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自查报告

支农资金自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19 08:36:38 来源:自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乡镇财政支农惠农补贴资金自查报告

乡镇财政支农惠农补贴资金自查报告

7月22日接临财农()21号文件《关于开展财政支农惠农补贴资金自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要求,镇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及时组织相关业务站、所人员,对近几年(自——)财政支农惠农补贴资金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临

川区境内东部,毗邻金、临、东三县区交界处,属丘陵地区,易旱易涝,全镇总人口21536人,辖11个村委会,耕地面积18060亩,

二、自查情况

自——,我镇财政支农惠农补贴资金管理,严格按照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监督等各个环节程序全部纳入了“一卡通”发放。其中:

1、良种补贴资金:上级拨付22.98万元,22.56万元,32.80万元。共计人民币78.34万元;

2、油菜补贴资金上级下拨0.03万元,1.10万元,共计1.13万元,实际通过“一卡通”发放0.25万元,其中专项结余0.88万元,已于3月31日区审计局专项上缴财政专户0.88万元;

3、能繁母猪补贴资金:上级下拨1.6万元,8.76万元,共计10.36万元,实际通过“一卡通”发放9.85万元,其中结余0.51万元,已于5月20日区审计局专项上缴财政专户0.51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鉴于上述:油菜补贴结余0.88万(来源:好范文 http://www.daodoc.com/)元,能繁母猪补贴结余0.51万元,造成按政策无法使用的主要原因,一是播种时村级在统计油菜面积,统计能繁母猪数量上报看,因种植油菜遭受旱灾和能繁母猪存栏变化情况,发放补贴资金时,

四、几点建议

1良种补贴资金。能否由政府统一采购优质品种,由农业技术部门按农户实际种植面积,将良种直接发给种植户,做到了良种优质化。

2油菜补贴资金。

3能繁母猪存栏动态变化,当年新增母猪难以核实,应确定母猪繁殖最低年限,建立档案,二至三年补贴一次。

以上汇报当否,请批评指正。

推荐第2篇:扶贫支农资金安全检查工作自查报告

扶贫支农资金安全检查工作自查报

扶贫支农资金安全检查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财政部“全面自查,严肃整改”的要求,根据玉财农[]85号《市财市扶贫办关于全面开展扶贫项目资金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政局关于全面开展支农资金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和玉扶办发[]57号《为了进一步加强支农扶贫资金监管,确保支农扶贫安全有效使用,贯彻落实好省市财政将今年作为财政支农资金“安全和效益年”的实际,全面开展我县至支农扶贫项目资金安全大检查,实现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现对进行自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安全检查自查支农扶贫项目资金范围和内容

我们认真组织自查的是至省、地、县等财政支农扶贫资金的安排、到位、使用、管理的安全情况,重点检查的内容是:

1、易地搬迁扶贫项目资金,

2、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

3、其它项目扶贫项目资金,

4、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资金。具体检查的主要内容是:

1、支农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2、支农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办法执行情况,

3、审计扶贫项目资金反映出的问题整改情况,

4、支农扶贫资金监管责任制落实情况,

5、支农扶贫资金管理的机构及人员建设落实情况。

三、自查至支农扶贫项目资金的规划和落实情况

我办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国家、省市扶贫部门的要求,在制定了《江川县十一五整村推进重点村扶贫开发规划》和《江川县十一五易地搬迁扶贫开发规划》。我县整村推进扶贫至计划

争取扶持项目36个村民小组,争取扶持投入资金万元,其中:国家省级投入财政扶持资金465万元,市县投入资金26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资金万元。我县到实际争取扶持项目54个村民小组,还有一年时间我们已经超额完成18个项目,超出50%。已经争取扶持扶贫资金万元,其中:省级资金万元,市级资金351万元,县配扶贫款37万元,县级部门扶持配套资金万元,集体群众自筹和贷款万元。超额完成总投资万元,超出134%,超出一倍多的投资。我县易地搬迁扶贫至计划争取扶持5个村民小组128户499人。易地搬迁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省级投资万元,市县级投资万元,群众自筹万元。到现在实际完成4个村民小组111户385人搬迁任务,完成计划总人数的77%。实际完成总投资807,6万元,其中:国家省级投资万元,市县级投资万元,整合投资万元,自筹资金万元,完成计划投资的77%,争取明年完成规划任务。小

额信贷扶贫计划每年扶持发放200万元,总发放1000万元,到实际完成发放1760万元,其中:扶持种养业的万元,其他项目的万元。

四、支农扶贫专项资金的分配、拨付、管理情况

我县扶贫项目和资金都是严格按照申报、审批、施工、验收、审计的程序进行,有项目有资金,资金跟着项目走,专款专用。具体的支农扶贫项目由困难村组根据自己的困难实际,认真计划项目内容,写出项目建设申请,乡镇审核同意,县扶贫办、财政等部门实地调查、核实,再由县级主管领导申批,上报市扶贫办。项目立项后,由市扶贫办、市财政局联合下文到县,资金到位后,我们会同财政、监察、审计、城建等部门对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严格按照招投标形式进行,这样有效地保证了项目资金使用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对中标单位项目的投资、实施地点、实施单位、建设内容、实施要

求等进行全面公示;整村推进项目各建设单位都与中标单位签订建设合同和廉政合同,合同生效后,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对项目的实施内容、质量、进度等进行监督和管理,严格按照计划内容和文件下达的项目进行实施,不准随意调整项目,从而保证了整村推进项目的顺利进行。我办十分注重扶贫开发工作项目的管理,为形成县、乡、村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一盘棋运作格局,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为主,每个村选派干部和村民代表,成立了项目实施监督小组,工程建设中经常到现场检查督促工程的质量,工程进度和资金的开支使用情况。扶贫专款资金的管理收支由县财政农财科设立专门帐户运行,并按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分期分批拨款,具体的拨款办法为:开工拨款40%,中期拨款30%,验收审计合格拨款20%,留下10%左右的资金作风险抵押金,待一定的时间工程没有问题,才拨完工程款,只要项目按质按量圆满完成,我们没有拖欠过一分

钱的补助款,资金下拨是及时有效;从开始实行专项资金报帐制,采取财政管资金,扶贫办管项目的办法,工程资金报销是实施单位向县级报帐,县级再向市级报帐的方法,工程完工后,组织县、乡、村、组进行验收审计,验收工程数量和质量是否按合同保质保量完工,对建设点从组织领导、规划设计、项目管理、资金管理、项目效益的20个小项现场进行考评打分;认真审计资金的开支是否专款专用,写出验收审计报告,做到工程项目当年施工,当年受益。还有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县监察局、审计局、人大、政协等部门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工作纪律情况进行执法监查,通过检查审计,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扶贫项目审批和资金的管理使用上认真负责,做到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扶贫资金实行专户、专帐、专人管理的“三专”制度,资金使用上严格把关,从未出现挪用,挤占和改变用途的情况,专款专用,并且帐目清楚、单据齐全,手续

完备。我县的扶贫资金,与其他县相比,投资小、效益好,很受山区人民的称赞,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审计反映出的问题整改情况和扶贫资金管理机构及人员落实情况。

我办协同县审计局于2月13日至4月14日,对支农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投入、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了就地审计。市审计局下发了玉审决[]10号《审计决定书》所提出的“江川县扶贫办未经批准,于8月至2月期间向扶贫项目实施的村组收取项目规划费、工程项目监理费及考核押金163000元,已经开支使用和退还了114935元,还有48065元,根据中央的文件规定,责成我办将余下资金48065元退还原项目实施单位用于项目支出,并立即停止此项收费行为。”的审计决定,我们根据提出的决定,作出的回复意见和整改措施是:江川县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工作,在各级的支持帮助下,为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

件,改变落后面貌,提高文明卫生程度,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项目的建设管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为加强扶贫项目的管理,保证项目按时、按量、保质顺利完成,使扶贫项目和资金发挥更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真正使扶贫项目建设规范化,正常化,合理化;我们认真和扶贫项目的领导深入讨论和研究,并报分管的县级领导同意,以文件的形式制定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考核考评办法:从而才向项目的小组收取费用的,所收取的费用没有结余,实际已经用于开支整村推进的项目规划设计、部分监理费和考核奖励,还有一部分是未付的项目监理费,根据我们的实际,请求在审计部门的监督下,由我办支付应付的规划设计及监理费;并且我们已经及时的同项目实施村组、监理单位联系,就项目的费用进行支付和退还。其二是从起,我们不在收取费用,严格按有关的政策执行,保证专款专用,使扶贫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江川县扶贫办是独立的副科级单位,但我们只有编制3人,所以很多事无法自己完成,只能依靠县发改委进行工作,从而我们机构不健全,人员太少,我们根本没有一个财务人员,就连驾驶员也要作为财务的出纳使用,职责难以明确,会计工作未能达到规范化要求,我们有时下去查账检查,是没有依法办事,对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是有一定的困难问题。

六、支农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上,虽然发挥了很大的效益,为山区人民服务致富奔小康作出了贡献,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扶贫工作点多面广,难度大,任务艰巨,但扶贫投入的资金不足,财政资金越来越少,特别是县配资金更是扣了又扣,减了又减,有的项目规划做好,但因县配资金不到位造成难于向贫困群众解释说明,群众意见大,需要各

级财政的大力扶持,才能改变贫困面貌。

2、扶贫投入转向,只保重点和民心工程,扶持投入相对集中一部分人,对改变全县上万人的贫困面貌任务难于完成,还有工程项目建设中,所扶持的资金与工程的造价相差很多,工程出现负债太大,增加了群众的负担,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3、因资金的来源和管理转变,造成工作上不利。我县从开始已由市县扶持资金转为省市县扶持资金,并且资金管理采用专帐专户,报帐制,手续过多,资金不能及时到工程项目,造成工程进度难于保证。

4、易地搬迁扶贫和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资金投入相对集中,做的事很多、牵联的面太广,整合项目资金难度大,从而造成工作难做,管理不严,进度缓慢。

5、扶贫的对象和重点有所转变,因我县上报的人均收入数据偏高,全县没有一个省定的重点扶贫村,有人就认

为江川没有对象可扶,扶贫办没有太多的事可以做,从而从人员、经费等方面都没有重点考虑,扶贫办是挂靠县发改委工作,县安排的工作经费实在是太少,我们的人员编制真的不够,没有专业人员,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问题,需要增加一定的专业和财务人员,这样才能规范合法的做好扶贫工作。

推荐第3篇:支农自查报告

信阳市平桥区卫生局2010年万名医师

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自查报告

按照市卫生局的统一安排,为了贯彻执行河南省卫生厅关于《河南省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实施方案》,我区分别对支授单位和受授单位进行了检查,现将我区“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平桥区卫生局成立了自查小组,由一名业务副局长任组长,医政股成员及抽取临床科室专家和各科室业务骨干为成员的自查队伍,对平桥区对口支援单位商城县李集乡卫生院和明港镇中心卫生院进行了检查。

一、派驻医务人员已全部到受援医院进行临床工作,支援单位分别给受援单位派送五名专业性强的执业医师,且均已到岗到位,支援单位对定点帮扶、卫生下乡的医务人员职称晋升、下乡车旅费补助等结合起来,来激励支援医师安心踏实的为受援单位服务。

二、支援单位派驻的医务人员在支援期间由受援医院统一管理,按时上下班,参与科室门诊诊疗和科室工作。从2010年3月进驻商城县李集乡卫生院和明港镇中心卫生院以来,医院人员到达受援医院后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并分别帮助所在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两个月以来支援医师根据妇产科和普外科专业对口,参与临床一线进行上级医师查房、会诊、参与手术示教、危重病人抢救和疑难病人、手术病人讨论,

使基层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为受援医院医师免费提供到支援单位进修学习。通过新鲜力量的加盟和高级技术人才的流动,为受援医院带来了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援单位的业务工作量有了明显增长。

三、支援医师对受援单位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为医务人员每周进行一次学术讲座,每月对各村级医疗机构的医生进行培训,使受援单位辖区内的医疗技术水平整体上个新台阶。

四、受授单位对我区派出的医师非常欢迎,评价很高,同时提高了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使农民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服务,缓解看病难问题。加强了农村卫生人才培训,提高了基层医院管理水平。

虽然有了支农活动的开展,基层单位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基层医疗单位的存在的缺少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医疗设备匮乏等问题并没有全部解决。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短期内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强化,医疗技术仍需继续提高。

信阳市平桥区卫生局

二○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推荐第4篇:支农资金整合研究

全面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探讨

近年来,为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相应地,大幅度增加了财政支农投入,并逐年增长。财政支农资金的大量投入,对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看到,由于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多、管理层次和环节多、投放项目多等原因,资金分配使用分散和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支农资金整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了探索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有效模式,2006年,我省选择7个县开展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试点,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有益经验,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同时对下一步全面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提出探索性意见。

一、试点工作经验

中央和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7个试点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支农资金实现了有效整合。各试点县以本地区优势主导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为载体,在统筹规划下,对有关的财政支农资金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支农资金对主导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整合投入。例如建平县围绕当地具有优 1 势的马铃薯、杂粮、设施农业、养羊四大支柱产业,将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支农资金有效整合,共安排四大主导产业项目资金3948万元,使四大支柱产业投入空前增加。二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增长。各试点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主导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从而实现了财政支农资金与其他资金的合理对接,放大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据统计,通过主导产业项目整合共吸引银行信贷资金6亿元,引导农民自筹资金4亿元。三是农民增收效果明显。通过整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等各项资金,有效地促进了支柱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如建平县通过资金整合重点扶持优势产业,项目覆盖到30个乡镇156个村,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人均增收461元。

对7个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条主要经验:

1.县级应是支农资金整合的重点和先行者。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终端在各县,绝大部分项目都在各县域内,县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重点和落脚点,因此要实现财政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必须以县级整合为重点。同时,因为县级各部门之间易于协调,整合工作易于操作,因此,县级支农资金整合相对于省级和市级而言,应率先开展,先行加以推进。

