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自查报告

手足口病防控自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09 07:41:01 来源:自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自查报告(推荐)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自查报告

我园积极响应新建区教育系统预防手足口病工作。为及时发现手足口病并采取有效措 施、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病情蔓延,保障广大幼儿与教师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立手足口 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积极做好各项预防工作, 制定了预防手足口病卫生消毒制度, 并狠抓 落实卫生消毒情况,做好预防宣传工作,以稳定幼儿园工作秩序。

为切实保证幼儿园的卫生消毒更加彻底, 保证幼儿的生命健康, 使手足口病远离我们的 孩子, 我们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幼儿进行了一次全面查体, 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隔离 并上报,对幼儿园的角角落落进行了检查,主要针对厨房、室内家具、玩具、被褥、毛巾、口杯、桌椅等等。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各环节做的很到位, 厨房餐具、炊具一餐一消毒, 各环节都按照幼儿园的制度去做, 同时让 老师们和家长了解并清楚什么是手足口病、怎样预防, 老师们和家长要把这些内容通过不同 的方式传授给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的,为了把预防手足口病的工作做的更好, 我园做出了以下规定: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幼儿园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卫生保健医生定期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手足口病预防的培 训,做到全体教职员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每日必须消毒打卡

二、园内环境卫生情况

幼儿一人一巾, 每天用 84消毒液浸泡 30分钟, 再用清水清洗干净。 幼儿一人一杯, 每天 刷洗干净,高温消毒半小时。地面每天用 84擦洗,门窗、桌椅、家具、床等,凡是 幼儿与家长接触到的地方每天用消毒水擦洗两次。 玩具孩子玩完后用 84消毒液浸泡 40分钟后 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如发现班内有手足口病患儿,玩具及幼儿所能触摸到的地方立即消毒。 门窗及所有桌椅每餐后用 84消毒液擦洗, 每天定时开紫外线灯,每次消毒 1小时。门扶手每天用 84消毒液擦洗,室内、卫生区每天用 84擦洗 2遍。

三、园外环境卫生消毒情况

墙壁、大型玩具等设施每周用 84喷洒消毒3次,流动水冲洗2次。

四、幼儿园设置安全教育课程

幼儿园分别设置安全教育课程, 对幼儿进行不同程度的渗透。 让孩子从不同程度上认识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以及它的传染途径,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措施。 教育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与家长取得密切配合, 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让孩子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睡眠时间, 让孩子尽量不要到公共场合, 多进行户 外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免力。

2018.5.15

推荐第2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

岱岳区2010年3月24日手足口病疫情上升以来,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患儿日趋减少,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面对手足口病的疫情,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区教育局等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科学防控,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3月25日区卫生局召开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王笃峰局长传达了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全区的防控工作,重点强调了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贯彻各手足口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指出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手足口病、麻疹等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容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暴发,群众关注程度高,社会影响程度大,波及范围广,防控工作关系民生。二是加强监测,规范报告,提高传染病预警预测能力。三是强化培训,规范诊疗,努力提高传染病救治水平。四是全面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水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五是加强部门协调,实行联防联控,形成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合力。各级各单位要加强与教育、宣传、农业、工商、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合作,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防控工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措施联动,要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协同做好联防联控工作。六是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播、电视、报刊、宣传画册等各种宣传手段,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4月25日区委、区政府在雷健民副区长的主持下,召开了有区卫生系统、教育系统、乡镇(办事处)分管乡镇长参加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分析了我区的手足口病疫情,强调了手足口病的防控是当前疾病控制的首要任务,对防控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公布了咨询电话,实行责任包干制。在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中,分管区长靠上抓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现场督导,多次召开调度会,协调各部门防控工作的开展。保障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迅速调整了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区卫生局调整了岱岳区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副区长雷建民任组长,区旅游局局长张义岭、区卫生局王笃峰副主任,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全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的技术指导及相关标本采集的指导;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医疗救护的诊断、治疗技术指导。宣传教育指导工作小组负责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消杀组负责疫点的消毒处理.

二、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防疫情蔓延 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是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关键。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防病意识。采取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共向群众发放明白纸23万余份,发放宣传画2万余张,印发宣传彩页1万余份,做到人人明白什么是手足口病,如何传播,如何防控等等。各医疗单位在显要位置开设了宣传栏,同时将手足口病知识专题讲座在区电视节目中不间断滚动播出。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利用电视转播插播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识,卫生局先后编发了多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简报。区疾控中心以疫情简报的形式对全区的疫情及时进行通报分析。区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到各乡镇培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对医务人员、幼儿教师、乡村干部培训达80余场次。通过以上措施把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知识传给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儿童积极预防手足口病。 二是搞好晨检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每天对本辖区内的7岁以下儿童进行晨检筛查,对发现有发热等症状的儿童及时送医院就诊,确保每一名发病儿童能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我们还以村为单位举办7岁以下儿童家长培训班600余场次,向家长传授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控意识,共同做好晨检筛查。 三是做好消杀工作,防止聚集性病例发生。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统一购买消杀药品优氯净4吨,生石灰30余吨,消毒液5000余瓶,各乡镇成立了消杀队,统一对幼儿园、小学、儿童家庭进行全方位消杀,严防疫情的爆发流行。同时加强对疫情重点村、幼儿园的隔离消毒工作。凡发生2例以上患者的村庄列为疫情重点村,幼儿园列为重点幼儿园,严密监控,签发监督意见书160余份,停园140余所,有效地控制疫情的爆发流行。

四、信息畅通,处置有效。区疾控中心及卫生院对发生的手足口病病例及时网络直报,及时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标本325份,特别是对群集性爆发疫情在对患儿采集标本的同时,及时对密切接触者采集标本。每天下午5点前及时将疫情信息上报市疾控中心、区政府办公室、区卫生局。

三、建立及时救治机制,维护患儿生命健康安全 对医院门诊、病房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组织精良的设备、优秀的人员和充足的物资全力投入到了手足口病救治工作中。健立并完善了一系列手足口病救治规章制度,设置了手足口病救治流程,对就诊患儿预检分诊、留观、门诊报告卡填写、门诊日志填报、网络直报都进行了规范。为手足口病患儿提供比较完善的救治服务。卫生院在救治工作最前沿,确保对每一名发病住院儿童都能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服务。

四、加强督导检查,群策群力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区卫生局、疾控中心放弃星期天和节假日,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信畅通,每天下午5点前负责乡镇防控工作的人员要向主要负责人汇报当天的工作开展情况,并写出调查分析材料,随着工作的深入区政府要求,包干人员每天下午5点前向区政府办公室汇报一天的工作开展情况,为指导全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目前,我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之中,防控措施到位,疫情日趋平稳,救治规范,门诊量稳定下降,出院患儿日渐增多。截至6月6日全区共发病523例,其中北集坡90例,累计康复480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特别近期手足口病例已明显下降。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不断提高预防诊治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卫生资源,打好防控手足口病的攻坚战,确保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

