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工作总结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24 08:37:35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大全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1 201X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产业培育年”活动,狠抓特色产业培育,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201X年产业扶贫投入资金总量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亿元,信贷资金亿元,产业带动建档立卡农户万人。目前,完成规模种植茶叶万亩,配套建设园区道路28公里,蓄水池63口。

二、主要做法

(一)立足基地优势,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强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办一批的思路,采取入股、联姻、兼并等办法,有效整合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资金、品牌、销售网络等资源优势,注重培植和引进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依托现有基础,扶优扶强、优势互补,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行业带动能力和示范引领能力,走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的发展路子;二是做优做实专合组织。创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支部+协会+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运行模式,借助农村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优势,发展各类专合组织;三是做精做细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文化知识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职业化。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有序流转,引导城镇小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家庭农场,支持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济人等返乡从事农业开发、创办家庭农场。

(二)注重回引创业,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南江黄羊、通江银耳、巴州川明参、恩阳芦笋等独特品牌优势,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等,重点在建设用地、财税扶持、金融支持和要素保障等方面,对招商企业予以充分优惠,并重奖投资额度大、销售收入高、税收入库多的有功企业。对招商落地企业,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名挂联领导、一个服务专班、一个责任单位、一套促进机制“五个一”推进机制,全方位服务招商企业。二是积极回引创业人士。借鉴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全民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建立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信息库,针对在外成功人士特点专门制定推介项目库,积极回引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兴农,带领乡亲增收致富。三是提升创业服务水平。成立创业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和平台建设,提升创业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水平,推动贫困群众创业。坚持就近就地转移和劳务输出相结合,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容量,积极拓展就业空间,积极引导农民朋友积极投身巴山新居聚居点、重点镇、工业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广大贫困群众就地务工、家门口挣钱。

(三)强化服务保障,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强化政策扶持。设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专项基金,重点从奖励资金、项目整合、金融扶持等方面,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项目和资金扶持。二是加大项目整合。整合新农村示范县(区)、扶贫连片开发、乡村道路、小农水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重点用于解决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特色产业基地等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建设中的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三是坚持用地优惠。对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其所获得经营权的土地上,按照审批规划投资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修建用于种养业生产和管理、服务的非永久性建筑物、地面构筑物的,其占地按照农村三类建设用地或设施农用地办理相关手续。

(四)创新建设机制,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土地入股、收益保底、产值分成”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股权量化、分红、租金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同时,探索反租倒包零租金机制,对农户入股的原承包地,在不伤害已栽植苗木的前提下自收自种黄豆、花生等矮杆作物,并免收租金。二是探索产权改革推动机制。围绕构建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体系,规范搭建县(区)、乡、村三级交易平台、投融资担保公司和产权评估机构,颁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建设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八权一股”证书,规模流转土地,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三是建立市场带动机制。按照市场法则,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的思路,重点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引进培育现代流通企业,大力发展连锁、配送、专卖、会员制销售等现代营销业,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贸对接”,支持农产品进超市、进市场。深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创新销售方式,实现农产品线下实体营销、线上网络营销、举办节庆营销、借力境外营销等相结合,增加销售额。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能力不强。

(二)产业基础脆弱,抗灾能力不强。我市地处盆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自然灾害频发,金银花、核桃、茶叶、翡翠米等特色产业经常遭受干旱、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袭击,产业基础较为脆弱。

(三)市域经济总量小,资金投入不足。我市所辖县(区)均属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市域经济总量小,现代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农业经济和特色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四)产业经营水平低,现代农业体系不健全。因利益驱动,企业与农户彼此缺乏信任,产销协作关系没有真正建立,农村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和有序流转刚刚起步,与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还有一定差距。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经营集约化,在推动土地规模上求突破。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贫困山区实际,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在税收优惠、金融贷款、“四荒”开发等方面突破,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依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抵押、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扩大生产规模。

(二)企业集团化,在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上求突破。树立集团经营理念,打破地域界限,有效整合现有农产品加工资源,采取入股、联姻、兼并等办法,围绕“六大”特色产业,以县为单位,培育一批又发展潜力、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集团,逐步改变企业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局面,努力提高效益和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三)品牌市场化,在提升农产品竞争实力上求突破。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巴食巴适”区域品牌,尽快出台区域品牌管理使用办法、积极争创1-2个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农产品驰名品牌和著名商标,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努力扩大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扩大贫困群众依靠特色农产品增收致富的路径。

(四)经营标准化,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上求突破。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制机制,培育新型农民,对未能升学的应届农村初中、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是用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职业化、技术化。鼓励经营主体健全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生产体系。探索利益分配市场化机制,将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和服务者之间通过市场机制联结在一起,以追求产业整体利益,推动广大贫困群众增收。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2 XX年,本公司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及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着力抓好经营管理,在抓品牌创专利,提升效益的同时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扶持茶农增产增收。本公司通过与当地农户建设合作关系,实施技术服务、收购保障、组织示范三大体系,带动了周边4760户农民种植茶叶,促进4750多户茶农增产增收。目前,我公司已和433户农建立合同关系(建立其它合作方式的有4317户)。一年来,我们在实施产业扶贫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有:

一、做大做强产品品牌,建立扶贫保障基础

我们认为要做好产业扶贫工作,首先是要做大做强产品吕牌,建立强大的产业示范基地,才能真正确保产业扶贫的工作长久实施,增加农户信心,提高农户热情。XX年,我公司通过三个方面来提升公司利润,扩大产业基地。一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产品利润空间。目前,我公司的包装盒茶“御茗香”、“心眉红茶”、“红心铁观音”、“明前香芽”茶等七项申请专利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产品在市场的影响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二是继续巩固和开拓销售市场,增加销售量。在巩固老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宽销售网络,以市级城市为中心,辐射到各个县域。目前已建立的有潮汕,珠三角、广州三大主销售区,形成固定销售网的有南京,昆明,赣州等地。三是进一步扩大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增加优质原材料。完善了在大北山高寒地带兴办茶叶示范基地3660亩,新建了大洋、良田等XX多亩示范基地。在公司产品热销,茶叶基地创收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下,本地农户种茶、产茶的热情高涨,XX年农村共增种茶叶8300亩,增产茶鲜叶2125吨。

二、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技术保障

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大北山区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的有关工作,依托基地,积累的高产优质茶叶栽培技术经验,引导茶农走科学种茶致富道路。一是科学选种,因地制宜。我们邀请省、市专家到公司和周边考察,对周边各个镇村的山地土质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地理环境、气候、水源等各方面情况,针对实际环境情况选择最适茶叶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给群众种植茶、管理茶叶,实现茶叶增产供提了科学保障。二是建立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公司派出多名技术人员经常到镇到村去作技术指导。从茶叶的栽植、施肥到产品采收全过程,每个产区均有1名技术员作指导服务,农户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及时得到帮助解决。三是依托基地给茶农举办技术培训班。全年共培训人员XX人次。我公司通过实施技术服务,给合作茶农提供了茶叶的技术保障,确保茶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了茶农增产多产优质茶叶的良好效果。

三、保障产品收购,建立合作营销模式。

我们共与5个镇8个村476户种茶农户建立合同购销关系。在茶叶原材料收购的价格的制定上,公司作出大幅度的让利,给农户提供了最大的保障系数。我们制订的收购保价,充分考虑市场行情,根据农户的产品的交通、品质等情况,给予区别对待。对于高山种植产品,因其交通不便,投入成本高,产品质量好,我们用高于市场价收购。近几年来,公司与农户约定的合同收购价不断上调。同时,年底公司还综合考虑农户的销售量和公司利润的情况,给高产大户一定的奖励,给个别农户提供了肥料补助。此外,针对其它没有建立合作关系的农户,我们在同样提供咨询技术服务的同时,在茶叶原料高产季节,为防止农户自制茶叶不及时造成鲜叶老化和变质,我们同样按照市场行情给予收购。

四、提供种植资金,增强农户种植信心

为充分调动农户发展茶叶种植的积极性,增加农户信心。我公司针对一些种植面积较大和新加合作农户,提供了预支种植资金的帮扶服务。农户在与公司签订定价合同时,如果自己存在资金投入方面不足的情况,可向公司申请预支一部份资金作为购买茶种和肥料的费用。通过预支资金的帮扶,调动了农户发展茶叶种植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一年来,通过我公司对茶叶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使京溪园镇粗坑等村、五经富大洋等村、南山镇归善等村共37户贫困户摆脱了困境,帮扶效益比较明显。参与合作的农户平增收276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公司建立的有机茶叶示范基地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幅射区域内的群从出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该项目实施成功,使大部分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发展茶叶种植的经济效益,思想基本上从“要我发展”转变到了“我要发展”的观念上来。二是经营理念的转变。项目实施产生了一批专门从事茶叶加工、对外销售生意人,催生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三是种植技术的转变。通过接受培训和实际操作,增长了科学种植的知识。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变。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当地农村多年来单一传统种养模式,特色经济作用的种植得到了发展。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3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在****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做一简要汇报。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州委“4155”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县委“12138”精准扶贫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学习借鉴关卜“梅滩模式”,按照县委****提出的“一做、二争、三抓”的扶贫工作要求,迅速行动,扎实推进联系村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一、联系村基本情况

