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自查报告

中间业务自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01 08:34:01 来源:自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间业务自查报告

中间业务自查报告

市行:

根据《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要求,我行领导高度重视,明确相关责任人,落实责任分工,认真开展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执行中间业务收费标准

我行切实执行《关于在服务收费方面给消费者以充分知情选择权的自律要求》(银协发[2011]58号)的要求,严格按照对外公告的中间业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实行明码标价制度,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履行服务收费告知义务,提高服务收费信息的透明度,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确保消费者获得服务收费的相关信息。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依法合规,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二是最大限度尽社会责任,服务定价充分考虑弱势群体;三是科学合理,质价相符;四是公开透明,给客户充分知情权和选择权。

二、加强中间业务管理体制

我行建立了完善的中间业务管理组织架构、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服务定价、会计核算和风险管理等基本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确保中间业务的有效管理和规范发展。此外,我行为了保证中间业务的有效开展,不断提高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业务素质,做到诚信、勤勉、尽责和专业,并督促、培训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操守和执业水准。

三、加强宣传力度,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我行一直积极努力发展中间业务,加快产品创新,丰富服务品种,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拓展客户选择银行服务的空间,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进一步树立我行良好的社会形象。 具体的宣传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行积极宣传农发行开办中间业务的项目和优惠政策,消除公众和企业对农发行业务经营的误解。 二是帮助客户了解和掌握农发行中间业务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培植忠诚度好、信用等级高的优质客户群。

推荐第2篇:代理类中间业务自查报告

电子银行部代理类中间业务自查报告

1、涉及管理的中间业务品种及收费情况

涉及电子银行部管理的中间业务品种包括:代收自来水费、代收煤气费、代收联通话费、代收电信话费、代收移动手机话费、代收驾驶员违章罚款、代发工资、代收医疗保险费、代售有价单证、代收取暧费、个人存款证明在内的10项代理类中间业务。

其中,代发工资收费标准为:代发工资1元/笔次、代理额度人均1200元以上可减免手续费;办理个人存款证明业务收费标准为:开具个人存款证明20元/笔份、个人存款证明提前解除止付30元/笔、份;其他公用事业代收费项目均实行免费办理。

2、涉及管理的中间业务成本及收益情况

涉及电子银行部管理的中间业务成本主要来自于软件开发成本及部分线路通信费用成本,其人工管理成本均隐含在员工正常工资成本支出中。

涉及电子银行部管理的中间业务收益主要体现为手续费收入,以2012年为例,全年实现手续费收入1,350,635.00元,主要来自于代理收费类业务。

3、涉及管理的中间业务管理人员配置及岗位分工情况

电子银行部针对所辖中间业务实际情况,有着明确的岗

位和人员设置、管理职责、落实岗位轮换制度。部门内部,以人为单位实行正副模式细分工作任务,强化人员风险意识,具体工作逐条逐项落实到人,方便管理明确责任,并且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和阶段性调整,确保中间业务管理有序开展。严格落实执行岗位轮换制度,在充分评估人员业务素质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基础上,每年进行一次部门内部岗位轮换。

对于支行柜员,采取加强对代理类中间业务支行部分的指导和培训工作,从源头遏制风险发生。针对每项代理类中间业务的设立均严格按照《中间业务控制程序》进行实施,制定相应的业务管理程序文件,明确业务处理流程,并对前台柜员进行专题培训,确保业务受理规范无误。

4、涉及管理的中间业务的授权管理情况

电子银行部所辖中间业务内部授权管理是依托于我行核心业务系统“系统角色授权管理”交易,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的,可实现按柜员角色批量交易权限授予和取消以及按柜员代码单独交易权限授予和取消的多元化授权管理模式,授权管理在地区采暖费代收的区域交易授权和银行卡收单业务清算的单人交易授权中实施应用,经过多年实际应用验证可以满足我行业务管理及风险控制需要。

“系统角色授权管理”交易由我行专门的核算业务管理部门专人操作管理,并制定了《银行操作员代码及系统角色授

权管理办法》、《操作员授权管理规定》、《银行业务主管管理办法》,明确规范了包括代码规则、授权部门职责、授权流程、交易授权规定在内的完整的授权业务管理工作。

2012年1月15日

推荐第3篇:代理类中间业务自查报告

电子银行部代理类中间业务自查报告

1、涉及管理的中间业务品种及收费情况

涉及电子银行部管理的中间业务品种包括:代收自来水费、代收煤气费、代收联通话费、代收电信话费、代收移动手机话费、代收驾驶员违章罚款、代发工资、代收医疗保险费、代售有价单证、代收取暧费、个人存款证明在内的10项代理类中间业务。

其中,代发工资收费标准为:代发工资1元/笔次、代理额度人均1200元以上可减免手续费;办理个人存款证明业务收费标准为:开具个人存款证明20元/笔份、个人存款证明提前解除止付30元/笔、份;其他公用事业代收费项目均实行免费办理。

2、涉及管理的中间业务成本及收益情况

涉及电子银行部管理的中间业务成本主要来自于软件开发成本及部分线路通信费用成本,其人工管理成本均隐含在员工正常工资成本支出中。

涉及电子银行部管理的中间业务收益主要体现为手续费收入,以2012年为例,全年实现手续费收入1,350,635.00元,主要来自于代理收费类业务。

3、涉及管理的中间业务管理人员配置及岗位分工情况

电子银行部针对所辖中间业务实际情况,有着明确的岗位和人员设置、管理职责、落实岗位轮换制度。部门内部,以人为单位实行正副模式细分工作任务,强化人员风险意识,具体工作逐条逐项落实到人,方便管理明确责任,并且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和阶段性调整,确保中间业务管理有序开展。严格落实执行岗位轮换制度,在充分评估人员业务素质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基础上,每年进行一次部门内部岗位轮换。

对于支行柜员,采取加强对代理类中间业务支行部分的指导和培训工作,从源头遏制风险发生。针对每项代理类中间业务的设立均严格按照《中间业务控制程序》进行实施,制定相应的业务管理程序文件,明确业务处理流程,并对前台柜员进行专题培训,确保业务受理规范无误。

4、涉及管理的中间业务的授权管理情况

电子银行部所辖中间业务内部授权管理是依托于我行核心业务系统“系统角色授权管理”交易,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的,可实现按柜员角色批量交易权限授予和取消以及按柜员代码单独交易权限授予和取消的多元化授权管理模式,授权管理在地区采暖费代收的区域交易授权和银行卡收单业务清算的单人交易授权中实施应用,经过多年实际应用验证可以满足我行业务管理及风险控制需要。

“系统角色授权管理”交易由我行专门的核算业务管理部门专人操作管理,并制定了《银行操作员代码及系统角色授权管理办法》、《操作员授权管理规定》、《银行业务主管管理办法》,明确规范了包括代码规则、授权部门职责、授权流程、交易授权规定在内的完整的授权业务管理工作。

2012年1月15日

推荐第4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论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

贸易经济系 08级 金融3班

徐彦哲 (31号)

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对于加快我国金融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银行卡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之一,我国的银行卡业务经过二十年的培育,目前已初步具备了一定产业雏形。本文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入手,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发展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作出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在全球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卡产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银行卡业务;现状;挑战;对策

1 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现状

1.1信用卡的消费日益活跃

信用卡作为个人消费信贷工具,在居民消费支付中的角色日益醒目,人们使用贷记卡的活跃程度大大高于借记卡。

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我国银行卡发行量、交易额增长迅速,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约为20.7亿张,较2008年年末增加2.7亿张。各类银行结算账户共计28.1亿户,较2008年末增长17.2%。2009年全国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约214.3亿笔,金额7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13.1%。其中,银行卡业务197亿笔,金额16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和30.5%;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32%,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

银行卡在商户中的销售而产生的手续费支出,也由原来的微不足道上升为影响其利润的重要因素。对银行而言,银行卡成为其业务发展和效益增长的新亮点。

1.2银联卡境外受理环境逐步改善

中国银联的出现改变了我国银行卡发展初期商业银行各自为政、封闭发展的格局,使跨行交易成为现实,并增强了银行卡交换系统网络的稳定性、开放性、通用性。中国银联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境内银行卡跨行交易依然保持增势,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分别达到69.4亿笔和7.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和66.8%。中国银联对跨行交易资金实行两级清算和轧差清算,在两级清算下,设立银联分公司地区的商业银行分行通过银联分公司清算,其余由总行与银联总公司清算。

1.3银行卡市场品牌格局逐渐形成

中国银联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成立于2002年3月,总部设于上海。目前已拥有近300家境内外成员机构。

作为中国的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处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枢纽地位,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各银行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了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进而使银行卡得以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在建设和运营银联跨行交易系统、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基础上,中国银联积极配合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推广统一的银联卡标准规范,创建银行卡自主品牌;推动银行卡的发展和应用;维护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防范银行卡风险。

1.4银行卡风险管理日益加强

2009年,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不断加强银行卡风险防范与应对。人民银行、银监会、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陆续出台《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和《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政策法规,为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打击、遏止信用卡违法套现等风险问题,营造良好政策、法规环境。

2 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银行卡发展的主导权面临丧失危险

银行卡市场的主导权主要体现在标准制定权和品牌影响力上,在银行卡市场发展初期,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创建自主品牌、掌握银行卡产业主导权的战略价值认识不足,选择了依靠跨国银行卡公司的全球网络来实现银行卡受理的道路,其后果是境内银行卡产业的标准和市场主导权完全被跨国公司控制。目前,VISA、万事达等跨国银行卡公司采取了发行其标准品牌的双币种卡、投入重金争夺发卡资源和商户资源等手段,已经在中国银行卡市场上确立了优势地位。

2.2银行卡发卡的覆盖面不广

由于不少中小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全国只有300多个城市实现联网,严重影响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后劲。欠发达地区客户对金融产品需求不足,对银行金融服务要求停留在低水平、低档次上是造成银行卡业务在当地发展缓慢的客观因素。从主观上看,由于结算类和代理类银行卡业务,银行一般不动用自己的资产,不为客户垫款,不参与收益分配也不承担损失,仅收取手续费,属于低风险的金融业务,且投入少、具体操作简单,因此,倍受经济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青睐。受该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银行卡业务档次提升动力不足,对银行卡业务发展后劲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这些欠发达地区赢利能力差、高科技应用程度低、业务创新能力低,产品雷同、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等问题,极大的阻碍了银行卡业务在当地的发展。

2.3银行卡业务功能品种单一,营销措施不力,布局不合理

“尽管近两年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国外成熟的银行卡市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说。我国银行卡持卡消费总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4.6,而瑞典、法国、美国、韩国相应的比例分别高达6

3、

55、27和35。我国持卡人的用卡频率仅为美国的十五分之

一、韩国的五分之一。虽然我国的发卡总量与美国相近,但美国的商户几乎全部可以接受刷卡消费,而在我国消费者只能在大约2的商户刷卡消费。万建华说,“我国已发行的银行卡中95以上是借记卡,贷记卡只有1左右。每年银行卡的交易额确实不少,但80以上是存取款交易,真正的刷卡消费金额只有2左右。

2.4银行卡风险比较突出,用卡环境有待改善

有的客户把自助银行称作不睡觉的银行,想存就存,要取就取。在商业中心、较大规模的市场附近,自助柜员机总是悄无声息地出现并成为市民新宠。银行卡给消费者带来方便与实惠,但银行卡业务的受理环境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用卡环境不佳是从银行卡问世就存在的问题。首先,市民刷卡消费常常遇到线路故障,每逢年过节的刷卡高锋期有时会出现刷卡延时、处理速度慢的现象,ATM、POS机上跨行交易也时有吞卡、死机现象。

2.犯罪分子和不法商户勾结诈骗。盗取银行卡密码的现象层出不穷利用废弃凭条来破取密码;媒体近日对“克隆卡”盗取银行存款一事的报道,引起许多读者的关注。不少储户在ATM机前取钱后,将ATM机打印出的凭条不加任何撕毁等保密措施,就丢弃在地上或是垃圾筒里。这些凭条被在一旁等候的不法份子捡走,再以高科技手段克隆同一卡号的银行卡进行密码破译。盗取银行卡密码的主要方式有:①用假卡、空卡“调包”; ②ATM机假吞卡;③利用假工作人员来骗取;④网银大盗。

2.5银行卡业务受理市场的规模不足

这已经成为现阶段银行卡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银行卡是电子货币,广泛接受性是其发展的基础。全国仅有特约商户15万,只占商户总数的2左右;ATM机不足5万台在总量上仅为美国的六分之一;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受理终端太少,大量中小商户还基本不能受理银行卡业务。银行卡业务受理市场不足,还会降低持卡用户用卡的积极性,阻碍银行开发新商家,难以吸引各方投资。

3 解决银行卡问题的对策

3.1大力开发区域银行卡市场

全国只有300多个城市实现银行卡联网,许多中小城镇和农村还没有被覆盖。商业银行应该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开发程度,分别扩大当地计算机网络的覆盖面,加快联网通用步伐显得格外重要,在发展过程中要科学配置机具,充分发挥现有机具的效用,改变银行卡业务多年发展中形成的各发卡机构间机具互不通用的现象,避免社会资源浪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银行卡业务计算机处理系统,加快软件开发,完善实时监测系统和网络清算功能,及时提供网上清算,缩短清算时间和止付周期等一系列措施,把欠发达地区的潜在客户开发出来。 3.2完善用卡环境 提升服务水平

