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报告

扶贫开发工作自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5:17:38 来源:工作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扶贫开发工作自查报告A

中共XX县XX单位

201 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县委、县政府下达的201 年度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我室继续深入联系SS乡SS村开展帮扶工作,实地走访调查当地情况,了解民情民意,及时制定出帮困措施,帮扶工作成效显著。同时我单位顺利实现了SS乡SS村天然气净化厂移民搬迁联系户王大庆的搬迁安置。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职责、落实制度、真情做好帮扶工作。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思想认识明确。室领导高度重视帮扶工作,一是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了县上文件相关精神,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联系村挂包帮工作,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二是进一步明确了主任为挂包帮第一责任人、分管副主任为第二责任人,帮户干部为具体责任人的帮扶责任体制。三是制定了我室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实施方案,确保了活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明确帮扶规划措施,确保落到实处。一是积极帮助三岔村开展创建“五好支部”工作,协助村党支部狠抓组织活动阵地、党员干部队伍和村组民主制度“三项建设”,提高了该村民主化管理水平。二是积极协助抓好基础设施、公益事业、村容整治“三项事业”,提高全村的硬件设施水平。三是切实协助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服务体系建设“三项帮扶”,提高农民的农业实用技能。

(三)扎实推进,成效明显。我室广泛深入基层群众开展走访问贫,落实惠农强农帮扶政策,大力解决民生问题,着力推动“挂包帮”活动与创先争优工作相融共进。努力把“挂包帮”活动开展成爱民、惠民、富民的民心工程。一是帮扶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助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完成好标美泥结石路,沼气池新建。二是与特色产业项目支持相结合,发展致富项目。三是开展村民素质教育。送去价值5000多元的党史学习教材,丰富村民学习内容。四是整体帮扶与干部帮户相结合,建立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全室2名科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2户困难家庭,详细了解帮扶对象基本情况,热心主动,务实帮扶,帮助贫困家庭解决了具体困难和问题,送去慰问金2000余元,真正让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二、深入农家,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做好移民搬迁。

今年,我单位承担了乡村天然气净化厂移民搬迁工作。自三月初,我单位先后十余次深入到移民搬迁联系户王大庆家,宣讲移民搬迁政策,了解实际困难,协调解决问题,争取搬迁户积极主动配合。我单位还从并不宽裕的办公经费中挤出六千余元作为帮扶资金,送到王大庆手中。通过积极工作,11月初,该户实现搬迁,确保了天然气净化厂施工的顺利进行。

中共XX县XX单位

201 年 月 日

推荐第2篇:乡扶贫开发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xx和县扶贫和移民办制定的xx的要求,我们对我乡xx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年初,配齐配强了扶贫工作力量,换届以后又调整充实了工作力量。并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了政府的工作日程,做到定期研究部署,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乡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对xx年扶贫开发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二、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我乡xx年贫困人口xx人,到xx年12月15日,贫困人口为xx人,比上年下降10.2%。

三、实施整村推进战略

为推进整村战略的实施,共帮助三门村协调信用社小额扶贫贷款32万元。在项目立项上,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做到了立项准确,没有项目变更的情况。同时,我们积极推进项目实施,目前,已选送一名应届学生参加“一村一名中专生”培训计划,并硬化村部至上围道路,明年的扶贫开发工程也早已启动,有序进行。

四、资金管理情况

我们按照县扶贫办的要求,对扶贫资金严格管理,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全部用于扶贫村项目开发和选送学生参加雨露培训,没有出现滞拨、挤占和挪用现象。

五、帮扶工作情况

我乡成立了扶贫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社会力量做好帮扶工作。乡主管领导先后多次到县直单位汇报情况,争取帮扶单位支持。与交通、水利等部门经常保持联系,主动沟通情况,争取县直部门开展帮扶工作。到xx年xx月统计,县直各项帮扶共计xx万多元。

六、资料收集整理情况

乡政府狠抓资料的建设和管理,对各项公示、报表都督促扶贫村及时公示和填报,并对材料进行归档整理,做到报表及时准确,材料整齐规范。

七、其它工作

xx年我乡重点村扶贫工作现已全部完成,2012年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全年没有发生因扶贫工作造成上访。同时通过扶贫开发,极大的调到了扶贫村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推荐第3篇:关于扶贫开发工作自查报告

双府【2009】92号 签发人:张 勇

双腾镇人民政府

关于2009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自查

报 告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双腾镇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及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十七 1 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筠连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意见》筠开发[2009]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认真开展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现已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特此报告

附:扶贫工作总结

双腾镇人民政府 二OO九年十二月十日

主题词:2009年 扶贫工作 自查报告 主 送:县扶贫开发办

双腾镇党政办 2009年12月10日 (共印10份)

双腾镇人民政府

关于2009年度扶贫开发工作

总 结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根据《筠连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意见》(筠开发[2009]1号)文件的安排部署,以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镇实际,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狠抓扶贫解困工作,现将我镇2009年度扶贫工作情况自查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确保扶贫开发工作落到实处

镇党委政府为切实抓好2009年扶贫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进一步强化责任,成立了双腾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确定了具体工作人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实施好扶贫项目工程,完善帮扶责任制,确保扶贫目标任务完成

(一)共同目标任务方面

1、认真组织实施好镇、村组党员干部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开展对口扶贫工作,做好县对口扶贫协调工作,确保绝对 3 贫困户“一帮一”责任落实到位,对帮扶人制定了定对象、定时间、定任务,并与被帮扶人签订了双向目标责任书。

2、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落实好了扶贫机构和具体工作人员,财政配套资金4万元,确保扶贫工作必须的经费,保证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3、协调落实好县级对口帮扶单位的支持,捐资捐物,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县委宣传部捐资捐物共计5000元;劳动局捐资捐物共计5000元;畜牧局捐资捐物共计8000元;广电局捐资捐物共计32000元;县检察院捐资捐物共计3000元。并亲自到自己定点帮扶的贫困户家中去看望慰问,积极为他们出谋划策,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

4、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采取专户专人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各项扶贫项目资金都做到村级公告、公示,有相片和花名册;全部项目均按规定时间完成并且完善报账手续,全面报账完毕。

5、做到扶贫工作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坚持年度报告制度。

(二)业务目标任务方面

1、为进一步缩小农村贫困差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2009年稳定解决贫困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91户共402 4 人,有规划到户花名册和经济收入调查表,并且到村公告、公示。

2、认真落实好各项扶贫项目的实施,使贫困户农民受益共达950人次,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3、结合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酸草村的新村扶贫工作。完成苔草村6公里便民路建设,改善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搞好产业化扶贫。

4、组织实施好“农村安身工程”2009年下达任务60户,现已全面完成55户,达90%,剩下5户正在实施中;镇自筹资金解决贫困户危房改造2户。

5、完成贫困户培训和劳务扶贫任务,联系县级对口单位对贫困户进行农业、法律等知识的培训,人数达500人次,有人员花名册和现场相片。

6、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扶贫并且参与扶贫。

三、坚持科技发展战略,大搞科技兴农

广泛地开展科技培训提高贫困户的科技素质,增强贫困户学技术、用技术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新技术运用能力,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积极组织贫困户接受有针对性的科技培训,向外地输送高素质的务工人才,为贫困户的增收脱贫创造条件。

推荐第4篇:关于2004年扶贫开发工作自查报告

关于2004年扶贫开发工作自查报告

市扶贫办:

根据市扶贫办《2004年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细则》的要求,我们对2004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领导重视情况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年初,调整充实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工作力量。并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了政府的工作日程,做到定期研究部署,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县政府两次召开常务会议和县长协调会议,对2004年扶贫开发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确定成立了扶贫办,扶贫办为正科级单位,编制4人,按照要求,县里匹配资金5万元已拨到专户上。

二、关于贫困人口减少情况

我县2003年贫困人口18969人,到2004年11月15日,贫困人口为17069人,比上年下降10.2%。

三、关于整村推进战略实施情况

为推进整村战略的实施,共帮助两个重点村协调信用社小额扶贫贷款132万元。在项目立项上,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做到了立项准确,没有项目变更的情况。同时,我们积极推进项目实施,目前,已购进黄牛266头,占应购进的50.8%。畜牧综合服务站实行房屋置换,现已达到使用状态。

四、关于资金管理情况

我们与县财政局密切配合,对扶贫资金严格按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要求,做到了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全年财政扶贫资金86.6万元全部到位,没有出现滞拨、挤占和挪用现象。

五、关于帮扶工作情况

我县成立了扶贫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社会力量做好帮扶工作。县主管领导先后两次到省直帮扶单位汇报情况,争取到支持。与市直各帮扶部门经常保持联系,主动沟通情况,共同做好帮扶工作。组织县直部门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到2004年12月15日统计,省、市、县各项帮扶共折合人民币296万元。

六、关于扶贫办工作情况

扶贫办自成立以来,我们组织全办人员积极学习扶贫业务,努力做好扶贫工作,积极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全年共提出建议6条,被采纳4条,得到县领导的好评。在情况反馈上,做到了与市扶贫办勤请示、勤汇报,主动争取指导,并做到报表及时,汇报准确无误。我们对扶贫工作档案进行了全面归档立卷,档案管理规范有序。

七、其它工作

我们对2003年重点村收尾工作进行了督促落实,现已完成全部工作。全年没有发生因扶贫工作造成上访。同时,对两批重点村全面开展了村屯规划工作,达到了街道拓宽,道路平整,街道树木整齐划一。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请指正。

克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00四年十二月十三日

推荐第5篇:关于2004年扶贫开发工作自查报告

关于2004年扶贫开发工作自查报告

市扶贫办:

根据市扶贫办《2004年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细则

》的要求,我们对2004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领导重视情况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年初,调整充实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工作力量。并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了政府的工作日程,做到定期研究部署,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县政府两次召开常务会议和县长协调会议,对2004年扶贫开发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确定成立了扶贫办,扶贫办为正科级单位,编制4人,按照要求,县里匹配资金5万元已拨到专户上。

二、关于贫困人口减少情况

三、关于整村推进战略实施情况

四、关于资金管理情况

我们与县财政局密切配合,对扶贫资金严格按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要求,做到了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全年财政扶贫资金86.6万元全部到位,没有出现滞拨、挤占和挪用现象。

五、关于帮扶工作情况

六、关于扶贫办工作情况

扶贫办自成立以来,我们组织全办人员积极学习扶贫业务,努力做好扶贫工作,积极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全年共提出建议6条,被采纳4条,得到县领导的好评。在情况反馈上,做到了与市扶贫办勤请示、勤汇报,主动争取指导,并做到报表及时,汇报准确无误。我们对扶贫工作档案进行了全面归档立卷,档案管理规范有序。

七、其它工作

我们对2003年重点村收尾工作进行了督促落实,现已完成全部工作。全年没有发生因扶贫工作造成上访。同时,对两批重点村全面开展了村屯规划工作,达到了街道拓宽,道路平整,街道树木整齐划一。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请指正。

克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00四年十二月十三日

推荐第6篇: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刀豆文秘助手(www.daodoc.com)之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自查报告

县纪委监察局:

按照《中共**县纪委 **县监察局关于开展脱贫攻坚监督检查的通知》的要求,我镇对自20xx年以来的农村扶贫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年度脱贫任务数

20xx年我镇共有416户1208人纳入建档立卡贫困系统,贫困发生率为2.7%,有县列贫困村1个(xx村)。

20xx年脱贫人数为139户425人。

20xx年预脱贫人数为124户372人。

20xx年脱贫任务数为172人。

二、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网络系统

精准扶贫工作共包含4个系统、1个网页。2013年底录入数据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20xx年10月开通的**爱心帮扶后台管理系统,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目前正在录入数据的脱贫攻坚六有信息平台,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网。

国扶办开发的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并发放了扶贫手册。省扶贫办开发脱贫攻坚六有信息管理平台,要求户有表、村有册。市扶贫办下发了贫困户“问题台账、帮扶台账、脱贫台账”一览表。

三、农村扶贫开发项目

(一)贫困户入户项目

20xx年共实施了两次入户项目,包括蔬菜种植、菜叶种植、柑橘种植、核桃种植、育肥猪、母猪养殖及新建住房等项目。第一批入户项目方案包含116户,376人,应拨款16.7825万元。结合20xx年10月开展的精准扶贫再识别和“回头看”工作,我镇有22户因不符合贫困人员认定条件,经镇党委研究决定:我镇第一批实施入户项目为94户,实际拨款为13.56万元。20xx年底通过了县扶贫移民局的验收,近期将报财政局拨款到户。第二批入户项目方案包含146户,425人,实际实施109户,305人,将于20xx年6月底前完成实施验收。

(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县列贫困村圣本村于20xx年硬化3km 长3.5m宽的村道,工程总造价90万元,其中村民自筹35万元,投资折资19万元,上级扶贫资金36万元。

四、贫困户再识别和“回头看”

精准扶贫识别及回头看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镇纪委的全程监督下,由镇党政班子成员分别带领镇村两级干部入户甄别,严格剔除城镇户籍人员、经商、买车、买房、财政供养人员,于12月28日核定系统人员为403户1178人(包含已脱贫人员中需清退的95人,因要求系统不能动)。及时上报清退、新增表。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上级对贫困户的准确定义不明朗,各部门要求不一致,比如:民政系统要求所有的低保户都要进入贫困系统,而精准扶贫系统要求必须要符合整户低保才能纳入;二是贫困人员的隐形收入不能认定,比如其存款我们无法核实,为此造成人员核实不能确保100%的准确度,随时有可能增减人员,但系统不能随时变动。

推荐第7篇: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文件

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文件

1、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2、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3、山东省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方案

3、陈勇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陈飞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主持讲话

5、德州市扶贫部署实施意见

6、樊书记讲话(未定)

7、康主任讲话

8、两张明报纸

文件1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这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个中央工作会议,体现了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也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去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习近平强调,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要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

习近平指出,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

习近平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要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加强督察问责。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

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要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相匹配。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央基建投资用于扶贫的资金等,增长幅度要体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的要求。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省级财政、对口扶贫的东部地区要相应增加扶贫资金投入。要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要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

习近平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

李克强在讲话中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在充分肯定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看到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拿出硬办法,确保实现脱贫目标,决不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落伍掉队。要着力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生态工程要向这些地区倾斜,适当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制定和实施贫困村通动力电规划,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逐步对25度以上该退的陡坡耕地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更多让当地和群众受益。要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脱贫的辐射带动作用,让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家属落户,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资金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十三五”期间对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要以精准帮扶促进贫困地区民生改善,通过输出劳务、发展产业、加强培训、推动创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门路。加强教育扶贫,对贫困家庭的高中学生,要全部免除学杂费,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推进大病医疗保险全覆盖,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治。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把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

李克强强调,要拿出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加大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较大幅度增加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设立扶贫再贷款并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及过桥贷款、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引导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扶贫脱贫的强大合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全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确保扶贫工作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形成工作合力。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关键问题,与时俱进创新扶贫方式,真正围绕群众脱贫出实招,不搞形式主义的扶贫,不建形象工程的样板。要完善机制,调动各方特别是贫困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会议期间,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江西、广西、贵州、西藏、甘肃、新疆等6个省区的负责同志作大会发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部分中管企业、军队和武警部队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文件2 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12月15至16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总结前段情况,分析当前形势,明确目标任务,安排部署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龚正副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赵润田副省长传达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常委、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省长,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各市市委书记、市长,省直部门(单位)、省管企业和中央驻鲁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参加会议。

会议主要精神体现在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的讲话中。

一、姜异康同志讲话精神

(一)认真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使命感。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论述,关于扶贫开发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重要判断,关于扶贫开发要发挥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的重要指示,关于科学扶贫、注重实效的理念和关于坚持激发内力、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积极性的明确要求,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聚焦薄弱环节,突出工作重点和着力点,加强领导、持续推进,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贫困群众与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二)充分认识我省脱贫攻坚的复杂性艰巨性,切实转变扶贫开发的理念、思路和方式。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山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广泛深入动员,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层层压实责任,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确保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全省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认真贯彻“五个坚持”基本原则,2016—2017年两年基本完成脱贫任务,第三年全部兜底完成,后两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三)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务求取得扎实成效。要搞好精准识别、科学谋划设计、实行动态管理,精准务实推进脱贫攻坚;要认真落实“五个一批”、整合用好各类资源、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强力推进脱贫攻坚;要加快建立扶贫开发综合运行机制、深化提升第一书记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社会力量动员机制,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要改进工作作风,用心用情用力开展扶贫。

(四)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保障。严格实行领导责任制,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脱贫的新格局;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切实加强乡村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脱贫攻坚成效作为科学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督查考核问责。

二、郭树清同志讲话精神

(一)坚持科学扶贫、注重实效,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把精准识别作为一个持续的过程,每年都要进行重新核对,校对误差,使扶贫工作不断聚集。

(二)激发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全社会支持脱贫的积极性。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通过勤劳致富奔小康。要大力弘扬孝亲文化的现代价值,引导子女或孙子女积极赡养老人。坚持开展好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定点扶贫工作,支持民营企业开展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引导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从事扶贫开发事业。

(三)切实从各村各户自身情况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实施产业扶贫。要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与困难群众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增加收入;要加大对乡镇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对447个村进行重点扶持;要加快推进农村电商扶贫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项目。

(四)加强地区之间协作,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要开展东西部就业结对帮扶,建立和完善劳务对接机制。对在本地就业的,要搞好针对性培训,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要鼓励和支持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大学生和外来投资者创业创新,带动更多人就业脱贫。

(五)抓好生态修复和易地搬迁,开辟绿色发展脱贫途径。要积极引进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及个人投资开发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发展林业休闲旅游产业。尽最大可能稳定土地、林地、水面的承包经营关系,鼓励经营者做长期打算。要抓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内使用这一机遇,把异地增减挂钩增加的土地收益优先用于扶贫。

(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抓住当前建筑材料价格较低的时机,加大支持力度,把扶贫工作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上去。优先实现所有扶贫工作重点村通公路、通公交车、村内道路硬化,2017年底完成全部扶贫工作重点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立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行管护机制,农村新型社区统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2018年基本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实现贫困地区乡镇、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推进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扩大信息进村入户覆盖面。

(七)发挥财政投入的主导作用,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十三五”时期,中央关于扶贫的转移支付资金将进一步增加,省里大幅增加扶贫资金规模,按贫困人口数量、人均财力等因素精准分配到县。各市要将专项扶贫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确保每年增幅明显高于本级财政收入增幅。

(八)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兜住贫困群众民生底线。把农村低保和扶贫政策相衔接,有序推进农村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2016年各县(市、区)低保线不能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线,2018年低保线达到省定扶贫标准线。

(九)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减少贫困发生。完善教育资源均衡配臵机制,各级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抓好贫困地区农村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注重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从生命起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十)强化扶贫工作责任,狠抓脱贫工作落实。按照省负总责、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落实责任制。强化领导责任,县级党委和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各级各部门落实扶贫开发职责责任,严格考核督查问责,建立扶贫工作调度通报和督查制度。

