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专业技术个人总结

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1:00:15 来源:专业技术个人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总结

盖洋镇文化技术学校2010年工作总结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时间紧、任务重、工作极其繁忙的一年。其主要工作是:继续巩固“双高普九”成果,扎实做好扫盲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及劳动力转移培训,规范和加强民办学校监管,参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等工作。我校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实做好扫盲工作:

在2009年启动新一轮扫盲工作以来,认真贯彻省教育厅等十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县教育局扫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及工作部署,政府成立了盖洋镇扫盲工作领导小组,多渠道筹措扫盲经费,召开了扫盲工作专题会议,培训扫盲干部教师,全镇上下共同努力,扎实推进扫盲工作,完成了扫盲工作年度任务。一是全面完成了全镇文盲人口调查,建立了成年文盲人口档案、青壮年文盲人口档案和丧失学习能力文盲人口档案;二是建立起镇级扫盲组织管理人员队伍,村级(居委会)工作人员队伍。为今年的扫盲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持续做好扫盲组织动员工作

我镇文技校积极发挥已经成立的扫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积极争取把扫盲经费纳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今年初召开了镇扫盲工作专题会议,回顾总结2009年扫盲工作成效,交流推广各村(居委会)扫盲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了解布置2010年扫盲工作,今年必须完成脱盲260人的任务,取得了镇政府把扫盲年度任务完成纳入绩效考核。发挥了村(居委会)干部在组织动员文盲对象入学时的主要作用,以政府的名义采用多种形式与手段逐村(居委会)逐户通知包括流动人员在内的文盲对象参与扫盲学习,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层层落实责任的工作局面。

2、以集中办学和包教保学为主要形式,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扫盲教学是实现扫盲教育的重要载体,我校开展扫盲教学主要以“湾内小学扫盲班”集中办学与“包教保学”分散办学为主要形式。脱盲任务为260人,分二批,第一批210在8月底脱盲,第二批50人在10月上旬脱盲。在扫盲教育教学中能充分利用配备的教材、光盘,教学人员。讲究教学方法,将学文化和学技术以及开展人们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等形式结合起来,激发了学员们的学

1习兴趣。“包教保学”做到“五定”,即定扫盲对象、、辅导教师、教学时间、地点、进度,跟踪管理,把扫盲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头上。教学任务完成后,由县教育局按照要求组织了脱盲考试,合格率达到要求,完成了今年的扫盲任务,在10月下旬将脱盲证书发给了脱盲对象,以便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提供登记。

3、继续加强部门配合使扫盲成果具有法律效力。

(1)是与公安部门配合,将参加扫盲学习,经考试合格已经脱盲的文盲对象造册,政府开具证明到公安派出所变更相应的文化户口;

(2)是取得各村普查员的配合,依据成年文盲人口档案,整理出各村的文盲人口花名册,分发给各村的“六普”普查员,让他们进一步核实,准确掌握成人文盲率和青壮年文盲率以及文盲人口信息,根据统计数据全镇文盲率在6%以下,青壮年文盲率在1%以内。

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

(一)、培训情况

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培训是省、市、县、镇各级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工作之一,也是我校重点工作之一,也是贯彻执行《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具体措施之一。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按年初的培训计划和具体内容安排,认真抓落实。克服困难,开拓思路,主动组织配合镇烟草站,兽医站,农业服务中心等有关部门开展多层次,多门类的农村实用技术及劳动力转移培训班6期36场次,培训人数1004人。宣传专刊5期70处,较好的完成了培训任务。

(二)、主要工作

1、坚持“多个结合”的授课形式,力求参训农民满意

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培训中,我校推行文技校、镇林业站、烟草站、兽医站、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结合的授课形式,即丰富了授课内容,又使参训农民听得懂,学得到。烟草站烟技员在镇域范围内讲授“烟草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实用技术培训一期6场次(各村、片),参训农民反映:我们学到了烟草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药剂防治新方法,这样的培训班我们欢迎。镇林业站技术员现场讲授“桂花树的种植技术及管理方法”、“红豆杉栽培技术”等实用技术课二期12场,参训农民反映:理论联系实际讲技术,手把手地教技术,我们感谢他们。镇兽医师理论讲解与图表相结合讲授“山羊的繁殖技术”、“鸡病的防 2 治方法”等实用技术二期12场,参训农民反映:这种边讲理论边组织实训的方法值得推广,希望文化技术学校多组织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多下村指导。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员田头讲述示范种植“绞股蓝的栽培技术”一期6场,参训农民非常满意。文技校与镇有关部门的技术员,深入各村进行沼气池建造、茶叶种植管理等实用技术指导。

我们文技校教师不但自己参与和组织协调镇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给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及劳动力转移的培训,使本镇农民得到终身教育的机会,还与养殖、种植专业户,兼业户常保持联系。

例如:温庄林福来,吕光中等人办养殖场(养母猪、肉猪、鸡、鸭、鱼),衢地村叶昭贵养羊近200头;杨地村吴纯喜养鱼近2千尾;盖洋杨淑娥试种几亩绞股蓝;雷西洪建新种植红豆杉几十亩,桂花树3千余株„„我们把有关信息、技术资料从网上下载印刷出来,送到他们手里,还常电话询问其养殖、种植的问题,他们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会与我们联系,我们共同解决了不少问题。