3.2.1改善银行卡系统

银联要提高银行卡的刷卡服务质量,尤其银行卡大部分网点休假,ATM取款、POS机刷卡消费将成为居民主要的支付方式。因此,为缓解消费高峰期刷卡难的问题,提高系统每秒交易笔数已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点所在。不少银行已经开始着手银行卡系统的改善工作,如2004年12月28日,中国银联长沙分公司进行了数据处理系统的切换工作,将数据处理系统从长沙分公司处理平台移入到中国银联总公司处理平台,新系统每秒钟最高处理刷卡交易的笔数从50笔提高到1万笔,全力保障了居民节假日刷卡的畅通。近些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银行卡产业和银行卡市场实现了飞跃发展。

3.2.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严格业务流程

银行卡的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内部管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应从主要业务岗位和工作环节入手,防止和化解风险,保障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在内部管理方面,应当做好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的落实,严禁授权和会计、征信和催收等不能交叉的岗位交叉顶岗严格控制基础薄弱、内部管理混乱的分支行银行卡业务系统的上线,严格考核银行卡业务人员的操作技能、业务知识和道德素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精细化管理,使业务人员处理业务时有章可循。

3.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持卡人防范意识

3.3.1 银行卡业务自身特点决定了其业务人员应为复合型人才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会分流国内部分优秀的银行卡业务专业人才。因此,要树立危机意识,重视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稳定银行卡从业人员。要建立竞争形势下新的用人机制和健全的激励机制,形成一个留住人才、用活人才的良好的人文环境,不断脱颖而出优秀人才,以适应银行卡业务专业人才发展的需要。

3.3.2持卡用户提高警惕

仔细检查柜员机表面各部位的颜色、痕迹和装置等有无异常后再进行操作。持卡用户不乱丢弃交易凭条,是对自己的存款安全负责所必须做到的。使用ATM机前,先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看看身后以及旁边是否有可疑的人,ATM机一旁或上方是否有摄像头等多余装置,ATM机的键盘是否真实,ATM机取款是否正常。若有可疑现象,则应立即停止操作。而一旦银行卡被吞,千万不要离开现场,目光要紧盯吞卡处,以防一时疏忽银行卡就被不法分子抽走,然后拨打银行储蓄网点的电话,告知吞卡情况(不必告知密码)。若有同伴,应一人坚守现场,一人去银行办理取卡手续;若无同伴,应在确认是真吞卡(一般是多次输入密码错误)后,才能离开现场。在ATM机前,不要轻信他人,更不能将自己的银行卡交给他人操作。ATM机取不出钱时,宁愿多走几步路,更换别处取款,切不可在该ATM机前执着地试卡。

3.4积极引导国民转变消费观念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银行卡进行个人支出的比例在美国为30,在香港为18,在国内仅为3.3,因而,要大力引导持卡人转变消费观念。第一,要在整个金融行业内部树立信用卡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外资银行、不是国内同行,而是现金的观念,从业务经营指导方向上改变将现有银行卡业务作为银行传统业务附属品的思想,在产品设计定位上改变将现有银行卡作为存取款工具的做法;第二,加强舆论导向,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信用卡的知识,加强对年轻一代金融意识的培养,培育年轻人持卡人市场,调动年轻人刷卡消费的需求,带动整体消费意识的增强;第三,着力于进一步优化用卡环境,通过与特约商户联合开展优惠促销活动,以经常不断的消费积分奖励活动,刺激持卡人的刷卡消费行为;第四,通过细分市场需求,把握市场热点,借助产品创新,吸引不同类型的持卡人群,通过满足持卡人的习惯性偏好逐步培养其消费意识,并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

3.5进行银行卡业务的创新,丰富和发展银行卡功能内涵

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和投资方式日趋多样化。因此,银行卡也应不断推出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银行卡新产品和新功能。要以银行卡为载体,推动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业务的发展。要以“新一代”推广为契机,以借记卡为基础,把现有个人银行产品改造创新有机归集到以客户为标志的一个综合账户上,方便客户使用,尽快实现针对同一客户的产品与服务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在外部形成个人产品的联动优势,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3.6政府应对银行卡产业给予充分支持

政府积极搭台,银行大力推动从现实角度出发,在现阶段,国内银行卡的发展必须由政府大力倡导推动,才可能较快地发展。通过政策制定,明确银行卡产业的未来发展目标。各家银行根据国家发展银行卡产业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推动银行卡产业的不断发展。在政府拉动下,我国的银行卡业务才可能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如果政府财政政策如果能够遵循、看到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趋势,适当的运用财政政策进行引导,那么,我们中国银行卡产业会发展的更快、更健康。”同时,“并不主张在银行卡产业当中政府有所作为,如果有所作为的话必须是市场化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智.《中国银联竞争能力显著提高》,《经济日报》2010-2-23 2.席华杰.《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状况及其对策研究》,《消费导刊》2008-23 3.陈星.《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对策浅析》,《经济视角》2008-12(36) 4.绍兴忠、金广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5.高颖.《欠发达地区银行中间业务为何发展缓慢》[N].中国经济时报,2008-08-23 6.张峰.《信用卡危机的反思》,《金融与经济》2009-12(27) 7.王国敬,华伟,郭诚实.《利用银行卡诈骗的特点及防范农村》[J].农业.农民, 2006-05 8.邱晓卜.《春节高峰刷卡不再难》[N].潇湘晨报,2007-01-02 9.任超锋.《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战略选择》[J].经济学家,2009-10-24 10李伟.《央行将进一步落实银行实行制》,《新闻晚报》2010-2-10

推荐第5篇:7.中间业务

 中间业务概述

一、概念

中间业务指不构成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包括:收取服务费、代客买卖差价(黄金买卖)的理财业务、咨询顾问、基金,债券和保险的代理买卖、代客买卖资金产品(票据、理财)、代理收费(罚款)、托管、支付结算

二、特点

中间业务相对于传统业务(存贷款业务)的特点: 1.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银行的自有资金 2.不承担或不直接承担市场风险

3.以接受客户委托为前提,为客户办理业务 4.以收取服务费、赚取差价的方式获取收益 5.种类多、范围广,收入占比日益提高

三、发展与创新

中间业务发展基础是创新,我国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吸纳、模仿的创新多 原创、再创的创新少

理解、操作、技术低的创新多 智能、系统、技术高的创新少 存贷票、投结担的创新多 权货衍生、发行便利的创新少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间业务

 支付结算业务

一、概念

银行为单位客户和个人客户采用票据、汇款、托收、信用证、信用卡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支付及资金清算提供的服务,收入来源是手续费收入

“三票一汇”的传统方式:支票、汇票、本票、汇款 新型支付结算方式:电子汇兑、网上支付 对外贸易中,银行主要采取:汇款、信用证、托收

由信用证、托收派生而来带有融资功能的服务: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出口托收融资、出口票据贴现、提货担保 不得压票、压单

二、工具

(一)汇票

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通常是银行)在见票时或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分为银行汇票(银行)、商业汇票(企业) 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

(二)本票

银行签发的,承诺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同区域使用,分为定额与不定额两类,付款期限为2个月

客户类别主要是没有银行支票账户,又不希望使用大笔现金的客户

(三)支票

出票人签发,委托出票人支票账户所在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可用于单位和个人的各种款项结算 现金支票 转账支票

普通支票(划线支票类似于转账支票,不能取现)

(四)汇款

银行接受客户委托,通过银行间的资金划拨、清算、通汇网络,将款项汇往收款方的一种结算方式 电汇 (迅速、安全、费用高)

票汇 (银行开立,自行携带,凭票取款) 信汇 (利用通邮网络传递,已淘汰)

(五)信用证(具有融资功能)

银行根据申请人要求,向受益人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在指定地点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是一种有条件的银行支付承诺,独立于贸易合同之外的契约,处理的是单据,不是和单据有关的货物

一般信用证与备用信用证相比在于,开证行所承担的付款责任不同 出口商提交合格单证,银行担首付款责任 为出口商提供打包融资

为出口商已装船货物提供押汇融资 为信用证使用各方提供咨询业务

(六)托收

委托人(收款人)向其账户所在银行(托收行)提交凭以收取款项的金融票据或商业单据,要求托收行通过其联行或代理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

不同于保理,该项业务属于商业信用,托收行与代收行对款项收回与否不担责任 ,采用的是逆汇法 托收流程

出口商发货——委托出口行托收——出口行向进口行寄单——进口行要求进口商付款——进口行转移货款给出口行——出口行付款

国际支付结算通常采用汇款、信用证、托收

三、清算业务

银行间通过账户或有关货币当地清算系统,在办理结算和支付中用以清讫双边或多边债权债务的过程和方法,分国内联行清算和国际清算

清算模式主要包括:实时全额清算、净额批量清算、大额资金转账系统、小额定时清算

(一)国内联行清算(系统内联行清算、跨系统联行往来) 系统内联行清算

同一家银行的总、分、支行称为联行,同行内各分支机构间的资金账务往来称为联行往来,系统内联行清算包括 :全国联行、分行辖内、支行辖内 跨系统联行往来

两家不同行的清算业务,需通过人行办理

(二)国际清算

国际银行间办理结算和支付中用以清讫双边或多边债权债务的过程和方法,属商业银行的国际性、综合性、服务性基础业务

业务类型主要划分为:内部转账型、交换型

 代理业务

一、代收代付业务

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结算便利,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指定款项收付事宜的业务 目前以委托收款和托收承付两类为主

业务内容主要包括:代理各项公用事业收费、代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财政性收费、代发工资、代扣住房按揭消费贷款

二、代理银行业务

(一)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受政策性银行委托,对其自主发放的贷款代理结算,并对其账户资金进行监管的一种中间业务 主要针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业务包括代理资金结算、代理现金支付、代理专项资金管理、代理贷款项目管理

(二)代理中央银行业务

根据政策、法规规定应由中央银行承担,但由于机构设置、专业优势等方面的原因,由中央银行指定或委托商业银行承担的业务,主要包括:代理政策性存款、代理国库、代理金银

(三)代理商业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之间相互代理的业务,包括:代理结算、代理外币清算、代理外币现钞业务 代理结算包括:代理银行汇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结算业务 代理汇票业务包括:代理签发、代理兑付

现金资产(流动资产):库存现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 商行不得代理股票买卖业务

三、代理证券业务

商业银行利用电子汇兑系统、营业机构以及人力资源为证券公司总部以及所属营业部代理证券资金的清算、划转等结算业务

一级清算业务 (证券总部与中证登公司) 二级清算业务 (证券总部与下属营业部)

四、代理保险业务

商业银行受保险公司委托,代办保险业务,既可以受托于个人或法人投保,也可以作为保险公司的代表,为保险公司提供代理保险业务,业务主要包括:代理人寿保险、代理财产保险、代理收取保费及支付保险金业务、保险公司资金结算业务

五、其他代理业务

(一)委托贷款业务

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贷款人(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 受托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

(二)代销开放式基金

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网点柜台以及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销售渠道代理销售开放式基金产品 银行向基金公司收取基金代销费用

投资者通过银行及时对开放式基金进行认购、申购和赎回

(三)代理国债买卖

银行客户可以通过银行营业网点购买、兑付、查询凭证式国债、储蓄国债(电子式)以及柜台记账式国债 个人(持身份证明)及企事业单位法人均可开立国债托管账户买卖国债并实行债券、资金实时交割 承办行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可收取债券托管业务相关的费用

托管业务

一、资产托管业务

由具备托管资格的银行作为托管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与委托人签订资产托管合同,履行托管人相关职责的业务,包含安全保管、资金清算、会计核算、资产估值、投资监督及信息披露

1997年,我国在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制度设计中引入托管制度,由工行首家开办托管业务品种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保险资产托管;社保基金托管;企业年金基金托管;券商资管计划托管;信托资产托管;商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托管;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产托管;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产托管等

二、代保管业务

银行利用自身安全设施齐全等有利条件设置保险箱库,为客户代理保管各种贵重物品和单证并收取手续费主要形式包括露封保管业务、密封保管业务客户存放物品、数量银行不予查验,但是,办理时需要注明保管期限和保管物品的名称、种类、数量、金额等要素

 咨询顾问业务

银行信息咨询的优势

相对于一般客户,银行在信息、知识、人才、产品、渠道等方面具备综合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包括财务投融资在内的各项咨询与服务

一、咨询服务

(一)信息咨询

根据客户需要,提供行业市场信息、金融财经信息、投融资政策与法规信息、银行业务信息等各类信息咨询服务

主要方式为:定期或不定期提供信息咨询报告、会谈咨询、电话咨询

(二)资信证明

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各类验资证明、询证函、招投标资信证明和存款证明等

(三)资信调查

银行独立或联合其他中介机构为委托人出具资信调查报告,调查并客观反映委托人所要求的被调查人、被调查资产、被调查市场的资信状况,包括单位调查、资产调查和市场调查等 在发达国家,资信调查较为普遍

二、财务顾问服务

(一)财务融资顾问

商业银行在对客户融资结构和融资成本进行科学分析比较基础上,运用多种形式融资工具,为客户设计新的结构性融资方案,帮助客户调整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二)财务制度顾问

对客户现行财务制度进行重新设计,提出有关建议方案,帮助客户降低财务成本,优化财务结构,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

(三)财务重组顾问

商业银行为经营管理不善或受外部不利因素影响导致盈利下降、经营亏损、资金短缺、偿债困难的客户提供服务,协助客户与债权人达成和解,争取减少债务本金、利息或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以解决危机,恢复客户的正常经营