推荐第3篇:手足口病防控精要

手足口病防控精要

一、定义—河南省手足口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09年版)

1、聚集性病例

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2、暴发

根据我省流行水平及现阶段工作需要,将手足口病暴发定义为:以村、居委会、托幼机构、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7天内发现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作为手足口病暴发,并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二、处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1、个体:

传染源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2、集体单位:

(1)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

(2)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三、重症病例早期识别—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高血压。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四、健康教育要点: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推荐第4篇:手足口病防控预案

一、领导小组名单

长:何军峰(校长)

副组长:杨凯(保安)李攀华(教导主任) 组

员:各班主任

二、工作原则

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三、具体措施

(一)坚持预防为主。

1、强化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1)及时印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宣传资料。 (2)在班主任例会上进行宣传。 (3)全校家长会上进行宣传教育。

(4)联合卫生室,通过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2、重视消毒隔离、严防病菌侵入。

(1)重视食堂卫生、食品卫生与餐具消毒,严防病从口入。厕所、洗手池放置必要的洗手消毒用品,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2)坚持对教室、教师办公室及专用教室等活动场所增加通风的时间和强度,教育师生注意劳逸结合、强身健体和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到人口密集度大,人流量集中和发生流行性疾病的地方去。。

3、加强晨检(观察),及时排查隐患。

(1)疾病流行期间,学校要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同时要建立健全全日观察制度。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汇报,确保学生健康。

(2)要求各班班主任认真做好学生的晨检工作,每日情况及时上报卫生室,卫生老师于午时再上报教导处,分管教导汇总情况于14时前汇报教育局基教科。 (3)班主任为落实晨检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有发热伴手、足、口、口腔、肛周皮疹、疱疹性咽峡炎以及发热、精神差等症状者,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向卫生室报告,并通知其家长,由家长迅速陪同送去区二级以上医院诊治,并报告学校有关领导。 (4)一旦发现有疑似患者,根据迅速上报的要求,学校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区疾控中心和区教育局有关部门,对患儿所涉及的活动场所立即进行隔离与消毒,并配合疾控中心做好相关的消毒措施。

另外对近日缺勤学生作好调查工作,教育学生及其家长不到疾区,一旦发现疾情及时报告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和疾控中心。

(二)强化控制措施。

学校一旦发现手足口病例2例及以上的,经请示区教育局后,患儿所在班级停课2周。一旦发现手足口病例5例及以上的,经请示区教育局后,患儿所在学校停课2周。

停课期间,如发现有发热出疹等症状,应及时告之家长送患儿去医院就诊,并将患儿情况及时报告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和疾控中心。

学校安排老师对放假在家学生进行随访,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和疾控中心。

停课2周后,经区教育局同卫生局共同协商批准,即可恢复上课。 停课期间发病的学生,需待发热、皮疹等症状消失一周并经区内二级以上医院确诊无恙后,方可回学校上课。

学校发现手足口病例后,应停止举办各类集体活动。

(三)切实做好保障。

(1)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好防控工作。教导处要做好学生宣传教育工作,稳定学校教学秩序,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

(2)后勤要保障保证日常宣传教育用品与消毒卫生设施齐全与物资供应,保证应急期间的宣传,消毒器具与药物的供应,提供应急的交通车辆与人员,为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

(3)卫生室要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如有疑似患者及时安排就医,迅速转移病人所在班级或办公室的师生,并对病人所在班级或办公室进行全面消毒,建立相应的绿色通道,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与疾控中心,要求其派人处置。严控外来人员进校。

三、预案启动 如果出现疫情或有学生感染手足口病等症状,要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及时做好疫情上报,并对患儿所在班级进行全面消毒,同时做好相关的隔离工作。

官路小学 2014年02月

官路小学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单位:官路小学

时间:2014.02

推荐第5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八家户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8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站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根据省卫计委7月12日和市卫计局、市疾控中心下达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并结合我站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及时发现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死亡病例,控制暴发和流行规模。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全面准备,依靠科学、依法管理,加强合作、统一领导,分类处置、有效应对。

三、领导小组

长:刘萍

员:李雪萍、余莎莎、陈长梅、孟济惠、杨婷婷

主要职责:负责全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应急处理和督导工作。

四、普通病例发现、报告和监测

托幼机构及小学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落实落实晨午检制度,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例或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时,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我站实行首诊负责制,接诊手足口病例时,除了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手足口病疫情处理工作规范(2012版)》处置治疗以外,应及时向上级上报、如有严重应立即转诊,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报告疫情,报告疫情时要详细报告病例的现居住地、学习(工作)地点、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

定期到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进行督导管理。

五、聚集性疫情报告和调查

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配合市疾控中心搞好相关资料收集、调查和督导工作。

六、控制措施

(一)病例管理。

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可以居家隔离治疗,领导小组组织医生对居家治疗病例每日访视。访视时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居家患儿不应外出,避免与未发病儿童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后1周。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每4小时量一次体温,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转诊至上级医院,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二)加强晨午检和健康观察。

督导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每日晨午检和健康观察,如发现发热或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患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带患儿到医院诊治。

(三)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我站应加强预检分诊,开设发热疱疹门诊接诊发热、出疹病例,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域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医务人员应加强洗手和双手消毒,在诊疗中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擦拭消毒。我站的消毒由专人进行。督导学校、托幼机构每天进行全面消毒。

(四)关班、关园措施。

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可建议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停课关园(校)10天,并出具书面预防控制指导意见书。

(五)预防接种,加强防控。

按照《肠道病毒EV71型灭活疫苗使用技术指南》要求,积极动员家长为儿童及时接种肠道病毒EV71型灭活疫苗(自费疫苗),建立免疫屏障,防止不良预后的重症病例。

七、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

在发生聚集性疫情,暴发或者流行时,在疫情发生地和高发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印发手足口病防治宣传单,由专人发放至儿童家庭中,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重症早期识别指针,培养正确的洗手方法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一) 散居儿童的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要广泛宣传十五字方针:“常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暴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二)医疗机构的预防措施。

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医院门诊要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制度。等科室门诊、输液室的消毒,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粪便排泄物及其污物等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八、培训

组织对我站职工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并做好培训效果考核,提高专业人员早期识别能力和早期急救能力。

九、督导检查

组织对全区学校、托幼机构进行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措施逐一落实到位。

八家户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8年7月14日

推荐第6篇:手足口病防控指南

关于转发《寒亭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

现将《寒亭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接到通知后,按照通知有关要求抓好落实,并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注:各教学点由所属学校负责通知。