我们文技校教师、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常一起指导种植、养殖户,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与他们共同科学研究,我们在努力为“三农”服务的同时,常常进行反思,与服务对象交流,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2、我们鼓励引导农民在门前屋后、荒地、旱地、杂地种植杉树、红豆杉、桂花树、罗汉松等有较好经济效益的树种,种植毛竹、苦竹等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竹种。二月份从三明调入2批一万余株桂花树在姜坊、常坪、湾内、白叶四个行政村分散农户种完,上列树种及其他树种全镇农户散种三万余株,农户不成片散种毛竹、苦竹约一万余株。

3、今年下半年猪肉、禽类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我们趁此机会鼓励农户多养猪、鸡、鸭,增加经济收入,我们盖洋镇农户猪的存栏率有上升,鸡、鸭的养殖数量也有增加。

4、我们充分利用各村宣传栏办实用技术资料小报,把有的养殖、种植户的好经验、好方法给予推广,把网上的农村实用技术资料刷出来贴到宣传栏中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规范和加强民办学校监管工作

成教人员以《民办教育促进法》为依据对社会办学给予大力宣传与鼓励,指 3 导他们完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督促其完善安全设备,制定确保安全的计划、措施,并加以监督。大坡佳佳幼儿园教室在三楼,阳台未安装安全网,督促马上安装。同时还到各办学点进行摸底调查,按照《福建省幼儿园(班)登记注册试行办法》的规定,要求各幼儿园(班)到镇政府登记注册,签订《盖洋镇幼儿园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对常规教学、教学设备进行检查指导,全年到各园检查四次,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坚决给予取缔。

四、存在问题

1、扫盲工作

经过多年艰苦的扫盲,青壮年文盲基本脱盲,剩余的都是智残、高龄及流动人员。前二者要脱盲,从客观条件来说已不可能,高龄文盲脱盲以失去必要性,流动文盲脱盲困难较大。一是有许多人未在公安派出所办暂住登记;二是他们从事的工作是强体力劳动或长时间的工作这给他们他们造成了不利条件。但我们会克服困难,抓住有利时机—他们工作的空挡进行扫盲。

2、农村实用技术及劳动力转移培训

这项工作以进行了一二十年,青壮年基本上外出工作,剩余的大部分为老弱病残,接受能力较差,所以,这几年我们都把培训办到村里、田头。理论上难接受,都有实地实践,以示范为主,但我们会克服困难备课多花精力、时间,尽可能生动、有趣、通俗,讲解深入浅出,多实地示范,耐心细致争取把工作做好让农民朋友满意。

总之,我们文技校的教师不仅要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还要有丰富的养殖、种植方面的理论,所以,我们常在网上下载有关资料,向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借了许多书籍,认真钻研,并做读书笔记,常与他们交流,向他们请教,与他们在为“三农”服务中共同实践,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

盖洋文化技术学校 2010年12月7日

推荐第2篇: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总结

2014年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总结

我们汤河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始终坚持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方针,坚持科教兴农的发展战略,在广大农民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科学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向广大农民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破除封建迷信,改善落后习俗,推动了我镇两个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几年来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

一、改善办学条件,为成人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汤河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各级领导关心、扶持下,在全校教师的团结协作、努力工作下,建起了独立标准化教室,购买标准化桌椅68套,配齐了档案柜,规范了档案管理,有独立办公室、综合室,新购进档案柜2组、标本柜2组、图书柜3组,图书资料达二十几种,共计XX余册;标本达10个类别以上,培训设备齐全:有电脑、电视、vcd、摄像机、投影等,各类培训光碟齐全,建有四处实验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8亩,在本校建有小果园、塑料大棚各0.8亩,为确保成人文化技术教育达到高质量、高水平,不走过场,我校根据全镇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农业结构的实际,积极做好“罗非鱼与河蟹混养”“大榛子育苗技术”“人参庭院栽培”等实验项目并获得成功,积极做好花卉彩叶草栽培和甜瓜嫁接栽培等示范项目;积极做好紫薯地膜栽培、大榛子栽培与育苗技术的推广。种植户、养殖专业户达69户,为农民每年增收五百于万元。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现科学管理

我校坚持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的治校思路,建立与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工作例会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十几项规章制度,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我镇的经济基础等实际情况制定xx长远规划,对今后五年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及成校的发展做了较为务实的设想。每年年初认真做好切实可行的年度计划,月份工作安排,保证成教工作稳步开展。

做到三教统筹、农科教相结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项培训工作:

1、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的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

2、提高农民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等知识。

3、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市场经济知识与技能。

4、提高农民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农业、农村有关政策等。

5、提高农民转岗就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6、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水平、定期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每年办长班培训不少于200学时;中班培训不少于100学时;短班培训不少于8个班,培训人数达560人。在培训的形式上,我们采取了集中培训与分片指导相结合;请技术人员讲课与录像教学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办长班培训与短班培训相结合;专题讲座与参观取经相结合等有效办法,办好田间学校。教师是学校前进的源泉和动力,一流的教师铸就一流的学校,所以我们每年都要对村成校教师进行培训不少于2次,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及时做好各种记录,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与农民需要编写乡土教材《特色种植养

殖》、《家乡弓长岭》,每位教师在教学之前都能认真写好讲义,把授课效果记录下来与成校全体人员共同研究教学改进意见。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能力

经济要腾飞,人民要富裕,科技是基础,领导重视是关键。我镇领导非常重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由副镇长吴东俊专人负责成校工作,每年初镇政府都要召开由镇长、村主任、成校教师参加的成校工作会议,给予成校工作加以指导;为成校拨款超万支持成校建设,安排专职校长。我校建立了校务委员会,坚持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解决成人教育重大

问题,并记录在案,用于指导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工作,按编配齐教师,实施在岗进修,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了教师素质,确保成人文化技术教育稳步发展。