2.领导重视是支农资金整合的前提。

2 由于支农资金整合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开展工作,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只有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才能很好地协调部门之间关系,实现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

3.选好载体是支农资金整合的关键。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必须因地制宜地选好载体。这是深入开展支农资金整合的关键。支农资金整合载体的选择,要着眼全局,以政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因地制宜地选择支柱产业、优先扶持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并以支柱产业、优先扶持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为资金整合载体。在此基础上,本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各负其责”的要求,围绕支农资金整合的载体,采取纵横向资金“打捆”、“拼盘”、“合并”等方式归集和安排资金,并落实到具体的扶持规划或实施方案中认真实施。这样,才能实现各项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

4.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是支农资金整合的必要措施。总体工作机制是政府主导,财政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积极配合。在具体工作中,还要建立一整套的工作机制。如政府如何主导,财政部门如何牵头协调,各主管部门如何配合,财政部门与各主管部门职能和职责如何确定等,都需要明确和制度化,从而形成切实有效的推进支农资金整合的工作机制。这是推进支农资金整合的必要措施。

5.完善配套措施是支农资金整合的保障。

3 开展支农资金整合,必须有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措施予以保障。重点是:一是要完善制度建设。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原则,对现行支农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进行清理,制定新的各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使之适应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要求。二是推进预算编制方式改革。要在预算编制环节上为支农资金整合创造条件。在每年支农资金预算编制上,要围绕支农资金整合进行。三是切实加强资金管理。要严格实行报帐制、公示制、政府采购、绩效考评、检查验收、责任追究等加强和规范资金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同时加强资金和项目的日常监督。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看,全省7个试点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的成效比较明显,特别是建平县的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也反映出一些难点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门权力分割,工作协调困难。由于都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财政部门协调、各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特别是以政府为主导,为整合支农资金提供了领导保证。因此在支农资金整合过程中,各业务主管部门的态度是积极的,对此项工作是积极支持的,保证了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但也有个别试点单位感到,整合支农资金财政部门内部没有困难,工作协调起来也比较容易,难就难在个别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由于受部门权力和局部利益趋动,不愿意使部门支农专项资金参与到整合之中,给财政部门工作协调带 4 来一定困难。

二是上边定向投入,基层难以改变。主要表现在:县级相关主管业务部门对整合支农资金纵然有较高的积极性,对有些支农专项资金也有参与整合的意愿,但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却难以参与整合,如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在向市、县下达计划任务时,对有些专项资金已经明确了投入方向和专门用途,可能不在整合支农资金扶持的主导产业范围之内,对这部分专项资金难以实施整合。

三是宣传力度不够,舆论较为平淡。整合工作只局限于财政内部上级对下级提要求,而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开展舆论宣传不够,致使此项工作在政府部门、在群众当中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农资金整合的深入开展。

三、全面推进支农资金整合的工作建议

借鉴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对2007年全省全面推进支农资金整合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合理确定支农资金整合原则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以县为主,稳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主要在县(市、区),因此,全面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必须坚持以县(市、区)为主,逐步摸索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纵向(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和横向(部门之间支农资金)两个方面支农资金整合工作。

5 2.围绕规划,突出重点。各地区要根据当地发展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自然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当地政府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确定阶段性和年度整合支农资金扶持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并以此为平台。确定支农资金的重点投向。

3.因地制宜,形式多样。要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确定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措施,在具体方式上,要大胆探索和创新。因地制宜选择产业、项目、区域等多种形式,带动支农资金整合。

4.明确职责,健全机制。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财政部门牵头协调,各涉农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明晰界定财政及涉农部门的职责和责任,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和相互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有序开展。

5.注重实效,不断完善。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支农资金整合机制,不论采取哪种资金整合方式,都要注重取得实效。要建立确保支农资金整合取得实效的各项监督制度,健全支农资金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措施。

(二)合理确定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范围和方式 1.支农资金整合的范围。要从纵向(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和横向(部门之间支农资金)两个方面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财政部门管理分配的支农资金除救灾资金、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等特殊用途资金外,其他部门预算中用于农业项目的支出,都可纳入支农资金整合范围,条件成熟后,积极推进 6 政府安排的所有支农资金的整合。现阶段,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范围主要包括:中央财政资金中“切块”下达或虽然定项但能够实行整合的各类支农专项资金;省级财政资金中的农业专项资金、水利专项资金、林业专项资金、水产专项资金、畜牧专项资金、农垦专项资金、扶贫专项资金和其他综合类如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贴息资金、东部山区林地特色产业发展资金、农村能源建设等新农村建设资金、农业技术推广资金、农民合作组织及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等;市、县级财政资金中凡属于与以上省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性质和范围相同及其它能够实行整合的资金,都应纳入整合的范围。部门之间的支农资金,要在做好充分沟通和协调工作的基础上,围绕当地政府农业发展规划以及所确定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统筹安排使用,从而形成支农资金的整体合力。

2.资金整合的方式。各市、县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实际和相关资金使用管理要求,因地制宜选择产业、项目、区域带动等多种形式,确定支农资金整合的方式。一是以产业带动支农资金整合。各地可选择一项或几项重点产业,按照产业化布局,结合产、供、销各环节的投入重点,并根据相关资金的性质,统筹安排使用资金。二是以项目带动支农资金整合。各地可选择一个或几个重点项目,围绕项目的统一规划,将相关资金按各自的使用用途实施集中投入。三是以区域带动支农资金整合。各地可选择一个或几个重点区域,根据政府确定的区域发展布局规划,按照相关资金的性质统筹安排,集中投入。

7 按照上述模式,在相关资金的整合具体方式上要研究建立资金筹措和使用的有效机制。在投入层面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各负其责”的要求,采取纵横向资金“打捆”、“拼盘”、“合并”等方式归集和安排资金;在引导投入的层面上,采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贴息、担保、参股、以奖代补、保险等投入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发挥资金整合效力。

(三)合理确定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方法和步骤 1.工作方法。一是实行先行试点和全面推进相结合。各市在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中,每个市选择一至两个县(市、区)先行试点,并以“点”上的经验为指导,完善“面”上的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对那些所辖县(市、区)数量较少的市,要在所有县(市、区)全面推开。同时,各市财政要在省财政相关资金实施整合的基础上,研究市级相应资金的配套整合,并指导和帮助县(市)做好资金整合工作。二是要继续抓好先行7个试点县的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巩固成果,总结经验,指导和推动全省面上支农资金整合工作。三是实行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调度制度。省财政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调度会议,听取各市财政部门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指导各地不断完善各项措施,推动全省支农资金整合工作。

2.工作步骤。第一步是总结经验,全面部署。在学习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先进典型主要做法的基础上,对全面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第二步各市财政要做好支农 8 资金整合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包括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确定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市)、组织专家对整合支农资金扶持的重点项目进行前期论证、拟定支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完善资金运行管理机制等。第三步各地要组织具体实施。各市要组织开展阶段性绩效考评工作,在此基础上,对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向上报送总结报告。第四步省级要组织开展阶段性验收、考评、总结工作。

(四)合理确定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配套措施 1.省级财政要为县(市)支农资金整合创造条件。一是在编制下一年度农业项目支出预算时,会同省直各有关部门,提前将立项指南和资金额度下达各地,使市县在编制下年度本级预算前就掌握省财政支农资金投向和分配额度;二是对由市、县(市)确定项目的资金,省财政按照一定的分配依据,在整合的基础上,能够“切块”下达的都要进行“切块”下达,从而为市、县(市)整合支农资金创造条件。

2.及早下达支农资金,为开展整合创造条件。省、市、县各级财政部门要采取更加规范的支农资金运行方式,进一步加快支农资金拨付进度,为市、县整合当年支农资金创造条件。

3.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支农支出。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建立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建立起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支农资金运行机制。要强化支农资金管理制度建设,省财政要进一步完善各类支农资金管理办法,将支 9 农资金的使用范围、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监督及农业财政支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考评、监督管理等各环节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各市、县财政也要修订和完善各项支农专项资金管理的实施细则,为做好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4.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支农资金监督检查。在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实行多项支农资金整合投入的情况下,更要把加强资金管理放到突出重要的位臵。在确定支农资金整合投入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方面,要推行专家评审制度和支农资金项目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使之通过支农资金的扶持切实能够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在支农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对可能发生违规违纪的环节,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同时,充分发挥各级财政监督检查机构的力量,加大对整合投入的支农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以确支农专项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积极开展支农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工作,逐步建立起以结果为导向的支农资金管理使用机制,确保支农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5.建立工作考评机制,推动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省财政要继续贯彻落实和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并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列入重点考评内容。对各市、县(市)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并实施奖优罚劣措施。各市、县财政部门也要建立健全有效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运行机制和工作考评机制,推动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顺利开展。

10 6.加强领导,加强宣传。各市、县(市、区)要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领导,统筹安排支农资金,协调好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支农资金整合的模式。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及时准确地要加强宣传工作,争取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促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不断达迈向新阶段。

推荐第5篇:支农资金整合汇报

盐城市亭湖区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情况

盐城市亭湖区财政局单文余

(欢迎语)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我区从2006年开始,以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主导产业、优势区域和重点项目为平台,以切实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整体效益为目的,按照“稳步推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明确分工、协调配合”的原则,通过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整合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支农资金,初步形成了支农资金项目科学、安排规范、使用高效、运行安全的使用管理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0年,我区的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并获得了500万元的整合资金奖励,为我区的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增添了后劲。现简要回顾如下:

一、支农资金整合情况

1、强领导,协调配合规范整合。为了确保工作顺利推进,我区及时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主管农业领导和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涉农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农业大镇也根据自身实际成立了相应的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在财政局设立支农资金整合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具体工作的推进。区委、区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将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列入重点工作督办的内容,保证了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区委、区政府每年都出台激励高效农业发展的文件(见材料范本),并多部门协同动作,强化领导督察,严格奖惩,有效推动高效支农项目的实施。

2、擅规划,打造平台科学整合。科学规划是前提,以发展规划引导支农资金整合。区整合办组织人员深入全区9个乡镇(现合并为6个)进行实地调研,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和发展的重点项目,明确支农资金的重点投向,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支农资金的集中使用。2008年至2010年,我区根据自身为盐城主城区的实际,着眼于市民的“菜篮子”、“餐桌子”,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并以此为平台,将支农资金进行有机整合使用。在实际操作中,对规划项目实行“扎口制”。一是由各涉农主管部门按照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制定的工作规划,建立各自的项目储备库,然后由整合办负责项目比对,统一管理,对未纳入项目库的项目以及重复报批的项目,一律不予上报,不予投资;二是统一上报项目。所有向上级申报的项目须经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同意后,再由有关主管部门与区财政部门联合行文上报。有效防止项目过小像“撒胡椒面”以及资金投入如“泥牛入海”现象的发生。三是统一组织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各自对应项目的组织实施,并要求符合招投标管理规定的项目必须实行招标,金额较大的物资材料采购严格按有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在构建整合支农资金平台中,注重“抓大放小”,结合区情实际,明确了种植业为重点并向高产、优质、高效上调整;畜牧业向园区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坚持把整合支农资金向优势主导产业倾斜,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集中投入的力度则相对较小。截止2010年底,我区共投入支农资金10300万元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目前已建成4500亩的核心区。随着“万顷良田”等项目的即将实施,园区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更好的发展机遇。

3、提效能,完善机制推进整合。严格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形成一整套的规范制度体系,积极推行“项目公示制、竞争立项制、政府采购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县级报账制、决算审计制、管护责任制、绩效

评价制、责任追究制”为主要内容的“十制”管理办法,确保项目建设每个环节监管紧密衔接,财政资金安全有效。

二、支农资金整合成效

1、实现了集中财力办事和优势互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个项目载体,坚持整合资金先整合项目的工作思路,根据建设环节的不同需求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以项目整合来带动资金整合,避免了过去部门间交叉重复申报项目现象,较好地实现了资金有效聚合,保证了集中财力办大事。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几年来共实施高效农业项目23个,投入资金7500万元,整合农村公路、农网改造项目资金、农桥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业开发、水利建设等资金,对路、桥、电、水等基础设施投入近3000万元,“机耕路上挂葡萄”,“防渗渠旁有大棚”,形成了项目的穿插效应、叠加效应、辐射效应。

2、提高了项目建设档次和资金效能。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整合资金,在同一项目区建立统

一、协调、互补的项目申报和资金安排机制,在资金整合前实现了项目的先行整合,避免了项目建设的交叉重复和相互脱节,从而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3、促进了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经过几年的项目实施以及农业技术的集成配套运用,有力带动了周边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2010年,园区内外羊角椒亩收入达5000元,菊花达7000多元,西甜瓜6000多元,其他蔬菜近5000元,远远超过棉花、水稻等原有农产品的亩收益。

三、支农资金整合难题

1、资金多头分散管理制约了资金整合。支农资金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目前,省里、市里有关“三农”方面的领导小组就有若干个,都与涉农资金有关。由于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影响了支农资金的整合,使其发挥不了应有的效能,特别是受部门利益的驱使,近些年来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出现了“各路诸侯都分钱”,各报各的项目、各管各的项目,互不通气,投资分散,重复建设,形不成规模的问题,降低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甚至滋生腐败行为。涉农资金虽然较好地为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好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益,更需要政府多动脑筋。在国家涉农部门职能分配格局不变的情况下,突破目前分配格局已成为资金整合的最大阻力和障碍。

2、资金管理体制不活限制了资金整合。大多数支农资金项目的审批权都集中在中央和省,直接下达到具体项目单位,有的甚至直接到村、到具体地块。由于体制上的原因,财政支农资金延续条块管理模式,形成了带有明显部门属性和行业特点的制度和方法,导致资金整合条件和环境不宽松,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很难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3、地方匹配能力不强影响了资金整合。中央下达许多支农投资项目,规定省、市、县都要进行资金配套;省下达的支农投资项目,也有一部分规定市、县、乡进行资金配套。但是,像我们苏中、苏北等地方财力有限,无法承受太多的资金配套要求,更谈不上整合资金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扶持生产生活项目上,对于要求农户配套资金的项目,很多贫困户的自筹部分根本拿不出来,使这部分农民失去了参与支农项目的机会。

