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手足口病防控培训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00:23: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手足口病防控培训资料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为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染病,多由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全年均有发生, 5-7月高发。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热,并伴有手掌、脚掌斑丘疹或疱疹,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少数病例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重症表现。

二、传染源

1.患者:感染了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并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隐性感染者:感染了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但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

三、传播途径

以下三种途径可以传播手足口病。

1、消化道:经消化道(及粪口途径)传播。

2、呼吸道: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3.密切接触:通过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疱疹液传播。被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玩具、碗筷、奶瓶、奶嘴、床上用品、内衣、医疗器具等都可以造成病毒的传播。

四、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

五、病原学特征:

温度在56℃以上、紫外线以及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等化学物质可降低EV71病毒和CoxA16病毒等肠道病毒的活性,但是酒精对其无效。用酒精消毒对预防手足口病无效

六、临床表现

1.普通病例的表现

(1)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

1)起病急,先出现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

(3)皮疹的特点

1)口腔粘膜疱疹散在分布于两颊部、咽后壁,舌边、唇齿侧也常发生,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其周围有红晕,疼痛感较明显。

2)手和脚的皮疹数量少的有几个,多的有几十个,多发生于手掌和脚掌,皮疹周围发红,疱疹较硬,里面有少量混浊液体。有些皮疹不易看到,需要用手沿掌纹触摸才能发现。

3)臀部及肛周也可能出现与手、脚掌同样的皮疹,但躯干及面部很少出现。

4)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一般不会发生淋巴结肿大。

(4)病程:发热、皮疹和口腔溃疡一般在1周内不经治疗也可痊愈。

(5)不典型临床表现

有些患儿临床表现并不典型,需要细心识别。下列情况是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1)先出皮疹后发热。

2)个别患儿皮疹也出现在膝、肘、腹、背部。 3)部分患儿没有发热等明显不适,甚至饮食、起居、活动不受任何影响。

4)部分患儿没有严重不适,但因口腔内溃疡疼痛影响进食。

身症状,如低热、轻度咳嗽、流涕、不愿玩耍等。 6)部分患儿只有低热,在口腔、手、足、臀部的某一部位出现皮疹,皮疹数量少,甚至仅有1~2个,需要仔细查体才能发现。

2.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少数患儿(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症状,极少数患儿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的患儿也可能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患儿,尤其是年龄低于3岁的婴幼儿,一旦出现以下特征之一,极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 (1)高热(38.5℃以上)持续2天以上不退。 (2)发热伴有寒战。

(3)面色苍白或变为青紫色。

(4)明显呕吐或头痛。

(5)呼吸浅快。

(6)排除发热、哭闹等因素,心率或呼吸明显增快。 (7)精神倦怠、萎靡。

(8)咳嗽明显加剧或伴有喘息。

(9)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或抽搐。

(10)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

(11)末梢循环不良(肢端凉、苍白或青紫色)。 (12)一般情况虽好,但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或明显降低。 (13)高血糖。

(14)高血压或低血压。

(15)临床或胸片提示合并有肺炎。

(16)心音低钝或心电图异常改变,或心肌酶异常。

七、手足口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八、预防措施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孩子洗手。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让孩子养成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掩住口鼻、不要与他人共用餐具等卫生习惯。

让孩子不要接触患病儿童。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做好手卫生

用餐前和上厕所后。在与患儿接触后。打喷嚏或咳嗽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外出回家后立即洗手。

正确的洗手方法:

打开水龙头后,用流动的水冲洗手部,应该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打上肥皂或洗手液;均匀涂抹,搓出皂沫,让手掌、手背、手指、指缝等都沾满,然后再反复搓揉双手及腕部,整个搓揉时间不应少于15秒;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

洗手时,要注意清理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应将手的各个部位清洗到。如果没有自来水,也可以用勺取水浇洗。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托幼机构及小学对儿童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宣传工作,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托儿所、幼儿园,及时去医院就医。患儿痊愈1周后或明确未患传染性疾病后方可入托、入园。

(2)托幼机构及小学加强晨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让保健老师在晨检期间,接触不同的儿童时,做到彻底的洗手。一旦发现发热、有皮疹的孩子,立即与其他儿童分开,并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3)老师在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后,要立即对玩具消毒、接触玩具的学生立即洗手。餐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

(4)督促儿童、教师及工作人员正确洗手。 (5)教室、宿舍要加强通风,对通风不良的教室应使用排风扇。

(6)让托幼机构及小学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每天对儿童经常接触的物品、玩具、餐具、公共用具、厕所等进行清洁消毒。

(7)托幼机构及小学在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应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配合卫生和教育部门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防控培训资料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培训资料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

手足口病防控精要

手足口病防控预案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防控指南

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计划 ...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防控培训资料
《手足口病防控培训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