四、兴办实体,办学效果明显

一年来,通过成校全体教师的努力,取得一定办学效果:“食用菌栽培技术”、“冷水养殖罗非鱼”等多项技术在区交流,有一名教师被市政府评为“先进教师”,一名教师被评为区优秀教师。办经济实体,建起了大棚养花,每年创收5000元以上,各村建起了文化广场,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

今后,我校要把好方向、踏实工作、实现成人文化技术教育的价值,我们会全力以赴把事业做好,不辜负领导的期望、社会的期望。

汤河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XX年12月

推荐第3篇: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总结专题

巴伦台镇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2009年

工作总结

2009年,全县农牧民培训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怀指导下,我们认真落实上级下发的关于农牧民文化技术培训工作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开展工作,有力推动了当我镇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稳步向前发展.下面就我镇2009年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镇高度重视农牧民培训工作,为了更好地组织协调培训活动。一是及时调整了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领导,副镇长担任校长,分管科技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常务副校长,相关领导为成员的学校领导机构。为确保培训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为确保我场培训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真正使农牧民群众通过培训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和致富技能,确实做到培训活动不走过场,学校领导专门召开了动员大会,对培训活动进行了详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对培训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今年共培训农牧民1100人次,培训面达到34.90%。

二、注重实效、实用原则,丰富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灵活多样

我们以提高广大农牧民素质为目标,根据乡镇农牧民群

众的经济发展实际,结合乡镇经济结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紧紧围绕畜牧业、特色养殖业这一中心,着力在牲畜常见病防治,养殖技术,品种改良,胚胎移植、饲草种植等方面开展培训。农机人员重点培训了新型农机具的维护、使用等技术。培训中我们采取了讲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邀请专家小组现场讲解,改变了过去只给农牧民传授理论的方法。科技人员亲自到牛棚、羊圈、田间地头,边操作、边示范、边授课,由浅入深,农牧民群众乐于接受,深受农牧民群众的好评。

三、优选科技示范户,树立榜样带头作用。

在各类养殖专业户中选择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养殖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积极参与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的做为科技示范户,同时确定一个包村技术人员开展培训指导的同时培养核心示范户,科技培训示范推广体系更加完善,达到培训一项、使用一项、见效一项。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行短期实用技术引导性培训,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接受能力不强,学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2.培训资金投入单一,县财政对牧民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够,培训设施场地条件较差,影响了培训效果.

3.全县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须进一步完善资源整合力度,实现培训资源整合带动培训效益

提升.

4.培训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是加强同县级专家组对村队指导组的培训指导,把常规实用、实际、实效技术通过面对面的培训、手把手的指导能真正用到生产实践中,每一个科技示范户中有一个懂技术、会经营的农牧民,使培训工程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撑。

总之,在上级单位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在广大农牧民的积极参与下,我们较好的完成了培训任务。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牧民文化素质,为我镇农牧民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巴伦台镇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十二月五日

推荐第4篇:乡文化技术技术学校工作总结

二00六年,我乡文技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奋斗目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村劳动力向第

二、三产业转移这一农村经济工作中心,大力发展农村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加强乡、村文技校建设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以富余劳动力培训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充分发挥乡各部门的作用,做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开辟了农副产品产、供、销通道,促进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人教育工作,结合我乡实际,把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列入各村校年度考评中。各部门及时调整各部门,各村校成人教育领导班子和乡村文技校专兼职教师,进一步加强了我乡成人教育的领导机构。做到了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做到了各村校每月一汇报。

二、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工具,大力宣传成人教育

农村成人教育对象复杂,农民对成人教育的认识往往不足,要使成人教育深入千家万户,引导他们改变观念,就必须从技术上给以支持,经济上给予扶助,要用活生生的事例使他们看得见,感受的到。如何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学技术,用技术”之中,乡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工具的作用,采用出墙报,书写标语,印发各种宣传材料和适合农村需要的技术信息资料,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推广各种新技术,新品种,同时还建立示范户,用实例让农民朋友感受到“学技术,用技术”的好处,从而提高他们讲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三、整合教育资源,举办各种培训班,提高办学效益

要使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乡文技校和乡各部门,各村校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播放农村实用技术录相,印发各种科技宣传材料,做到了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民学习先进的种养技术和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把农民需要的技术及时传授给农民。一年来,我乡、村文技校举办了:沼气池建造技术、农产品加工、返季节蔬菜种植、烤烟烘烤技术、六月红芋子栽培等培训班达10多期,参训人数达500多人次。

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示范文技校的作用,抓住黄龙村的高山气候的地理优势,引进了萝卜、丝瓜、苦瓜等返季节蔬菜的种植。既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出路,又增加了当农民的收入。

四、加强自身建设,做好材料的整理归档

在做好成人教育宣传工作和举办各种培训班的同时,我们还加强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的建设,组织乡村文技校教师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研究新时期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特点,积极探索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同时及收集各类办班资料图片等,并及时做好了归档工作。

__乡文化技术学校

2006年11月20日

推荐第5篇:石塔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总结

2012年埭头镇石塔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总结

2012年,我村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主管部门的积极指导下,依靠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农校教职工的团结努力,很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培训工作任务,全村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人数达2500余人次,有效提升农民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较大努力:

一、调查农情,制定计划,认真完成培训任务

农业是我村的传统产业,为更好地关注全村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技能,村农校通过对农户的走访,实地察看等方式,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制订了合理实用培训计划。2012年,结合相关公司招聘人员多,工资待遇好的招聘特点,我们特别制定了培训内容为精品加工的培训班,培训效果十分理想,充分体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特色。