(四)投资理财顾问

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

(五)收购兼并顾问

商业银行为客户收购、出售、分立、合并和资产置换等提供建议方案,并参与整个过程的策划与操作,以协助客户实现经营策略的调整

 银行卡业务

银行卡的定义及功能

银行卡是由商业银行(也可以是发卡机构)发行的具有支付结算、汇兑转账、储蓄、循环信贷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支付工具或信用凭证

功能:支付结算、转账汇兑、储蓄、循环信贷、个人信用、综合服务

一、银行卡的分类

(一)按清偿方式划分

信用卡、借记卡、签账卡、现金卡、信用储值复合卡、准贷记卡、借贷合一卡

(二)按账户结算币种划分 单币种银行卡、多币种银行卡

(三)按发行对象划分 个人卡、单位卡

(四)按信息存储介质划分 磁条卡、芯片卡

(五)按资信等级划分

普卡、金卡、白金卡、钻石卡、无限卡

(六)按流通范围划分

国际卡(五大)、地区卡(中国)

国际卡包括(万事达、维萨、运通、JCB、大莱)

(七)按持卡人责任划分 主卡、附属卡(不承担还款责任)

(八)按合作单位性质划分

联名卡(一般企业)、认同卡(非营利机构)

二、信用卡

(一)性质与功能

商业银行或非银行发卡机构向其客户提供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功能主要包括:购物消费;转账结算;储蓄;小额信贷;信用卡取现;汇兑结算;分期付款

(二)业务分类

1.发卡业务(审批授信、交易授权)与收单业务(受理业务,商户资质审核、资金垫付、获取交易授权) 2.单位卡中商务差旅卡和商务采购卡

3.贷记卡和准贷记卡(先消费备用金,后消费额度)

(三)特点

循环信用额度 (20-56天免息期) 具有无抵押担保性质 一般有最低还款额要求

通常为短期、小额、无指定用途的信用

除信用借款外,可承担存取现金、转账、支付结算、代收代付、通存通兑、额度提现、网上购物等功能

三、借记卡

(一)概述与功能

商业银行发行的先存款后使用的银行卡,可连接储户的活期储蓄账户,不具备透支功能 功能包括:存取现金、转账汇款、刷卡消费、代收代付、资产管理、其他服务

(二)分类与特点

转账卡、专用卡(公积金卡)、储值卡(还贷卡) 借记卡特点:易用及普及、安全可靠

四、借记卡与信用卡的主要区别

1.申办条件 2.用款方式 3.免息还款期 4.信用额度 5.预借现金 6.循环信用 7.消费方法 8.存款利息

是否可以透支、是否以信用为基础

推荐第6篇:中间业务思考题

中间业务思考题:

一 选择

1.表外业务中的表指的是()

A试算平衡表B资产负债表C利润表D现金流量表

2.下列对中间业务表述正确的是()

A表外业务属于中部业务B中间业务就是收费业务

C中间业务就是新业务D中间业务是创新的业务

3.借记卡不具备的功能是()

A支付功能 B结算功能 C储蓄功能 D消费信贷功能

4.商业银行表内业务面临的风险是()

A信用风险B利率风险 C流动性风险D操作性风险

5.中间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是()

A信用风险B利率风险 C流动性风险D操作性风险 6.商业银行最传统的中间业务是()

A出口押汇业务B贷款业务C担保业务D结算业务

7.信托业务的基本职能是()

A财务管理B融资C信用服务D信用中介

8.()是指商业银行购买借款企业的应收账款,并在收回前提供融资之外的其他服务项目。A银行承兑B出口押汇C代理融通D进口押汇

9.现代租赁业务的典型形式是()

A融资性租赁B操作性租赁

C经营性租赁D服务性租赁

10.()是指银行信托机构根据客户的存款申请吸收存款并代为管理和运用的业务。A信托存款B证券投资信托C委托存款D信托贷款

11.商业银行结算业务产生的基础是()

A存款负债业务B贷款业务

C票据结算业务D代收代付业务

12我国人民银行规定信托机构可吸收的信托存款有:

A科研基金B财政部门委托投资的信托基金

C劳保基金D企业主管部门委托投资的信托基金

13.我国银行开办的代理业务主要是()

A法定代理业务B委托代理业务

C指定代理业务D代理代理融通业务

14.近代信托业务起源于()

A日本B美国C英国D中国

15在受托人没有过失情况下信托的经营风险由()承担

A受益人B委托人C受托银行D三者共担

二判断:

1.银行在信托业务中充当间接融资主体

2.租期长,租赁物的维修保养由承租人负责的租赁是服务性租赁。

3.若希望获得银行的结算服务必须到银行开立帐户否则银行不提供结算服务

4.代理融通业务中代理银行对向其转让应收帐款的客户具有追索权

5.国内结算的主要形式是现金

6.无风险的服务活动主要是开拓客户资源

推荐第7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1]

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

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而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15%以上。

广义的中间业务等同于广义上的表外业务,它可以分为两大类,狭义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日常工作中我们所说的中间业务是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的广义的中间业务,而表外业务又是指从会计准则的角度反映的狭义的表外业务。因此按照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和发展情况,商业银行的业务大致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类,或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四大类。

中间业务范围广泛,涵盖结算、代理、担保、信托、租赁、融资、信息咨询、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因此对中间业务的分类也有不同的标准

按功能与性质

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落实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中,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为九类:

一、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如支票结算、进口押汇、承兑汇票等。

(一)结算工具。结算业务借助的主要结算工具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

1.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分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3.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4.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二)结算方式,主要包括同城结算方式和异地结算方式。

1.汇款业务,是由付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外地某收款人的一种结算业务。汇款结算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形式。

2.托收业务,是指债权人或售货人为向外地债务人或购货人收取款项而向其开出汇票,并委托银行代为收取的一种结算方式。

3.信用证业务,是由银行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向收益人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在指定地点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

(三)其他支付结算业务,包括利用现代支付系统实现的资金划拨、清算,利用银行内外部网络实现的转账等业务。

二、银行卡业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一)依据清偿方式,银行卡业务可分为贷记卡业务、准贷记卡业务和借记卡业务。借记卡可进一步分为转账卡、专用卡和储值卡。

(二)依据结算的币种不同,银行卡可分为人民币卡业务和外币卡业务。

(三)按使用对象不同,银行卡可以分为单位卡和个人卡。

(四)按载体材料的不同,银行卡可以分为磁性卡和智能卡(IC卡)。

(五)按使用对象的信誉等级不同,银行卡可分为金卡和普通卡。

(六)按流通范围,银行卡还可分为国际卡和地区卡。

(七)其他分类方式,包括商业银行与盈利性机构/非盈利性机构合作发行联名卡/认同卡。

三、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收代付款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一)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政策性银行委托,代为办理政策性银行因服务功能和网点设置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办理的业务,包括代理贷款项目管理等。

(二)代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指根据政策、法规应由中央银行承担,但由于机构设置、专业优势等方面的原因,由中央银行指定或委托商业银行承担的业务,主要包括财政性存款代理业务、国库代理业务、发行库代理业务、金银代理业务。

(三)代理商业银行业务,指商业银行之间相互代理的业务,例如为委托行办理支票托收等业务。

(四)代收代付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结算便利,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办理指定款项的收付事宜的业务,例如代理各项公用事业收费、代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财政性收费、代发工资、代扣住房按揭消费贷款还款等。

(五)代理证券业务是指银行接受委托办理的代理发行、兑付、买卖各类有价证券的业务,还包括接受委托代办债券还本付息、代发股票红利、代理证券资金清算等业务。此处有价证券主要包括国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股票等。

(六)代理保险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保险公司委托代其办理保险业务的业务。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可以受托代个人或法人投保各险种的保险事宜,也可以作为保险公司的

代表,与保险公司签订代理协议,代保险公司承接有关的保险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一般包括代售保单业务和代付保险金业务。

(七)其他代理业务,包括代理财政委托业务、代理其他银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四、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一)银行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并由承兑申请人向开户银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商业汇票。

(二)备用信用证,是开证行应借款人要求,以放款人作为信用证的收益人而开具的一种特殊信用证,以保证在借款人破产或不能及时履行义务的情况下,由开证行向收益人及时支付本利。

(三)各类保函业务,包括投标保函、承包保函、还款担保履、借款保函等。

(四)其他担保业务。

五、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包括贷款承诺、透支额度等可撤销承诺和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一)可撤销承诺附有客户在取得贷款前必须履行的特定条款,在银行承诺期内,客户如没有履行条款,则银行可撤销该项承诺。可撤销承诺包括透支额度等。

(二)不可撤销承诺是银行不经客户允许不得随意取消的贷款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包括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

六、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包括期货、期权等各类金融衍生业务。

(一)远期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特定时间以约定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资产,包括利率远期合约和远期外汇合约。

(二)金融期货,是指以金融工具或金融指标为标的的期货合约。

(三)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基于自己的比较利益,对各自的现金流量进行交换,一般分为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四)期权,是指期权的买方支付给卖方一笔权利金,获得一种权利,可于期权的存续期内或到期日当天,以执行价格与期权卖方进行约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的交易。按交易标的分,期权可分为股票指数期权、外汇期权、利率期权、期货期权、债券期权等。

七、基金托管业务,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

八、咨询顾问类业务,是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结合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经营管理需要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财务顾问和现金管理业务等。

(一)企业信息咨询业务,包括项目评估、企业信用等级评估、验证企业注册资金、资信证明、企业管理咨询等。

(二)资产管理顾问业务,指为机构投资者或个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资产管理服务,包括投资组合建议、投资分析、税务服务、信息提供、风险控制等。

(三)财务顾问业务,包括大型建设项目财务顾问业务和企业并购顾问业务。大型建设项目财务顾问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大型建设项目的融资结构、融资安排提出专业性方案。企业并购顾问业务指商业银行为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双方提供的财务顾问业务,银行不仅参与企业兼并与收购的过程,而且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顾问,参与公司结构调整、资本充实和重新核定、破产和困境公司的重组等策划和操作过程。

(四)现金管理业务,指商业银行协助企业,科学合理地管理现金账户头寸及活期存款余额,以达到提高资金流动性和使用效益的目的。

九、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

推荐第8篇:中间业务案例

案例:西方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创新和我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发展

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一时期以信用卡业务、代售保险和基金等业务为主。80年代后,随着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推出了大量信用担保、互换、期货和期权等衍生类中间业务产品。90年代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推动了电子渠道建设,现金管理等资源整合型中间业务陆续推出。2000年后,受益于混业经营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从传统支付结算和证券相关业务,发展到代客理财和资产管理等诸多领域,实现了保险、证券和信托等中间业务的全面推进。

在混业经营的环境中,西方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提高,中间业务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系列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是结算运营类业务,二是交易、投资及保险业务,三是信用卡类业务,四是数据处理服务和ATM等其他业务。大型银行集团的中间业务收入中,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和证券经纪收入占比70%左右,与传统银行业务相关的账户收费、信用以及结算业务等收费业务占比30%左右。西方国家的学者和银行家认为,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越高,商业银行的收入就越稳定,受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就越小。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的统计,1989年至2005年间,欧洲前50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由23%上升到55%,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高低已成为衡量银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表5-2 2010年汇丰银行收入及结构 我们以汇丰银行为例来看一下发达国家银行的中间业务项目以及收入情况。表5-2列出了汇丰

收入额(百

万美元)

39,441 17,355 7,210 968 11,146 3,894 80,014

占比(%) 49.29 21.69 9.01 1.21 13.93 4.87 100 银行2010年的收入额及其结构。从表中可以看出,利息净收入 2010年汇丰银行可以归为中间业务的收入有服务服务费净收入

交易净收入 费净收入和交易净收入两项,两者之和达到24.57

金融投资收益

亿美元,占营业总收入的30.70%。实际上中间业

保险费净收入

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要高于该数值,因为在保险其他营业收入 费净收入、其他营业收入等项目中也有部分项目属于广义中间业务。如果我们把除“利息净收入”以外

营业总收入

资料来源:汇丰银行2010年年报。

的其他收入都看作是广义中间业务收入的话,那么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将高达50.71%。

表5-3 2010年汇丰银行服务费净收入

额及其结构

目 银行卡业务 账户服务 基金管理 经纪业务

收入(百占比万美元) (%)

3,801 3,632 2,511 1,789

18.00 17.20 11.89 8.47 表5-3列出了汇丰银行收入额最高的中间业务类型——“服务费净收入”的具体内容和结构。

从表5-3可以看出,汇丰银行的服务费净收入的各个项目以基本无风险的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业务、基金管理业务和代理类业务为主,另外还包括风险较低的承诺类业务、信托类和承销类业务。

在中间业务收入中占比较大的还有“交易净收入”一项。根据汇丰银行年报对此的解释,交易净收入项下主要包括各种交易活动产生的收入和因交易活动产生的利息收入等,此处的各种交易活动

信贷额度

保险费 进出口业务 保管业务 汇款业务 承销业务 单位信托 公司金融服务 其他业务 服务费收入

减:服务费支出 服务费净收入

1,635

1,147 991 700 680 623 560 440 2,608 21,117 3,762 17,355

7.74 5.43 4.69 3.31 3.22 2.95 2.65 2.08 12.35 100.00 17.82 82.18

资料来源:汇丰银行2010年年报。

是指以货币、利率、股票等为标的物的各种金融衍生品如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的交易活动,也即我国对中间业务分类方法中所指的“交易类业务”。事实上,汇丰银行在年报中还披露,2010年因为金融衍生工具公允价值的不利变动而产生了10.6亿美元的交易损失。