文件3 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12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分析现状、认清形势,研究部署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动员全市各级各方面力量,以坚定的决心、精准的措施、有力的保障,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会上,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部署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请大家提出意见,修改完善后尽快下发执行;还将与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签订责任书;四个县市主要负责同志作表态发言。刚才,陈飞同志传达了会议精神,最后还要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具体安排,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使命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查研究,就扶贫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我们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最近一个时期,中央和省委相继召开高规格的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把思想高度统一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定位上来,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形势任务的科学判断上来,聚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工作;统一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上来,突出工作重点和着力点,加强领导,持续推进,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要充分认识到,扶贫开发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重要政治任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全省会议要求,到2017年底基本完成脱贫任务,2018年全部兜底完成,后两年巩固提升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抓好脱贫攻坚,即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德州作为全省贫困人口大市,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已向省委省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这就是向省委省政府、全市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必须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不折不扣地把上级要求落到实处。要充分认识到,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小康,实现领域、人口、区域三个全面覆盖是基本要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基本标志,不让一户困难群众掉队是应有之义。没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无法实现全面小康。要充分认识到,扶贫开发是坚持群众路线、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贫困群众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我们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重视大多数群体,更要关注困难群众。因为,困难群众最弱势、最需要帮助,他们的生活现状也最能牵动社会的“神经”。只有从严从实抓好脱贫工作,带着深情厚意关心关爱群众,让所有困难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充分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任务十分艰巨。一是人数较多。据分析,今年建档立卡的农村扶贫人口虽然可减少8万人,但按省定3372元的脱贫标准,全市贫困人口还有约16万人。二是情况复杂。现有农村贫困人口分布6655个村,省扶贫工作重点村755个,涉及10个县市区85个乡镇,因病、因残、因灾等致贫的占半数以上,无劳动能力或有微弱劳动能力的占19.5%,脱贫难度很大。三是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省委姜异康书记分析指出的扶贫路径不够宽、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落实不到位、推进力度不够大、分类指导不精准等问题,在我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扶贫开发措施不够精准有效,投入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另外,各级对扶贫工作的认识还有不够到位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有利条件:从大环境看,中央和省委对扶贫开发重视程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抓住用好这一机遇,不仅能够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而且会激活涉农产业发展,补齐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民生短板,尽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就我市而言,规模以上企业较多,民营经济活跃,这些年涌现出一大批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脱贫攻坚具备了一定的财力基础和较大的就业容纳空间。德州民风淳朴,素有乐善好施、守望相助、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特别是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员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扛起脱贫攻坚的重任,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攻坚战。

二、明确目标任务、突出精准发力,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精准。推进扶贫开发,必须牢牢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在协同发展、全面小康的路上不使一村掉队、一户落伍。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两年脱贫、一年兜底、两年巩固”目标任务:即2016至2017年基本完成脱贫任务,第三年全部兜底脱贫;后两年巩固提升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一)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搞好精准脱贫,首先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楚,把底数搞准确,精准到户到人,认认真真地把这一基础性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要坚决杜绝思想上麻痹大意、作风上不严不实的问题,从信息识别开始,就要把从严从实这个规矩立起来,消除工作隐患,防止出现问题后再举一反

三、亡羊补牢。

一是责任要下沉。乡镇特别是村干部天天与群众打交道,村里有多少贫困户,哪家情况最困难,心里清清楚楚,关键要出以公心,不搀杂私情、优亲厚友。做好精准识别工作,县(市、区)要负总责,乡镇(街道)负主体责任,村(社区)负直接责任,相关数据由市、县、乡三级纪检部门备案。下步,市里将采取直接到户的办法不定期随机抽查,对虚报、瞒报、漏报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二是工作要细致。精准识别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对贫困户家底、人均收入、致贫原因、脱贫路子等,都要做到明明白白,绝不能大而化之。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实施意见》,市直有关部门要配套制定专项方案,明确各自任务、目标、责任和工作计划,形成“1+N”精准脱贫方案。各县(市、区)要因村因户因人选准脱贫路径,注重公平、公正、公开,把扶贫资金、项目、物资等落实到户到人,真正把各项措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三是管理要科学。扶贫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扶贫对象的增减也是动态的。要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测,脱贫的及时销号,因病、因灾、因残等新致贫和返贫的要及时挂号,脱贫基础不稳定的要继续给予帮扶,做到退出有标准、纳入有程序。需要强调的是,确定扶贫对象和帮扶措施,安排扶贫项目和扶持资金,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公开操作、阳光操作,强化监督、严格把关,坚决防止“关系扶贫”、“人情扶贫”和弄虚作假的“数字脱贫”。

(二)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中央明确提出了“五个一批”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和方式,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措施。我们要认真研究、积极对接、用好政策、抓好落实。具体工作中,要紧密结合实际,把行政推动与市场作用、帮扶助力与激发活力、脱贫攻坚与奔康致富结合起来,整合各类资源,因地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确保实效。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帮助他们就业创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充分发挥工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在吸纳贫困人口、残疾人员就业方面的作用,把更多贫困户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要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要加强县乡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贫困人口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对城市环卫、绿化,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商场、餐饮等服务业,以及其他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向贫困人员倾斜。要采取先培训再上岗的就业方式,有序、有针对性地组织就业培训。要把内生动力作为最大资源,一手抓扶贫解困,一手抓宣传引导,充分发挥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激励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贫困面貌。

对因病、因残、因学等致贫的贫困人口,要一手抓救助,一手抓增收。要把应急救助做到位,对因病致贫的加大医疗保险和救助力度;因残致贫的要提供资金救助,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因学致贫的要落实资助政策措施。需要强调的是,应急救助只解燃眉之急,代替不了持续稳定的收入保障。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研究持续增加收入的办法措施。

对需要政府兜底的贫困人口,要通过低保和社会救助等方式解决基本生计问题,做到应保尽保。要扎实推进农村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2016年各县(市、区)低保线不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线,2018年低保线达到或高于省定扶贫标准线。要高度关注低收入人群、失业人员、残障人群、农村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建立完善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这里明确,社会保障兜底是减贫的最后一道防线,主要针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不能简单地一“兜”了之。要把产业扶贫作为重要的脱贫方式,注重引导基层组织更多地依靠开发性扶贫,依靠群众自身力量实现脱贫。

对755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要大力加强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将产业、产品向贫困村、贫困户延伸,带动更多的人就业脱贫。有条件的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保障,努力实现村集体经济“三年突破计划”目标,彻底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

(三)整合资源,合力攻坚。救弱济困、消除贫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统一管理使用各类资源,所有农村工作都要围绕脱贫攻坚这个主战场来展开。要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团组织积极参与,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及社会各界人士争做贡献,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有技术出技术,促进各类社会资源投入脱贫攻坚。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好头,以“网格化”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为抓手,对市县领导包乡、单位包村、企业包户、干部包人建档立卡,一包到底,农户不脱贫、责任不解除。“第一书记”和派驻单位,要把扶贫工作作为重要职责;凡是有“第一书记”的村,都要率先脱贫。要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参与社会扶贫的落实好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以及信贷支持、财政贴息等扶持政策。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扶贫资源倾斜力度,确保扶贫资金每年增幅明显高于本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目前,省里正在筹建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扶贫开发综合平台,我们要积极参与,充分利用信息汇集、政策发布、供需对接、调度监督、成效评估等功能,使其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的“指挥台”。要做好舆论宣传和引导服务工作,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行善举、助贫困”的行动中来,汇聚社会正能量,让扶贫济困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三、夯实责任、协同发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确保与全省同步完成脱贫任务,是我们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责任重于泰山。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宗旨意识,扛起责任、勇于担当,以对党、对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决战决胜、兑现承诺。

(一)要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精准脱贫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压实责任。市级层面要抓好统筹协调和督查考核,县(市、区)承担主体责任,乡镇(街道)担负直接责任,各级各部门都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职责明确的责任体系。市委市政府对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进行了充实调整。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领导机构,抽调精干力量,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人干事、能干成事。各级党政“一把手”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亲力亲为、挂帅督导;分管同志要靠前指挥,加强指导,狠抓落实,确保决战决胜。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联动,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任务。扶贫工作重点村所在乡镇(街道)要单独设臵扶贫工作站,其他有扶贫任务的也要明确专职专人负责。要强化党员干部帮扶机制,市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扶贫工作重点乡镇和重点村,每个市、县直部门帮扶一个扶贫工作重点村,每个党员干部至少帮扶一个贫困户。要逐级立下脱贫攻坚“军令状”、签订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强力推动落实。

(二)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好《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规范(试行)》,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化提升农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制度,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坚持“抓党建带扶贫、抓扶贫促党建”,把全市755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作为基层党建的重中之重,集中整顿软弱涣散班子,果断调整不思进取、不干实事的支部书记和村干部。要放开视野从能人中选好人,选好干部、配强班子,使基层组织成为脱贫致富的主心骨、领头雁。要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要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强基固本为保证,用好财政扶持政策,确保明年“七一”前全市所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到位。同时,要大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活动,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扶贫济困实力。

(三)要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有一支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市委将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干部资源,激励优秀干部、后备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挂职、任职。各县(市、区)也要选派得力干部到乡镇(街道)领导班子任职。脱贫攻坚期内,脱贫任务重的县、乡党政领导班子要保持相对稳定。乡镇干部工作在扶贫第一线,要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工作,千方百计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用心,就是要准确把握政策,在脱贫攻坚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善谋对策、解决问题;用情,就是带着感情做工作,了解困难群众的所思所盼,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用力,就是敢于担当、攻坚克难,以强有力的举措、滴水穿石的韧劲,把脱贫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依据,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提拔重用,能力不足、不适应工作需要的及时调整。要把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抓政策落地、措施落地,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玩数字游戏,决不能食言、失信于民。

(四)要强化督查考核问责。把脱贫攻坚成效纳入各级年度考评,建立常态化的督查考核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作为评先树优和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该通报的通报,该问责的严肃问责。对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连续两年完不成年度任务的要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各级人大、政协要把扶贫工作作为视察监督评议的重要内容,必要时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脱贫人口情况在新闻媒体公示,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需要强调的是,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毫都不许乱动。要加强对扶贫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动态跟踪、无缝监管,对侵占、挪用、浪费扶贫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从严查处、决不姑息,确保每项政策、每一分钱都用在精准扶贫上。

同志们,扶贫工作关系民生福祉,广大人民群众拭目以待,16万贫困群众翘首以盼。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要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以众志成城、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勇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文件4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主持讲话

(2015年12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压实责任、整体推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刚才,陈勇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了全面部署;由我传达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与各县(市、区)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四个县(市)委书记作了表态发言,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措施到位。陈勇书记的讲话重点从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使命感;明确目标任务、突出精准发力,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夯实责任、协同发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保障三个方面,对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提出战略要求、进行科学部署。陈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对我市脱贫攻坚工作规律的科学把握,充分体现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担当和坚强决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是做好当前和今后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各级各部门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精准把握思想内涵,全力抓好落实。下面,就贯彻落实陈勇书记讲话精神,讲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坚持精准识别,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陈勇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全市贫困人数多、情况复杂、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对这种情形,我们必须坚持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要做到三个精准:一是选取对象要精准。要摸清家底,集中精力做好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认真比对核查,遗漏的、返贫的要重新纳入,造假的要坚决剔除,脱贫的要及时退出,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要充分发动群众参与识别过程,既要统一公示,也要走访询问,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二是查找原因要精准。要坚持问题导向,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逐一进行分析研判,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找准“贫根”、“困源”,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情况,列出问题清单,以便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三是退出要精准。要建立扶贫对象有序退出机制,明确退出的标准、程序、时间及核查办法,做到脱贫销号、返贫挂号。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摘帽不摘政策,不稳定脱贫就不彻底脱钩。在此基础上,采取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完善建档立卡数据库,绘制贫困人口分布、贫困措施到户到人、脱贫人口动态管理“三张图”,将扶贫对象、扶贫目标、扶贫方式等信息共享,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实效。

二、凝聚各方力量,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形成党政动手、全面动员、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重点发挥五个方面的力量:一是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坚持开展好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定点扶贫工作,实行“市级领导帮包县市区、县级干部帮包乡镇,驻村工作队帮包到村,脱产干部帮包到户”的网格化帮扶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困难群众机制,推进领导干部与困难群众“一对一”帮扶常态化。二是部门单位的主帮作用。市直部门、中央省驻德单位,包括市重点企业要认真落实好“一对一”帮包责任,资金、项目、力量和金融、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三是基层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扶贫攻坚,支部当先。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一个好支部。要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着力选准配强村级班子,积极推进挂钩帮扶单位、企业与联系村党组织互促共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四是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扶贫必先扶志。要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发动贫困群众积极参与脱贫规划编制、项目选择实施、资金使用管理监督等全过程,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人通过勤劳致富奔小康,让群众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政府有责任帮助困难群众,但决不能大包大揽。五是社会各届的协同作用。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青妇、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开展富有实效的帮扶活动。各级慈善总会要从慈善捐赠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脱贫攻坚,并设立扶贫专户,接收扶贫捐赠。鼓励各类企业主动承担扶贫社会责任,按规定享受有关支持政策。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个人和社会各界从事扶贫开发事业,开展扶贫济困、赈灾救孤、扶老助残等慈善活动。

三、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水平,解决好“如何造血”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必须有产业,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扶贫对象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是扶贫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要按照陈勇书记讲话提出的精准发力、综合施策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把脱贫攻坚与奔康致富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找对路子,精准施策,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让贫困户都能参与到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获得稳定持续的经济收入。核心是有效增加“四个收入”:一是增加种养收入。我市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许多贫困人口有一定的种养技能。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导向,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高效种养业。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地方组织贫困户发展牛、羊等养殖业,贫困户拿少量资金,集体提供养殖场所,收益大头归贫困户。要积极探索这种简便易行、容易见效的好办法,帮助困难群众增强发展能力。二是增加财产性收入。农村贫困人口都有一定数量的承包地,也拥有对集体资源和资产的相应权益,要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参股分红等形式,把企业与农户紧紧连在一起,不仅能推动企业发展,也带动群众致富。三是增加新业态收入。要注重把发展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积极引导扶持推进农村电商扶贫工程,通过发展“淘宝村”等电商平台,帮助贫困户进行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网上营销,快速实现增收致富。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光伏扶贫,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项目。四是增加工资性收入。我市贫困人口中80%的有劳动能力,要围绕打造京津冀劳动力输送基地,加强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对接平台,引导推动他们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对吸纳贫困人口较多的各类经营主体,在用地、财税、信贷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四、拓宽多元投资渠道,解决好“钱从哪来”的问题。推进脱贫攻坚,必须多措并举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要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实现财政杠杆化、资金资产化、融资多元化。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十三五”时期,中央、省、市将大幅增加扶贫资金规模,各县(市、区)要把扶贫开发作为优先保障重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将专项扶贫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确保每年增幅明显高于本级财政收入增幅。当前政策资金存在碎片化、多部门分头管理、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中央明确要求赋予县级政府扶贫资金整合自主权。县乡两级要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对切块到市县的省级以上行业部门涉农资金,一律由县统筹安排使用,集中用于扶贫开发。在此强调一点,扶贫资金决不能直接简单分到群众手里,变成发钱发物的行为,而应该将有限的资金用在项目上、用在可持续发展上。二是用好金融资源。各金融机构要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力度。要利用好支农再贷款和扶贫再贷款政策,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的战略合作,各县(市、区)要做好项目方案,搭建平台,积极对接,实现上级政策项目化,最大限度地争取贷款额度。三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路等级标准,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强农村饮用水资源监测和保护,实施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对农村新型社区统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

五、坚持保本兜底,解决好“公共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社会保障兜底是精准扶贫的最后一道屏障。陈勇书记讲话提出:要通过低保和社会救助等方式解决基本生计问题,做到应保尽保。经市农业部门初步统计,我市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约2.6万户,占贫困人口总户数的19.5%。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确保在协同发展、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完善保障体系。要扎实推进农村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加紧制定兜底脱贫专项方案,把有限的公共资源精准聚焦特困群体,织密编牢社会保障救助托底安全网。进一步完善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贫困人口最高支付限额从明年起提高到每年50万元。对于报销后自负部分,还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要加强住房保障,大力支持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两区同建中要优先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二是强化教育扶贫。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要完善教育资源均衡配臵机制,加大向贫困家庭投入力度,推进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全覆盖。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做好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工作,对于贫困家庭学生助学贷款,给予全额贴息。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加快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三是关注特殊群体。要做好敬老、抚幼、助残等工作,摸清底数,登记造册,建立信息管理和服务网络。落实残疾人相关补贴和保费代缴政策,加快残疾人康复中心、养老院等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帮助特殊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六、健全考核督导机制,解决好“落细落实”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 “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当前,全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政策措施都非常明确,关键是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各级要认真贯彻落实陈勇书记讲话要求,以“三严三实”要求和落细落实精神,真正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好。重点把握四个环节:一是责任主体化。各县市区党委书记、县长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要真正担负起主体责任,逐级落实任务、责任、措施清单,明确标准要求,层层传导压力,每年底要向市委、市政府作脱贫述职。二是推进台账化。要建立健全贫困人员、布局、致贫原因和推进措施、责任主体、时间节点工作台账,确保清晰有序推进,落实销号办结。三是通报经常化。要加大督导通报力度,在报纸、电视台、电台、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通报工作进度,宣传典型做法,加强互动交流,形成关注、支持、参与扶贫工作的良好社会舆论。四是考核标准化。根据中央、省要求,制定可量化、可操作、可比较的科学完善的考核验收办法,对落实脱贫任务不力的,要追究责任。考核不能光党政部门说了算、还要看群众怎么说,开展第三方独立评估,坚决杜绝“假脱贫”、“被脱贫”和“数字脱贫”,确保脱贫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同志们,做好扶贫开发,是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任务、中心工作和历史使命。我们要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举全市之力,集各方智慧,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文件5

中共德州市委 德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部署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 年 月 日)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贯彻落实中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中央提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省委、省政府要求,到2017年底基本完成脱贫任务,2018年全部兜底完成,后两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全市各级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切实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十三五”前三年的“一号工程”,强化领导、压实责任,决战决胜、兑现承诺,举全市之力,千方百计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省同步实现整体脱贫目标。

(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必然要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基本标志,不让一户困难群众掉队是应有之义。经过“十二五”期间的扶贫攻坚,到2014年底全市尚有24万贫困人口,2015年全市预计脱贫8万人,但仍有近16万贫困人口,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全市各级必须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坚强的党性和顽强拼搏的作风,科学谋划、全力推进、全力攻坚,确保与全省同步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必然要求。实施协同发展战略、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经济社会民生协同发展是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建设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和劳动力输送基地,为提高贫困农户劳动技能、促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提供了新机遇;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为挖掘广大农村地区、扶贫工作重点村庄的资源优势提供了新机遇;建设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开展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双试点”为全市特别是扶贫工作重点镇、村加快建设美丽新乡村,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目标提供了新机遇。全市各级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在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中实现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四个切实”要求,坚持“六个精准”,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为目标,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保障,确保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总体目标。实施“两年脱贫、一年兜底、两年巩固”战略计划,即2016-2017年基本完成脱贫任务;2018年全部兜底脱贫,贫困人口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2019—2020年巩固提升成果,建立稳定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确保在协同发展、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使一村掉队、一户落伍。