二、不违农时,不误农事,结合实际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在广大农村,农作物的种植时间性强,新品种栽培技术含量高,为了不失时机,2012年年初,我农校特举办了“优质花生栽培技术”、“双免双抛”、“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培训班,针对各类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出现的病虫害问题,进行了技术培训。

三、创新方法,加强教育,积极服务农民技术培训

根据我村有远程教育点的特点,农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施进行技术推介,以增加直观性,真正让学员弄懂弄通,在培训课余,适当

1 播放一些本地实用下载资料,扩展了学员视野,增加了学员的知识面。

四、典型示范,加大推广,有效扩大农校的影响力

近年来,通过农校的培训,不少的学员,成了专业致富的农户,把一些学员的经验通过多种形式,向学员们进行推介。在农忙时节,农校联合农技站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农技指导,通过文化技术知识的推广,不少农民尝到了甜头,乡农校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

五、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劳动力转移培训常抓不懈

为促进我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切实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今年以来,我们村农校一是加强了培训基地建设,二是在培训基地成功举办了两期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培训人数达446人。

回顾2012年我村农校的各项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比,与现阶段农民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们将会更详细地了解农民需求,加倍努力,认真工作,力争我村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推荐第6篇:文化技术学校总结

石壁镇文化技术学校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我校继续认真贯彻十六大六中全会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入宣传学习邓小平的教育理论,紧紧围绕科教兴农,科教兴国这一战略方针,结合我镇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实际,坚持扫盲教育和继续教育齐抓镇村两级文技校办学并重,农、科、教同步的办学路子,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办学原则;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以富余劳动力培训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充分发挥乡各部门的作用,做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开辟了农副产品产、供、销通道,促进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本年度文技校仍在镇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进一步健全了校务工作委员会,由分管教育的宣传委员张鸿飞同志担任校长,中心学校校长担任副校长,文技校专干任教导主任,继续选派了农技站、林业站、司法所、计生办、医院、兽医站、中小学等八个单位的11位业务骨干担任文技校教师。每期办班都做到 “组织、教师、学习、时间、地点”五落实和“质量、数量、任务”三保证。

二、建章立制,强化管理。

为确保文技校教学工作正常、高效进行,我们继续健全文技校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文技校管理制度、校长、教导主任、教师职责、学员学习守则等。继续实行“双线承责任制”,镇、村包组织学员入学,教育及其他涉农单位包教学及建档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全镇各小学认真核实15-24周岁文化程度情况,统计核实全镇15-24周岁原公安部门登录的文化程度统计表、15-24周岁文化水平统计表(核实更改后)、15-24周岁文化程度更改情况表,做到100%取到有效证件,各种数字上报准确无误。由于在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文技校校务委员会的职能作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镇文技培训工作成为全县成教工作的新亮点,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三、以点带面,按需施教。

以创建我镇边贸重镇为契机,大力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今年我镇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坚持面向“三农”,以多层次,多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初级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振兴当地经济的重任。利用镇村文技校的宣传栏、标语、广播、电视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一个“科技兴农”的共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在办好镇文技校的同时,每村均设立农技校教学点,确保全镇各村开班率达90%。办学内容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在办班过程中,我们以农民的学习需求为导向,按需施教,不断改进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力争使文化技术学校成为我镇人才培训、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成人教育培训中心。本着“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大忙放假”的原则,结合我镇居地分散的特点,以学区为重点,充分利用镇文技校师资,到江口、邓坊、张家地、隆陂等地进行巡回教学。一年来,我镇、村文技校举办了:沼气池建造技术、农产品加工、返季节蔬菜种植、烤烟烘烤技术等培训班达200多期,参训人数达3500多人次。如每年

六、七月间,我镇水稻病虫害非常严重,镇农技站站长曹桂福同志深入田间地头,搜集灾情样本,结合自己丰富的农技知识,及时编写相关农技培训教材,以样本讲灾情,深入浅出,恰如及时雨,给农民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为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典型引路,效益明显。

一大批扫盲对象,通过参加文技校的培训和学习后,学以致用,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很快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如石碧村学员张河贞通过农技培训后,萌生了发展养殖业的念头,于2002年创办了养殖场,每年均获得几万元的纯利。在他的带动下,有20多户农民办起了家庭养殖场。另外,像江头村学员张仁沐、桃金村学员张运盛、江家村学员吴彩平、石碧村的张爱民等,均通过参加扫盲班、文技校的学习和培训后,大力发展大棚蔬菜、食用菌种植、经果林、养鸡等产业,人均增收几千元。

总之,我镇部分农民通过接受各种形式的政治、文化、技术教育,已培养出了一大批科学致富的带头人、技术能手、乡镇企业的生产骨干和乡、村管理干部。实践证明,兴办乡(镇)、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增强广大农民吸收和运用科学技术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燎原计划”,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步骤。

我们将以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推动我镇农村经济发展为根本目的,进一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为全面振兴农村经济、促进我镇“边贸重镇、文化名镇”建设而努力奋斗!