赵家沟村位于百和乡西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属汉族、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179户、932人,其中:筛选出贫困户39户,贫困面覆盖率22%,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亩,人均占有耕地亩。全村草原总面积4713亩,草畜平衡1279亩,羊存栏达699只,出栏1165只,牛存栏233头;全村共有劳力352名,其中劳务输出200人。

何闫家村位于百和乡北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是属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152户、745人,筛选出贫困户**户,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1558亩,人均占有2亩。羊存栏达699只,出栏1165只,牛存栏233头;全村共有劳力352名,其中劳务输出200人。经济以养殖、劳务输出为主,

二、所做的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县***班子高度重视,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了双联扶贫党建“三位一体”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队,抽调了**名专职工作人员,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紧紧围绕实现脱贫和实现小康两大目标,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计划、增收有路子、脱贫有目标”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一年扶贫工作方案、精准扶贫三年发展规划和五年奋斗目标,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细化,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为全面开展好此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严格工作程序,做到对象精准。赵家沟村、何闫家村两村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按照精准扶贫核心要求,为进一步摸清扶贫工作底数,全面了解群众在吃水、行路、住房、上学、就医、增收等方面的困难,严格规范对象识别程序,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利用2周的时间,逐门逐户对贫困农户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将贫困户人口信息、住房、羊圈等基本信息以文本和图片等形进行了归档整理,并认真组织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全面完成了两个村258户、1032人的建档立卡工作,真正做到了贫困数据清,贫困底子明,为下一步全面落实好扶贫项目提供了详实准确的数据资料。

三是培育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认真落实促农增收“七个一”工程,以产业培育、富民增收为核心,全面完成了**亩旱作农业推广种植任务,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期、**多人次,发放良种羊**只,修建暖棚**个,扩大了养殖效益。组织引导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人次,继续加大在外枸杞种植面积,今年又在青海诺木洪、格尔木等地在原有的种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近**亩,进一步增加了劳务创收。

四是关注民生困难,夯实发展基础。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工作理念,认真谋划,向省财政厅争取的总投资700万元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三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下达,项目建设规模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公顷。通过农、田、水、路、林工程的实施,实现“田块平整化、排水沟永久化、道路网络化”,逐步完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提高农业生产收入。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按照精确识别、精细管理、精准帮扶的工作要求,

一是全力实施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真正把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贫困人口身上,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

二是加大基础项目争取实施力度。针对两个贫困村缺乏的基础所需,进一步加大汇报衔接和争取力度,千方百计实施一批道路硬化、饮水、医疗、住房、荒山造林等项目,帮助两个村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人居环境。

三是着力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积极向省州部门的汇报争取,千方百计发动、组织、引导群众发展规模养殖、药材种植,鼓励更多的能人发展清真餐饮业。进一步加强与县劳务部门和双联帮扶单位的衔接联系,及时掌握并提供各类用工信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发言完毕。

推荐第2篇: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颍州区2016年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阜阳市颍州区农业委员会 2016年12月31日

颍州区产业扶贫工作,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通过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产业扶贫水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导贫困户依靠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基本情况

颍州区贫困村数量共计40个,贫困户总数为10084户,贫困人口24227人。2018年之前,计划产业脱贫户数5200户,人口数12755人。其中,通过种植业脱贫1100户,2693人,通过养殖业脱贫1000户,2451人,通过光伏脱贫2900户,7110人。

颍州区扶持建设“蔬菜产业联合体”“花卉产业联合体”“旅游产业联合体”等3个贫困农户参与度高的优势特色产业联合体基地,最大限度吸纳贫困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务工帮扶、订单帮扶等多种形式,引导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蔬菜产业联合体扶贫项目计划在马寨乡、九龙镇、西湖镇、西湖景区街道、程集镇、颍西街道等乡镇实施,建设规模50000亩,流转贫困户土地3000亩,总投资26376.55万元,可实现项目

区内4231贫困户,共计8842贫困人员的脱贫致富;花卉产业联合体扶贫项目计划在三塔集镇、三合镇、王店镇、清河街道、颍西街道等乡镇街道实施,总投资35412.3万元,建设规模50000亩,可流转贫困户土地1800亩,实现项目区内4313贫困户,共计11354贫困人员的脱贫致富;旅游联合体产业扶贫项目计划在九龙镇、西湖镇、景区街道、程集镇、颍西街道、三十里铺镇等乡镇实施,建设规模100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35476.74万元,实现项目区内2976贫困户,共计6225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二、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组织实施到户项目。2016年预算产业扶贫到户项目资金2000万元(光伏除外),申报到户项目两批,共申报审批贫困户4763户,贫困人口12679人,下拨到户项目资金1620.77万元。其中:从事粮食产业的计44户、109人,种植面积249亩;从事蔬菜产业的计556户、1276人,种植面积1530亩;从事畜牧产业的计2130户、5485人,其中,从事生猪养殖的246户、644人,存栏2049头;从事肉牛养殖的计44户、118人,存栏120头;从事肉羊养殖的675户、1800人,存栏3797只;从事蛋禽养殖的503户、858人,存栏29112只;从事肉禽养殖的计626户、1959人,存栏96830只;从事水产养殖29户、78人,渔业面积144亩;从事水果种植的有4户、计22人,种植面积8.5亩;从事中药材种植的有232户、846人,种植面积688.95亩;

从事林业特色产业计39户、计94人。

(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扶贫。全区目前有86个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2673户,贫困人口6201人。

(三)建立贫困户脱贫奖励机制。为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决心,确保贫困人口有序脱贫,在全区营造“我脱贫我光荣”的良好氛围,颍州区了建立贫困户脱贫奖励机制,对2016年申请脱贫户每户奖励1000元,全区拨奖励资金344.7万元,为顺利实现我区“十三五”脱贫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四)狠抓产业扶贫示范点建设。全区已建设产业扶贫示范点23个,通过不同措施带动贫困户1380户,3353贫困人口,做到有氛围,有阵地,有档案,其中有代表性的示范点有金牌实业、农之源、金绿地、乡里仁、金湖丰、雨辰、余亭等企业,通过产业扶贫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有力地推动全区产业扶贫工作开展。

(五)编印技术资料。根据贫困户种养技术缺乏,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农委在做好科技包户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印了《种养业扶贫技术资料汇编》、《颍州区产业扶贫新型经营主体名录》和《颍州区特色种养业扶贫产业“菜单”参考手册》,共印刷了20000多册,发放到贫困户、扶贫工作队长、镇村干部手中,用于指导贫困户发展种养业。

(六)发放项目明白卡。为让贫困户充分了解产业扶贫

项目申报程序,除了在全区23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宣传栏里宣传我区扶贫产业发展项目、补助标准和到户项目申报流程图,还专门印刷了10000多份《颍州区产业扶贫到户项目明白卡》,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共贫困户申报产业项目时参考。

(七)鼓励金融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颍淮农商行、农业银行颍州支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扶贫贷款支持,按每吸纳1户贫困户给予10万元以内的贷款授信额度发放贷款。截止目前,共计对790户贫困户进行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资金4390万元)。

(八)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目前,已培训贫困户1650人次,培训新型经营主体175人,培训包村干部86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科技示范户带动贫困户310户、计744人。

(九)大力扶持扶贫车间建设。在全区建设36个扶贫车间,用于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每个扶贫车间建设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每个投资65-70万元,目前已完成招标工作,正在建设中。

三、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抵御风险能力差,且贫困户中存有等靠思想者居多,个别地方产业扶贫工作较为被动。

(二)镇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镇村干部怕担责、

怕出事、怕闹矛盾,思想上抵触,行动迟缓,主动性不强。

(三)金融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很多需要发展资金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没有享受到扶贫贴息贷款,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利用好政策和项目资金,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一)开展培训工作,扶贫首先扶智治愚。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在向贫困户“输血”的同时更重视“造血”,注重给贫困户扶精神、扶智力、扶技术,由“短期帮扶”向“长期受益”转变,不仅让贫困群众腰包能够“鼓起来”,还要让脑袋能够“活起来”,使贫困群众脱贫有支撑、致富可持续,改变“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现象。

(二)整合扶持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重点扶持产业培育。财政预算资金支持扶贫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产业扶贫的筹资渠道,金融部门要加大对贫困户的小额贷款力度,鼓励企业和民间资金扶持扶贫产业发展。

(三)突出工作重点,抓好贫困村产业建设。重点抓好贫困村的主导产业基地建设,认真组织落实产业基地建设任务,及时搞好指导和服务,抓好跟踪督办。

(四)加大服务力度,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加强对全区

产业扶贫重点龙头企业的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发展中的难题,帮助搞好企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使龙头企业搞好建设,做大规模,壮大实力,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建设,使产业真正成为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经济的火车头。

