明新闻机构及记者站名称。

第十四条 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负责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不含边防、消防、警卫部队)新闻机构新闻记者证的审核发放工作,并向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十五条 除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不含边防、消防、警卫部队)系统外,新闻记者证申领、审核、发放和注销工作统一通过新闻出版总署的“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进行。 第三章 使用与更换

第十六条 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必须持有新闻记者证,并应在新闻采访中主动向采访对象出示。

新闻机构中尚未领取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必须在本新闻机构持有新闻记者证的记者带领下开展采访工作,不得单独从事新闻采访活动。

第十七条 新闻机构非采编岗位工作人员、非新闻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假借新闻机构或者假冒新闻记者进行新闻采访活动。

第十八条 新闻记者使用新闻记者证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应遵守法律规定和新闻职业道德,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不得编发虚假报道,不得刊播虚假新闻,不得徇私隐匿应报道的新闻事实。

第十九条 新闻采访活动是新闻记者的职务行为,新闻记者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或者涂改,不得用于非职务活动。

新闻记者不得从事与记者职务有关的有偿服务、中介活动或者兼职、取酬,不得借新闻采访工作从事广告、发行、赞助等经营活动,不得创办或者参股广告类公司,不得借新闻采访活动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借舆论监督进行敲诈勒索、打击报复等滥用新闻采访权利的行为。

第二十条 新闻记者与新闻机构解除劳动关系、调离本新闻机构或者采编岗位,应在离岗前主动交回新闻记者证,新闻机构应立即通过“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申请注销其新闻记者证,并及时将收回的新闻记者证交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销毁。

第二十一条 新闻记者证因污损、残破等各种原因无法继续使用,由新闻机构持原证到发证机关更换新证,原新闻记者证编号保留使用。

第二十二条 新闻记者证遗失后,持证人须立即向新闻机构报告,新闻机构须立即办理注销手续,并在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刊登遗失公告。

需要重新补办新闻记者证的,可在刊登公告一周后到发证机关申请补领新证,原新闻记者证编号同时作废。

第二十三条 新闻机构撤销,其原已申领的新闻记者证同时注销。该新闻机构的主管单位负责收回作废的新闻记者证,交由发证机关销毁。

第二十四条 采访国内、国际重大活动,活动主办单位可以制作一次性临时采访证件,临时采访证件的发放范围必须为新闻记者证的合法持有人,并随新闻记者证一同使用。

第二十五条 新闻记者证每五年统一换发一次。新闻记者证换发的具体办法由新闻出版总署另行制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负责对新闻记者证的发放、使用和年度核验等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对新闻记者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新闻采编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根据调查掌握的违法事实,建立不良从业人员档案,并适时公开。

第二十七条 新闻机构的主管单位须履行对所属新闻机构新闻记者证的申领审核和规范使用的管理责任,加强对所属新闻机构及其新闻记者开展新闻采编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新闻机构须履行对所属新闻采编人员资格条件审核及新闻记者证申领、发放、使用和管理责任,对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对有违法行为的新闻记者应及时调查处理。

新闻机构应建立健全新闻记者持证上岗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建立健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及时为符合条件的采编人员申领新闻记者证。

新闻机构不得聘用存在搞虚假报道、有偿新闻、利用新闻报道谋取不正当利益、违法使用新闻记者证等不良从业记录的人员。

第二十九条 新闻机构每年应定期公示新闻记者证持有人名单和新申领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在其所属媒体上公布“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的网址和举报电话,方便社会公众核验新闻记者证,并接受监督。

第三十条 被采访人以及社会公众有权对新闻记者的新闻采访活动予以监督,可以通过“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等途径核验新闻记者证、核实记者身份,并对新闻记者的违法行为予以举报。

第三十一条 新闻记者涉嫌违法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的,新闻出版总署可以视其涉嫌违法的情形,通过“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中止其新闻记者证使用,并根据不同情形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 新闻记者证实行年度核验制度,由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分别负责中央新闻机构、地方新闻机构和解放军及武警部队(不含边防、消防、警卫部队)新闻机构新闻记者证的年度核验工作。

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每年1月开始,3月15日前结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须在3月31日前,将年度核验报告报新闻出版总署。

新闻机构未按规定进行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的,由发证机关注销其全部新闻记者证。

第三十三条 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工作由新闻机构自查,填写《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表》,经主管单位审核后,报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法核验。年度核验的主要内容是:

(一)检查持证人员是否仍具备持有新闻记者证的所有条件;

(二)检查持证人员本年度内是否出现违法行为;

(三)检查持证人员的登记信息是否变更。

通过年度核验的新闻记者证,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核发年度核验标签,并粘贴到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位置,新闻记者证的有效期以年度核验标签的时间为准。未通过年度核验的新闻记者证,由发证机关注销,不得继续使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新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视其情节轻重,可采取下列行政措施:

(一)通报批评;

(二)责令公开检讨;

(三)责令改正;

(四)中止新闻记者证使用;

(五)责成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监督整改。

本条所列行政措施可以并用。

第三十五条 新闻机构工作人员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新闻记者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从事有关活动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编发虚假报道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转借、涂改新闻记者证或者利用职务便利从事不当活动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未在离岗前交回新闻记者证的。

第三十六条 新闻机构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可以暂停核发该新闻机构新闻记者证,并建议其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对其负责人给予处分:

(一)违反本办法第六条,擅自制作、仿制、发放、销售新闻记者证或者擅自制作、发放、销售采访证件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八条,提交虚假申报材料的;

(三)未按照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严格审核采编人员资格或者擅自扩大发证范围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新闻机构内未持有新闻记者证的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的;

(五)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未及时注销新闻记者证的;

(六)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未及时办理注销手续的;

(七)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未履行监管责任、未及时为符合条件的采编人员申领新闻记者证的或者违规聘用有关人员的;

(八)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未公示或公布有关信息的;

(九)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未按时参加年度核验的;

(十)对本新闻机构工作人员出现第三十五条所列行为负有管理责任的。

第三十七条 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查处,没收违法所得,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制作、仿制、发放、销售新闻记者证或者擅自制作、发放、销售采访证件的;

(二)假借新闻机构、假冒新闻记者从事新闻采访活动的;

(三)以新闻采访为名开展各类活动或者谋取利益的。

第三十八条 新闻记者因违法活动被吊销新闻记者证的,5年内不得重新申领新闻记者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终身不得申领新闻记者证。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国外及香港、澳门、台湾新闻机构的人员在境内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5日起施行。2005年1月10日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本办法生效前颁布的与本办法不一致的其它规定不再执行。

推荐第7篇:记者证自查报告样本

新闻记者证自查报告

根据《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统一部署和河南省新闻出版局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新闻记者证的管理,我们杂志社对2012年新闻记者证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和核验,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9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规定全国新闻机构使用同一样式的记者证,作为专供采访使用的正式证件。我刊严格执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时收回旧证,从严掌握记者证发放范围,坚决不给本单位党务、行政、后勤、经营、广告、工程技术等非采编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新闻机构以外的工作人员、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申请、办理新闻记者证。经过严格的申报审批程序,我刊共为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记者证10个,无一例违规发放记者证行为。

二、经过严格的自查,除两名调离采编岗位的同志外,我刊持有新闻记者证的8名同志仍具备《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第九条所规定各项条件。

三、在2012年度的各项新闻采访活动中,我刊成立了以苗洁同志为组长,由黄伯益、孙鲁宁两位同志为成员的记者证年度核验工作小组,对持有新闻记者证的8名同志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和新闻职业道德,无任何违规违纪违法使用记者证的行为。

四、经过认真的检查核对,我刊持有新闻记者证的8名同志均仍在采编岗位,从事采编工作,无退岗、离岗现象,具体情况见《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登记表》。

经过对我刊2012年新闻记者证管理使用情况的认真全面的自查,《人生与伴侣》没有任何违规违纪现象。我刊一定以此次自查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认识,认真贯彻落实《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遵守新闻记者证管理承诺书,切实加强对新闻记者证的管理。

人生与伴侣杂志社

2010年2月21日

推荐第8篇:报纸核验自查报告

*******

2008年度报纸核验自查报告

河北省新闻出版局:

接到省新闻出版局“关于进行报纸年度核验的通知”后,我社按照通知要求,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检,现将自查自检情况报告如下:

一、围绕中心,把握导向,新闻宣传工作再上新水平

1、突出工作中心,服务大局工作有新成效。我们紧紧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注重超前谋划,搞好宣传预案,突出整体效应,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组织策划了抗震救灾、奥运宣传、神七飞天、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市委全会、文明定州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题材报道。通过舆论引导,进一步坚定全市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信心,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又好又快发展上来,促进全市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

2、展示定州形象,对外宣传有新突破。进一步加强同上级新闻媒体的联系和沟通,大力宣传我市各条战线取得的新成就,全力提升定州的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今年以来,我们在保定市以上新闻媒体发稿210余篇,比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增了一倍。

二、创新理念,开放办报,定州日报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新跨越

紧紧围绕向人民日报看齐、向全国一流大报看齐,办全国县市级一流日报目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县

市级报业发展的新路子,提高了报业整体竞争力。

1、坚持开放办报,创新办报理念。成功举办中国县市报研究会第23次年会暨中国县市区域报媒体竞争力建设论坛,来自全国各地近30家报社老总齐聚定州,共商报业发展大计,既学到了各兄弟报社先进的办报经验,又宣传了定州,极大地提升了定州改革开放的良好形象。参会的中国记协书记处李存厚书记对会议承办工作非常满意,他说这次年会规格之高、准备之充分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同时,加强同先进地区报社的沟通和联系,组织人员到寿光日报、滕州日报等地参观学习,吸取他们报业经营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机制。聘请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新闻资深主任记者来报社授课,讲授新闻专业知识,全面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2、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报纸核心竞争力。一是版面创新。对报纸进行了全新改版,注重在重大新闻本土化、本土新闻实用化、实用新闻平民化上做文章。二是内容创新。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深入实际,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增强了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三是形式创新。我们出版了抗震救灾特刊,组织志愿者进行义卖活动,万余份义卖款全部捐给地震灾区。

3、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报社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基本实现了人均一台电脑,并建成了报社内部交流网,

规范了采编流程,提高了新闻采编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水平。

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型机关建设再上新台阶 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切实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工作者队伍。

1、深化和谐创建活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报社深入开展“创和谐型班子,做先进性党员,建创新型队伍”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一是创和谐型班子。始终把民主集中制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从工作思路谋划到重大问题决策都充分发扬民主,班子成员之间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互相补台,带头实干,以身作则,形成了民主、和谐、团结、统

一、坚强的党支部班子。今年奥运安保和群众工作站工作,党支部成员按照市委安排积极参加,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不辱使命,特别是在奥运安保期间,杨跃平副总编带领报社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成功抓获盗窃团伙成员,得到了奥运安保领导小组的表扬。二是做先进性党员。在广大党员中继续深化“当先锋、做模范、比奉献”活动,广大党员党性意识明显增强,敬业精神和吃苦精神在报社发扬光大。三是建创新型队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报道方式,拓宽报道领域,加快市场化进程,积极推行“一线采访法”,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新闻工作者。

2、开展全员竞赛活动,提高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是深入开展“争创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创建学习型部室”活动, 建立健全了学习日、读报日、研讨日等“三日”制度,提高

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在广大采编人员中开展“争写好稿件、争创好版面、争当好记者”和“走百村、进千家、访万户”采风活动,采写了一批真正有影响力的好新闻。三是深入开展业务技能竞赛活动。开展综合测试及新闻标题制作、新闻策划、版面设计竞赛活动,提高了全体采编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

3、开展争创和谐机关活动,着力打造团队精神。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型部室、和谐型机关活动,增强了全体党员干部的团结意识和大局意识,形成了珍惜岗位、热爱工作、积极进取、实干争先的良好氛围。加强机关廉政食堂建设,既方便了职工生活,又减轻了基层负担。不断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形成了团结统

一、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严肃纪律,遵章守纪,报纸规范化出版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社严格遵守党的宣传纪律,严格遵守办报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报纸的采编出版发行等方面没有出现违法违规现象。年内出版的报纸内容符合上级新闻出版部门的要求,没有发生一号多报等违法、违规行为,更没有发生舆论导向错误的事件。

一年来,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经营收入水平不高、印刷设备得不到更新以致印刷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

2009年3月20日

推荐第9篇:记者证:新闻总署VS广电总局

07新闻学 胡欣芸

记者证:新闻总署VS广电总局

《新闻记者证》是为保障新闻记者的正常采访活动、维护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对新闻记者证件的管理和社会监督。它是我国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

历史背景

新闻出版总署自1987年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全国记者证的统一换发工作。1989年进行了全国第一次换发记者证工作,此后,记者证又于1998年和2003年进行过两次换发。

2004年,广电总局开始自己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发该证书的依据是:国务院2004年6月29日第412号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决定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其中第313项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认定”,实施机关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2009年进行的是第四次统一换发工作,新闻出版总署又将广电记者证的核发权力收回,依据是2008年7月国务院的“三定”方案,再次明确将广电新闻单位记者证的监制管理职责划入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单位所有采编人员将与通讯社、报刊社一样,统一申领新闻出版总署印制的记者证。

可是,广电总局并不买新闻出版总署的帐。总局和总署,都是正部级单位,而且它们都有各自的法规依据。

两者的区别

一、发放范围和条件不一样

《新闻记者证》发放范围是新闻机构中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新闻纪律,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2)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以及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新闻采编从业资格。

(3)在新闻机构编制内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或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且连续聘用时间已达一年以上。

新闻机构是指经国家有关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编入\"国内统一刊号\"的报纸、新闻性期刊的出版单位、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及其它相关单位。

其中,新闻性期刊由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广播、电视新闻机构的认定,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有关批准文件为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是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实行资格认定制度。

在依法设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机构从事广播电视采访编辑、播音主持工作的人员,应当依照本规定通过考试和注册取和执业资格并持有执业证书,也就是由 1

国家广电总局统一印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证》。

也就是说,《新闻记者证》主要面向的是平面媒体,像报纸、杂志等,《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则是面向广播电视之类的媒体。它们之间有交叉点,却又不是完全等同。

二、年检不同

《新闻记者证》每年都要年检,换发新闻记者证工作每5年进行一次。现行《新闻记者证》改变了以往根据报社、期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等不同媒体类型分别设计,版式、样式各不相同的办法,采取统一样式、统一名称、统一编号发放;印制中使用多项高科技防伪技术,有效防范不法分子伪造假冒;专门建立了“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系统”,受理记者证的申请、审核、发放、年检、注销、吊销等,实现对全国记者证的科学管理;同时,首次对全国社会公众提供记者身份查验的便捷方式,有利于社会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播音员主持人证》由广电总局统一印制,由注册机关统一注册,有效期为二年。注册机关应将注册情况在一个月内报广电总局备案。

三、编制不同

《新闻记者证》编号规则为:由大写英文字母加12位数字组成。其中英文字母“B”为报纸记者,“G”为广播电影电视记者,“J”为解放军记者.....报刊记者证12位数字编号中,前6位数字为报刊国内统一刊号,后6位为内部顺序号;广播电影电视的《新闻记者证》12位数字编号中,前8位为单位代码,后4位为内部顺序号。其中单位代码前6位为地区码,第7位为类别码(1为广播电台,2为电视台,3为新闻电影制片厂),第8位为同一地区同类单位区别码。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编码由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数据库照编码号规则统一编制。广电系统记者的编号由12位数字组成,“G”为广播电影电视记者;前8位为单位代码,后4位为内部顺序号。其中单位代码前6位为地区码,第7位为类别码(1为广播电台,2为电视台,3为新闻电影制片厂,4为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第8位为同一地区同类单位区别码。

四、防伪技术不同

《新闻记者证》的防伪技术分三个层面,包括9种防伪技术。第一层面的防伪采用了4种防伪技术,只需通过目测或触摸的方法即可鉴别,是社会公众鉴别记者证真伪最简便、最常规的方法;第二层面的防伪采用了3种防伪技术,需要通过放大镜或紫外灯检测器(紫外灯验钞机)来鉴别,是社会公众通过简单设备即可进行鉴别的方法;第三层面的防伪技术需要通过特殊的仪器才可进行鉴别。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有统一的格式,加盖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省级广电局的公章,并且有全国统一的证书编号及持证人身份证号码及持证人所在单位等识别标志。证件信息可以通过国家广电总局政府网中的“广电职业网”查询。

背后的原因

广电总局和新闻总署为了争夺全国十几万名广电记者证的发放权和培训权,以及其背后的巨额利润等利益之争,现在进入白热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总局的腰杆子比总署还要硬些,不光是因为它有央视和中央电台、国际电台等三个牛气的直属单位,而且总局局长还兼任了某部副部长。

全国换发记者证工作从2月25日就开始实施了,但三个月过去了,广电总局却不为所动,至今仍未向全国广电系统下发换发记者证的通知,也就是 说,广电系统换发记者证的工作至今尚未启动。

据总局人教司和总署报刊司透露,两个部门换发记者证的文件正在“会签”中。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是广电总局在拖延:你不答应我的条件,我就不让全国十多万广电记者换你的证。虽然有国务院的“三定”方案,但至少我可以拖延。

拖延的背后其实是利益之争。“培训资格证”费用是个庞大的数字,广电总局一个“培训资格证”需要180元,新闻出版总署的“培训资格证”是300元(北京地区400元,其他地方1000元、1200元不等),保守估计,如果每年有三万人参加所谓的“培训资格”考试,其费用就是近一千万元。

牵涉到这样一个问题:广电记者证已经归新闻出版总署核发了,那么以后广电记者的“培训资格证”由谁来搞?继续由广电总局来搞,新闻出版总署有意见:“那不是等于没把权力收回吗?”,如果完全划归总署来搞,总局肯定有意见:“本来这块肥肉已经在我肚子里了,凭什么还要吐出来呀?凭什么你来收培训费用,我还要替你搞什么资格审查,好处都是你得?”