石壁镇文化技术学校 2006年11月28日

推荐第7篇:盘古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培训工作总结

盘古小学农民文化技术学校2013年工作总结

在镇党委政府及教育组的安排下,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县教育局有关成人教育的文件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县教育行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阵地建设,不断提高成人教育队伍素质,以积极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为契机,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中心,积极开展“新农民培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工副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为农服务意识和水平,为实现我镇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为创建教育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作出我们的一份贡献。

一、工作重点

1、抓住创建教育现代化的有利时机,加强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

2、在改变学校形象的同时,力求用我们的努力工作,改变人们对成人教育的偏见。力求务实,不搞花架子。

3、继续推进“新农民培育”工程。

4、努力实现我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目标,就业培训达100%。

5、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6、加强农科教结合的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实验、示范、培训、推广的功能。

7、加强自身的研究和宣传,利用黑板报把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及

- 1

推荐第8篇:小胜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总结

2009年小胜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镇成人教育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正确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切实推进成人教育工作,具体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习宣传教育,强化成人教育意识。

2009年,我镇成人技术学校认真抓好成人教育宣传工作,以点带面,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成人教育的认知感和使命感,努力提升学习氛围,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参与,共同推进成人教育的深化,使群众牢固树立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

二、大力开展多层面、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

开展成人教育培训,是成人教育的基本任务。2009年,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紧紧围绕县、镇中心工作,结合群众需要实际,联合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了长短相结合、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主要有:中老年人健康知识培训、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四大家鱼”养殖技术、计算机初级培训、茶田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技术等10场培训班,我们还根据妇女发展的自身需要,开设了妇女、儿童保障法、《新婚姻法》和优生优育知识等课程,还结合残疾人的特点开设了肉兔养殖培训班。同时,为提高群众规范使用普通话的能力,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设的普通话培训。目前,我镇逐步形成“人人皆学”的大好氛围。

三、组合各类资源,形成培训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教育资源,横向沟通,纵向联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以辖区内中、小学校为横向, 1

各村委分教点为成教纵向,各村党员活动室、婚育学校、家长学校等为辐射,扩大培训面,丰富培训内容。据统计,2009年我镇成人技术学校共培训1760人次,培训面达36.5%。

四、完善内部设施,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进一步完善镇成教内部设施,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光盘、电视节目、计算机网络教育、多媒体等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进一步充实成人教育。督促各村委充分利用好现有党员活动室、婚育学校、妇女学校等阵地,提高办学水平。

小胜镇成人人技术学校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推荐第9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简介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简介

双塔乡福泉村农民文化技术第二学校简介

双塔乡位于瓜州县东60公里处,有500左右人口,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地处沿线地段。

一、办学方向、师资队伍

办学以来,以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大纲为指南,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以“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提高农民文化、政治素质,扫除青壮年文盲,发展农村经济”为目的。办学形式灵活多样,长短结合。采取技术讲座、印发资料、示范指导、放录相等形式进行教学。请进来走出去、课堂教学与基地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乡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我校有教师4人 ,其中党员2人,有大专以上学历和多年农村工作经验。多年来,教师均能积极工作,勤奋教学,学员能遵纪守法、努力学习。

二、校舍、经费

在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镇农校工作取得了飞跃发展。现窝农校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教室3间,办公室、校舍布局合理,环境良好,交通便利。

三、办学计划,管理制度

学校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管理制度,每年制订有德育工作计划和培训计划,教学内容符合农村经济发展,方法灵活多样,长短结合,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建立完善的行政、教师财务档案,图书、仪器等各项管理制度能按章执行。教学档案保管完备,还不断开展跟踪调查和市场预测。

四、教育培训效益

在办好农校的同时,对脱盲学员,抓住种养实际,组织他们学技术、学文化、学政策,我乡普教工作多年来各率合格,控制了新文盲的产生。农校每年开展各项培训活动10多次,培训学员2000多人,90%以上学员能全年坚持参加各项培训。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先进单位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决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完善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工作,为发展山区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第10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工作计划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工作计划

天龙镇双硐村2010年4月

今年,我校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的战略方针,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经济强镇,文化名镇,生态大镇,教育重镇”的建设目标,坚持把握方向,服务三农,特色办学,务求实效的办学理念,全面做好我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教育工作。

1、加强学校的组织领导。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是我村待业青年和在家务农农民的文化技术培训基地,是提高农民生产劳动技术素质的重要阵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镇党委、村支两委非常重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村支书亲任校长,全面主持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村委主任任副校长,具体领导负责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双硐小学两名教师担任文化课程,镇农、林、牧、畜、渔技术员担任技术课程。

2、加强学校宣传,提高入学率。

我校联合天龙中心校、天龙中学及各村委会,通过办宣传栏,张贴标语,动员和鼓励广大在家农民和待业青年,进入学校认识和了解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高兴学文化,专心学技术,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现代新农民。

3、瞄准市场安课程,农民需要定教材。

今年,我校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学校老师选教材,学员随着安排听课学习,为市场需要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农民需

要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校缺什么,镇党委就补充什么,把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真正办成向农民输血充电的“加油站”。根据市场分析和农民的需求,种植和养殖仍然是颇受农民欢迎的传统项目。我校将在此加大教学技术资料的投入,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农民朋友学习的需要。

4、做好学员的跟踪服务工作。

学以致用,用有所效是我们办学工作的目标。学员学习结束后,我们制作致富联系卡,分片联系和了解他们在种植和养殖的实践中,遇到什么实际问题,需要什么技术指导,掌握他们的生产动态和情况。如果农民出现技术问题,我们将派出技术教员上门服务指导,为农民排忧解难,为农民致富打开一条绿色通道。

第11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先进事迹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先进事迹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先进事迹