三、主要任务

(一)夯实工作基础,精准确定脱贫对象。

1、完善精准识别。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对农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脱贫任务较重的县(市、区),对扶贫工作重点村进行再识别再认定,进一步摸清扶贫工作重点村及现行扶贫标准线以下的贫困人口底子。相关情况和数据在市、县、乡三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

2、科学谋划设计。建设全市扶贫开发综合平台,绘制农村贫困人口分布、扶贫措施到户到人、脱贫人口动态管理“三张图”,实行挂图指挥、挂图作战。突出个性化、差异化特点,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选准脱贫路径,明确扶贫方式、扶贫项目、扶贫资金、帮扶单位、帮扶人员、脱贫时限等,赢得群众认同,签订帮扶脱贫承诺书。

3、强化社会监督。建立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定期在新闻媒体公示公告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对扶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切实做好扶贫信访工作,实行首问负责制,做到有访必接、有信必复、有案必查,坚决杜绝“关系扶贫”、“人情扶贫”和“数字脱贫”。

(二)汇聚各方力量,精准确定责任主体。

1、政府主导。实行市级推进、县级主体、乡镇实施的扶贫领导工作体制,实行“市级领导帮包县市区、县级干部帮包乡镇,驻村工作队帮包到村,脱产干部帮包到户”的全覆盖网格化帮扶工作责任制。各市直部门、中央省驻德单位、市重点企业成立工作队,一对一帮包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帮包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扶贫工作重点县(市、区)对所辖其它扶贫工作重点村实行县级干部帮包;对重点村之外的贫困户由县(市、区)直部门、乡镇(街道)脱产干部帮包。农户不脱贫、责任不解除;扶贫任务不完成,派驻单位不脱钩。深化“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对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实现“第一书记”全派驻;每村安排3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由省市县三级统筹。

2、部门配合。倾斜各类社会资源,整合各类扶贫要素,合力攻坚。发挥行业扶贫优势,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提供扶持。加快完善各类农村基础设施。实现所有扶贫工作重点村通公路、通公交车、村内道路硬化,提升农村公路等级标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网改造升级,2016年实现动力电村村通,2017年完成全部扶贫工作重点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在扶贫工作重点村从事二三产业享受农电价格政策。加快推进农村宽带、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扩大信息进村入户覆盖面。邮政、供销合作社等系统要在乡村建立服务网点,鼓励工商企业建设农产品仓储和流通设施。

3、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在人才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发挥工青妇、残联等群团组织优势,鼓励开展脱贫攻坚结对帮扶活动。各级慈善总会要从慈善捐赠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脱贫攻坚,并设立扶贫专户,接收扶贫捐赠。脱贫攻坚期内,市“慈心一日捐”资金全部用于扶贫脱贫。强化重点企业和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扶贫社会责任,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鼓励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供销为农服务中心+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把更多农村贫困户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30人以上或带动农村贫困户10户以上的各类经营主体,在用地保障、财税政策、银行贷款等方面重点支持。发挥好“10·17”全国扶贫日社会动员作用,发挥好广大志愿者在扶贫中的作用,定点联系帮扶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开展上门送温暖送爱心活动。

(三)完善政策措施,精准实施脱贫。

1、实施产业扶贫,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把产业扶贫作为重要的脱贫方式,扶贫工作重点县(市、区)要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结对帮扶、资金支持、技术服务、订单收购等方式,重点支持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发展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特色种养业。实施扶贫工作重点村“一村一品一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培育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致富平台。实施农村电商扶贫工程,免费培训电商人员,对农村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等支持。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财政资金入股等方式,扶持“农家乐”、特色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制作等乡村旅游业。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帮助有条件的农村贫困户新建分布式光伏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参与大型集中式光伏项目建设,资产收益用于扶贫。

2、实施智力扶贫,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注重扶贫先扶智,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对建档立卡农村家庭困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实行资助全覆盖,确保每个农村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学前适龄儿童免收保教费。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快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先保障农村贫困人口集中区域乡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需要,为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实行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3、实施劳务输出扶贫,转移就业脱贫一批。紧紧抓住建设京津冀劳动输送基地和全省东西部就业结对帮扶的机遇,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两年内完成对所有愿意学习技能的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免费培训。通过政府购买部分公益岗位,安排农村贫困人口就业。鼓励和支持京津冀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我市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好订单定向培训,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各县(市、区)每年都要召开针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的专场劳务用工岗位对接会。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过程中,新增保洁员等就业岗位优先提供给农村贫困人口。

4、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拉动脱贫一批。加快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把村集体闲臵土地等资源和经营性资产作股量化到村民,组建股份合作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到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可折股量化到农村贫困户和农村贫困人口。允许以财政扶贫资金作为个人股金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引导农村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持股分红,负盈不负亏。

5、实施社会保障扶贫,完善社保兜底一批。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推进农村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2016年各县(市、区)低保线不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线,2018年低保线达到省定扶贫标准线。提高农村老弱病残等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根据群众意愿,两年内实现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集中供养。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引导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对重度残疾农村贫困居民,由政府全额代缴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最高支付限额2016年起提高到每年50万元。对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结算机制。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承担部分,由各级财政给予补贴,努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符合条件、有改造意愿的农村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计划,落实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和贷款贴息政策,适度提高补助比例,解决农村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

(四)实行动态管理,精准完成脱贫任务。

1、留出缓冲期。建立扶贫动态管理制度,边扶贫、边识别,脱贫销号、返贫挂号,做到退出有标准、纳入有程序。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在脱贫攻坚时期内继续给予帮扶,促进稳定脱贫,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

2、调动积极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鼓励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组织开展扶贫政策到村入户活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让群众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对率先脱贫致富并带动周边贫困群众脱贫的先进个人和集体给予适当奖励,总结推广脱贫致富典型经验,营造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

3、严防假脱贫。建立脱贫认定机制,制定严格、规范、透明的退出标准、程序和核查办法。充分运用好第三方评估结果,评价精准脱贫成效,既要看减贫数量,更要看脱贫质量,对弄虚作假搞“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的,严格、严肃、严厉问责。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德州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全市脱贫攻坚的规划和政策制定、工作指导、督导考核等日常工作,并充实加强扶贫工作力量。各县(市、区)也要建立健全相应领导机构,各级党政“一把手”是脱贫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良好局面。建立责任到人、任务上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市级层面抓好统筹协调和督查考核,县(市、区)承担主体责任,乡镇(街道)担负直接责任。市直部门要配套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形成全市“1+N”精准脱贫方案。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精心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要逐级立下脱贫攻坚“军令状”、签订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强力推动落实。

(二)强化政策扶持。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各级财政把专项扶贫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确保每年增幅明显高于本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财政投入与扶贫任务相适应。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多规划衔接、多部门协调长效机制,整合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涉农资金,除据实结算的普惠性资金外,其他涉农资金20%以上用于扶贫脱贫。切块到县的省级以上行业部门涉农资金,由县统筹安排集中用于扶贫开发;扶贫任务重的县可以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统筹用于扶贫。加强金融扶贫支持,用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和扶贫再贷款。对农村贫困人口开展5万元以下“富民农户贷”,银行免抵押、免担保,实行基准利率,由各级财政贴息。对“以企带村、以社带户”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供销为农服务中心等带动农村贫困群众脱贫的,给予贷款贴息支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支持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各级财政给予保费补贴。完善土地政策支持扶贫,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节余的土地指标收益重点用于扶贫。实施科技下乡助推脱贫行动,实现科技指导人员扶贫工作重点村全覆盖。

(三)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扶贫工作,基层是基础。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好《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规范(试行)》,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化提升农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制度,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坚持“抓党建带扶贫、抓扶贫促党建”,把全市755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作为基层党建的重中之重,集中整顿软弱涣散班子,放开视野选用能人,提高扶贫工作重点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强基固本为保证,用好财政扶贫政策。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和各项惠农资金管理,扎实开展好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纠正基层干部“四风”问题,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四)强化队伍建设。加强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扶贫开发机构建设,固定办公场所;强化工作职能,理顺省、市、县、乡四级扶贫工作关系;配强工作力量,抽调业务骨干集中办公;扶贫工作重点村所在乡镇要单独设臵扶贫工作站,其他有扶贫任务的也要明确专职专人负责;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扶贫干部队伍能力水平,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能干成事。实行乡镇脱贫方案到市、村级脱贫方案到县、贫困人口脱贫方案到乡镇备案制度,推进脱贫方案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运作。

(五)强化考核问责。把脱贫攻坚成效纳入各级年度考评内容,制定脱贫绩效考核办法,实行半年初评、年终考核。统筹考核管理和结果运用,纳入各县(市、区)、部门单位年度绩效考评工作内容。建立扶贫工作调度通报和督查制度。各县(市、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每季度向市领导小组报告本单位脱贫攻坚开展情况,每年向市领导小组进行述职报告。纪检监察、组织、财政、审计、农业、督查等部门单位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坚持在脱贫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脱贫攻坚期内,脱贫任务重的县乡党政领导班子保持稳定,提拔调动要把脱贫成绩作为重要考察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要大胆提拔使用,有的可就地提级;对提前完成脱贫任务的,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资金不变、政策不变,并给予表扬奖励;脱贫成绩平平甚至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效果不好,完不成脱贫任务的不得提拔重用,并进行通报、问责。对完不成年度脱贫任务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连续两年完不成年度任务的,对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组织调整。要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纪检监察机关要开展集中整治,加大对扶贫工作中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要把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抓政策落地、措施落地,用心、用情、用力真扶贫、扶好贫。 文件6 樊书记讲话

文件7 在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康 健

(2016年1月9日)

同志们:

这次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是我区在扶贫和脱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查研究,就扶贫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我们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去年11月,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12月,省委下发了《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部署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鲁发【2015】22号)。近期中央、省、市陆续召开了高规格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各级主要负责同志都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亲自部署。对此,运河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都要把思想高度统一到打赢扶贫攻坚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定位上来,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上来,把精力集中到脱贫解困、改善民生上来,真正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议事日程,集中精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

近期各级扶贫开发会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路线图、时间表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山东省要求,到2017年底基本完成脱贫任务,2018年全部兜底完成,2019-2020年巩固提升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对此,市委市政府、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全力做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在识别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必须达到“两年脱贫、一年兜底、两年巩固”的任务目标。

按照上级要求,针对我区实际,我们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如何扶”、“公共资源如何配臵”等几个主要问题。当前,我区已经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立即着手做好精准识别工作:一方面要明确识别标准。扶贫工作重点村按照“一低一无、五通十有”的标准进行识别,“一低”即行政村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0%(2014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1882元,即行政村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7129元),“一无”即无集体经济收入,“五通”即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信息,“十有”即有旱涝保收田、致富项目、办公场所、卫生室、卫生保洁制度、学前教育、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健身场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就业保障措施。贫困户按照人均年纯收入情况进行识别,我省设立的标准为3372元。另一方面要明确识别程序。按照扶贫工作重点村识别标准,符合条件的行政村采取“村委会自愿申请、运河街道办事处审核、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流程进行。贫困户识别,由区、处扶贫部门负责将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行政村和每个农户,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车辆、教育、健康等情况,采取“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进行。

三、强化措施,落实责任

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一要落实主体责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领全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要对建档立卡再识别工作负总责,区、处、村三级建立扶贫开发工作档案,明确专人管理,确保做到程序严、责任清、底子实、数据准。社管部门在原有低保户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处不漏村、村不漏户的要求,对辖区村庄、农户贫困户、贫困人口开展全面核查,进一步摸清扶贫工作重点村及扶贫标准线以下的贫困人口底子。对再识别涉及到的数据和表格,要认真对比、精准核实。要逐村、逐户、逐人进行清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坚决杜绝“不严不实”和“大而化之”的现象。二要加大宣传。充分利用广播、报刊、条幅、宣传栏、明白纸、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我区扶贫开发工作的进展、成效等,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和支持扶贫事业的良好氛围。三要加强督导。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区督查部门,按照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安排部署,加大督查督导工作力度,确保全区扶贫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取得较好的效果。

同志们,扶贫开发是强基固本之举,更是强国富民之要,意义不凡,任重道远。运河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樊书记讲话精神,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希望大家继续保持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件8 运河经济开发区扶贫工作重点村

识别标准和程序明白纸

(一)识别标准。按照“一低一无、五通十有”的标准,对开展扶贫工作重点村进行识别。“一低”,即行政村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一无”,即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五通”,即通路、电、水、广播电视、信息,“十有”,即有旱涝保收田、致富项目、办公场所、卫生室、卫生保洁制度、学前教育、文化室和农农书屋、健身场所、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业保障措施。

(二)识别重点。按照行政村是否进行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对全区行政村按照不同侧重点进行识别。

1、对已经建档立卡的扶贫工作重点村,重点进行贫困情况核实。已达到脱贫标准的要及时脱贫摘帽,未达到团脱贫标准的要仔细分析其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制定村级帮扶计划,明确具体的帮扶措施和脱贫时限。

2、对建档立卡系统以外的行政村,重点进行贫困情况识别,按照程序进行公示公告,确定为接近贫困线的经济困难村(简称贫困村)。

(三)识别程序。按照扶贫工作重点村识别标准,符合条件的行政村采取“村委会自愿申请、运河街道办事处审核、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流程进行。

第一步:村级自愿申请。运河街道办事处向各村宣传扶贫工作重点村申请条件和工作流程。各行政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村级组织充分讨论基础上,自愿提出申请,填写《扶贫工作重点村申请书》上报运河街道办事处。

第二步:乡镇审核公示。运河街道办事处对行政村上报情况进行审核,形成扶贫工作重点村初选名单。初选名单在运河街道办事处驻地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区扶贫办审定。

第三步:县级审定公告。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运河街道办事处上报情况进行审定,形成扶贫工作重点村审定名单。审定名单通过网站、报刊、宣传栏等进行公告,经公告无异议后报市扶贫办备案。

第四步:逐村登记表格。对最终确定的扶贫工作重点村,由区扶贫办组织运河街道办事处扶贫工作站逐村填写登记《扶贫工作重点村登记表》。表格包括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帮扶情况等三个方面内容。

运河经济开发区扶贫工作贫困户

识别标准和程序明白纸

(一)识别标准。根据省扶贫办要求,省定农村扶贫标准为人均年收入3372元。

(二)识别重点。按照贫困户是否进行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对全区农村人口按照不同侧重点进行识别。

1、对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重点进行贫困情况核实,已到达脱贫标准的要及时脱贫摘帽,未达到脱贫标准的要仔细分析其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制定每户帮扶计划,明确具体的帮扶措施和脱贫时限。

2、对建档立卡系统以外的农村人口,重点进行贫困情况识别,按照程序进行公示公告,确定为接近贫困线的经济困难户(简称贫困户)。

3、识别程序。区、处扶贫部门负责把在识别的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行政村和每个农户,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以农户收入为基本数据,综合考虑住房、车辆、教育、健康等情况,采取“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进行贫困户识别。

第一步:农户申请。在区扶贫办和运河街道办事处指导下,按照识别程序,广泛组织发动农户自愿申请,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识别范围。农户填写《贫困户申请书》上报村委会。

第二步:入户调查。农户提出申请后,由运河街道办事处干部会同村委会开展入户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剔除,筛选出贫困户初选名单。

第三步:民主评议。对贫困户初选名单,各行政村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要有详细的会议纪律,包括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发言记录、评选过程等内容。最后,根据评议结果,经村两委集体研究,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驻村“第一书记”(或包村干部)核实签字后,确定贫困户入选名单。

第四步:公示公告。入选名单在贫困户所在的行政村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运河街道办事处审核,确定出运河街道办事处贫困户名单,并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运河街道办事处汇总报区扶贫办复审,复审后通过网站、报刊、宣传栏等进行公告。

第五步:建档立卡。运河街道办事处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贫困户登记表》。表格包括贫困户基本情况和贫困户家庭成员帮扶需求情况等两个主要方面内容。

推荐第8篇: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字〔2012〕12号

关于报送《2011年度以前专项结余结转

2012项目资金整改方案》的报告

县委、县政府:

根据县政府办转来**常委、副县长对县委督查室关于《***对(2011年度以前专项结余结转2012年项目资金情况表)的批示》的意见,我办起草了整改方案,现上报。

特此报告。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日

- 1

(三)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

召开施工单位会议,督促施工单位及按时按量完成工程项目,及时结算和审计

(四)加快项目资金支付进度

一是加强与县审计局沟通,加快项目审计。二是加快项目结算,根据要求及时提交审计。三是加强培训力度,将任务分解到各片干部限时完成。四是加强财政局沟通协调,确保项目支付进度。

二○一二年三月三十日

- 3

推荐第9篇: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方案一:随州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和《湖北省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进一步推动随州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一战略目标,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以整村推进为纽带,一手抓扶贫政策到户,一手抓贫困区域发展,帮助贫困人口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扶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政治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把扶贫开发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有利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积极动员和组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采取多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

(二)坚持瞄准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指导。扶贫开发要始终瞄准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贫困人口,实事求是地确定扶持标准和对象,明确扶贫开发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对农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行全面扶持的扶贫政策。同时,对不同类型的贫困地区采取分类决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逐步解决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其他特殊类型地区的贫困问题。

(三)坚持综合开发,走全面发展之路。按照产业第

一、能力至上、基础先行、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把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摆在扶贫开发的首要位置,把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重视贫困地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改善贫困人口生存和发展环境。

(四)坚持生态环保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扶贫开发必须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与计划生育相结合,与发展减灾、避灾农业和低碳经济相结合,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坚持自力更生,走自我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强不息,苦干实干,不等不靠,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三、扶持重点

20xx年底全市农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万人,是扶贫开发的重点扶持对象和实行低保政策对象。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革命老区、边远山区,以及库区、地方病多发区等特殊困难地区,是20xx-20xx年扶贫开发的重点扶持区域;在重点扶持区域内继续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贫困镇(11个)、村(55个)和重点老区贫困镇(9个)、村(45个)。

四、目标任务

(一)扶贫对象减贫主要目标。到20xx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大多数扶贫对象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特困人口实行应保尽保,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贫困户户均达到三个一:建成1项特色产业项目或其他稳定增收项目,就近或向外转移1个劳动力,有1个科技致富明白人。

(二)重点贫困村(老区村)建设主要目标。到20xx年,每个村建有2-3项能够辐射带动贫困户的支柱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本地平均增长水平;每年脱贫人口1万人以上;正常年景贫困发生率、返贫率控制在2%以内;有达到通畅标准、延伸到大多数自然湾的村组公路;100%的群众能够饮上安全卫生水;贫困农户居住的危房基本得到改造;群众看病、上学、通信等几难问题得到解决;100%的村有活动场所、卫生室;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地区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五、主要途径