看样子这场不见硝烟的拉锯战还要维持一段时间,到底谁是赢家?不得而知。

民众的看法

一、广电记者证取消说

一部分人认为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并不需要那么严格的行业准入许可。也就是说你有了这个许可你并不能就可以去当广播电视新闻机构的编辑记者了,反之,你没有也可以照样就做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而且没有这个证,也不影响你执业,也不影响你的新闻稿件的质量。

实际上,所谓的行政许可,也就成为了一个面向全国的行业资格考试,只是为了收钱而已,而这个考试经济只对广电总局部门的小利益有利,浪费的是更大的社会成本。

而且,所谓的全国考试,实际上主要是面向毕业大学生考试,骗取大学生的钱,现在的

大学生在学校就花了很多钱,毕业后还找不到工作,又有那么多行政部门来考这个证那个证的,又要花很多的钱。

而且是这个证并不能帮助大学生找到工作,什么用也没有,只能是白花钱。哪个用人单位也不能因为人有这个证就录用你,哪个单位也不能因为你没有这个证就不录用你。

另外,广电总局还以发放记者证为诱饵,违规发放所谓的《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在社会上造成了记者证使用的混乱。问题国务院文件批准广电总局的是执业资格认定,并没有授予广电总局颁发记者证的权力。

因此,社会上并不承认广电总局颁发的《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国务院早有明确规定:全国所有新闻媒体的新闻编采人员应统一使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新闻记者证》。

但是,国家广电总局为了保护部门执业资格考试的权力和经济利益不受影响,仍然继续向社会发放和使用《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以此吸引社会大量人员参加广电的培训和考试。

二、两证并存说

虽然持反对态度的人很多,但用行动支持的更是不少。

2009年6月30日,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单位的新闻记者证开始集中申领,申领工作将于10月30日结束。据了解,此次广电系统申领新闻记者证总数将超10万个。

这还是因为《新闻记者证》的门槛相对较高。

《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规定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以及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新闻采编从业资格;在新闻机构编制内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或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签有合法劳动聘用合同)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且连续聘用时间已达一年以上。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规定凡遵守宪法、法律、广播电视相关法规、规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含应届毕业生)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资格考试。

《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规定下列人员不发新闻记者证:

(一)新闻机构中党务、行政、后勤、经营、广告、工程技术等非采编岗位的工作人员;

(二)新闻机构以外的工作人员,包括为新闻单位提供稿件或节目的通讯员、特约撰稿人、特约记者,专职或兼职为新闻机构采编新闻稿件的其他人员;

(三)教学辅导类报纸、高等学校校报工作人员;

(四)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则没有相关规定。

所以,《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还是受到一部分人的欢迎,特别是没有足够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群体的欢迎。它也可以填补众多实习记者无证可依的空白。

推荐第10篇:报纸年度核验自查报告

C式样4

××××报社文件

××报〔××××〕××号

报纸年度核验自查报告

××新闻出版局:

接到省新闻出版局“关于进行报纸年度核验的通知”后,我社按照通知要求,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检,现将自查自检情况报告如下:

一、严格遵守办报宗旨。一年来,我社严格遵守办报宗旨,始终把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办报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同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倾听群众呼声,突出地方特色,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并重,两个效益同步增长,报社的全面工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二、严格遵纪守法。我社严格遵守党的宣传纪律,严格遵守办报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报纸的采编出版发行等方面没有出现违法违规现象。年内出版的报纸内容符合上级新闻出版部门的要求,没有发生一号多报、出卖刊号和版面等违法、违规行为,更没有发生舆论导向错误。

三、报纸发行和经营管理迈上新台阶。我报的发行和经营管理工作,实行发行和经营收入两个轮子一起转的方针,克服了办报经费不足的困难。我们在经营管理上大做文章,千方百计扩大发行,使报纸期发行量由去年的3万份增加到4万份,广告经营突破180万元。在广告经营管理方面,我们严格划分采编与广告经营的界限,规定采编人员不准涉足广告经营,杜绝了有偿新闻的发生。

四、加强了对从业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坚持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教育会和每期报纸的编前、编后的编务会及每月一次的报纸评审会制度,对采编人员和通讯员进行五至七天的业务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为办好报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目前为止,报社45人中,有7名同志评聘为副高级职称;15名同志评聘为中级职称;23名同志评聘为初级职称。 虽然我们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经营收入水平不高、印刷设备得不到更新以致印刷质量不高等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主题词:报纸 年检×××报社办公室

报告

(盖章)

××××年×月×日

××××年×月×日印发

第11篇:关于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

关于2009年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9]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国家机关报刊管理部门,中央各新闻单位:

为保障新闻采访活动的正常开展,维护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对新闻记者和新闻证件的管理,做好监督和服务工作,按照新闻记者证每五年换发一次的规定,决定从2009年2月25日起统一换发全国新闻机构的记者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换发范围

1.新闻记者证的换发范围是新闻机构中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新闻纪律,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2)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并具有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新闻采编从业资格;(3)在新闻机构编制内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或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从事新闻采编工作;(4)已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

新闻机构是指经国家有关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新闻类报社、新闻性期刊出版单位,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及其它相关单位。其中,新闻性报纸、期刊由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广播、电视新闻机构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认定。

“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指新闻采编人员与所属新闻机构签有合法劳动聘用合同。

2.下列人员不发新闻记者证:(1)新闻机构中党务、行政、后勤、广告、发行、经营、技术等非采编岗位工作人员;(2)新闻机构以外的工作人员,包括为新闻机构提供稿件或节目的通讯员、特约撰稿人、特约记者,专职或兼职为新闻机构提供稿件的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社会人员;(3)高等学校校报工作人员;(4)非新闻性报纸、期刊以及无新闻采访业务的其他期刊工作人员;(5)在新闻采编活动中因违法违纪受过严重处罚的人员以及有不良从业记录的人员。

二、审核和发放

1.新闻记者证审核换发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严格把关的原则。

2.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新闻机构换发新闻记者证的统一管理和解释工作,并具体负责核发中央新闻机构的新闻记者证,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负责核发本行政区域新闻机构的新闻记者证。

3.各新闻机构负责统一收回旧版新闻记者证,并分别交由各省级新闻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统一销毁,同时按照新闻记者证发放条件对其新闻采编人员进行严格审核,统一申领新闻记者证。

4.中央新闻机构经主管部门审核所属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后,向新闻出版总署申报并领取新闻记者证。

5.省和省以下新闻机构经主管部门审核所属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后,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申报、领取记者证并向新闻出版总署备

案。

地(市、州、盟)设有独立建制新闻出版局的,所属新闻机构新闻采编人员资格须经地(市、州、盟)新闻出版局审核后,报省级新闻出版局。

6.新闻机构依照有关规定经批准设立的记者站新闻采编人员资格由其新闻机构审核,主管部门同意,并经记者站登记地省级新闻出版局核准。记者站新闻记者证由派出记者站的新闻机构向有关发证机关领取并发放。

7.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负责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不含边防、消防、警卫部队)新闻机构记者证的换发工作,并向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8.除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不含边防、消防、警卫部队)系统外,新闻记者证申请、审核和发放工作统一通过中国记者网“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进行,具体按照《2009年新闻记者证换发实施办法》办理。

三、核发经费

根据有关规定,新闻记者证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并按照程序申请、审核、打印并发放,不收取任何费用。

四、换发时间

此次统一换发新闻记者证工作,于2月25日开始,6月30日结束。各新闻机构应在6月30日前完成新闻记者证的换发工作。7月1日起,新闻出版总署将通过中国记者网统一注销未换发的新闻记者证,旧版

新闻记者证将全部作废。

五、组织和宣传

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接到本通知后,要及时将新闻记者证换发要求和安排及时传达到本行政区域所有新闻机构。各新闻机构要及时组织开展换发工作,并在领取新版新闻记者证后,向社会公开声明正式使用新版新闻记者证,同时宣布旧版新闻记者证作废。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各新闻机构要结合本次换发工作,严格审核记者证申请人资质,从严掌握记者证发放范围,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要坚决清理出记者队伍。

2009年2月25日起,各报刊出版单位要安排适当版面刊登宣传新版新闻记者证的公益广告,并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新版记者证的样式、特点和记者证核验方式。公益广告的电子文件可以通过中国记者网下载。

特此通知。

附件:《2009年新闻记者证换发实施办法》

新闻出版总署

二〇〇九年一月二十日

2009年新闻记者证换发实施办法

1.此次全国新闻记者证换发工作,除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不含边防、消防、警卫部队)新闻机构外,统一通过中国记者网“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以下简称中国记者网,网址:http://pre.gapp.gov.cn)进行。

2.新闻出版总署统一为各省级新闻出版局、各新闻机构免费配备中国记者网数据传输安全加密终端(以下简称“加密终端”),并在中国记者网上提供《领取中国记者网加密终端申请表》电子文本,请中央新闻机构下载并填写《领取中国记者网加密终端申请表》,经主管部门签章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领取;请地方新闻机构下载并填写《领取中国记者网加密终端申请表》,经主管部门签章后,报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领取。各省级新闻出版局须将新闻机构报送的《领取中国记者网加密终端申请表》向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所有记者证申请、审核、注销、年检等工作程序须通过加密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各单位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使用加密终端,建章立制,确保数据传输安全。原来使用的加密终端全部作废。

3.新闻出版总署在中国记者网上提供《领取新闻记者证登记表》、《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情况表》(以下简称“两表”)的电子文本,供新闻机构下载、填写和报送。

4.中央新闻机构审核所属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后,分别填写“两

表”,经主管单位同意后,将“两表”以及每个申领人的身份证、毕业证、培训合格证(职业资格证)、聘用合同复印件等书面材料向新闻出版总署申报。

新华通讯社(含分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等中央新闻机构填写所属新闻采编人“两表”,由新华社、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分别审核后,将“两表”以及每个申领人的身份证、毕业证、培训合格证(职业资格证)、聘用合同复印件等书面材料统一向新闻出版总署申报。

中央新闻机构记者站申领新闻记者证,由中央新闻机构审核所属记者站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后,分别填写“两表”,经主管单位同意后,将“两表”以及每个申领人的身份证、毕业证、培训合格证(职业资格证)、聘用合同复印件等书面材料报记者站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将记者站人员名单报新闻出版总署申报。

5.地方新闻机构审核所属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后,分别填写“两表”,经主管单位同意后,将“两表”以及每个申领人的身份证、毕业证、培训合格证(职业资格证)、聘用合同复印件等书面材料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申报。

地(市、州、盟)设有独立建制新闻出版局的,所属新闻机构须将书面申报材料报地(市、州、盟)新闻出版局审核后,报省级新闻出版局。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将电子材料向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6.所有新闻机构在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书面材料前,须通过加密终端登录中国记者网,注销本新闻机构所有新闻记者证,再按照申领新闻记者证的程序重新申请(只需录入申请人的身份证号码,其他资料无须重新录入),将每个《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情况表》的内容与网络系统中原存在的每个人的信息内容相核对(首次申领新闻记者证的人员需要将《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情况表》的内容录入到网络系统中),确认填写内容准确无误后,提交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

通过网络系统提交的申领人相片电子文件(像素119×86,文件格式为JPEG)须与领取新闻记者证后在证件上粘贴的相片(1寸免冠正面证件照,彩色白底)一致。

7.经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同意后,所有获批的人员将在中国记者网中生成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数据库,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发证记者名单和证件发放数量。

8.新闻记者证统一编号由中国记者网系统按照编号规则自动统一编制。

9.新闻记者证按照中国记者网确认的记者名单、数量实行指定发放。中央新闻机构记者证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打印并发放;地方新闻机构记者证由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统一打印并发放。

10.各新闻机构领取新闻记者证后,须在记者证相片位置粘贴记者相片后加盖本新闻机构钢印(公章)。

11.新闻记者证核发及解释工作,由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负责,受理及咨询热线:010-83138953;中国记者网的日常维护、技

术支持和咨询工作由新闻出版总署网管中心负责,技术支持热线:010-83138629,83138630。办理地址:北京市宣武门外大街40号新闻出版总署行政受理大厅,邮编:100052。

第12篇:新闻记者证考试600道题库

2018年新闻记者证考试600道题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包括以下哪一项?(社会和谐)

2、党的十三大提出基本实现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三步走发展战略

3、当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__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020)

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

五位一体__。

5、党的十八大确立了__的历史地位,并将之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6、当的十八大报告从__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五 )

7、党的十八大把__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去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8、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__道路。(人民

9、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__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所谓中国力量,就是__。(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1、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__。(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2、以__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__。(优化经济结构)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__。(中国共产党)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__。(广大人民群众)

16、胡锦涛同志在__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范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

17、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__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__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__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0、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__历史性飞跃。(两次)

21、当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位主题,以__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2、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强调__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民主)

2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__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制度建设)

25、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26、落实好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必须把__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27、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是__。(文化体制改革)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__。(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1

29、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__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发展

30、新闻记者要把__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以下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具有时代意义、与时俱进的)

2、1842年吗,马克思所写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最那个体现以下哪一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额论述充满生动而智慧的阐释)

3、下列哪句话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理念?(报纸要处理好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关系,在当的监督下开展工作

4、“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是哪一位领导人提出的?(胡锦涛)

5、毛泽东对《解放日报》改版的思路是什么?(联系群众)

6、下列新闻事件活动和所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对应的是哪一项?(新华社推广告微博“新华视点”——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7、2009年10月9日,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以下哪项重要论述?(、遵循新闻从业基本准则)

8、下列选项中,第一个使用“党性”概念,并对党报的党性原则作出系统理论阐述的是哪一位?(列宁)

9、即贯穿于毛泽东整个的新闻宣传思想之中,又称为知道党报宣传工作的基本路线的观点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0、“新闻工作者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的力量。”这一观点是由谁提出来的?(江泽民

11、胡锦涛提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什么?(以人为本)

12、下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观点与新闻理论对应有误的是哪一项?(“根据事实描述事实”——新闻价值

13、在当前的新闻实践中,具体把握和贯彻党报的群众路线最基本要求是什么?(为人民群众服务)

14、列宁要求当的报刊(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

15、邓小平对新时期党报的基本任务阐释为:“要使我么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 C、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

16、以下新闻标题中,舆论导向没有问题的是哪一项? B、开学盲目,上海中小学生再收“减负大礼包”

17、以下对新闻价值各个要素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哪个? D、越具有娱乐色彩或煽情内容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

18、以下记者或媒体的行为,不符合“走转改”精神的是哪一项? C、深入基层和当地通讯员谈话,从中获得新闻个稿件半成品

19、习近平2009年3月再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对待媒体的方式是: A、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

20、以下哪项措施吴茱萸党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D、在头版头条位置,安排有关普通群众的新闻报道

21、“用时间消灭空间”使“抢新闻”成为常态的原因是什么? D、信息传播的时间缩小,有助于克服空间上的障碍

22、关于书报检查制度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 A、书报检查是一种政府垄断了的理性批评

23、211年,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因“窃听门”时间被迫宣布停刊。该事件主要侵犯了公众的哪一项权力?A、隐私权

24、一下对新闻失实原因的分析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新闻失实的出现与记者自身的职业素养关系并不大

25、首次直接提出党报是“党的耳目喉舌”的观点,来自下列哪篇新闻学文献?

D、《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26、下列做法中,哪一项不符合新闻真实的理念?( C)

C、对于复杂事件的报道,以观点统领事实,搜集符合观点的时机素材

27、下列有关新闻真实的表述中,哪一项不正确?(A

A、新闻真实在复杂事件中可以通过一篇报道实现,只要记者掌握素材和证据

28、现代新闻出版自由政策的理念,始于下列哪篇新闻学文献?D、《论出版自由》

29、新闻报道尤其是揭露性报道中,对隐匿权的保护,只要指对下哪一主题的保护?(C ) C、对消息来源的保护

30、以下关于改进新闻报道文风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C) C、要使用具有冲击力的词语,让报道本身更抓读者眼球

31、一下对媒体舆论监督职能的表述中,哪一项表述不恰当?(B ) B、网络舆论监督只是网民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并未产生实效

32、下面有关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中,不恰当的是哪一项?(D ) D、新闻传播规律可以根据人的意志改变或者创造

1、我国新闻理论规范的根本原则是什么?B、为人民服务原则

2、西方新闻伦理规范的根本原则是什么?D.新闻自由原则

3、世界各国新闻理论规范中,最普遍的原则是什么?C、真实原则

4、哪一项不属于新闻职业伦理的基本特性? D、较强的商业性

5、为何对党和政府监督是我国新闻记者应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下列哪条解释不正确? B、记者是“无冕之王”,是“第四权利方”

6、2009年修订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共七条准则,那一准则被摆在第一位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下列哪一项不应成为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调节方式

C、通过法规、政策等方式强制约束新闻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8、客观是新闻记者所应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下列哪条不属于新闻客观的评价标准? D、是否有作者观点

9、下列哪一项是对有偿新闻实质的正确表述?A、中饱私囊

10、些列哪一项为不属于“有偿新闻”?

D、某电视台的相关报道给某公司带来了较好声誉,该公司主动要到该电视台投放广告,该电视台同意了

11、某记者采访回来时,发现采访对象给的材料袋里有一个装有200元钱的购物卡的信封,多次都无法联系上对方,此时他的正确做法是什么?D、上交给单位纪检监察部门

12、下列哪个新闻标题不低俗?D、《刘德华承认爱妻怀孕》

13、新闻图像的使用中哪类任务的面部不需要进行虚化处理?D、服刑的犯罪分子 14.新闻记者在有关司法类新闻的报道中,下列哪一项做法是不正确德 ? C、犯罪嫌疑人还没判刑,但报道中已称他为罪犯

15、当一名新闻记者坐公交车碰到歹徒劫持乘客时,他第一时间应做的是什么?

C、报警

3

16、灾害报道中,为避免采访中的“再次伤害”,业内外许多人士都提了不少建议,下列哪个建议不合适?A、不要采访受灾群众

17、某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某记者在现场主动放弃了对抱着遇害孩子痛苦的女子的采访,该记者遵守了新闻伦理的什么原则?B、同情弱者原则

18、救灾中记者的哪一行为不妥当?C、询问受灾群众失去家园的心情

19、记者是否采用隐性采访手段的最重要依据?C、是否涉及较大的公共利益

20、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新闻记者采用隐性采访时应遵循的原则?A、公共利益原则

21、评判报道对象是否属于公众人物的边界在哪?A、公共利益的关联度

22、下列哪些群体不属于公众人物?C、在教室里学习的孩子

23、下列记者的哪些偷拍行为是允许的?D、偷拍某高官与情人约会

24、某电视台记者采访某落后地区盲童学校,天真烂漫的孩子对摄像机充满了好奇,他想满足孩子的好奇,但又不想伤害孩子的自尊。下列哪句表述最妥当? D、孩子们、让我们挨个摸一摸摄像机是什么样子

25、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哪些行为不属于兼职?D、主持同学婚庆典礼

26、哪一选项不属于新闻报道常见的歧视对象?