(五)创新机制体制,为产业扶贫提供保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推进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经销、信息供给、技术培训以及农业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解除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后顾之忧。

(六)强化工作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都要从政策、措施、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认真总结产业发展中的好思路、好做法,总结成功经验,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克服群众的畏难情绪,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产业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形成抓产业扶贫,促精准脱贫的合唱团。

推荐第3篇:产业扶贫工作总结1

广东****综合发展有限公司

2010年实施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2010年,本公司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及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着力抓好经营管理,在抓品牌创专利,提升效益的同时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扶持茶农增产增收。本公司通过与当地农户建设合作关系,实施技术服务、收购保障、组织示范三大体系,带动了周边4760户农民种植茶叶,促进4750多户茶农增产增收。目前,我公司已和433户农建立合同关系(建立其它合作方式的有4317户)。一年来,我们在实施产业扶贫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有:

一、做大做强产品品牌,建立扶贫保障基础

我们认为要做好产业扶贫工作,首先是要做大做强产品吕牌,建立强大的产业示范基地,才能真正确保产业扶贫的工作长久实施,增加农户信心,提高农户热情。2010年,我公司通过三个方面来提升公司利润,扩大产业基地。一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产品利润空间。目前,我公司的包装盒茶“御茗香”、“心眉红茶”、“红心铁观音”、“明前香芽”茶等七项申请专利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产品在市场的影响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二是继续巩固和开拓销售市场,增加销售量。在巩固老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宽销售网络,以市级城市为中心,辐射到各个县域。目前已建立的有潮汕,珠三角、广州三大主销售区,形成固定销售网的有南京,昆明,赣州等地。三是进一步扩大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增加优质原材料。完善了在大北山高寒地带兴办茶叶示范基地3660亩,新建了大洋、良田等2000多亩示范基地。在公司产品热销,茶叶基地创收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下,本地农户种茶、产茶的热情高涨,2010年农村共增种茶叶8300亩,增产茶

1鲜叶2125吨。

二、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技术保障

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大北山区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的有关工作,依托基地,积累的高产优质茶叶栽培技术经验,引导茶农走科学种茶致富道路。一是科学选种,因地制宜。我们邀请省、市专家到公司和周边考察,对周边各个镇村的山地土质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地理环境、气候、水源等各方面情况,针对实际环境情况选择最适茶叶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给群众种植茶、管理茶叶,实现茶叶增产供提了科学保障。二是建立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公司派出多名技术人员经常到镇到村去作技术指导。从茶叶的栽植、施肥到产品采收全过程,每个产区均有1名技术员作指导服务,农户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及时得到帮助解决。三是依托基地给茶农举办技术培训班。全年共培训人员2000人次。我公司通过实施技术服务,给合作茶农提供了茶叶的技术保障,确保茶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了茶农增产多产优质茶叶的良好效果。

三、保障产品收购,建立合作营销模式。

我们共与5个镇8个村476户种茶农户建立合同购销关系。在茶叶原材料收购的价格的制定上,公司作出大幅度的让利,给农户提供了最大的保障系数。我们制订的收购保价,充分考虑市场行情,根据农户的产品的交通、品质等情况,给予区别对待。对于高山种植产品,因其交通不便,投入成本高,产品质量好,我们用高于市场价收购。近几年来,公司与农户约定的合同收购价不断上调。同时,年底公司还综合考虑农户的销售量和公司利润的情况,给高产大户一定的奖励,给个别农户提供了肥料补助。此外,针对其它没有建立合作关系

的农户,我们在同样提供咨询技术服务的同时,在茶叶原料高产季节,为防止农户自制茶叶不及时造成鲜叶老化和变质,我们同样按照市场行情给予收购。

四、提供种植资金,增强农户种植信心

为充分调动农户发展茶叶种植的积极性,增加农户信心。我公司针对一些种植面积较大和新加合作农户,提供了预支种植资金的帮扶服务。农户在与公司签订定价合同时,如果自己存在资金投入方面不足的情况,可向公司申请预支一部份资金作为购买茶种和肥料的费用。通过预支资金的帮扶,调动了农户发展茶叶种植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一年来,通过我公司对茶叶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使京溪园镇粗坑等村、五经富大洋等村、南山镇归善等村共37户贫困户摆脱了困境,帮扶效益比较明显。参与合作的农户平增收276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公司建立的有机茶叶示范基地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幅射区域内的群从出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该项目实施成功,使大部分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发展茶叶种植的经济效益,思想基本上从“要我发展”转变到了“我要发展”的观念上来。二是经营理念的转变。项目实施产生了一批专门从事茶叶加工、对外销售生意人,催生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三是种植技术的转变。通过接受培训和实际操作,增长了科学种植的知识。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变。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当地农村多年来单一传统种养模式,特色经济作用的种植得到了发展。

二0一一年一月十日

推荐第4篇:产业扶贫年度工作总结

2019年度xxx村产业以奖代补项目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提出的扶贫开发工作“六个精准”要求,按照县、镇以奖代补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工作的通知,立足xxx村实际,采取多种渠道引导、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扩大特色产业扶贫覆盖面,为全村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现将我村2019年度产业以奖代补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一、奖补基本情况

2019年xxx村产业以奖代补项目主要有:种植方面有:超级稻、花生、李子、桃子、大豆、玉米、红薯、油菜等,养殖方面有:黄牛、土鸡、鸭子、生猪、鱼、蜂蜜等,全村完成两批产业扶贫以奖代补项目,验收共有97个项目,其中从事种植业发展62个,从事养殖业34个,目前,上级下达该项目给本村资金35.06万元。

二、资金使用情况

截止到10月底,我村已按照县、镇关于验收贫困户产业以奖代补项目的精神指示,完成全村贫困户79户申请,经帮扶人和村委的核实、乡验收工作小组入户验收拍照等相关工作,申报发放奖补资金35.06万元。第一批发放奖金资金322870元,第二批计划在12月发放奖补资金27805元。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专门机构,确定专人负责。组长由镇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驻村工作队、包村组、村“两委”干部组成。同时又设立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指导员负责宣讲扶贫政策、帮助选择产业、开展技术服务、引导加入合作社等指导工作。二是抓好谋划,立足产业这个脱贫之基,统筹谋划特色产业发展、政策设计、工作布署,为全村发展产业当好参谋。三是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试验示范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林简单实用技术及产业经营知识培训。2019年通过各种形式共培训贫困户95户,发放培训资料300余份。同时,按《xxx2019年以奖代补政策及县“5+2”特色产业实用技术培训课件》《xxx超级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xxx扶贫产业实用技术汇编》指导生产,提高生产技术管理水平。

四、存在问题

(一)特色产业发展风险大,贫困群众参与度不高。我村环境恶劣,农作物经济效益低下,发展农业产业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还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疫病防控、技术指导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对产业发展上的宣传、引导贫困户发展力度不够,帮助贫困户解决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办法不多,技术指导服务跟不上,导致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有畏难情绪,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性不强,参与程度不高。

(二)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与效益偏低。与传统农业相比,在贫困山区,政府与农民的投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都非常有限,导致产业发展速度偏慢、规模偏小、管理不精、效益不高。

(三)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发展产业后劲不足。我村绝大部分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门在外出打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只是极少数,留守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体力都明显偏弱,导致多数贫困户没能力或根本没有指望靠在家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进而给产业扶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村里虽然举办了几期贫困户生产技能专项培训,但覆盖面很低,满足不了贫困户的需求。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凝聚扶贫共识,形成攻坚合力。一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二是抓好谋划,立足产业这个脱贫之基,统筹谋划产业发展、政策设计、工作布署;三是抓好协调,对于产业扶贫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争取各相关部合支持与配合,形成产业扶贫的强大合力。

(二)创新发展方式,扩大产业覆盖面。一是拓宽产业发展思路,探索创新脱贫新模式,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盘活贫困家庭资源、资产和资金,积极引导贫困户将承包(出租)土地、林地、水面经营权,贫困户有的稳定增收渠道。

(三)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对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返乡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培训,使其逐步成为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鼓励他们扎根群众,发挥示范与带动作用。当好农业理念创新的“先锋”、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与“桥梁”,为村里多培养脱贫致富的“生力军”与“带头人”。

xxx村村民委员会

2019年12月1日

推荐第5篇: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2019年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201X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产业培育年”活动,狠抓特色产业培育,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201X年产业扶贫投入资金总量4.7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0.45亿元,信贷资金1.14亿元,产业带动建档立卡农户5.53万人。目前,完成规模种植茶叶5.3万亩,配套建设园区道路28公里,蓄水池63口。

二、主要做法

(一)立足基地优势,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强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办一批的思路,采取入股、联姻、兼并等办法,有效整合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资金、品牌、销售网络等资源优势,注重培植和引进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依托现有基础,扶优扶强、优势互补,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行业带动能力和示范引领能力,走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的发展路子;二是做优做实专合组织。创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支部+协会+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运行模式,借助农村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优势,发展各类专合组