大洼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大洼镇政府的西部,学校建于2000年9月,占地面积33372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多年来,学校在上级的关心重视下,坚持转变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紧扣职教办学特点,明确办学目标,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树立了品牌,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办学规模、办学设施、学校管理、就业质量、社会效益均上了一个新台阶。校内拥有标准远程教育网和多媒体微机教室,有现代化的电教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室,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是一支以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几年来。学校深入贯彻魏书生教育思想,秉承“立足镇郊哦,办出特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办学原则,坚持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办学宗旨。体现相信学生人人成才,培养学生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外树形象,内强管理,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传播知识的圣殿,塑造人才的摇篮。

一、办学理念清晰,办学思路明确

大洼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坚持“面向本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业,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培养实用技术人才;面向沿海城市,为推进大洼镇农民工就业培养中等技术人才。”走外向型、开放式办学之路,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盘锦市农广校联合办学,大洼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于2005年8月与盘锦市农广校联合办学,至今先后开设有五个教学班。班级专业的选择由学员意向和社会需求而定。目前05级计算机专业已毕业21人,06级计算机专业38人,07级高效蔬菜专业90人,08届二个教学班,一个脱产和一个函授班,09级高效蔬菜专业两个教学班,一个脱产和一个函授班的高效蔬菜生产专业。

二、科学设置专业

办学规模日益壮大大洼镇是三所中学所在地,每年新增待业青年和劳动力100—200人,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面临这种情况,我校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与多家职业技能学校联合办学,开办了“9+1”职业技能教育。 2005年至今先后由李敏、鞠玉洁。姚丽娟、晏强、荣丽娟等一批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组成大洼镇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全体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执着的事业心和对学生父母般的爱心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完善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学分制考核,“半封闭”、“准军事化”管理,早、中、晚和节假日由政教处、班主任和值周教师全程跟踪管理,以“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为立足点,积极抓好学生的组织纪律、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三大教育,努力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沉得下、蹲得住、能吃苦、讲奉献、专业技能过硬的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现代合格人才。对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我们的目标是:以一流管理、育一流人才、树一流校风创一流职校。

五、狠抓技能训练

学校始终把的动手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抓训练。严要求,切实提高职中生操作技能。学校坚持积极开展技能活动,不断规范学生实习、实践课程和考核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四证”考核制度。促进了职校生市场适应能力的提高。

六、畅通就业渠道,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就业安置工作是职教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大洼镇地域经济特点,安排学生到蔬菜大棚、园区、电脑公司等单位就业,学生及家长对职校安置路子普通较满意。至今为止,我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3

第12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先进事迹

大洼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大洼镇政府的西部,学校建于2000年9月,占地面积33372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多年来,学校在上级的关心重视下,坚持转变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紧扣职教办学特点,明确办学目标,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树立了品牌,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办学规模、办学设施、学校管理、就业质量、社会效益均上了一个新台阶。校内拥有标准远程教育网和多媒体微机教室,有现代化的电教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室,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是一支以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几年来。学校深入贯彻魏书生教育思想,秉承“立足镇郊哦,办出特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办学原则,坚持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办学宗旨。体现相信学生人人成才,培养学生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外树形象,内强管理,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传播知识的圣殿,塑造人才的摇篮。

一、办学理念清晰,办学思路明确

二、科学设置专业

办学规模日益壮大大洼镇是三所中学所在地,每年新增待业青年和劳动力100—200人,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面临这种情况,我校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与多家职业技能学校联合办学,开办了“9+1”职业技能教育。

2005年至今先后由李敏、鞠玉洁。姚丽娟、晏强、荣丽娟等一批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组成大洼镇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全体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执着的事业心和对学生父母般的爱心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完善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学分制考核,“半封闭”、“准军事化”管理,早、中、晚和节假日由政教处、班主任和值周教师全程跟踪管理,以“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为立足点,积极抓好学生的组织纪律、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三大教育,努力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沉得下、蹲得住、能吃苦、讲奉献、专业技能过硬的现代合格人才。对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我们的目标是:以一流管理、育一流人才、树一流校风创一流职校。

五、狠抓技能训练

学校始终把的动手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抓训练。严要求,切实提高职中生操作技能。学校坚持积极开展技能活动,不断规范学生实习、实践课程和考核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四证”考核制度。促进了职校生市场适应能力的提高。

六、畅通就业渠道,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就业安置工作是职教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大洼镇地域经济特点,安排学生到蔬菜大棚、园区、电脑公司等单位就业,学生及家长对职校安置路子普通较满意。至今为止,我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第13篇: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工作计划

巴伦台镇2009年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二00九年,巴伦台镇农牧民文化技术教育工作将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县“十一五”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始终坚持为巴伦台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把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努力开创巴伦台镇职业和成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进一步加快和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步伐,大力实施“科教兴农”、“科教兴牧”、“科教兴县”战略,强化“三个统筹”、“农科教”结合,加强乡、村农牧民技术学校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为农、为牧服务的工作质量,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发挥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推广”功能和作用,切实把我乡农村经济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认真做好历年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工作;积极组织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全乡的职业和成人教育各项工作。

二、主要工作

1、根据《巴州示范乡镇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评估标准》积极加快乡、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规范化建设步伐,要充分利用现有各类

资源,统筹兼顾,成立以教育、农业、科技、文化、林业等为一体的农牧民文化技术培训中心,全面负责本乡的各类培训和丰富农牧民业余文化生活等工作。

2、紧紧围绕我乡农牧业生产的实际要求,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原则,以乡、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培训中心为阵地,结合“科技之冬”活动,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3、乡农牧民文化技术培训中心要积极协助和配合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实施农业“丰收计划”、科技“星火计划”、教育“燎原计划”,建立和完善我乡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推广”工作,加速其在农牧区的推广和转化;各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培训中心要充分利用实验基地,抓住时机,在实验品种上下功夫,选择适合本村村情、农牧民乐意接受、能创较大经济效益的种植养殖项目,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为农牧民传授技术、扶持、帮助、引导农牧民科学种植和养殖,发挥实验基地的示范作用。