D、学生

27、哪些不属于新闻报道中的歧视用语?(D ) D、将富家子弟称为“富二代”、“高富帅”

28、对造成新闻伦理失范原因解释错误的是哪一项?(A ) A、最主要原因是新闻记者沦为“新闻民工”,工作压力大、收入待遇低

29、造成网络媒体新闻伦理失范行为大大高于传统媒体的追重要原因是什么?(C ) C、网络的海量、交互、匿名等技术因素

30、某记者购买了某公司的股票,有一天他得到该公司不法经营行为的度假消息,此时,他应该怎么做? D、向上级报告利益冲突,对该报道给予回避

1.我国《宪法》第(

A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A.35

2.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是B.人格尊严权

3.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

B.良好表现

4.公民或法人应受社会与公众公正评价的权利,是C.名誉权

5.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_____。( C )

③名誉权④肖像权 ⑤姓名权 ⑥隐私权C.③④⑤⑥

6.名誉权主要表现为_____。

A ②名誉利益支配权

③名誉维护权

A.②③

7.大学女同学甲和乙是同宿舍好友,后甲参加某选秀节目,引发舆论关注。乙未经同意将甲数张生活照片刊登在乙的新浪博客中,其中有几张甲的照片敞胸漏背显得不雅,丙媒体在刊发甲的相关新闻报道时未经甲乙同意,使用了其中数张照片,注明”照片来自乙博客“。丙报道刊出后,引发了一些网民对甲的贬损评价。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

A.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8.张三和李四是大学同学,张三对李四不满,写了一份丑化李四的短文发布在其在某网站开设的微博上。李四发现后联系某网站要求删除该微博,某网站不予理会,致使李四遭受的损害扩大。关于扩大损害部分的责任承担,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C )

c.张三和某网站承担连带责任

9.甲到乙医院做隆鼻手术效果很好。乙为了宣传,分别在美容前后对甲的鼻子进行拍照(仅见鼻子和嘴部),未经甲同意将照片发布到丙网站的广告中,介绍该照片时使用甲的真实姓 4 名。丙网站在收到甲的异议后立即作了删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C

C.乙医院侵犯了甲的姓名权

10.甲乙之间有矛盾,乙为发泄对甲的不满,将甲的头像PS为纹格青灰底色,导致甲看起来比较阴森恐怖,然后发布在网络上。乙的行为_____。B.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11.a地某报刊登了本报记者甲采写的对公民乙不利的报道。乙欲状告报社。乙户籍在b地、常住在c地,暂住在d地。乙可以在下列哪些地方起诉?(

D )

D.可以在a或b或c或d

12.某媒体刊发了本媒体记者张某采写的对某公民不利的报道。某公民欲状告该媒体。公民可以起诉?B.可以是媒体或记者张某

13.某网民在其博客中发文章披露称20年前被医院宣布为因肺病去世的某演员其实是因身患艾滋病而病故。博文中除称该演员当年病状类似艾滋病发作,且有圈内传说该演员曾经吸毒外,此外再没有就此提出充足证据。此文随后被众多网站转载,反响激烈。演员父母、兄妹和妻子对该网民、转载的网站提起名誉权诉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D )

D.法院应该受理此起诉

14.某女大学生为某摄影师充当模特,双方未对照片的发表和使用作出约定。后摄影师将大学生的裸体照片以人体艺术照的形式出版发行,致使大学生受到亲友指责。对此,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 )

A.摄影师发表照片侵犯了大学生的隐私权

15网民“老大难”,在甲网站发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难》,乙出版社的《网络热门小说集》收录该小说,内教材编写单位将该作品作为范文编入《语文》教材,丁文学网站转载了该小说。乙、丙、丁均未征得网民“老大难”同意。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C )

C.丙可以不经该网民同意使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难》,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

16.根据相关规定,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终审判决,如有不同意见,媒体正确的做法是C.不能公开报道,但可在内部提出或登内参反映

17.关于媒体的消息来源保密,错误的说法是_____。( D )

D.法律应该对消息来源的披露豁免权进行保护,这种保护是绝对的

18.某报记者A想竟聘记者部主任,但他的“威望”不及同事B,为了竞聘成功,A捏造并在同事之间传播B有小三的“隐私”诋毁B。A的行为侵犯了 B的_____。(D )

D.名誉权

19下列哪条不是新闻传播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 A )

A.记者的职务行为

20.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是_____。( C )

C.公安局为缉拿罪犯而公布犯罪分子的情况

21下列哪项不属于隐私_____?C.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及简历

22.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限定在_____的人员知悉的事项C.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

23.某位不太知名的年轻女演员A主动约请某电视台记者B,称某知名大牌导演C频频性骚扰她,并以让她出演女主角为诱饵与她多次发生过性关系。女演员没有提供相应证据,但称会在法庭上出具有力证据。记者B没有联系上导演C,便将演员A的谈话在电视上如实播出。后导演C起诉,法院查实,演员A的说法没有有力证据支持,构成对导演C的侵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D )

D.演员A和记者B、电视台都要承担侵权责任

24.某报社记者A与自称是一家国际知名大公司B的员工C通过网络 QQ聊天,员工C抱怨公司经常加班,但不按照劳动法支付报酬,简直是比资本家还黑心。A据此撰写出批评B公司违反劳动法的报道,由于B公司备受社会关注,报道引起舆论强烈反响,造成B公司经济损失。B公司起诉记者A,并索赔数千万,远远超过记者A的赔偿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

A.B公司有权起诉记者A

25.根据相关规定,____是我国集中统一的新闻发布机关,承担着发布重要政务新闻的职能。D.新华通讯社

26.根据2012年元旦起施行的《的补充规定》,我国电视台在电视剧中插播广告的规定是____。D.不得在每集(以四十五分钟计)中间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

27.如媒体不使用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信息,随意播报气象预报,按《气象法》规定,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最高____元的罚款。( C )

C.5万

28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在我国设立出版单位应当具有__30__元以上的注册资本和固定的工作场所。( B )

29广播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电视剧审查机构,负责电视剧审查工作。审查机构应在收到送审材料___45_天内提出修改、删剪意见或审查结论。( C )

30.根据相关规定,各电视台每天播出的每套节目中,境外电视剧不得超过电视剧总播出时间的____。C.25%

31.擅自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或者超出核定的服务项目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依据各自职权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处____的罚款。(A )

A.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32.根据相关规定,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后,要及时发表更正或答辩,应自虚假失实报道发现之日起,_____。(

B)

B.在其随后出版的最近一期报刊的同等版位上发表更正或答辩

33.某报记者2012年2月10日编写虚假新闻,后被查证并通报批评。 2012年3月10日,该记者的不良从业行为被新闻出版总署记录并列入全国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记录查询系统。根据相关规定,该记者在____前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D )

D.2017年3月9日

34.根据相关规定,被列入不良从业行为记录的新闻采编人员重新获得新闻采编从业资格后,__3__年内再次违反新闻出版法规的,终身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B )

35.申领新闻记者证的人员须具备的基本的学历条件是:_____。(

A)

A.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36.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报刊出版单位在其登记地以外地区设立的从事新闻采访、组稿等活动的派出机构是____。A.记者站

37.根据《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报刊记者站站长须具有_____。( B )

B.中级以上职称并有5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

38.根据《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除报刊集团或拥有多家子报子刊的报刊出版单位以该集团或报刊出版单位名义设立的记者站外,单家报刊设立的记者站的驻站记者人数最多不超过____5_人。( B )

39根据《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如申请设立记者站,报刊出版单位及其已设立的记者站须在近__2年__内未出现过违反新闻出版法规、规章的问题。( C )

40.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关于媒体实习记者的采访,正确的是_____。( A )

A.不得单独从事新闻采访,必须在持有新闻记者证的记者的带领和指导下

41.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致使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新闻出版署或者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_10000___以下的罚款。(B )

42.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外国新闻机构的记者应当在抵达中国后__7__个工作日内,到外交部新闻司及其委托的地方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办理注册手续。(C )

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D.遵守法律

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A.知情同意原则

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更正

5.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是B.核实事实

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 D )

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7.朱镕基总理神色凝重,严正地指出:“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有好下场!”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此处引语的使用有何优点?( A )

A.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

8.“整整5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现在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在的问题是 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

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

1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语言更具概括性

11.在网络中,记者手中一切具有时效性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片或视频该如何处理?A.首先提交给供职单位

12.哪一种内容应该使用直接引语B.体现说话者个性的语句

13.使用引语时,以下哪种做法是合适的?B.不要把不同人的话捆在一起

14.下列哪项引语使用不准确?(D )

D.同学们感慨万千:“创业不是作秀,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付出”

15.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来源的原则?D.人证比物证更可靠

16.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源身份时必需的信息? D.性别

17.下列哪一项对消息源表达不准确?D.某单位说

18.下列哪一项消息源的可信度最低?C.某论坛用户的爆料

19.使用匿名消息源,容易带来哪种风险?A.为虚假新闻亮“绿灯”

20.制作新闻标题的首要标准是什么?A.准确

21.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的机构是?C.媒体官方微博

22.新闻语言传达的信息是否能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取决于语言运用哪方面?( B )

B.规范性

23.在新闻报道中,要较多地使用什么词?

D.动词

24.以下哪个词在报道中可能会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B.转氨酶达2000多

25.为方便读者阅读,报道中使用数字,一段内不宜连续使用多少个以上的数字?(

C)

C.3个

26.以下的新闻浯言表述中,哪个选项不合适?(

A)

A.他做这工作很称职

27.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什么样的语言?(B )

B.叙述式

28.以下哪—项不是直接引语的效果?D.方便读者阅读理解

29.关于引语的使用,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B )

B.如有必要,记者可以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

30.在解释新闻事实的时候,以下哪项选样是错误的?(A )

A.文章要以事实为基础写作,但在制作标题时要考虑效果为先

1.____是新闻的生命。(

C)

C.真实性

2.虚假失实新闻违背了新闻的____原则。(B )

B.真实性

3虚假新闻是媒体所报道的内容与____不符的报道。( D )

D.客观事实

4.大众传媒公信力是指公众与大众传媒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大众传媒赢得____信任的能力。( D )

D.公众

5.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在____的基础之上。( B )

B.新闻真实性

6.在宏观层面上,虚假失实新闻损害了____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D )

D.新闻业

7.记者通过____来让公众认知。( A )

A.新闻报道

8.虚假失实新闻是对社会公众____的损害。( B )

B.知情权

9.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一般道德是一种____的关系。(B )

B.相互促进(促退)

10.“纸箱馅包子”的案例属于____层面的虚假新闻。(

D)

D.新闻伦理

11._____是媒体发展壮大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B )

B.高素质的新闻人才

12.A.记者____是新闻真实与否的第一把关人。(A )

13.如何处理及时性和A.真实性____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新闻从业人员减少虚假报道亟须解决的问题。( A )

14.大众媒体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新闻内容会____和消费化。( D )

D.产品化

15.在进行选题把关时,新闻从业者应根据____进行取舍。(D )

D.新闻价值

16.新闻自律是____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A)

A.新闻工作者

17.新闻单位要坚持采编、经营分开制度,保持新闻采编活动的____。 ( C )

C.独立性

18.____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信息来源,调查新闻事件的基本权利和保障。( B )

B.采访权

8 19.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新闻从业者必须____。( B )

B.加强对新闻的核实

20.假新闻一旦发生,新闻单位要_____。( D )

D.积极面对,化解危机

(二)多选题

1、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体的本质是__。(A.B.C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到达共同富裕

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呈现出哪些特称?(C.D

C、跨越式

D、后发赶超

3、当前,我们已经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中的那几步?(A.B ) A、第一步战略目标

B、第二部战略目标

4、党的十八大要求,到2020年,哪些方面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AC ) A、国内生产总值

C、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5、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即包括__。(ABCDE )

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包括__。(ABCDE )

7、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和总体要求,其中,“一条主线”指__。(AB ) A、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B、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8、党的十八大去的了哪些主要成果?( ABCD)

9、党的十八大充实了坚持改革的内容,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__。(ABC ) A、发展中国

B、发展社会主义

C、发展马克思主义

10、党的十八大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号召,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几种意识__。(ABCD )

11、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__。(ABC )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12、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所谓中国精神包括__。( AB)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体思想路线包括__。( ABCD)

14、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体的根本任务,这__。(ABCD )

15、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__。(ABCD )

16、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阐述了__的基本内涵。( BCD)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体制度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__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BCD )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8、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__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ABC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题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题制度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体理论体系主要探索和回答了几大问题?(ABC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0、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__。(ABD )

9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成果,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有关__的认识。(ACD )

A、共产党执政规律C、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2、党的十八大郑重地把科学发展观同__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BCD)

23、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十年来我国新的历史性变化做了高度概括。( ABC) A、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B、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C、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2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过去的十年是__( ABCD)。

25、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几大重点任务。( ABCDE)

26、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现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应__。(ABCD )

27、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们必须促进__同步发展。( ABCD)

28、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其着力点是__。(ABC) A、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B、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C、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9、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几方面的重点任务?(ABCD

30、以下哪些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论述是正确的?( ABCD)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方面的基本内容?(ABCD

32、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了哪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CD)

A、富强、民生、文明、和谐

C、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3党的十八大报告针对资源约束趋近、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哪些方面的重点任务?( ABCD)

1、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对新闻与宣传差别的描述?( ABD)

A、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B、新闻重新意,宣传重反复

D、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作

2、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所包含的要素有哪些?(ABCD

3、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论述中?(ABC ) A、出版工作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

B、政治家办报 C、强调报刊宣传的策略和艺术

4、下列领导人及其观点只见对应关系无误的选项有哪些?( ABCD)

5、《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强调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以下哪些要求决定是否报道?(ABD ) A、新闻价值

B、工作需要

D、社会效果

6、下列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哪些没有做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原则与工作方法的统一?ACD A、追寻事件真相时主要运用网络和电话等便捷式采访 C、带着主题去采访,应付交差了事

D、把原有的栏目改头换面,打上“走基层”的栏花

7、党报的党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哪些要点?( ABCD)

8、在新闻工作中实现群众路线的方法有哪些?( ABCD)

9、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与群众联系的新渠道有哪些?( BCD)

B、互联网

C、手机等移动传媒

D、微博平台

10、对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来说,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路径有哪些?( ABCD)

11、关于新闻价值这一理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BCD ) B、媒体对新闻价值标准的运用,应恪守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

C、许多新的事实被报道,并非只具备的一种新闻价值要素,而是往往具备了多个要素 D、新闻价值高低大小并非绝对,尤其是多个事实的对比中,新闻价值显示不出不同层次

12、马克思所说“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实现前提是什么?(ABC ) A、铁路、蒸汽汽船等的发现与应用

B、电报等技术的出现 C、物质生产以交流价值为基本

13、马克思所说“用时间消灭空间”带来的新情形有哪些重要意义?(ABCD

14、“有机的报刊运动”是马克思对新闻报道新闻特点的概括,其观点成立的原因有哪些?ABC A、历史的真实存在于事物前后的联系(连续)与统一整体之中 B、人的智能不能检验得出各种现象的纷繁情形

C、新闻真实的获得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不可能苛求一次性完成

15、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主要从以下哪些方面进行创新?(BCD

B、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C、实践“群众办报”的路线

D、秉承“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原则

16、“三贴近”继承了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为什么说“走转改”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 ABD)

A、因为“走转改”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要求

B、因为“走转改”指明了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有效途径 D、因为“走转改”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

17、在传统媒体对待网络民意和网队舆情的以下做法中,正确的做法有哪些?( ABC) A、这种热点问题的网络调查,了解网民观点 B、集纳网民的言论和意见,作为报道素材 C、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或评论,回应网民问题

18、根据谣言传播公式的内容,以下传播的做法中能够有效阻击谣言传播的有哪些?(AB ) A、其实发布真实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B、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对谣言的辨识力

19、以下强调“按传播规律办事”要求的文章或文件有哪些?(BC) B、《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2003年中央文件) C、《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2中央文件) 20、以下有关“走转改”活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有哪些?(AD ) A、“走转改”只是运动的一阵风,估计成效不大 D、“走转改”是一次基层宣传部门向中央媒体宣传的好机会

21、下列表现中,反应了新闻领域“形式主义”问题的选项有哪些?(ABC ) A、电视时政报道以各类会议为主,用长时间进行播报

B、新闻头版的版面严格按照报道对象的职务高低顺序进行编排

11 C、新闻报道的谋篇布局遵循特定的结构和讨论

22、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条规定》中有关改进新闻报道的要求,以下建议中值得媒体采纳的有哪些?(ABCD

23、新闻报道方法的单一和简单化是我们现在新闻工作遭到公众批评的方面之一,胡锦涛指出需要从以下哪几方面进行改善?(ACD

A、善于用事实说话

C、提高新闻的感召力

D、注重改进文风

24、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的“舆论监督是报刊的职责或使命”,主要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BD

B、监督社会状况 D、监督公权利和政府官员

25、马克思对新闻出版自由理念的阐述集中体现在下列哪些著作中?( AC) A、《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C、《第六届莱茵省会议的辩论》

26、恩格斯对新闻出版自由提出的缺一不可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ABD) A、发表意见前不必得到许可

B、发表的途径畅通

D、发表的是自己的意见而不是言不由衷

27、下列关于现代报刊与隐私权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有哪些?(ABC ) A、报刊不能揭露与公众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如姓名、住址和活动等

B、如果个人活动对社会造成祸害,则其涉及公共利益的活动可以成为报刊的报道对象 C、当处于公开的政治、社会活动之中,个人活动就不属于个人私事

28、下列做法中,符合新闻客观理念的选项有哪些?(ABCD

29、下面做法符合马克思所提的“一般的公正”原则的有哪些?( BC) B、呈现事件所涉及各方面的事实和观点 C、报纸给予某事争议双方发言和答辩的机会

30、以下有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式和发展过程的论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哪些?(BCD ) B、毛泽东曾提出过“全党办报”、“政治家办报”、“群众办报”等重要观点

C、创立时期马恩的思想中即包括新闻的基本理念,也包括了无产阶级党报思想 D、当下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有一次创新

1、伦理有哪些特性( ABD)

A时代性

B、民族性

D、阶级性

2、世界各国新闻伦理规范基本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BCD )

3、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新闻伦理的主要区别在于?( ABD)

A、我国属于社会主义伦理观体系,西方发达国家属于资产阶级伦理观体系

B、我国新闻伦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原则,西方发达国家以新闻自由原则为根本原则

D、我国新闻伦理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西方发达国家强调新闻人影独立于政党

4、新闻自由原则作为西方新闻伦理的根本原则有哪两大致命弱点?(AB ) A、容易被金钱所操控

B、容易被政治权利所操控

5、记者采访中那些物品不能收?(ABCD

6、下列那些行为属于有偿新闻?(ABCD

7、下列哪些属于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ABCD)

8、下列哪些案例属于新闻记者的采访中的不当行为?( ABCD)

9、下列哪些行为违背了新闻伦理?( ABCD)

10、请选出属于地震报道中新闻失德行为的选项?( ABCD)

11、在灾难新闻的现场采访中,新闻记者的正确做法有哪些?(ABCD

12、在未成年人受到性侵犯或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案件的报道中,下列哪些做法正确?