自称是美国唯一一家做到真正全球化的银行的花旗集团,其2010年年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为319.5亿美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36.89%,比汇丰银行稍高,不过在非利息收入的结构上花旗集团与汇丰银行较为相似。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94年商业化改革后至2003年股份制改革前为存款导向阶段,发展中间业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客户关系,稳定增加存贷款规模,很多中间业务属于无偿服务,结算、代理和银行卡三类传统中间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总收入的65%以上。2003年以后,开始向收入导向阶段过渡,以增加收入和改善收益结构为主要目的。治理结构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各家银行纷纷把零售中间业务作为发展重点,加大资源投入和产品创新,理财业务、资产托管业务和投资银行等创新型业务快速增长,账户服务、银行卡和结算业务等传统中间业务产品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习惯上以“非利息收入”作为衡量中间业务收入的指标,该项目又包含“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和“其它非利息收入”两个子项目。表5-4列出了2006年以来我国最大的三家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情况。

表5-4 我国三大行非利息收入及其占总收入比重

工行 中行 建行

2006 收入(百万元) 18,520

10.20 占比(%)

收入(百万元) 25,381 占比(%) 占比(%)

17.30 7.40 收入(百万元) 11,225

2008

2009

2010

46,721 63,633 77,072

15.08 20.56 20.24 65,352 73,317 82,855 28.63 15.92

31.58 18.51

29.93 20.92

42,587 49,839 68,156 资料来源:各家银行各年年报。

从表5-4可以看出,不管是从绝对数额上还是从相对比重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大银行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中国银行在2010年的收入比重只有29.93%,相比于2009年反而有所下降,这说明中间业务的增长速度要慢于传统的银行存贷款业务。

表5-5列出了中国银行2010年非利息收入的项目结构。

从中国银行与汇丰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构成比较可以看出,汇丰银行的各种类型中间业务的分布相对较为均衡,既有创新型中间业务如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和另类投资业务等,也有传统型中间业务如商业银行结算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和银行卡业务等,特别是零售中间业务和银行卡业务表现更为突出。中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集中于传统银行相关服务如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业务等,占比最高的是代理业务。这些业务大多属于操作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业务,而投融资财务顾问和涉及金融市场交易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创新型中间业务产品较少。

从内部来看,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机制滞后,部门条块分割的产品开发模式导致其在产品创新中对市场需求分析不足,在利用银行信息、技术和人才等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综合型服务方面较为欠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开发现象。从外部经营环境来看,很多创新型中间业务涉及不同金融机构交叉经营的领域,而国内金融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制度制约了金融机构之间业务领域的交叉扩张和证券类、衍生金融工具类等跨领域、综合性的中间业务产品创新。

(本案例中部分文字材料参考了:侯尧成.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转型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

表5-5 2010年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额及结构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代理业务

信用承诺业务 结算清算业务 外汇买卖业务 银行卡业务 其他业务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其他非利息收入 非利息净收入

收入(百万元) 59,214 11,021 10,178 9,144 8,114 9,574 11,183 4,731 54,483 28,372 82,855

占比(%) 71.47 13.30 12.28 11.04 9.79 11.56 13.50 5.71 65.76 34.24 100 案例思考题:

结合对本案例的阅读,查阅相关数据和研究文献,深入思考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差距表现在哪些地方?并思考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推荐第9篇:中间业务分类

中间业务分类

中间业务范围广泛,涵盖结算、代理、担保、信托、租赁、融资、信息咨询、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因此对中间业务的分类也有不同的标准。

(1)按收入来源分类

目前国际上最常见划分中间业务种类的依据是收入来源标准,美国银行业根据收入来源将中间业务分为以下五类:一是信托业务,指信托部门产生的交易和服务收入;二是投资银行和交易业务,指证券承销、从事金融交易活动所产生的收入:三是存款账户服务业务,包括账户维护等;四是手续费类收入,包括信用卡收费、贷款证券化、抵押贷款再融资服务收费、共同基金和年金的销售、自动提款机(ATM)提款收费等;五是其他手续费类收入,包括数据处理服务费、各种资产出售收益等。

(2)按中间业务的功能与性质分类

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落实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中,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为九类:

①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如支票结算、进口押汇、承兑汇票等。

②银行卡业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③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收代付款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④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⑤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包括贷款承诺、透支额度等可撤销承诺和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⑥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包括期货、期权等各类金融衍生业务。

⑦基金托管业务,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划拨、会计核算、基金估值、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

⑧咨询顾问类业务,是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结合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经营管理需要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财务顾问和现金管理业务等。

⑨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

(3)按中间业务的风险分类

巴塞尔委员会从中间业务的风险角度将其分为两大类:金融服务类中间业务和或有债权、或有债务中间业务。金融服务类中间业务,是指那些只能为银行带来服务性收入而又不会影响银行表内业务质量的业务,包括与贷款有关的业务,信托和咨询业务,代理业务,支付业务等。或有债权、或有债务类中间业务,是指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资产或负债业务的中间业务,包括贷款承诺、担保业务、金融衍生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等。商业银行依据什么标准对中间业务进行分类,取决于其经营管理的需要,比如国有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将中间业务产品分为结算、代理、银行卡、托管类、委托贷款、房改金融、咨询顾问、担保类、其他类等九项。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则分为结算、代理、银行卡、托管和其他类五项。

推荐第10篇:中间业务管理办法

东海县农村信用社合作联社中间业务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促进东海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间业务发展,规范与完善信用社服务,提高竞争能力,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信用社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信用社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根据该属性,中间业务可分为九大类:

(一)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包括国内外结算业务;

(二)银行卡业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业务;

(三)代理类中间业务,包括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金融机构委托、代收代付等;

(四)担保类中间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银行保函等;

(五)承诺类中间业务,主要包括贷款承诺业务;

(六)交易类中间业务,例如远期外汇合约、金融期货、互换和期权等;

(七)基金托管业务,例如封闭式或开放式投资基金托管业务;

(八)咨询顾问类业务,例如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

(九)其他类中间业务,例如保管箱业务等。

第三条 信用社开办中间业务,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符合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不损害客户的经济利益;

(三)有利于完善信用社的服务功能,有利于提高信用社的盈利能力;

(四)制定了相应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五)具备合格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

(六)具备适合开展业务的支持系统;

(七)监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四条

现阶段在积极营销各类代办、代收、代发、代缴、代理、等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票据贴现、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债券、信用卡等业务;在条件许可时拓展咨询、评估、财务顾问、信息服务、担保业务、承诺类、代客理财等新兴的高附加值的业务;为将来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性业务,汇期货业务、金融期货与期权合约、货币利率互换、外汇及证券各种指数、远期利率协议、其他资产的期货与期权、组织银团贷款等做好基础工作。

第五条

联社根据各信用社开办中间业务的风险和复杂程度,分别实施审批制和备案制。

适用审批制的业务主要为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以及与证券、保险业务相关的部分中间业务;适用备案制的业务主要为不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

第六条 联社业务发展部负责受理中间业务开办的申报和业务管理,并逐级上报联社审批。

第七条 明确开办各项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对国家有统一收费或定价标准的中间业务,应按国家统一标准收费执行。对国家没有制定统一收费或定价标准的中间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银行业协会按商业与公平原则确定收费或定价标准,信用社应按中国银行业

2 协会确定的标准收费。

第八条 联社应健全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保证对中间业务的有效管理和规范发展。

第九条 联社应加强对中间业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并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建立和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

第十条 联社应建立监控和报告各类中间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风险管理,建立中间业务定期统计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全面反映各项中间业务的开展情况及风险状况,并及时向监管当局报告业务经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第十一条 联社应建立中间业务内部审计制度,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状况、财务状况、遵守内部规章制度情况和合规合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

第十二条 联社在对各信用社中间业务监督和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根据《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和有关法规进行处罚,对情节特别严重的,将强制停办相关业务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行政责任。

(一)未经联社批准或予以备案,擅自开办中间业务;

(二)开办业务过程中,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危害了国家和公众利益;

(三)开办业务过程中,逃避联社检查;

(四)开办业务过程中,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五)业务经营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内部控制制度,造

3 成严重风险及实际重大资金损失;

(六)联社认定需要进行处理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 各信用社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存在本办法第二十条以外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或者违反本办法其他条款,联社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东海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负责制定、解释、修改。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文件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11篇:中间业务2

摘要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人行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为九类: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业务、担保类业务、承诺类业务、交易类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和其他类中间业务。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经济和金融挑战愈趋严峻,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混业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潮流。国有商业银行若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要经营渠道的模式调整到以中间业务为重点的发展方向上来。目前,中间业务在银行业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中间业务是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目前企业融资中的80%来自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比重较小。这种情况使得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商业银行,银行的贷款客户源源不断,贷款业务利润成为银行的主要盈利途径。随着我国资本货币市场的迅猛发展,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间接融资比重缩小,银行贷款业务势必受到冲击,转向中间业务经营,这是商业银行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伴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将空前剧烈,因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了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问题;对策

I

目录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1

(一)经营观念和业务发展思路不能适应中间业务发展需要„„„„„„„„„1

(二)缺乏发展中间业务的规划和宣传„„„„„„„„„„„„„„„„„„1

(三)缺乏较为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2

(四)经营品种单一„„„„„„„„„„„„„„„„„„„„„„„„„„2

(五)中间业务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够„„„„„„„„„„„„„„„„„„2

(六)组织体系不健全„„„„„„„„„„„„„„„„„„„„„„„„„2

(七)风险控制能力不足„„„„„„„„„„„„„„„„„„„„„„„„3

(八)公众对中间业务存在观念误差„„„„„„„„„„„„„„„„„„„3

(九)缺乏相关政策支持„„„„„„„„„„„„„„„„„„„„„„„„3

(十)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从业人员„„„„„„„„„„„„„„„„„„„3

二、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4

(一)更新思想,树立新的经营观念„„„„„„„„„„„„„„„„„„„4

(二)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服务设施„„„„„„„„„„„„„„„„„„„4

(三)要在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下有效地进行市场拓展„„„„„„„„„„„4

(四)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5

(五)明确中间业务战略地位,完善其组织体系„„„„„„„„„„„„„„5

(六)切实防范中间业务金融风险„„„„„„„„„„„„„„„„„„„„5

(七)切实转变公众的错误观念„„„„„„„„„„„„„„„„„„„„„6

(八)完善与中间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6

(九)规范管理,确保中间业务稳健发展„„„„„„„„„„„„„„„„„7

(十)加强培训,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7 参考文献„„„„„„„„„„„„„„„„„„„„„„„„„„„„„„„„„8

II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动用自己的资金,依托自身在资金、技术、机构、人才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和优势为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或佣金的服务性业务。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经济和金融挑战愈趋严峻,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混业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潮流。国有商业银行若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要经营渠道的模式调整到以中间业务为重点的发展方向上来。目前,中间业务在银行业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中间业务是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其品种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经开办的各项中间业务品种达到了260多项。各商业银行利用现有资金、技术网点、结算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各项中间业务,大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项目的开发和应用,与此同时,在机构设置,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监控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总体来看,中间业务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探讨。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观念和业务发展思路不能适应中间业务发展需要

长期以来,受传统经营思想的束缚,员工的观念仍停留在传统业务经营上,把中间业务看作附属业务,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在开办过程中,缺乏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对发展中间业务的市场需求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总体规划,导致中间业务的发展十分缓慢。

(二)缺乏发展中间业务的规划和宣传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地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中间业务缺乏短、中、长期目标和规划。中间业务还局限于现有的业务,中间业务的现实空间没有被拓展,不能及时把握市场变化,确定中间业务发展思路。在中间业务的宣传上,因为对每一项中间业务的具体内容和优点宣传不够,导致社会公众不了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使有些已开办的中间业务,未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有效推广。

(三)缺乏较为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

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存在发展战略和规划不明确,缺乏全局性,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造成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经营原则、经营范围难以把握,完全由各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实施,缺乏规范性和长期性,分业经营模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一套完整的开办中间业务的管理办法及具体操作程序,即使是2001年7月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也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特别是对于如何开展审批制的中间业务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缺乏对中间业务的有效监管和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容易造成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考核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致使各商业银行难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规范的中间业务经营制度和风险评估与监控制度,严重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

(四)经营品种单一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到迅猛发展,但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再加上受到严格的分业经营限制,不仅业务量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而且品种较少,仅仅限于操作简单,技术含量低,筹资功能强的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等层次较高,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的中间业务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己开展的中间业务大约有260多个品种,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收费的,例如邮寄对账单,代收工资,银证转账等业务都不收费。

(五)中间业务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现代西方国家用过的中间业务,品种高达2万余种,而我国仅有几百种[5]。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少,范围窄,主要集中于传统的结算、汇兑、代收代付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产品,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发展不足,覆盖面不宽,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强,还有待提高。

(六)组织体系不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现存的组织体系不利于整个中间业务的发展,一方面,整个业务组织结构对效率风险等因素的考虑偏重于存贷款业务发展,对中间业务考虑明显不足,例如不少实行扁平化改革后的基层行,仍保留了存、贷款业务的专门管理部门和人员,但很少有专门负责中间业务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又如在核心账务交易等系统的开发设计上并没有考虑对中间业务产品及客户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缺乏专门的机构对中间业务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协调和组织,或由于其组织管理工作分散在各个部门,管理效率难以提高。

(七)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治理结构问题,风险承担的最终主体不明确。由于风险承担主体的不明确使其管理风险的成效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从而无力承担起独立、权威性、有效管理银行风险的职责。故使其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信用风险的识别、估算和控制,对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其他风险重视不够。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也仅仅停留在识别、估计及消化不良贷款的层面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信用风险控制系统。西方现代商业银行则是全面风险管理,即对整个银行内各个业务层次、各种类型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必要调控。