(一)产业开发

贫困地区在现有食用菌、干鲜果、茶叶、蔬菜、畜禽、渔业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使产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边远贫困山区重点发展干果、食用菌、茶叶、木本油、草食畜禽和特种动物养殖,形成以绿色、特色食品生产为主;中部丘陵贫困地区重点发展水果、优质粮棉、大蒜、牲猪、家禽养殖,形成以大宗农产品生产为主;城市郊区重点发展蔬菜、水果、水产,形成以现代高科技农业示范,应时农产品生产为主。在推进产业化扶贫的同时,要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大力发展庭园经济、打工经济及第三产业,通过多种途经增加收入。

(二)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抓好贫困地区农田、水利、道路、通信等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按照人平1亩当家田的目标和工程标准进行治理改造。强化基本农田的保护,确保大田面积。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提倡使用农家肥,培植土壤肥力,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提高土地生产力。

--抓好贫困地区水系配套工程。扶持修建窖、井、塘、堰、渠,抓好病险水库整险加固工程,加强小流域治理,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良田面积,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确保到20xx年100%的贫困群众饮上安全卫生水。

--加快贫困村交通建设。强化部门职责,解决尚未通路的村交通问题,加快改造贫困村村级道路,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油路),通组公路通达率90%。

--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公共文化建设。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电力需求,切实解决村办企业安全用电和少数农户用电条件差的问题;加快农村邮政网络、调频广播、无线通讯、宽带网络、有线电视村村通建设,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武装农民。

(三)搬迁扶贫

对居住在水库库区、边远山区、地方病多发区等生存条件恶劣、生存困难、发展无望的贫困农民,要通过实施多种形式的搬迁方式,解决他们的生存发展问题。制定搬迁扶贫、生态移民的优惠政策,努力提高搬迁户补助标准,解决搬迁户后顾之忧,使被迁户迁得出,住得稳,能致富。对住居分散的农户,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中进行相对集中,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改善贫困农户生活环境。

(四)科教扶贫

--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组织考察、试验示范、办班培训、能人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先进种植模式、加工制作技术、现代管理方式,把先进适用技术普及到贫困地区千家万户。把实用技术培训、科学技术推广延伸到村组、农户。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和完善教育资助制度,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受教育的权利;支持农村贫困户子女接受高中以上全日制教育,完善贷款助学方式;落实对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农村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助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实现农村贫困户子女就读中职全免费。加强乡村文体设施建设,力争到20xx年实现贫困乡村乡乡有文体综合站、村村有农家书屋和体育锻炼设施。

(五)劳动力培训

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加强能力建设。雨露计划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为对象,初中、高中毕业生后未升学、未就业的两后生以中长期职业培训为主,其他贫困劳动力以农业实用技术、短期务工技能为主,逐步拓宽工作领域,提高就业领域、稳定增收的能力。

六、主要措施

(一)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把扶贫专项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扶贫投入按照省扶贫投入的10%以上安排项目配套资金,1.5%安排项目管理经费,县(市、区)也要逐年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总量,逐步达到配套比例;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贫困群众改善民生的投入。同时,调整和优化资金使用结构,重点用于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和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安排更多资金通过项目效益让更多贫困户直接受益。

(二)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把整村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全市每年实施20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主要选择基础薄弱、发展滞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启动实施。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结合实际,制定新的整村推进验收标准,完善后续管理机制,做到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长远致富一个村。

(三)充分发挥部门作用,做好驻村定点帮扶工作。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驻村帮扶工作,坚持党政领导带领部门开展驻村帮扶一定三年,不脱贫不离开的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优势,在项目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优先安排,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全覆盖、均等化。

(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多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到贫困地区参与经济建设,兴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充分发挥老促会、扶贫基金会等社团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七、组织领导

(一)落实扶贫开发领导责任制。继续实行扶贫开发工作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把扶贫开发工作进展快慢、效果好坏作为考核各级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各地主要负责同志要对本区域内的扶贫开发工作亲自部署、协调、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扶持政策和帮扶力量落到实处。要切实改进作风,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搞花架子,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扶贫开发工作。

(二)制订各级扶贫规划和专项规划。各县(市、区)都要按照《湖北省农村扶或发纲要(20xx-20xx)》和本方案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综合设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分别制订本级本地区扶贫开发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内容、政策措施、实施步骤、帮扶单位和资金来源。

(三)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监管。政府相关部门要依据《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和督办检查,及时纠正项目实施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实行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加强对县(市、区)、乡镇、村扶贫规划的组织落实、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对口帮扶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做好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各级统计部门负责贫困统计监测工作,有关部门配合,制订新的扶贫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全面、系统、准确、动态地反映规划实施情况和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的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实施扶贫开发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形成能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推行村务公开,着力抓好社会治安,努力形成文明村风,为规划实施和新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六)加强扶贫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建设好各级扶贫工作机构,是扶贫规划顺利实施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各地要把加强扶贫工作机构队伍建设作为搞好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帮助解决机构调整、人员编制、经费安排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级扶贫部门要大力加强效能建设、廉政建设,增强扶贫开发的组织协调和科学管理能力,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确保完成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方案二:南溪镇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有效推动全镇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xx年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农村首要政治任务,以新一届中央领导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镇的产业发展现状,牢牢抓住国家、省、市、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机遇,坚持以连片开发为抓手,以整村推进为载体,积极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大扶贫资金争取力度,精心组织实施产业项目,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脱贫攻坚主导产业逐步形成。

二、工作任务

20xx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着力抓好整村推进项目。要紧紧围绕贫困村的产业基础,瞄准当地群众的传统生产生活习惯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力量,分类施策,整体推进。重点抓好花园村、门前村中药材、茶叶、养羊、养鱼等产业的发展壮大,以求带动多数农民脱贫致富。

2、着力抓好贫困户的干部结对帮扶。根据全镇人口的现状,结合我镇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我镇今年必须约470户2050人脱贫致富。在县水利局和发改委牵头等单位扶贫花园、曹畈村的同时,集中全镇所有干部对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重点是帮助其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对干部结对帮扶建立扶贫卡片,年终检查评比,对没有发展产业及脱贫的农户,明年干部继续结对,直至脱贫。

3、着力抓好产业扶贫项目。要统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整合各类自然和社会资源,紧紧围绕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能增收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的作用,积极协调争取各级信贷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群众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业等短平快产业项目,着力摸索光伏产业项目的实施,全面推动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

4、着务摸清贫困人口家底,明晰扶贫思路。加大力度对贫困人口的监测,对低保户、返贫户、贫困人口摸清摸准,这是今年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对来年的结对帮扶早作准备、早定措施,确保完成每年脱贫任务。

5、完成200名劳动力转移培训、200名贫困劳动力农业技术培训和40名贫困家庭子女的助学。

通过努力,争取20xx年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全县先进行列!

三、主要措施

1、加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组织领导是关键。要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领导包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责任制。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在全镇上下形成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2、加强扶贫资金的争取力度,推进行业和社会扶贫。资金支持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要积极动员广大镇村两级干部主动走出去,多渠道争取扶贫资金支持,借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全镇产业发展思路、各级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在外务工和在家务农、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群众,投入到特色产业发展中来,通过组织筹措大量民间资本,增强自我脱贫致富能力。

3、加强扶贫项目的管理服务。使每一个扶贫项目尽快发挥更大更好的经济效益,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所在。要建立健全项目领导组及其组织机构,做到一个项目、一套人马,全程跟踪服务,加强项目前、中、后期管理,不定期分析项目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确保项目良性发展,创出成效。

附:南溪镇20xx年帮扶脱贫人口任务分解表

方案三:尼勒克县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20xx年是组织实施全县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最为关键的一年,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对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以及伊犁州安排布署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对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用科学的扶贫观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抓住机遇、紧紧瞄准贫困群体,把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4个重点乡和40个重点村为扶贫开发主战场,从本县实际出发,具体落实好自治区扶贫办【20xx】36号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注重实效,加快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继续实施庭院经济、计划生育、残疾优扶、畜牧兴家、扶贫救助、抗震安居、技能培训、劳务创收、产业带动、社会扶贫等十大扶贫工程。通过整合扶贫资源,抓好一批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扶贫开发工作绩效,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在推进尼勒克县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目标任务

20xx年,全县要完成自治区下达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计划2036人392户的脱贫任务和伊犁州下达的3326人595户脱贫任务,争取使20%的低收入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958元和超过动态脱贫标准,贫困农牧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全县确定400户脱贫重点户,争取人均增收400元。全县通过缺项补项确保20xx年自治区验收的4个重点村基本达到整村推进五通、五有、五能标准。全县培训贫困劳动力1万人(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2000人,重点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2000户贫困户稳定增加收入。

三、工作措施

(一)抓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坚持高位推动,加强资金整合力度完善缺项补项项措施,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大力支持农口资金的整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验收村五通、五有、五能的缺项补项问题,当年财扶项目资金70%将用于验收村和试点村的整村推进建设。首先确保四个验收村(克令乡萨拉尕什村、乌赞乡吐尔克买里村、胡吉台乡乌兰布鲁克村、乌拉斯台乡巴彦郭勒村)完成整村推进缺项补项任务。重点抓好扶贫项目资金计划的落实,争取财扶资金、以工代赈、扶贫贴息贷款、外资项目、社会扶贫五块资金,总额超过3000万元,实施50个以上的整村推进缺项补项建设项目,覆盖贫困人口1万人。积极做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的前期准备,减贫重点放在西三乡,通过区域性扶贫开发,缓解我县连片贫困问题。同时,20xx年全县将争取和确认1020个州级和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扩大扶贫开发的覆盖面。认真实施好抗震安居扶贫工程,完成2698户抗安工程任务,结合整村推进验收计划,把抗震安居工程作为扶贫开发一项十分重要工作稳步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争取和实施好集体经济扶贫项目,实现23个空壳村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0万元,争取10空壳村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5万元的目标。

(二)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着重加强贫困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促使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依托职业学校和扶贫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培训,全县将确认2050个技能培训点,全面实施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程,尤其要抓好少数民族贫困农民的汉语培训。通过岗前技能培训,引导贫困农牧民从事餐饮、运输、建筑、家政服务等行业。积极组织、引导贫困劳动力输出转移,大力实施5+2劳务创收扶贫工程(即:每年输出贫困劳动力5000人,年净创收2000元),拓宽非农收入的领域,提高工资性收入的比例,使当年非农收入的增长额占到贫困户增收额的40%以上。20xx年,全年计划培训贫困农牧民总数达1万人(次)。

(三)抓好产业化扶贫,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牧民增收的功能。

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增加贫困人口农牧业生产性收入、提高贫困乡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实施5321产业扶贫工程(即:争取到20xx年每户户均达到5头牛、30只羊、20只鸡或鹅、10亩农作物高产田)。在确保粮食自给的前提下,要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特别是设施农业和农区畜牧业;同时,要加快传统畜牧业的改革步伐,走牧民定居、牧农结合的路子。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贫困乡村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做大做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和确认新疆褐牛、伊犁白鹅、尼勒克县六辫红大蒜、脱毒大蒜、鸵鸟繁育等510个示范乡和示范村。20xx年,全县将确认3---5个县级扶贫龙头企业,申报1-2个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尽快形成县有龙头企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化扶贫格局。

(四)抓好社会扶贫,构建和谐扶贫运作机制。

坚持进村入户,实施干部包扶。加强与中央、自治区、州直机关等定点帮扶单位和东西扶贫协作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的沟通交流,继续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扬扶贫济困的美德,扶持贫困乡村发展。挖掘社会扶贫内在的潜力,拓宽社会帮扶领域和方式,既发挥行业部门优势对口支援,又切合实际状况解决吃穿住等实际困难,既无偿扶贫济困,也互惠互利进行双赢合作,不拘形式,突出成效,使社会扶贫在扶贫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实施好42225彩虹计划社会扶贫工程,即:州、县、乡、村四级责任帮扶4000人结对子帮扶2000户贫困户。另外,200名社会扶贫志愿者帮扶200户贫困户,争取社会各界扶贫总资金总额达到500万元,筹建尼勒克县扶贫基金会;助建2个扶贫医院和5个扶贫超市,全面推行县级机关定点帮扶村量化考核制度,加大县级机关帮扶资金投入力度,及时做好社会帮扶工作的公示、宣传、总结、表彰工作,增强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举全县之力,集全社会之能,解群众之贫,大力营造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使社会扶贫成为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五)抓好进村入户,实现贫困户收入的突破性增长。

把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作为核心任务,用增收体现扶贫开发的效果。认真研究扶贫开发重点村和扶贫到户的增收方案,一户一户地制定增收措施,确保覆盖面广、带动力强、见实效快的增收措施进村入户。根据贫困户的需求和特长,逐户研究设计扶贫项目,彻底改变分散使用力量、不分贫富一起扶的现象。充分利用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成果,全面掌握贫困户受益的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宜、多样的方式,扎实做好进村入户工作,避免表现化、形式化。重点实施好安居乐业庭院经济扶贫工程,其内容是四带、五起来,(四带:带着感情去乡村、带着亲情去农家、带着激情去蹲点、带着热情去扶贫;五起来:房子亮起来、院墙围起来、院内绿起来、家禽养起来、劳务输出干起来)。20xx年,全县要建立和确认10庭院经济扶贫示范小区;万头优质奶牛县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选定一个扶贫开发重点乡新建一个千头优质奶牛乡;选定一个重点村为新建百头优质奶牛村;启动和新建大蒜村、肉鸽村、贝母村、养牛育肥村、养羊育肥村、大棚村、刺绣村、鸵鸟村、土鸡村、养鹅村、火鸡村等15个专业村。同时,重点实施好计生扶贫幸福工程、残疾人优扶工程和贫困妇女畜牧兴家扶贫工程,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增强扶贫资金项目的引导、支撑、辐射功能,确保扶贫效益最大化。加大对自治区确认的小康建设示范乡和示范村的投入力度,同时,确保低收入贫困人口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面达到100%。另外,认真实施好两建一补扶贫救助工程,即:建立扶贫救助基金会,建立扶贫救助网络,除对低收入贫困人口实行最低生活定补救助之外,由县扶贫救助中心利用扶贫救助基金对农牧区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尝试和开展实物供给等救助活动。

(六)抓好科技扶贫,引领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

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科技扶贫为主线,向科技要扶贫效益,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科技含量,以促进贫困乡村和农牧民稳步增收。充分发挥尼勒克县的资源优势,选准项目,建好基地;滚动发展,综合开发。着重建设好脱毒大蒜、脱毒马铃薯、旱作马铃薯、新疆褐牛繁殖推广、驼鸟繁殖、澳州羊驼引进、肉鸽养殖、火鸡养殖、伊犁草原牧鹅养殖、哈萨克妇女刺绣、果蔬保鲜库等10个科技扶贫基地。全县以点代面,示范引导,建设100-200户科技扶贫示范户,。20xx年,要依靠先进实用技术的导入,培育特色产业和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牧民,让贫困农牧民从科技扶贫的实际应用中增长致富本领。争取自治区科技扶贫成果展示会在我县召开。通过大力推进科技扶贫,将提高我县科技扶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绩效。

(七)抓好和外资项目,拓展外资扶贫领域。

积极拓宽外资扶贫的范围、领域,丰富外资扶贫的内容,不断增加合作伙伴,开展富有成效的投资合作项目。构筑外资项目利用平台,建立外资扶贫规划和协调机制,保障外资项目办公室的正常运行,加强与国内扶贫资源的整合,增强外资扶贫的实际效果,为贫困乡村提供更为广泛、更为有力的外资扶贫服务。具体抓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唐布拉旅游风景区绿色扶贫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启动国际农发基金(ifad)项目,借助外资参与扶贫开发,助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20xx年,外资项目进入启动阶段,按照县委11号文件精神,县委组织、人事部门要及时协调人员,落实机构编制,保证人员到位。

(八)抓好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库建设和制度落实,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管理。

1.扶贫开发规划要以乡(镇)场为基本单元,以贫困村为基础,先编制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再在村级规划基础上编制乡(镇)场和县级规划。村级规划一是要在县扶贫开发局的指导下,按照向自治区申报的40个贫困村指标和县政府依据贫困状况确认定的县级贫困村而编制;二是要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措施、帮扶单位和资金来源等;三是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评估论证并批准;四是由县扶贫开发局汇总报州扶贫办和自治区扶贫办备案。

2.通过规划建立20xx-20xx年县、乡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库。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10月份以后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县人民政府规定的扶贫开发规划原则和程序进行适当调整。今后每年度的扶贫开发项目计划必须从扶贫规划项目库中选择编排,凡未列入扶贫规划项目库的项目,不能安排使用扶贫资金。

3.在财政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的安排上,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在自治区下达的资金指标内,从本县实际出发,贫困村之间适当平衡,但也要体现重点,其中70%用于自治区当年验收的贫困村发展生产。同时,项目的资金补助标准不得高于自治区规定的标准;项目要由县扶贫开发局会同县财政局审核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申报,项目下达后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安排下方可组织实施。

4.要巩固制度落实年的工作成果。全县的扶贫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的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扶贫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组织专门力量,集中人员,高质量地完成建档立卡任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设立微机档案。另外,完善扶贫资金监管体系,对扶贫资金运行实行全程监控。落实《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对财政扶贫项目运行、扶贫资金管理、扶贫效益分析等情况继续进行绩效考评。同时,要认真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尼党发[20xx]11号《关于进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精神,不断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县、乡、村三级层层落实扶贫开发目标责任书,坚决实行扶贫开发一票否决制。县财政20xx年列入预算的100万元县级扶贫配套资金,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具体研究扶贫项目,并落实到当年农口资金整合的重点验收村。

(九)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构,高位推动,坚持扶贫就是讲政治的基本要求。

20xx年扶贫开发继续实行高位推动和一把手负责制,各乡(镇)场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把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及自治区、自治州和县委工作导向的具体行动落到实处。要健全县、乡、村三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扶贫开发中强化政府行为,把具体措施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同时要切实充实和加强县、乡两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力量,稳定人员,改善条件,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增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能力。要认真落实尼党发【20xx】11号文件精神,县委组织部、人事、机构编制要大力支持县、乡两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建设,强化人员力量,强化部门职能,强化考核管理,切实保证扶贫开发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十)加强调研,全面协调,认真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加强调研,全面开展扶贫规划工作。扶贫规划工作是深入各乡、村和贫户整个工作的过程,是反复思考形成思路的过程,也是明确发展方向、坚定信心的过程。这是要求必须在准确把握发展方向、进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吃透基本情况,在理清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开展规划工作。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要做到:一是认真总结十五扶贫开发的经验,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二是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我县实际,紧紧抓住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三是适应扶贫开发新形式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四是深入了解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和群众的所想所盼的问题;五是充分应用已有的扶贫成果,超常规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20xx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任务重、难点多、压力大,但我们相信,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一定能够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方案四:20xx年合肥市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20xx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扶贫开发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推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切实做好20xx年合肥市扶贫开发工作,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开放、开拓的扶贫方针,以稳定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以缩小贫困地区发展差距、帮助扶贫对象建立增收长效机制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着力构建行业扶贫、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统筹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xx年在国家提高贫困标准的基础上,全市力争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雨露计划培训贫困劳动力1200人,新建15个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实施19个重点贫困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建设,在长丰县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开发式的扶贫政策制度的有效衔接试点,实现长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