12 (ABCD )

13、选项中哪些新闻报道用语不当?(ABCD

14、案件报道涉及下列哪些对象时应不公开其真实姓名?( ABCD)

15、选项中哪些新闻标题带有色情按时?( ABCD)

16、2003年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具体指那三项内容?(BCD

B、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7、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新闻林立失范行为的产生?(ABCD

18、下列哪些人属于新闻报道中“易受伤害者”?(ABCD

19、下列哪些属于网络空间的新闻失德行为?(ABCD ) 20、下列哪些案例属于“新闻逼视”?( ABD)

A、某地发射把那个了百年未遇的大地震,诸多知名影星纷纷捐款,甲报见某国际顶级影星没有捐款,于是百年进行了报复,民众反响很大,迫于舆论,影星不得不捐款

B、甲报道乙企业产品不合格,乙企业便向多家媒体提供了多方证据表示自己的产品合格,于是甲报在没有提供新的反驳证据的情况下连续多天、花多个版面继续报道乙企业的产品不合格

D、某案件比较复杂,司法人员一时很难对被告犯罪与否进行判决,某报觉得被告应该被判有罪,于是便进行持续报道并标明了立场,迫于舆论压力,司法很快做出了被告有罪的判决

21、新闻逼视与舆论监督的主要区别在于?(ACD

A、报道动机上,新闻逼视主要目的是达到新闻轰动效应,舆论监督主要目的是让采访对象的不轨行为得到惩处

C、报道人员的身份定位上,新闻逼视中报道人扮演审判者、仲裁者较色,舆论监督中报道人是客观重力的职业新闻人

D、报道素材的选择上,新闻逼视有目的巡哨容易激发社会情绪的素材,舆论监督报道素材性对较为广泛

22、记者对同事的哪些做法符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ABCD

A、改动别人的稿子须征得人家同意,别人不愿意修改的内容不要强求

23.通讯员是我国记者需经常接触的群体,记者的下列哪些做法有违职业伦理?(ABCD

24、1774年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不少青年模仿主人公维特饮弹自杀,以致该书一度被禁止。从那后,研究者发现,不合理的自杀报道会助推自杀行为产生,并把这种现象称为“维特效应“。为防止该效应的出现,新闻记者在“自杀新闻”报道时,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BCD)

25、下列哪些属于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歧视?(ABCD

26、在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报道中,记者应避免哪些职业失范行为?(ABCD

27、新闻伦理失范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BCD)

28、在案件报道中,记者的以下哪些做法是正确的?(ABCD

29、新闻记者应该承担哪些基本社会责任?( ABCD) 30、我国记者的植物权利主要包括哪些?(ABD ) A、采访权

B、报道权

D、评论监督权

1.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说明____。( ACD )

A.我国法律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C.我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可辱

D.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国家实行紧急状态期间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措施包括____。( ABC )

A.新闻管制

B.通讯、邮政、通信管制

C.对重要新闻机构及其重要设施加强警卫

3.关于我国宪法对领土的效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BD )

A.领土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

B.领土是国家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

D.《宪法》的空间效力及于国土全部领域,是由主权的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的

4.某医院在优生优育图片展中,未经性病患者甲同意展出其病历照片,并在说明中用推断性语言表述该患者所患疾病系性生活不检点所致,呼吁公众性生活要检点。虽然患者眼部被遮掩,也未署名,但有些观众仍能辨认出患者甲。此案例中,医院侵害了患者甲的____。( CD )

C.名誉权

D.隐私权

5.某报社因侵犯某明星名誉权被法院判令对该明星赔偿损失、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此后,该报社既不上诉,又不履行该生效判决。该明星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此,法院可以采取哪些强制执行措施?( ABCD )

6.某网络博客上出现一篇辱骂某知名公司总裁A的文章,使用了“丑陋的小人”、“超级大流氓”、“纯粹就是骗子”等言辞。这与公众对A的普遍认识不符,也使得A的名誉受到一定损害。从文章透露的情况看,匿名博主B应该是A公司的员工。A要求博客商C提供B真实情况并删除该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BD )

A.博主B侵犯了A的名誉权

B.博客商C可以不提供博主B真实情况给A,但应该删除该文章

D.博客商C如删除该文章则不侵犯A的名誉权,如拒不删除则侵犯A的名誉权

7.甲女委托乙公司为其拍摄一套艺术照。不久,甲女发现丙网站有其多张裸体照片,受到众人嘲讽和指责。经查,乙公司未经甲女同意将其照片上传到公司网站做宣传,丁男下载后将甲女头部移植至他人裸体照片,上传到丙网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BCD )

8.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包括_____。( BC )

B.某照相馆未经本人同意,把顾客相片挂在橱窗以招徕生意

C.发泄对某人的不满,丑化其肖像

9.下列情形中,属于合理使用肖像权的是____。( ABCD )

10.漂亮女青年丽丽因在一档电视相亲节目中言词犀利、自称就要嫁“富二代”、明星而受到观众和网民关注,并引发舆论争议。某匿名网民在多家网站首次发布了丽丽的大学期间相片、家庭背景、妇科病史、恋爱史等信息,并有丽丽曾是某明星“小三”的情节,一时引发网络舆论对丽丽的声讨。丽丽起诉相关网站,后经有关部门查实,匿名网民是丽丽大学同学美美,两人在大学时有过矛盾,美美关于丽丽的早期相片、家庭背景、妇科病史都属实,但关于丽丽的恋爱史及她曾是某明星“小三”的情节纯属捏造。美美的行为侵犯了丽丽的哪些权利

C.隐私权

D.名誉权

11.著作人身权包括:(ABC )

A.发表权

B.署名权

C.修改权

12.甲影视公司将其摄制的电影《你幸福吗》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乙网站,乙网站采取技术措施防范未经许可免费播放或下载该影片。丙网站成功开发出规避乙网站技术防范的软件,供网民在丙网站免费下载使用,大学生丁利用该软件免赞下载了《你幸福吗》供个人观看。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D)

A.丙网站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

D.乙网站可不经甲公司同意以自己名义起诉侵权行为人

13.我国《著作权法》不适用于下列哪些情况?( ABD )

A.法院判决书

B.《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官方中文译文

D.奥运会开幕式火炬点燃仪式的创意

14.居住在A国的我国公民甲创作一部英文小说,乙经许可将该小说翻译成中文小说,丙经许可将该翻译的中文小说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并向丁杂志社投稿。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CD )

A.甲的小说必须在我国或A国发表才能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

C.丙只需征得乙的同意并向其支付报酬

D.丁杂志社如要使用丙的作品还应当分别征得甲、乙的同意,但只需向丙支付报酬

15.对正版的合法音像制品,下列哪些未经权利人许可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ABD )

A.甲航空公司购买后在飞机上播放供乘客欣赏

B.乙公司购买后进行出租

D.丁学生购买后将其上传到网络上

16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法定刑最高可处死刑的是哪些罪行?( AD )

A.间谍罪

D.投敌叛变罪

17.隐性采访应当遵循以下哪些原则?(ABCD )

18.某商场在情人节举办了接吻大赛,接吻时间最长的一对情侣B和C获得了2万元该商场的现金抵用券。某报派记者A去采访报道,记者A拍得B和C接吻情形的照片数张,选用了一张刊登在报纸上,其他照片则刊发于自己博客中。B和C看到照片后,自感不雅,起诉报社和A侵犯其名誉权和肖像权,同时要求A删除博客中的照片。对报社和A的行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D )

C.报社及A在报上刊发照片的行为没侵权,因为是合法的新闻报道

D.A在博客中发B、C的照片侵犯了其肖像权,但没有侵犯其名誉权

19.过去,记者们到某足球俱乐部训练和比赛场地采访从不需出示记者证。俱乐部新领导A上任后,俱乐邪要求记者采访必须主动出示记者证,否则不允许入场采访,并在其网站上刊登出公告。一月后俱乐部主办的一重要赛事开赛,有少数没有随身携带记者证的记者或没有记者证的实习记者被阻挡在比赛场地外。某知名足球报记者B因此在该报刊发言辞激烈的文章《A俱乐部凭什么“封杀”记者》批评俱乐部,称其一定是有什么猫腻见不得人,所以才不允许记者去采访;俱乐部不让记者入场采访是侵犯了记者的采访权;并讽刺俱乐部“飞扬跋扈”,辱骂A是个具有“臭衙门作风”的“跳梁小丑”。俱乐部和A起诉记者B侵犯了名誉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B.记者B侵犯了俱乐部和A的名誉权

D.记者应主动出示记者证,俱乐部A的行为并不违法

20.关于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的犯罪,可以由哪些主体构成?( ABCD )

21.某大学女生A、B去某百货商场购物,商场保安怀疑她们偷了化妆品,便对她们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A、B反对。但保安仍然将两名女生非法扣留达两个小时。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法院经审理,判决该商场向两名女生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向两名女生付精神损失抚慰金4000元。商场保安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 AD )

A.人身自由权

D.名誉权

22.下列哪种情形,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支付报酬就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 ABD )

A.为个人学习研究而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B.为评论某一作品而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D.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23.甲电视台模仿某境外电视节目创作并录制了一档新娱乐节目,尚未播放。某地区的数字电视频道乙贿赂甲电视台工作人员贺某复制了该节目,将该节目抢先在数字电视频道播放。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BC )

B.乙侵犯了甲的复制权C.贺某应当与乙承担连带责任

24.下列哪些行为属于新闻传播侵犯姓名权?( ABD )

A.媒体为增加报道的权威性,谎称独家专访了某知名专家

B.电视节目在新闻报道中错误标注了被采访对象的姓名

D.记者在报道中无端批评某公民改变姓名的行为

25.关于新闻泄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新闻泄密是指在新闻传播中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

C.新闻泄密的行为主体只能是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

26.根据相关规定,关于新闻出版保密工作,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BCD )

B.对涉及国家秘密但确需公开报道、出版的信息,新闻出版单位应当向有关主管部门建议解密或采取删节、改编、隐去等保密措施,并经有关主管部门审定

C.新闻出版单位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或其他活动,应当经主办单位批准

D.新闻泄密事件发生后,由有关责任单位负责及时调查,责任暂时不清的,由有关保密工作部门决定自行调查或者指定有关单位调查

27.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新闻传播需要特殊保护的社会群体有:( ABCD )

28.甲明知自己身患梅毒,于2001年10月4日挟持女青年孙某逼迫其拍裸照并将其强奸,后甲将孙某的裸照于社会上公开散发。2001年12月,孙某被检查出也患有梅毒。甲侵犯孙某的哪些权利?( BCD )

B.健康权

C.性自由权

D.隐私权

29.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下列哪些属于淫秽物品?( AC )

A.具体描绘件行为的图书

C.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影片

30.根据我国《广告法》等相关规定,广告中不得使用和包含_____。(ABC )

A.“效果最佳”的用语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C.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

31.下列关于姓名权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BD )

A.某公民的父亲姓张,母亲姓李,他的姓氏只能姓张或姓李,但具体如何选择,该公民有自主权,其父母不得干涉

B.公民在户门登记时,可以使用非正式姓名,但需要在其后标注正式姓名

D.公民要改变自己的姓或名,需征得自己父母的同意

32.下列关于荣誉权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

AB)

A.荣誉权既是一种既得权,也是一种期待权

B.记者在批评报道中,以贬损性的言辞报道被批评对象获得的荣誉,是新闻传播侵犯荣誉权的行为

33.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4月颁布的《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BD )

A.未经批准,各类新闻单位均不得擅自使用境外媒体、境外网站的新闻信息产品

B.未经核实,新闻单位所办新闻网站不得擅自发布新闻线人、特约作者、民间组织、商业机构等提供的信息

D.无新闻记者证的人员不得以新闻单位网站名义采访或发稿

34.下列哪些人员不具备申领新闻记者证的基本资格条件?( ABCD )

35.下列哪些人虽不具备申领新闻记者征的基本资格条件?(ABCD )

36.根据相关规定,关于新闻采编人员的下列微博行为,不符合规定的做法是____。(BCD )

B.将自己采防的本新闻单位因故没有刊播的新闻发布在自己微博中

C.未经同意,将所在新闻机构已经刊播的其他记者的采访报道发布在自己微博中

D.未经同意,将所在新闻机构尚未刊播的其他记者的采访报道发布在自己微博中

1.获取事实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AC )

A.法律原则

C.伦理原则

2.新闻报道过程中要遵守的伦理原则有哪些?(ABD )

A.无害原则

B.知情同意原则

D.保守机密原则

3.为尽量做到对新闻当事人最小伤害,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循的具体细则包括____。( ABCD )

4.新闻真实与准确的要求有哪些?(

ABCD)

5.怎样核实关键性事实?(BCD )B.到达新闻现场、核实新闻来源

C.多方求证,核实新闻核心要素

D.查找权威资料,核实具体精确事实

6.怎样解释新闻事实?(

ABC)

A.用事实说话,不能主观臆断

B.内容表述直截了当,慎用情感性词语

C.写作准确具体,减少修饰性词语

7.如何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ABC )

A.禁止对任何人的歧视

B.保持中立,做到利益规避

C.平衡呈现各方观点,保持中立

8.怎样做到利益规避?(

ABCD )

9.直接引语的特点有哪些?(AD )

A.直接引述别人的原话,并放在引号内

D.具有现场感

10.使用新闻引语需遵循以下哪几点原则?(

ABD)

A.保持真实、准确、完整性

B.尽量多用直接引语

D.不要“异口同声”

11.引语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改动?(ABC )

A.原话有语病

B.表达模糊C.出现方言时

12.直接引语有哪些效果?( ABC )

A.保持新闻真实感

B.增加信息量C.增加趣味性

13.下列哪些引语的使用规范是正确的?( ABC )

A.尽量不用间接引语

B.直接引语应是某人所说的原话,除对语法和句法错误进行必要的纠正之外,记者不得制造直接引语,不得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

C.应当避免在引语中出现括号或省略号

14.使用消息源时,以下哪几点是错误的?(AB

A.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

B.完全依赖网络作为消息源

15.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如何选择?( AB )

A.选择与本报道最相关的职务

B.征询受访者哪个身份更合适

16.通常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匿名消息源?(AB

A.消息源主动提出要匿名

B.消息源本身不愿接受采访,记者为了得到关键信息,进行匿名处理

17.理论上,以下哪些是只能作为引述而不作为事实进行叙述的消息来源?( ABC )

A.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媒体所发布的信息

B.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的案件记录、情况说明等非正式材料

C.权威机构内部文件

18.当对受访者的身份、观点不明确时,记者应该怎么办?(

BCD )

B.使用其他消息源代替C.再次采访受访者

D.不使用

19.在匿名消息源的处理上,记者应注意哪些问题?(ABD)

A.保留录音、手记等一手材料

B.与编辑沟通,得到编辑的指导和同意

D.保护匿名消息源

20.制作新闻标题的规范有哪些?( AB )A.标准

B.传神

21.下列哪些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 CD )

A.新闻标题

B.署名

C.社论

D.编者按

22.以下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权威的消息源?( ABC )

A.司法机构、仲裁机构、行政机关、公证机关在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中确认的事实

B.具有合法地位的政党、国家机构在公文、正式出版物、蓝皮书、白皮书等具有法律效力文件中确认的事实,或其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及其他正式而公开的场合,以该政党、国家机构的名义发表的讲话

C.为配合待定机关履行职责的需要而发表的信息

23.新闻语言的规范有哪些?( ABCD )

24.下列哪些媒体是可被援引的权威媒体?(

ABCD)

25.微博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的影响和改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BCD

B.消息来源

C.生产机制

D.行业互动

26.记者新闻微博使用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BC )

B.发新闻要再三确认C.发表观点要讲证据

27.采编与经营的“防火墙”原则有哪些?( ABCD )

28.西方发达国家媒体主要采取哪些“编营分离”的措施?( BC )

B.发行人制度

C.激励—约束机制

29.广播电视新闻的引子与报纸新闻标题有什么不同?( ABCD)

30.在批评报道中,如何注意平衡?( ABCD )

1.虚假新闻可以从_____角度来理解。

ACD)

A.新闻观

C.新闻伦理

D.新闻采编

2.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于____。( ABC )

A.全部与部分的虚假关系

B.出发点有一定差异

C.都对社会有危害性,但失实报道更有隐蔽性

3.新时期的虚假新闻出现的新特点有____。(BCD )

B.虚假新闻开始入侵严肃新闻领域及传统媒体之间联动刊发虚假新闻

C.报网联动为虚假失实新闻提供了新渠道以及虚假失实新闻题材呈现跨国性特点

D.虚假新闻信息来源日趋社会化及其传播途径日益多元化和快速化

4.虚假新闻失实报道对媒介公信力的危害主要体现在____。(

ABC)

A.损害了整个新闻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B.损害了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信任关系

C.损害了受众对新闻记者的信任

5.虚假失实新闻会产生哪些社会负面影响?(ABD )

A.对报道对象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的侵犯

B.误导了受众的认知和行为

D.影响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

6.虚假失实新闻会对国家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ABC )

A.影响我国媒体的国际话语竞争力

B.败坏社会道德风尚

C.影响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战略

7.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观层面的表现形式有____。(ABC )

A.道听途说、无中生有

B.网络拼料、旧闻翻新

C.数据和图片造假

8.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伦理层面的表现形式有____。( ABCD )

9.新闻伦理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____。( ABC )

A.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与采访对象合谋策划虚假报道 B.记者为了个人名气炮制虚假新闻

C.惯性思维导致典型报道的失真

10.虚假新闻在新闻采编层面表现形式有____。( ABC )

A.采访不实、缺乏核实

B.无法识别假信息源、编校失误

C.断章取义、理解错误

11.新闻采编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____。( AC )

A.媒体机构在新闻采编流程管理上的漏洞

C.一味抢新闻时效性导致的虚假失实新闻

12.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媒体机构主观维度上看有____。( BCD )

B.采编流程管理漏洞,缺乏核实机制

C.市场利益驱动,经营部门影响采编流程

D.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13.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媒体机构客观维度上看有____。( AC )

A.外部环境的影响

C.新闻体制尚不够完善

14.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个人主观维度上看有____。(AB )

A.缺乏正确的新闻观

B.采访不细,主观编造填补

15.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个人客观维度上看有____。(ABC )

A.过分依赖不可靠新媒体信息源

B.对信息源缺乏鉴别力

C.知识结构差异造成事实理解的偏差

16.外部环境对虚假失实新闻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BD )

B.大众消费主义影响受众需求,新闻趋于产品化

D.受市场逻辑和商业利益的影响

17.从新闻记者个体层面看,预防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具体措施有____。 ( AB )

A.专业精神的培养

B.强调新闻自律约束

18.记者责任意识的培养主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ABD )

A.培养新闻从业者的独立判断意识

B.加强自身内在修养

D.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中立和平衡报道立场

19.记者的业务知识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BCD)

B.新闻知识和法律法规修养

C.经济、科技等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修养

D.掌握基本社会科学方法

20.在媒体机构内外部环境管理层面预防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具体措施有____。(

AB)

A.完善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严格聘用制

B.建立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学习机制

21.在媒体采编流程方面预防虚假失实报道产生的具体措施有____ ( ABD )

A.加强采访环节管理

B.建立记者采编活动信用记录体系

D.完善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从业资格制度

22.媒体在加强采访环节管理时应注意____。( BCD )

B.保护记者采访权的实现和约束记者滥用采访权

C.培养和协助记者提高采访能力

D.媒体要求记者采访必须遵守现场原则、采访作风扎实原则、平衡原则

23.媒体在加强编辑环节管理时应注意____。( ABD )

A.力求信息全面,保证整体真实

B.认真核对单个新闻报道,保证微观准确

D.建立编辑部门的核实机制和事后处理制度

24.媒体在对新闻来源的求证核实过程中应注意____。(ABC )

A.尽量采用权威稿源的稿件

B.避免使用模糊新闻来源

C.选取与新闻事件相关度较高的信息源

25.对信息源的核实分为以下几种情况____。(ACD )

A.对网络信息源的核实

C.对社会自由撰稿人消息源的核实

D.对其他媒体信息源的核实

26.媒体在建立事后处理相关制度方面应注意____。( BCD )

B.媒介要建立起更正与答辩制度

C.根据假新闻分布的特点,对假新闻实行分类监管

D.不能只从媒体自身利益考虑进行处理

27.新闻单位要加强对媒体经营工作的管理,应做到____。(

ABD)

A.坚持采编、经营分开制度

B.防止媒体被企业利用,参与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

D.媒体工作人员不得以采访为名到地方和企业索要钱物

28.虚假失实新闻会对公众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AC )

A.虚假失实报道是对公民知情权的损害

C.虚假失实新闻误导公众的行为

29.虚假失实新闻的传播途径包括____。( ABCD )

30.虚假失实新闻会对____产生影响。( ABCD )

31.媒体机构缺乏严格的虚假失实新闻惩治机制容易导致____。(ABC )

A.造假新闻和有偿新闻

B.媒介公信力下降

C.公众知情权的丧失

32.部分记者为了获取个人或组织利益,将新闻职业道德弃之不顾,表现在____。( BC )

B.迎合商业机构的宣传,故意编造广告式的虚假新闻,蒙骗受众

C.以负面新闻相要挟,从报道对象单位获取丰厚利益,搞有偿新闻

33.防止虚假失实新闻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ABD )

A.新闻记者个体层面

B.媒体采编流程层面

D.媒体机构内外部环境管理层面

34.影响新闻从业者的独立判断意识是由____等外界因素决定的。( AB )

A.经济利益

B.人际关系

35.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中立和平衡报道立场应做到____。( ABCD )

36.新闻自律是新闻工作者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____的一种行为。( AB )