高里镇教育管理办公室

2009年6月30日

寒亭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弓l起的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 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在托儿所、幼儿园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我区托幼机构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传染源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在托幼机构,患病和无症状的感染儿童是弓I起托幼机构本病传播和暴发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一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在托幼机构,接触患病儿童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以及内衣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三、流行情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EV7 1感染与Cox A1 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根据监测情况看,全省今年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是EV7 1,在幼儿园EV7 1易引起暴发。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发病较少。该病的发病年龄以1-5岁为主,流行季节为每年的5-7月份。托幼机构是儿童集中的地方,加上幼儿不能很好的进行个人护理,该病流行期间,很容易通过幼儿之间的密切接触而在托幼机构发生传播和暴发。

四、病原体的抵抗力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 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8 4消毒液、过氧乙酸、漂白粉、优氯净、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 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 0。C可长期保存,在合适的条件下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五、常见的临床表现

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后,一般经过2-7天的潜伏期,起病急,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六、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和托幼机构的卫生及消毒隔离工作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1、晨、晚检制度。每天儿童入托、入园进入班级前及离园前,由保健人员负责对托幼儿童进行询问与观察,要点为:精神状况、发热、皮肤与口腔粘膜出血或皮疹、疱疹等。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等症状的儿童,立即通知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2、全日健康(医学)观察制度。带教老师全天应密切观察所在班级入托、入园儿童的健康状况,保健人员应每天上、下午各不少于一次对各班级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询问和观察,一旦发现在幼儿园儿童发热、出皮疹,立即与其他儿童分开,单独安置在观察(隔离)室内,并及时通知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3、手足口病报告制度。托幼机构要落实专人每日将各班级手足IZI病发病情况收集汇总后报告给所在地镇街(社区)医院或地段医院防疫科,由防疫科汇总后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缺勤询问登记制度。儿童每天入托、入园后,带教老师当天应及时对缺勤儿童进行电话追踪,了解缺勤的原因,并按规定进行登记,如为手足口病应及时报告。

5、消毒隔离制度。内容应包括:(1)保健室、观察(隔离)室、营养室、班级(包括:活动室、卧室)、盥洗室等的消毒要求与方法。 (2)各类物品的消毒要求与具体消毒方法。 (3)日常消毒与发生手足口病后的消毒要求与具体方法。 (二)个人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主要经接触传播,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具体见《正确洗手要点》)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首要条件。托幼机构应在所、园内安装足够的洗手设施供儿童及老师等使用。

1、老师等工作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按正确的洗手方法及时洗手: (1)打喷嚏及咳嗽时用手巾或餐巾纸掩着口及鼻,然后立即洗手; (2)上厕所后;

(3)处理、烹调或分发食物前; (4)护理儿童大小便后;

(5)为儿童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后;

(6)处理排泄物或其他体液污染的物品后; (7)进行所有护理程序前后;

(8)照顾儿童及脱下手套后,要立即用洗手液洗手,避免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儿童或污染托幼机构环境。(注意:戴手套不可以用来取代正确洗手方法,无论何时脱下手套后均须洗手)

2、带教老师在下列情况下应提醒学生洗手: (1)用餐前; (2)上厕所后;

(3)触摸公共物品后;

(4)在接触眼、鼻及口前;

(5)当双手沾染呼吸道分泌物时(例如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

3、不可共用毛巾、梳及餐具等用品。不要随地吐痰,痰液应用餐巾纸包好后放入垃圾桶内。

(三)环境卫生

由于肠道病毒可在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所以搞好环境卫生非常重要。

1、经常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可使用风扇或抽气扇增加室内空气流通。

2、每周清洗空调过滤网一次。

3、定期清洁消毒室内各种物品,如桌椅、玩具、所有地面、厕所和更衣室或浴室等。

4、如有住宿,床或床之间距离应尽量保持在1米以上,以减少飞沫传播病毒的机会。 (四)饮水饮食卫生

托幼机构应按照饮水与食品的法律、法规要求,做好饮水食品安全卫生工作,教育儿童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五)消毒隔离工作要求 托幼机构未发生手足口病病例时,应按照预防性消毒工作要求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当出现手足口病病例后,应及时进行终末消毒。

1、预防性消毒工作要求

(1)空气。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3次,每次3 0分钟以上,空气流通差的房间要加机械通风装置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环境、物体表面。桌、椅等物体表面每日进行一次预防性消毒;玩具每天一次预防性消毒。用0.1%过氧乙酸或用含2 5 Omg/L有效氯消毒剂揩擦或浸泡,作用时间2 O分钟后用清水去除残留消毒剂。毛巾消毒采用煮沸或蒸汽消毒10分钟。

(3)餐饮具、熟食器具、奶具、压舌板等。首选煮沸或蒸汽消毒。从沸腾开始,消毒时间1 0分钟;或用0.1%过氧乙酸或含2 5 O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1 0~3 o分钟后用清水去除残留消毒剂。

(4)熟食台面、幼儿餐桌。O.1%过氧乙酸或用含2 5 Omg/L有效氯消毒剂揩擦,作用时间2 O分钟后用清水擦去残留消毒剂,需在桌面使用前半小时进行消毒。 (5)手。幼儿和工作人员手预防性消毒:采用皂液流动水洗手。晨检人员手预防性消毒:清洗后采用经卫生部批准的手消毒剂消毒。

(6)体温表。需清洗揩干后放入1 O 0 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 O分钟,然后用冷开水冲洗后放在7 5%酒精溶液中保存待用。肛表与口腔表应放入不同容器内消毒与保存,并需全部浸入消毒液内。

(7)便器、盛装吐泻物的容器、痰盂、痰杯等。煮沸10分钟,或0.1-0.2%过氧乙酸或用含5 0 0-1 O 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作用时间3 0分钟,需完全浸没便器。于使用前,使用清水冲净残留消毒剂(坐便器用2 5 0-5 O O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 (8)被褥等卧具可采用日光暴晒消毒。

2、发生手足口病病例后的消毒隔离要求

(1)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或病例后,要立即对发病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分开进行消毒和保存。

(2)对患病儿童所在班儿童停课放假2一一3周,进行医学观察,严格控制发病班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在观察期间不得进行分班、并班和改上别的幼儿园。一周内2例及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幼儿园关闭2-3周。

(3)根据疫情发展情况配合教育和卫生部门临时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附件:寒亭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

主题词:手足口病 托幼机构指南通知

寒亭区卫生局办公室 2 0 09年6月1 9日印发 (共印3 5份)

附件

寒亭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

一、实行每日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逐一检查儿童发热和手掌、脚掌、口腔等部位皮疹情况。将检查结果汇总分析后报告疫情报告人员。