三、重点工作

1、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意见》(皖政〔20xx〕27号)精神,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国家级项目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标准,省级项目按照8+1的建设标准,市级项目在国定和省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标扩面,统筹推进项目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现代农业协调发展。学习借鉴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先行区的做法,结合万亩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合肥模式的成功经验,适时在整村推进示范村启动连片开发工程,实行统筹规划,统筹政策措施,统筹组织实施,以点带面,扩面成片,形成区域联动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2、实施产业化扶贫工程。始终把优化贫困乡镇和村农业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着力点。由市扶贫办牵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建立市级村企共建帮扶名单,组织一批上规模、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走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市财政在扶贫贴息、农业、林业、畜牧水产、产业化政策奖补等方面进行优先安排。继续推进产业扶贫入户工程,大力支持和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种、养、加项目,特别做好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帮扶工作。

3、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工程。整合雨露计划、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等各类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切实增强扶贫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和创业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水平。继续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进乡村扶贫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农业先进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整合各类扶贫助学资金,对建档贫困家庭在读高中、大学的学生实施扶贫助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资助行动。继续组织实施农村退伍军人碧桂园培训项目,力争参训的农村退伍士兵100%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100%实现转移就业。

4、实施社会扶贫工程。积极协调争取中直机关对我市国家重点扶贫县长丰县的定点扶贫,继续做好省直机关对我市重点贫困村的对口帮扶工作。坚持市直机关联系帮扶农村贫困老人制度,各单位开展1次以上的慰问活动。坚持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制度,在县乡开展党员干部对口贫困户的一帮

一、一联一结对帮扶活动。积极协调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驻肥部队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智力支持。

5、实施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建设工程。按照规范管理、提升效能、扩大规模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市级农村扶贫资金互助项目。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办、固点扩面、稳步推进的方针,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适当提高农户缴纳资金标准,积极吸纳社会捐赠资金,适度扩大农村互助资金试点和范围,优先在条件成熟的整村推进重点村开展试点示范。逐步推广以产业为支撑的1+1模式,实现互助资金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有效联结。建立健全双层管理机制,完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外部监管和业务指导,确保互助资金高效运转。扶贫、财政、

推荐第10篇: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这次省政协陈主席一行莅临我市调研指导,这既是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关怀和支持,也是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力鞭策和鼓舞。现将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从1983年开始,党和国家将xx确定为全国最早实施区域规模扶贫的重点地区,在政策、资金、物资等诸多方面给予了倾斜扶持,开展了以“三西”农业建设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通过以“治山水、强基础、兴科技、调结构”等措施相互配套的综合治理,使贫穷落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于上世纪末提前一年整市基本解决温饱,完成了由饥贫向基本温饱过渡的阶段性跨越。进入新世纪,全市扶贫开发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建设的良好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一体两翼”的扶贫开发战略部署,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模式,着力寻求扶贫开发与小康建设有效结合新途径,进一步推动了全市重点乡村经济和社会的较快发展。2001以来,国家和省上共给xx安排扶贫专项资金7.22亿元,有35.43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解决温饱目标,农村贫困人口由2000年底的90.2万人下降到54.77万人,占农业人口的21.38%,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年,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调研组对全国有关地区专题调研后认为,xx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把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形成了种草养畜—发展沼气—沼渣肥田—增粮增收—改善生态的循环经济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脱贫致富的成功路子,xx市因此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成功的典型地区之一。

(一)整村推进促进了扶贫工作重点乡村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综合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市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作为解决区域贫困和个体贫困并存问题、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的最有效途径,共投入整村推进项目资金27941万元,在396个村实施了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占重点村总数的40%,村均扶贫资金投资强度70万元,已有344个村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通过项目建设,初步解决了项目村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项目户形成了1项以上能够稳定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家庭主要劳动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了2项以上种养业适用致富技术,并强化了集科技培训、计划生育等为主的村级文化活动阵地,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项目村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扶贫效益。同时,为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有效解决单个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局限性,从2008年开始,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676万元,先后实施连片开发、整流域推进试点项目19个。项目实施区域按照因地制宜、群众参与、突出产业、完善机制、持续发展的原则,乡、村、社各级联动,准确定位,注重创新,不断加强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和监测管理,在群众参与、产业经营模式、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初步形成了以机修梯田、等级道路、优质马铃薯基地、设施种养业为相辅配套的综合开发模式,开发扶贫的聚集效应凸显,贫困农户增收环节更加完善,扶贫开发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二)新农村建设试点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2006年以来,我们以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为平台,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全力支持和服务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共为新农村试点投入扶贫专项资金4143万元,其中试点前落实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资金912万元,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试点相结合项目资金2440万元,天津对口帮扶资金250万元,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40万元,通过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加快了试点村新农村建设步伐。2006年度安排实施的8个试点,于2008年底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2009年,按照省新农办和省扶贫办关于省级第二批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确定陇西县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同时,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01万元,加大了对市级6个新农村试点乡镇尚未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贫困村的扶持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基础。

(三)产业扶贫拓宽了贫困农户增收门路。近年来,全市各级党政部门运用市场思维,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围绕区域特色优势凸显的马铃薯、中药材、畜草、花卉、食用菌等产业,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近1.5亿元,贴息贷款4.8亿元,扶持壮大良种繁育实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龙头企业,培育营销主体,形成了科研机构、民营企业广泛参与、产加销协作紧密的产业开发机制,使产业扶贫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到2009年,全市马铃薯、中药材、蔬菜及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等特色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70多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73.4%,农民人均从特色优势产业中获得纯收入167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380元的70.25%。其中,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316.8万亩,总产量430万吨以上,马铃薯脱毒种薯良种应用率提高到50%,马铃薯良种应用率提高到94%,人均从马铃薯产业获得收入596元。xx已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加工基地、鲜薯销售基地及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

(四)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了贫困农户现金收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始终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紧紧围绕把劳务输出培育成一项大产业的总目标,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培训输转模式,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2009年,全市共输出城乡劳动力60.51万人,创劳务收入38亿元,劳务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9.4%,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扶贫工作重点乡村每年培训输转技能性贫困劳动力1.3万人,年均创劳务收入6500多万元,户均劳务收入达到了5000元。2007年以来,按照由短期常识培训向中长期技能培训转变,由粗放的劳动力培训向精细的技术培训转变,由松散的输出就业向稳定的基地就业转变的“三个转变”思路,着力提升贫困劳动力培训输转层次,依托xx职专、xx卫校、临洮农校等16家具备职业教育资质的基地,加大了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组织输转,共招收贫困家庭“两后生” 7923名,已有3264个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了良好的职业技能教育,并稳定就业,实现了培训输转一人,脱贫致富一家的目标。

(五)社会帮扶形成全社会共抓扶贫开发的格局。xx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也离不开各级帮扶单位的倾力帮助和支持。中央各定点帮扶单位全国妇联、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中央国家机关、天津市六县(区)以及全省31个省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都坚持在xx最贫困的乡村送技术、送物资、送资金、送信息,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帮扶,加速了xx解决温饱的步伐,为xx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2001年以来,各级帮扶单位先后为xx帮办实事5635件,捐赠资金达20038万元,物资折价10706万元,其中中央、国家机关捐助资金14858万元,捐物折价6938万元;天津市六县(区)捐助资金3167万元,捐物折价2567万元;甘肃省省直及中央驻甘单位捐助资金2013万元,捐物折价1201万元。

(六)扶贫互助社建设创新了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机制。2006年以来,按照“民有、民用、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我们把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作为推进扶贫开发可持续发展,提高重点村发展能力,弥补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主要措施,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互助资金规范运行和使用监管新机制、新模式,重点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运行良好。目前,全市共在7县(区)的45个村开展扶贫互助社试点,其中中央试点10个,省级试点35个。截止目前,全市互助资金总量达到747万元,其中投入扶贫专项资金534.5万元,农户自愿入股158.3万元,其它资金54.2万元。加入互助社的农户已达4640户,占试点村总户数的45%,其中贫困户2780户,占试点村贫困户总数3435户的80.9%,共组建扶贫互助社259个,互助资金管理人员达158人。

(七)“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探索了扶贫方式向“两轮驱动”转变的新方式。2009年初,漳县被确定为国家、省上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县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扶办、民政部《关于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积极谋划、认真组织、大胆探索,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县共识别出贫困人口7.1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04%,高出监测贫困人口数12.4个百分点,其中,扶贫对象6.3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3.6%;低保对象4.7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5.2%。在低保对象中,扶贫和低保交叉有3.9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1.1%;丧失劳动能力的有0.8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4%。对识别出的贫困人口的各类信息数据已录入低收入户管理系统。县上已将3.4282万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落实低保救助资金1823.21万元,人均月救助44.32元,剩余1.3418万人随今后的低保扩面逐步落实救助措施;已落实扶贫资金241万元,在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输转培训等开发项目中,对已识别的0.12万户0.54万个低收入扶贫对象落实了扶持措施,户均扶持强度达到了2000元以上。对尚未得到扶持的1.29万户5.81万个扶贫对象,县上正在依据年度项目扶持规划,逐步落实扶持措施。

认真总结、回顾新世纪以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支持、领导重视,是扶贫开发取得成效的保障。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最关键还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并且得到了省内外、社会各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市上四大家领导都建立了联系县制度,四大家领导经常深入联系县指导、协调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立了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对口定点帮扶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

——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是推动扶贫开发的前提。根据扶贫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省、市、县都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扶贫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扶贫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措施和运行框架,使扶贫开发做到了有的放矢。按阶段要求和年度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了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发扬“三苦精神”,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是搞好扶贫开发的内在动力。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 “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坚强毅力,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积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积极推行参与式扶贫的理念和方式,通过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增强他们参与相关工作的积极性,焕发其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热情,使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把国家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扶贫重点乡、重点村和贫困户。

——科学发展,走开发式扶贫道路是搞好扶贫开发的基础。长期以来,xx结合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北部地区干旱多灾、南部地区高寒阴湿的市情特点,找准造成贫困的结症所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努力将产业化扶贫与整村推进、防灾减灾、科技扶贫、信息扶贫相结合,从“有水的地方走水路,无水的地方走旱路,水旱路不通的地方另找出路”的扶贫开发路子,到“梯田+水窖+科技=稳定解决温饱”的有效模式,再到可持续提升温饱水平的生态循环经济反贫困模式,使xx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找准了发展出路,加快了xx的扶贫开发进程。特别是凝练总结出的“三个遵循、三个顺应”的发展思路,成为xx返贫困事业向前推进的法宝。

——开拓创新,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积极适应扶贫工作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加强各部门、各帮扶单位的联系和协调,初步形成了“大扶贫”工作机制;积极总结推广贫困村扶贫互助社经验,探索到户资金股份化的有效方式,完善了扶贫资金管理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完善了社会帮扶机制。

二、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

尽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xx市300万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全市贫困落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但受生态环境酷劣、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条件落后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仍然呈现出“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的贫困特征,扶贫开发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具体可以用以下四组数据说明:

第一组数据:根据国家贫困抽样监测,2008年底,全国有农村贫困人口4007万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3.2%;甘肃省有农村贫困人口442.4万人,占甘肃省农村人口的21.3%,xx有农村贫困人口54.77万人,占xx农村人口的21.38%,xx贫困发生率均高于全国和甘肃。同时,依据xx市七县区人均纯收入分档次数据分析,2008年底,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200元(国家贫困标准1196元)以下的农村人口有93.78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35.15%,较全国高出31.95个百分点,较甘肃省高出13.85个百分点。

第二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甘肃省为3050元,而xx只有2380元,比全国少2773元,比全省少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46.2%,占甘肃省平均水平的78%;全国比2008年增加392元,甘肃比2007年增加326元,xx仅增加244元。同时,xx市7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平均水平低472元。

第三组数据: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1年的2.9:1扩大到2009年3.33:1,甘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1年的3.56:1扩大到2009年3.96:1,xx从3.9:1扩大到4.14:1,与全国和全省相比,xx市收入差距不仅持续拉大,而且收入差距更加明显。

第四组数据: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3.9%,长期在第12位徘徊,人均生产总值3961元,仅占全省的30.8%;人均财政收入为172元,仅占全省人均的15.8%,列全省末位;工业非常薄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列全省第13位,由此导致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投资和消费均列全省第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占全省的81.7%、79.3%,均列全省第11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以上几组数据说明,xx市贫困程度依然很深,依然是全省和全国欠发达、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依然是甘肃省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扶贫开发的主战场。2009年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xx时也指出:“历史上说的陇中苦瘠甲天下,指的就是xx等地方。这些年,xx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可喜的变化,但xx还有许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到1200元,还是全国最困难的地方”。

(二)扶贫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xx依然是中国西部干旱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扶贫开发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然条件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市地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雹洪、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酷劣,生产条件落后,是导致贫困高发的主要原因。同时,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依然突出,全市还有11个重点乡镇未通油路,440个重点村未通等级路,有饮水不安全人口156.6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比例高达58.75%。特别是生活在北部极端干旱区和南部深山区、石山区、林缘地带的贫困群体,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人居环境恶化,发展再生产的要素资源匮乏,人口素质普遍低下,经济收入门路狭窄,贫困发生率超过40%,其中许多人只有通过移民搬迁才能解决温饱,扶贫工作难度大、成本高。

二是致贫因素复杂,农村温饱不稳定问题突出。目前,除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性投入不足、人口素质偏低等长期性因素外,致贫致困的突发性因素依然很多,一遇天灾病患、婚丧嫁娶就暖而变寒、饱而变饥,重新变为贫困人口,这部分人口长期处于脱贫和返贫的交替之中,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致贫因素更趋复杂化、多元化。据统计,xx市因干旱、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每年返贫率在7 %~32%之间。

三是低水平温饱掩盖了农村扶贫对象规模。由于低水平的温饱掩盖了绝对贫困的实际状况,导致农村低保覆盖面一直比较小。2008年底,农村低保面仅为3.94%,尽管2009年经过积极努力保障面扩大到12.73%,保障人数达到34.8万人,但仅占农村贫困人口的37.1%,还远未实现应保尽保,大部分困难群众仍难以享受到国家救助政策。

四是整村推进任务欠帐较大。在“十一五”规划之初,我市对1198个贫困村制定了整村推进扶贫规划,截止目前已完成344个。按现有资金量,今后每年最多能安排50个整村推进项目,到2020年,全市仅能完成944个整村推进,还有254个村(包括未列入国家扶持的贫困村)难以规划实施,急需纳入下一轮十年规划并安排实施。

三、“十二五”扶贫开发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升扶贫开发水平为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开发扶贫与低保救助相结合,把尽快稳定解决低收入人口温饱并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重点,立足市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扶贫开发和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实现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有机结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加快增长,有效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贫困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奋斗目标

通过扶贫政策的扶持,力争低收入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并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确保 “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目标实现。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从扶贫工作的基本点出发,把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缓解发展差距作为奋斗目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编制“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规划。

(1)认真开展调研,掌握贫困片带特征,形成科学的“十二五”规划。按照北部干旱、南部高寒阴湿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育程度等,准确把握市情、县区情、乡情、村情,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分区域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北部干旱贫困山区:以陇西、安定、通渭、临洮、渭源北部为代表的贫困干旱山区坚持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改变干旱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的根本措施来抓,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重点走好三条路子:一是以打造“中国薯都”为目标,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在巩固现有马铃薯产业种植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良种引进与扩繁,提升马铃薯产业质量和水平,提高参与市场竞争力,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特别是要以国家重点支持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工程建设项目为重点,不断提高马铃薯良种化程度,使全市脱毒种薯应用率提高到80%以上,良种化程度达到100%,贫困户人均种植马铃薯稳定在1亩以上,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二是采取以山、水、田、林、路、信息综合扶持为主,按照“修梯田、调结构、兴产业、增收入”和“种草—养畜—沼气—肥田—增收”的生态经济循环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发展舍饲养殖,以改造圈舍、良种引进、氨化饲料、配方饲喂、沼气配套等适用技术推广普及为突破口,改造传统的饲养方式,促进草畜转化,加快专业化、规模化养殖乡村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甚至数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村。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力争每年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5000人以上,确保受训者全部输转,稳定就业,增加收入。并切实加大“两后生”培训输转力度,力争每年完成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3000人以上,贫困群众年平均劳务收入增长达到15%以上。

——南部高寒阴湿区:以岷县、漳县、渭源为代表的南部高寒阴湿区重点以中药材产业、畜草产业为突破口,走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子。大力开发无污染、高营养、纯天然的绿色产品,集中力量抓好中药材、牛羊和食用菌等主导项目,形成每县三至五业,每乡镇二至三项,每村一至二品的发展格局。一是以打造“中国药都”为重点,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要在标准化和规范化上狠下功夫,扩大当归、黄芪、红芪和党参等大宗药材的种植,力争贫困户户均达到2亩以上,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并通过原产地产品地域保护和原产地产品标记保护。二是大力发展绿色畜草产业。要按照建设“国内较有影响的无公害肉品生产基地和特色牧草生产加工基地”的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大发展绿色畜牧业,努力促进优势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增强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更有力地带动贫困乡村农民脱贫致富。到2015年,力争贫困户户均引进或投放1头以上基础良种母畜,农户户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积极发展草产业,大力发展红三叶、猫尾草等优良草种的种植,力争到2015年,优良草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贫困户户均2亩以上,从草产业获收入 3000元以上。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力度,加强农村道路、人畜饮水工程等的建设力度,促进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并进一步加强重点乡、村的文化、卫生、教育和广播电视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偏远落后深山区:一是将所有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施低保救助,做到应保尽保。二是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贫困人口在城镇从事

二、三产业。三是实行政府主导、财政补贴,集中外地安置为主,配合有关部门,制定专项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向新疆等地实施移民搬迁。

(2)认真把握国务院扶贫办政策重点和导向,制定专项规划。与全市相关规划衔接、协调,抓住贫困区域的特点,认真研究整村推进规划、连片开发规划、基础条件扶贫规划、产业扶贫规划、科技扶贫规划、生态移民规划、异地搬迁扶贫规划、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社会帮扶规划等相关配套系列专项规划。

2、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在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上求突破

(1)创新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实现向区域性连片开发的转变。要不断丰富整村推进内容,坚持以户为基础,紧紧围绕改善基础条件、社区建设、产业开发、提高农民素质等四大建设重点,不断提高贫困村农民收入;以区域开发为单元,逐步向连片开发,整乡、整流域推进拓展,实现由单一开发向连片治理、区域推进的转变,力求做到与农村社区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与灾后重建相结合、与农村低保相结合。同时,对已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村,依托项目滚动发展和扶贫互助社建设,加强后续管理,巩固扶贫成果。

(2)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和“中国药都”,根据区位优势和资源特点,培育防灾减灾特色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发挥规模效益。发展设施农业,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积极鼓励和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支柱产业,努力培育“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产业发展机制。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切实发挥好财政专项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的作用,加大对市场份额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引导企业与当地产业开发相衔、与贫困户的种养业相对接,拉长产业链条,进而带动贫困农民增收。