A.自我限制

B.自我约束

37.要想彻底杜绝虚假失实新闻,还必须进行他律,包括____。( ACD )

A.制定详细的行业规范,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C.推行新闻行业评议制度,定期对虚假失实新闻曝光

D.聘请专家或行业资深人士担任传媒内部监察员

38.在媒体机构内部建立记者的信用记录体系有利于____。(

ABC)

A.对记者的专业信用进行记录

B.对记者形成约束,并让媒体对记者前期行为有掌握

C.规范记者的行为

39.在编辑环节中应强化编辑责任,要求编辑过程不能伤害稿件的真实性,健全____三级审稿制度。(

BCD)

B.编辑

C.部门负责人

D.总编辑

40.约束记者对采访权的滥用是为了防止____。(

ACD)

A.记者利用所获取的负面报道相威胁,获取经济利益

C.记者通过公关活动隐瞒事实真相

D.记者制造假新闻进行敲诈勒索

21

(三)判断题

1、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我国仍处於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2、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

3、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我国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

4、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过生hi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

5、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到21实际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

6、当前,我们正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稳步迈进。( ×)

7、党的十八大立足新世纪、新阶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发展位“五位一体”。

8、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9、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针。(√ )

10、党的十八大回顾和总结了过去十年的工作和党的额十四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

11、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

12、党的十八大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同时,还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

13、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么党的行动指南。(√ )

14、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梦进行了全面阐述。( √)

15、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

16、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解释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17、历史经验表明、思想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

18、党的十八大修改过的新党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普遍受益。(√ )

20、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应完全依靠党的领导。( ×)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

22 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 )

24、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

25、科学发展观是之大经济建设的理论,不能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 )

2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民体地位。(√ )

27、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们胜利完成“十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中,一切权利属于中国共产党。(× )

29、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行使。(√ )

30、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绝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

3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效率智商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

3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

33、党的十八大报告面对社会建设方面的诸多问题,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

3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 )

35、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和平发展面对严峻挑战。(√ )

36、事实证明,我国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问题上讲原则、讲道理、有底线。( √)

37、新闻记者认识国情、立足国情,首要的便是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思想。( ×)

2、马克思主义党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列宁主要阐述了党报的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

4、2011年,中宣部、中央外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等四部门倡导新闻行业开展“三贴近”活动。(× )

5、新闻媒体要想改善“信息泡沫化”的状况,需要将党性原则和新闻规律更好地结合起来。×

6、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有出现交叉或重合的情况。(√ )

7、在人物通讯报道中,媒体为了突出某个典型人物,允许存在着人为拔高的宣传做法。(× )

8、宣传不一定要有实在的信息内容,宣传注重的形式,为了能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

9、宣传是传播者反复宣扬某些理念思想,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

10、邓小平提出关于新闻队伍建设“根底论”中,把“群众观点根底”列为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的”五个根底”之一。(× )

11、毛泽东在指导《解放日报》改版时指出:“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

×)

12、普通百姓应该成为新闻的主角。(√ )

13、党的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因此信息量成为传统媒体可以竞争和生存的法宝。(×

14、媒体对新闻价值标准的运用,应恪守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特殊情况下可以忽视社

23 会责任。(× )

15、新闻报道不能以观点统领事实,不能为了观点剪裁事实。(√ )

16、“三贴近”的要求为媒体找准新闻源头指示了方向,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

17、《我们关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提出了新闻报道要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和有立场。(× )

18、“走转改”活动中的“走基层”的要求,就是让记者以领导干部的姿态到基层参观和访问。

×)

19、“走转改”活动中的“转作风”的要求,就是让记者和采访对象做朋友,以平视眼光报道。

√) 20、“走转改”活动中的“改文风”的要求,就是让报道的语言变得更加文学化和艺术化。×

21、马克思提出要以“有机的报刊运动”意在达到接近、揭示事实真相这个最终目标,而无关具体的真实。(× )

22、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以接近真相为目标的持续过程。(√ )

23、“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是客观报道的一种操作方式。

√)

24、新闻事件中保持中立立场,是符合马克思“一般的公正”原则的。

√)

25、马克思的“一般公正”原则是指报刊报道新的事实或争论双方的观点时,应保持一种形式上的公平姿态。(√ )

26、对于有明确立场的报刊来说,“一般的公正”是一种束缚。

×)

27、马克思的“报刊的使命”,是与其对报刊公共性质的认定结合在一起的。( √)

28、在阶级斗争尖锐对立、一个阶级剥夺令一阶级利益的历史条件下,不存在新闻自由。(× )

29、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新闻法,专门规定新闻传播中的一系列报道活动。

×) 30、马克思认为整治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 )

31、一般情况下我们常说“没有绝对自由”。但恩格斯说新闻出版“享有绝对的出版自由”,恩格斯用这种绝对的词语是为了强调新闻出版自由的政治意义。(× )

3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法制化观点反应了“以人为本”的整治文明。( √)

33、舆论监督的主题是媒体,而非人民。(× )

34、媒体应当建立常规的更正与答辩机制,这符合马克思有关新闻的真实和客观的理解。(√ )

1、中西方新闻伦理没有本质差别。( ×)

2、真实原则是世界各国新闻职业规范中的饿最普遍原则。(√ )

3、客观公正原则是新闻职业规范中的普遍原则,地震虽然惨烈,但报道中应避免渲染悲情的音乐。(√ )

4、我国新文你职业伦理既强调党性原则,又重视真实、客观、自主的新闻专业原则。(√ )

5、记者参加政府、企业等采访对象单位的回忆,可以吃对方提供的免费午餐。( ×)

6、加强交流,记者可以接受采访对象的免费旅游( ×)

7、记者与所报道的人或组织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不与其发生经济利益纠纷。(√ ) 8某企业是本报的广告大户,不报道有关它的负面新闻,合情合理。( ×)

9、记者甲为乙企业发布了一篇较有影响力的正面报道,乙企业见甲方买房首付缺钱,主动借款给他,甲同意,打了欠条,并按期还了前,甲的这种行为应该不属于有偿行为。(× )

10、记者甲写了一篇有关某局领导乙先进典型事迹的报道,报道社会反响很好,甲的妹妹恰好在该局工作并想换岗位,此时甲可以向乙打招呼。(× )

11、某记者主动向采访对象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并要求对方不将信息提供给其他记者,这属于贿买新闻。( √)

24

12、新闻媒体被推向市场必然会导致“有偿新闻”的出现。(× )

13、新闻记者应该平等对待各类采访对象。( √)

14、某记者参加某企业举办的产品发布会,收了该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者不属于新闻伦理的失范行为。(× )

15、若涉及较大公共利益,在预约采访被拒绝后,新闻记者可未经公众人物的同意进行拦截采访。(√ )

16、判断报道是否侵犯公民的个人权利的一种重要依据是,是否与公共利益相关。(√ )

17、新闻记者可以事先不征得许可,进入公众人物的私人建筑进行拍摄采访。( ×)

18、暗访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和产生何种效果,都应在法律和新闻职业规范的限制范围内谨慎运用。(√ )

19、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公众利益相冲突时就不受保护。( ×)

20、记者采写的报道领域不应涉及自己或家人参与的投资活动范围,如买房地产、证券、股票等。(√ )

22、报道公众人物吸毒、违反交通规则、酗酒等时间时,可以“编者按”等形式标明媒体的态度,以免误导公众。( √)

23、社会痛恨卖淫嫖娼行为,某电视台可将卖淫女被公安人员抓住头发,双手反扭的镜头直接播出。( ×)

24、官员是公众人物,可以通过“人肉搜索”来挖掘他们的腐败事。(× )

25、新闻记者不得假扮公安、纪检、法官等公职人员去进行暗访。(√ )

26、2013年5月美国《纽约邮报》报道了一则性奴案新闻,新闻中3名被囚禁近十年受害女子的照片应该打上马赛克。( √)

27、就在现场,记者的主要责任是报道,而不是救灾。(√ )

28、在救灾见到一些失去了孩子的受灾群众正在抱头痛哭,此时记者不应该去打扰他们,应该等他们情绪稳定后,再进行采访。(√ )

29、医生正在抢救病人时,记者不应该对该医生进行采访。(√ ) 30、强调“最小伤害”原则,会影响到报道的客观、公正。( ×)

31、在灾难事件或者自杀事件中,不同新闻媒体之间组合起来或者派出代表进行集中采访,可以减少对采访对象的二次伤害。( √)

32、要做一个优秀的记者,首先必须要做好一个人,一条生命远比一条报道更重要。(√ )

33、弱势群体都是商业价值不高的受众,日益强调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新闻媒体对他们关注不够,可以谅解。( × )

34、新闻记者不能以慈善的名义向富豪、明星、正要等社会名人索取善款或者其他帮助。(√ )

35、在法庭判决前,涉案当事人在报道中不能被称为“罪犯”,而是“犯罪嫌疑人”,不应用定罪倾向的描述,如“罪大恶极”、“拒绝认罪”等。(√ )

36、罪犯是社会的败类,相关报道中可以用“恶霸”、“禽兽”、“出生”等词语。(× )

37、在社会道德风气不改善的情况下,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水平不可能得以提高。(× )

38、新闻记者失德的最主要原因是生存压力太大。(× )

39、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甚至要比采写的基本技巧更加重要。(√ )

40、新闻记者良好职业伦理观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职业道德的学习与实践,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自身的整体修养。( √)

1.我国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媒体、传播者、收受者或公民和法人四个方面。(

√)

2.一般来说,新闻传播与司法独立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但有时也会出现一种负相关关系。( √ )

25

3.侵犯商业秘密罪一般是指具有主观故意的行为。新闻媒介遇到此类诉讼时,没有主观故意可以成为抗辩理由。( √ )

4.侮辱罪和诽滂罪所侵害的客体具有共同性,都是公民人格权。( √ )

5.著作权中的广播权,就是指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的权利。(

×)

6.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合理使用作品分为“引用”和“参考”。“引用”必须注明作品的名称、作者姓名、作品出处,“参考”则不必注明。(×

7.著作权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 )

8.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 )

9.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 √ )

10.新闻媒体不得报道未经政府卫生部门发布或未经批准的疫情信息。(√

11.审批制是我国报刊管理的基本制度。( √ )

12.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记者在法庭旁听时,一律不得在庭审中录音、录像和摄影。×

13.如果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上传或者放置在向公众开放的网络服务器内的信息构成侵权,技术服务提供者将与内容服务提供者一道构成共同侵权,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 √ )

14.2013年1月1日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个人信息保护得到强化,这增大了媒体从司法机关获得案件信息的难度。(√

15.减少新闻媒介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与威胁,是公民隐私权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 √ )

16.荣誉是社会组织给予的一种正式评价,主要是积极评价,但也可能是消极评价。(

× )

17.不以营利为目的,以侮辱或恶意丑化的形式使用他人肖像的,不认定为侵害公民肖像权,但可以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 )

18.作者的署名权是作者自己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上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因此仅为作者所享有,不得转让。(×

19.著作权人是未成年人的,其监护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而发表其作品,这不是侵犯发表权的行为。(

× )

20.我国法律对侵犯著作权行为规定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制度,但涉及新闻作品的,仅有民事责任。( √ )

21.气象信息属于公共信息,因此媒体发布气象信息不需要获得气象部门的同意,但需要如实发布,且发布气象信息后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给气象部门。(

× )

22.媒体同情或赞颂罪犯也是渲染暴力的一种行为。(√

23.我国大陆地区的地图属于公共信息,因此媒体可以出版发行地图,但出版发行地图后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给地图编制部门。(

× )

24.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规定,新闻采编人员不得引用和报道未通过权威渠道核实的网络信息、传言或猜测性信息。(

√)

25.我国管理指导全国互联网信息行业工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

1.为了公共利益,记者可以适当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制造新闻事实。( ×)

2.记者不能为个人或亲属的利益利用其职业关系获取任何机密信息。(

√)

26

3.媒体应以一种平等、尊重的心态来对待弱者。( √ )

4.为证明事实铁证如山,记者可以在手法上加大事件的冲突要素。( × )

5.慎用判断性的、情感性词语,避免出现倾向性的错误。可以适当以文学化的手法渲染事实发展的情节。( × )

6.减少副词、修饰性问语的使用,多使用动词。除非可以出示确凿证据,不得使用“最大”、“最好”、“最坏”、“最多”等最高级形容词。(

√)

7.当采访对象的状况并不适宜接受采访时,记者应该揪住对方拼命发问,不达目的不罢休。( × )

8.编辑若发现新闻报道求证过程有问题、证据不足,为了时效性先发稿,日后再更正。(×

9.通稿式新闻稿件必须注明消息来源,不能署名为本报记者。( √ )

10.为更好地烘托新闻事实,可对新闻图片进行合成和拼接。(×

11.必须准确记录与匿名消息来源和受访者的谈话,只要可能,录音更好。( √)

12.记者如果要在微博中发布新闻,必须保证该新闻是在所在新闻媒体已经播发过的。(√

13.记者微博上转发其他媒体发布的新闻不受约束。(

√)

14.尽可能采访到被批评对象,尊重其辩护、辩解的权利。若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

15.夹叙夹议的报道手法,可以使报道更客观、准确地记录新闻事件的过程。(×

16.对于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来自互联网上的内容,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

×)

17.新闻报道与评论不分,会增加报道不实产生的对新闻当事人的诽谤等侵犯他人权益的几率。( √ )

18.记者可以就争议性的新闻或与公共政策节目有关的报道发表个人观点。(×

19.在新闻报道中,观点可以被描述成事实呈现给受众。(×

20.平衡呈现事件所涉及各方的事实和观点,不使用片面的消息来源。( √ )

21.记者使用微博面对不真实甚至是恶意的指责时,要椐理力争维扩自己的观点。(×

22.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在没有改变意思或基本没改变意思的情况下,可以修改引语。√

23.“同学们纷纷表示:‘他平日里非常乐意帮助同学,他是我们的好班长。’”此句的引语使用没有错误。(

×)

24.直接引语更具现场感。(√

25.肢体语言不可作为引语。(

×)

26.在使用事实性的内容时,只用陈述的方式即可。( √ )

27.授引其他媒体信息时,须注意选择最初媒体来源,也可以从二手新闻转述。( × )

28.使用消息源时,应该慎用单一消息源。( √ )

29.一篇报道中多次使用某消息源的话语时,第二次开始可以不用全称,只用姓名即可。√

30.报道中引用本媒体过去报道过的信息和数据,则无需特别注明。( √ )

31.使用消息源时,可以出现“某某单位说”的用法。( × )

32.网站转载某报纸报道全文时,不需注明来源。( × )

33.使用匿名消息源时,记者需向编辑部说明,得到编辑部的同意。(

√)

34.政务微博也可作为一种较权威的消息来源。( √ )

35.选择消息源时,只看重消息源的头衔、名气即可。(×

27

36.西方发达国家的“采编经营相分离”原则,主要是严格要求编辑、记者不能插手经营业务,不能去拉广告,但并不是完全切断采编和经营之间的关系。( √ )

37.新闻作者的署名,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 × )

38.对于口头传播的新闻,由“谁说的”来衡量新闻的可信性。(√

39.记者在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不用再次核对。( × )

40.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时,为了准确,记者应该将其身份全部写出和使用。(×

1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事实依据。( √)

2.新闻报道中出现部分内容失实不属于虚假失实新闻。(×

3.虚假新闻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

4.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都是主观原因造成的。( × )

5.非故意的失实新闻,对媒体的形象没有损害。(×

6.面对其他信息源时,最好方式就是直接转载。( × )

7.在公众与传媒这对关系中,公众是传媒公信力的评价主体,传媒是被评价的客体。√

8.虚假失实新闻对媒体与受众之间信任关系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就可消除。(×

9.新闻的品质与新闻记者的整体形象息息相关。( √ )

10.传媒公信力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却可能在一夜之间被摧毁。(√

11.正面的虚假失实新闻能起到宜扬、鼓舞的作用,有益无害。(×

12.虚假失实新闻更广泛的受害者是受众。( √ )

13,虚假失实新闻只要不被揭穿,就没有危害。(×

14.虚假失实新闻对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 )

15.“刻板印象”是由于大众传媒对一定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等的长期片面、歧视性、不平衡报道而形成的。( √ )

16.虚假失实新闻将严重影响我国媒体在国际话语竞争力方面的表现,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战略。( √ )

17.道听途说指记者在进行事件采访和调查过程中没有切身实地调查事实真相,只是在一些听闻基础上的主观臆断和“合理想象”而形成新闻报道。( √ )

18.为了使新闻报道更具说服力,可以对数据进行造假。( × )

19.故意摆拍不属于图片造假。( × )

20.新闻记者叫以直接使用网络信息源。( × )

21.新闻伦理层面的虚假新闻是新闻工作者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 )

22.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可以对报道对象的事迹任意拔高。(×

23.新闻采编中,新闻媒体机构对新闻信息真伪把关不严,是导致虚假新闻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 )

24.新闻的真实性不重要,只要能给媒体机构和广告主带来利益就行。( × )

25.媒体机构本身没有建立严格的虚假失实新闻惩治机制就等于变相纵容虚假失文新闻。(√

26.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是个体性为主的精神劳动。(

√)

27.为了增强新闻的客观性和可信度,记者必须在新闻叙事中交代消息来源,交代消息来源就构成了客观性叙事的必要环节。( √ )

28.新闻的真实程度与人们对新闻事件认识的深入程度成反比。( × )

29.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跟进调查是了解事实真相的基本态度。( √ )

30.新闻消费主义对新闻专业能力的消解,容易导致虚假失实新闻的出现。( √ )

31.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刺激性和趣味性。( × )

28

32.只要新闻从业者和媒体机构的自律就能够杜绝虚假失实新闻。( × )

33.要避免虚假失实报道,媒体必须要建立顺畅、完善的采编对接制度。( √ )

34.编辑可以根据版面的需要对新闻事实进行任意删改。( × )

35.采访是获取新闻素材的直接来源和首要方式,严谨细致的采访是防止新闻失实的第一道防线。( √ )

36.现场采访浪费时间,新闻记者只用电话采访或邮件采访就行了。(×

37.在采访时,做到基本事实真实和整体真实即可,细节无所谓。( × )

38.在采写涉及双方争议的新闻时,记者不能只对一方偏听偏信,而要给予他们同等的表达看法的报道份额。( √ )

39.在调查相对复杂的新闻事件时,利用获得的多重信息源进行相互印证,可以提高信息源的可靠性和准确度。( √ )

40.新闻单位应成立专门的新闻纠错、打假机构,专人负责,使之常规化、正规化。( √ )

29

第13篇:记者证

2018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

资格考试大纲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做好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工作,根据《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广发人字〔 2005 〕 552 号),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 本大纲是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供考生备考时参考。

第三条 考试科目:

(一)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科目

综合知识;广播电视基础知识;广播电视业务。

(二)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科目 综合知识;广播电视基础知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笔试);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口试)。

第二章 综合知识

第四条 综合知识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

第五条 综合知识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题类型:

(一)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 100 分。

(四)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六条 综合知识内容包括:

一、政治理论知识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商品 货币 资本 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两大发现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共产主义

(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人民民主政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论十大关系》

(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新时代内涵与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时代课题(“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八个明确) 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十四条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两步走”战略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统揽“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相互关系 坚定实施“七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科学内涵、主要任务) 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及其总目标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全面依法治国及其总目标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 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网络强国战略思想 传播手段建设与创新 互联网内容建设 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总体国家安全观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共建共商共享理念 正确义利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制度的最大优势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增强“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党的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