4、继续做好历年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工作和剩余文盲的文化技术培训工作。各村要严格按照自治县《扫盲规划》,充分利用农闲季节,采取多种形式,狠抓历年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工作。

5、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

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在县人民政府的统筹下,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关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中心的教学改革,拓宽工作思路,加大成人职业教育招生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培训工作要本着自治县经济建设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突出培训专业的针对性和应对性,逐步形成优势、办出特色,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和职业分化、变化的需要,使培训工作上档次。

6、加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和依法执教能力,全面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文明守纪,争创文明科室。

加大对乡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教师专业化培训力度,努力建设有职教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请进来送出去等办法加快对在职教师的学历和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真正成为重点专业学科的带头人。逐步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第14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先进事迹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先进事迹

大洼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大洼镇政府的西部,学校建于2000年9月,占地面积33372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多年来,学校在上级的关心重视下,坚持转变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紧扣职教办学特点,明确办学目标,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树立了品牌,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办学规模、办学设施、学校管理、就业质量、社会效益均上了一个新台阶。校内拥有标准远程教育网和多媒体微机教室,有现代化的电教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室,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是一支以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几年来。学校深入贯彻魏书生教育思想,秉承“立足镇郊哦,办出特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办学原则,坚持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办学宗旨。体现相信学生人人成才,培养学生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外树形象,内强管理,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传播知识的圣殿,塑造人才的摇篮。

一、办学理念清晰,办学思路明确

大洼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坚持“面向本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培养实用技术人才;面向沿海城市,为推进大洼镇农民工就业培养中等技术人才。”走外向型、开放式办学之路,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盘锦市农广校联合办学,大洼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于2005年8月与盘锦市农广校联合办学,至今先后开设有五个教学班。班级专业的选择由学员意向和社会需求而定。目前05级计算机专业已毕业21人,06级计算机专业38人,07级高效蔬菜专业90人,08届二个教学班,一个脱产和一个函授班,09级高效蔬菜专业两个教学班,一个脱产和一个函授班的高效蔬菜生产专业。

二、科学设置专业

办学规模日益壮大大洼镇是三所中学所在地,每年新增待业青年和劳动力100—200人,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面临这种情况,我校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与多家职业技能学校联合办学,开办了“9+1”职业技能教育。

2005年至今先后由李敏、鞠玉洁。姚丽娟、晏强、荣丽娟等一批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组成大洼镇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全体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执着的事业心和对学生父母般的爱心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完善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学分制考核,“半封闭”、“准军事化”管理,早、中、晚和节假日由政教处、班主任和值周教师全程跟踪管理,以“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为立足点,积极抓好学生的组织纪律、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三大教育,努力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沉得下、蹲得住、能吃苦、讲奉献、专业技能过硬的现代合格人才。对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我们的目标是:以一流管理、育一流人才、树一流校风创一流职校。

五、狠抓技能训练

学校始终把的动手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抓训练。严要求,切实提高职中生操作技能。学校坚持积极开展技能活动,不断规范学生实习、实践课程和考核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四证”考核制度。促进了职校生市场适应能力的提高。

六、畅通就业渠道,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就业安置工作是职教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大洼镇地域经济特点,安排学生到蔬菜大棚、园区、电脑公司等单位就业,学生及家长对职校安置路子普通较满意。至今为止,我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第15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管理制度

梁甫、牙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管理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村农技校的阵地作用,搞好文化学习和技术培训,提高全村干部、群众文化科技水平,特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学校依照上级有关规定,规划和村情安排教学内工作,确定教师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认真实施教学计划,收集装订教学资料。

二、教师必须自觉执行党的农民教育政策、法规,遵循成人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员,培养有文化、有一定技术专长的新型农民。

三、教学工作要坚持学习文化和学习科技相结合集中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教师要吃透教材,提前备课,确定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师上课期间不许早退、会客,不作于教学无关的事,管理好学校财产。为学员学习、实践搞好服务。

五、学员必须按时参加学习、培训,不迟到、不早退,遵守纪律,爱护公物,专心听讲,做好笔记合作业。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指导生产实践。

第16篇:寄料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培训工作总结

2011年寄料镇寄料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总结

在镇党委政府及教育组的安排下,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县教育局有关成人教育的文件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县教育行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阵地建设,不断提高成人教育队伍素质,以积极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为契机,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中心,积极开展“新农民培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工副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为农服务意识和水平,为实现我镇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为创建教育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作出我们的一份贡献。

一、工作重点

1、抓住创建教育现代化的有利时机,加强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

2、在改变学校形象的同时,力求用我们的努力工作,改变人们对成人教育的偏见。力求务实,不搞花架子。

3、继续推进“新农民培育”工程。

4、努力实现我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目标,就业培训达100%。

5、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6、加强农科教结合的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实验、示范、培训、推广的功能。

7、加强自身的研究和宣传,利用黑板报把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及

- 1

第17篇:共和镇新庄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总结

共和镇新庄村2011年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总结

经过镇、村领导和我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全面完成了农教培训的各项任务,做好了今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落实,任务明确 我们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双基”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坚决改变我镇现状,向新科技迈进,提高农民素质。教学任务是:以传授农村实用技术和培养实用人才为主,兼授文化课、使每个学员学有所益,学以致用。