(3)加大扶贫培训力度,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重点抓好贫困家庭“两后生”劳务培训输转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在培育本地乡土人才上力求实现新突破。要把开发式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在培训对象的审核上,严把关口,确保贫困户直接受益;在培训基地的管理上,彻底打破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以保障就业为前提,稳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在后续管理上,要加强相互交流、就业信息、维权等方面的服务。

(4)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努力营造“大扶贫”格局。落实好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带头扶贫的责任,搞好国家部委、天津市对口帮扶及省、市、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帮扶工作,发挥部门优势,组织社会扶贫资源,依靠社会扶贫力量,不断拓展社会扶贫领域,增强社会扶贫实效。注重发挥各类基金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为其提供爱心捐助平台,引导更多的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要注重协调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采取捐助资金、物资和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帮扶,广泛参与和扶持农村发展,力所能及地帮助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5)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结合灾后重建、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等,统筹兼顾,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农田水利、安全饮水、乡村道路等建设,使之与整村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治理相结合,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条件;加强重点乡村的文化、卫生、教育和广播电视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和以改厕、改灶、改圈及危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大力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

(6)积极发展村级扶贫互助社,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按照“民管、民用、民受益”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办、固点扩面、稳步推进”的方针,扩大农村互助资金试点规模和范围。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积极吸纳社会捐赠资金,适度扩大互助资金规模。建立健全双层管理机制,完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外部监管和业务指导,确保互助资金的高效运转、可持续发展及风险防范。

(7)认真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全市七县区认真组织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建立一套科学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通过民主、科学、规范、公平的程序,客观公正地识别贫困人口,重新确立贫困人口信息和数据库,完善贫困农户档案。对识别出的贫困人口,根据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分类扶持措施。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包括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通过扶贫政策进行扶持。对没有或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收入低于低保线但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通过低保救助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

(8)积极探索实践,完善扶贫工作机制。一是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机制。在现有财政扶贫资金分配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扶贫资金分配机制,在今后资金分配中,应以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总数、人均财力、人均收入水平、人均GDp等要素和主导产业发展项目等为重点,科学合理分配扶贫资金,不断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同时,将扶贫工作绩效作为分配扶贫资金的一项主要依据分配资金,以调动工作积极性,加快扶贫开发进程。二是创新到户扶持机制。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以整村推进、综合开发为主要模式,这种新的理念和措施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是切合实际、富有成效的。特别是整村发展种草养畜,将农村丰富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产业优势合理配置,让贫困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但由于贫困群众素质不高,加之在占有土地、劳动力、技术等方面的差异性,单家独户整合资源的能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折股到贫困户,走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化生产的路子,提高贫困农户组织化程度。三是“大扶贫”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完善过去以扶贫部门为主的扶贫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一个以对各级政府为主的责任明确的“大扶贫”考核评价机制,对涉及的各个职能部门参与扶贫工作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进一步强化部门的参与度和工作职责,真正形成“大扶贫”的工作格局。四是信贷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在遵循信贷规则、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积极适应农村特点,鼓励金融系统通过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大扶贫信贷资金到户的工作力度,提高扶贫信贷资金到户率,满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

四、关于加大对xx市扶贫开发扶持力度的意见和建议

鉴于xx仍是全省、全国欠发达、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同时扶贫开发正进入由低水平整体解决温饱向稳定解决温饱快速迈进的重要时期,恳请省上在“十二五”期间,仍将xx市列为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地区,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一)建议将xx继续列为全省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继续加大扶持力度。xx的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贫困发生率均高于全国和全省;生产总值长期在全省第12位徘徊;人均财政收入列全省末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列全省第13位;投资和消费均列全省第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占全省的81.7%、79.3%,均列全省第11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仍是全国、全省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因此,建议省上在后十年扶贫纲要和“十二五”扶贫规划中将xx继续列为全省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加大扶持力度。

(二)建议加大对面上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新世纪扶贫以来,国家将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了贫困乡和贫困村,开展了以贫困村为主战场的单元式扶贫,非重点村的贫困人口将长期得不到有效扶持,从而导致一些非重点村的贫困人口比重点村的贫困人口更多。因此,建议省上采取以贫困人口扶持为重点的扶贫开发方式,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育程度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分区域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如xx可分北部干旱贫困山区、南部高寒阴湿区和偏远落后深山区三个类型区制定规划。同时,建议将干旱、洪涝、冰雹等因灾返贫人口也纳入“十二五”扶持计划,加大对面上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

(三)建议将xx同“两州一市”同等对待并给予重点扶持。2009年6月,国务院联合调研组在对xx进行认真调研后认为,xx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酷劣,致贫因素复杂,依然是甘肃最贫困的地方,并将xx和甘南、临夏、陇南划分为甘肃扶贫工作的第三世界。“十一五” 期间,全省扶贫专项资金对贫困人口的人均投资强度达567.9元,而对xx贫困人口的人均投资强度为443.6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4.3元。因此,在扶贫开发上,恳请省上将xx市与“两州一市”同等对待,在“十二五”期间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四)建议加大对xx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开发的扶持力度。虽然xx在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开发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真正把xx打造成“中国薯都”和“中国药都”,除依靠我们自身努力外,还迫切需要省上在“十二五”期间继续给予大力扶持。恳请省上帮助我市向国家扶贫办争取,将每年1000万元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工程专项扶持资金再延长10年。同时,将中药材产业开发也列入专项扶持计划予以扶持,每年在贫困乡村建立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万亩,全面提升我市中药材产业开发水平。

(五)建议加大对xx、x、x、x四县“三西”资金扶持力度。2008年之前,国家年均安排xx“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资金2600万元,占“三西”资金总量2亿元的13%; 2008年资金总量增加到3亿元后,年均安排xx3200万元,占比下降到10.6%。xx作为“三西”建设的重点地区,由于多方面条件的制约,目前仍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贫困程度依然很深,亟待在“三西”资金投入上能给予倾斜扶持。为此,恳请省扶贫办将 “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恢复到原来的扶持范围,并将其作为对干旱贫困地区特殊政策固定下来,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开发等方面。同时,建议省上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和新的10年扶贫纲要时,重点加大对安定、陇西、临洮、通渭等中部18个干旱贫困县区片带的扶持力度,以缩小与省内周边地区的贫富差距,实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六)建议加大片区开发整流域推进项目建设力度。片区开发整流域推进是“十一五”期间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探索出的有效破解贫困地区资金短缺,又分散重复投入利用水平不高,稳步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集中解决区域连片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xx市通过实施整村推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此,建议省上在总结现有国家和省级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大xx市片区扶贫开发力度,提升扶贫开发水平。

(七)建议加大向中心集镇的移民工作。向中心集镇移民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贫困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建议省上在“十二五”期间,参考借鉴新疆劳务移民和贫困劳动力培训输转的成功做法,在xx市探索开展中心集镇移民工作试点,鼓励农村贫困家庭走向城市,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第11篇:扶贫开发工作安排

2008年扶贫开发工作安排

1、全力抓好滚动扶贫试点工作,将2007年滚动实施的项目,按照规划对取得经济效益的滚动扶贫项目回收扶贫资金,用来继续支持建设其他项目,取得扶贫资金的滚动使用的实际效果。

2、做好07年整村推进村项目建设后续收尾工作,对07年秋完成整地的林果项目,08年春完成栽植。对今秋建设完成的冷棚,明春监督栽植,使贫困户得到切实效益。

3、做好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充分利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中国民办院校教育扶贫工程”等培训机会,对贫困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贫困乡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保质、保量地完成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

4、争取龙头企业政策,在龙头企业推动基地建设的同时,向上积极争取资金进行扶持,引导企业扩大规模,逐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逐步形成 “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5、争取省移民搬迁政策,对我区生活在偏远,交通不便,生活困难的贫困农户,进行移民搬迁,并与畜牧等区主项工作向结合,促进移民发展畜牧支撑项目,为我区畜牧发展工作“添花”。

6、争取扶贫相关政策,带动畜牧业和农业产业拉动,利用政策推动,使项目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主要工作:

一、滚动扶贫工作。一是抓好三个面上插花扶贫村的(嘎岔、骆驼山子、八里三个村)采取户对户“接力”形式,按期将滚动资金回收,进行下一轮项目实施。二是抓好现有五个企业滚动资金使用工作,扩大带动规模,真正资金的使用效益,起到已点带面的作用。

二、整村推进扫尾工作。对2007年完成的项目进行后续监管实施,对平顶山、南台两村900亩林果项目,完成栽植工作。

三、对2006年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一下的15个村,争取列入2009年开始的下一轮扶贫规划范围。

(附:2008年资金使用下拨计划表)

扶贫开发办公室

第12篇:扶贫开发工作1

###2008年扶贫开发工作

我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7年度,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县乡村各级党委政府及县扶贫办的积极努力、多方争取,广大贫困群众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全县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352.6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23.75万元、小额信贷资金800万元、定点扶贫资金328.89万元,实施了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产业开发、劳动转移培训等6个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6400多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产业开发有了起色,贫困群众科技意识、商品意识明显增强,科技生产水平普遍提高,圆满完成了既定工作目标,扶贫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在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和经验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我县基础设施脆弱、产业结构单

一、经济发展缓慢、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且剩余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匮乏、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扶贫投入与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解困难度越来越大。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据统计,到2007年底,全县尚有贫困人口96835人,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93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45921人,693元至958元的相对贫困人口有50914人。

- 1 -

为切实做好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开发式扶贫方针,牢固树立“大扶贫”理念,紧紧瞄住贫困群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联片开发,以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培训转移、易地搬迁为抓手,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扶贫规划为工作基础,以覆盖贫困农户的产业开发、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贫困农户劳动者素质的培训为工作重点,解决温饱与巩固扶贫成果并重,发展经济与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一起抓,创新扶贫工作机制,以人为本、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全面推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工作目标:减少贫困人口0.7万人(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减少0.3万人,低收入人口减少0.4万人);建设47个整村推进扶贫重点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400人;县内易地安置30户150人。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国家、省、州有关扶贫开发的政策、法规及文件精神,把扶贫作为头等大事列入重要议事

日程,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明确责任,建立责任制,签定责任状,将责任和任务落到实处,按照省要求,每个项目村要有一名乡领导牵头负责,切实把好资金、项目、统筹、质量“四关”,并对项目建设和资金运行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二)做好扶贫项目的申报工作。加强项目库的建设,不断提高扶贫项目管理水平。

(三)集中力量,整合资源,进一步做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好2006年度35个整村推进扶贫重点村自检自查工作并做好2007年度整村推进扶贫重点村项目实施扫尾工作,对照省、州确定的重点村建设标准,组织自检自查,接受省、州的全面验收;二是启动建设2008年度整村推进扶贫重点村。按照\"一次规划,当年投入,当年实施 \"的要求,抓好规划项目的启动与管理,确保当年完成建设任务;三是整合资源,合力推进。实施整村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省州财政安排的专项经费是不可能实现预定目标的。因此,要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负其责、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则,综合协调,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各方面资金,集中投入,整村推进。

(四)进一步加大贫困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的工作力度。坚持把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和

长远性工作来抓,以##高级职业中学为重点,采取上下联动,分层推进的方式,突出抓好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要与整村推进、易地开发扶贫、小额信贷扶贫、产业扶贫相结合,严把劳务输出对象关,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切实提高贫困劳务输出人员的稳定性和实效性。力争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400人。

(五)突出重点,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将发展茶叶、核桃等特色产业纳入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紧紧依托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建立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认真组织实施好产业扶贫项目,将茶叶、核桃和仔猪养殖培育成为我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产业之一;二是充分利用扶贫信贷政策,加强与农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联系和协作,认真做好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简化手续,不断扩大贴息贷款的受益面,力争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000万元,扶持1000户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重点支持无性茶、猪、鸡松茸等特色产业。

(六)认真组织好易地扶贫开发工作。以省州确定的扶贫重点村、高寒边远村和水土流失区域为重点,坚持与整村推进相结合,围绕搬迁农户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的目标 和就地、就近、小规模集中和插花安置为主的原则进行有计划实施搬迁,精心组织实施,完成好芒东洒坞70户322人和平山梁子街50户246人易地搬迁扫尾工作;继续做好2008年

度县内转移安置30户150人搬迁工作。

(七)继续推进安居工程建设。今年组织实施200户安居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抓住机遇,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乡为单位,认真核实目前仍居住在茅草房、杈杈房及危房中的特困户,根据贫困程度,做出难、易搭配实施计划,按照多贫多扶少贫少扶的原则,在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张榜公示的基础上,切实解决这部分特困户的住房问题,同时制定有效监管措施,明确安居房建盖职责,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加强检查,严把质量关。

(八)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为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我们应加大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三个坚持”,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坚持先立项后批资,坚持按基本建设程序管理。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广泛听取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意见,在项目安排上,坚持集中资金,抓住重点,突出安居温饱。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省、州《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等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县级回补报账制, 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实行 “三专四统一”的制度。严格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严禁挪作它用。按照中央、省、州批复的项目和资金投向认真组织实施项目,不能擅自更改项目和调整资金用途,确保扶贫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全面推行扶贫资金公示制,增强资金的透明

度;建立跟踪监督检查制度。各乡(镇)政府要对所报项目的真实性、合理性负责,加强对项目进展、资金使用、扶贫成效等情况的检查监督。县级将对未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管理较差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调整下一年计划指标。

(九)不断提升系统建设水平。围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设升水平、工作上台阶”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制度管人、机制管事,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构建勤政务实、开拓进取、廉洁高效、团结和谐的扶贫队伍,确保扶贫部门承担的贫困对象认定之责、扶贫项目核准之责、项目实施督导之责、扶贫效果评估之责落到实处,为推进我县新阶段扶贫开发发挥好职能作用

(十) 继续组织协调开展好定点扶贫,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各定点挂钩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筹措整合扶持资金,选派得力干部驻点帮扶开展工作。

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与挑战并存,即面临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工作任务艰巨,也有较多的有利条件,有中央、省、州大力支持和帮助,有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有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有全县各族人民的共识和艰苦努力,真抓实干,我县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扶贫办

二○○八年五月十三日

第13篇: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自查报告[1]

刀豆文秘助手(www.daodoc.com)之2017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自查报告[1]

篇1: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县纪委监察局:

按照《中共**县纪委**县监察局关于开展脱贫攻坚监督检查的通知》的要求,我镇对自2015以来的农村扶贫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年度脱贫任务数

20xx年我镇共有416户1208人纳入建档立卡贫困系统,贫困发生率为2.7%,有县列贫困村1个(圣本村)。

脱贫人数为139户425人。

20xx年预脱贫人数为124户372人。

20xx年脱贫任务数为172人。

二、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网络系统

精准扶贫工作共包含4个系统、1个网页。2013年底录入数据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2015年10月开通的**爱心帮扶后台管理系统,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目前正在录入数据的脱贫攻坚六有信息平台,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网。

国扶办开发的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并发放了扶贫手册。省扶贫办开发脱贫攻坚六有信息管理平台,要求户有表、村有册。市扶贫办下发了贫困户“问题台账、帮扶台账、脱贫台账”一览表。

三、农村扶贫开发项目

(一)贫困户入户项目

2015年共实施了两次入户项目,包括蔬菜种植、菜叶种植、柑橘种植、核桃种植、育肥猪、母猪养殖及新建住房等项目。第一批入户项目方案包含116户,376人,应拨款16.7825万元。结合2015年10月开展的精准扶贫再识别和“回头看”工作,我镇有22户因不符合贫困人员认定条件,经镇党委研究决定:我镇第一批实施入户项目为94户,实际拨款为13.56万元。2015年底通过了县扶贫移民局的验收,近期将报财政局拨款到户。第二批入户项目方案包含146户,425人,实际实施109户,305人,将于2016年6月底前完成实施验收。

(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县列贫困村圣本村于20xx年硬化3km长3.5m宽的村道,工程总造价90万元,其中村民自筹35万元,投资折资19万元,上级扶贫资金36万元。

四、贫困户再识别和“回头看”

精准扶贫识别及回头看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镇纪委的全程监督下,由镇党政班子成员分别带领镇村两级干部入户甄别,严格剔除城镇户籍人员、经商、买车、买房、财政供养人员,于12月28日核定系统人员为403户1178人(包含已脱贫人员中需清退的95人,因要求系统不能动)。及时上报清退、新增表。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上级对贫困户的准确定义不明朗,各部门要求不一致,比如:民政系统要求所有的低保户都要进入贫困系统,而精准扶贫系统要求必须要符合整户低保才能纳入;二是贫困人员的隐形收入不能认定,比如其存款我们无法核实,为此造成人员核实不能确保100%的准确度,随时有可能增减人员,但系统不能随时变动。

篇2: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市扶贫办的要求,我镇对2015年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领导重视。镇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强化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镇长为副组长,农业办、财政所、民政科、经管站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工作督导检查。抽调人员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特别是要组织机关包村干部进村入户,在每个村成立3-5人的工作班子,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这项工作。

2、组织培训。我镇按贫困发生率4.5%的比例进行识别,我镇的贫困人口数为3377人,将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到行政村。召开了扶贫开发精准识别专题会议,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把贫困户识别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具体方法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把培训重点放在镇包村机关干部、村干部两级,确保有一支工作队伍、每个村都有明白人,确保精准识别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3、农户申请。把精准识别的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行政村和每个农户,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向各村宣传贫困村申请条件和工作流程。广泛组织发动农户自愿申请,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识别范围。各行政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村级组织充分讨论基础上,自愿提出申请,报镇人民政府审核,形成贫困村初选名单。

4、入户调查。农户提出申请后,由镇机关包村干部会同村委会开展入户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剔除,筛选出贫困户初选名单。

5、民主评议。对贫困户初选名单,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留有详细的会议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发言记录、评选过程等内容。最后,根据评议结果,经村两委集体研究,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驻村“第一书记”(或包村干部)核实签字后,确定

第14篇: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各村(居)委会: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及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为做好我乡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县委相关会议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按**乡党委政府的要求,实事求是的确定我乡农村扶贫对象规模,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开展精准识别,实施精准扶持,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为确保农村扶贫对象到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打牢基础,创造条件。

二、工作目标

建档立卡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通过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建档立卡工作,找准农村扶贫对象,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农村扶贫对象“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建设好班子”的目标。20**年底前,在全乡范围内建立贫困户、贫困村电子信息档案,构建统一的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

三、基本原则

(一)村为主体,分级负责

各村要成立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以村为主体,分社进行,有序开展建档立卡各项工作。

(二)公开、公平、公正、公认

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参与,通过村民自治,引入第三方监督,实行公示公告,公示时间要足够,公示知晓度要广,确保政策公开、规则公平、结果公正、群众公认。

(三)程序统一,精准识别

严格按照规定的公正流程,认真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认定,做到结果精准,群众满意。

(四)尊重群众意愿,精准扶持

摸清农村扶贫对象帮扶需求,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制定到村到户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实施精准扶持。