(五)近期国内外重大事件

二、法律基础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

(一)宪法

我国的国家指导思想 我国的国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依法治国 我国的文化制度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宪法宣誓制度 监察制度 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的规定

(二)相关法律法规

民法总则 未成年人法定年龄标准 保护人身自由、人格尊严 保护自然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 保护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 保护个人信息 保护英雄烈士

刑法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 侵犯著作权罪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虚假广告罪 诬告陷害罪 侮辱罪 诽谤罪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 传播淫秽物品罪 侮辱国旗、国徽、国歌罪 泄露国家秘密罪

刑事诉讼法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报道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公共文化服务的负责部门 公共文化设施 政府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和媒体监督

国歌法 国歌的名称 国歌的法律地位 维护国歌尊严 禁止奏唱国歌的场合 国歌的宣传教育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国歌的法定时点

英雄烈士保护法 英雄烈士的法律地位 烈士纪念日 鼓励和支持英雄烈士事迹创作生产和宣传推广 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泛宣传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法定义务 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保护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法定职责

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隐私保护 制作传播内容要求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 著作权权利种类 著作权权利限制 表演者权利和义务 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利和义务 广播电台、电视台权利和义务 职务作品

国家安全法 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教育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

网络安全法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网络产品和服务强制认证 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用户实名制 网络信息发布行为规范

保守国家秘密法 国家秘密范围 法律责任

监察法 监察委员会 监察范围 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广告法 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布广告内容准则和行为规范 未成年人广告的特别规定 广播电台电视台违反广告法的法律责任 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 证券法 证券交易内幕信息 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 证券内幕交易的法律责任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原则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禁止制作、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新闻应当遵守的原则 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 广播电台、电视台审查节目的要求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三、经济学、社会学、文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供给与需求 自由经营与政府干预 资源配置 成本与收益 国内生产总值(GDP)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充分就业与失业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顺差和逆差 外汇与汇率 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 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 欧盟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社会化 社会角色 社会规范 社区 社会分层 现代化 社会保障

《诗经》 《楚辞》 《史记》 唐诗 宋词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新文化运动 鲁迅 沈从文 茅盾 《荷马史诗》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 巴尔扎克 卡夫卡 第三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第七条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重点考察考生对广播电视工作认知程度,要求考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方针原则、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广播电视常识。

第八条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题类型:

(一)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 100 分。

(四)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

第九条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内容包括: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方针原则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发展 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内涵要求

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二)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党性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四)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的含义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 把握新闻宣传的时度效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五)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实质 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正确行使舆论监督职能 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 把握大局,提高舆论监督水平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相统一

(六)政治家办报办台

“政治家办报”的提出与发展 政治家办报办台的基本要求 在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 喉舌论 新闻舆论工作的“五个事关”

(七)新闻真实性原则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定义的内涵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真实的本质要求与具体要求 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准确、公正、全面、客观的报道原则 当前新闻真实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以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指导新闻工作 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新闻手段 客观报道 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作风

(八)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含义 新闻价值的要素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综合性 新闻价值取向

(九)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 新闻事业是综合国力和国家形象的体现

(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贴近”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三贴近”原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 按照“三贴近”原则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十一)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十二)文艺方针政策

“二为方向” “双百方针”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十三)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创新对外宣传方式 提高议题设置能力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十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视察解放军报社的讲话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十五)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 智慧广电战略 移动优先战略 “中央厨房” 微信 微博 客户端 社交媒体 网络直播 UGC(用户生产内容) PGC(专业生产内容) 网络主播 网综 网剧 网络电影 短视频 跨屏互动

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一)新闻工作者责任

新闻职业与新闻工作者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

(二)新闻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新闻工作的法律规范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违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行为

(三)广播电视工作者职业道德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009 年修订颁布) 《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 《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从业人员廉洁行为若干规定》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自律公约》 《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章程(试行)》

三、广播电视常识

(一)新中国广播电视发展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 央广网 国际在线 中国网络电视台

(二)广播电视节目概述

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广播的传播符号 电视的传播符号 电视影像的要素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 广播新闻中音响与文字的关系 电视新闻中画面、音响与文字的关系 公益广告 新型传播平台的概念和种类 第四章 广播电视业务

第十条 广播电视业务重点考察考生的广播电视采编能力,要求考生掌握采、写、编、评的基本技能。

第十一条 广播电视业务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题类型:

(一)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 100 分。

(四)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

第十二条 广播电视业务内容包括:

一、广播电视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要求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

新闻线索 确立选题的标准

(三)广播电视采访准备

广播电视采访的准备 采访提纲的撰写 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 采访对象的选择

(四)广播电视采访方法

现场观察 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 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 体验式采访

二、广播电视写作

(一)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符合广播电视媒体特点 用事实说话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

结构线索清晰 层次清楚 核心信息处理突出

(三)广播电视消息

广播电视消息 新闻要素 背景 导语 广播电视消息常用结构

(四)广播电视新闻专题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表达手段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常用结构

(五)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现场直播

(六)广播电视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连续报道 连续报道的基本要求 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的基本要求

(七)深度报道

(八)全媒体报道

三、广播电视编辑

(一)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和具体工作

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职责 选题确定 编辑工作流程 新闻报道的策划 选择稿件 修改稿件 制作标题 栏目编排 录制播出 直播导播 通联 报道策划

(二)节目编辑合成

音像编辑合成 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 广播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 电视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 情景再现

四、广播电视评论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功能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的功能 新闻评论的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二)新闻评论的说理

论点 论据 论证 据事说理 对比说理

(三)广播电视评论类型

本台评论 本台短评 编后话 新闻述评 谈话类评论 舆论监督节目

五、广播电视报道类型及规范

案件报道 批评性报道 灾难报道 突发事件报道 死亡报道 暴力报道 未成年人报道规范 隐性采访 图片报道 报道中的禁用词

第14篇:内刊核验换证自查报告

《******》(内刊)核验换证自查报告

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2015年本会在上半年编印了大事列表一期,下半年编印刊形内部资料《******》一期,以特别策划、人物、动态、百姓生活、纪实、往史、点滴等七个板块进行组稿编辑,两期内部资料都限定在研究会内部交流,与本会职权规定、专业分工、经营活动范围完全一致,内容符合办刊宗旨,能严格遵守宣传纪律,舆论导向正确,没有超出出版范围。编印过程中没有出现浙新广发[2015]213号文件中所列各类各种违规情况。出版行为规范,严格按照《内部资料出版物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款执行编印,编印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并制定有相应的保密规定,督促员工遵照执行。内刊经费由研究会负责解决,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确定的编辑工作人员,相关工作已在正常展开。

本年度由于《******》会刊编纂工作组织启动已是下半年,原计划编辑期数没能如愿完成,主要是开展组稿、约稿、征集文稿、图片资料收集工作占用时间过长,加之参与编辑的工作人员初次介入缺乏经验,特别是高端新闻人才,现场记者、采编人才较难物色,影响到了编印的进度,导致原计划的不能落实,致使2015年编印五期的目标,到最后仅出了一期,离计划要求相去甚远。但此种状况已经过去,在2016年我们有经费的保障,稳定的工作人员,固定的场所,相应的从事会刊采编、编辑工作人员能保证内刊出版工作的正常运行。2016年编印四期的目标任务要超额完成,全面做好用好这个企业之间、会员之间交流和宣传的阵地,认真努力办好《******》会刊。在此,恳盼省新闻出版广局能给予本会大力支持,准予核验换证。

会长意见:

二零一六年二月二十三日

第15篇:新闻记者证与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的区别

《新闻记者证》是为保障新闻记者的正常采访活动、维护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对新闻记者证件的管理和社会监督。它是我国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播音员主持人证》是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的执业凭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也就是说,全国所有的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机构的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持有证书才能上岗。《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是上岗证书。发该证书的依据是:国务院2004年6月29日第412号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决定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其中第313项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认定”,实施机关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发放范围和条件不一样

《新闻记者证》 发放范围是新闻机构中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新闻纪律,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2)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以及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新闻采编从业资格;(3)在新闻机构编制内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或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且连续聘用时间已达一年以上。新闻机构是指经国家有关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编入\"国内统一刊号\"的报纸、新闻性期刊的出版单位、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及其它相关单位。其中,新闻性期刊由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广播、电视新闻机构的认定,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有关批准文件为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 是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实行资格认定制度。在依法设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机构从事广播电视采访编辑、播音主持工作的人员,应当依照本规定通过考试和注册取和执业资格并持有执业证书,也就是由国家广电总局统一印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证》。

《新闻记者证》有严格的防伪技术和鉴别方法

《新闻记者证》的防伪技术分三个层面,包括9种防伪技术。第一层面的防伪采用了4种防伪技术,只需通过目测或触摸的方法即可鉴别,是社会公众鉴别记者证真伪最简便、最常规的方法;第二层面的防伪采用了3种防伪技术,需要通过放大镜或紫外灯检测器(紫外灯验钞机)来鉴别,是社会公众通过简单设备即可进行鉴别的方法;第三层面的防伪技术需要通过特殊的仪器才可进行鉴别。

《新闻记者证》编号规则为:由大写英文字母加12位数字组成。其中英文字母“B”为报纸记者,“G”为广播电影电视记者,“J”为解放军记者.....报刊记者证12位数字编号中,前6位数字为报刊国内统一刊号,后6位为内部顺序号;广播电影电视的《新闻记者证》12位数字编号中,前8位为单位代码,后4位为内部顺序号。其中单位代码前6位为地区码,第7位为类别码(1为广播电台,2为电视台,3为新闻电影制片厂),第8位为同一地区同类单位区别码。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有统一的格式,加盖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省级广电局的公章,并且有全国统一的证书编号及持证人身份证号码及持证人所在单位等识别标志。证件信息可以通过国家广电总局政府网中的“广电职业网”查询。

年 检

《新闻记者证》每年都要年检,换发新闻记者证工作每5年进行一次。现行《新闻记者证》改变了以往根据报社、期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等不同媒体类型分别设计,版式、样式各不相同的办法,采取统一样式、统一名称、统一编号发放;印制中使用多项高科技防伪技术,有效防范不法分子伪造假冒;专门建立了“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系统”,受理记者证的申请、审核、发放、年检、注销、吊销等,实现对全国记者证的科学管理;同时,首次对全国社会公众提供记者身份查验的便捷方式,有利于社会监督。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 由省级广电局注册,有效期为两年,有效期满需要延续的,由所在单位向省级广电局办理延续注册手续。

编后话:从以上两证的区别中不难看出,它们的使用范围和证件性质是不一样的。谁也代替不了谁。据了解,在浙江省,新闻单位记者(包括广播电视记者)90年代初就统一使用新闻出版署发的记者证了。2004年全国换发的新版《新闻记者证》采用统一样式、统一名称、统一编号,浙江也是如此。只不过,申领新证前都要先经过新闻记者资格考试,取得考试合格证后符合资历或职称要求即可领证。这儿广电的编辑记者往往同时持有两个证(《新闻记者证》《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

第16篇:新闻记者证600道考试题附标准答案

四、《新闻法规》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宪法》第(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A.35

B.38

C.41

D.47

2.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是(

)。

A.肖像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荣誉权

3.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

)。

A.地位身份

B.良好表现

C.学历

D.经济收入

4.公民或法人应受社会与公众公正评价的权利,是(

)。

A.评价权

B.荣誉权

C.名誉权

D.形象权

5.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_____。

①生命健康权

②自由权

③名誉权

④肖像权

⑤姓名权

⑥隐私权

A.①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⑤⑥

6.名誉权主要表现为_____。

①名誉获得权

②名誉利益支配权

③名誉维护权

④名誉收益权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7.大学女同学甲和乙是同宿舍好友,后甲参加某选秀节目,引发舆论关注。乙未经同意将甲数张生活照片刊登在乙的新浪博客中,其中有几张甲的照片敞胸漏背显得不雅,丙媒体在刊发甲的相关新闻报道时未经甲乙同意,使用了其中数张照片,注明”照片来自乙博客“。丙报道刊出后,引发了一些网民对甲的贬损评价。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B.乙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C.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D.丙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8.张三和李四是大学同学,张三对李四不满,写了一份丑化李四的短文发布在其在某网站开设的微博上。李四发现后联系某网站要求删除该微博,某网站不予理会,致使李四遭受的损害扩大。关于扩大损害部分的责任承担,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张三承担全部责任

B.某网站承担全部责任

D.张三和某网站承担连带责任

D.张三和某网站承担按份责任

9.甲到乙医院做隆鼻手术效果很好。乙为了宣传,分别在美容前后对甲的鼻子进行拍照(仅见鼻子和嘴部),未经甲同意将照片发布到丙网站的广告中,介绍该照片时使用甲的真实姓名。丙网站在收到甲的异议后立即作了删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B.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按份赔偿责任

C.乙医院侵犯了甲的姓名权

D.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和肖像权,但丙网站可免于承担赔偿责任

10.甲乙之间有矛盾,乙为发泄对甲的不满,将甲的头像PS为纹格青灰底色,导致甲看起来比较阴森恐怖,然后发布在网络上。乙的行为_____。(

A.是合法行为

B.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C.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D.侵犯了甲照片的财产权

11.a地某报刊登了本报记者甲采写的对公民乙不利的报道。乙欲状告报社。乙户籍在b地、常住在c地,暂住在d地。乙可以在下列哪些地方起诉?(

A.只能在a

B.只能在a或b

C.可以在a或b或c

D.可以在a或b或c或d

12.某媒体刊发了本媒体记者张某采写的对某公民不利的报道。某公民欲状告该媒体。公民可以起诉?(

A.只能是媒体

B.可以是媒体或记者张某 C.只能是记者张某

D.必须是媒体和记者张某

13.某网民在其博客中发文章披露称20年前被医院宣布为因肺病去世的某演员其实是因身患艾滋病而病故。博文中除称该演员当年病状类似艾滋病发作,且有圈内传说该演员曾经吸毒外,此外再没有就此提出充足证据。此文随后被众多网站转载,反响激烈。演员父母、兄妹和妻子对该网民、转载的网站提起名誉权诉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某演员已去世20年,并不具有名誉权,所以法院应该驳回起诉

B.就算起诉,也只有该演员的父母和妻子有起诉资格,其兄妹不具有起诉资格

C.就算起诉,也应该以隐私权起诉,不应该以名誉权起诉

D.法院应该受理此起诉

14.某女大学生为某摄影师充当模特,双方未对照片的发表和使用作出约定。后摄影师将大学生的裸体照片以人体艺术照的形式出版发行,致使大学生受到亲友指责。对此,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A.摄影师发表照片侵犯了大学生的隐私权

B.摄影师发表照片已取得大学生的默示同意,不构成侵权

C.大学生是照片的合作作者,摄影师发表照片应向大学生支付报酬

D.摄影师是照片的著作权人,出版发行该照片是合法行使著作权的行为

15网民“老大难”,在甲网站发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难》,乙出版社的《网络热门小说集》收录该小说,内教材编写单位将该作品作为范文编入《语文》教材,丁文学网站转载了该小说。乙、丙、丁均未征得网民“老大难”同意。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网民在甲网站署名方式不合法

B.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难》在甲网站发表不算正式发表,在乙出版社出版发行才算正式发表

C.丙可以不经该网民同意使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难》,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

D.丁网站未经该作者和甲网站同意而转载,构成侵权行为

16.根据相关规定,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终审判决,如有不同意见,媒体正确的做法是(

)。

A.可以公开报道不同的意见

B.可以公开报道但需客观全面反映各方意见

C.不能公开报道,但可在内部提出或登内参反映

D.不能报道

17.关于媒体的消息来源保密,错误的说法是_____。(

A.媒体应当尊重消息来源的保密要求,承担不披露其真实身份的责任

B.我国内地在法律上还没有明确地规定消息来源保密

C.消息来源保密是媒体开展好批评报道的必要条件

D.法律应该对消息来源的披露豁免权进行保护,这种保护是绝对的

18.某报记者A想竟聘记者部主任,但他的“威望”不及同事B,为了竞聘成功,A捏造并在同事之间传播B有小三的“隐私”诋毁B。A的行为侵犯了 B的_____。(

A.选举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19下列哪条不是新闻传播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

A.记者的职务行为

B.报道源自国家机关公开的职权行为

C.新闻内容真实

D.公正评论

20.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是_____。(

A.对某官员的情妇进行“人肉搜索”

B.在博客中公布朋友的病情

C.公安局为缉拿罪犯而公布犯罪分子的情况

D.窥视某名人私生活并公开传播以资炫耀

21下列哪项不属于隐私_____?( )

A.公民的私人信息、个人资料

B.公民的私人活动

C.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及简历

D.自然人的生命信息和遗传基因密码

22.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限定在_____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A.一定行业内、一定级别内

B.一定地区内、一定级别内

C.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

D.一定时间内、一定地区内

23.某位不太知名的年轻女演员A主动约请某电视台记者B,称某知名大牌导演C频频性骚扰她,并以让她出演女主角为诱饵与她多次发生过性关系。女演员没有提供相应证据,但称会在法庭上出具有力证据。记者B没有联系上导演C,便将演员A的谈话在电视上如实播出。后导演C起诉,法院查实,演员A的说法没有有力证据支持,构成对导演C的侵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 A.演员A单独承担侵权责任

B.演员A和记者B平均承担侵权责任

C.演员A承担大部分侵权责任,记者B承担小部分侵权责任,电视台不承担侵权责任

D.演员A和记者B、电视台都要承担侵权责任

24.某报社记者A与自称是一家国际知名大公司B的员工C通过网络 QQ聊天,员工C抱怨公司经常加班,但不按照劳动法支付报酬,简直是比资本家还黑心。A据此撰写出批评B公司违反劳动法的报道,由于B公司备受社会关注,报道引起舆论强烈反响,造成B公司经济损失。B公司起诉记者A,并索赔数千万,远远超过记者A的赔偿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

A.B公司有权起诉记者A

D.索赔数千万简直是勒索,法院不应该受理此案

C.记者A的行为是职务行为,所以应该起诉报社,而不应该只起诉记者A

D.记者A的行为是职务行为,应该起诉报社和记者A

25.根据相关规定,____是我国集中统一的新闻发布机关,承担着发布重要政务新闻的职能。(

A.人民日报社

B.中央电视台

C.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D.新华通讯社

26.根据2012年元旦起施行的《的补充规定》,我国电视台在电视剧中插播广告的规定是____。(

A.每集电视剧中只能插播两次、每次不超过60秒的广告

B.每集电视剧中只能插播一次不超过90秒的广告

C.每集电视剧中只能插播一次不超过90秒的公益广告,不得插播商业广告

D.不得在每集(以四十五分钟计)中间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

27.如媒体不使用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信息,随意播报气象预报,按《气象法》规定,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最高____元的罚款。( )

A.2万

B.3万

C.5万

D.10万

28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在我国设立出版单位应当具有____元以上的注册资本和固定

3 的工作场所。(

A.10万

D.30万

C.50万

D.100万

29广播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电视剧审查机构,负责电视剧审查工作。审查机构应在收到送审材料____天内提出修改、删剪意见或审查结论。(

A.15

B.30

C.45

D.60

30.根据相关规定,各电视台每天播出的每套节目中,境外电视剧不得超过电视剧总播出时间的____。(

A.15%

B.20%

C.25%

D.30%

31.擅自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或者超出核定的服务项目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依据各自职权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处____的罚款。(