(八)公众对中间业务存在观念误差

中间业务的发展与社会公众的观念息息相关。从中间业务的基本特征看,作为一种中介服务,中间业务产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社会公众与商业银行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但是,从历史角度来看,我国明显缺乏委托代理的传统和文化,且长期以来,我国广大银行客户吃惯了银行服务的“免费午餐”,在他们的印象中,银行提供的中间业务服务项目是理所当然的,是对客户的一种额外的、增值的服务。目前国内居民、企业普遍缺乏花钱购买、消费银行“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习惯,中间业务收费较难落实,影响了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

(九)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目前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及具体的操作流程。即使是2003年6月颁布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也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特别是对于如何开展审批制的中间业务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缺乏对中间业务的有效监管和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容易造成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考核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致使各商业银行难以建立一整套完善、规范的中间业务经营制度和风险评估与监控制度,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

(十)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从业人员

中间业务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需要更多的金融创新,需要更多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其它科学技术,需要掌握先进科技手段的高层次、综合性的人才,需要较全面地掌握有关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由于现阶段各行对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中间业务的人力投入上明显不足,造成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欠缺。中间业务属于银行高级服务的层面,要很好地开

3 展这项业务需要大量的技术和人才的投放。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缺乏既懂银行业务,又懂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从事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服务层次高的中间业务人才十分匮乏,人才的短缺成为阻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中间业务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二、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

为了构造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基本上三足鼎立的局面,确保中间业务的长久发展,本文认为,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更新思想,树立新的经营观念

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经营思想观念,提高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对拓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市场观念,增强竞争意识,把拓展中间业务提高到关系到国有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正确处理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关系,把提高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市场份额当作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发展的重要指标来考核。总之,要把传统业务优势带到中间业务发展中,把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领域延伸和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中间业务的不断发展,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和发展。

(二)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服务设施

金融电子化是中间业务发展的前提,电子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中间业务发展规模和规范程度。针对国有商业银行结算速度慢、效益低的情况,一方面要加强同国内外银行的合作,依靠他们的经验来提高结算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大国有商业银行电子化建设的投入,增加设备、改善设施,加快现代电子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应用步伐,提高应用层次。同时,要吸取以往盲目上项目、上规模而不管水平高低的教训,做到高起点、高水平,要善于运用于现代化的手段,建立多功能的服务和业务管理信息网络,提高电子化应用水平。发展中间业务,涉及面广、操作复杂、推广难度大。因此,需要周密规划,分步实施,做到长远与近期目标相结合,发展与效益相统一,逐步把发展中间业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使中间业务走上正轨。

(三)要在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下有效地进行市场拓展

首先要健全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体制,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条块分割、管理分散、协调配合不力等现象;其次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体系,建立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完善现有的营销体系,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量和收益以及带来的存款收入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第三,把握好市场拓展与业务管理的关系,树立拓展与管理并重观念,在业务拓展过程中继续修改与完善管理制度。

(四)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

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业务竞争主要表现在外汇业务、人民币业务、网上支付业务和信用卡业务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优势的情况下,而我国发达地区或中等发达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对于中间业务的需求要求较高。根据财富增长理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势必进行业务创新。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创新,应重点从传统业务功能、组合创新等方面着手。加快结算业务的功能创新。随着现代商业银行新兴业务的发展,结算业务的功能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既在国家金融和企业行业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全面发挥自身的设备、网络、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综合性的资金清算和资金转移的有偿服务。以电子银行为依托加速结算业务的电子化进程。加强市场调查,适应市场的需要,不断设计出新的业务品种。正确处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将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结合起来,在设计新的中间业务产品时,要进行盈亏平衡点的测算,在一定范围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要增加中间业务产品的技术含量,在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的模式下,要充分利用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空前发展的机遇,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充分发挥银行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扩大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深度和广度。

(五)明确中间业务战略地位,完善其组织体系

要完善商业银行组织体系,就要:首先,真正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是今后商业银行提高盈利水平、改善客户结构、增强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强对中间业务组织机构的建设和领导,真正确立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三者齐头并进的战略,形成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以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支持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的思路,切实将中间业务发展起来。其次,要成立专门的高层中间业务协调组织以及专门的中间业务日常主管机构,强化对中间业务规划、开发和统一协调职责,并在各业务单元建立相应的机构、主管部门和专门人员,形成上下一体、协调统一的组织体系。再次,可以结合市场特点、业务发展和客户需要,成立某些中间业务产品专营的机构。此外,根据客户的具体特征,灵活运用任务型团队、专门的大客户小组等组织形式,提高包括中间业务产品在内的各类产品的综合销售能力。

(六)切实防范中间业务金融风险

中间业务是一种低风险性业务,但并不等于是无风险业务。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经营中,要避免其风险,必须采取一些有力的防范措施。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其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随之带来的风险。坚持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并重的原则,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首先需要完善表外会计核算和管理方法,使表外业务透明化,提高中间业务的可控性;其次,需要中间业务风险监测体系,针对中间业

5 务的不同特点确立相应的风险系数,将中间业务纳入资产风险管理系统之内;最后需要加强中间业务的内部风险管理,完善中间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通过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将中间业务的风险控制到最小。

(七)切实转变公众的错误观念

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地转变经营的理念,提高认识,调整其对于中间业务的经营战略。中间业务的顺利开展与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密不可分。[8]商业银行应该增大社会宣传力度,让公众明白,商业银行收取中间业务手续费是在设备、人员服务等多方面投入后应得的正常回报,客户在得到了金融服务的同时,理应付出相应酬劳,付出与收获才成正比。商业银行自身也要加强对中间业务的认识,必须彻底更新经营观念,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摒弃把中间业务当作副业的错误思想,明确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并列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当前银行改变收入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增长点。

(八)完善与中间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有关法律部门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商业银行法》,逐步理顺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矛盾与关系,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法律地位。立法的目标应体现保护客户利益,维护银行安全和鼓励平等竞争。中国人民银行在2001年颁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为了使该规定具有可操作性,人民银行又于2002年4月公布了《关于落实有关问题的通知》,2003年6月又颁布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在以上良好开端的基础上,国家无论在政策层面上还是在法律规定上都将进一步做出重大调整和推出一系列新举措,使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政策环境趋于宽松,法律约束更加规范,业务收入具有法律保障。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高度发达,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分不开的。我国直至2001年,第一部中间业务法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才颁布实施,2003 年 6 月 26 日,中国银监会和国家发改委又联合发布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但对于行业规范、收费指导、业务监督等现实问题这些法规并没有具体说明,致使各商业银行依然没有可以遵循的详细操作依据。此外,中间业务发展分工不详细,管理不集中,存在多头管理现象,无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部门,无法统一组织推动中间业务全面开展,造成业务分割、资源浪费,各家银行为争夺客户抢占市场,不计成本盲目竞争,大大削弱了中间业务盈利能力,忽视了对风险的防范,使银行在高风险下运行,不利于银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和金融业稳定。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保证类中间业务难以全面展开,这些均归因于我国法律体系、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九)规范管理,确保中间业务稳健发展

发展中间业务是一个新的业务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鉴于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松散,自发性较强的现实,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应制定全行的业务经营管理战略,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集中领导和统一管理,使中间业务在全行形成开发、运作和管理相结合的系统网络,促进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各分支行应根据当地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尽快建立中间业务的协调和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中间业务的开发、推广和具体操作。在大力开展中间业务过程中,要加强和防范中间业务的的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十)加强培训,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中间业务涉及面广,技术性、专业性强,且是一项依托于现代化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发展起来的金融服务业,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要把一大批掌握会计、外语、计算机、法律、资产管理、外汇、理财等多方面知识和那些有较高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充实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同时,要强化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建立人才库,实施培训战略工程,通过开办中间业务培训班、选送国外培训和各大院校代培等形式,尽快提高中间业务工作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使他们具有调查、开发、协调、实施及解决开拓和发展中间业务遇到的困难的能力,以适应中间业务拓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梦觉、曾小玲:《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3):31-34。

[2]魏鹏:《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发展现状-基于10家上市银行2006-2007年年报数据》[J];《财经科学》2008(9):34-41。

[3]庄毓敏、姚德良、田传战:《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收费偏低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4(4):20-26。

[4]孙广通、孙宗印:《对商业银行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考》[J];《中国金融》2006(5):38-40。

[5] 焦瑾璞:《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体系和业务创新》[J];《经济导刊》2002(1):55-59。

[6]林丰蕴:《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金融》2003(19):59。

[7]才宏远、王兴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金融》2005(14):42-44。

[8]江西城市金融学会课题组:初苏华、朱坤生、刘艺琴、刘映瑞、王平、黄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增收渠道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8(8):48-51。

[9]欧阳世伟:《拓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若干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01(3):64-67。

第12篇:农商银行电子银行及中间业务自查报告

农商银行电子银行及中间业务自查报告

我农商行积极落实工作责任,成立工作小组,对所辖中间业务管理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组织

为加强对自查自纠工作的组织领导,我行成立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副行长担任,成员由财务会计部经理、科技电子银行部经理、稽核监察部经理、客户部经理及相关部室工作人员组成,自查自纠工作由科技电子银行部部负责组织落实。各网点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全面真实地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二、自查情况

(一)组织机构及内控管理

1、我行由科技部负责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及管理,中间业务由财务会计部负责,发展指标同科技部、财务部绩效工资挂钩。

2、中间业务和电子银行管理工作岗位明确到人,各环节风险控制有专人负责。

3、已制定电子银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农信社【2012】122号)。

(二)中间业务管理

1、中间业务

(1)根据《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管理办法》。我行制定了《河北定州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办法》及操作流程。

(2)我行给所辖网点统一制定下发中间业务收费标准,网点按要求公示收费标准。

(3)对新开办的中间业务产品我行按监管和管理部门要求进行了申请、备案或报告,所开办业务取得相关开办资质。

(4)中间业务收支坚持收、支两条线;严格执行有关会计核算制度,不存在私自截留、虚列或作其他财务处理。

(5)对新业务开办前做好培训,并定期组织开展中间业务培训工作。

(6)建立健全事后检查工作机制,稽核部门及财会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

2、信通卡业务

(1)我行信通卡卡片严格按照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开卡、卡片吞没、作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理并登记,业务要素和相关资料齐全,并留存客户身份信息及身份证联网核查记录。

(2)信通卡约定转存、EPOS转账申请等业务申请资料齐备,要素齐全。

(3)办理大额、挂失、冲正、冻结、修改卡资料等重要业务时实行远程授权,相关手续、资料合规齐全。

(4)卡业务差错处理及时,资料保留完整,ATM及柜员了解差错处理流程。

4、代理业务

(1)我行所有代理业务均与被代理方签订协议; (2)开办代理业务都今天了事前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应知应会;

(3)设立了专户核算代理资金,定期与被代理方核对代理资金及单证,不存在代理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

(4)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坚持收支两条线。

5、代理保险业务

(1)持有有效的销售保险资格;

(2)保险业务手续费收入单独核算,据实开具发票; (3)不存在挪用、截留、侵占保险费或保险金的情况; (4)不存在参与虚假退保、理赔、销售误导等情况引起的退保或突发事件;

(5)不存在利用不正当手段强迫、引诱或限制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的情况。

6、我行未开办代客理财业务

7、我行未开办贵金属业务

(三)电子银行管理

1、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动柜员机、特约商户、电话银行和短信服务涉及业务开户、变更、支付密码工具管理、设备安装、巡查维护、操作管理和人员培训均按照省联社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2、电子银行业务各单据、要素管理齐全合规,涉及重要空白凭证的严格按照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并登记。按照要求建立了证书管理登记簿,登记要素齐全。

3、业务人员对电子银行风险防范知识比较了解,对办理业务的客户做到风险提示。

4、我行的自助设备已经全部迁移至新的自助设备统一平台;

5、目前,我行未与第三方开展收单业务,后期如果开展,会按规定进行报备;

6、与特约商户签订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特约商户受理银行卡协议书》;

7、未将特约商户的资质审核、受理协议签订、收单业务交易处理、差错、后续检查、pos灌装等进行外包。

8、农信村村通业务

(1)未将助农取款业务进行外包,助农金融服务点的准入、管理和退出严格按照省联社相关规定操作,相关协议的签订和业务单证要素齐全合规。 (2)与助农取款点签订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商户代理金融便民店合作协议》;

(3)不存在虚假资料入网、违规套取发卡银行手续费、消费与助农交易相互套用等违规行为;

(4)严格落实收单资金结算管理要求,审慎开通’T+0’结算服务;

(5)服务点建立了助农取款登记簿,并定期核对。 (6)按照省联社要求对助农金融服务点进行培训,特约农户熟悉EPOS各项功能,能够按照规定办理业务。

(四)防范电信诈骗

1、加强银行卡账户实名制管理

(1)对同一存款人开立数量较多的情况进行了摸排清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清理方案。

(2)定期排查企业是否属于“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3)定期对异常单位客户加强开户意愿核查。 (4)逐步建立联系电话号码与个人身份证件号码的一一对应关系并开展排查。

2、加强银行卡转账管理

(1)加强特约商户交易监测和风险管理,并按规定为商户提供T+0资金结算服务;

(2)在为存款人开通非柜面转账业务时,与存款人签订协议,约定非柜面渠道向非同名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转账的日累计限额、笔数和年累计限额等。