(五)建“同一本账”,扶“同一批人”

精准识别农村扶贫对象,将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的扶贫对象全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确保建档立卡对象和扶持对象上下统一。

(六)进出有据,动态管理

建立农村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机制,脱贫则出,返贫再进,实现有出有进,进出有据。及时更新农村扶贫对象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四、贫困户和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工作方法

1.识别标准。以20**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省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开展贫困户识别工作;贫困村是严格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识别,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高一倍以上,行政村2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

2.识别规模。各村以县统一发布的贫困村、贫困人口为准,各村贫困人口规模为:**村95人,**村123人,**村75人,**村**0人,**村112人,**村81人,**村69人,**村57人,**村72人,**村47人,**村46人。其中**村、**村及**村被确定为贫困村。

3.贫困户识别流程。以户为单位,整户识别,实行规模控制。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健康、教育、住房等情况,通过村民自治、群众参与、民主初选、逐级审核和公示公告的等方式,按照农户申请、民主初选、群众评议、社会监督、集体审核、县级审定和村社公示、乡公示的工作流程进行识别。

4.登记内容。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统一监制的《扶贫手册》和《贫困村登记表》进行登记。《扶贫手册》包括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等六个方面内容,贫困户和村委会各执一册;《贫困村登记表》包括基本情况、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情况、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等七个方面内容。登记的标准时点为20**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年1月1日—20**年12月31日。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步:初选对象(20**年6月中旬前完成)。根据县统一发布的各村贫困人口规模,在县级扶贫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村委会将贫困户申请条件和工作流程宣传到户,经农户自愿申请后,召开村委、支部大会进行初选,为确保初选结果的公平公正,参会人员应具有广泛性,包括村两委班子成员、廉勤委成员、乡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党员及退休老干部等人员的参加,要坚决做到不优亲厚友、不漏掉一户贫困户。

第二步:公示公告(20**年7月中旬前完成)。以社评议的名单要以村公示七天后汇总上报乡人民政府,乡人民政府对各行政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乡贫困户名单,在相关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县人民政府将审定结果逐级上报市扶贫移民局、省扶贫移民局备案后,再相关行政村进行公告。 第三步:结对帮扶(20**年7月底前完成)。乡人民政府按照“突出重点、先难后易、分批扶持”的原则,提出对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方案,明确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和贫困村帮扶单位,并在乡人民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结合贫困户需求和实际,制定帮扶计划。

第四步:填写手册和登记表(20**年7月底前完成)。在县扶贫部门指导下,由乡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对以确定的贫困户和贫困村填写《扶贫手册》和《贫困村登记表》。 第五步:数据录入(20**年8月底前完成)。在县扶贫部门指导下,由乡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将《扶贫手册》和《贫困村登记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

第六步:联网运行(20**年10月底前完成).将录入数据在本级联网并试运行。

第七步:数据更新(次年1月底前完成)。贫困户和贫困村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行动态管理。此工作在县扶贫部门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帮扶单位、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完成。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协调

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经、统计、财政、党政办相关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经办公室。各村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小组。

(二)强化宣传,注重培训

各村积极动员部署,制定方案,准确掌握相关政策及工作方法,把建档立卡工作的目的和要求、识别标准、识别程序等相关政策逐级宣传到社、到户,做到家喻户晓。

(三)严格程序,规范操作

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识别工作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做到“两公示一公告”,要有相关会议记录和档案资料,要全程公开,接受监督,确保结果公正。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提供虚假信息,严禁拆户、分户和空挂户,严禁将五保户、三无户等纳入贫困户,杜绝平均分配;对于户籍在本乡但在乡外居住的,原则上在居住地进行登记;户籍不在本村,但在本村居住,确实贫困的经与户籍地接洽后要给与登记,灾后县外安置户,一律在安置地进行贫困登记。

第15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了解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认真做好两项制度(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机结合,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不适宜科学发展的问题,问政于基层,求计于民众,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工作效能,我办于4月28日至30日,分不同类型区域分别对晓天镇大马村、汤池镇油坊村、千人桥镇五里桥村进行了扶贫开发工作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方式

一是制定调研方案,确定调研专题。我办根据平时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围绕“一个推进(整村推进)、两个开发(产业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三个深化(深化小额贷款、互助资金试点和社会扶贫工作)”及金融危机对贫困地区的影响程度等方面制定了16条调研提纲,其中三条是针对农村在册贫困户。二是确定调研范围和人员。根据全县地埋分布状况及贫困原因不同,分别选择晓天镇、汤池镇、千人桥镇三个典型代表乡镇,每个乡镇各选择一个当年整村推进村进行座谈调研,参加座谈调研的人员为乡镇分管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扶贫办主任、整村推进村两委全体成员及3-5户有发展愿望和发展能力的在册贫困户代表。三是梳理制约扶贫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与镇、村干部及贫困户代表面对面座谈,相互倾心交流,消除疑虑,从促进工作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新阶段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了解贫困户发展欲望。四是寻求破解问题的办法。对梳理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充分发挥扶贫部门职能,整合方方面面力量,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上水平。

二、影响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因素。

大马、油坊、五里桥三个村总人口6616人,在册贫困户196户757人,贫户发生率平均为11.44%。从调查情况来看,尽管近年来我县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致贫因素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通过调研,当前制约我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病、因学致贫现象严重。从调查的3个乡镇9户在册贫困户中,就有5户因病致贫,生活不能自理,缺乏生产能力。晓天镇大马村贫困户褚诗龙,一家4口人,分别为兄弟3人和一个侄女,其中就有两个兄弟患病和残疾,家中只有一个劳动力,现有的茶叶和板栗无人养护和采摘,也不能外出务工,收入仅靠在周边给人打零工。千人桥镇五里桥村贫困户李克才,一家3口人,夫妻两人均有残疾,带有一个3 岁女儿,主要收入来源靠做干子、豆腐为生。贫困户倪有傲,家中4口人,本人70多岁,妻子和两个儿子均患有疾病,现住危房,家中无收入来源。汤池镇油坊村贫困户谢尚东,家庭现有5口人,上有86岁老母,常年卧床,两个男孩一个读大学,一个念高中,妻子还患有胆结石,高额的学费和医药费致使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困难。

2、经营不善致贫时有发生。因市场不规范,销售资金不能及时回笼,造成一些经营大户因缺周转资金导致贫困。汤池镇油坊村贫困户胡宜圣,因养鸡资金周转不灵,欠信用社贷款8万元,成为2008年在册贫困户。贫困户周东,经营砖厂,因货款不能及时回笼,缺周转资金垫付,加上借贷困难,导致企业倒闭,从而成为2008年在册贫困户。

3、在册贫困户贷款入户率仍然不高。调查得知,现有在册贫困户对小额贷款的积极性较高,发展欲望也非常强烈,县农村合作银行对这项工作也高度重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册贫困户贷款仍然很难。主要原因还是信贷员怕承担风险,在册贫困户也难找到担保人。晓天镇大马村贫困户彭永玉,家中4口人,只有一个劳动力,想从信用社贷款发展养猪来增加收入,苦于找不到担保人,只得放弃,靠在门口给人打零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4、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有待完善。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在我县实施两年以来,在贫困乡村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贫困户的贷款难起到了极大的缓解作用,很受贫困乡村群众欢迎。然而,在试点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贫困农户“入互”积极性不高,贫困户使用率不高,群众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借款先后得不到很好协调,以及借款规模小,周期短等。晓天镇扶贫办主任郑述宏说,贫困户“入互”积极性不高,发展欲望不强,对互助资金使用无想法,极少数农户不愿意把自已的入互资金让别人先期使用。

5、“雨露计划”培训结构有待调整。雨露计划是新阶段农民掌握技术的有效手段,切实能够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务工收入。但培训结构有待优化和进一步调整,在注重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让群众真正得到培训实惠。我们在晓天镇调研过程中,镇村干部就强烈要求扶贫部门按季节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比如,进行茶叶和油茶栽培技术培训在当地就很受农民欢迎。在职业技术培训上,“碧桂园”培训项目也能使群众乐意接受。

6、社会扶贫工作有待深化。社会扶贫工作是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手段。尤其我县多年实施的“目标扶持、合同包帮、责任到人、考评兑现”的契约式帮扶机制,在社会扶贫开作中,效果非常明显。但是仍然有一些县直单位存在厌战情绪,有懈怠思想,缺乏对扶贫开发工作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

7、金融危机对劳务输出造成一定影响。去年以来,金融危机对我县农村农产品价格影响不大,但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机会和务工工资性收入都造成较大的下降趋势。椐调查,金融危机直接造成工资性收入下降30-40%。晓天镇大马村一村民在太原打工,工资收入由去年的2600元/月,下降到1500元/月。另一村民在上海打工,工资收入由去年的1900元/月,下降到1100元/月。劳务输出人数较上年度比较,人数基本持平,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虽然没有找到工作,但仍在等待观望,力求寻找就业机会。

8、扶贫部门自身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调研发现,我们平时和群众面对面的谈心不够多,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不够深,对贫困地区的工作积极性不够高,工作作风不够实,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三、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完善贫困“瞄准”机制。不断适应国家扶贫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国家扶贫标准提高后,围绕新的扶贫标准,进一步明确扶贫任务和工作重点,瞄准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制定帮扶政策,安排扶持资金。一是准确确定贫困对象;二是认真做好两项制度的有机结合,提高在册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三是集中各项扶贫政策,整合各种社会帮扶资源,对有发展希望和发展能力的在册贫困户予以扶持。

2、进一步加大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力度。加大在册贫困户贷款入户率,实行在册贫困户“首扶制度”,把到户贷款作为在册贫户解决温饱,增加收入的一项重要手段。探索建立小额贷款风险保障机制,积极寻求与农村合作银行合作,争取农村合作银行切块资金专门用于到户贷款。动员农村能人大户给在册贫困户在贷款上给予担保,利益共享。

3、进一步完善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加大互助资金试点宣传力度,适时召开互助资金专题会议,总结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经验及教训,学习借鉴外地互助资金试点成功经验,组织到试点开展较好的乡村观摩。在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中,简化互助资金使用程序,加大贫困户入互比率,优化入互资金管理模式,适当增加入互群众借款额度,扩大互助资金试点范围。尤其对有发展欲望,有一技之长,在信用社贷款难的在册贫困户,优先享受互助资金扶持。

4、进一步优化“雨露计划”培训结构。把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强化培训管理,提升培训档次,适当增设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深入一线贫困村进行调查摸底,了解群众需求,对职业技能培训采取在县扶贫培训基地集中培训,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则根据农时,组织农技主管单位技术人员深入贫困乡村进行培训。增强培训机构责任感。探索实行培训机构招标制和末位淘汰制,成立培训协会,加强培训人员输出后跟踪管理,探索实行贫困劳动力入学和输出一个机构统管,提高输出就业稳定率。同时,对在册贫困户子女考入本县职高的予以生活费补助。

5、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细化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不断提高项目的扶贫效益,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加大群众参与力度,切实增加项目的透明度,所有扶持整村推进村的项目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产生,会议记录复印件作为项目申报的依据。项目一经批准,必须乡镇政务公开栏和村务公开栏进行项目公示。扶贫开发项目一律实行开工报告制和竣工验收制。

6、进一步探索扶贫龙头企业(基地)对贫困户帮扶机制。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县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基地标准,对照标准评选县级扶贫龙头企业(基地),进行挂牌扶持。县级扶贫龙头企业(基地)可以自主选择金融系统进行贷款,财政扶贫资金予以贴息扶持。同时,扶贫龙头企业(基地)必须自愿承担帮扶义务,签订扶贫帮扶协议。

7、进一步树立“大扶贫”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扶贫开发工作,整合方面面力量合力扶持,形成“大扶贫”格局。适时调整县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和县领导、县直单位联系帮扶整村推进重点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直单位的帮扶力度,确保当年整村推进村得到“8+1”标准。

8、进一步增强扶贫部门科学发展和主动服务意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动摇,以贫困群众为本,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主动关心贫困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16篇:扶贫开发工作半年工作汇报

县水务局扶贫开发2010年第三季度工作汇报

根据《中共潮安县委办公室 潮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我县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办发[2009]39号文)和全县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会议精神,水务局切实做好凤凰镇二垭村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及时分解具体帮扶任务,落实挂村到户责任,细化扶村扶户发展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监督工作落实,保证每户贫困户都有责任人挂钩联系,贫困村贫困户都有具体的发展规划和脱贫措施。现将半年来工作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凤凰镇二垭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

凤凰镇二垭村列入帮扶计划的贫困户共67户,其中低保户6户,低保户家庭中有劳动力的户数6户,五保户1户。2009年贫困户收入平均水平为1746元,其中,收入在1501元至2500元之间的贫困户有58户,收入1500元以下(含1500元)有5户。目前尚有1户年收入低于1500元的贫困农户未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贫困户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为种茶和外出打工,普遍缺乏先进适用的种茶、制茶的技术,种茶规模较小,大部分表示愿意接受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或劳动技能培训。

二、帮扶具体工作和措施:

一是做好与贫困村、贫困户对接工作。作为牵头单位,我局主动牵头帮扶单位安揭引韩管理处和县建行深入定点贫困村进行对接,摸清贫困村及其贫困户情况,制定帮扶任务分配方案,协调帮扶单位

- 12推进;对贫困户将落实帮助发展茶叶生产等“造血”功能项目,采取一年帮扶一部分,逐年推进,使扶贫工作有的放矢;对个别特困家庭,将着重帮助购买生活和生产资料,提高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益。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三日

第17篇:扶贫开发工作年度情况汇报

**市**镇**村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情况汇报

**市科技局 **市科协 **市重力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要求,**市科技局、**市科协、**市重力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对帮扶**镇**村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了驻村工作组,制订扶贫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落实了帮扶责任人。在**市、**市扶贫办的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村委会的积极配合下,驻村工作小组和帮扶责任人,入户与帮扶对象面对面接触,围绕脱贫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的基本情况

**村地处山区,山多地少,交通条件落后,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等95%以上,耕地面积347亩,有260户,总人口1310人;贫困户84户,贫困人口401人,其中有劳动力的贫困户78户。该村2009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为1965元。

二、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2010年年初**市召开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会议后,**市科技局等帮扶单位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负责,迅速成立帮扶工作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由单位的主职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是成立了以原**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明确帮扶工作分管领导;三是派出驻村帮扶工作组,做到组织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为扎实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驻村工作组在深入贫困户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后制订了三年帮扶规划方案和年度帮扶计划。帮扶单位领导还经常到村指导帮扶工作,听取驻村工作汇报,解决难题,有效促进帮扶工作的开展。

(二)落实帮扶责任。**镇**村有84户贫困户,我们通过下发文件的形式明确地落实每一位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使帮扶责任人与被帮扶对象一一对应,明确自已的帮扶对象及职责,有序组织入户帮助贫困户。帮扶责任人能积极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并为其提供有关信息及跟踪帮扶计划的落实情况,鼓励贫困户树立脱贫的信心。

(三)制订扶贫计划。经调查摸底,**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

1、自然条件差。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少,并且土壤贫瘠。

2、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

3、贫困户较多,无劳动力或缺劳动力,缺乏生产资源或创业资金,缺乏劳动技能。

4、村委班子的战斗力不强,经济底子薄。我们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帮扶方案》,对**村集体和贫困

户作出了三年的帮扶方案,根据每户贫困户的劳动力等情况,制订每一户不同的帮扶计划和年度脱贫计划。

三、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的成效

**市科技局、**市科协、**市重力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帮扶单位到目前止,已帮扶到村累计资金为574.34万元,其中帮扶到村集体累计资金425.89万元,帮扶到贫困户累计资金148.4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11万元, 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为6736元,达到了省扶贫开发的目标要求。

经过帮扶,**市**镇**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积极帮扶村发展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帮扶前的14110元增加到2011年的88110元;村道路、文体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村84户贫困户除开6户五保户由社会救济的贫困户之外,其中78户到今年全部实现脱贫;投入帮扶资金85万元帮助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实施住房改造,38户住房困难的贫困户全部完成了危房改造,改善了居住条件,实现了安居乐业。

主要帮扶成效主要有: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使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1、帮扶贫困户思想脱贫、生活脱贫。通过开展劳动技能及非劳动技能培训班,使78户贫困户学习三华李种植、增产等相关知识,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同时介绍贫困户子女外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三华李果苗、化肥、农药、打虫机等农资发放给贫困户,帮助贫困户增加投

入,增加收入,早日实现脱贫。

2、帮扶贫困户开展危房改造,使贫困户居有其所。**市科技局等帮扶单位积极协助贫困户争取上级有关危房改造资金资助,发动社会力量帮扶,为贫困户排查危房并实施改造。投入帮扶资金85万元帮助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实施住房改造,38户住房困难的贫困户全部完成了危房改造,改善了居住条件,实现了安居乐业。

3、帮扶村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市科技局等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已帮助**村修建水陂4座,解决了一直困扰该村多年的50多亩农田灌溉用水难的问题。

4、帮扶村平整坎坷不平的村道,改善村民交通条件。市科技局到单位帮扶该村修整**广、**坪、**坑、**窝等自然村的村道,平整以上路面的坑洼处,改善了该村的交通运输条件,为村民出行、运输农产品提供了便利。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单单是三华李的收购价格比路面平整前有所提高。

二是改善村公共设施,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1、帮扶改造**小学的教育环境。一是帮扶**小学泥地操场实现了硬底化,建设了标准篮球场。市科技局等帮扶单位对该村**小学1150平方米的泥地操场进行了硬底化改造,建造了一个标准篮球场,解决了**小学长期以来缺少一个规范运动场所的问题,促进了学生和村民开展文娱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帮助**小学更新完善教学设施。**市科技局等帮扶单位帮助**小

学更新完善了教学设施:更换和维修了教室门、窗,翻新了教室桌椅,购置和安装了风扇,重新涂刷了教室墙壁,对漏水天花板进行了补漏处理,改造了学校陈旧的电线电路,消除了不安全隐患;还修缮了教学楼的内外墙、走廊和楼梯,大大改善了**小学的教学条件和环境。

2、帮扶村建立爱心图书室,营造健康文化氛围。**市科技局等帮扶单位帮助村购置了书架,筹集了一批有关农业种植、青少年学生学习、科普知识等方面内容的书籍,在该村建立起爱心图书室,为村民和**小学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营造健康文化氛围。

3、协助贫困户全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减轻其经济负担。市科技局等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协助村委会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全村所有村民百分之百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看病难的困难,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4、还帮助**村建起了公厕、垃圾池、垃圾填埋场、公共候车亭等公共设施,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

三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1、帮助**村加强两委班子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市科技局等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帮扶村实现组织活动阵地“五有”:有坚强的领导班子,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有整洁的村容村貌,有民主的管理制度,有文明的社会风气。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期间,驻村工作组积极配合**镇党委、镇政府,物色

和推荐了年富力强、致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同志充实到村两委班子;还与村委会共同完善村委会党务、政务公开等工作,组织开展扶贫政策、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提高村“两委”班子领导水平和带头致富的能力。