二、晨检后,儿童浸泡手、彻底洗手后入教室。

三、饭前便后、抓拿不洁物品后洗手。

四、上一堂手足口病预防课,让儿童熟知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正确洗手的方法。

五、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六、开展致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一封信活动,让儿童带回家,并请家长读给儿童听。

七、早晨和下午上课前,教室和寝室活动场所要消毒或通风换气。

八、每天对儿童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定期晾晒被褥等。

九、每天早晚对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桌椅、公共电话等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1—2次。随时消毒儿童粪便及厕所、便器等。

十、儿童入托时,托幼机构校舍门前放置消毒液浸泡的消毒垫。

十一、谢绝家长进入托幼机构。

二、家长接儿童时,先洗手。家长工作或外出回家,立即洗手。

十三、教职工入园时,首先浸泡消毒并彻底洗净双手。

四、进行清扫或消毒时,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戴手套。采用湿法清扫,清扫消毒结束后要立即洗手。

五、家有手足口病患儿的教职工,不能上班。患儿痊愈2周后再上班。

六、晨午检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立即离园,去医院诊治。不让患儿接触其他任何儿童,痊愈2~3周后入托。

七、对缺课儿童,立即查明缺课原因。

八、托幼机构门口和班级门口张贴手足口病宣传画和宣传单,黑板报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九、托幼机构一个班出现一例手足口病患儿,本班儿童停课放假2~3周。对本班所有物品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停课放假期间,由班主任负责每日用电话巡查每位儿童的健康状况(是否发热、出诊),告知家长采取相关防控措施,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当地疾控机构。

十、托幼机构一周内出现两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出现一例重症、或死亡病例,幼托机构立即停课放假2—3周,并采取第十九条措施。

二十

一、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当地有疫情发生时,避免不同托幼机构的学生、外来人员的往来或交流活动,不带儿童出入公共场所。

推荐第7篇: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一、各环节主要防控措施

(一)行政部门

组织领导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向政府汇报疫情和工作情况,加强与综治办、教育、宣传、街道、社区等沟通,实行联防联控,打击无证幼儿园,强化露天厕所、粪便和污水等生石灰消毒措施的落实。

(二)疾控机构

1.制定预防控制工作方案,开展检查指导,业务培训和社会整体宣传,提出学校和托幼机构停班、停课建议。完成实验室月监测任务。

2.提出防控意见和建议。实行疫情日报告和周分析,密切衔接防控链条的各个环节,要通过对各个环节掌握的情况,通过督导检查发现的情况,组织专家及时、准确分析疫情和研判疫情发展趋势,站在全局角度,全面地向行政部门提出疫情防控的意见和建议。

3.流行病学调查。对聚集性、重症、死亡病例要立即开展现场调查处臵,对所有病例全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医院、托幼机构、学校及患者家庭开展技术指导。一旦发生聚集性疫情要及时采取严格防控措施,增加督导频次,严防发

展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卫生监督机构

1.对辖区医疗机构、学校、托幼机构等开展传染病防控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2.负责学校、托幼机构采取关停和解除措施,要履行工作手续。

(四)定点医院

1.首诊负责,就地治疗。基层医院发现的病例要直接转运到当地定点医院治疗,除重症病例外各地不得向市级定点医院转诊。

2.疫情报告。当天确诊的病例当天进行网络直报,晚间确诊的病例次日上午报告,为及时流调争取时间,缩短患者暴露过程。

3.病原学监测。对所有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进行采样送检。对托幼机构及学校符合聚集性发病的病例均应采样送检。正常情况下,每月至少采集5份病例便样送检。 4.协助开展流调。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调,落实疾控中心流调过程中提出的防控措施。

5.通报出院信息。在患者出院当天及时将患者出院及相关信息通报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再分解给基层医院开展随访管理。

6.明确诊断。对所有病例全部实行院内专家会诊,每个

确诊病例要有会诊记录,确诊病例必须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有关要求,既不漏诊,也要避免“过度”诊断。

7.实验室检测。定点医院要开展EV71型和Cox A16型血清学检测,用于辅助诊断,并早期发现可能引起重症病例的病毒类型。

8.管理传染病源。确诊病例要动员住院治疗,医院按照肠道传染病治疗原则进行管理。尽量避免门诊治疗,门诊治疗要实行专室管理。门诊和住院治疗患者,要根据不同病毒感染类型分室收治,严防交叉感染。

9.严防院内感染。门诊及病房严格落实《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和《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医院感染科人员要深入相关科室对医护人员开展现场培训和指导,逐一查找并解决院感问题。

10.规范诊疗记录。门诊日志内容及项目填写齐全,出入院登记有详细家庭地址、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内容,便于追踪患者。

11.开展健康教育。悬挂宣传板,发放宣传单。

(五)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管理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

(1)负责对居家治疗患儿开展随访,掌握患儿病情进展,发现异常立即送定点医院就诊,严防出现重症病例,严防与其他儿童接触。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

后1周。

(2)负责辖区出院患儿居家隔离的管理。管理时限为出院次日起1周。

2.开展健康教育。以家庭为单位或以学校和托幼机构为单位发放宣传单,留有发放记录,在乡镇、社区、村屯悬挂宣传标语,通过广播等开展宣传。

3.落实专车运送患儿到定点医院诊治。对运送车辆彻底消毒。

4.指导患家对厕所、粪便等进行消毒、掩埋处理。

(六)工作衔接流程

1.住院患者的管理。患者住院期间由医院负责看管,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2.出院患者的管理。定点医院在患儿出院当天尽快将患儿出院信息通报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及时将患者信息分派到患者所在基层医院。

基层医务人员当天与患儿监护人取得联系,督促监护人落实疾控中心在对患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时发放给监护人“隔离告知书”中提出的要求,每天到患者家中随访,落实居家隔离措施,每次随访后填写“手足口病病例居家医学观察记录表”,随访时限为患儿出院次日起连续1周。隔离期满后方可解除隔离,解除后由基层医院随访医生给予开据“解除隔离证明”,学校或托幼机构凭此证明方可同意患者

复托或复学。基层医院随访结束当天要将“手足口病病例居家医学观察记录表”报疾控中心审核、备案。

3.居家治疗患者的管理。基层医院接到信息后,管理上与出院患者的管理方法相同。随访时限为患者症状消失后1周。

4.随访效果评价。疾控中心对基层医院的随访效果实施监督检查,

5.关停学校和托幼机构。符合关停班或关停园及学校要求时,疾控、监督双方派人同步到达关停学校或托幼机构执行业务指导和卫生监督。卫生监督所定期对关停期间学校和托幼机构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关停期满后,被关停单位要向市卫生监督所提交“小学、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复课申请”,同时递交“隔离告知书送达记录表”和“随访记录表”,经审核后,卫生监督所通知疾控中心同步到达关停单位,现场检查合议合格后,卫生监督所出据相关证明后方可复课。