4、资金运行机制不良遏制了资金整合。支农资金监管体系不够完善,支农资金的监管目前主要靠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具

有临时性和不确定性;支农资金整合规划有待于细化,个别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区缺乏统筹规划,致使项目申报不集中,各类支农资金难以实现“打捆使用”;项目计划建设和资金拨付存在时间差的问题,有些工程是季节性工程,往往由于资金到位较晚(有的拖到11月底),项目不能在当年及时实施,没有及时发挥应有的使用效益。

四、支农资金整合建议

1、提升科学协调机制建立的幅度。通过“统一规划、捆绑投入、共同实施、统一验收、各记其功”的办法,形成“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联动、责任清晰、科学规划、兼顾特色”的各级支农资金整合新机制。在县区一级层面上,应按照精简机构的要求,屏弃部门利益,避免交叉扯皮,更好地整合支农资金,发挥应有的效能,真正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建立健全系统的支农资金效绩考评体系,最大限度的实现农业投资效益最大化。

2、提高资金整合平台建设的强度。加强以县、区为主整合支农资金的平台,由县、区级政府根据本县、区实际,结合农民意愿,将支农资金整合后统筹安排到重点建设项目。按整合后的项目对上争取资金,打造真正的适合发展的资金整合平台,推行“集中使用、渠道不变、用途不改、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促使不同部门分散管理的资金共同投向农村建设。对不同层级的资金,采取“事权不混、性质不变、上下配套”的办法,形成相互联动机制。当前要进一步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开展资金整合。

3、加快整合资金制度完善的速度。健全项目库制度。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实行项目申报制度。项目的申报由当地政府提出,经投资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农口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后,列入项目库。专项资金要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制度。所有专项资金应层层签定项目合同,明确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大额支农专项资金和重点项目资金要推行项目单位法人责任制。项目完工后,接受有关部门

的检查和审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申报、立项、使用、验收等全过程的监督检查,逐步推行“政府主导、财政主管、部门协助、社会监督”的管理体制,实行归口统一管理。要精简项目审核手续,提高项目实施的科学性,缩短支农资金运行时间,提升支农资金使用效率。

4、加大财政部门协调作用发挥的力度。财政部门要研究提出支农资金投入的重点区域和项目,积极做好政府的决策参谋。与各涉农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资金的使用管理要与有关部门共同协商,共同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要按照“减少交叉、权责一致、强化协调、增强服务”的原则,调整和归并部门职能分工,理顺投资主管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在支农资金管理方面的职能定位,对支农项目实行相对集中管理,逐步实现由财政部门统一拨付支农资金,强化统筹协调,避免重复投资和分散投资,归并支出事项,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金效益。县、区镇财政管理部门除了协同搞好项目的申报立项外,要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及时传递和反馈支农资金信息以及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不做“局外人”,共同参与项目的督查验收和追踪问效,真正将支农工作落到实处。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以上是我对支农资金整合方面的粗浅认识,相信兄弟单位的支农资金整合 “拼盘”做得比我们好,有机会一定前往“品尝”取经。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同仁不吝赐教,谢谢!

2011年6月14日

推荐第6篇:创新支农资金监管

积极探索支农资金监管模式 努力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近几年来,农业、农村和农民等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引起中央及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在财政部门逐年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情况下,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金,真正使财政资金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已成为财政部门不容忽视和探讨的问题。2007年,莱州市财政在“三农”方面的资金投入达23655万元,比2006年增加4986万元,增长26.7%。为切实加强和完善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我们紧紧围绕规范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这一重点,不断探索和创新财政资金监管新模式,实现全主位、多层次、多环节全过程监管,进一步提高了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效能和使用效益,确保了资金的专款专用。

一、改革资金拨付方式,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新模式 近几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这项制度的改革,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了挤占、截留、挪用资金等违规问题,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为配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我们对财政支农资金的支付也进行了改革和规范。根据《山东省农业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县级报帐制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结合国库集中支付政策,制定了《莱州市支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并在国库集中支付程序中增加了报帐环节,从资金分配到资金拨付等环节都进行了明确和规范。由于改革涉及到部门利益,最初遭到了主管部门的抵触,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认真详细地宣传政策,耐心细致地解释沟通,最终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并能积极配合我们做好这项工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使财政资金的高效安全运行从根本上得到了保障。

二、加强事前控制和管理,确保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不仅要防止挤占挪用和贪污腐败,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许多项目上马后无法按前期规划进行实施,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2007年,我们加强了事前的控制和管理,严把入口关。对重点支农项目,一抓投资评审,二抓政府采购。项目立项阶段就委托财政评审中心,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主要是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审查,以此作为我们确定项目是否可行立项的依据。这样,就从源头上避免了财政投资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财政资金。凡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必须全部实行政府统一招标和采购。2007年,我市的庙埠河水库除险加固、坎赵水库调水工程、节水灌溉以及村村通自来水等8个财政支农项目,全部进行了论证评审,节约财政资金200多万元。并对2个经论证不可行的项目给予否决,不予立项,节约财政资金120万元。

三、加强事中监管,确保财政资金的专款专用 财政工作一手抓好资金分配,一手抓好资金管理,两手都不能软。加强对项目资金的事中控制和管理,就是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跟踪做好资金的监管。财政部门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监督职责,监督跟着资金走,随时掌握项目单位资金的变动情况,对资金的去向和使用实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对项目资金的事中监管,我们主要是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实行了县级报帐制:第一步,收到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或本级安排的项目资金,我们以正式文件通知业务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第二步,项目单位根据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建设,并随时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进度提出报帐申请,由业务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后,我们再组织人员对项目的形象进度进行现场验收,并对报帐的项目支出原始单据等材料进行严格审核。第三步,审核合格后,我们将资金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直接拨付到施工单位。从根本上避免了项目单位挤占挪用资金等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同时,这种报帐制度,加大了财政部门对资金的事中监督力度,有效控制了项目资金的使用过程,避免了事后检查出问题实际无法整改的弊端。

四、建立事后评价和跟踪反馈,确保财政资金的完整性 以前,对完工项目的监管,主要是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而对项目本身所发挥的作用及效益情况,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2007年,根据烟台市局统一部署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总体要求,我们一方面加大了对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从各业务主管部门抽调了4名业务骨干,集中二个月的时间,对我市200

5、2006年度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检查各级支农项目94个,涉及财政补助资金4559万元,并对存在的问题限期进行了整改。另一方面,我们委托财政评审中心,对投资额较大、社会比较关注的10个支农项目,按照上级制定的项目绩效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进行了科学地综合评价,对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客观公正的论证。

五、探索支农资金整合新模式,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粘合作用,优化资金投放结构,在支农资金的整合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2007年,重点围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全市的重点项目,我们统筹规划,集中整合,对农田水利建设、村村通自来水、水源地建设等2000多万元支农资金,实行捆绑使用,集中投入,重点倾斜,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造、村村通自来水、水源地调水及集中供水等工程加快推进,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环境,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优化了支农资金支出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引导作用。 2007年,我们在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尝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步,我们要继续在市局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虚心学习兄弟县市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扎实工作,再接再励,再创农业财政工作新局面!

推荐第7篇:乡镇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自查报告

乡镇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自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镇支农资金管理,全面提升支农资金的监管,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澂财农4号《关于全面开展支农资金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和8月13日县财政局召开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安全检查的会议精神,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所组织业务人员对我镇支农资金的来源、性质、使用

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及1-7月,上级财政部门共拨入我镇财政支农资金249.8万元。其中:公路修复补助款0.7万元,农田水利工程补助资金2万元,农业生产救灾恢复资金40万元,沼气建设补助经费0.7万元,标准化养殖补助经费0.7万元,扶贫款50.4万元,退耕还林资金149.5万元,对种粮农户补贴资金8.1万元,油菜种植补贴2.2万元。镇财政共兑付财政支农资金249.8万元。其具体情况如下:(来源:好范文 http://www.daodoc.com/)

一、退耕还林资金和对种粮农民补助资金。

退耕还林资金10.6万元,退耕还林资金138.9万元对种粮农民粮食直补资金8.1万元,油菜种植补助资金2.2万元,共计159.8万元.均已全部兑现到户。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资金全部实行“一折通”方式发放,切实做到了“五个到户”和“六个不准”。

二、农业救灾恢复资金。

财政局拨给我镇农业救灾恢复资金40万元,我镇实际支付农业救灾资金40万元,对农业救灾资金,镇领导深入农户和受灾现场,按受灾程度,经研究以不同的标准把救灾资金解决到各受灾户,减少受灾群众的损失。

三、村道公路建设补助资金。

上级财政拨给我镇村道公路建设补助资金0.7万元,我镇按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标准按时、全额将此项资金支付给各村,并监督各村资金使用情况,确保真正用于村道路建设。

四、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至拨入我镇财政扶贫资金共50.4万元。其中:

1、拨入整村推进扶贫资金29.4万元(其中:潭14.7万元,铺14.7万元);

2、拨入整村推进扶贫资金21万元(其中:潭10.5万元,塘10.5万元);资金的拨付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所规定的项目计划进行实施,每一次项目资金的拨付均由镇长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均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各部门之间做到分工到位,责任明确,同时均成立了项目监督小组,对项目的计划、实施和资金拨付进行全面监督。

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①按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②未改变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和投向;③及时拨付扶贫资金,履行项目报帐。

2、在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坚持做到:①遵守扶贫资金分配、拨付、审批程序等制度;②依法设置会计账薄、填制会计凭证;③资金足额到位,做到专款专用,不挤占、不挪用、不截留扶贫资金。

五、整改意见及建议

我镇严格按照财经制度管理、使用财政支农资金。没有截留、挤占、挪用现象,目前镇财政对支农资金管理的簿弱环节在于对支农资金使用的监管。针对这一簿弱环节,九村镇财政所将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针对性防范措施,及时纠正,坚决堵塞漏洞,防微杜渐,加强制度建设和工作力度,重点把好支农资金使用的最后一道关口,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推荐第8篇:乡镇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自查报告

乡镇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自查报告

乡镇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自查报告

乡镇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自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镇支农资金管理,全面提升支农资金的监管,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澂财农4号《关于全面开展支农资金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和8月13日县财政局召开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安全检查的会议精神,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所组织业务人员对我镇支农资金的来源、性质、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退耕还林资金和对种粮农民补助资金。

退耕还林资金10.6万元,退耕还林资金138.9万元对种粮农民粮食直补资金8.1万元,油菜种植补助资金2.2万元,共计159.8万元.均已全部兑现到户。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资金全部实行“一折通”方式发放,切实做到了“五个到户”和“六个不准”。

二、农业救灾恢复资金。

财政局拨给我镇农业救灾恢复资金40万元,我镇实际支付农业救灾资金40万元,对农业救灾资金,镇领导深入农户和受灾现场,按受灾程度,经研究以不同的标准把救灾资金解决到各受灾户,减少受灾群众的损失。

三、村道公路建设补助资金。

上级财政拨给我镇村道公路建设补助资金0.7万元,我镇按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标准按时、全额将此项资金支付给各村,并监督各村资金使用情况,确保真正用于村道路建设。

四、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至拨入我镇财政扶贫资金共50.4万元。其中:

1、拨入整村推进扶贫资金29.4万元(其中:潭14.7万元,铺14.7万元);

2、拨入整村推进扶贫资金21万元(其中:潭10.5万元,塘10.5万元);资金的拨付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所规定的项目计划进行实施,每一次项目资金的拨付均由镇长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均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各部门之间做到分工到位,责任明确,同时均成立了项目监督小组,对项目的计划、实施和资金拨付进行全面监督。

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①按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②未改变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和投向;③及时拨付扶贫资金,履行项目报帐。

2、在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坚持做到:①遵守扶贫资金分配、拨付、审批程序等制度;②依法设置会计账薄、填制会计凭证;③资金足额到位,做到专款专用,不挤占、不挪用、不截留扶贫资金。

五、整改意见及建议

我镇严格按照财经制度管理、使用财政支农资金。没有截留、挤占、挪用现象,目前镇财政对支农资金管理的簿弱环节在于对支农资金使用的监管。针对这一簿弱环节,九村镇财政所将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针对性防范措施,及时纠正,坚决堵塞漏洞,防微杜渐,加强制度建设和工作力度,重点把好支农资金使用的最后一道关口,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推荐第9篇: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加强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是建立财政专项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制度。一方面可以规范和加强项目管理,另一方面通过项目绩效和预算安排挂钩,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wenmi114.com可以真正建立起资金使用的问效制和问责制,切实改变重分配,轻监督,轻绩效的现状,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

效能和使用效益。

坚持和明确财政专项支农资金的使用原则。一是公益性原则。要坚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让大多人受益,对于直接服务于农民的项目,如教育、卫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应以无偿性资金支持为主,对于自身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涉农项目,财政更多的应以有偿的周转性资金予以扶持。二是公开化原则。对财政专项支农资金的使用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分配原则,凡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要向社会公布、公开招标竞标,规范程序,避免预算执行的随意性。三是市场化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财政支出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向直接关系民生的方面倾斜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原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支农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市场规则办事。四是安全性原则。要让财政资金真正用于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上,避免被变相侵占、挪用或截留。

合理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让财政支农资金的安排真正体现出对“三农”的倾斜,就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长远的科学规划和近期的目标任务,把现行分散的项目建设目标向产业建设目标转变,把优势农业与延伸发展产业链衔起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在保持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比例的力度,对农业投入的同时,应对现有支农资金进行整合梳理,合理配置,按照渠道不变,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合理分工的原则,把农业项目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集中资金,突出重点,真正使农业投入实现从分散的项目建设目标向产业链配套建设目标的根本转变,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推进规模农业,实现规模效益。