2、帮扶改善村委会的办公条件。**市科技局等帮扶单位帮扶村委会购置了一批台凳、更换了一批门窗,购置了具有打印、复印、传真等功能的办公设备,改善了村委会办公条件。

四是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一是与***合办三华李种植基地,预计投产后每年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二是村委会通过帮助老板**协调开采石英石矿山,每年可以收入2万元;三是通过与***村民**合办联营养猪场,每年村委会可以增加收入约3万多元,四是与**村民***联营养鸡场,每年村委会可以增加收入约1.5万多元。

四、2012年的帮扶计划

1、继续加大帮扶力度,投入帮扶资金,巩固帮扶成果;

2、继续开展培训班,让贫困户学到更多的技能知识;

3、争取资金进一步完善公共设施,让全体**村村民享受帮扶成果;

4、争取资金继续投入村级项目,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

第18篇:寿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寿县2005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全县国土面积2986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628个村(街),总人口132万,其中农业人口115万,耕地178万亩。寿县是沿淮农业大县,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5年,寿县把扶贫开发工作列为县委、县政府十件实事之一,认真贯彻参与式扶贫开发方针,全面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圆满完成省下达的扶贫开发目标任务。现将2004年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5年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贫困人口明显下降。坚持以解决温饱为中心,咬定青山不放松,战胜了特大洪涝灾害,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贫困人口持续下降。据调查统计,全县绝对贫困人口由2004年底的4.33万人下降到2005年底的3.07万人,减少1.26万人,占省下达解决贫困人口0.9万人任务的140%;低收入人口减少3万人, 占省下达减少低收入人口2.5万人任务的120%。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全年共投入资金4100多万元,用于贫困乡村水、电、路、移民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在39个整体推进村兴建碎石路37条115千米,兴建电力抽灌站2座110千瓦,打机井、水井4006口;移民建房1100多户2300多间;兴建校舍、计划生育室、医院用房等150平方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同时加大了“三湖二库一塘”的治理(瓦埠湖、肖严湖、梁家湖、大井水库、花果水库、安丰塘),特别是加大了对瓦埠湖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力度,东淝闸扩建、正南淮堤除险加固、陶店保庄圩等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群众致贫问题。

三是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上年的2164元增长到2317元,同比增长7.1%,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值。39个整体推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上年的632.3元增加到1202元,同比增长47.4%。

二、2005年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

回顾过去一年,扶贫开发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2005年寿县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当作政治任务来抓,坚定不移地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年初,县委、县政府召开带有现场观摩性质的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大会,出台《关于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意见》等决定和考评办法。实施中,县政府多次召开扶贫开发工作督查调度会议,加强资金管理,加快项目建设,促进扶贫开发工作。

第二,重点实施整村推进工程。2005年投入寿县各类扶贫资金共4719.1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141万元、以工代赈资金855万元、扶贫信贷资金80万元,移民建房、江淮分水岭、水利、交通、教育等建设资金2643.11万元。为确保帮扶一村、脱贫一村,寿县将各类扶贫资金统一管理、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全力推进扶贫村建设。对于当年实施的39个整体推进村,由县扶贫办重点负责22个村,县发改委重点负责17个村。据统计,财政扶贫资金用于22个整体推进村的资金达824万元,占全年资金总量的72.2%;以工代赈资金用于17个整体推进村的资金达606万元, 占全年资金总量的70.9%。同时,整合江淮分水岭资金、县扶贫开发协会基金、社会帮扶资金等社会资金向整体推进村倾斜,整合资金总量占到了投入整村推进资金总量的64.9%,确保整村推进工程达到省定“7+1”标准。到2005年底,39个整体推进村的项目均已竣工、交付使用。

第三,严格执行扶贫资金管理程序。在扶贫资金管理上,多年来寿县坚持将各类扶贫资金由县扶贫领导组统一管理,捆绑使用。严格按照《寿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寿政[2002]38号),专户存储,专帐管理,专人报帐。在项目具体实施中,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公示制、项目实施合同制、工程进度督查制、管理责任追究制、效益考核奖罚制、项目资金报帐制。项目竣工后,留存10%项目质量保证金,一年后验收合格,再拨付质量保险金。对不能按时竣工,重项目争取、轻项目建设的乡镇,调减下一年度项目资金,乡镇第一责任人当年不调动,不评先。

第四,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2005年,投入财政发展培训资金177万元,主要用于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共组织培训6.7万人。一是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寿县第一职业高中、安丰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等两所省级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为重点,实行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全年共投入财政发展资金105万元,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4563人,其中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1825人,持证转移1789人,转移率98%,实现了培训一人、转移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在寿县第一职业高中培训的779名焊工、钳工和在安丰服装技术学校培训的1011名服装裁剪专业学员,结业后主要输送在上海、苏州、杭州等地。据跟踪调查,月平均工资都在1000元以上。二是大力开展科技示范活动。利用大店、安丰、刘岗等科技示范基地和近100个科技扶贫示范点,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承包,扶持了200多个科技示范户,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迎河大店科技示范园的大棚反季节蔬菜自建园以来,已带动周边6个行政村、1500户发展蔬菜生产,从事蔬菜瓜果销售贩运,1个科技示范园带富了一方农民,形成了一个产业。三是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全年投入财政发展资金72万元,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科技赶集、科技下乡等180场次,发放科技明白纸6万多份,参训6.3万人次,其中安排37万元资金主要用

在整体推进村的农业技术培训,参训农民2.6万人次。另外,还以免费送科技电影下乡的形式,在39个整体推进村放映电影117场,取得较好效果,农民拍手称好。

第五,广泛开展产业化扶贫。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项”的开发模式,一年来我们主要建立了四个基地,巩固发展了10大产业化系列,实行“龙头+基地+农户”的模式带领贫困户发展生产,使贫困户稳定增加收入。一是建立生猪养殖基地。投入科技扶贫资金160万元,在安丰镇扩建了恒丰猪场、新建了康达畜禽有限公司,与周边青峰、恒店等6村200户农民签定合同,提供低价仔猪、免费防疫等服务,回收肥猪统一外销,带动农户发展生产。二是建立波尔山羊养殖基地。累计投资480万元扶贫资金,在涧沟镇、安丰镇建立了2个波尔山羊繁育场,在25个乡镇培植了147个良种羊配种站。通过重点扶持、辐射带动,我县养羊业已成规模,2005年山羊养殖量达到53.3万只,被省农委确定为“安徽省波尔山羊纯种繁育基地”。三是建立肉牛养殖基地。以实施HPI国际小母牛项目为契机,投资120万元扶贫资金,扶持涧沟、张李、丰庄等6个乡镇发展肉牛生产,现养牛户已达1000多户,养牛3800多头。四是建立长毛兔养殖基地。引进合肥客户李斌到刘岗科技园投资,建成1500只种兔规模的种兔场,发展兔业生产。目前,我县共有良种猪、牛、羊、兔配种点300多个,养殖大户达3200多户;猪、牛、羊、兔的饲养量分别为70.2万头、7.9万头、53.3万只、16.5万只,“四类养殖”已形成规模和产业。五是巩固发展10大农业产业化系列。重点培育扶持了国家扶贫开发龙头企业华祥食品、省市级龙头企业板桥草席、盛华纺织等6家企业和各种中介组织、经营大户1280家,兴建改建了8个农产品专业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安徽华祥为龙头的水产、果菜加工系列,以雨润正达为龙头的肉鸡加工系列,以寿州富康为龙头的米面、食品加工系列,以板桥草席为龙头的草席织品系列,以廷龙瓜子为龙头的炒货系列,以丰谷、远翔、庆丰油脂为龙头的油料加工系列,以八公山泉为龙头的豆制品加工系列,以三祥羽毛为龙头的羽绒加工系列,以安徽盛华为龙头的轧纺、脱脂棉加工系列,以沿淮淠板材加工群为龙头的木业加工系列等10条系列产业链。

第六,做好社会帮扶工作。组织开展 “领导包村、单位联村、干部帮户”活动,县六个班子领导分别联系整体推进村,先后深入基层办实事160多人次;县直108个单位党员干部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先后深入贫困村办实事129件,直接投入帮扶资金47.6万元,争取帮扶资金56.2万元;乡镇党员干部1049人结对帮扶2532户贫困户,向结对户捐款捐物39.3万元。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企业支持扶贫,县乡扶贫开发协会共筹集基金569万多元,引进扶贫项目资金33万多元。为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问题,去年我县还选择县信用合作联社承担小额信贷工作,在刘岗、炎刘等7个乡镇投放小额信贷到户资金965.61万元,贴息资金45万元,受益农户1800户,发展项目1000多项。

第七,加强扶贫网络建设。为了保证扶贫开发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扶贫网络。县扶贫办作为县政府正科级职能部门,设立了党组,机构改革时不减编制,县财政每年专拨10万元工作经费,硬件建设基本到位。乡镇扶贫办都配备了2至3名工作人员。县乡村三级做到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工作责任三到位。项目资料库和贫困监测网络健全,贫困户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上网”,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各项制度和程序运行。

三、扶贫开发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过去的一年,扶贫开发工作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清醒的认识到,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加上各种因素的制约,扶贫开发工作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一难、两弱、三低”。

“一难”:就是现有贫困人口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到2005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37元以下的有3.07万人,637元至882元的有6.28万人。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淮行蓄洪区的瓦埠湖、肖严湖和梁家湖洼地以及江淮分水岭丘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生存条件恶劣,自力更生能力低,抗御灾害能力差,脱贫致富困难。

“两弱”:一是县乡经济实力弱。县财政基本上是“吃饭型财政”,工业“短腿”,乡村两级负债较重,可用财力严重不足,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十分有限。二是贫困户自我脱贫能力弱。特殊的地理环境,频繁的旱涝灾害,造成贫困户丰年脱贫,灾年返贫,很不稳定。

“三低”:一是抗灾能力低。这几年,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但是建设标准不高、配套设施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全县还有120 多个电力排灌站需要兴建和扩建,有100 多个行政村需要实现晴雨通车。已经通车的村级公路也多是简易公路,而且对村民组的覆盖面较窄。此外,大多数贫困村的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水平较差。二是产业结构层次低。2005年,全县三次产业比重为 41:31:28,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一产不强,二产不优,三产不大。而在一产中,种植业比重偏高,常规农业偏大,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不多。三是劳动者素质低。目前贫困地区的劳动者,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居多。劳动者素质偏低,导致科技推广不快、市场信息不灵、耕作方式陈旧,极大地制约了扶贫开发工作的进程。

四、2006年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2006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为核心,在30个贫困村实施整体推进工程,进一步做好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等重点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当年减少绝对贫困人口0.8万人,减少低收入人口2万人,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的目标。

第19篇:县扶贫开发工作安排

一、工作思路

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0年)》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大扶贫的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以提升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民劳动力素质为重点,坚持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人居环境改善与自然生态修复相结合、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配套建设相

结合,统筹规划,通过水、田、路、电、气、房,教、卫、文、就、保、林全面治理,促进贫困村(指行政村,下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二、工作重点

2012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将以整村推进和整乡推进为重点,以努力增加脱贫人口为目标,围绕“四群工作三深入”示范村建设,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结合革命老区建设、产业扶贫、小额到户贷款、贴息贷款项目,推进易地扶贫项目,综合考虑、统筹规划,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

三、工作任务

1.继续加强整乡推进工作。按照省级要求,整乡推进工作按照“一次规划、两年实施、第三年验收”的要求,全面完成整乡推进工作。

2.争取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村个(或整村推进个行政村),争取资金万元。

3.争取实施易地搬迁人,争取资金万元。

4.争取实施产业开发项目个,争取资金万元。

5.争取实施安居工程户,争取资金万元。

6.争取实施小额到户贷款万元以上。

7.争取省级劳动力技能培训人,争取资金万元。

8.争取扶贫贷款贴息项目万元,贴息万元。

9.争取实施革命老区建设项目个村小组,争取资金万元。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层层落实,抓扶贫绩效。

2.规范项目规划,提高乡镇规划的科学性、准确性、实用性,确保项目可操作性强。

3.抓制度创新,完善制度建设,严抓制度落实,用制度管人、管项目。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廉政文化进扶贫,确保扶贫队伍风清气正。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扶贫开发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第20篇:涞源扶贫开发工作要点

涞源县2018年扶贫开发工作要点

县委、县政府确定2018年为“脱贫攻坚冲刺年”,按照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及县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8年扶贫开发工作将以“抓规范、搞搬迁、上产业、夯基础、增动力、保退出、防腐败”为重点,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现将2018年工作要点安排如下:

一、抓规范

一是规范档案管理。按照《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建设县精准扶贫档案馆,乡、村档案室。二是规范动态调整。及时调整更新数据,做好人口自然变更、新增贫困人口及时纳入、退出人口及时标注等工作,做到数据精准,保证时效。三是规范信息管理。做好与各乡镇系统管理专员的对接,定时培训,做到数据录入准确、信息使用规范。四是规范数据监管。做好数据的监管和统计,加强问题数据的监管并及时修改。五是规范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河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按照《涞源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确定资金使用方案,规范项目申报、审批、招标、实施、公示、公告。

二、搞搬迁

(一) 系统录入标识相关工作

1、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台账。按照最新的各乡镇“五

1 人签字”上报数据,完善对应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台账。

2、梳理全县贫困人口录入系统存在的可能导致影响搬迁录入的相关问题。注意因新识别贫困户是搬迁户,无法标识为搬迁户问题;核对是否有其他非搬迁乡、村录入错误,出现在搬迁内容。

3、搬迁进度季报表。按时上报搬迁进度季报表。与发改部门沟通对接,及时掌握搬迁人口搬迁入住进度,及时在搬迁项目管理模块录入受益贫困户及人口信息、及时填报搬迁进度季报表。

(二)加快集中安置区片区建设

确保集中安置区按照既定时间节点竣工,并完成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同时按程序完成对搬迁人口的分房分钥匙,并按省市要求,确保全部完成入住。

(三)搬迁人口后续扶持工作

按照2017年精准识别“回头看”识别结果和2017年底退出情况,对照搬迁人口分类,精准细化后续帮扶计划,明确具体帮扶措施和办法,并完善搬迁贫困人口后续扶持工作台账。

(四)加强安置区社区管理和相关服务保障

加强搬迁人口入住后的社区管理和相关服务保障,组建专门机构,针对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分散安置不同类别,落实搬迁户户籍、子女入学、医疗、养老等各类保障政策。

(五)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旧村复垦、综合开发 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村庄旧址复垦利用总体规划,加快实施旧址复垦、土地流转、乡村旅游、山区综合开发等重点工程。

三、上产业

以县1+10+23脱贫攻坚方案为统领,实施“四大富民工程”,以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车间进农村:加快县城产业园区、白石山产业园区及其它乡镇集中安置区配套建设手工业加工厂建设进度,推动容城毛绒玩具、豆豆集团等企业及早进驻产业园区,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在每个搬迁村设置手工车间,在各乡镇、村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增点扩规,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光伏上屋顶:一是加快建设106个贫困村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二是全力推进100兆瓦集中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三是全面开展户用分布式电站项目建设;四是通过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山地、滩涂、水库、老民房、老校舍等各类集体存量资产,统筹建设集中式电站。

旅游全县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洲际.桃源文化旅游小镇、白石山温泉康养小镇、京西凤凰谷旅游康养小镇、庄伙村“太行驿站”、上庄“洛亿观光园”、西道沟农业庄园等旅游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游、乡村体验游、康养度假游,全面推进旅游全县域,不断提高旅游带动群众脱

3 贫致富的能力。

农业产业化:按照农业部帮助我县确定的“三种两养”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壮大“猪苓、食用菌和中药材”种植,及“养猪、养鸡”养殖。一是食用菌、猪苓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000亩,中药材新增10000亩。二是按照宝迪涞源养殖核心区建设进度,2018年计划配套建设100个1000头养殖规模放养基地。三是全力推进“德青源”集团涞源县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早开工、早投产、早运行、早见效。逐步推开玖兴养鸡基地建设,确保当年投产、当年分红。四是利用北京丰台区对口帮扶、高碑店市对口帮扶的有利契机,对接新发地、家兴等农产品销售龙头企业,促进“涞源小米”、核桃、土豆等传统农产品创立品牌,推动市场化运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四、夯基础

一是紧紧围绕华夏幸福的无偿帮扶工作,立足部门职责,全面对接、全程服务,按照“两年三期”工作计划加速推进,确保提前完成村庄拆建和改造提升工作任务,打造一批精品村、示范村。同时契合北京对口帮扶,统筹推进,实现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根本改善提高,贫困村退出指标全部达标。二是夯实基层基础。把乡镇党委书记、农村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驻村工作队“四支队伍”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以党建促脱贫。

五、保退出

立足于2019年整县脱贫摘帽的目标,严格区分产业就业覆盖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水平,确定2018年贫困人口和贫困村脱贫退出目标和任务。认真对照贫困人口退出六项标准和贫困村退出九项标准,全面开展贫困退出的各项工作,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高标准退出,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让贫困群众在确保获得感的前提下,提高满意度。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扶贫工作没有终点,要始终坚持脱贫和巩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对脱贫工作的动态管理,建立“互联网+扶贫”大数据系统,不断完善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按照《涞源县巩固脱贫成果实施方案》,对脱贫村、脱贫户做到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不减、产业扶持政策不变、帮扶工作队伍不撤、各项惠农政策不改,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一人。

六、增动力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调动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深入掌握贫困群众的需求,结合贫困户的实际,充分利用农业产业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将贫困户嵌于扶贫产业链中。同时紧紧围绕当地实际,奖励和补助贫困户发展传统农业和家庭经济,以实现对贫困户的多层产业覆盖,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找准脱贫路径,增强自

5 我发展能力。

七、防腐败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家口市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做出的重要指示,汲取张家口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的深刻教训,扎实开展好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深化自查自纠,坚决整改到位。全面规范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多出成效,不出问题。

八、确保政策落地

围绕产业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电商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等各项扶贫惠农政策的扎实落地,强化政策宣传和政策服务,让贫困户对扶贫政策心中有数。各项需求能有人及时代办、暖心服务,坚决做到把每一项扶贫政策转化为贫困群众的实惠,让群众受益,使群众满意。同时全面用好国家、省、市对深度贫困县的倾斜政策。

九、借力助推,构建“大扶贫”格局

一是充分利用好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张承坝上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政策。继续深入实施“五包一”、“三包一”和“一包一”工作,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及工作对接,加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等各项脱贫攻坚工作进展,确保脱贫质量。二是深化东西扶贫协作。把握“京津冀对口帮扶,携手奔小康”北京市丰台区对口帮扶涞源县

6 的有利契机,推进帮扶工作扎实开展,通过帮扶共建,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三是利用好中直定点帮扶机会,努力争取航天集团更大的帮扶力度,协助确定帮扶项目。四是做好“百企帮百村”工作。在2017年建立帮扶的18个村的基础上,继续协调更多的优秀企业与我县的贫困村进行帮扶对接,开展帮扶。

涞源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8年1月25日

扶贫开发工作自查报告
《扶贫开发工作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