A.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B.2万元以上4万元以下

C.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32.根据相关规定,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后,要及时发表更正或答辩,应自虚假失实报道发现之日起,_____。(

A.在其随后出版的最近一期报刊的头版上发表更正或答辩

B.在其随后出版的最近一期报刊的同等版位上发表更正或答辩

C.在不迟于随后出版的三期报刊内的头版上发表更正或答辩

D.在不迟于随后出版的三期报刊内的同等版位上发表更正或答辩

33.某报记者2012年2月10日编写虚假新闻,后被查证并通报批评。 2012年3月10日,该记者的不良从业行为被新闻出版总署记录并列入全国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记录查询系统。根据相关规定,该记者在____前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A.2015年2月9日

B.2015年3月9日

C.2017年2月9日

D.2017年3月9日

34.根据相关规定,被列入不良从业行为记录的新闻采编人员重新获得新闻采编从业资格后,____年内再次违反新闻出版法规的,终身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A.2

B.3

C.4

D.5

35.申领新闻记者证的人员须具备的基本的学历条件是:_____。(

A.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B.文科类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C.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D.文科类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36.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报刊出版单位在其登记地以外地区设立的从事新闻采访、组稿等活动的派出机构是____。(

A.记者站

B.通联站

C.办事处

D.工作站

37.根据《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报刊记者站站长须具有_____。(

A.中级以上职称并有3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

B.中级以上职称并有5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

C.副高级以上职称并有3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

D.副高级以上职称并有5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

38.根据《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除报刊集团或拥有多家子报子刊的报刊出版单位以该集团或报刊出版单位名义设立的记者站外,单家报刊设立的记者站的驻站记者人数最多不超过_____人。(

A.3

B.5

C.8

D.10

39根据《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如申请设立记者站,报刊出版单位及其已设立的记者站须在近____内未出现过违反新闻出版法规、规章的问题。(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40.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关于媒体实习记者的采访,正确的是_____。( )

A.不得单独从事新闻采访,必须在持有新闻记者证的记者的带领和指导下

B.不得单独从事新闻采访,必须在办公行政人员的介绍和带领下并持媒体的介绍信

C.可以单独从事新闻采访,但必须持该媒体为当次采访专门开具的介绍信

D.可以单独从事新闻采访,但必须持该媒体出具的该实习记者的身份证明

41.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致使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新闻出版署或者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____以下的罚款。( )

A.5000元

B.10000元

C.30000元

D.50000元

42.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外国新闻机构的记者应当在抵达中国后_____个工作日内,到外交部新闻司及其委托的地方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办理注册手续。(

A.3

B.5

C.7

D.10 (二)多选题

1.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说明____。(

A.我国法律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B.人格尊严权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

C.我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可辱

D.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国家实行紧急状态期间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措施包括____。(

A.新闻管制

B.通讯、邮政、通信管制

C.对重要新闻机构及其重要设施加强警卫

D.限制新闻记者人身自由

3.关于我国宪法对领土的效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领土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

B.领土是国家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

C.(宪法》在国土所有领域的适用上无任何差异

D.《宪法》的空间效力及于国土全部领域,是由主权的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的

4.某医院在优生优育图片展中,未经性病患者甲同意展出其病历照片,并在说明中用推断性语言表述该患者所患疾病系性生活不检点所致,呼吁公众性生活要检点。虽然患者眼部被遮掩,也未署名,但有些观众仍能辨认出患者甲。此案例中,医院侵害了患者甲的____。(

A.生命权

B.肖像权

C.名誉权

D.隐私权

5.某报社因侵犯某明星名誉权被法院判令对该明星赔偿损失、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此后,该报社既不上诉,又不履行该生效判决。该明星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此,法院可以采取哪些强制执行措施?(

A.采取公告、登报等方式,将判决的主要内容公布于众,费用由该报社负担

B.对该报社社长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并拘留

C.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由报社支付迟延履行金

6.某网络博客上出现一篇辱骂某知名公司总裁A的文章,使用了“丑陋的小人”、“超级大流氓”、“纯粹就是骗子”等言辞。这与公众对A的普遍认识不符,也使得A的名誉受 5 到一定损害。从文章透露的情况看,匿名博主B应该是A公司的员工。A要求博客商C提供B真实情况并删除该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博主B侵犯了A的名誉权

B.博客商C可以不提供博主B真实情况给A,但应该删除该文章

C.博客商C既应该提供博主B真实情况给A,也应该删除该文章

D.博客商C如删除该文章则不侵犯A的名誉权,如拒不删除则侵犯A的名誉权

7.甲女委托乙公司为其拍摄一套艺术照。不久,甲女发现丙网站有其多张裸体照片,受到众人嘲讽和指责。经查,乙公司未经甲女同意将其照片上传到公司网站做宣传,丁男下载后将甲女头部移植至他人裸体照片,上传到丙网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乙公司侵犯了甲女的肖像权

B.丁男侵犯了乙公司的著作权

C.丁男侵犯了甲女的名誉权

D.甲女有权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8.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包括_____。(

A.买一些伟人的肖像挂在家中

B.某照相馆未经本人同意,把顾客相片挂在橱窗以招徕生意

C.发泄对某人的不满,丑化其肖像

D.某电视新闻中出现某市民在商场购物的画面

9.下列情形中,属于合理使用肖像权的是____。(

A.新闻报道中使用领导人的肖像

B.公安机关为缉拿犯罪分子在报刊上使用犯罪分子的肖像

C.为宣传义务植树活动使用植树者的肖像

D.寻人启事上使用失踪者的肖像

10.漂亮女青年丽丽因在一档电视相亲节目中言词犀利、自称就要嫁“富二代”、明星而受到观众和网民关注,并引发舆论争议。某匿名网民在多家网站首次发布了丽丽的大学期间相片、家庭背景、妇科病史、恋爱史等信息,并有丽丽曾是某明星“小三”的情节,一时引发网络舆论对丽丽的声讨。丽丽起诉相关网站,后经有关部门查实,匿名网民是丽丽大学同学美美,两人在大学时有过矛盾,美美关于丽丽的早期相片、家庭背景、妇科病史都属实,但关于丽丽的恋爱史及她曾是某明星“小三”的情节纯属捏造。美美的行为侵犯了丽丽的哪些权利?(

A.荣誉权

B.肖像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11.著作人身权包括:( )

A.发表权

B.署名权

C.修改权

D.改编权

12.甲影视公司将其摄制的电影《你幸福吗》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乙网站,乙网站采取技术措施防范未经许可免费播放或下载该影片。丙网站成功开发出规避乙网站技术防范的软件,供网民在丙网站免费下载使用,大学生丁利用该软件免赞下载了《你幸福吗》供个人观看。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丙网站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

B.大学生丁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

C.甲公司已经丧失著作权人主体资格

D.乙网站可不经甲公司同意以自己名义起诉侵权行为人

13.我国《著作权法》不适用于下列哪些情况?(

A.法院判决书

B.《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官方中文译文

C.《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国民的未发表且未经我国有关部门审批的境外影视作品

D.奥运会开幕式火炬点燃仪式的创意

14.居住在A国的我国公民甲创作一部英文小说,乙经许可将该小说翻译成中文小说,丙经许可将该翻译的中文小说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并向丁杂志社投稿。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甲的小说必须在我国或A国发表才能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

B.乙翻译的小说和丙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均属于演绎作品

C.丙只需征得乙的同意并向其支付报酬

D.丁杂志社如要使用丙的作品还应当分别征得甲、乙的同意,但只需向丙支付报酬

15.对正版的合法音像制品,下列哪些未经权利人许可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

A.甲航空公司购买后在飞机上播放供乘客欣赏

B.乙公司购买后进行出租

C.丙学生购买后用于个人欣赏

D.丁学生购买后将其上传到网络上

16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法定刑最高可处死刑的是哪些罪行?(

A.间谍罪

B.叛逃罪

C.颠覆国家政权罪

D.投敌叛变罪

17.隐性采访应当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公共利益原则

B.别无他法原则

C.场合的公共性原则

D.减少道德损失原则

18.某商场在情人节举办了接吻大赛,接吻时间最长的一对情侣B和C获得了2万元该商场的现金抵用券。某报派记者A去采访报道,记者A拍得B和C接吻情形的照片数张,选用了一张刊登在报纸上,其他照片则刊发于自己博客中。B和C看到照片后,自感不雅,起诉报社和A侵犯其名誉权和肖像权,同时要求A删除博客中的照片。对报社和A的行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都侵害了B、C的肖像权和名誉权

B.都侵害了B、C的肖像权,但没有侵犯B、C的名誉权

C.报社及A在报上刊发照片的行为没侵权,因为是合法的新闻报道

D.A在博客中发B、C的照片侵犯了其肖像权,但没有侵犯其名誉权

19.过去,记者们到某足球俱乐部训练和比赛场地采访从不需出示记者证。俱乐部新领导A上任后,俱乐邪要求记者采访必须主动出示记者证,否则不允许入场采访,并在其网站上刊登出公告。一月后俱乐部主办的一重要赛事开赛,有少数没有随身携带记者证的记者或没有记者证的实习记者被阻挡在比赛场地外。某知名足球报记者B因此在该报刊发言辞激烈的文章《A俱乐部凭什么“封杀”记者》批评俱乐部,称其一定是有什么猫腻见不得人,所以才不允许记者去采访;俱乐部不让记者入场采访是侵犯了记者的采访权;并讽刺俱乐部“飞扬跋扈”,辱骂A是个具有“臭衙门作风”的“跳梁小丑”。俱乐部和A起诉记者B侵犯了名誉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俱乐部以查看记者证为借口,实际上是阻止记者的顺利采访,是变相“封杀”记者

B.记者B侵犯了俱乐部和A的名誉权

C.记者B的评论文章是正当的舆论监督,没有侵权

D.记者应主动出示记者证,俱乐部A的行为并不违法

20.关于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的犯罪,可以由哪些主体构成?(

A.网站建立者

B.网站直接管理者

C.电信业务经营者

D.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

21.某大学女生A、B去某百货商场购物,商场保安怀疑她们偷了化妆品,便对她们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A、B反对。但保安仍然将两名女生非法扣留达两个小时。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法院经审理,判决该商场向两名女生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向两名女生付精神损失抚慰金4000 7 元。商场保安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

A.人身自由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22.下列哪种情形,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支付报酬就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

A.为个人学习研究而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B.为评论某一作品而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C.将已经发表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在国内出版发行

D.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23.甲电视台模仿某境外电视节目创作并录制了一档新娱乐节目,尚未播放。某地区的数字电视频道乙贿赂甲电视台工作人员贺某复制了该节目,将该节目抢先在数字电视频道播放。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乙侵犯了甲的播放权

B.乙侵犯了甲的复制权

C.贺某应当与乙承担连带责任

D.贺某应承担补充责任

24.下列哪些行为属于新闻传播侵犯姓名权?(

A.媒体为增加报道的权威性,谎称独家专访了某知名专家

B.电视节目在新闻报道中错误标注了被采访对象的姓名

C.媒体不允许为其投稿的作者使用笔名

D.记者在报道中无端批评某公民改变姓名的行为

25.关于新闻泄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闻泄密是指在新闻传播中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

B.新闻报道泄露企业商业机密属于新闻泄密的一种

C.新闻泄密的行为主体只能是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

D.媒体记者私下向间谍出售新闻采访中窥探到的国家秘密,也属于新闻泄密

26.根据相关规定,关于新闻出版保密工作,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保密审查实行送审制度,即新闻出版单位和提供信息的单位,对拟公开出版、报道的信息有可能涉及国家秘密的,都应当送交有关主管部门或其上级机关、单位审定。

B.对涉及国家秘密但确需公开报道、出版的信息,新闻出版单位应当向有关主管部门建议解密或采取删节、改编、隐去等保密措施,并经有关主管部门审定

C.新闻出版单位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或其他活动,应当经主办单位批准

D.新闻泄密事件发生后,由有关责任单位负责及时调查,责任暂时不清的,由有关保密工作部门决定自行调查或者指定有关单位调查

27.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新闻传播需要特殊保护的社会群体有:()

A.未成年人和妇女

B.残疾人

C.老年人

D.种族和民族人群

28.甲明知自己身患梅毒,于2001年10月4日挟持女青年孙某逼迫其拍裸照并将其强奸,后甲将孙某的裸照于社会上公开散发。2001年12月,孙某被检查出也患有梅毒。甲侵犯孙某的哪些权利?(

A.荣誉权

B.健康权

C.性自由权

D.隐私权

29.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下列哪些属于淫秽物品?(

A.具体描绘件行为的图书

B.介绍人体性生理、性医学知识的图书

C.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影片

D.包含有色情内容的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人体艺术摄影作品

30.根据我国《广告法》等相关规定,广告中不得使用和包含_____。(

A.“效果最佳”的用语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C.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

D.艺术性夸张的内容

31.下列关于姓名权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某公民的父亲姓张,母亲姓李,他的姓氏只能姓张或姓李,但具体如何选择,该公民有自主权,其父母不得干涉

B.公民在户门登记时,可以使用非正式姓名,但需要在其后标注正式姓名

C.公民在自己的物品、作品上标示自己的姓名,是作为权利主体的标志

D.公民要改变自己的姓或名,需征得自己父母的同意

32.下列关于荣誉权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

A.荣誉权既是一种既得权,也是一种期待权

B.记者在批评报道中,以贬损性的言辞报道被批评对象获得的荣誉,是新闻传播侵犯荣誉权的行为

C.为吸引公众注意,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抬高夸大被采访对象的荣誉,属于新闻失实,但不属于新闻传播侵害荣誉权

D.荣誉权所产生的利益,只有精神利益,没有物质利益

33.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4月颁布的《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未经批准,各类新闻单位均不得擅自使用境外媒体、境外网站的新闻信息产品

B.未经核实,新闻单位所办新闻网站不得擅自发布新闻线人、特约作者、民间组织、商业机构等提供的信息

C.新闻单位设立官方微博,须向其主管单位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

D.无新闻记者证的人员不得以新闻单位网站名义采访或发稿

34.下列哪些人员不具备申领新闻记者证的基本资格条件?(

A.某新闻学本科产业生经某报正式聘用从事记者工作10个月

B.某新闻学硕士毕业生曾任某报记者部副主任,目前专任人事处处长 (不再从事采编工作)

C.某新闻学硕士毕业生目前任某地方政府党办主任被某报聘用为特约通讯员

D.某编辑出版学博士毕业生目前担任某大学校报主编

35.下列哪些人虽不具备申领新闻记者征的基本资格条件?(

A.某新闻学硕士毕业生2年前因为从事有偿新闻活动被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吊销新闻记者证

B.某新闻学硕士毕业生1年前因为酒驾被判处拘役半年

C.某教育学博士毕业生目前担任某教学辅导类报纸主编

D.某中专毕业生目前任某都市报社会新闻部首席记者

36.根据相关规定,关于新闻采编人员的下列微博行为,不符合规定的做法是____。(BCD )

A.经所在单位批准设立职务微博

B.将自己采防的本新闻单位因故没有刊播的新闻发布在自己微博中

C.未经同意,将所在新闻机构已经刊播的其他记者的采访报道发布在自己微博中

D.未经同意,将所在新闻机构尚未刊播的其他记者的采访报道发布在自己微博中

(三)判断题

1.我国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媒体、传播者、收受者或公民和法人四个方面。(

2.一般来说,新闻传播与司法独立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但有时也会出现一种负相关关系。(

3.侵犯商业秘密罪一般是指具有主观故意的行为。新闻媒介遇到此类诉讼时,没有主观故意可以成为抗辩理由。(

4.侮辱罪和诽滂罪所侵害的客体具有共同性,都是公民人格权。(

5.著作权中的广播权,就是指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的权利。(

6.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合理使用作品分为“引用”和“参考”。“引用”必须注明作品的名称、作者姓名、作品出处,“参考”则不必注明。(

7.著作权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

8.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9.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

10.新闻媒体不得报道未经政府卫生部门发布或未经批准的疫情信息。(

11.审批制是我国报刊管理的基本制度。(

12.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记者在法庭旁听时,一律不得在庭审中录音、录像和摄影。()

13.如果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上传或者放置在向公众开放的网络服务器内的信息构成侵权,技术服务提供者将与内容服务提供者一道构成共同侵权,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

14.2013年1月1日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个人信息保护得到强化,这增大了媒体从司法机关获得案件信息的难度。(

15.减少新闻媒介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与威胁,是公民隐私权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

16.荣誉是社会组织给予的一种正式评价,主要是积极评价,但也可能是消极评价。(

17.不以营利为目的,以侮辱或恶意丑化的形式使用他人肖像的,不认定为侵害公民肖像权,但可以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18.作者的署名权是作者自己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上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因此仅为作者所享有,不得转让。(

19.著作权人是未成年人的,其监护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而发表其作品,这不是侵犯发表权的行为。(

20.我国法律对侵犯著作权行为规定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制度,但涉及新闻作品的,仅有民事责任。(

21.气象信息属于公共信息,因此媒体发布气象信息不需要获得气象部门的同意,但需要如实发布,且发布气象信息后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给气象部门。(

22.媒体同情或赞颂罪犯也是渲染暴力的一种行为。( )

23.我国大陆地区的地图属于公共信息,因此媒体可以出版发行地图,但出版发行地图后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给地图编制部门。(

24.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规定,新闻采编人员不得引用和报道未通过权威渠道核实的网络信息、传言或猜测性信息。(

25.我国管理指导全国互联网信息行业工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四、《新闻法规》参考答案

单选题

1.A;2.B;3.B;4.C;5.C;6.A;7.A;8.C;9.C;10.B;11.D;12 B;13.D;

10 14.A; 15.C;16.C;17.D;18.D;19.A;20.C;21.C;22.C;23.D;24.A;25.D;26.D;27.C; 28.B;29.C;30.C;31.A;32.B;33.D;34.B;35.A;36.A;37.B;38.B;39.C;40.A; 41.B;42.C。 多选题

1.ACD;2.ABC;3.ABD;4.CD;5.ABCD;6.ABD;7.ABCD;8.BC;9.ABCD; 10.CD;11.ABC;12.AD;13.ABD;14,ACD;15.ABD;16.AD;17.ABCD.18.CD; 19.BD;20.ABCD;21.AD;22.ABD;23.BC;24.ABD;25.AC;26.BCD;27.ABCD; 28.BCD;29.AC;30.ABC;31.ABD;32.AB;33.ABD;34.ABCD;35.ABCD; 36.BCD。 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9.√;40.√。

第17篇:出版物发行单位年度核验自查报告

出版物发行单位年度核验自查报告

单位名称 许可证号 地址 邮政编码 法定代表人 文化程度 经营面积 资产总额 联系电话 一年来遵纪守法情况 有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发行管理 规定的行为 有无被处罚记录 如存在以上情况,请分析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 与《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第十条的对照情况 是否有确定的 名称和经营范 围 经营者是否具有初级以上 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 是否有与其业 务相适应的经 营场所 如以上条件不完全符合,请制定整改措施: 一年来的经营状况 出版物销售收入 (万元) 利润总额 (万元) 税金总额 (万元) 库存状况(万元) 台帐是否齐全 备注(其它需说明的情况): 报告人: (签字) 年 月 日

第18篇:记者证 工作证

谈到中国的经济,不得不说的是中国经济所呈现出来的六大奇怪的现象。

当今中国经济呈现畸形增长的六大怪象如下:

怪像

一、近10年来中国官方公布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在8%以上,但是股票市场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股民们没有在不断增长的经济中赚钱反而赔钱,从去年到现在,股市跌幅超过70%,GDP和股市,哪个更能说明中国经济的实质

性问题呢?