3、电信诈骗风险交易事件管理平台管理

(1)每天登录电信诈骗风险交易事件管理平台查看“涉案账户”及“可疑账户”,能够熟知并掌握平台各项功能。

(2)积极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利用营业网点、短信、互联网等渠道开展多种形式宣传,在营业网点显著位置放置及张贴了《电信诈骗防骗知识及案例汇编手册》、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折页、宣传海报及风险提示。

第13篇:中间业务能手事迹材料

中间业务能手事迹材料

本人在工作中,根据上级行的工作方针及上级领导的工作要求,认真学习各类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努力提升自身的屡岗能力,通过具体的业务办理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当中,注重小企业客户的潜力挖掘,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做好产品联动及客户联动,用高附加值、高收入、低成本产品替代低附加值、低收入、高成本产品,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增加我行中间业务收入,在客户群体中树立我行小企业业务品牌,通过老客户来发掘联动新客户,从而促进我行小企业业务稳定快速发展。

2011年发放小企业贷款40830万元,其中流动资金贷款29164万元,国内保理7648万元,出口退税质押贷款(融税通)544万元,投保保函35万元,出口信用保险贷款(融信通)177万美元,出口商业发票融资、出口议付、出口押汇、出口票据保付等贸易融资5700万日元加126万美元加1076万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314.9万元。

本人工作中注重新产品、新业务的拓展,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实现双赢,同时也极大丰富了我行的产品种类,同时

1、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为了更好的做好小企业工作,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努力学习各项业务知识,提高自己履岗能力,对我行的业务产品特点进行整体把握,能够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不同产品的组合,进而通过产品替代,在降低我行成本的同时提高我行收入,极大的满足了客户的融资需求,同时认真学习上级行文件精神,明确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有效地配合了对外营销工作的开展。

2、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严格执行建设银行的体系文件,认真落实国家和建行的信贷政策,为营销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为了做好营销工作,积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注意从企业的源头寻找信息,一旦找到信息就发扬钉子精神,一心一意地靠上去宣传建设银行的信贷政策,力所能及地为企业和他们的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赢取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4、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第14篇:中间业务营销方法

什么是担保类中间业务

担保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向客户出售信用,或为客户承担风险引起的有关业务,如票据承兑、开出信用证、包括备用信用证业务的担保类业务、贷款承诺等。

[编辑]

担保类中间业务的种类

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业务等。

(1)银行承兑汇票

这是由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并由承兑申请人向开户银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商业汇票。

(2)备用信用证

这是开证行应借款人要求,以放款人作为信用证的收益人而开具的一种特殊信用证,以保证在借款人破产或不能及时履行义务的情况下,由开证行向收益人及时支付本利。

(3)各类保函业务

各类保函业务包括投标保函、承包保函、借款保函等。

[编辑]

担保类中间业务的特点

(一)可以提升企业信用度,降低建立商业信用关系的交易成本

银行为中小企业办理担保类中间业务,实际上就是向企业出售自己的信用,对企业进行“信用增级”以提升企业的信誉度。从而使商业信用的授信者可以减少对商业信用受信者的信誉状况、生产规模、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等信息的搜集、处理等工作的投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商业信用关系的建立。比如企业在向其产业链上游企业请求赊销商品或向下游企业请求预付货款的过程中,若能从银行获得资信证明其资信状况,则建立商业信用关系的交易成本较低,商业信用关系就易于建立。

(二)增强交易主体对交易过程的监控力度,降低道德风险

商业信用的授信者向企业提供商业信用后就失去了对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的控制力,这容易引发受信企业的道德风险、为了避免或减少道德风险商业信用的授信者,必须加大监控力度,使交易成本大幅度上升。而通过银行可以在不必增加过多的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使授信企业对受信企业的监控力度大大增强,减少道德风险。

1、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商业信用的授信企业可以将预付货款打入银行的专用账户而不是直接打入商业信用受信企业的账户。由银行监督受信企业按约定使用款项,一旦发现企业存在道德风险倾向,可立即终止付款并向企业追索前期付出的款项。处于产业链上游的授信企业可以借助于银行对受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监督。受信企业以赊销商品,或以赊销商品生产出来的商品为抵押向银行提供反担保时,银行可向其提供保函,同时加强对受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监督,加强对受信企业按约定归还货款的控制力度,从而达到提升授信企业的监控能力的目的。

2、商业信用的受信企业一旦违约,不仅自断其购销渠道并遭致银行的追索而使其的信用记录恶化,今后无法得到各种金融服务。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对比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水平、资源状况及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分析中资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产品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适用于当前国情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整合营销战略模型及相应的战略实施措施。

[论文关键词]资源理论;中间业务;整合营销战略

受益于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人民币增值等利好因素,中资银行的中间业务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1995年到2004年十年问,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境内机构中间业务收入由69亿元增加到389亿元,年均增长25.6%。至2006年,中资银行中间业务占比水平达到了

17.5%。2007年上半年,国内各大中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一直保持着高速增幅。然而,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一直处于相对落后阶段,具体体现在:

一是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但占总收入比重仍然偏低…(见表1)。

二是中资银行金融创新能力普遍偏弱,很多外资银行的业务内容至今无法纳入中资银行的运营范围。我国目前只有数百个中间业务品种,与市场需求相比,品种仍然较少,而且主要还是集中在结算类、汇兑、代理类和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低附加值传统中间业务上,这些约占中间业务种类的60%左右;盈利性相对高的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业务发展极不充分,覆盖面窄,未能形成规模效益.融衍生品类几乎为零。而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品种已达数千,利用衍生品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套利为风险作保证处于领先地位。

一、外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争优势分析

在当前银行利差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国内外银行在中问业务发展上的巨大差距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外商业银行的平均资产利润率已经达到了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水平的12.86倍。其中问业务竞争优势成因主要基于以下资源配置状况:

(一)宏观环境方面

1.在中国,外资银行在税收和业务方面享受的优惠远远超过国有背景的中资商业银行。例如:在税收方面,中资银行的综合税费负担率高达70%左右,而外资银行只有30%。

2.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定价方面灵活自由。政府监管环境宽松,各商业银行主要根据产品成本、市场竞争、客户关系以及客户所在的行业、地区等因素自行确定本行的中间业务定价策略。

(二)微观环境方面

1.具有熟悉国际金融规则的管理人才(专业水平、职业操守)和业务经验。很多外资银行的客户经理都经过国际培训,能在第一时间内提供国际最新信息和一对一的客户服务,通过电话热线为客户处理日常账户交易和各类咨询。

2.在管理模式方面,外资银行是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经营管理。可以说,他们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发展起来的。而且,许多通行的国际惯例和先进的方法是依据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经验及做法发展起来的,完全适应在全球统一规则下的管理要求。

3.外资银行母行大多是历史悠久的全能银行,拥有全球性业务网络,业务经营范围涵盖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具有在中间业务管理领域长期直接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丰富经验,形成了成套、成熟的中间业务产品线。其综合竞争优势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可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二是可获得范围经济的好处;三是具有金融产品创新机制优势;四是可获得信息优势;五是可减小经营风险。

4.外资银行具有成熟的网上银行业务开展经验。网上银行服务、电话银行服务这类新技术手段对传统的银行柜台业务具有极大的取代作用。放眼国际,全球网上银行业务量已占银行业务总量的50%左右。

二、中资银行中间业务市场营销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现引入基本SWOT矩阵对中资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归纳。并列出相应的基本整合营销竞争战略模型(表2):

总体而言,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营销差距主要体现在:营销理念和客户战略、中间业务产品丰富度、以并购为代表的金融资本经营

这几方面,首先体现出的是一种意向态度方面的差距,而后才体现为职能活动上的差距;因此,银行的营销规划越来越表现为整合管理和高层运作,显示出与战略管理趋同的趋势。

三、基于资源的中资银行中间业务整合市场营销战略

目前中资银行正处于中间业务整合营销系统的初创期阶段,其总体特点在于:银行希望快速形成中间业务产品营销系统,重点在于对产品销售代理商的选择,关注的是营销系统成员中间业务产品销售能力。结合前面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行基本SWOT整合营销战略分析,提出如下对策。

1.将实施复合型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作为核心工作来开展。中间业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鉴于当前我国发展中间业务时间短、经验少,相关专业人才的储备严重不足,全社会成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是中资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急需解决的问题。

2.在宏观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应全力争取国家的宏观政策资源支持。首先,推动行业监管部门调整、完善、出台有关中间业务的法律、法规,并适当控制外资银行扩张速度;其次,完善行业协作机制,加强同业合作甚至鼓励兼并;再次,要求完善对中资银行中间业务的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创新速度;最后,充分利用与政府部门长期以来建立起的良好关系,在大型公共项目开发贷款的发放、征地赔偿款的留存、行政人员各项经费的存放等涉及公共权力的各方面占据有利的地位。

3.加强向外资银行学习、合作,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一方面,外资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绩效与成本管理模式促进经营方式、盈利增长模式转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投资理念、财富管理工具以及操作经验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中资银行可积极开展全方位学习;另一方面,中资银行可利用外资银行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拓展其国际业务,提高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

4.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管理。中间业务的拓展涉及到银行的各个部门和各项业务,建立一个责任分明、管理严谨的专门中间业务管理机构是很有必要的。该机构负责制订长期目标和发展策略,协调各部门、各项业务间的关系,实施统一领导、决策、指挥、协调。

5.加大投入抢占市场份额,以高成本换取高市场份额。目前国内中间业务的发展正处于成长期,各银行正面临市场布局的关键阶段,对市场份额的关注必须上升到战略高度,因为没有了市场份额,所有业务的开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将丧失在市场上的话语权。

6.推行集约化的重点市场区域选择策略。在中国,经济发展重心主要集中在以京沪深为中心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域,中资银行应充分利用重点市场的快速成长,凭借不同市场区别对待的策略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7.实施市场细分化策略。首先,针对公司客户.集中力量维系规模较大、年销售收入较高的公司客户,力争在此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其次,通过与公司建立业务往来,进而在公司里发展个人客户。针对个人客户,先从中间业务中的个人理财及信用卡等创新业务寻求突破,为其提供财务顾问、金融衍生业务、投资银行、个人理财等高附加值业务,并逐渐对下游市场进行渗透

8.中资银行必须在科学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基础上努力发展自己的核心类中间业务产品或服务。核心服务是指那些可把某银行与其他竞争对手相区分的具有专有性、异质性、不易模仿性的服务性产品和服务流程,因此,核心服务类产品市场竞争状况更有战略意义,它是各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市场竞争的基础,对于满足消费者需求具有决定性作用。

9.加大科技投入,利用网络和电子通信技术,优化对中间业务营销系统资源的整合能力。这其中主要是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网上银行相对于传统银行网点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竞争优势、差异性竞争优势、目标集聚型竞争优势、规模经济竞争优势等方面。

10.对跨行业合作进行战略升级。中资银行应充分利用十余年来的积累,发挥自身的网点、品牌优势,与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就关联性强的金融业务开展更为紧密的跨业合作,跳出单纯的代理模式,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体现出捆绑销售的优势。

11.开展部分非核心中间业务外包。它既可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又能集中精力培育核心竞争力,被认为是应对不确定性最为有效的营销战略,中资银行可借此形成中间业务营销系统整体竞争优势。

12.抢占外部优质营销配套资源,建立有效的营销防御体系。由于外部优质营销配套资源的稀缺,例如,“十一”等“黄金周”相关媒体的优质广告版面往往就需要提前几个月甚至一年预订;优秀的营销咨询策划公司出于回避原则,往往在某个行业内也仅维持一个稳定的合作伙伴……中资银行应充分利用长期以来拥有的良好而丰富的政府关系、媒体关系等,从战略上对外部优质营销配套资源进行控制,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利用政府的支持、媒体的响应来配合自身产品市场推广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也是对竞争对手市场营销活动的一种遏制。

第15篇:邮政中间业务思考

众所周知,随着国家金融监管的加强和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存贷利差缩小,这使银行的传统业务风险增大,收益减少。目前,为了稳定和提高自己的利润水平和盈利能力,不少商业银行不断扩大业务经营范围,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增加收入的突破口,大力推出以组合金融产品为主的个人金融服务业务。这些中间业务的推出,对邮政储蓄相对单一的传统服务方式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可以形象地说,邮储业务发展到了一个“瓶颈”,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很大。因此,全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中国邮

政金融在新的形势下,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邮政金融基层机构发展中间业务的现状

1、开办中间业务的创新意识滞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商业化经营的着力点仍是放在传统的吸收储蓄上,没有把发展低成本、小风险、高收益的中间业务摆上重要位置,而是停留在领导层讲起来重要,中层做起来次要,基层行动上不要,中间业务与储蓄业务相比仍是一条“短腿”。而且中间业务的开办也严重滞后于商业银行,不是市场需要什么中间业务,邮政金融就开办什么中间业务,而是跟在银行后面跑,缺乏自

主性和灵活性。

2、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新技术不能随业务需求而及时得到应用。新业务的开办必须靠高科技支撑。而邮政金融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周期长,缺乏统一性、超前性、先进性,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如某市局中间业务平台开发近一年多,仍不能实现网上办理代收、代发、代办等业务。技术支撑的滞后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另外,中间业务专业人才缺乏,兼、代办人员业务知识、业务技能欠缺,不能胜任中间业务工作。