织;三是做精做细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文化知识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职业化。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有序流转,引导城镇小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家庭农场,支持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济人等返乡从事农业开发、创办家庭农场。

(二)注重回引创业,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南江黄羊、通江银耳、巴州川明参、恩阳芦笋等独特品牌优势,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等,重点在建设用地、财税扶持、金融支持和要素保障等方面,对招商企业予以充分优惠,并重奖投资额度大、销售收入高、税收入库多的有功企业。对招商落地企业,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名挂联领导、一个服务专班、一个责任单位、一套促进机制“五个一”推进机制,全方位服务招商企业。二是积极回引创业人士。借鉴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全民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建立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信息库,针对在外成功人士特点专门制定推介项目库,积极回引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兴农,带领乡亲增收致富。三是提升创业服务水平。成立创业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和平台建设,提升创业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水平,推动贫困群众创业。坚持就近就地转移和劳务输出相结合,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容量,积极拓展就业空间,积极引导农民朋友积极

投身巴山新居聚居点、重点镇、工业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广大贫困群众就地务工、家门口挣钱。

(三)强化服务保障,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强化政策扶持。设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专项基金,重点从奖励资金、项目整合、金融扶持等方面,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项目和资金扶持。二是加大项目整合。整合新农村示范县(区)、扶贫连片开发、乡村道路、小农水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重点用于解决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特色产业基地等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建设中的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三是坚持用地优惠。对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其所获得经营权的土地上,按照审批规划投资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修建用于种养业生产和管理、服务的非永久性建筑物、地面构筑物的,其占地按照农村三类建设用地或设施农用地办理相关手续。

(四)创新建设机制,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土地入股、收益保底、产值分成”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股权量化、分红、租金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同时,探索反租倒包零租金机制,对农户入股的原承包地,在不伤害已栽植苗木的前提下自收自种黄豆、花生等矮杆作物,并免收租金。二是探索产权改革推动机制。围绕构建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体系,规范搭建县(区)、乡、村三级交易平台、投融资担保公司和产权评估机构,颁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建设使用权、

农村房屋所有权等“八权一股”证书,规模流转土地,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三是建立市场带动机制。按照市场法则,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的思路,重点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引进培育现代流通企业,大力发展连锁、配送、专卖、会员制销售等现代营销业,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贸对接”,支持农产品进超市、进市场。深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创新销售方式,实现农产品线下实体营销、线上网络营销、举办节庆营销、借力境外营销等相结合,增加销售额。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能力不强。我市农业产业

推荐第6篇:某年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XX年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抢抓英山被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的有利机遇,在产业扶贫上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延长链条、扶智扶技、很抓落实。20XX年共投入资金1847。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21万元,自筹资金1200万元,共扶持产业项目99个,使全县贫困村面貌大变,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扶贫为主,以旅游产业扶贫和打工经济扶贫为辅的“一机两翼”的扶贫格局。圆满完成了全年扶贫开发年度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巩固特色产业 着力提高质效

(一)构建产业开发模式,建立扶贫长效机制。按照一业为主,多元开发的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我县已经形成了以茶为主,桑、药、栗多元发展的特色产业优势。今年我们继续巩固扶贫成果,一个模式抓到头,一张蓝图画到底,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6万亩。其中,新建和改造茶园3万亩,新发展桑、药、栗等特色产业基地3万亩。全县特色基地达到60。8万亩,人均1。5亩。其中茶叶面积19。83万亩,系列产值过10亿元,位居全国第

四、全省第一,蚕桑面积7。5万亩,药材面积20。5万亩,板栗面积14。22万亩。

在产业结构上,我们主攻茶叶产业,建成了4个万亩“茶叶走廊”,5个重点茶叶乡镇、10个千亩茶叶小区、100个茶叶重点专业村和219个百亩茶园基地,种茶农户7。8万户,占农业总户数的87。8%。每年新建苗圃150余亩,扦插茶苗4000万株以上,茶叶基地规模以5000亩至10000亩的速度扩张,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良种茶园和茶苗繁育基地。同时蚕桑、药材和板栗三园建设也突飞猛进,今年药材行情看涨,石镇、草盘、金铺、杨柳、雷店等8个乡镇,162个村都大兴药园,种植户新增1万户,面积1。5万亩。全县茯苓种植达500万窖,总面积达11000余亩,总产潮苓3000万斤,亩平收入4050元。种植苍术6000亩。陶河乡以推进道地药材GAP规范化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推广茯苓、苍术、天麻、桔梗GAP高产种植科技项目,茯苓品牌已经通过国家GAP认证,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品种。孔家坊乡是全县的蚕桑大乡,今年2600户种桑养蚕,带动周边3个乡镇新发展桑园3000亩。特色产业规模扩张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效。县域经济仅有量的扩张远远不够,必须向质效的提高转变。我们锁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一下牵住了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形成了茶叶、中药材、绿色食品、纺织丝绸和建筑建材五大新型产业集群。今年我们为志顺、绿屏、绿羽等一大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申报,争取扶贫贷款额度2。55亿元,申请扶贫贴息额300多万元。我们的大力扶持,使全县10多家民营茶叶公司、30多家骨干茶场和 20多家清洁化茶叶加工厂的加工设备提档升级,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大幅提升。春茶生产中,名优茶占据85%的比重,年销售收入家家过千万元,其中英山绿屏茶叶有限公司过6000万元。有20家企业通过了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认证,取得QS标志,有3个企业通过了ISO9001-XX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3个企业品牌通过了绿色食品产品认证,有3个企业品牌通过了有机茶产品认证。有2个企业被评为“湖北省茶叶出口重点加工企业”,有1个企业被评为“湖北省十佳名优茶加工企业”。雪屏牌、志顺牌、团黄牌、野山香牌英山云雾茶荣获第二届华中茶叶博览会产品金奖,雪屏牌英山云雾茶荣获“湖北十大名茶”。“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加快了广大茶农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县户平年特色产业收入由过去的3000元上升到5000元,农民64。6%的收入取自特色产业,农民年人均纯收也同步增长到3668元,比上年增加312元,增长9。3%。茶、桑、药、栗四大产业多元互补,壮大了经济实力,使广大群众快速脱贫致富。

(三)协会搭建产品市场,渠道通达货畅其流。为了解决市场销售这个瓶颈问题,我们参与组织指导全县成立了由经济能人、科技带头人组建的茶叶、蚕桑、药材等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拥有固定资产6700万元,带动农户2。92万户,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近300元,形成“百社带万户”的良好局面。草盘镇宏业中药材种植协会网络会员500多人,带动全镇种植药材8000多亩,与省外贸公司实行订单农业,年创外汇300多万元。东冲河村组建生态农业合作社后,以会员入股形式发展猕猴桃120亩,协会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规模生产、统一收购包装销售,产品供不应求,带动了黄家湾、东夹铺等邻近乡村猕猴桃基地的发展。协会引领市场、市场拉动产业,产业带动脱贫,这种领跑机制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

二、发展旅游产业 拉长扶贫链条

我县通过产业扶贫,开发出60万亩茶叶、板栗、蚕桑和药材基地,同时还有桃、杏、李、柿、葡萄和猕猴桃,小果园大基地让村村添绿,大地铺秀,加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是天然大氧吧,可以过滤快节奏的城市工作带来的繁忙和焦虑,释放紧张的心情。“绿色就是经济,生态就是效益”。特色产业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可以催生观光农业,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促进脱贫致富。我们围绕县委县政府四大战略决策之一的旅游活县,对产业扶贫后端实行深度开发,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在英山被喻为鄂东旅游的“支撑点”、大武汉的“后花园”。

(一)打造乌云山公园。我们斥资40万元,整合各部门资金200万元,对全省百名旅游名村温泉镇乌云山村进行全面改造装修,自五月份以来实施环境改造,一是对路边农户建筑房屋进行仿古装修,一律模仿徽式建筑,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二是沿水库垒岸兴建亲水平台和环库道路,三是兴建乌云山广场和新门楼。经过穿衣换帽,乌云山以崭新的姿容坐落在万顷茶叶中,与已有的“月牙湖”、“碧玉湖”、“仙人池” 、品茗亭”、“望仙亭”、“茶轩亭”交相呼应,形成制茶、品茶、购茶、旅游、休闲、垂钓于一体的茶叶公园。目前,该园已被国家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今年中国黄冈大别山旅游节在这里隆重举行,“茶乡放歌”主会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 奇山秀水衬古寺,新村亭阁缀画图。 今年以来,乌云山“茶之旅”十分火爆,接待游客20多万人,农民创旅游收入XX多万元。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外国友人和商人也慕名而来。他们品茗赏景之余,还喜欢进茶园、到车间,体验采茶、制茶的劳动乐趣。