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财政专项支农资金支出是政府公共支出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建立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目的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过程中目标与结果的对应关系,形成一种新的面向结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绩效考评的内容可分为项目考评和财务考评,项目考评指标应包括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项目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一致性,立项目标完成情况,项目组织管理情况,项目的政策效应,项目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内容,财务考评指标应包括财务计划的科学性,资金配套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财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等内容。当然,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重点围绕是否让农民受益,是否为国家培植税基,增加税源这一目标,如果项目运行有成效,带动农民增收明显,就应集中投入,重点倾斜,以最大限度体现绩效考评的结果。

对支农项目资金进行过程监控。一是在立项阶段,做好支农项目预算,进行事前控制,财政与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扶持政策规定,对支农项目的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审查,组织专论证、筛选,严把入口关;二是在执行阶段,做好支农项目的事中监督,财政与主管部门可委托中介机构跟踪抽查项目实施情况,确保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防止财政资金流失与浪费。三是在竣工阶段,做好支农项目的检查验收,支农项目完成后,财政与主管部门要及时委托或中介机构进行项目竣工的决算审计,根据审计结果核拨项目尾款,除国家、省、市的规定外,对于超出项目支出核算部分一律由项目用款单位自行承担。

推荐第10篇:财政支农资金参考资料(推荐)

认真研究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确定支持范围、支持重点和支持方式。制定印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操作办法。

规范预算编制,细化预算内容。

明确的责任制和落实督办制,健全和完善资金监管制度。

区别轻重缓急,确保资金使用到位和有效运转。

规范财政工作运行机制,完善财政行政审批程序。

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宣传发动,健全一事一议制度。取得广大农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完善管理与考核办法,实行督办、调度、通报、考评相结合的办法,重点督促检查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组织领导、方案制定、任务落实、工作进展等方面的情况,并将此情况纳入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财政补贴、以奖代补、贷款贴息。优惠的利率政策,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支持农村发展。信贷政策的杠杆效应吸引更多资金投放农业、农村生产领域和农村公共产品的建设,缓解财政压力。放开民营资本的准入限制和贷款利率,促进农村小额信贷的发放。

开展项目申报。

扶持做大做强。

支持技术改造。

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狠抓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部门预算责任。加强对决算数据的分析运用,健全预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机制。

加强分析和动态监控,完善评价体系。

推进各类资金整合,增强资金的规模效应。

狠抓增收节支,反对铺张浪费行为。功能用途相近的专项资金进行合理归并和整合。 强化财政监督。开展专项检查,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坚决查处财政违法行为。 积极开展上下联动监管,切实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探索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机制和有效的问责机制。

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监督,建立系统、规范的预算公开机制。

建立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强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围绕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监督等关键环节,提升信息化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财政统计报告制度,建立台账、抽查巡查、健全管理制度等方式,强化对财政安排的资金以及其他部门和渠道下达的财政资金的监管,对项目实施监督检查、跟踪问效和信息反馈制度。

将支农资金的使用范围、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监督及预算执行、绩效考评、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和“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提高办事效能。

规范支农资金审批程序。建立科学可行的项目支出预算审核机制。进行筛选排序,分类审核。重大项目资金计划和支出预算执行方案经财政部门初审,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后执行,使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决策更加客观、公正,程序更加透明。

建立公平、公正、规范的支农资金分配机制,支农资金统筹安排机制,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管理使用机制,激励约束并重、奖惩结合的考核机制。

重点专项资金项目必须单独设账、独立核算,项目完成后必须进行财务(竣工)决算审计机制,夯实财政专项资金长效监管机制的基础。

把好项目报批关和资金拨付关。项目开工期间,项目部门首先要报项目实施方案,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

项目竣工后,由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对实施项目予以验收,验收合格后实行财政报账制;建立“三步监督”,即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完善“五项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财政报账制,形成对支农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的全程监控,积极推行支农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积极推进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的整合,严格项目支出分配程序,加强重点项目支出的跟踪问效和监督检查。

完善预算编制: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管理,科学、合理地制定定额标准;推进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完善各项支出定额管理;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合理安排预算资金;强化预算约束,增强预算的计划性与严肃性,减少临时追加预算的现象。

确定绩效目标,建立客观公正的考评标准,科学有效的考评方法,合理的指标体系,推进预算支出特别是投资项目的绩效考评工作。

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完善直接补贴机制。稳妥地调整补贴系数。完善最低收购价格,确立农产品价格政策,维护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支农资金的现象发生。

安排项目时,兼顾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把资金尽量安排到有利于农业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惠民增收、老百姓直接受益、见效快的项目上。

资金的支出统一执行县级报账制、招投标制、政府采购制、国库集中支付制。

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拟定财政重点支出项目绩效考评暂行管理办法,对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项目实施绩效评价的范围、办法、考核指标、组织实施、结果使用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

确定对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生态与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促进再就业资金、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率先实行绩效评价。

明确绩效评价要求。对预算编制各个环节中绩效评价的要求进行明确界定,要求各部门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严格执行。

各部门单位编制预算时,要对项目目标、预期效益(经济、社会效益)、资金使用计划和项目实施计划等,进行充分考察和事前评审,并作为绩效评价和安排财政资金的主要依据。

对预算已确定的支出项目,要纳入日常财政和财务监控体系,加强对资金拨付、使用环节的监控。

对已完成的支出项目,部门要进行绩效考评,评价结果作为财政监督和今后安排支出的重要依据。

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财政资金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

强化专项资金后续跟踪管理和绩效监督,对资金低效使用、没有完成目标任务,以及发生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的,,建议有关方面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开展农业财政资金综合效益评价,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招标项目和出口农产品绿卡工程等项目,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量化计算和分析,实行综合效益评价。

统一规范项目预算管理,提高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早编细编预算、完善工作机制,提高预算完整性透明度。

建立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保障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构建规范的指标体系,建立财政资金支出各环节的绩效评价制度,确保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性。

改进预算会计核算工作,正确反映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

完善评价体系。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统一与专门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一套完整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库,在财政支出分类的基础上,分别建立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库。

选准推进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改革的突破口,保证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作用。

编制绩效预算可以起到事前监督的预防作用,解决其他事中和事后环节监督管理上的不足,从根本上提高资金绩效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严格的绩效预算审查制度,通过加强对预算支出绩效的审核、评价及综合平衡,对绩效差、不合法、不合理、不科学的部门预算支出计划予以调整。

建立预算执行过程的绩效跟踪检查制度,在提出公共预算时要设有与该支出对应的效果指标;在预算执行的中期报告中要对比资金的使用与绩效,在决算时要报告最终的资金绩效情况,并对各部门的项目支出进行横向的成本效益分析,找出不同单位或部门项目间成本效益差异的原因,为以后支出决策提供依据。

深化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工作。落实自评责任,规范单位自评行为,严格绩效目标申报,与预算批复同步试行重大支出项目绩效目标批复制度,进一步加强源头约束。同时,根据自评情况选取重点项目开展重点评价,逐步减少资金分配、使用过程中的随意性。

推进绩效预算工作。将预算单位纳入绩效预算编制范围,实现绩效预算工作的全覆盖,构建部门之间的财政资金竞争分配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事前绩效预算、事中监督检查、事后绩效评价”的财政支出全过程绩效管理工作制度。

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试点工作。将绩效目标作为资金分配和项目遴选的一项重要判断标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搭建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平台。成立绩效评价专家库,构建中介机构评价和专家评价为主的第三方独立评价工作机制,逐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高评价结果的专业性、科学性与权威性。

问题:

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缺乏一个有权威性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分散在各管理部门进行,各部门又主要是从技术性能、项目工程管理方面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方法和组织程序差异大,难以形成统

一、全面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这将直接导致评价标准不统一,从而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差异大,缺乏可比性。

未建立规范的指标体系。目前,各有关部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是通过若干固定的财务、技术和工程管理指标进行全过程评价,评价侧重于技术、工程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评价,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评价不足;同时评价还缺乏一套科学、统

一、完整的指标体系。这些远远不能满足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的要求。支出评价内容不完整。目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一方面只重点审核项目支出行为是否符合现行财务政策和国家有关规定,而忽视对项目效率或发展效益方面的评价,或由于评价指标设置不完整,不能进行项目的效益评价;另一方面评价对象仅局限于项目本身,而忽视项目内外因素(包括政策环境和自然环境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投资行为对行业、社会及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等)。

支出结果缺乏有效的约束力。目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只是作为各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或作为有关部门加强新上项目管理的借鉴或参考,对于财政资金支出项目中的成绩、问题与相关责任,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责任人没有任何直接约束,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

建议: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分类体系。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划分为农林水等大类,并且根据评价工作的具体情况可以在进一步细分的若干小类,与财政日常管理的习惯相适应,便于基础信息的收集。

制定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标准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研究指标与标准的对应关系,研究不同评价对象的标准选择,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整理各种分类标准数据,在条件成熟时要研究建立绩效评价标准数据库。为提高有关评价标准的权威性,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可以效仿企业绩效评价,定期发布有关评价标准。

完善评价体例。建议在财政支出分类的基础上,应分别建立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从指标的适用性角度考虑,各类指标均可划分为通用指标、专用指标、补充指标和评议指标四种类型。并且根据指标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各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建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工作机构。建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赋予工作机构及相关人员以必要的职权,如在信息查询、资料获取、独立取证以及行政处罚建议等方面给予一些特定的权力。

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信息收集网络。扩大评价信息的收集范围,建设完备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的效率。

第11篇:支农资金论文 财政经济论文

支农资金论文财政经济论文

中国支农资金整合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基于财政支农资金处于分割和三农发展资金严重短缺的现状,中国提出了支农资金整合的命题。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一个经济问题,其中蕴涵很深的经济学规律。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问题理论落后于实践的情况下,通过分析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理论依据,探讨了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围绕财政支农资金问题,试图构建一个“3W”经济学分析框架——什么是整合(what)、为什么要整合(why)和如何整合(how),分析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支农资金;整合;经济学

一、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理论依据

支农资金整合可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利用效率,带来的效率可以分解为:互补效应、集成效应、效益放大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和制度创新效应。这些效应将为这些支农资金提供协同机会,构建一个全新的支农资金架构,将资金集成的成效转化为最终成果,选择适当的路径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分量总和,将大大提高支农工作效率,并使支农效益同倍数或更大倍数的放大。

追求价值链的整体价值最大化是整合的原动力。在资金增值环节上,部门之间优势互补,可达到“双赢”的协同效应,相互在资金价值链的核心环节上展开合作,在整个价值链上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公

共产品“多头供给”与“供给缺位”并存的局面要求应把着重点放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上。

二、支农资金整合的障碍(阻力)分析

(一)不同利益主体和部门利益:整合的桎梏

管理体制原因直接造成了支农资金管理的人为分割、部门利益冲突,不利于资金的统筹使用。(1)创造政绩体现机构存在价值。资金是开展工作、创造部门成绩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段,这也是资金在各部门分散管理形成刚性的主要原因。(2)运用资源取得团体或个人福利。为了额外谋取团体或个人福利,就得争取资金控制权。这些本位利益与政府农业支持和保护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但是与现行管理体制和机构职能设置相伴生的。(3)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地”性质决定了极易在政府部门之间形成“分赃式”利益共同体,共同瓜分财政支农资金“剩余”。

(二)合成谬误是支农资金整合的理性困境

1.政府部门之间的博弈:囚徒困境模型。假设在支农资金整合政策执行中有两个同级的政府A,B,他们都有积极整合和消极应付两种策略选择。当A,B同时选择积极整合策略时,支农资金将得到较好的整合效果和协同效应,管理者存在获得的奖励与升迁等概率。但是,两个部门都将失去各自资金的绝对支配权、支付整合成本和因此而获得租金。因此,总体上A,B获得同样的较高支付(m,m)。当A,B同时选择消极应付策略时,支农资金整合因执行主体措施不得

力而效果不佳,而且A,B因为执行中应付需要做面子工程的代价,可能还会因为执行不力受到处分,因此,支付矩阵为(n,n)。当A,B之间一方积极整合而另一方消极应付时,积极整合一方支付为(n-a),消极应付方支付为(n+a)。其中m-n>a(见表1):

表1政府部门之间博弈分析矩阵

在表1所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政策执行的囚徒困境模型中,存在两个均衡(m,m),(n,n),且(m,m)帕累托意义上优于(n,n)。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艰巨任务不是靠单一管理主体的积极性为能够完成的,如果只有一方努力,支农资金整合政策难以实现,博弈结果就会和双方都消极应付。这样,博弈的结果是A,B双方都消极应付,(n,n)成为博弈的唯一纳什均衡。这就是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政策执行难的原因。

2.基层个体的理性决策与政策目标的偏离。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过程中,其理性选择的取向是尽量为本单位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博弈分析矩阵(见表2)。(1)如果政府选择是集中使用,基层个体选择合理争取财政资金,那么政府的政策目标和个人的效用都可以达到最大,这里假定为(2,2);如果基层个体只是要争取财政资金,那么其效用就会由于政府的集中投入而受到影响,有些基层单位得到的财政资金达不到个体需求的数量,政府资金的集中投入也由于有些资金投入方向不当使政策目标受到影响相应的结果为(1,1.5)。(2)如果政府的选择是分散使用,政府投入效果由于分散使用而被削弱,

个体选择争取尽量多的财政资金,相应的结果为(1.5,2);如果个体选择合理争取财政资金,相应的结果为(1,1),但这个博弈过程是有次序的。基层单位是申请部门,政府部门是审批部门。基层决策个体为了个人效用最大化,选择争取尽量多的财政资金。当前中国政府的支农职能可能会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中。因此,政府部门选择资金分散使用可能会得到更大的效果。(1.5,2)是纳什均衡结果。

表2 基层个体决策者和主管政府之间博弈分析矩阵

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博弈行为分析。根据“囚徒困境”理论,中央政府在支农问题上希望地方政府多承担责任,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不高,博弈矩阵同前面的部门之间的分析。地方政府对农业投资动力不足和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1)利益机制的导向。(2)农业投资外部性太强。(3)农业投资具有不确定性和效益的滞后性。