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要将关停园或关停班的指导意见和执法文书报卫生局,再通报教育局。

6.密切接触者的随访。学校或托幼机构对市疾控中心通知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遇有不适症状,立即督促和指引患者家长到定点医院就诊。随访效果由疾控中心实施监督检查。

二、共性防控措施

一要明确责任,抓好落实。防控措施要进一步细化,专业机构要上下沟通,各地在总体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再具体安排,各个环节要明确责任,落实责任人,措施明确后关键在落实。

二要突出抓好托幼机构、医疗机构和农村地区这三个疫情防控关键点,托幼机构易感人群密集,医疗机构交叉感染风险高,农村地区卫生环境差。

二要加强培训,提高能力。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要强化内部培训,提高专业队伍疫情处臵和卫生监督质量,疾控中心进一步强化对各级医疗单位和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的培训,医疗单位要在此基础上对本单位开展二步培训,要针对不同培训对象侧重培训内容,对托幼机构侧重培训《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等内容。各级医疗机构要对《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全员培训。

所有培训都要突出抓好培训质量,被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一个也不能少,确保培训工作全覆盖、无死角,培训单位要针对性地制作培训考卷,培训后要进行考试,要让接受培训所有人员一一过关。

三要实行定点收治,严防交叉感染。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对疑似手足口病患者,及时转送到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诊断。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指导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巡诊,用专车将发现的患者转运至当地定点医院,对不典型患儿,要收入留观隔离病房,一旦病情变化较快或出现疑似手足口病症状要及时转诊,没有车辆的单位转运工作由属地行政部门协调解决。除定点医院外,其他各级各类医疗单位不得收治。

各级医疗单位要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有关要求,重点加强急诊留观室、输液室、手足口病病区和重症监护室等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管理。强化医务人员、患儿及家属的卫生意识,医护人员要告知陪护人员防控知识和注意事项。接诊医生要规范接诊行为,要一患一洗手,工作服和口罩要认真消毒或销毁,严防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四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疾控机构牵头开展社会宣传,定点医院、学校、托幼机构负责本单位,基层医院家庭宣传。

五要强化督导检查,严肃追究责任。要成立联合督导组,持续、巡回开展检查指导,对发现的问题要追踪整改落实。要强化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属地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对发现的问题督导组要及时向督导单位领导反馈,对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手足口病疫情扩散的要依据中共中央办

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追究责任。

六要及时调度情况,切实解决问题。建议各地实行周调度会议制度,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定点医院、被督导单位等参加会议,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会议频次,扩大参会单位,邀请教育等有关部门参加。会议通报督导检查情况,听取落实情况,制定有关对策,研究解决办法。

推荐第8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计划 ...

2017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计划

为切实做好我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根据市卫计局、市疾控中心下达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及时发现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死亡病例,控制暴发和流行规模。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全面准备,依靠科学、依法管理,加强合作、统一领导,分类处置、有效应对。

三、主要职责:负责全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应急处理和督导工作。

四、普通病例发现、报告和监测

托幼机构及小学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落实落实晨午检制度,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例或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时,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卫生院实行首诊负责制和预检分诊制,接诊手足口病例时,除了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诊断和救治病人,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报告疫情,报告疫情时要详细报告病例的现居住地、学习(工作)地点、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疫情管理员及时浏览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时审核相关信息,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定期到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进行督导管理。

五、聚集性疫情报告和调查

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配合市疾控中心搞好相关资料收集、调查和督导工作。

六、控制措施

(一)病例管理。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可以居家隔离治疗,领导小组组织村医对居家治疗病例每日访视。每日浏览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将辖区内的患者基本情况告知相应村医,由其到患儿居住地进行面访。访视时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居家患儿不应外出,避免与未发病儿童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后1周。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每4小时量一次体温,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转诊至上级医院,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二)加强晨午检和健康观察。督导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每日晨午检和健康观察,如发现发热或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患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带患儿到医院诊治。

(三)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开设发热疱疹门诊接诊发热、出疹病例,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域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医务人员应加强洗手和双手消毒,在诊疗中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擦拭消毒。医疗机构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医疗机构的消毒由专人进行。督导学校、托幼机构每天进行全面消毒。

七、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

在发生聚集性疫情,暴发或者流行时,在疫情发生地和高发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印发手足口病防治宣传单,由专人发放至儿童家庭中,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重症早期识别指针,培养正确的洗手方法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一) 散居儿童的预防措施。预防手足口病要广泛宣传十五字方针:“常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暴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二)医疗机构的预防措施。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医院门诊和病房要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制度,重点加强儿科和感染科等科室门诊、病房和医院产房的消毒,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粪便排泄物及其污物等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八、培训

组织对全院医师和乡村医生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并做好培训效果考核,提高专业人员早期识别能力和早期急救能力。

九、督导检查

组织对全镇学校、托幼机构进行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措施逐一落实到位。

推荐第9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一)

一、目的

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及时控制和有效消除高致病手足口病疫情对人的危害,大幅度降低发病率,保障全镇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组织领导

赵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镇长同志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包保镇村干部为成员的赵庄镇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赵庄镇中心卫生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同志负责信息收集、上报等工作。同时建立村级、组级手足口病防治信息络,各村村委会主任任村级信息络组长,各组的组长任本组组级信息络的组长,负责本村本组的手足口病防治的全面工作。

各村成立相应的组织,成立包括包组干部、村医、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的6包保小组,落实工作责任制。

三、疫情控制

(一)自**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赵庄镇中心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或可疑病例进行报告。

(二)村卫生室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或可疑病例时,要立即转诊至镇中心卫生院,镇中心卫生院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或可疑病例时,要立即转诊至县人民医院,同时填出转诊单,并注明包保责任人,并写清症状和体征,并注明为可疑病例。

(三)全镇局部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四、培训工作

镇中心卫生院和镇防保所要加强对辖区各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切实提高临床医生诊断水平、操作流程和报告意识。

五、应急处置

镇政府、镇中心卫生院做好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应急处置的准备,做到“物资、人员、技术、经费”四落实,一旦发生暴发疫情,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处理,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5岁以下婴幼儿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对5岁以下儿童不明原因发热和/或手、足、口腔、肛周皮疹等相关症状的,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二)镇各中小学、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病情痊愈2周后才能返回学校或幼儿园;

5、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上级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上级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6、定期开卫生防病健康教育课,教育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镇中心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候诊及就诊区域应定时清洁消毒,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发现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或可疑病例时,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不明原因发热患儿,应立即送定远县人民医院(定点医院)检查治疗,不得截留治疗,不得直接转往县外医疗机构。同时做好转诊车辆的消毒工作。

3、诊疗、护送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县卫生局和定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七、公共宣传和健康教育