(二)鼓励兴建农家乐。我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培育,以创建“湖北旅游强县”和“AAA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一泉(温泉)两山(大别山主峰风景区、桃花冲风景区)”为重点,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为扶贫开发提供了契机,为了加快发展“农家乐”,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农民自主创业拓展产业,我们专门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强力整合农家乐旅游项目资金,对贫困户每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一万元,全县兴起农家乐250户,我们奖补250万元。乌云山村依托旅游资源和茶叶优势,发展农家乐31家,每年吸引3万多人进园观光旅游,年收入达到300多万元。温泉镇梅岩村是个贫困村,我们指导农民投资50万元,创办农家乐28家,每户每天收入XX至3000元,效益可观,群众基本脱贫。

(三)大力招商引资。我们抢抓大别山生态旅游公路建设和武英高速通车的机遇,联合旅游局着力推进“一泉两山”旅游景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叫响了“大别山生态旅游名县”品牌。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使投资2亿元的卢家湾温泉开发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大别山主峰索道项目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签约落户。投资100多万元的大别山高空滑索正式对外营业。投资500万元的桃花冲漂流项目开业营运。

大旅游带来大扶贫,今年全县1-11月,全县共接待游客9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比去年分别增加13。6万人和2300万元。旅游开发惠及农户,茶叶、山野菜、丝绸制品、贵重药材销路大畅,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落实“雨露计划 ” 推行打工扶贫

培植具备实用技术的产业大军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社会工程,实践证明培养一个产业工人,就可以解救一家的贫困,这是扶贫的核心工作。我们围绕“县有土专家、乡有土秀才、村有致富能人、户有科技明白人”的目标,针对全县1万多农村富余青壮年,大力推行雨露计划,狠抓劳动力转移培训。一是打破地区界限,与外地职业院校联姻。我们依靠黄冈电子信息学校和县卫东职校为平台,通过2+1的形式联合办学,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二是根据社会需要拓展就业市场,坚持“以需定培、以培供需”,推行“扶贫办+学校+基地+农户”的办学模式,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体系,实行“订单教育”、“产教结合”,大力提高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发达地区缺乏车、刨、钻、铣、焊、钳、数控等方面的产业工人,我们对症下药。缺什么补什么,培养了一大批出校门就进厂门的适用人才。三是大力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有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高初中毕业生进行充电。今年完成了1。3万人的技能培训工作任务,向农民发放科技书籍1万余册,使全县85%以上的农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打工经济培植了庞大的产业大军,他们输出到全国各大城市就业,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体。今年全县实现劳动力转移的1。2万人。预计今年全县打工经济收入可达10亿元,占全县农业收入的三分之一。据统计,全县通过雨露计划培训后的打工人员中,产生千万富豪6人,拥有百万资产的23人,从一贫如洗的打工仔到当老板的213人,进入白领阶层的2134人。余阳是石正镇一个家徒四壁的中学生,经过培训学熟车工后,借钱搭车到浙江温州申通阀门厂,由于有一技之长,很快升迁为厂里的工会主席,年薪20万元。今年他又独立门户办厂,成了拥有千万资产的富豪。

同时留守本县的产业工人也成了工业经济的主力军。随着我县产业化规模的进一步壮大,质效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茧丝绸、汽车配件、建筑建材等产业集群涌入工业园区,一期落户园区的21家企业建成投产。我们培训的农民进入县工业企业,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在农业产业化基地上,全县转移培训的农民成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有200多个贫困农民参训后成为名优茶制作能手,他们以滚雪球方式在300多个茶场传技,将普通绿茶质量提高了两个等级,高中档茶由50%上升到92%,每亩茶叶平均效益翻了两番,英山云雾茶荣获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金奖和100多次 “中茶杯”、“陆羽杯”金奖。

但是,我们的产业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认识有待加强。由于有的乡镇、村组干部对产业扶贫认识上有一定的差异,重视程度不同,反映到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群众参与程度上差别大。个别村组班子较弱,组织发动和带领群众能力不强,致使群众积极性不高,这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工作的成效所在。

二是整合部门资金难度较大。产业扶贫需要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但各部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可变因素多,需求难以对接,到位率低,到位时间晚。一方面直接影响了各村项目的实施和进度,另一方面造成资金缺口大,项目实施完成后村级背上债务负担。

三是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由于各村自然环境、村情不同,导致各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进展不平衡,有的村项目进展较快,效果明显,群众满意程度高,有的村项目进展较慢,效果不突出,群众意见大。

四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非常匮乏,加之部分货款回笼速度慢,资金占用时间长,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五是政策不配套。推进产业化,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现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产品基地,在财政、信贷、税收、物资、能源、出口等方面缺乏优惠待遇。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没有全部落到实处,部门之间和条块之间存在行业分割、部门封锁、相互掣肘现象。

回首今年,我们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奋力拼搏,成果丰硕。展望明年,我们精神振奋,迎难而上,信心百倍。新的“十二五”目标令人鼓舞,形势催人奋进,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继续狠抓产业扶贫到户,政策落实到户,效益凸显到户,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第7篇:乡镇产业扶贫工作总结_1

乡镇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自全市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会议召开后,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等不靠,迅速行动,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标准程序,顺利完成了1个贫困村(郭沟村)和1085户贫困户(计2094人)的精准识别及申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识别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做好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我镇首先从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入手,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镇长、农委主任任副组长,农业办、经管站、民政科、党政办、财政所、党总支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该工作的组织开展。我镇于7月19日召开了xx镇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动员及培训会议,下发了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方案,对精准识别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明确包村机关干部作为联系人,指导村书记、主任、会计等村两委成员具体抓、靠上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严格标准程序,确保群众知晓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涉及人员多,群众关注度高。为了确保精准识别工作的标准和质量,我们着重在“两严一实”上下工夫。一是严把标准。依据国家和省扶贫标准,通过入户调查和村民代表会议审议进行严格评定,禁止暗箱操作、禁止拆户、分户,确保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不入。二是严格程序。严把农户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告公示关,确保该走的步骤一步不少,应有的环节一项不落。三是公开透明。在广泛宣传,确保群众知情权的基础上,重点把握民主评议和公示两个环节,并公布监督电话,做到民主评议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公示公告按时如期进行,整体工作公开透明。

三、强化保障监督,精准识别整体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各个环节顺利开展。我镇拿出专项经费,用于宣传培训材料、申报表格的统一印制和数据信息的录入、档案资料的保管,并统一组织包村机关干部于7月

19、20两日进村入户,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具体开展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会议召开等工作。同时,督导组加强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由县商务局、县粮食局、县合管办组成的工作组,驻村帮扶的联系村是何家洞镇水银江村。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坚持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全面动员,迅速行动,深入贫困村户走访调研,制定帮扶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有序推进。

一、后盾单位扶贫工作情况

1、精准摸底。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驻村队员组成两个调查组深入到所有村民小组,用三天的时间,走家串户,摸清每家每户的详细情况、贫穷现状、对34户123人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详细分类,为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2、科学规划。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制定村队贫困户三年脱贫工作规划和每年的脱贫计划、脱贫人员名单,明确帮扶人员工作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符合贫困户家庭实际的脱贫方案,确保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不脱贫不脱钩,精准确定扶贫攻坚的“路线图”。

3、精准措施。把精准扶贫作为当前的最大政治任务、最紧迫的中心工作、最艰巨的历史使命,在财力支出、项目布局、基本公共工程、排忧解难、工作举措上聚焦精力,集中攻坚,全力落实。一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完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帮助农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种植、养殖户借助商务部《新农商网》平台销售农产品,开展网络购销业务,促进消费拓展,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同步推进;二是通过招商引资促发展。结合本部门的工作特点和优势,抓好招商引资是充分发掘资源潜力,促进贫困村尽快脱贫的有效途径。深入分析了解水银江村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主动帮助该村规划招商项目,加强对水银江村农业招商工作的宣传,利用各种渠道,宣传联系村的资源开发前景,促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我们拟引进恒康药业集团在该村建立中草药基地,大力扶持中草药合作社做强做大,目前,基地正在烧山整土阶段;三是抓新农村建设。根据规划,XX年计划通村公路1公里,目前,该村公路建设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四是建设村级活动室。目前村民活动室正在抓紧建设,活动室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村支部、村委会无办公场所的状况。

二、部门职能扶贫工作情况

1、主动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以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为契机,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商务部门实施精准扶贫、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来抓。一是培育电商扶贫创客群体。发挥电子商务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鼓励和引导有技术有意向的农村贫困户进行电商创业,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鼓励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组织加盟知名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或自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二是加大人才培训就业力度。鼓励电商龙头企业安排适当产品、适当岗位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优先为农村贫困户提供电商创业培训和指导。利用与阿里巴巴、杰夫、高格等电商对接契机完善县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为贫困乡村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

2、健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商贸重镇建设”、“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和“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 进一步优化农村市场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通道,加快商贸重镇基本公共工程建设,主动推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营销网络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现代流通方法,主动搭建城乡流通网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搭建贸易平台。

3、搭建农村流通网络。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主动参与农村物流市场发展,整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电商、供销、邮政、物流、金融、通信等行业资源,依托大型流通企业,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法在农村市场的广泛应用,建立和完善现代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农村物流配送“最后2里地”。