三、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动力机制

1.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基于供求定理的分析。财政支农资金相对于三农发展需要来说,是具有稀缺性的。财政支农资金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历史上对三农的关注和投入水平。二是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速度是否能够赶上三农发展速度对资金的需求。三是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国家增加的财政支农资金远远满足不了新时期三农发展的需要。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所带来的资金节约和使用效率提高,是能够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需求的作用的。

在总体上,支农资金一方面表现为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另一方面财政支农的供给支持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就需要拓展投入的渠道,加强财政支农能力,目前在金融危机和财力有限的背景下,财政支农资金的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可能空间有限,内涵式发展成为首要选择的发展模式。实现外延扩大与内涵发展相结合,不失为一种解决支农资金供给和需求之间矛盾的政策选择。

2.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基于规模经济理论的解释。外部规模经济影响着内部规模经济的存在与否以及可利用程度。外部规模经济的产生并不是依靠单个部门三农投入资金规模的扩大,而是依靠部门之间或者财政支农部门与其他社会组织进行联合,通过节约组织成本,提高效益。

3.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解释。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交易属于关系型交易,“双边规制”、中间性组织和自组织属性、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信息畅通、交易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是降低交易费用的原因。支农部门之间的交易则具有凝聚性和合作性,关系型交易能对支农资金整合进行激励。

从实际经验和理论分析来看,实行分散管理模式往往比实行整合模式成本要高。由于分散管理,相互之间获得信息的成本太高,各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信息交流和统一协调,导致支农资金的无效支出。从公共经济学来看,中国的这种农业分散管理体制实际上是一种“多

中心政治体制”是浪费性的或者无效率的。

四、推进支农资金整合的有效途径

1.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需要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根据职能重新整合政府机构,减少政府间沟通的行政成本。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的大部制改革,可以在中央层次上实现政府间职能的整合,省级及省级以下的政府部门也需要进行类似的调整,以实现政令畅通;认真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增加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

2.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需要不断创新。政府需要进一步明确服务型政府的定位,为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提供必需的制度保障。根据受益范围和财政能力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明晰各级政府在财政支农方面的事权,实现不同级次政府之间在财政支农方面的有序分工和整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情况的效果考核。根据资金的预期效果调整资金投入效果,提高财政资金投人的边际效益。

3.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酵母作用,加强财政支农整合对金融支农资金的引导和整合。将财政支农、农信社改革、政策性金融支农进行三维整合。把财政支农与农村增量金融支农有机整合。具体可考虑把一部分财政支农资金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绩效标准以奖励形式向其注入,使更多的农村增量金融组织能顺利诞生并健康成长,以增强金融支农力量,同时也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范存会.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经济学博弈分析[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8,(8).

[2]胡振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整合、政合与整壑[J].当代财经,2009,(5).

[3]彭克强,陈池波.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整合论[J].中州学刊,2008,(1).

[4]王奎泉.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机制创新研究——基于浙江资金整合调研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9,(3).

[5]赵鸣骥,等.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提高财政支农工作水平[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6,(4).

第12篇:资金自查报告

中富支付服务有限公司

资金安全检查自查报告

集团财务部:

按照集团财务部《关于开展“三查三保”资金安全检查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担保公司对该资金管理、资金风险防范进行了自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该公司自2012年9月成立至今尚未开始经营,且集团并未设置相关工作人员,财务事项暂由集团担保公司代管,仅发生年度审计、所得税汇算和纳税申报信息系统年审等费用。制度建设和内控方面均未到位,目前只有印鉴和票据管理、资金使用方及税务管理面参照担保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中富支付服务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20日

第13篇:资金自查报告

关于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自查报告

县财政局:

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督,促进专项资金规范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 财发[2011]94号文件精神,我公司重点对2010年财政拨付企业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进行了自查, 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9年至2010年专项资金的收支情况

1、2010年1月7日收到财政拨付贷款贴息资金 万元,

2、2010年11月10日收到财政拨付项目资金 万元。

3、2010年12月6日收到财政拨付项目资金 万元。

4、2010年12月18日收到财政拨付项目资金 万元。

5、2010年12月23日收到财政拨付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万元。

2010年度共收到财政拨付项目资金 万元,其中: 万元资金分期列入利息支出。 万元列入递延资产科目,分项细化支出,购置设备支出 万元,土建工程支出 万元。

通过自查的情况来看,单位领导负总责,能认真组织实施项目规划设计编制工作,并用好管好规划专项资金的使用。专项资金的投入对企业的挖潜改造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逐步规范。规划项目得到实施,资金效益日益体现。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自查我们认为资金能按项目计划来执行,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下列几点:

(一)项目分项预算执行不够规范,部分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够充分。

(二)项目资金预算不够完整,部分资金未列入预算。一是一些经费没有列入项目预算,如设计费、评审经费、项目可性行研究报告费用、特别是请省内外专家的费用没列入项目规划经费中,而这些经费又是需要支出的;

(三)制度不够健全,监督不够有力。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等方面目前没有具体的规定或办法,

(四)个别合同签订不够规范、自查中发现,合同签订、履行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先有支出才有项目合同,一些规划设计的工作经费列支不够合理。

三、整改措施

通过这次自查,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建立或完善预算项目和专项资金使用的考核机制。

2、严格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监督管理。

3、科学合理编制项目,要科学合理选定项目,不断完善项目论证、评审、报批程序,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包括资金规模、实施年限、实施目标和效益等);

4、加强会计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专项资金要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实行单独核算,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单位 (公章)

二0一一年五月八日篇二:关于专项资金自查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专项资金自查工作情况的报告

庆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一、收到的专项资金情况

1、网点补助资金

2004年市局拨付网点补助资金64.50万元,其中:2004年2月50号凭证28.50万元,2004年12月49号凭证30.00万元,2004年12月216号凭证6.00万元,全部做实收资本。

2、政府奖励补贴资金 2003年7月101号凭证,县财政局拨付政府奖励资金10.00万元,做补贴收入。

3、专卖罚没款返还资金

2003年收到财政返还款3.28万元,2004年收到财政返还款9.53万元,2005年收到县财政返还款3.53万元,全部做补贴收入。

4、省局、分局拨付专卖打假经费

2003年省局下拨专卖打假经费20.00万元。

2003年分局下拨打假经费30.00万元,2005年分局下拨打假经费0.85万元,全部做补贴收入。

二、专卖罚没收缴情况

1、2003年度专卖罚没收缴情况

2003年涉及到专卖打假案件40起,收缴罚没款1.98万元,于2004年2月份上缴县财政局,县财政局在当年5月份按照100%比率进行返还。

2、2004年度专卖罚没收缴情况

2004年涉及到专卖打假案件19起,收缴专卖罚没款11.04万元,经与专卖案卷核实,与其相互印证的专卖打假案件17起,收缴专卖罚没款0.22万元,而收缴的10.82万元专卖罚没款无相应的专卖案卷。

2004年4月份上缴财政专卖罚没收入7.55万元,县财政局于同年5月份按照100%比率随同2003年上缴的专卖罚

没款一并返还,返还金额为9.53万元(2004年县财政未返还完当年上缴的全部专卖罚没款额,下剩3.49万元于2006年1月份随同2005年上缴的专卖罚没款一并返还)。

3、2005年度专卖罚没收缴情况

2005年收缴专卖罚没款0.046万元,涉及专卖案件15起,实际上缴财政专卖罚没收入3.53万元(包括2004年未上缴罚没款3.49万元),县财政局于年2006年1月份按照100%比率进行全部返还。

4、2006年并账前专卖罚没收缴情况

2006年并账前收缴专卖罚没款0.808万元,涉及专卖打假案件2起, 2006年5月份全部上缴财政,县财政当年年底全额返还。

三、专卖打假经费收支情况

2003年省局、分局拨付专卖打假经费共计50万元;2003年共查获假冒卷烟1837条(36.74万支),支付专卖打假经费/举报费1.14万元。

2004年查获假冒卷烟555.8条(11.12万支),支付县法院协同办案费1万元,专卖打假人员差旅费0.01万元。

2005年分局拨付专卖打假经费共计0.85万元;2005年查获假冒卷烟524.7条(10.49万支),支付专卖打假经费/举报费0.012万元。

四、制度建设的完整性

为了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严厉打击烟草违法行为,我局严格依照有关烟草专卖管理实施条例及《烟草打假经费管理办法》,不断建立健全各项专卖管理制度,对上级部门拨付的各项专项资金严格依据相关制度进行收支,打假经费的开支按照分局下发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但对于打假成果的补贴标准或打假经费的分配使用标准,还未制定相关行之有效的使用标准,相应的管理制度、审批程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五、账务处理的合规性

1、专卖罚没收入账务处理的不合规性

多年来,在专卖收购卷烟与罚没收入账务处理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 “收支两条线” 要求进行账务处理,我们在实际账务处理中将应付收购烟款直接抵顶罚没款,使罚没收入不能存入收入账户,具体账务处理方式:借方:应付账款/专卖收购烟,贷方:其他应付款/罚没收入、贷方:现金(银行存款)。

2、罚没收入收缴的不合规性

2004年10月238号、239号会计凭证,其他应付款/罚没收入41,140.00元和67,028.00元,凭证附件不全,无罚没收款收据及相关处罚决定书,且业务入账无相关没收商品验收清单,财务入账无销售清单,经核查相关专卖案卷,发现2003年的环烟专[2003]年度处字第8号案件,没收卷烟

翻盖白沙1249条和芙蓉王300条,案值为107,786.50元,与此两笔款项合计金额108,168.00元相近,但专卖部门无没收票据,且该案卷很不规范,据当时相关人员回忆,估计此两笔收入为上述没收卷烟的变卖款。

3、账务处理发票不合规

(1)2003年12月102号凭证,支付打假经费/举报费11,382.50元,凭证附件不全,且无相关的专卖案卷。据当时举报费领取人李仲荃同志回忆: 2001年我县局在秦团庄乡设立卷烟直销点,聘用张世明代理经营,在其工作期间将销售的卷烟货款携走,经核查对账发现短缺卷烟货款11,382.50元,由于当时业务经理是李仲荃同志,公司就从李仲荃同志工资中扣回短缺卷烟货款。事后,李仲荃同志多次找领导沟通,虽然其当时是业务经理,但具体负责的是专卖工作,应与此事无关,最后有关领导决定以打假经费/举报费进行账务处理,支付其所扣工资11,382.50元。

(2)2004年10月90号凭证,支付县法院打假经费/协同办案费10,000.00元,凭证附件不全,且专卖案卷中无相关印证资料。由于当时环县卷烟专卖市场比较混乱,2001年至2004年期间,环县人民法院一直协助环县烟草专卖局进行开展专卖管理工作,2004年10月,环县人民法院要求支付其协助办案经费10,000.00元,便以打假经费/协同办案费进行账务处理,支付其协助办案经费10,000.00元。篇三:专项资金自查报告

项目经费自查报告

项目名称:**************************介质

立项代码:********************* 项目承担单位:**************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起止日期:2013-1——2014-12 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督,促进专项资金规范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 财发[2013]125号文件精神,我公司对2013年财政拨付企业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进行了自查, 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3年至2014年专项资金的收支基本情况

2013年度共收到财政拨付项目资金 20 万元,其中: 20 万元列入递延资产科目,分项细化支出,购置设备支出 3.9 万元,用于项目研发购原料16.1万元。

通过自查的情况来看,单位领导负总责,能认真组织实施项目规划设计编制工作,并用好管好规划专项资金的使用。专项资金的投入对企业的挖潜改造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逐步规范,规划项目得到实施,资金效益日益体现。

二、项目经费自查内容及情况如下

1、对专项资金我公司认真执行财经法规及各项科技资金管理制度,针对我公司的财务制度及流程制定了符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的研究开发经费管理办法及内部控制制度。

2、按照财经法规和公司的“研究开发经费管理办法”和内部控制相应制度对研发经费的使用进行了专项的会计核算,专项资金单独核算,设置了研发支出科目,核算内容确保了其真实、准确和完整性。对于用于专项研发的资金我公司实行先审批后付款,完善的审批程度能保证资金了手续的完备性,相关档案资料定期存档专人保管。

3、我们严格按照项目申报时的预算和支出范围,实行以项目负责人审批专款,项目负责人不审批不付款的制度。没有出现超值、超范围、挪用、占用、自行分解和擅自转拨科技专项资金的情况。

4、购入的用于研发项目的设备单独核算单独登记,如出现生产研发其他科技项目共享的情况单独核算摊销设备折旧。

5、我公司由会计人员和项目研发人员组成内部审计小组按项目预算进度实行季度审计,对不符合该项目的研发费用作出调整,没有出现拖延财务结账、长期挂账的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督,促进专项资金规范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我公司将继续严格管控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公司篇四:资金管理自查报告

资金管理自查报告

接到总部转发的山东能源集团《关于加强资金管控确保资金安全的通知》(山东能源财字[2013]4号)后,我单位高度重视,经单位领导研究决定,成立了自纠自查领导小组,对单位资金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说明如下:

一、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

1、单位内控制度建立完善并得到有效执行,其内容符合现

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

2、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各项财经管理规定、办法。

二、资金管理执行方面

1、收入方面:收入方面全部缴入结算资金账户

单位的各项收入做到应收尽收,所有收入均纳入财务账簿,无私设帐外及“小金库”现象。

2、所有资金支出均履行了严格的审批手续,所有支出都填

写费用报销单,有相关的经办人员签字,并经财务部审核单位负责人签字后付款,不存在挤占、挪用行为。 基本支出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及规定,无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单位津补贴、奖金和福利均按照国家或地方及集团公司公司规定发放,无滥发奖金、补贴或福利现象。

项目支出均按照批准的项目及用途以及项目实施方案执行,无自行改变项目内容,扩大支出范围现象,所有

项目支出均合法合规。

三、资金安全管理方面:

1、现金的管理:现金的使用范围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

条例》,职工工资、奖金的发放采取银行代发,月末出纳的银行日记账与会计的账务相核对,确认无误后结账。

2、财务岗位职责分工明确,明确了出纳、记账、审核等会

计的职责权限,使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以明确责任,防止舞弊,各项业务事项得以有序进行。

3、银行账户管理方面:现有账户按照要求管理使用,对账

制度每月末认真落实。

4、票据有专人管理,负责票据的收、发台账登记工作。

5、财务印章管理:财务专用章及法人章分别由二位副经理

负责保管,非经单位负责人同意,不得携章外出,禁止非财务事项加盖财务印章,严禁财务章外借。

6、银行印签和空白凭证的管理:银行印签和空白凭证没有

同一人保管。

7、严格实行责任追究:财务人员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

苟,严守职业道德。因粗心、过失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负责并承担相应费用,无法追回造成的全部资金损失由责任人自行承担。

总之此次自查,单位领导高度重视,通过自查,自纠,

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资金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14篇:资金自查报告

官店中学教育专项资金自查报告

根据习府办发【2013】145号文件精神,结合县教科局指示和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对惠农资金落实的管理政策,现将我校惠农资金自查报告如下:

一、接通知,理方案、作宣传、立机构

1、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成立了校长许庆中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及后勤、财务的领导小组。

2、我校涉及财政惠民资金有两项:一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二是营养改善计划经费。

二、农村义务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自查情况: 我校严格按照国家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相关制度执行,具体程序如下:

1、申请。学校组织各班级根据学生的申请和规定的补助条件,认真摸排,确定对象,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核,初步拟定各班补助名额和对象,组织填写《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审批表》,审批表须在村村委会和主管部门审核、加注意见并盖章。

2、评审。各班评议后交教务处,评审小组在收到班级提交的学生申请书后,根据补助条件,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逐一审核,认真评议,拟定受助对象。

3、公示。学校将拟定补助学生名单在校内进行不少于7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公示时间、补助学生总数及名单、补助金额、家庭困难原因、举报投诉电话。

4、申诉。在公示期间内,教师或学生家长(监护人)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学校提请复议,评审小组在接到提请复议后必须进行快速答复并作好协调。

5、再评审:对有异议的学生再次进行审定,并按实施制度进行调整,评审小组人员签字。

6、上报。公示无异议后,学校教务处完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统计表》,将享受生活补助学生花名表和统计表(一式两份)上报县资助办。

7、发放生活补助。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统计表》发放给守住学生签字,班主任签字,交食堂资金发放人员。生活补助到账后由总务处及时发放。发放方式有现金发放和食堂充卡两种形式。七八年级的受助学生充卡方式发放,九年级受助学生由本人领取、打在受助学生信用卡号或邮政卡号上或家长(监护人)持户口簿到总务处领取。(见附表)

8、档案管理。学校要将相关文件、学校工作组织、工作制度、学生申请书、《审批表》、《花名册》、发放生活补助费凭证和表册等资料集中整理归档,专人管理,保存。

9、发放期间存在的问题:2012年的“125元提标生活费”来得太迟,在2013年春季学期才组织落实,加之部分学生转学或辍学,给发放工作来难度;九年级受助学生中部分学生因读中职,不在校内,在发放上有一定难度,后通过村校及村级领导、同班同学的宣传帮助全部发放(见领取表)。2013年春季贫困寄宿生生活费也按时发放完成,有学生签字表、发放图片、充卡记录及签字,所有资料交一份到县资助中心。

10、毕业生卡上上余额处理:我校规定毕业寄宿生、转走的寄宿生卡上余额退给学生,现对2013年6月毕业的学生已于中考完开始退费(见附件表说明)自今有部分毕业寄宿生未来领取。

11、部分寄宿生卡上余额多,部分寄宿生安排不恰当,早把卡上的钱用完。

三、营养改善计划资金自查

我校严格按照供餐餐谱供餐,不随意调整供餐食品的种类、供餐食品的数量等行为,确保了给学生提供等质、等量、等价的营养食品。实现了专款专用,所有资金全部用在了学生的营养改善工作上。在县配送上有时不及时,食堂在外补充;在索证索票上有时不及时,资料不规范。

官店中学

2013年8月27日

第15篇:资金自查报告

篇1:资金管理自查报告

资金管理自查报告

接到总部转发的xx集团《关于加强资金管控确保资金安全的通知》(xx财字[2013]4号)后,我单位高度重视,经单位领导研究决定,成立了自纠自查领导小组,对单位资金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说明如下:

一、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

1、单位内控制度建立完善并得到有效执行,其内容符合现

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

2、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各项财经管理规定、办法。

二、资金管理执行方面

1、收入方面:收入方面全部缴入结算资金账户

单位的各项收入做到应收尽收,所有收入均纳入财务账簿,无私设帐外及“小金库”现象。

2、所有资金支出均履行了严格的审批手续,所有支出都填

写费用报销单,有相关的经办人员签字,并经财务部审核单位负责人签字后付款,不存在挤占、挪用行为。 基本支出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及规定,无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单位津补贴、奖金和福利均按照国家或地方及集团公司公司规定发放,无滥发奖金、补贴或福利现象。

项目支出均按照批准的项目及用途以及项目实施方案执行,无自行改变项目内容,扩大支出范围现象,所有项目支出均合法合规。

三、资金安全管理方面:

1、现金的管理:现金的使用范围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

条例》,职工工资、奖金的发放采取银行代发,月末出纳的银行日记账与会计的账务相核对,确认无误后结账。

2、财务岗位职责分工明确,明确了出纳、记账、审核等会

计的职责权限,使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以明确责任,防止舞弊,各项业务事项得以有序进行。

3、银行账户管理方面:现有账户按照要求管理使用,对账

制度每月末认真落实。

4、票据有专人管理,负责票据的收、发台账登记工作。

5、财务印章管理:财务专用章及法人章分别由二位副经理

负责保管,非经单位负责人同意,不得携章外出,禁止非财务事项加盖财务印章,严禁财务章外借。

6、银行印签和空白凭证的管理:银行印签和空白凭证没有

同一人保管。

7、严格实行责任追究:财务人员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

苟,严守职业道德。因粗心、过失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负责并承担相应费用,无法追回造成的全部资金损失由责任人自行承担。

总之此次自查,单位领导高度重视,通过自查,自纠,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资金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篇2:关于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自查报告

关于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自查报告

县财政局:

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督,促进专项资金规范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 财发[2011]94号文件精神,我公司重点对2010年财政拨付企业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进行了自查, 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9年至2010年专项资金的收支情况

1、2010年1月7日收到财政拨付贷款贴息资金 万元,

2、2010年11月10日收到财政拨付项目资金 万元。

3、2010年12月6日收到财政拨付项目资金 万元。

4、2010年12月18日收到财政拨付项目资金 万元。

5、2010年12月23日收到财政拨付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万元。

通过自查的情况来看,单位领导负总责,能认真组织实施项目规划设计编制工作,并用好管好规划专项资金的使用。专项资金的投入对企业的挖潜改造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逐步规范。规划项目得到实施,资金效益日益体现。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自查我们认为资金能按项目计划来执行,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下列几点:

(一)项目分项预算执行不够规范,部分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够充分。

(二)项目资金预算不够完整,部分资金未列入预算。一是一些经费没有列入项目预算,如设计费、评审经费、项目可性行研究报告费用、特别是请省内外专家的费用没列入项目规划经费中,而这些经费又是需要支出的;

(三)制度不够健全,监督不够有力。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等方面目前没有具体的规定或办法,

(四)个别合同签订不够规范、自查中发现,合同签订、履行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先有支出才有项目合同,一些规划设计的工作经费列支不够合理。

三、整改措施

通过这次自查,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建立或完善预算项目和专项资金使用的考核机制。

2、严格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监督管理。

3、科学合理编制项目,要科学合理选定项目,不断完善项目论证、评审、报批程序,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包括资金规模、实施年限、实施目标和效益等);

4、加强会计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专项资金要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实行单独核算,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单位(公章)

二0一一年五月八日篇3:专项资金自查报告

项目经费自查报告

项目名称:**************************介质

立项代码:********************* 项目承担单位:**************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起止日期:2013-1——2014-12 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督,促进专项资金规范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 财发[2013]125号文件精神,我公司对2013年财政拨付企业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进行了自查, 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3年至2014年专项资金的收支基本情况

2013年度共收到财政拨付项目资金 20 万元,其中: 20 万元列入递延资产科目,分项细化支出,购置设备支出 3.9 万元,用于项目研发购原料16.1万元。

通过自查的情况来看,单位领导负总责,能认真组织实施项目规划设计编制工作,并用好管好规划专项资金的使用。专项资金的投入对企业的挖潜改造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逐步规范,规划项目得到实施,资金效益日益体现。

二、项目经费自查内容及情况如下

1、对专项资金我公司认真执行财经法规及各项科技资金管理制度,针对我公司的财务制度及流程制定了符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的研究开发经费管理办法及内部控制制度。

2、按照财经法规和公司的“研究开发经费管理办法”和内部控制相应制度对研发经费的使用进行了专项的会计核算,专项资金单独核算,设置了研发支出科目,核算内容确保了其真实、准确和完整性。对于用于专项研发的资金我公司实行先审批后付款,完善的审批程度能保证资金了手续的完备性,相关档案资料定期存档专人保管。

3、我们严格按照项目申报时的预算和支出范围,实行以项目负责人审批专款,项目负责人不审批不付款的制度。没有出现超值、超范围、挪用、占用、自行分解和擅自转拨科技专项资金的情况。

4、购入的用于研发项目的设备单独核算单独登记,如出现生产研发其他科技项目共享的情况单独核算摊销设备折旧。

5、我公司由会计人员和项目研发人员组成内部审计小组按项目预算进度实行季度审计,对不符合该项目的研发费用作出调整,没有出现拖延财务结账、长期挂账的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督,促进专项资金规范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我公司将继续严格管控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公司

第16篇:万全县财政支农政策培训资金管理和使用自查报告

万全县财政支农政策培训资金管理和使用

自查报告

接到市财政局关于开展财政支农政策培训补助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我县领导高度重视,按照相关要求对2009-2011年各级财政下拨的支农培训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培训计划实际完成情况等进行了严格的自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2009-2011年,我县每年按照市财政局的要求和部署,集中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以乡镇为单位, 举办培训班10期,每期3天,三年共培训1726人次,确保培训人员、内容、实效“三落实、三到位”。三年来,上级共拨付资金22万元,我县除2011年的资金其余年度资金全部拨付完毕,且严格按照财政支农政策资金的性质和用途,无截留、挪用、克扣农村转移支付资金的问题。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县财政局专门召开会议布置落实,由分管领导亲抓,会计科负责具体组织工作,相关科室全力配合,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各乡镇主要领导结合当地实际认真部署各项培训工作,并带头参加相关培训班学习,促进培训工作的扎实开展。二是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协调。县财政局、县农工委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研究培训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协 1

调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所属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统筹规划,有序部署实施

一是制订培训实施方案。为了保证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在反复深入基层调研和召开相关座谈会研究的基础上,县财政局认真制订了《万全县农村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实施方案》,积极部署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二是科学做好培训计划。我县财政局和农工委上下联动,密切配合,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确定的培训对象,组织了全县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相关情况的摸底调查工作,对本地区的农村财会人员的类型、数量、构成、业务素质等情况进行认真地调查摸底,并本着适合、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根据培训对象的分布情况,采取师资下乡沿乡镇培训的方式,针对各乡镇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质量。三是严格教学管理。(一)是积极开展教学研讨。针对当前在开展岗位业务上的难点和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组织研讨,结合实际补充编印教材讲义。课后又根据培训情况组织培训人员座谈,及时完善授课内容,确保培训人员听得懂、学得进,取得实效。(二)是建立健全培训学员档案。加强学员管理,实行学员签到制。(三)是严格考核。为确保培训质量,根据培训内容编印多套考核试卷,对每个培训人员进行考核。经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财政部统一印制的培训证书。(四)是坚持以人为本。考虑大多数农村地偏路远,为每个参加培训的农村财会人员安排了午餐费和交通补助,使学员们积极专心参加培训。

三、积极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政府网站、财政内部刊物等媒介和村务公开栏、宣传标语等形式,及时宣传报道支农政策的目的意义和培训的情况。

3 万全县财政局年2月13日2012

第17篇:县域支农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

县域支农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

辛炳云 赵宗华

如何有效利用国家财政支农政策,逐步完善支农资金管理措施,创新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各级财政部门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现以宜都市为例,就县(市)、乡(镇)财政部门如何管好、用好财政支农资金的问题作一探讨。

一、县域支农资金管理现状及成因

(一)资金投放与跟踪管理不配套

近年来,中央及省、市政府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增加,惠农政策覆盖了农、林、牧、副、渔等各个产业,涉及到财政、民政、交通、社保等诸多领域。不同渠道的支农资金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等方面,有一定的重复交叉,出现多头管理。形成投入多,跟踪管理少,致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普遍低下,难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二)支农资金投放形式单一

现行的各项支农扶持政策中,直接以现金方式投放模式明显增多,如退耕还林、种粮补贴、农村低保、失地农民补助等,各级财政十分重视,都是要求采用“一折通”形式直接发放到农户。2006年上级财政拨付我镇惠农资金330.8万元,其中除乡村公路134.2万元、新农村建设40万元外、直接补助农民个人现金有150.9万元,占总额45.6%。无偿资金投放多,收到的社会效果少,没有重视从开发农民思路,拓宽农村发展方面加以引导。新科技、新技术推广应用少,没有充分发挥支农资金在提高农业综合发展能力方面的带动作用。

(三)支农资金管理方面乡镇财政乏力

乡镇财政在支农资金管理方面处于弱化状态。一方面,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弱化。乡镇财政处于改革之中,在支农资金管理方面,县、乡财政部门责任不明,

乡镇只是被动地按时按额发放资金,在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很难发挥有效地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乡镇支农投入有限。我镇是上解型乡镇,2006年可用财力405万元,按全市统一预算标准计算,经常性经费支出370万元,乡镇可调整使用财力仅为35万元。“乡财县管”乡镇显然更加困难,没有财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四)县(市)级报帐制有待完善