3、开发业务的视野不宽,开办的业务范围狭小。近年来,邮储开拓的中间业务是以“二代”(代收电信费用、代发工资)业务为主,业务范围狭小;有些基层邮储机构甚至把发展中间业务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发展“二代”业务。还有不少企业尚未完全认识到中间业务的广阔前景,而是被动应付式的开办中间业务,上级布置什么业务,基层就开办什么业务。再加上邮政金融机构与各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种类上有较大的趋同性,个别银行为了抢占市场往往不惜血本,导致某些掌握大量资金的部门“炒卖”中间业务委托权,商业银行为获得垄断部门的业务,不得不迁就这些行业部门的要求,给邮政金融中间业务的发展带来不利

影响。

4、业务发展速度缓慢,业务收入比重极低。在经济较发达的中等城市,邮政金融中间业务的发展也只是零打碎敲,经济欠发达的县级邮政金融中间业务发展则几乎是空白。即使搞一些代收代发业务,也仅是作为低成本储蓄存款的服务项目,不计手续费收入,甚至还要付出一笔协储酬金,导致中间业务发展成本较大,

市场份额偏低,收入占邮储收入比重极低。

5、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即期效益不明显。从整体上看,目前邮政金融中间业务的开办仍处于起步、探索、成长阶段,加之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与营销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因素的影响,从所开办的中间业务经营状况来看,回报率低,即期效益难以体现。以代发工资为例,某城市中心网点为一单位代发离退休职工工资近600户,月余额约有24万余元,一般是当日进帐,次日开始支取,几天后沉淀资金不足千元。在不计固

定资产折旧等经营费用的情况下,大多数网点中间业务经营状况不佳,效益普遍不明显。

6、中间业务机构不顺。按邮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中间业务部门只作为邮政储蓄的内设机构,业务的办理由储蓄网点兼、代办。由于中间业务没有独立的经营管理机构与对外营业服务网点,无法进行专业化经营与管理,攻关的力度极其脆弱。这种经营格局与中间业务的特点极不相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间业务的

发展。

二、发展邮政金融中间业务的思路与对策

1、争取政策支持,扩大中间业务经营种类与范围。邮政储蓄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但由于受政策和体制的影响,始终是一个准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金融的很多业务种类以及中间业务邮政储蓄还不能开办,如资金账务的对公结算与划拨、小额贷款与抵押贷款、外币储蓄、教育储蓄等。邮政储蓄应积极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开办更多的金融中间业务,扩大中间业务经营范围,进一步调整完善邮政金融中间业务的业务结构,更快、更高、更好地推动邮政金融中间业务的发展。要取得央行的政策扶持,争取邮储资金部分上缴,部分自主经营的政策,将邮储资金运用在三种渠道:(1)转存中国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用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工农业投资和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等;(2)发放个人小额抵押贷款,尤其要发放个人消费信贷,如消费贷款、汽车贷款、住房贷款、教育资金贷款等风险小、回收率高、发生坏账、死账、呆账情况少的业务;(3)购买国债。由于国债利息较高,信誉可靠,利息收入稳定,有利于邮政储蓄增加利差收入和中间业务的发展;(4)在人民银行政策指导下,设立基金、投资外国债券和国内成长性好的股

票等,减少邮储资金转存人民银行对利差收入的依赖性,谋求邮政储蓄收益的最大化

2、开展金融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邮政储蓄应以更多的金融服务品种,更先进的邮政金融科技,通过优质的服务方式争取客户,扩大市场份额,不断的进行金融创新,推出各种中间业务,如代缴代付业务、电子汇兑业务、代理寿险与财险保险业务以及年金保险业务、个人理财业务、投资顾问和信息咨询业务,并适时的开发和创新中间业务,满足市场客户现实的和潜在的需要,这不仅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而且还能够拓宽邮政储蓄中间业务的经营领域,获取高额利润。另外要强化结算性中间业务的发展,充分发挥邮政3.1万多个汇兑网点的优势,依托中国邮政与美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的汇票互换业务和全

国236个通汇局的网络优势,实现完全的电子汇兑结算系统,以便于快捷、高效的电子汇兑、结算业务

的全面推开。

3、发挥网络优势,加快农村邮储中间业务发展。目前全国拥有邮政储蓄机构33698个,网点覆盖31个省(区、市),邮储联网城市中心主机有69台(套)、网络覆盖1316个地、县、市,联网ATM自动柜员机4310余台。邮政储蓄网点遍布城乡,甚至最边远、最偏僻的山村,已联结成一个比较庞大的金融市场。可以说邮政金融业竞争环境日益完善,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早已展开竞争,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也拉开了序幕。在农村金融业务及其中间业务的发展是邮政金融中间业务最大的发展优势,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大农村邮政金融中间业务发展的力度,抓住加快农村邮政金融中

间业务发展这条主线,提高中间业务市场占有率。

4、优化储蓄网点资源,提高中间业务综合发展能力。由于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与邮政储蓄获取利润的渠道不同,邮政储蓄有存款才有效益,才有利润,而且紧紧依托储蓄网点余额的增长。因此,邮政始终要充分调动网点众多的优势,发挥网点的核心作用和邮储经营成本较低的优势。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单点邮储余额,尤其要提高低产网点邮储余额和中间业务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以高产网点为中心调整现有网点布局,根据网点的经营实际情况,将一些业务混合的柜台如改为储蓄专柜和中间业务专柜,将一些高产网点余额较高的储蓄专柜改为单开门面的、具有中间业务综合发展能力的储蓄所;再一方面适度投入,对单开门面的储蓄所外部形象和内部环境进行改造、改善,为储户创造一个相对独立、封闭、安全、舒适的用储环境;最后可借助原有的邮政营业设施,发展新的邮政储蓄网点,只要对现有的邮政营业员进行一定的业务培训就可以上岗工作,成本投入很低,而其他商业银行要想增加新的网点,首先就要在硬件上有较大的投放,如

征地、招聘工作人员等。邮政金融的经营成本低是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

5、从分配制度入手,改变现行的经营机制。在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健全内部激励机制,落实分配政策与防范金融风险制度,推进人事和报酬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个人收益与企业经济效益密切挂钩。经营责任制改革的关键在于考核指标和激励政策的确定,不能简单的以包代管、以包代奖、以包代惩。要将余额的增减、市场占有率、利差收益率、绿卡发卡量、中间业务量与收入以及资金安全风险、服务质量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科学计分、按量计酬。要明确经营承包者的责、权、利,使其外有压力、内有动力,不断增加网点的综合业务发展能力,形成规范的经营机制,走持续发展、

稳步提高的道路。

6、建立先进的、科学的、高效的、统一的邮政金融中间业务平台。邮政金融中间业务平台,就是使多项金融业务、各类中间业务都可以在邮政储蓄网点同时操作,并能够延伸到金融业的方方面面,与银行金卡网接轨,实现与金卡全国总中心联网,与各证券公司联通,使邮政金融网与各金融机构实现互连、互通,实现实时的电子转账、划账、结算以及异地存、取款,使邮政储蓄绿卡网能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更好的,全方位、多功能、多元化的业务功能和服务,发挥邮政储蓄绿卡网覆盖面广、业务功能齐全、结算准确、汇

兑迅速、操作方便的优势。

第16篇:客户经理题库中间业务

客户经理题库2012中间业务

一、单选题

1、各行社开展代理保业务,必须在《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有效期满前( )内申请办理换证事宜。 (B) A、一个月 B、两个月 C、半年 D、一年

2、各行社应当根据自身业务发展情况和风险管控能力确定合作的保险公司数量,原则上一家行社与寿险和财险公司合作的数量分别不得超过( )。 (B) A、一家 B、两家 C、五家 D、五家以上

3、对需要续保的代理业务,在保险单到期前( )个月,农信社可协助保险公司通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办理续保手续。 (B) A、1 B、2 C、3 D、4

4、由于名称或主营业务范围变更而需变更《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的内容时,应在(

)内向中国保监会申请办理变更。 (B) A、一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D、四个月

5、保险公司应通过在农信社开立的( )结算保费。 (B) A、保费归集账户 B、个人账户 C、基本账户 D、专用账户

6、商业银行应按照( )的原则,与调查合格的保险公司签订相关代理协议或合同。 (B) A、认识你的交易对手 B、认识你的业务 C、认识你的代销的产品 D、自身实力

7、商业银行在代理销售( )时,应充分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 (B) A、所有保险产品 B、投资性保险产品 C、非投资性保险产品 D、无风险产品

8、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代理保险业务摆放的宣传材料必须由( )统一印发。 (B) A、商业银行 B、县级保险公司 C、总公司或授权分公司 D、以上都可以

9、商业银行应将理财客户划分为有投资经验客户和无投资经验客户,并在理财产品销售文件中标明所适合的客户类别;仅适合有投资经验客户的理财产品的起点金额不得低于( )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不得向无投资经验客户销售。 (B) A、10 B、20 C、30 D、40

10、商业银行委托其他金融机构对理财资金进行投资管理,应对其( )和信用状况等做出尽职调查,并经过高级管理层核准。 (B) A、资质 B、资产 C、资本 D、负债

11、商业银行应在充分分析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基础上,确定理财资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合理进行资产配置,( )投资风险。 (B) A、分散 B、降低 C、消除 D、对冲

12、理财资金用于投资单一借款人及其关联企业银行贷款,或者用于向单一借款人及其关联企业发放信托贷款的总额不得超过发售银行资本净额的( )%。 (B) A、5 B、10 C、15 D、20

13、理财资金用于投资(

)类金融产品投资标的市场公开评级应在投资级以上。

(B) A、固定利率 B、稳定收入 C、稳定收益 D、固定收益

14、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用于投资银行信贷资产时,对于管理人的要求,应确保不低于管理人( )同类资产的管理标准。 (B) A、代理 B、委托 C、自营 D、联营

15、严禁利用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变相代理销售在境内不具备开展相关金融业务资格的境外金融机构所发行的( )。 (B) A、金融产品 B、理财产品 C、保险产品 D、综合投资类产品

二、多选题

1、福建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保险代理业务范围包括( )。 (A,B,C,D,E) A、代理收取保险费 B、代理支付保险金 C、理赔业务 D、代理销售财产保险业务 E、代理销售人身保险业务

2、农信社从事保险代理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 (A,B,C,D) A、擅自变更保险条款,提高或降低保险费率 B、强迫、引诱投保人购买指定的保单 C、对其他保险机构不正确的或误导性的宣传 D、兼办保险经纪业务

3、经办人对客户填写的投保单应认真审核以下事项( )。 (A,B,C,D) A、投保人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资料要素 B、被保险人姓名、出生日期、家庭住所及与投保人的关系 C、受益人与投保人的关系及其他事项 D、投保人购买的险种、保险期限、投保份数、缴费方式、投保金额、保险费支付方式等

4、农信社代理销售财产保险业务包括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 )。 (A,B,D) A、财产损失保险 B、责任保险 C、团体险 D、信用保险

5、农信社代理销售人身保险业务包括( )等业务。 (A,C,D,E) A、人寿保险 B、责任保险 C、意外伤害保险 D、健康保险 E、团体险

6、各行社应由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保险代理业务,主要有( )职责。 (A,B,C,D,E) A、在省联社与保险公司签订的银保合作协议书范围内,选择具体合作公司,并签订具体的合作协议 B、制定下达辖区内的目标任务,并组织实施 C、指导、协调、检查、督促辖内保险代理业务的开展及制度落实 D、做好辖内保险代理业务的考核 E、组织本机构保险代理业务培训

7、农信社代理收取保险费方式包括( )。 (A,B,C) A、代收个人代理人、投保人直接到网点柜台缴纳的保险费 B、投保人指定的存款账户或银行卡账户代扣保险费 C、通过自助终端、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方式缴交保险费 D、代投保人垫款

8、商业银行代理销售基金和保险产品时,以下( )行为是错误的。 (A,B,C,D) A、代理销售的产品名称带有诱惑性、误导性和承诺性的称谓 B、银行将基金和保险产品当作一般储蓄产品,进行大众化推销 C、银行营销人员误导客户购买与其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基金和保险产品 D、允许非银行工作人员在银行网点营销基金和保险产品

9、商业银行应对拟建立代理合作关系的保险公司进行审慎的尽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A,B,C,E) A、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状况 B、偿付能力充足状况 C、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D、近三年受监管机构处罚情况 E、客户投诉及处理情况

10、商业银行开展代理保险业务,在营业网点所摆放的宣传材料,以下( )作法是正确的。 (A,B) A、由保险公司总公司统一印发 B、由保险总公司授权的分公司统一印发 C、由银行根据保险公司设计的样式统一印发 D、宣传材料上印有银行名称和银行的形象标识 E、宣传材料上印有存款、储蓄等字样

11、商业银行开展代理保险业务,应当在平等互利、友好协商、着眼长远的基础上与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并认真审查银保合作协议的内容,合作协议应明确( )。 (A,B,C,D) A、双方权利义务 B、违约责任和投诉主体 C、客户投诉事件的处理程序 D、代理手续费支付标准

12、商业银行开展代理保险业务,要建立保险公司尽职情况考评机制和后评价制度,对保险公司( )等方面进行定期评价。 (A,B,C,D,E) A、合规经营 B、售后服务 C、产品宣传 D、培训 E、投诉处理

13、商业银行要明确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的(

)等不同业务环节中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建立问责制。 (A,B,C,D) A、准入 B、宣传 C、销售 D、投诉处理

14、商业银行应尽责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向客户充分披露理财资金的( )等有关投资管理信息,并及时向客户披露对投资者权益或者投资收益等产生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B,C,D) A、投资计划 B、投资方向 C、具体投资品种 D、投资比例

15、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 )。 (A,B,C,E) A、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上市企业非公开改造或交易的股份 B、银行关注类信贷资产 C、银行次级类信贷资产 D、新股申购 E、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