二、改善办学条件 在原来的办学基础上,为更好地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2011年我们着力于农校建设,配备了网络化教学,维修了教室,增添桌椅和图书。村民们赞口不绝: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得好,要想致富不可缺。

三、经费使用

每年上级拨付的各种经费我们都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解决讲师、教师的授课补助。同时,我们还提取一些经费带领学员外出取经,使他们和外地的先进经验接轨。

四、办学成果

在本年度中,我们除了上好文化课外,还邀请大、中专院校讲师和农业高科技人员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共培训1200人次,有80%以上达到合格水平,使本村80%以上外出务工人员接受了转移前的引导,培训“订单”转移农民工,达到外出人员的15%,使“订单”转移的农民工接受了10天以上的技能培训,每年我们进行了9个以上的农村实用技术项目推广培训,其中有1项以上的项目进入10%的农户。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深深体会到: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提高了,先进文化技术得到更好的渗透,就可以改变农民靠天种地的思想观念,同时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金量。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总结

新庄村 2011年

第18篇:育塅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总结

育塅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我乡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主管部门的积极指导下,依靠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农校教职工的团结努力,很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培训工作任务,全乡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85期,培训人数达4500余人次。为有效提升农民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较大努力:

一、调查农情,制定计划,认真完成培训任务 农业是我乡的传统产业,为更好地关注全乡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技能,乡农校通过对农户的走访,实地察看等方式,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制订了合理实用培训计划。2010年,结合誉达佳公司招聘人员多,工资待遇好的招聘特点,我们特别制定了培训内容为精品加工的培训班,培训效果十分理想,充分体现了育塅乡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特色。

二、不违农时,不误农事,结合实际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在广大农村,农作物的种植时间性强,新品种栽培技术含量高,为了不失时机,2010年年初,我乡农校特举办了“优质稻栽培技术”、“双免双抛”、“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培训班,针对各类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出现的病虫害问题,进行了技术培训。

三、创新方法,加强教育,积极服务农民技术培训 根据我乡村村有远程教育点的特点,乡农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施进行技术推介,以增加直观性,真正让学员弄懂弄通,在培训课余,适当播放一些本地实用下载资料,扩展了学员视野,增加了学员的知识面。

四、典型示范,加大推广,有效扩大农校的影响力 近年来,通过农校的培训,不少的学员,成了专业致富的农户,把一些学员的经验通过多种形式,向学员们进行推介。在农忙时节,乡农校联合农技站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农技指导,通过文化技术知识的推广,不少农民尝到了甜头,乡农校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

五、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劳动力转移培训常抓不懈 为促进我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切实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今年以来,我们乡农校一是加强了培训基地建设,二是在培训基地成功举办了两期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培训人数达446人。

回顾2010年乡农校的各项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比,与现阶段农民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们将会更详细地了解农民需求,加倍努力,认真工作,力争我乡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19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教学工作安排

高丰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二0一0年教学工作安排

2010年,高丰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开展的培训,安排如下:

1、开展了3期农技培训,分别为“土壤施肥技术”三月五日至三月七日。使学员了解了土壤、肥料、配方施肥技术,了解了土壤施肥技术,生物钾肥性能,从而为合理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打下坚实地基础。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杂交水稻选择” 四月二十六日开班,学期一天, 使学员学习了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和杂交稻选择技术,掌握免耕抛秧的技术,学会选择优良杂交水稻种子。

“生态农业知识”培训,十一月二十八日开班,学期三天,向农民传播农业生态基础知识,注意到农业生态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2、对初三毕业未升学的学员进行了电脑应用技术培训,学习了日常电脑应用技术,这对刚步入社会的学员来说十分重要,使他们掌握了一门技术,从而在今后工作中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生存能力。

3、做好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培训建档工作。及时做好农技校的日常管理工作。

4、对果园进行了除草、整枝、灭虫、防冻及春夏季挂果的护理工作。及时做好对果园的其它管理工作。

高丰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2010年2月

第20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自查报告1

西湾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工作自查报告

为了提高农民文化技术水平,永昌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工作做了完整、详细的安排和部署,并制定了各项计划。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西湾村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现将本村开展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工作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具体工作方向:

(一)统一思想认识,确定重点工作。

为了切实开办好西湾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学校领导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培训工作,校长亲自抓培训工作,让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真正办成了对农民有用的学校。

(二)建立组织机构,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以村主任、西湾小学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三)培训内容注重实用性。开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目的是给农民带来知识,带来实用技术,为农民带来幸福的生活,为此,学校注重了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培训内容以农民实用的种植、养殖等技术为主。

二、采取的措施:

1、强化机制,责任到人。学校统一部署,实行承包责任制,把农民文化技术培训任务作为考核教师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层层落实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工作责任。

2、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办好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除鼓励教师

和在校学生积极投身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工作外,还发动有专业技能的农民作为农民文化技术培训教师,形成有技术的都来教,没技术的都来学的良好风气。做到每个社要配备一名农民文化技术培训辅导员,负责培训人员的管理,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工作的落实等工作。

3、积极联系村委会,取得村委会的支持,通过村委会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大、办好、办实用。

4、明确重点,整体推进。保证全面培训,要使培训人员普遍接受继续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制订具体措施,在青壮年学员中开展各种形式的适用技术培训及各类专项教育活动,整体推进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工作向高水平发展。

5、采取送教上门、包教包学、巡回指导、丈夫教妻子等教学形式。坚持“以培代学”,使学本领与学技术相结合。

三、今后需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加大对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培训工作的力度,为本村经济发展服务;

2、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实教师队伍;

西湾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总结
《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