财政专项资金报帐制是强化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措施。有部分支农资金采用报帐制管理。但在报帐过程中,直接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市级财政部门只接收合法合规的票据,对实际支出情况并不掌握,项目实施单位将不准列支的、或者超范围支出的单据换成正式发票报帐,套取专项资金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之对策

(一)制定规范的财政支农项目管理制度体系

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建立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全面清理、完善现有的各项支农资金和农村财政管理制度。将支农资金的项目申报与立项、施工与验收等各个方面相应建立项目管理制度体系。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考评、监督管理各个环节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达到依法管理、按章办事。

(二)建立县(市)为主体的支农资金分配体系

1、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在支农资金投入方面,县(市)财政要结合中央和省级支农资金,配套本级资金,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法》,确保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2、规范支农资金分配机制。财政支农资金的合理分配是财政支农资金有效使用的前提。以县(市)财政为主体建立资金分配机制。县(市)财政部门要参与财政支农项目的事前调研,立项论证,项目概算等过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县(市)域农业发展重点和公共财政职能要求,坚持长远规划与当前发展相结合,重点项目与一般扶持相结合,合理地确定年度支农资金分配方案。对一些事关全局和农

民切身利益的资金,在分配过程中要充分评估,或者以合适的形式进行公开评估论证。

3、合理调整支农支出方式。改变过去向农民投放现金的单一模式,调整支农资金投放方式,提高支农资金的综合利用率。通过投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利用科技扶贫,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实现新发展;选好适合本地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优势产业,如茶叶、柑桔、水产、畜牧等产业项目,优先扶持发展,形成产业优势,从广泛性扶持向择优集中扶持方向发展,发挥支农资金的导向作用。

(三)建立以乡镇为重点的支农资金管理体系

1、明确支农资金管理责任主体。在现行财政管理方式下,支农资金分散于市局多个科室,管理松散,应明确一个管理责任单位(如农村财政管理局),全面负责支农资金的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组织指导乡镇支农资金的管理工作。

2、充分发挥基层财政作用。在市财政统一指导下,发挥乡镇财政管理作用非常必要。要从制度上明确乡镇财政管理职责,乡镇财政不仅要在资金拨付与使用上发挥管理作用,而且要参与项目的申报,项目的施工、完工验收等全过程管理。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建立项目专帐核算。项目完工后,检查督导项目单位公开公示项目资金运行情况,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3、进一步完善县级报帐制。坚持县级报帐制,是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办法。一是要坚持参与项目管理。财政部门要确定专人自始自终参与项目各个环节的监督,工程验收要有财政监管人员签字确认。二是严格审核报帐单据和相关项目材料。对工程不完工,质量不达标,手续不齐全的不予报帐,杜绝非生产性开支和非项目支出,确保专项专用。三是报帐制与财政改革相结合。利用政府集中釆购、国库集中收付等制度,根据项目计划,施工合同,验收确认等手续,直接将资金支付给项目施工单位或个人。

4、注重农民参与。二年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证明:实施支农项目要充分

尊重农民的选择权。项目的申报立项必须注重农民参与,尽力把项目选择权交给农民。农民的积极参与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前提。此外,在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乡间晴雨路涉及到农民直接利益的项目,可以采取农民自愿参与、村组统一规划,财政资金补助的方式,让农民得到实惠,更多的参与,调动农民参与支农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四)、建立支农资金运行监督体系

1、建立支农资金使用的约束机制。通过市、乡两级政府间的财力分配来促进乡镇按规定使用财政支农资金。如发现改变资金使用方向,或挪用支农资金等行为,县(市)级可采用扣减同等财力或减少下一年度支农资金分配额度予以调整,起到约束作用。

2、建立支农资金使用考评机制。建立考评机制,目的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服务水平,不断促进项目有效实施,农民明显增收。考评指标包括项目考评和财务考评。项目考评的主要内容可包括: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组织管理情况,项目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财务考评包括资金预算合理性,资金配套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财务管理状况等。

3、建立支农资金使用审计机制。利用财政部门内审机构或者外部审计部门进行支农资金的专项检查审计。检查支农资金申报、立项、执行的合理性;检查支农资金筹集的合规性,检查支农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调查研究支农资金违纪现象发生的环节和手段,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支农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作者: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财政所 辛炳云 赵宗华

第18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实施方案

2012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 涟源市蓉园养殖基地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

2008年至2010年,在财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试点县市。几年来,我市以中央财政整合资金为带动,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以规划为引导、以产业为平台、以统筹为核心、以创新为根本的资金整合运行机制。通过实施跨行业、跨部门整合资金,大力发展生猪生产,着力改善生猪生产防疫、粪污处理设施,取得了生猪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及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能力逐步提升的良好效果。

2012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各地发展优势特色、安全高效农业。根据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2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编报工作的通知》、财政部财农〔2012〕172号《关于拨付2012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通知》和财政部财农〔2011〕68号《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上级继续扶持标准化生猪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我市重点支持湖南涟源市蓉园养殖基地生态猪场建设,搞好疫病防控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绿色无公害

1 生猪养殖,实现产业升级、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为此,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2012年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产业升级、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加强生猪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生猪产业化发展,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创新支农方式,完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公平、透明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通过支农资金的整合,形成分类科学、分工明确、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农业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机制,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构建稳定增长、投入结构合理、政策反映灵敏的农业财政支持与保护机制,提高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效率。

三、生猪产业发展状况

2011年,全市年出栏生猪128万头,占娄底生猪出栏总数的20%以上,存栏生猪75万头,能繁母猪6.78万头。全市农业总产值54.46亿元,畜牧业产值28.3亿元;全市生猪产值22.6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1.6 %,高出全省平均数6个百分点。农民从生猪养殖中人平获得纯收入1200元,占农民纯收入(3586

2 元)的33.5%。

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的实施,从2008年至2010年底全市新建成100多个高标准、上档次、环保配套、设施完善的规模养殖小区(场),可年新增20万头出栏猪生产能力。全市生猪出栏在10000头以上的5户、出栏在5000头以上的20户、出栏在1000头以上的50户,出栏在500—999头的1000户以上。生猪产业成为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农民增收的增长点、现代农业的观光点、特色农业的集聚点。

为了促进生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保证肉食专供品安全,湖南蓉园养殖基地经涟源市畜牧水产局、涟源市环保局等相关部门考察论证选址,2011年在伏口镇芭蕉塘村开始建设蓉园养殖基地生态猪场,占地面积120多亩,另征地120多亩种植蔬菜、青饲料。生态猪场建设通过建设配怀舍、分娩房、保育舍、育成舍等,完善各类猪配套设施,新建栏舍1万多平方米,新增存栏基础母猪500头、种公猪50头。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出栏绿色、环保、健康生猪10000头以上。

四、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2012年我市资金整合主要建设内容: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市重点支持湖南涟源市蓉园养殖基地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

(一)实施范围:

重点支持湖南涟源市蓉园养殖基地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

3 设;重点搞好疫病防控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绿色无公害生猪养殖,形成年新增出栏优质商品猪10000头的生产规模。

(二)实施主体:由市政府牵头,市财政局和市畜牧水产局组织实施,乡镇(办)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具体实施,农办、财政局、监察局等负责监督和检查。

(三)实施内容:新建标准化猪舍1万平方米,疫病防控设施360平(立)方米,污水处理设施5500平(立)方米,另外沼气池建设400立方米。分项建设内容见附表。

(四)项目建设期:2012年7月上报项目实施方案,报上级审批。项目建设期为2012年8月至2012年3月,8月至12月完成全部土建项目,2013年1月至2月引进种猪并完成其他项目建设内容,2012年3月申请项目验收。

五、资金投入概算:

1、新建标准化栏舍:共1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600元概算,共600万元。

2、新建疫病防控设施:共360平(立)方米,按每平方米722元概算,共26万元。

3、新建粪污处理设施:共5500平(立)方米,按每平方米316.3元概算,共174万元。

4、新建自动饮水设施1000米,按每米200元概算,共20万元。

5、改造自动饮水设施1000米,按每米200元概算,共20

4 万元。

6、引进种畜500头,投资150万元。

7、先进技术示范推广,投入10万元。

8、疫病防疫技术创新,投入10万元。

10、品改员培训100人次,投入3万元。

11、疫病防疫员培训100人次,投入3万元。

12、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200人次,投入4万元。

13、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投入60万元。

14、整修养殖场公路2公里,投入40万元。

15、沼气池建设投入80万元。以上,共计投入1200万元。

六、支农资金整合方案、资金具体用途和补助标准

(一)资金整合范围:

在维持各类支农资金投向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除救灾性和具有特殊用途的资金外,支农资金整合范围包括财政部门管理分配的各项预算内外支农资金。主要构成是:畜牧业专项资金、土地整理资金、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乡村道路建设资金、农村能源建设资金、防洪保安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和人畜饮水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及其它行业和部门管理的支农资金。

(二)整合的具体资金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与项目县(市、区)财政整合资金、引导社会(企业、农民)资金投入

5 比例不得低于1∶2∶3的要求,中央投入扶持引导专项资金200万元,市县级整合资金400万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600万元,总投入1200万元。

列入整合范围的项目资金共400万元。其中:其他渠道中央财政资金400万元(畜牧专项资金38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20万元)。

(三)资金管理方法:整合资金实行“六个统一”管理模式。

1、统一制定规划。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集中财力,重点投入”的原则,以项目确定财政整合资金使用计划,集中资金用于牵动性强的养殖小区项目,确保投资一项、见效一项。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专家评审,编制整合资金规划和进行项目扩初设计,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2、统一申报立项。对扶持区域和条件、扶持项目和资金控制指标及项目申报内容等予以明确。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将项目选定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好,能带动农民致富,群众积极性高的小区和养殖场。保证项目的合理性,并使之符合资金整合的要求。

3、统一下达计划。由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依据上级批复的项目,将项目计划统一下达,并将项目名称、实施地点、投资规模、预期效益等进行公示,坚持“农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数量控制”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4、统一组织实施。市财政局、市畜牧水产局为项目组织实施单位,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并同项目户与施工企业签订施工合同。

5、统一监督管理。财政整合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相关主管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统一负责质量监督,确保工程的质量。项目竣工后,由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验收,建立验收报账制,由项目实施的乡镇或单位组织自验的基础上,由项目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项目工程计划执行情况、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有关资料和运行管护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对合格工程,由验收组、畜牧水产局、财政局领导签字认可,报主管副市长审批。对所有工程一律实行财政报账制,项目验收后,由项目单位提供原始单据、决算、验收证明等向财政报账。

6、统一绩效考核。建立效益监测评价制,从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建设、项目工程效果指标和项目效益评价四个方面,强化对项目工程效益的动态跟踪调查和分析监测评价工作,保证项目效益的充分发挥。建立财政整合项目绩效考核指导体系,绩效突出的,给予一定奖励,而绩效差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停止项目安排和资金拨付。

(四)资金补助标准

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主体投入以镇乡(办)及受

7 益群众自筹为主,项目资金按照财政整合资金使用计划给予适当补助。

1、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生猪养殖小区疫病防控设施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补助。

疫病防控设施包括兽医室、消毒池、更衣消毒室、焚尸池或化尸池按每722元/m2给予补助,同时配备清洗消毒机一台,新装监控系统一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投入26万元。

粪污处理设施包括沼气池、化粪池、贮粪池、污道、净道等按316.3元/m3给予补助。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投入174万元。

2、整合资金和引导投入的社会资金主要用于养殖小区标准化栏舍新建及改造、自动饮水设施新建和改造、疫病防控设施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沼气池建设、良种引进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先进技术示范推广及创新、技术培训、龙头企业等方面。

3、财政整合资金400万元,主要用于养殖小区标准化栏舍新建,共10000 m2,按每320元/m2给予补助,共320万元;沼气池建设400 m3按2000元/m3给予补助,由市县财政整合资金投入80万元。

4、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整合资金重点投入生猪标准养殖小区建设,共投入600万元,引导投入的社会资金共投入600万元,三项共投入1200万元。

七、项目目标以及预期效益

8 通过项目实施,达到年存栏优质良种生猪6000头,年出栏优质良种生猪1万头的发展目标。项目实施后,年新增出栏优质良种生猪0.5万头,按每头1600元计算,新增产值800万元;按每头纯利润400元计,农民可新增纯收入200万元。按每个劳动力养猪200头计算,可新增农村就业人员50人,加上生猪收购、销售、屠宰加工、饲料加工销售、运输等可带动就业人员500人以上。

本项目总体目标是:对养猪场粪污进行综合处理和转化,形成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生产沼渣、沼液等有机肥产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环境,建成集粪污处理和沼气利用、有机肥料生产为一体的能源、环境示范工程项目。本项目以沼气为核心,通过利用猪场污水和固体粪便生产沼气和有机肥,并利用沼气、有机肥和沼液用于蔬菜种植。项目将环境保护和养殖业、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目标;通过生产可再生能源缓解农村能源供需矛盾,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使项目区走上能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八、保障措施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思想统一到财政部推进支农资金整合的指导意见上来,明确认识整合支农资金是新形势

9 下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的重大举措,有利于集中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转变和履行政府职能,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成立机构,强化领导。为积极地推进我市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工作,确保项目实施达标,2008年我市就成立了涟源市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2012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在我市同时实施生猪产业项目和油茶产业项目,我市对涟源市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由市政府谢学龙市长任组长,吕余庚常务副市长、吴景祥副市长、张良龙副市级干部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市政府办、市农办、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畜牧水产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交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农机局、市扶贫办、市农开办、市农村能源办等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财政局局长王一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市畜牧水产局局长曹务金同志任副主任,办公地点设市畜牧水产局。办公室下设项目工程组、财务组和综合服务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领导,抓好协调,坚持以项目带动、产业带动、区域带动等方式,促进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