16、商业银行应按照符合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原则,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相关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保障理财资金投资管理的( )。 (A,B) A、合规性 B、有效性 C、变现能力 D、时效性

17、理财资金用于投资公开或非公开市场交易的资产组合,商业银行应具有明确的(

),应对资产组合及其项下各项资产进行独立的尽职调查与风险评估。 (A,B,C) A、投资标的 B、投资比例 C、募集资金规模计划 D、投资计划

18、根据本金及收益的保障情况,理财产品类型分为( )。 (A,B,D) A、保证收益理财计划 B、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 C、保本收益理财计划 D、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

19、投资连结保险等复杂保险产品应当严格限制在( )等区域内销售。 (A,B,C) A、理财服务区 B、理财室 C、理财专柜 D、储蓄柜台

三、判断题

1、农信社除了在其主业营业场所内代理保险业务,还可以在营业场所外另设代理网点。(错)

2、经保险公司同意,代理保险业务手续费可直接从保费抵扣。(错)

3、各行社必须将《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放置于营业部明显位置,以备监督管理部门查验。(对)

4、普通储蓄柜台人员可向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销售保险产品。(错)

5、对身体不便的客户,银行工作人员可以代替客户填写投保单。(错)

6、银行可允许保险公司的持证销售人员与银行销售人员共同对客户在银行规定的理财专区进行保险宣传、营销活动。(对)

7、代理销售人员应明确告知客户代销业务中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法律责任的界定。(对)

8、商业银行发售理财产品,应委托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托管理财资金及其所投资的资产。 (对)

第17篇:养中间业务专业人才

养中间业务专业人才,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应加强人力资源整合,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在引进人才时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要注重对懂计算机、国际金融、投资、咨询、证券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增强农信社对高技术人才的吸引力,积极培养发展中间业强化结算业务,拓展中间业务种类。以强化结算业务为前提,以拓展代理业务为依托,稳步开展中间业务。一是增强结算业务的活力,积极推进结算票据化,稳步发展汇票、支票、本票业务,巩固和扩大结算业务。二是在代理收付业务中,巩固已有的代收工资、电费、水费业务,积极开发养老金、通信费、有线电视费、报刊杂志费、税费、罚款、代卖车票等业务。在代理保险业务中,努力增加与保险公司建立协议框架机构的数量,采取主动营销策略,扩大代理保险业务的种类和范围。三是在技术管理和人才储备到位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开展信息咨询、资产评估、金融超市、金融衍生产品等业务,推动中间业务向纵深发展。务所需人才。

(二)加大宣传,推广普及电子银行的使用。要系统地开展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荐农村信用社的POS、ATM机、信通卡等,树立全新的整体形象:一是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的优势,在营业网点摆放宣传折页、张贴宣传画介绍金融产品;二是临柜人员要熟悉电子银行业务知识,主动宣传银行卡业务、POS机具等业务知识;三是要在集贸市场等人群聚集地以派发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四是培训特约商户,提高信用社特约商户使用POS机的能力。强化理念。强化优质客户服务理念,提升客户服务意识,积极组织员工参加《银行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日常服务礼仪等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了员工的优质文明服务水平。

(二)加强学习。积极推广优质客户服务的流程与规范,引导员工学会并运用与客户沟通的技巧,进一步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吸引了更多的优质客户。

(三)加大对现有小额农贷群体关注力度。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户的资金需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户已经从温饱型向小康型、从小打小闹型向规模经营型过渡,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也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随时关注小额农贷群体,扶持小额农贷部分客户顺利升级。

(四)设置VIP专柜。为存、贷款大户及一些优质企业的高管或财务管理人员发放VIP卡,让优质客户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对我行的忠诚度,确保了优质客户不外移。

(五)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的高低,对农信社的业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客户所想,急客户之所急,热情、周到、及时地为客户做好资料的收集、贷款的报批和贷款的发放手续,增加客户“回头率”。

第18篇:中国农业银行中间业务调查报告

中国农业银行中间业务调查报告

1. 结算业务——网络银行建设步伐慢,国际化网络不完善,在结算业务方面,中国农业银

行的业务种类比较齐全,分别推出了汇款、委托收款、托收承付、信用证四类业务品种,并开发了相应的产品。而中国农业银行的国际化步伐要慢于我国其他商业银行,信用证属于一种国际化的结算业务,需要更全面的国际化。

2. 银行卡业务——随着银行卡业务竞争的深入,影响各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未来市场 格

局的因素主要有市场营销和风险的控制以及在日益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自助渠道。中国农业银行已通过电子银行、电话银行等自助渠道推出了金穗贷记卡,虽然中国农业银行发行了十二种不同特色的借记卡但是它在金穗卡系列上付载的个人理财品种并没有其他商业银行那样的多样化。因此中国农业银行在这方面的竞争优势比较微弱。

3. 担保业务——中国农业银行开通了较多种类的担保业务,业务品种较传统。例如履约保

函、预付款保函、投标保函、维修保函、预留金保函等。

4. 咨询类业务——中国农业银行并没有投资银行部也没有金融控股集团,所以在这类业务

上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

5. 其他业务——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储蓄业务等属于低端业务,各商业银行基本相似,中

国农业银行在推进市场营销,加快新产品、服务的开发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这对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中国农业银行品牌形象的树立有很大的好处。

第19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在当今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商业银行经营传统业务的优势正在日益削弱,现代商业银行业务正朝着多样化、综合化、电子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中间业务在我国已日益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趋势。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尽快在经营思路、经营战略、经营目标、经营方式上转变观念。把开拓中间业务提升到事关商业银行振兴与否的高度上来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拓展中间业务。

拓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扩大负债、资产业务规模的需要;是商业银行减少经营风险的需要;是商业银行增加经营利润的需要;是商业银行增加竞争地位的需要。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对策宏观上从四方面讲:(1)要彻底转变经营观念,更新经营思想,调整经营战略。(2)按照中间业务的开展,重新设置相应机构。(3)全方位开展中间业务。(4)大力发展电话银行、家庭银行、电子银行,以拓展中间业务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完善、快捷的金融服务。(5)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与管理。

再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应遵循实际出发的原则;效益的原则;服务原则;与传统业务结合的原则。根据他们原则,近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产品设计有四方面内容:

1、租赁业务;

2、“网上银行”业务;

3、咨询业务;

4、代理业务。其中“网上银行”业务的拓展在科技、网络发展的今天尤其重要,要在信用卡的基础上完善、拓展;在网络终端的领域、“短信业务”、“金融e通道”进行创新。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策略

第20篇:中间业务未来发展

国际视野审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未来发展

——中间业务发展论坛演讲稿(第二部分)

下面我重点谈谈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未来发展的几个新趋势。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网络发展

有关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网络发展,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其网络分销渠道的优势,分销自己和别人的产品;商业银行应将客户置身于其上下游业务网络中,并为其提供相应的中间业务产品;中间业务产品本身的网络化;商业银行利用其信息网络优势提供中间业务服务。

1、发挥银行网络分销渠道的优势

中资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其已布下的庞大的营业网络。商业银行不应该把网点仅仅看做是办理支付和存贷款业务的场所,也应看成是一种分销网络,并充分发挥这种网络分销渠道的规模优势,以分销自己和客户推出的产品。由于目前国内的分业经营,商业银行这一网络优势将显得更为明显,可以大量代理分销其它金融机构的产品,如国债、基金、黄金、保险,今后还可能分销股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开放,使得银行网络分销类中间业务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因此,银行应该加强与金融同业、外资银行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策略联盟,共同向市场推出适合银行分销的产品。

但是,由于其它渠道网络发展很快,并且成本更低,因此银行柜台网络的优势正在逐步削弱。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地将其业务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其它分销渠道网络进行分销。因此,银行应加大会计投入,在利用自己营业网络优势的同时,还应逐步形成、扩大自己在ATM、电话、INTERNET等渠道上的网络优势。在目前,应该依据客户的需求,将不同形式的渠道网络有效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多渠道分销的中间业务。

2、从客户上下游网络整体考虑,提供相应的中间业务产品

由于客户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客户迫切需要银行从其整个上下游价值网络中,提供全面的增值服务,以降低客户的交易成本,提升客户的市场竞争力。这个时候,银行不是单纯考虑如何为客户提供服务,而是要依据客户的上下游价值链和网络,创新相应的中间业务产品,满足客户需求。比如,物流业的发展,客户要求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同步,客户需要银行在物流价值链上提供同步的资金流结算服务;建行为一汽及其经销商,中航为柯达及其专卖店所提供的票据结算和其它一揽子服务,都是将对客户的服务延伸到了下游的经销商。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客户、客户下游经销商通过分担风险,从而使交易以更低的成本进行。

3、中间业务产品本身的网络化,才能给客户带来更大的效用

银行本身的中间业务产品,应该整合形成网络,才会形成整体大于局部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大的效用。如银行卡,如果各个分行的银行卡各自为阵,客户效用就很低;银行卡在全国联网,就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效用,而所有银行的银行卡都联网,则效用更高,这也使中国银联成立的利益所在。在全国,甚至于全球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银行在单个区域的结算服务已经满足不了其要求,必须是为其建立销售结算网络,以满足其需求。建行开发的速汇通,光大银行开发的一柜通,都是将整个网络联结起来,才能发挥网络的整体优势。

4、商业银行利用其信息网络优势提供中间业务服务

商业银行由于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并拥有客户的交易资料,因此银行拥有丰富的客户网络和信息网络资源。银行可以通过这些信息的分类、提取、整理,从而向客户提供信息咨询、信用等级评定、市场调研服务、财务顾问等智力型咨询服务。目前银行由于系统分散,信息的分类和整理还很落后,大量的信息散落在各个地方,因此这些信息业没有办法整合到一起,没有办法进一步加工成为客户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银行应该对数据进行集中,并建立数据仓库,从而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

二、商业银行从融资向融智转变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经济活动相对比较简单,所形成的信用关系也比较单一,往往只局限于银行与客户之间双边的债权债务关系,存款和贷款成为银行传统的、主要的业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金融的对外开放,社会经济活动和信用关系趋于复杂化,原来那种单一的以存贷为主要内容的双边信用关系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成员对银行中间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在客观上要求银行通过扩大信用中介服务范围、不断开拓创新中间业务,以满足社会经济活动对多边信用关系更高层次的需求。商品经济越发达,信用形式越多样化,银行的中间业务经营范围越广,业务量也随之增加。信息不对称,没有银行的中介,交易失败所造成的成本过高。

因此,未来中间业务发展的另一主要方向就是银行所提供的高端智力服务。银行将利用其所掌握的资金、信息、人才优势,为客户开发提供智力服务,即是从融资向融智转变。

三、中间业务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银行的中间业务产品种类繁多、层出不穷,而只有在市场需求的调解下不断创新产品,才是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唯一出路。

我国加入WT0后,国内金融业将面临外资银行巨大的竞争压力,我国金融业只有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当前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

(1)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方式和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

一是金融业实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管理模式对金融创新形成了一定的制度约束。资本市场是金融创新最快的领域,银行业只有构筑起与资本市场发展对接的新平台,才能更好地促进银行业的金融创新有新的发展。二是商业银行内部高度集中的集权管理模式,制约了基层银行金融创新的积极性。

(2)金融创新的市场环境不佳。

一是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创新的步伐。二是法制尚不健全,没有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保证金融市场的正常进行。三是缺乏科学的金融创新约束机制,银行间非法创新、恶性竞争的现象仍然存在。

(3)科技力量不足,创新人才缺乏,影响了金融创新的速度。

目前,由于我国的金融机构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真正的商业银行还有一定距离,金融机构还不能完全作为企业参与市场活动,加之金融创新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缺陷,金融机构缺乏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金融创新不够主动。

(4)金融创新动力不足。

从目前商业银行的现状来看,操作型人才多,科技型、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专门从事金融创新研究的人员更是微乎其微。在银行电子化建设方面步伐较慢,科技手段落后,科技投入较少,虽然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在各商业银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各行科技运用的系统性、成熟性和先进性等并不理想,技术与兼容性都很差,金融创新的速度受到制约。

2.深化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基本思路。

(1)加快银行体制改革步伐,建立现代的商业银行制度。

(2)逐步打破分业经营限制,提高中资银行竞争力。

(3)开展金融技术创新,加快金融电子化进程。

(4)开展金融业务创新,拓展业务范围,提高经济效益。

(5)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金融创新奠定基础。

四、以“差别化服务”推动中间业务产品创新

差别化服务是近年来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从最早的设立贵宾室到逐步推出面对面的个人理财服务,商业银行差别化服务作为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1.差别化服务的要求

差别化服务首先要求“细分客户”,即将现有的客户群体按照其对银行的服务需求分为不同的群体;

其次,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为其量身定做的“贴身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2.差别化服务的特点和优势

(1)差别化服务真正体现了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也使银行从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化为“主动服务”。

(2)差别化服务有助于银行迅速淘汰掉低质量客户而能够给予高质量客户更多、更好的服务,符合“二八定律”的要求。

(3)差别化服务能够使银行从客户的需求出发进行产品创新、流程改造,而这些由市场需求创造的“创新”正反映了银行发展的方向。

(结语)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中间业务是未来商业银行的发展主流,在国际间银行业竞争日渐加剧的情形下,世界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我国银行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而只有“创新”,才是我国银行业的出路,也是我们的唯一出路。我们要创新思路,创新产品,创新科技,用我们的“创新”迎接中国银行业的光辉未来!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各位。

中间业务自查报告
《中间业务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