怪像

二、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并没有随GDP的增长而增长,一些人反映,工人的工资无论如何上长,都比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有工作的人尚且如此,那些没有工作的呢?没有生活

保障的大量农民,他们的生活几乎每天都在下降。 怪像

三、人民币升值了吗?顾名思义,人民币升值就是人民币值钱了,过去四元钱买一斤猪肉,现在三元就可买一斤了。没听说过去四元一斤现在14元一斤叫升值的,一方面物价飞涨,一方面叫喊人民币升值。所谓升值,其实不是货币行为,是外交行为,是中国某些人既得利益者为讨好外国

人以保住自己政权而给他们送钱的行为。

怪像

四、农业投入增加,产出减少。取消农业税后,农民本来应该收入增加才对,可是近年来农业物资价格不断上涨,农产品价格还保持在原来水准,一些产品价格还在下降,农

民收入大为缩水。

怪像

五、中国的房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境况中,明明中国的房产和中国人的收入不成比例,老百姓没有钱买房,可是

购房处总是排着长长的买房队伍。

怪像

六、银行存款高于当年发放工资的总额。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银行存款率年年超出当年工资发放率。例如 200

1、2002年每年存款都超出发放工资3000多亿,就是说,每年发出去的工资不但不吃不喝没花掉一分钱,还凭空多出来3000亿。这也是只有中国才有的怪像,这种怪像说明,全国的贪官污吏在加速贪钱,使全国银行的个人存款总额年

年大大超过了全国工资总额。

所有以上怪像表面上看似很奇怪,其实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我们可以用经济学的一些理论来解答这些怪象的产生,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GDP的结构出了问题。

从我们这一章GDP支出法的学习中可以看出我国GDP由消费支出,投资,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净出口三大部分组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国这些年来关于GDP的一张统计表:从表中可以看出:

一.中国的居民消费不高。为什么中国居民消费不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是选择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 2,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处于高增长阶段;

3,我国经济体制由以前的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

4,我们华夏五千年的传统儒家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5,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这样,广大中低层消费者不敢消费,因为他们要把积攒下来的钱存起来留着养老。

6,城乡消费环境较差

不良的市场交易秩序,降低了居民的消费欲望,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有调查测算,如果农村电价降低40%,电视信号质量明显改善,村村通自来水能够实现,每百户拥有的彩电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11.5台,洗衣机提高22.6台。

中国居民消费不高的危害:

1.消费率长期偏低,制约经济可持续增长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消费水平长期偏低,目前的消费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也相当明显,且居民消费额并未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增加。这意味着:我国单位劳动成果中,可供消费(享用)的部分较少,而转化为投资的部分较多。长期过低的消费率,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二.当前我国投资过热,投资比例过大它的危害是:

1.大量投资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刺激外贸过快增长,形成了贸易摩擦

自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供给驱动投资形成产能过剩,造成部分行业产品供大于求;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水泥、电力、纺织、家电、房地产行业尤为突出。

产能过剩导致大量产品寻找国外市场,出口剧增形成巨额贸易顺差。自2001年底加入了WTO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的对外贸易总值比2001年增长了4.26倍,与此同时,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贸易总值的增速,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

外贸顺差增长过快,加剧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如欧盟及美国的贸易摩擦,欧盟在2007年已多次表态希望中国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以减少中欧之间的贸易顺差,美国国会则在2007年中提出了50多项对华贸易保护议案。

1.投资热刺激货币过量投放,通货膨胀的风险加大

投资过热刺激资金需求,导致银行货币投放量增加,造成流通领域资金量过多。自2003年以来,中国货币投放每年增幅保持在15%——25%之间,加上其他杠杠资金投放,

货币总体投放年增长30%以上。流通领域资金过多触发价格上涨,物价上涨反过来激发投机行为,致使紧俏物资价格不断上涨,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2.投资持续过热,投资效益明显下降

2003以来,中国固定投资效果系数持续偏高,即新增1单位GDP需要的投资额明显上升。1992——1996年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平均为1.74,而2003年2005年间,该值上升到3.6。或者说,1981年中国1元投资可以带来国内生产总值0.356元的增加,2005年则下降到0.253元,这一比值,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生产1美元产值产品,中国需要投入的成本达到日本的8倍、美国的4倍和印度的2.5倍。

3.投资过热增加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高投资——高资源消耗——低效率”模式,形成“高投资——低效率”“高资源消耗——更高投资——更低效率、更高资源消耗”低效率循环,导致煤电油运全面紧张,也加重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形成难以恢复性的破坏和耗竭。

从以上两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当前中国投资与消费比例严重失衡:由于投资需求具有“名为当前需求,实为下期供给”的双重特性,导致投资只能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最终需求”,它需要合理比例的消费的支撑。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投资率长期偏高,而消费率又长期偏低,长期实行的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会导致经济泡沫现象,这样难以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

第19篇:记者证考试

2012年编辑记者考试试题

1续写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下四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上世纪30年代,印度诗人( 泰戈尔 )到中国来访,受到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热情接待,其代表作为《飞鸟集》。

3为繁荣文学艺术,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古代名篇《鸿门宴》

5毛泽东的“东临碣石有遗篇”,“遗篇”指的是(曹操的《观沧海.》 8 欧仁。鲍狄埃写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是(国际歌)

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出自(欧阳修)的散文,文章的名字是(醉翁亭记) 10写出你读过的朱自清的两篇著名的散文(《背影》《你我》)

11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出自前苏联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作品。

12“大风气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续写刘邦《大风歌》的下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3我国的主要河流,比如黄河、长江,为什么一直东流?(地势西高东低)

14流经欧洲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15 哪些标点符号不会出现在文章段尾(:、,——)

16通常情况下,在排比句中,哪个标点出现的频率最多(;)

17举出带“作”字的两个成语,(作茧自缚、自作自受 ),为什么不用“做”,原因是(词性不同)

18中国文字的发展源远流长,写出两个基本通用的词语,比如:唯一和惟一,其他和其它(想像”、“想象)

19避暑山庄肇建哪一年?(1703) 20写出康乾七十二景中的六景,其中三个字的丽正门,如意湖,水心榭。四个字的四面云山,南山积雪,云容水态。

21 丽正门前的匾额题词有(满汉蒙回藏)五种文字。

22避暑山庄是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被称作(夏都)

23中国哪一个皇帝在位时间最长(康熙),在位时间是(61)

第20篇:编辑记者证考试资料(整理版)新闻业务

新闻业务

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播出的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广播电视节目的三个层次:一套节目,一个节目,一次节目。

广播节目的类型:(按内容性质)新闻类,文艺,体育,财经,科技(按内容结构)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播出时间)定期节目,特别节目。

广播的传播符号声音:(语言、音响、音乐)语言:新闻播音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音乐:音乐节目,节目音乐,实况音乐。音响:实况音响,音响效果。

电视传播符号:1.声音(语言、音响、音乐)2.图像(文字、示意图、图表、照片、图片、影像)

电视影像特征:1.再现性2.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3.声像一体的信息形式4.限定性显示空间5感性的符号形式6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电视影像要素:1.镜头与蒙太奇2画面构图3光线4拍摄角度5运动镜头6景别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的原则: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电视新闻中画面、声音与文字的关系:电视新闻的画面、同期声和文字解说要紧密配合、协调统

一、互为补充,共同为电视新闻整体服务。声音符号组合的基本原则包括:1指代对象保持一致2声画主体灵活组合,发挥各自特长3信息广播相互补充

广播优势: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2听众广泛,覆盖面广3声情并茂,参与性强4伴随性收听,移动性收听。

广播劣势:1.转瞬即逝,不易保存2信息符号单一,容易产生歧义3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电视优势:1.视听兼备的多元信息符号2真实再现,现场感强烈3时效性强 电视劣势:1转瞬即逝不易保存2长于展示而拙于阐释

消息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用于广泛传播各个领域新近发生或正

在发生的事实,是各种新闻媒介运用最多最经常的新闻报道形式。

事件消息:以报道刚刚发生或仍在发展变化、一般具有叫明确的时间始终点的新闻事件为主的消息体裁。

非事件消息:着重反映的客观事物一般没有明确时间始、终点,报道其发展变化阶段性特点或基本面貌,反映蕴涵其中的典型意义,按照内容性质,可分阶段性,概貌性,经验性,典型性报道。

人物专题:以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生活经历,进而揭示时代背景、历史潮流、社会全貌的新闻性专题。

事件专题:反映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专题节目。

研究性专题:通过对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综合分析,得出经验教训和规律性认识的新闻专题节目。

谈话节目:由主持人、嘉宾在演播现场围绕普遍关心的话题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来表现节目内容的一种节目形式。

现场报道:记者在新闻现场边叙述、边采访、边录制的新闻报道体裁,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播出方式。

连续报道:根据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对其发展过程进行跟踪性报道的一种体裁。 连续报道的特点:时新性、连续性、完整性、递进性、广博性、显著性

连续报道采写的要求:1新闻依据的不断添加和变动2递进式报道的方式3节奏把握 系列报道:围绕同一个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多次、多篇成组的报道。 系列报道的特点:1主题同一性2信息密集化3信息传播广博和传播效果显著 系列报道采写的要求:1精心设计系列2立体开拓3以小见大

深度报道: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因果关系,揭示实质,追踪与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台电视台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节目样式。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1较之其他媒介更具时效性2可以谈话形式展开,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3具有声、画等多元信息符号,在表达上更加生动,更能以情

动人。

新闻采访: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的调查研究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1突击性2灵活性3广泛性4持续性

新闻采访的难点:1既有速度又有深度2快速准确3生动形象,不允许任何虚构4现场报道难度更大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特性:1电子传播手段介入,信息量更加丰富2时间同步性3采访方式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4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5对设备依赖性强6是集体工作的产物。 新闻线索: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信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和依据。

新闻线索特点:1比较简略,完整性差2时间短,稳定性低3信号,有待证实4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新闻线索来源:1(生活渠道)记者本人观察和积累2政府渠道(会议、文件、简报、政策和领导讲话)3(受众渠道)来自受众的信息4(传播渠道)从其他媒介获得。

选题:新闻记者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包括对新闻线索可能引出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也包括对新闻报道采制及传播可行性的判断。

确立选题的标准:1新闻价值(新鲜、重要、显著、接近、趣味)2新闻政策(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思想、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

选题论证方法:1衡量新闻价值要素2权衡新闻政策标准3是否符合媒体自身编辑方针 选题论证步骤:1对报道内容进行考察2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3可行性论证。

现场观察: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 现场观察特点:1.直接性2综合性3客观性4经常性5敏感性

现场观察内容: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态势2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氛围3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

现场观察注意: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2开拓观察视野灵活调动注意力3确定恰当角色定位4把握开机时间,要有预见性

采访对象选择:1知情2愿讲3善于表达

采访前准备的必要性:1缩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2能够按计划办事,提高工作效率3遇到困难或意外,能胸中有策

采访准备的内容:1搜集背景资料2掌握相关政策3补充相关知识4熟悉采访对象5制订采访计划6物质技术准备

话筒采访要求:1消除现场干扰因素2语言精练易懂3话筒采录声音自然清晰4记者应有镜头意识5一次最佳原则

闭合型问题: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定的具体问题

开放型问题:记者仅提示某一话题或访谈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

广播采录的要求:1音响的真实2力求自然3尽量清晰4捕捉特点5掌握采访主动权,控制采访节奏

电视摄录的要求:1调节拍摄距离,恰当运用景别2选择拍摄角度,准确表达新闻内容3注意用光控制,巧妙运用光线4运用长镜头和镜头运动 电视摄录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2时机原则3准确性原则 电视摄录方法1挑2等3抢新闻

景别:指被摄主题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是电视画面重要的造型元素之一。

远景(广阔),全景(全身或全貌)中景(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近景(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特写(人物头像或对象局部)

写作要求:1符合媒体特点(快速、线性传播、受众广、具体形象、转瞬即失)2用事实说话(典型事实、场景说话、背景材料、同期声)

用事实说话的原因:1由新闻特点决定,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的实体,也是新闻的存在载体2符合人们认识规律3符合受众接受心理,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4事实比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1结构线索单一2层次清楚3核心信息处理

新闻背景:在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反衬或烘托的材料,包括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事物背景、知识背景、社会背景 背景材料的作用:1说明解释,使新闻通俗易懂2揭示事物意义,唤起社会关注3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4表达不便言明的观点5为新闻注入内涵,使其更可读。 导语:整篇消息的第一个单元,以简练的语言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分为直接和延缓类型。

导语的特点:1选材精粹2具体形象3简短精练4照应主体

广播电视消息:广播电视媒体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的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

广播电视消息的结构:1倒金字塔式结构2时间顺序结构3逻辑关系结构4金字塔式结构5散文式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运用广播或电视手段,深入、具体、详尽地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受众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特点: 1立体化2用形象说话3表达方式和播出方式多样性4表现功能多样5信息容量大6思辨性

新闻专题结构:1纵式结构(时间认识顺序)2横式结构(拼接)3递进式结构(现象本质)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通过话筒或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 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做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

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场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

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未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

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现场报道的特点要求记者应具备采编播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得精,说得出。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还包括音像的采录编辑制作,器材的选择使用保养,音像数据的搜集利用保存以及如何在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节目中恰当运用有音像材料等知识和技能

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是一项团体协作的工作,记者应树立群体观念,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其他工作人员紧密协作。这需要记者对现场报道的整个工作流程、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相应的了解,作到知己知彼的同时将自己的工作主动放到整个报道工作的大背景下,保持内容风格时机的整体一致性。

现场直播:与新闻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利用广播电视专用设备直接从现场播出的广播或电视节目形式。

现场直播的主要特点即时性,直接性,参与性

现场直播的要求:1题材重大,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2精心策划,制订详细可行的报道方案3具有完善的设备和技术支持4具有一个高素质的合作团队

现场直播作用:1通过快捷的现场直播,树立自己媒体的权威2有利于媒体扬长避短3使观众感受过程,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4有利于争夺到广泛的观众群

新闻编辑: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 新闻编辑的职责:1新闻信息的统合2把关3发言4保证有效传播

新闻编辑工作流程:1确定选题,开展策划,组织稿源2修改稿件,制作标题,编排及确认播出形式3按照不同栏目形态要求进行录播或直播4搜集反馈意见,调整改进

广播电视栏目设置要求:1找准栏目的受众定位2把握受众需求3明确栏目整体层次定位4根据目标群体日常作息时间做出传播时段与时长的选择5确定栏目特色和风格6推敲和形成节目形式

新闻报道的策划:根据栏目编辑思想,对栏目报道领域的现实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而做出的未来一定时期的具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新闻报道策划的内容:1确定报道中心与重点,制定报道时机、规模、方式等策略,安排选题计划,和对重点选题具体规划,组织实施2大型报道活动的策划,包括重大新闻现场直播及各种较大规模的报道活动

编辑修改稿件常用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1修改本身存在问题或不负责栏目定位和传播意图的节目稿件2修改事实差错和思想政治差错,达到事实准确,立场正确3修改辞章,进行加工。

音像编辑:合成运用电子编辑设备对前期摄录的音响、影像素材进行选择、剪裁、组合等处理,配以解说词、字幕、音响、音乐等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的过程

新闻节目音像编辑原则:1真实性原则2目的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逻辑性原则5控制蒙太奇效应原则6兴趣原则

广播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与技巧:1音响早出,以音响独特的声音吸引听众,引起注意,增加生动性2关于主题和事实的,尽量用音响说明,形成强烈的现场感4保持音响在全篇中的平衡,不要简单集中5不滥用音响

电视新闻常用编辑手法:影像组接、声音组接、叠加字幕等

电视新闻影视组接常用方法1合乎接受逻辑2镜头长度恰当3注意轴线规律4镜头衔接流畅

5转场自然

新闻栏目新闻节目播出前的最后编辑环节,根据媒体、栏目定位和特色,把单独的稿件、节目按照一定的原则有序地组成一个栏目整体。

新闻性栏目分类:1消息类栏目2专栏型新闻栏目3专题型新闻栏目4杂志型新闻栏目 栏目编排注意:1良好的大局观,站在时代高度和人民群众的立场给新闻以准确的传播价值定位,以此编排新闻节目2遵循节目编排内在规律,有重点,有目的性3利用受众信息接收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习惯,提高传播效果

新闻编排技巧:1突出重点(选择好头条新闻,提高重点新闻的“量”,采用直播报道-即时访谈和组合报道)2优化组合巧妙安排结构(关联组合,专栏集纳,稿件配合)3巧妙安排结构(峰谷技巧,节奏,分段)4节目起承转合流畅自然5保持风格统一

新闻评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

新闻评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1传播内容不同(a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b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意见)2传播目的不同(a满足受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b满足受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及话语权)3传播方式不同(a强调用事实说话b直抒胸臆)

新闻评论特点:1新闻性2时效性3政治性4广泛的群众性5论理性6前瞻性

新闻评论功能:1解决功能,阐释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促使广播干部群众的统一行动2表态功能,帮助党或者政府表明立场和态度,代表媒体发表看法3深化功能,透过问题看本质4引导功能,引导社会舆论和社会生活和受众思想5协调功能,平衡社会心态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1更具时效性2平易亲切3生动形象

论点:评论的看法、见解、观点、主张的高度概括或提炼。论点的要求:1观点正确2立论鲜明,论点明了3新鲜独到4论点集中论据:用来说明或证明论点的材料论据的要求1真实2精当3新鲜

论证:运用论据说明或印证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

舆论监督节目: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而对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各类团体和公民个人在内的社会成员、社会机构及其社会行为所进行的报道和评论

舆论监督节目的作用: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提高群众参与社会事物的热情,有利于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维护社会各成员的合法利益,有利于宣传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改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有利于弘扬正气,倡导先进,为我国和和谐社会建设及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舆论监督节目要把握的原则:1坚持建设性监督2科学监督3依法监督

论证的方法:1据事说理,依托一定事实材料引发议论、说明或证明论点2对比说理,通过同一事物今昔前后变化对照或不同事物的对比,显示事物是非曲直,表明媒介的意见,提供给受众思维空间和思考余地。3辩论说理,通过不同意见的论辩,达到辩证然否的目的4算帐说理,引用数据和推演数据,使评论具有逻辑力量。 与其他媒体评论相比,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如何体现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电台、电视台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节目样式,具有突出的新闻性和政治性。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1)更具时效性。这与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速度快、制作工序较少、流程较短密切相关2)平易亲切。广播电视媒介在新闻评论中一方面可以吸引广大受众参与评论,让受众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声;另一方面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也更加通俗化口语化3)生动形象。广播电视媒介可以通过多样性的信息符号 (声音、图像)交代背景、再现时空、营造气氛,使评论更加形象、生动。

编后话的作用:1提示说明2评价表态3提醒建议4强调补充

新闻述评:新闻领域中的边缘体裁,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新闻述评的类型:1工作述评2形式述评3事件述评4思想述评

新闻评述的特点: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新闻评述的写作要求1选材精当,立意新颖2即事明理,重在分析3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谈话类评论:说、听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以谈话的方式展开的新闻评论

谈话类评论注意1选择受众普遍关心的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2选择适合的节目主持人3选择“意见领袖”式的嘉宾和现场观众4善于播放有关录像带和现场音乐,掌握谈话节奏。

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自查报告
《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