全镇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手足口病包保责任制的通知要求》,要大力开展人手足口病科普知识和应急处置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和全民健康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措施,并组织居民(村民)开展个人防护自救和应急救援培训,提高全镇群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自我防护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群众和非政府组织自觉配合和参与政府的应急工作,为人手足口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镇人民政府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二)

最近,我市发生了较大规模的肠道病毒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疫情,该疫情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为切实做好我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的常规传染病之一,主要发生对象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该病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急性期病人的粪便、口腔分泌物、皮肤疱疹液中的病毒,经粪——口途径和呼吸道进入体内;临床表现主要是手、足、臀、口腔粘膜等部位斑疹和发热为特征,一般愈后良好。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中心校决定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夏明月任组长,瓮运华任副组长,各小学校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中心校,电话13839717616),由瓮运华任办公室主任。

各村小要高度重视,分别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实行校长任组长,教师为成员的工作机构,并制定好防控工作方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三、工作目标

通过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一旦发生肠道病毒EV71病毒感染疾病疫情,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防止二代病例的发生,全面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科学有效控制疫情。

四、工作措施

(一)卫生防病措施

学校要对学龄前儿童和学生进行手足口病和其他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宣传,教育儿童和学生及时主动报告发热等不适症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防病意识与自我保健能力。

(二)医疗防治措施

1、明确诊断标准及临床诊断。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临床诊断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

2、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

托幼机构要加大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对发现的病人及疑难病人一定要及早隔离治疗。认真落实《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患儿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衣物、被子、餐钦具、玩具等)要随时进行消毒。必要时依法暂时关闭病例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幼儿聚集场所,以保护易感儿童。

(三)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培训

1、提高学生防病知识水平。

各小学要以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开展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学生家长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进行消毒,要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尽早就诊,并积极配合治疗。

五、加强督促检查

中心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区内的托幼机构、学校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学校饮食、饮水与环境卫生、晨检制度、健康教育等卫生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因措施不力、工作不落实而造成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扩散蔓延的,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严肃处理。

六、各校责任区划分

学校名称

责任人

备注

七、工作要求

1、要求各小学充分认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抓好落实。

2、各小学要保证防治疾病所需的一定经费,及一定的物质保障。

包信中心校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三)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针对当前手足口病高发的情况,我校高度重视,制订了鲁庄中心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防控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幼儿园负责人为成员的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建立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责任制,由专人负责手足口病的监控报告工作。

二、加强宣传:

(一)宣传工作要点:

通过晨间谈话、午间活动等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对广大的师幼开展有关手足口病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目的与任务。对于肠道传染多发季节,加强有关不饮生水、不吃过期变质食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防病从口入”的有关行为的强调至关重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我们还利用宣传栏、家长会、告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对每个幼儿家长各开展预防手足口病的卫生知识宣传健康教育,让家长知道该病可防、可控、可治,了解和掌握相关预防知识,让家长和我们幼儿园共同筑起一道安全保垒!

(二)、宣传主要内容:

1、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戒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4、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7、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三、做好环境整治、消毒工作:

1、做到“三清、三灭”:“三清”,即清垃圾、清污水、清厕所;“三灭”,即灭鼠、灭蚊、灭蝇。

2、活动室、午睡室保持良好的通风,无人环境下定期用紫外线灯消毒;教玩具每天消毒,在含氯25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15分钟或在阳光下暴晒4小时以上;幼儿个人用品(茶杯、毛巾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一次;被褥、床垫每周暴晒一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及时翻动,并且个人专用;被套、枕套、枕巾每周洗一次)按要求定期做好消毒工作;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板凳台面、水龙头、便器扶手以及其它可能触及的物体表面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加强园内食堂、饮用水管理,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饮用水传播途径。

四、加强幼儿晨检、午检及幼儿缺勤的追踪调查工作

1、每天进行晨检、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及时掌握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幼儿有手足口病等疑似症状或传染性疾病症状,要及时通知家长并送医院检查。

2、对缺勤的幼儿,老师要及时进行调查,摸清原因,并进行跟踪追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向园领导报告。

3、经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4、因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幼儿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资质的医疗单位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开具健康证明后方可入园进班复学。

推荐第10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1.加强疫情监测,做好疫情分析、预测预警和管理工作。各级医疗机构应严格诊断标准,及时、规范、准确地报告疫情,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严禁瞒报、漏报、错报。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各级疾控机构定期在疫情网络浏览手足口病疫情,加强疫情研判,密切关注手足口疫情特别是躺倒病毒71型(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疫情的不安华趋势。规范开展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及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处置及粪便标本的采集工作。建立疫情分析、预测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适时科学研判辖区的疫情形势,根据疫情情况和预警分级,适时启动应急响应。

2、规范开展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及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和处置工作。重症、死亡病例个案查率和标本采集率、标本检测率达到100%,其他采集标本的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个案调查资料要及时录入数据库,每月上报,死亡病例疫情调查处置率达100%,调查报告要及时上报县卫生局及市疫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要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和爆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的要求,加强聚集性疫情的调差处理工作,提高聚集疫情流行

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及防控措施落实规范调查处置率,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标准的要填写《手足口病爆发疫情调查主要信息登记表》,进行网络报告。每季度对辖区至少一起聚集性疫情开展全面调查及采样工作,要求所有病例均进行个案调查并采样检测,调查报告要及时上报。

3、强化宣传培训,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实验室监测等防制技术水平。要强化开展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采样、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等防控技术人员的培训;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幼托机构、小学的教师和校医的全员培训。特别是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一线岗位人员要进行强化培训,提高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控的能力。

4、普及健康教育,提高防病知识。健康教育是手足口病防控的基础,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手足口病防治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群众明白手足口病可知、可防、可治、可控,引导广大群众提高防病意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建立健全5岁以下儿童健康档案,在手足口病流行期要掌握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健康情况,要针对儿童监护人重要做好手足口病预防知识、重症病例早期识别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

5.加强督导检查,做好重点环节的防控工作。要加强对托幼机构、社区和农村、小学等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的督导和检

查,指导托幼机构和学校做好晨午检制度、缺勤缺课登记制度、日常消毒制度措施的落实;督导乡镇未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婴幼儿家长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制度、晨检制度、手足口病转诊治疗登记制度;各级疾控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深入辖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学校、农村、社区进行巡回指导,要指导家长立即带患儿去定点医院就诊,防治延误救治时期。

第11篇:手足口病防控预案

手足口病防控预案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之一,主要感染对象五岁以下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可以通过玩具、食具、鼻咽分泌物、飞沫等多种途径传染,以出疹、发热为特征,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潜伏期为3---8日。为了预防手足口病,依据《中国传染病防治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长:王建利

副组长:王银柱

成员:何星耀

程北月

王军利

何小娇

1、总负责:

院长作为医院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医院卫生工作

2、业务副院长:

负责落实督查全院防治“手足口病”工作:督促和指导全员职工做好各科室、院内环境、消毒工作,并指导职工科学地认识“手足口病”。

3、防保科科长:

严格认真做好学校的晨检工作,并负责职工、乡医、村保健员防治“手足口病”知识的普及宣传,以及保健员的消毒工作。

二、防治措施

1、宣传教育

① 组织全员职工学习防“手足口病”知识。

② 开展防“手足口病”活动,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勤洗手。 ③ 通过医院板报、宣传单、宣传画等宣传有关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

2、

3、认真做好各科室内室外的环境卫生工作。

做好学校的晨检工作,发现异常及时让乡医或家长带幼儿来医院检查治疗,并及时与学校保持沟通与联系:

4、做好缺勤学生原因调查并做好结果记录,排除“手足口病”疫情。

5、

6、

7、做好室内通风,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做好日常用品、用具的卫生消毒。 个人防护:

① 全体工作人员要勤洗手,带的口罩、衣服及时消毒更换。 ② 尽量减少外出。

③ 让学校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勤洗手、多喝水。

三、疫情报告及处置

⑴一旦发现疑似病保存人员和乡医第一时间报告:

业务副院长电话:13949450994

急诊电话:5301059

⑵卫生院立即对幼儿、发病幼儿班级进行隔离,(用餐、户外活动、游戏活动均到指定地方,传染病班级幼儿的毛巾被子等各类物品均单独消毒使用。

⑶召开会议,思想上加强重视,每天正确掌握各学校出勤人数,了解各班缺勤情况。做好宣传工作,对家长、对幼儿、对学校教职工开展各种有关手足口病宣传,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指导。

⑷要求学校老师指导学生:对发病班级进行消毒指导:教室里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1小时,木制玩具500mg/L消毒液擦拭,书本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毛绒玩具不玩:毛巾: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蒸汽消毒1小时(抖松):杯子: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蒸汽水开1小时:幼儿被褥:每周带回清洗暴晒。

⑸包点医生指导教师:检查环境和物品的消毒是否符合要求: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和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病毒经食品及园所环境的传播,指导教师对餐具、盛具的清洗消毒。

⑹包点医生加强晨检,严格按照一问,二看,三摸,四查的原则,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现象立刻劝说家长回家就医和隔离,不得入园,并做好随访工作。

⑺做好发病班的终末消毒,自觉接收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所的业务监督指导。

姚庄回族乡卫生院

第12篇:手足口病防控实施方案

上映乡中心卫生院

手足口病防控实施方案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由于手足口病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和社会影响,我院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幷进行积极协调,与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和学校互相配合,及时通报防控信息。我院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龙化强院长

成员:黄玉佳副院长

黄天仕公共卫生科

农恒东防疫科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公共卫生科,保证手足口病宣传知识到位,及时发现,及时上报。

二、开展技术培训

1、公共卫生所要组织医护人员开展对手足口病的疫情、预防知识要点、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培训,提高开展工作的能力。

2、在学校、幼教机构组织开展机构员工的防治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训,使他们掌握和了解相关知识和技

能,每一所幼教机构要设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

三、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自觉意识,重点加强预防接种室的消毒控制,提高防控院内感染的意识。

2、向孩子家长发放宣传材料,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家长的防范意识。教育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规范治疗。

3、在托幼机构、中小学开展饭前便后洗手,房间通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加强孩子共用玩具、毛巾、牙刷、水杯可能会受感染用品的消毒工作,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增强预防意识和能力,开展托幼机构晨间体检,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治疗。

4、通过展板、横幅、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辖区内预防手足口病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5、加强与各乡村医生联系,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入户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6、结合春夏季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广大城乡居民讲卫生、除陋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积极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五、预防手足口病核心信息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

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5、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6、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7、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与治疗。

8、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9、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10、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

上映乡中心卫生院

第13篇:手足口病防控会议记录

手足口病防控会议记录

时间:2012.08.26

地点:校长办公室

主讲人:闫桂友

参加人员:姜立新、丁奎平、吴磊、王冬梅和所有班主任

主题: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一、怎样预防学生手足口病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的避免感染。

主要防护措施有:

1、饭前便后要用洁净水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2、室内应经常通风,做好家庭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小孩的衣物等要经常日光晾晒;

3、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4、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还应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5、学校应每日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就诊,同时报告主管部门。

二、家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2、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家长应将孩子用的餐具、玩具等用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

5、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暂停上学,避免传染给他人。

十一道沟学校

第14篇:防控手足口病简讯

简讯

防控手足口病消除卫生死角 易店分校4月份通讯报道:

定远乡易店分校在防控手足口病活动中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1、早宣传学校利用集会、板报、阅报栏等广泛宣传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并举行了防控手足口病知识竞赛;

2、每日坚持晨检制度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每日坚持晨检报告。学校一方面制定应急预案,分专人负责统计数字,整理档案准时汇报每日晨检情况;另一方面,发现发热、发烧,身体不适、起红疹,嘴角、手指溃烂学生及时就医确诊,并报告中心校;

3、每周开展“消除脏乱差,文明我先行”大扫除活动学校掀起了人人讲卫生的高潮:学生寝室、教室保持通风,勤晒被褥;上体育课后、如厕后勤洗手;派专人定期对各室进行有效消毒。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防控手足口病提供了有力保障,增强了同学们防控意识,养成了勤洗手足,讲卫生的好习惯。

定远中心校易店分校通讯员许海生

第15篇: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和学生发病为主。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很多,主要为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本病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2、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3、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4、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及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间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10、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怎么预防?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当地发生本病流行时,要增加每日擦拭、消毒次数。

(2)每日对玩具、教具、生活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4) 发现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第16篇:手足口病防控预案

中枢二小校本部手足口病防控预案

为了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特制定本预案如下:

1.首先成立以防手足口病传染病管理小组。每天有教师值班,一把手领导总值班。

2.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以防措施、传播途径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了解其病理知识,配合学校做好以防工作。

3.做好晨间、午间的检查工作,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

4.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定于周

二、周四下午放学后对教室及学习用品进行消毒。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适当锤炼身体,增强抵抗能力。

7.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学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8.发现患儿立即隔离,通知家长带其到医院确诊并上报,学生凭医院证明方可复学。

2012年5月

第17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小组

2012年防治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

小组

三岔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督导小组对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进行监督检查和宣传,确保手足口病的防治措施的落实。特此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陈明

副组长:吕继兵、杨萍

成员:徐联娉、黄馨仪、郑宇、张萍

三岔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城医院2012年4月28日

第18篇:手足口病防控方案

洪塘营瑶族乡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控方案为切实做好我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市疾控中心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开展防控工作。切实做好我县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保护广大群众尤其是儿童的身心健康。