4、全力推进外派劳务。把外派劳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健全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完善监控、评估、预警及安全保护工作体系。主动与人社、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的交流合作,加强出国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出国务工增收致富。

5、营造优良的农村消费环境。强化商务执法,规范建设12312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城乡市场经济秩序整顿治理和规范, 深入开展市场平衡专项整治, 严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商业欺诈行为,建立完善重要商品质量安全保障和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机制,努力营造优良的法治经商环境和安全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

20XX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扶贫开发工作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为核心,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紧扣“整村推进、劳务培训、产业扶贫”三项重点,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五项工程,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扶贫村基本情况

我镇荆溪、排竹、信立、群观、文定、阳家等6个省定扶贫村均分布在山区,共有50个村民小组,723户3079人,贫困人口2354人,占总人口的%。上述6个村境内交通不便,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 XX年,县委决定实施荆溪等6个村为期两年的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派县人大办、县民政局等17个单位进驻6个村开展扶贫整村推进工作。

二、扶贫整村推进主要工作情况

1、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扶贫组织建设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我镇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人员,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同时,各扶贫村也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聘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有文化的年青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资金监督和项目实施。突出抓好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增强了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公信力,为扶贫村脱贫致富、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健全了村规民约,建立了“三会一课”等制度。为保证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从规范管理与民主理财角度出发,我镇引导各扶贫村通过召开党员组长会议,民主产生了村理财小组,成立了村监督委员会,产生了纪检委员与村报帐员,重点项目的实施与招投标工作均通过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按阶段公布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了扶贫资金使用公开、公正、透明。

2、明确重点,理清思路,狠抓扶贫项目建设。

年初,在确定扶贫项目时,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周密考虑,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让农民群众提出本村经济发展思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在此基础上,我镇积极开展调查、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等工作,结合各扶贫村实际情况和村民愿望,突出抓好了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万元建成了排竹、信立等村通畅工程,解决了16个组群众出行难问题;投入4万元实施了群观3组1km的通达工程;投入6万元新修文定村高标准渠道,解决了3个组近100亩水田的灌溉难题。二是修建村级活动场所。投入万元修建了排竹、信立、阳家、群观等4个村的村级活动中心,解决了村里无处办公、无地开会等问题。三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投入10万元实施了荆溪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解决了

11、14等4个个组的饮水难题。四是实施农网改造项目。投入万,实施荆溪、文定等村改造线路,其中高压,新装电表253块,投入5万元对排竹村低压线路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三个村的群众照明质量。

3、群策群力,发挥特色,拓宽增收渠道。

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XX年,荆溪等6个扶贫村根据本村气候、土壤等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了金银花基地、中药材基地、油茶基地各一个,规模均达100亩以上,为群众增收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首先组织富余劳动力前往县工业园、广州等地进厂务工增加收入;其次要求在本镇实施的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必须有10%的劳动力是雇佣本镇农民,通过参加工程建设,增加收入。XX年我镇共转移富余劳动力1470人,人均增收167元。三是加强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XX年我镇17个帮扶单位,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阵地建设、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为帮扶村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解决了修路的部分经费,组织技术人员修建水渠,累计投资达34万余元,促进了扶贫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4、以人为本,协调推进,突出民生保障。

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我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今年荆溪等6个村实施危房改造十余座,解决了40余人住房难问题。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评议245人实施“两项制度”衔接,落实帮扶资金400元/人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95%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85%以上,截止目前,已有485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年内236人享受低保补助。二是计划生育、综治稳定与安全生产等工作稳步发展。年内妇检率达100%,上访户为零,安全事故为零。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以来,在县、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需建设项目多,且工程量大,项目资金总量大,各扶贫村经济基础薄弱,启动资金不足,无资金周转能力。二是年初部分计划项目还未完成。由于缺乏资金,年初计划实施的高标准渠道、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产业项目等还处在启动阶段,至今还未落实到位,欠任务较多。三是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对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整村推进项目抵触情绪大,工作难度大。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三、下步打算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村以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巩固扶贫成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是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贫困户脱贫致富观念,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二是着力抓好以下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三是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中心任务,建立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推荐第8篇: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天气渐凉,又站在了一年的尾巴上,回首这一年以来,恐怕是自己近30年人生中最精彩、最丰富、最有意义的一年了。从XX年12月7日到树山,到写年终总结时,已经整整一年零8天了。这时,眼前总能浮现出那些激情飞扬的日子,骑摩托车时寒风吹在脸上的冰冷,夜晚到工地查看的漆黑,到深山看饮水工程的遥远,爬上没有任何保护屋顶的惊险,跟施工单位两个老板讨价还价的“阴险”,在项目部跟村民理事会喝酒的辛辣,跟x清村长吵架的激动,施工班组到项目部吵闹要钱的愤慨,还有集体婚礼上妻子的笑脸,入伙仪式上农户脸上洋溢的幸福……一幕幕,都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深刻,人生,真的划上了一笔深深的痕迹。

xx花塘村绿色产业扶贫项目,是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重要指示精神,x主席在省扶贫办的带领下,先后考察了8个省级贫困村,最终于XX年7月选定xx市西x花塘村开展绿色产业扶贫的定点扶贫项目。XX年,我在扶贫济困室树山项目常驻,全面负责树山项目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项目工作

1、建设工程管理

负责工程管理,全面控制进度、质量、成本,与规划院、设计院、造价部沟通,协调图纸、造价等事宜。直接管理施工现场,及时指导、解决现场问题。项目一期住房改造工程罗屋、熊屋共x户农房改造已全部完工,全部村民装修入住;二期x户已全面动工,道路、河道整治工程已完成x%。从花塘村委会到罗屋村全长x公里道路改造工程已竣工,并完成道路拓宽、山体汇车点、x座桥梁的改造。熊屋、罗屋引水工程已完成入户,村民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横档引水工程陂头、水池已建设完毕。

2、苗圃工程

对苗圃工程,辅助孙x、吴x进行管理。投资x万元在花塘树山村建成x亩苗圃示范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发展理念,带动x户农户种植苗木,种植面积约x亩,共垫支x万元,并成立了xx市碧桂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xx绿化扶贫项目根基稳固,产供销渠道基本形成,合作社正常运作,政府领导和农户基本都给予充分肯定。第一年种植苗木已有初步成效,已出苗近x万,收回成本以后,部分农户已有近x万的收益。

3、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统筹管理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公司捐赠到账第一年x万,第二年x万,第三年x万,合计到账x万。其中一期主体工程使用x元,一期市政工程使用x元,道路工程使用x元,园林工程使用x元,引水工程使用x元,绿化工程使用x元,苗圃基地建设、杂物房、临电、公厕等费用x元,征地补偿x元,二期房屋主体工程使用x元,勘察设计监理费x元,苗圃种植使用x元,其余杂项使用x元,合计使用资金x元,剩余资金x元。

二、项目接待情况

在x总和x副总的带领指导下,参与项目接待工作。XXx年清远树山村扶贫项目深受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及新闻媒体的关爱和好评,来访共计x多人次,包括x委员、x省委书记x、代省长x、副省长x、原副省长x、x政策法规司x、省委办公厅x、省人大副主任x、省扶贫办主任x、省民政厅厅长x、副厅长x、省农业厅副厅长x、广州市副市长x、x市市长x、副市长x及x市等政府高官视察,省扶贫考察团、x县考察团、xx抗美越战老战士参观团、港澳粤商团、x县扶贫团队、x扶贫考察团、x市政协考察团、x扶贫管理干部培训班、x市望埠镇、x铺镇考察团等均先后前来考察,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南方电视台、清远电视台、xx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前来采访报道,极大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与此同时,我司x纪念中学、x职业技术学校、人力资源部、法务审计监察中心先后有管理人员、员工及师生考察学习,深入探索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工作。

三、工作中存在中的问题

在树山工作一年,在取得成绩的同事,也折射出一些问题:

1、耐心不足

在与村民的交流中,耐心不足,常因为一些问题解释不通而生气,会因为村民所谓的无理要求而生气,甚至还会当面跟村民争吵。

2、与政府交流的经验不足

树山项目,是由公司、镇政府、村委一起的,项目的决策方有三个,而我很多时候为了开展工作,自己来做了决策,就出现了政府不满意、村委不满意。

3、城府不够深

在工作中,喜怒常行于色,遇到不高兴的事,会给他人脸色看,会发火,会骂人。

4、对团队管理不够

在工作中,较少重视团队建设,多数时候是安排工作,单独跟团队成员交流很少。

5、工程建设管理仍不全面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还是常出现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更正,造成后期更改难度大,效果不佳。

四、XX年扶贫计划

明年,我将继续执行我们的“三年承诺、三年帮扶”,完成住房改造工程二期工程的建设,扩大苗圃种植房屋,大力促进苗圃市场化,让更多的农户受益。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努力修炼:首先是要对村民更好,更有耐心,坚持“村民无小事”;其次,在工作中注意保护自己,与政府村委多沟通;第三,加强自身修炼,努力学习在激愤时如何保持冷静;第四,加强团队建设,每月至少与团队成员交流一次;第五,加强工程管理,多下现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辅助孙x、孙x、吴x,大力发展苗圃,引进龙头或大户,让其带动农户,使产业扶贫真正落到实处。