三是加强配合,整体推进。主管部门根据农业和农村发展重点,提出工作计划和支农资金投入的重点项目,报财政支农

10 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整合办定期召集成员开会,研究支农资金整合后的各项工作。确保支农资金投入到生猪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集中投入,连续投入,做到规划一片、建成一片,投资一项、见效一项。

四是加大宣传,增进理解。要采取不同形式,积极宣传支农资金整合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正确认识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面临的形势,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正视客观存在的困难,积极开展工作,推动支农资金整合。要通过宣传达成共识,增进理解,取得支持,促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迈上新台阶。

五是严格督查,务求实效。整合的资金全部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按照有关资金管理办法执行,全部实行市级财政报账。加强对项目实施的中期指导、检查和后期验收,推行绩效考评制度,保证整合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六是加强监管,促进流通。为确保生产基地无公害化养殖,严格控制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使用,加强对养殖户的监管,坚决打击非法供用“瘦肉精”等违法行为。同时,市人民政府和业务部门通过严格审核把关,推荐品质优良的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进入广州市场,促进生猪产品的流通。

涟源市财政支农资金

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第19篇:财政支农资金需要深度整合

财政支农资金需要深度整合

彭爱华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支农资金5625亿元,比去年增加1307亿元。这是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首次超过千亿元。根据财政预算报告,与2007年相比,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增长30.3%,这一增幅也创了历史新高。她很激动地说,今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的这种增长态势将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曙光。同时她建议,应将各种渠道、各部门管理的支农资金进行深度整合,适当集中统筹安排使用,这样有利于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综合效益。

彭爱华表示,目前农村最需要财政资金支持的是五个方面:一是农田水利建设;二是农民培训;三是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四是农业保险资金;五是乡村债务清理。

---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财政投入

关于农田水利建设,彭爱华认为,现有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运行,工程设施老化损毁严重,加之管护维修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年久失修。她认为,造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税费改革后,各级政府对水利建设投入的资金总量和增加幅度远不能满足需求。中央、省级财政投入一般只能满足现有水利设施的运行维护,而县、乡两级财政在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操作难度很大,对水利建设的实际投入明显减少。

为此,她建议:一要明确农田水利建设是社会公益性建设。彭爱华表示,从宏观来讲,种粮不仅仅是农民谋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特别是当前农业仍然处在弱势地位和付出状况,粮食生产更应强调它的社会公益性

质。要像对待公路建设一样看待粮食主产区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将这一块的成本费用由国家负担起来,通过各级财政预算支付解决。二要加快农田水利立法工作。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保障农业丰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一直是靠政府号召、政策引导、行政力量组织的方式进行,缺乏法律的规范。许多重大问题,如政府与农民之间的责权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工程产权归属,公益性设施运行损耗和政策性经营亏损等问题,缺乏清晰的政策法规界线。这些问题在社会理念多元化、投入多元化、产权多元化、管理多元化的条件下,进一步显露出来,影响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立法,调整和规范相关关系,保证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三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政府投入,特别是中央财政的投入。目前农田水利建设的需求与缺口都很大,需要各级财政特别是中央国家财政的大力投入。农村取消“义务工”、“积累工”后,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投劳减少,也需要财政进行补偿投入。取消农业税后,对农民收取的费用只有水费一项,主要用于中小水库的维护和运行,数额不大,征收难度不小。其实,这也可以考虑由各级财政统一承担起来,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把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各级财政公共服务范围,按照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增加投资预算,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农田水利建设的扶持力度更要加大。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应当对其重要基础设施的农田水利建设给予支持保障。建议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的农田水利建设实行专项转移支付,根据其农业人口、粮食种植面积、粮食总产量及商品粮食数量,按一定比例确定系数,纳入一般性转移支付。目前,国家支农项目要求县乡两级按比例配套建设资金,其中像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是1:1的配套比例,而农业大县、产粮大县一般都是经济弱县、财政穷县,很难拿出相应的配套资金。四要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水利的投入关键还是靠各级政府,除了大型水利工程由国家以项目直接建设

以外,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也应当有固定的投入机制。特别是南方丘陵地区,基本上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量小,点多面广,如果没有中央财政的资金支持,这项工作是很难开展起来的。因此,建议国家在立法时重点考虑建立小型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每年固定投入,形成长效机制,可以由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以乡镇、村为单位集中使用。同时,也可以在县一级进行统筹,整合各项支农资金,资金由财政部门归口管理,项目由职能部门管理,取消一些不合理的中间费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应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培训和新农村规划

关于农民培训工作,彭爱华认为,要在支农财政资金中,专门切出一块用于对农民的培训。要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民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使农民有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能力发展农业,有增收的能力。尤其要加强对村级领导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好村一级的带头人,留住优秀人才在农村,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彭爱华表示,中央财政资金需要重点安排的另一方面,是要支持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引导村庄建设有序进行、节约土地资源、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新农村规划在当今城乡差距日渐增大的情势下,是一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表现,既是提高社会公平的要求,也是稳定社会的要求。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新农村规划,在规划中应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放在首位,立足于公共利益,注重每一项规划措施的社会效益,及其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如,通过技术的引导,带动农业产业化,扶助农民进行有规模的、高效益的生产,通过资金的倾斜和基础设施

投入的资金调配,引导农村住宅的集中,通过政策的引导,如税收方面的优惠,促进社会资金进入农村,促进农村的发展。

---各级财政合理分担,安排好农业政策性保险资金

安排好农业保险资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彭爱华说,近年来,在保监会和各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我国各地悄然兴起。但由于仍处于试点阶段,湖南省只有生猪保险试点。农民抵抗风险的能力差,因而农业保险要适当扩大覆盖面,要提高赔付标准,并且在保险公司经营不同农险险种时做到“以险养险”,即以盈利险种的所获利润补足其他险种的亏损。对农业保险资金的落实,需要对各级、各地政府支农义务进行划分。划分各级、各地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的义务,首先要看各级、各地财政从农业、农民、农村获得的利益和财政能力。我国发达地区(省、直辖市)处于农业支持工业时期,从农村获得过利益,又在现阶段通过第一次分配的差价中继续从农村获得利益,同时发达地区的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均远高于其他地区,从工业反哺农业的角度考虑发达地区、大城市应当根据人均GDP或人均财政收入高于全国平均的比例承担更多的义务。国家可以通过立法要求发达地区通过按一定的比例增加支农财政预算,设置专项上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

---中央、地方财政应合力解决好乡村债务问题

彭爱华认为,稳妥化解农村乡村债务,也是一个不能回避、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应尽快对乡村级债务进行摸底调查,清理、审核和分类,界定哪些是要地方偿还的,哪些是要中央来处理的。,国家应在此基础上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对债务矛盾突出且自身偿还能力差的山区等贫困农村地区,按债务轻重缓急提出化解方案,优先予以解决,以保障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持续效益。

彭爱华表示: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进一步发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是非常及时的。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部的预算报告都充分体现了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根据农村目前的实际情况,需要对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和各种名义的财政支农资金在县一级进行深度整合,以达到更好更大地发挥资金综合效益的作用,真正使有限的中央财政资金在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牵引性和关键性作用。

第20篇:淮北市财政支农资金运行状况调查

淮北市财政支农资金运行状况调查

马 跃

一、当前财政支农资金运行的新特点

一是资金总量在明显加大。淮北市财政支农方面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中央和省级,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市、县、区、乡镇财政。近年来,中央、省、市、县等各级财政投入规模不断加大,从2005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从2614亿元增长到3917亿元,省财政从158亿元增长到365亿元,市财政(支农和农业开发合计)从1亿元增长到1.5亿元。

二是项目多,涉及单位多,资金分散。资金是随着项目运行的,近年来,支农项目呈不断增加态势。2006年,党国英在《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保障》中列出一个清单,共95项,涉及中央一级28个单位,加上我们搜集的部分,不完全统计为130多个项目,涉及30多个单位。所有项目都由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监管,但资金控制权、分配权和使用权还是在部门手中。通过项目的方式,资金从上级部门流动到下级对口部门。

三是运行方式多种多样。不同项目有不同的运行方式。根据最终产品的形式,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这样几类:

(1)直接面向农民的补贴和补助。直接发放到户的涉农补贴或补助将近20项。2005年起,市财政局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和省财政厅的具体部署,把财政补贴农民的所有资金集中整合,按照“统一渠道,统一方式,统一时间和公开补贴项目、补贴数额及政策依据”的总体要求,在金融单位为每个农户建立了个人账户,制作分户存折,对补贴资金集中统一打卡发放。

(2)工程建设类项目,如公路村村通工程、农村饮水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节水灌溉、病险水库桥涵维修加固、中小学危房改造、敬老院基本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基层文化站建设、乡镇医院基本建设等。农民见到和使用的是这些支农资金的实物形态。项目施工一般由政府主管部门发

包,由国有或私有企业承包。投资总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求公开招标和投标。对这类项目,财政部门管资金,主管部门管项目的发包、协调、监督和验收。因为主管部门权力过大,濉溪县从2007年开始,继续由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工程验收,由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招标,形成多头制约的格局。

(3)无偿获取或者差价可以购买的物品,如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在这类资金运行过程中,农民得到的是良种、农业机械这些可移动的实物,提供这些实物的公司获得可观的收益。

(4)文化、技术和信息,如农家书屋、电影放映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金农工程、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等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民看到或者学到文化、信息和实用技术,政府把资金拨付给培训、下乡、测土、放映、入户的单位。

(5)领袖、龙头和组织,如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三支一扶、机关干部下乡挂职、农业产业化扶助、农村专业合作社补助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民看到政府为他们培养的村民领袖,看到政府培植的带领他们致富的龙头企业和新型合作组织。财政资金最终流向培训机构、下乡干部、龙头企业和新型合作组织。

二、财政支农资金运行产生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通过财政支农资金的运行,党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农民收入持续上升,各项公共事业健康发展,广大农民正享受着财政阳光的普照。但不少被调查对象认为,支农资金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集中表现在投入、程序、监管和其他方面。

一是投入问题。近年来,中央和省支农资金递增幅度很大。淮北市财政投入(支农和农业开发合计),2005年为1亿元,2006年为1.6亿元,2007年为1.

5亿元。与2006年相比,2007年的投入有所下降。各小组报告中,普遍感到投入压力很大,尤其感到地方政府投资不足。

在五保户供养方面,2008年,按照省里的要求,不准采取实物折款的方法,必须用现金的形式足额发放。这样一来,即使按照分散供养的标准,每人每年要增加450元,全市要增加400多万。2010年,要实现30%的五保户集中供养的目标,需筹集上千万元资金,对市、县、区和乡镇来说,投入压力非常大。

二是程序问题。一卡通发放过程中,存在项目零碎、程序复杂、运行缓慢的问题,该合并的没有合并,该分开的没有分开。民政部门反映,救灾款、优抚款等都不能按时发放,甚至两三个月不能打到农户卡上,影响了救助对象的生活。另外,群众对发放款项不太明白,项目太多,群众手中卡也多,不知道领的是什么钱。

三是监管问题。在问卷调查中,55%的村干部认为,近年来财政支农资金大部分流入各级政府部门或者负责生产和流通的企业的口袋。有村干部反映:“农民实际得到的很少,人均耕地1.3亩,粮食补贴加综合补贴只有30多元。”

工程建设类项目招标中的问题令人担忧。有领导干部说:“招标工程比不经过招标的工程价格还高。竞标人不是竞争,而是合谋,携起手来共同把价格抬高,一家中标,所有竞标人共同分肥。另外,在招标过程中,看起来大家都有资质,实际上有的资质证书是借人家的,中标后,这个人根本没有本事做,就转手倒卖工程。”

有些支农项目资金并没有投放到农村。调查得知,2007年我市有两家企业拿到省新网工程项目资金共3万元。其中濉溪县瑞红烟花爆竹有限公司2万元,用于为配送中心制作霓虹灯和广告门头、安装防护大铁门,花去1.3万元,为30个农村乡镇经营网点定制统一标志的经营店牌,制作悬挂上墙的警示标志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制度等,花费7000元。市金信农资商贸连锁有限公司的1万

元用于制作标识门头2900元,为26家农资加盟店统一制作门头标识、统一制作店内规章制度1.04万元。

四是其他问题。因为物价上涨,农村沼气补助标准显得太低,农民做一个沼气池,上面补助300元现金和500元实物。做成一个沼气池,不包括上级补助的实物,需要2000元。这样,农民要自己拿出1700元,负担过大。

淮北市节水灌溉做了好几个点,都不成功,不仅利用率不高,而且保存率很低。一家一户体制的农业经营模式,使得水利工程很难维护,使用起来也很麻烦。

农村饮水工程存在许多问题。中央要求用四五年时间解决农村饮水问题,解决自来水问题,上面给了大量资金。但由于自来水使用费用相对较高等原因,农民使用的积极性不高,自来水的用量很少。而用量越少,使用成本越高;使用成本越高,价格越贵,用量就更小。

五是规划问题。除上述问题外,最严重的还是规划问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特别是农民小康。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地方文件中,我们看到“十一五”发展规划,包括五年内的农业发展规划,但没有看到中长期发展规划;我们看到对小康目标和农业现代化的大体描述,但有关业务部门没有制定农民小康标准和农业现代化的定量体系,缺少大致准确的预测,缺乏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的农业发展规划,缺乏整体的策划、决策、推进机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重点、项目安排、建设时序、资金平衡缺乏综合分析和判断。

最近,重庆市编制出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发展战略,计划在12年内将1000万农民转变为市民,核心措施是政府在县城以上的城市以每平方米350元的价格提供人均25平方米的成本房来换取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促进土地的大规模流转,建设规模化的家庭农场,为现代农业创造前提条件。这个发展战略包括1个总规划和7个子规划,并且已经进入实施阶段。这样一来,重庆市必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要在预期的时间内实现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应组织专门班子,集中精力做好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提出农民小康和农业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

(作者系安徽省淮北市委党校副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第

12期湖南人民出版

支农资金自查报告
《支农资金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