一、工作目标

及时发现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防止暴发流行。

建立预防手足口病明白纸发放登记明细表,确保发放到人。通过托幼机构、卫生室发放预防手足口病明白纸5万份,确保0—5岁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100%。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手足口病发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各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技术方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手足口病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二)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疫情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三)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手足口病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三、工作措施和要求

疫情报告

(一)责任报告人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时,要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报该病。实行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报告。托幼机构及各级各类学校有关人员发现可疑手足口病病例时,应及时向乡卫生院 报告。

(二)各村卫生室、托幼机构和学校发现聚集性的手足口病疫情、手足口病患者异常增多或者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时,要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医疗机构接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例的有关流行病学情况,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报告卡报告时要特别注意详细填写病例的居住地、学习(工作)地点、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

托幼机构

(一)要指定专人或校医负责本校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落实晨检制度,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建立手足口病疫情“零”病例报告制度。

(二)发现患有发热或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将其带至医疗机构就诊,直至病愈(退热,手口足的溃疡及水泡消退)方可返校。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三)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做好饮水、饮食和环境卫生。

(四)开展健康教育,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医疗机构

(一)开展预检分诊,防止混合就诊。各医疗机构切实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和首诊负责制,做好手足口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止手足口病与其他常见病混合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避免医源性感染。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专辟门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

(二)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医院门诊和病房要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制度,重点加强儿科和感染科等科室门诊和病房的消毒,对患者粪便排泄物及其污物等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医院感染管理要加强对门诊和病房的检查、指导,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及接触者人数,强化陪护和医护人员的洗手、消毒措施,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特别要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洪塘营瑶族乡卫生院

2010年4月12日

第19篇:手足口病防控小结

营海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控小结

2011年6月13日市卫生局会议后,卫生院领导高度重视。于2011年6月14日上午8:00召开科室负责人会议,立即按照卫生局要求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对发热门诊及皮疹、疱疹门诊进一步合理规划,由专人负责按要求开展工作。

二、落实发热门诊工作制度,皮疹、疱疹门诊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

三、立即购买84消毒液瓶,印刷手足口病防控宣传材料1万份。

四、再一次对村级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及学校托幼机构成员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

(一)培训时间

1、2011年6月14日上午10:00至12:00对全体村级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2、2011年6月14日下午14:00至17:00对学校托幼机构成员进行培训。

(二)培训地点

卫生院三楼会议室

(三)授课人员

赵文德、郑方香、王佩刚、徐琳

(四)培训内容

1、通报手足口病疫情发展情况,对村级医疗机构及学校托幼机构提出工作要求,要求高度重视各负其责。

2、培训《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重点就手足口病一般病员的诊疗及危重病员的诊断进行培训。

3、要求乡医立即开展对0至6岁儿童手足口病疫情检测报告工作,排查摸清流动儿童疫情检索工作,于2011年6月15日报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4、培训消毒隔离工作,重点培训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及消毒方法。培训七步洗手法。要求每个医疗机构成员及学校托幼机构成员学会,并教会学生、托幼儿童及家长。

5、培训手足口病一般防控知识,要求学校托幼机构规范开展晨午检工作,做好因病缺课记录,对玩具、场所、空气做好消毒工作并记录。要求村级医疗机构做好疫情防控报告工作。

6、本次培训共发放手足口病防控宣传材料6000份,消毒液瓶。

第20篇:手足口病防控指南

手足口病防控指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传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l.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资料链接: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 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 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 6型,1 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 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2 0世纪7 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行,19 7 5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 5 0例,其中149人致瘫,44人死亡。1 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患者大多为1---4岁婴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英国196 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2 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1 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发病,4-6月有29例病人死亡。

我国于1 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

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1 0几个省份均有本病报道。198 3年天津发生Cox a16 引来的手足口病暴发,5 ---1 0月间发生7000余病例。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人事肠道病毒唯一的宿主,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一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易感性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一,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是由儿童感染肠道病毒EV 7 1 引起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预防手足口病常用的1 O种消毒方法作出介绍:

蚊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

饮用水:用每升1毫克3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 0分钟。

垃圾:用每升1 O 0 O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 2 O分钟。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用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 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 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 0分钟。

食具、饮具:用每升2 5 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 0分钟。生活污水:用每升5 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 2 0分钟。人畜粪便:可用生石灰阻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每升5 0 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 2 O分钟。

患者衣、被单:煮沸2 0分钟或用每升5 0 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3 0分钟。’

厕所或其他污染地面、墙:用每升5 0瞧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消毒。用量每平方米2 0 0毫升。旱厕也可用生石灰覆盖。

多数手足口病一周能治愈八大措施进行预防

专家提醒:肠胃病毒EV71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属于可防可治的普通传染病,但因传播途径多,婴幼儿易感染,因此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夏秋季要做好预防措施。

多数患儿一周治愈

据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V 71等2 0多种肠道病毒;1起的传染病,夏秋季多发,5岁以下的婴幼儿最易传染。大多数患儿病情较轻,一般为发热38度左右,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这时就应马上到正规医院就诊。通常一周内体温会下降、皮疹消退,康复痊愈。个别患儿可发生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八大措施进行预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维中提醒人们,EV71肠道病毒主要通过空气、唾液或粪便传播,通常病后一周内传染力最强,该传染病和个人的卫生行为、以及环境和卫生条件都有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进行预防,因此市民应注意以下八点:

1.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2.注意婴幼/L的营养、休息,避免目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饭前便后、处理尿片或粪便污染的衣物后应及时洗手;

5.多给孩子吃蔬菜、水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

6.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7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

8.可适当给孩子服用板蓝根、维生素c防病。‘

专家提醒:一旦感染病毒切勿滥用药物

专家介绍,春季是吸道病毒传染的高发期,而随着气温的升高,肠道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发病率也升高。最近的急诊个案比较多见呼吸道病毒,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流鼻涕、咽痛、咽干、头痛、发热、肢体疲乏等,还有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表现,即胃肠型感冒。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肠道病毒和呼吸道病毒呢?专家表示,最主要是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肌体免疫力,这样才能减少感染,即使感染,症状也会比较轻。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工作和生活的场所多通风,使用空调时不要贪图凉爽让室内外的温差太大,最好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如超市、商场等,注意多吃青菜水果,保证人体的需要。专家还强调,老年人和儿童要特别注意远离有感冒症状的人,必要时可接种流感疫苗,以度过流感高发期。如果已经感染了病毒,不要滥用药物,没有明确的细菌感染不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8 5度以下的中低烧可以不用退烧药物;如果症状较重.可服用一些抗感冒的药物,但时间不要过长,也可服用一些中药制剂,例如板兰根冲剂,维c银翘片等,注意多休息,多饮水,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症状没有好转,就要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防控自查报告
《手足口病防控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