3、在住房改造工程方面,带领孙科,狠抓质量,保证一户不漏水。同时,增加亮点,在阳台增设花圃,做到处处能看到花色、闻到花香。

4、加大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改造农民生活环境。

5、加大农民公共意识的培养力度,真正做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6、加强教育扶贫,加大弱势群体保障力度,实现少有所养、老有所依。

7、热情接待好每一位来项目视察、学习的人员,努力宣传xx企业文化。

8、加强学习,争取通过一级建造师考试。

推荐第9篇:产业扶贫方案

2018年审计局包保新华镇 新丰村产业扶贫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新华镇新丰村精准脱贫工作,不断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引导和鼓励有条件和意愿的贫困群众积极发展产业,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安排布署,坚持把产业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帮助贫困群众建立“造血”机能、稳定增收长效机制的关键举措,强化政府扶持,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引导市场主体和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改善和优化贫困户家庭收入结构,从源头上解决致贫返困问题,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

二、目标任务

着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市场经营主体带动作用,转变农户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升贫困村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到2018年底,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00元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按照精准扶贫、因户施策要求,针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现有产业基础和贫困农户的发展意愿,逐户制定发展计划,明确具体帮扶措施与目标,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46人扶贫产业全覆盖。

(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立足贫困村和贫困户农业生产条件及现有产业基础,坚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大力发展马铃薯、庭院种植中草药,基本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项目。

1、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争取产业结构调整指标100公顷,为每户贫困户落实1公顷马铃薯种植项目,帮助贫困户与新华镇育林村粉条加工厂签订回收合同。

2、大力发展庭院种植蒲公英项目。利用好县里庭院种植果蔬每平方米补助1元钱及新丰村整村推进的政策,号召动员全村农户庭院种植蒲公英,与中草药种植企业签订回收合同。同时种植蒲公英的农户园子边栽植李子树。

3、加快发展电商。本村宏铭轩合作社已基本具备县级电商村的条件,计划依托该合作社,申报县级电商村,进一步拓宽农户农副产品购销渠道。

(三)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号召农户进行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方式流转土地,引导和支持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工具、农业设施等资源资产参股到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或其它农业项目,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今年争取建立马铃薯种植合作社、蒲公英种植合作社,建立电商网页,同时,争取落实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其发展壮大,增加带动能力。

四、保障措施

1、明确责任分工。2018年产业到户项目由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和村组干部共同负责,对贫困户做好指导工作,做好产业扶贫项目落实主体责任,做到产业精准、扶持精准、措施精准,做好项目落实工作。

2、精准分类实施。针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实际情况,“输血”和“造血”并举,分类确定帮扶措施。对有发展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户,支持发展马铃薯、庭院蒲公英等特色产业,实现户户有增收产业;对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户,根据贫困人口需求和技能提升愿望,加大劳动技能培训,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对外出务工、无力经营土地的贫困户,撂荒土地要通过代耕代种、流转企业、入股合作社等方式,增加贫困户土地收益;对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中有大病患者的贫困户,落实好政策兜底政策,将扶贫资产以股份形式,注入专业合作社,参与股份分红。

3、优化技术服务。依托镇农业站、专业合作社及中药材企业深化对贫困户的技术指导,确保产业项目达到预期目的。

4、坚持宣传引导。广泛开展产业精准脱贫系列宣传活动,确保产业扶贫政策家喻户晓。并及时总结推广产业扶贫典型经验,加大力度宣传在产业精准脱贫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倡导全社会参与产业扶贫的理念,努力营造全村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2018年4月27日

推荐第10篇: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导语: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抢抓被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的有利机遇,在产业扶贫上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延长链条、扶智扶技、很抓落实。

XX年1月以来,我局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攻坚年的决策部署,主动联合市产业开发专责小组成员单位,全力以赴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积极配合县市区党委、政府,推动扶贫攻坚战役。

1.检查指导县市区确定主导产业和产业发展载体。从XX年1月中旬开始,我局牵头组织农业、水产畜牧兽医、林业等部门根据精准扶贫要求,确定特色果蔬、中药材、富硒稻、茶叶、桑蚕、生猪、肉鸡、肉鸭、油茶等为主导产业,并组织召开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产业扶贫对接会,23家企业积极响应,计划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参与政府主导的扶贫攻坚大行动,确保种养得出、销售得了、加工得好、产品有市场、农民有收益、企业能发展。

2.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针对XX年全市计划脱贫摘帽115个贫困村1062个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4349户58072人、水田万亩、旱坡地万亩、山林地万亩的特点,组织产业专责小组成员单位反复调查研究和召开联席会议,拟定了《贵港市XX年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讨论稿)》,并转发县市区征求意见。3月2日,我局印发实施《贵港市农业产业脱贫XX春季大行动工作方案》(贵农业通〔XX〕13号),派出组织5个工作组分赴县市区开展精准脱贫帮扶和产业技术指导工作,确保“精准扶贫攻坚年”活动取得实效。

3.组织种苗繁育和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准备工作。从2月初开始,我局组织市蚕种场、桂平市汇鑫百香果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围绕百香果产业扶贫进行繁育种苗达120万株以上。同时,1月31日、3月4日先后两次到挂点联系乡镇平南县大坡镇召开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座谈会,指导帮助贫困村落实主导产业和增收产业,已落实种植水果1200多亩、富硒优质稻1500多亩。3月9日,组织大坡镇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村支书或村委主任到桂平市安担村、百香果加工企业和港南区高庆村参观学习,明晰产业发展思路和坚定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

4.指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建立“扶贫+”、“产业订单扶贫”模式。组织金沙果蔬专业合作社、深禾丰公司利用自己的产业基地,吸纳贫困户到基地务工、认管和入股等,多形式增加贫困户入收。3月8日,我局在港北区庆丰镇深禾丰公司蔬菜基地召开全市蔬菜产业扶贫暨春季大行动推进会,推广种植高产高效蔬菜,着力解决XX年计划脱困群众收入问题。

5.指导贫困村建立覆盖面广的专业合作社。为指导后盾单位和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我局组织人员编写《产业扶贫手册》,重点介绍我市扶贫主导产业、增收产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实体注册登记和产业扶贫政策等。推介一批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的典型范例,如港南区八塘镇高庆屯成立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现金入股和流转无劳动力(或外出务工)家庭的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发展蔬菜生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现将我县果茶产业扶贫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果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截止XX年底,全县果业总面积万亩,其中柑橘面积万亩,脐橙面积万亩;水果总产量万吨,其中脐橙 万吨。建成了四个万亩标准化脐橙生态示范基地,形成了贡江、梅江两江流域10万亩脐橙产业带。茶叶总面积9820亩,年产干茶430吨。

二、产业扶贫主要措施及成效

1、制定了《县贫困村XX-2020年果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规划明确了对象范围,将贫困村中有发展产业意愿且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明确了目标任务,计划开发果业扶贫基地3万亩。规划落实到了具体的乡(镇)、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建设一批以脐橙、大盒柿为主的产业扶贫基地。细化了工作措施。提出了“统一思想,广泛动员”、“优惠政策扶持”、“建立帮扶机制”、“统一山地流转,落实山地经营权”、“确保开发质量,建设生态果园”、“实施标准化生产,强化技术推广与创新”等六项举措。

2、开展了入户调查

据入户调查初步统计,我县有果茶产业发展意愿的扶贫户约6000户,计划发展脐橙、大盒柿、茶叶、杨梅、葡萄等果茶产业种植3-5万亩。

3、开展了技术培训

开展了两期县级培训班和50余期乡(镇)级培训班,培训果农及有意向发展脐橙产业的农户3000余人次。

4、制定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和帮扶措施

一是在推进赣南脐橙产业转型升级中,优先扶持贫困户土地流转、开发种植。二是对在册贫困户实行免费供应无病毒柑橘苗木。三是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柑橘项目的实施,优先支持从事脐橙种植的贫困户开展标准果园建设。四是对从事脐橙产业的贫困家庭开展免费种植技术培训,并加强脐橙种植、防病、防虫等技术指导。五是从事果业产业开发的贫困户按照有关办法专项申请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资金,柑橘整地按每亩300元、改善基地道路按每公里2万元给予补助,架设供电线路按每公里2万元给予补助,建50立方蓄水池每个补助5000元。六是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脐橙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到果园务工计酬,保障贫困户收入。安排一定的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资金对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成效显著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进行帖息扶持,带动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七是整合财政惠农信贷通、农行扶贫贷、产业贴息金、扶贫互助金,优先支持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优先支持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优先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先支持开拓国际市场的果业“走出去”项目。

5、打造示范基地,建立产业扶贫典型样板

为全力推进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XX年在贡江镇红峰村、禾丰镇黄村等地建设扶贫示范基地。基地建设按照统一山地流转、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苗木供应、统一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分户经营模式,重点安排贫困户开发种植。为确保示范基地扶贫效果,县、镇、村三级加大扶持力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柑橘黄龙病防控形势还不容乐观。

2、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3、部分老果园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

4、柑橘苗木供应能力不足。

四、下一步打算

1、科学规划,提高建园水平。对新建产业扶贫基地,按照“山、水、园、林、路”综合配套的原则,合理规划作业小区,坚持“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穿裙、山底养殖”立体开发。

2、继续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

3、全力打好柑橘黄龙病防控攻坚战,确保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深化市场营销,提高果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保障果农增收。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抢抓英山被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的有利机遇,在产业扶贫上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延长链条、扶智扶技、很抓落实。20XX年共投入资金1847。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21万元,自筹资金1200万元,共扶持产业项目99个,使全县贫困村面貌大变,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扶贫为主,以旅游产业扶贫和打工经济扶贫为辅的“一机两翼”的扶贫格局。圆满完成了全年扶贫开发年度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巩固特色产业 着力提高质效

(一)构建产业开发模式,建立扶贫长效机制。按照一业为主,多元开发的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我县已经形成了以茶为主,桑、药、栗多元发展的特色产业优势。今年我们继续巩固扶贫成果,一个模式抓到头,一张蓝图画到底,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6万亩。其中,新建和改造茶园3万亩,新发展桑、药、栗等特色产业基地3万亩。全县特色基地达到60。8万亩,人均1。5亩。其中茶叶面积19。83万亩,系列产值过10亿元,位居全国第

四、全省第一,蚕桑面积7。5万亩,药材面积20。5万亩,板栗面积14。22万亩。

在产业结构上,我们主攻茶叶产业,建成了4个万亩“茶叶走廊”,5个重点茶叶乡镇、10个千亩茶叶小区、100个茶叶重点专业村和219个百亩茶园基地,种茶农户7。8万户,占农业总户数的87。8%。每年新建苗圃150余亩,扦插茶苗4000万株以上,茶叶基地规模以5000亩至10000亩的速度扩张,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良种茶园和茶苗繁育基地。同时蚕桑、药材和板栗三园建设也突飞猛进,今年药材行情看涨,石镇、草盘、金铺、杨柳、雷店等8个乡镇,162个村都大兴药园,种植户新增1万户,面积1。5万亩。全县茯苓种植达500万窖,总面积达11000余亩,总产潮苓3000万斤,亩平收入4050元。种植苍术6000亩。陶河乡以推进道地药材GAP规范化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推广茯苓、苍术、天麻、桔梗GAP高产种植科技项目,茯苓品牌已经通过国家GAP认证,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品种。孔家坊乡是全县的蚕桑大乡,今年2600户种桑养蚕,带动周边3个乡镇新发展桑园3000亩。特色产业规模扩张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效。县域经济仅有量的扩张远远不够,必须向质效的提高转变。我们锁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一下牵住了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形成了茶叶、中药材、绿色食品、纺织丝绸和建筑建材五大新型产业集群。今年我们为志顺、绿屏、绿羽等一大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申报,争取扶贫贷款额度2。55亿元,申请扶贫贴息额300多万元。我们的大力扶持,使全县10多家民营茶叶公司、30多家骨干茶场和 20多家清洁化茶叶加工厂的加工设备提档升级,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大幅提升。春茶生产中,名优茶占据85%的比重,年销售收入家家过千万元,其中英山绿屏茶叶有限公司过6000万元。有20家企业通过了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认证,取得QS标志,有3个企业通过了ISO9001-XX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3个企业品牌通过了绿色食品产品认证,有3个企业品牌通过了有机茶产品认证。有2个企业被评为“湖北省茶叶出口重点加工企业”,有1个企业被评为“湖北省十佳名优茶加工企业”。雪屏牌、志顺牌、团黄牌、野山香牌英山云雾茶荣获第二届华中茶叶博览会产品金奖,雪屏牌英山云雾茶荣获“湖北十大名茶”。“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加快了广大茶农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县户平年特色产业收入由过去的3000元上升到5000元,农民64。6%的收入取自特色产业,农民年人均纯收也同步增长到3668元,比上年增加312元,增长9。3%。茶、桑、药、栗四大产业多元互补,壮大了经济实力,使广大群众快速脱贫致富。

(三)协会搭建产品市场,渠道通达货畅其流。为了解决市场销售这个瓶颈问题,我们参与组织指导全县成立了由经济能人、科技带头人组建的茶叶、蚕桑、药材等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拥有固定资产6700万元,带动农户2。92万户,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近300元,形成“百社带万户”的良好局面。草盘镇宏业中药材种植协会网络会员500多人,带动全镇种植药材8000多亩,与省外贸公司实行订单农业,年创外汇300多万元。东冲河村组建生态农业合作社后,以会员入股形式发展猕猴桃120亩,协会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规模生产、统一收购包装销售,产品供不应求,带动了黄家湾、东夹铺等邻近乡村猕猴桃基地的发展。协会引领市场、市场拉动产业,产业带动脱贫,这种领跑机制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

二、发展旅游产业 拉长扶贫链条

我县通过产业扶贫,开发出60万亩茶叶、板栗、蚕桑和药材基地,同时还有桃、杏、李、柿、葡萄和猕猴桃,小果园大基地让村村添绿,大地铺秀,加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是天然大氧吧,可以过滤快节奏的城市工作带来的繁忙和焦虑,释放紧张的心情。“绿色就是经济,生态就是效益”。特色产业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可以催生观光农业,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促进脱贫致富。我们围绕县委县政府四大战略决策之一的旅游活县,对产业扶贫后端实行深度开发,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在英山被喻为鄂东旅游的“支撑点”、大武汉的“后花园”。

(一)打造乌云山公园。我们斥资40万元,整合各部门资金200万元,对全省百名旅游名村温泉镇乌云山村进行全面改造装修,自五月份以来实施环境改造,一是对路边农户建筑房屋进行仿古装修,一律模仿徽式建筑,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二是沿水库垒岸兴建亲水平台和环库道路,三是兴建乌云山广场和新门楼。经过穿衣换帽,乌云山以崭新的姿容坐落在万顷茶叶中,与已有的“月牙湖”、“碧玉湖”、“仙人池”、品茗亭”、“望仙亭”、“茶轩亭”交相呼应,形成制茶、品茶、购茶、旅游、休闲、垂钓于一体的茶叶公园。目前,该园已被国家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今年中国黄冈大别山旅游节在这里隆重举行,“茶乡放歌”主会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 奇山秀水衬古寺,新村亭阁缀画图。 今年以来,乌云山“茶之旅”十分火爆,接待游客20多万人,农民创旅游收入XX多万元。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外国友人和商人也慕名而来。他们品茗赏景之余,还喜欢进茶园、到车间,体验采茶、制茶的劳动乐趣。

(二)鼓励兴建农家乐。我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培育,以创建“湖北旅游强县”和“AAA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一泉(温泉)两山(大别山主峰风景区、桃花冲风景区)”为重点,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为扶贫开发提供了契机,为了加快发展“农家乐”,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农民自主创业拓展产业,我们专门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强力整合农家乐旅游项目资金,对贫困户每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一万元,全县兴起农家乐250户,我们奖补250万元。乌云山村依托旅游资源和茶叶优势,发展农家乐31家,每年吸引3万多人进园观光旅游,年收入达到300多万元。温泉镇梅岩村是个贫困村,我们指导农民投资50万元,创办农家乐28家,每户每天收入XX至3000元,效益可观,群众基本脱贫。

(三)大力招商引资。我们抢抓大别山生态旅游公路建设和武英高速通车的机遇,联合旅游局着力推进“一泉两山”旅游景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叫响了“大别山生态旅游名县”品牌。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使投资2亿元的卢家湾温泉开发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大别山主峰索道项目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签约落户。投资100多万元的大别山高空滑索正式对外营业。投资500万元的桃花冲漂流项目开业营运。

大旅游带来大扶贫,今年全县1-11月,全县共接待游客9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比去年分别增加13。6万人和2300万元。旅游开发惠及农户,茶叶、山野菜、丝绸制品、贵重药材销路大畅,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落实“雨露计划 ” 推行打工扶贫

培植具备实用技术的产业大军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社会工程,实践证明培养一个产业工人,就可以解救一家的贫困,这是扶贫的核心工作。我们围绕“县有土专家、乡有土秀才、村有致富能人、户有科技明白人”的目标,针对全县1万多农村富余青壮年,大力推行雨露计划,狠抓劳动力转移培训。一是打破地区界限,与外地职业院校联姻。我们依靠黄冈电子信息学校和县卫东职校为平台,通过2+1的形式联合办学,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二是根据社会需要拓展就业市场,坚持“以需定培、以培供需”,推行“扶贫办+学校+基地+农户”的办学模式,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体系,实行“订单教育”、“产教结合”,大力提高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发达地区缺乏车、刨、钻、铣、焊、钳、数控等方面的产业工人,我们对症下药。缺什么补什么,培养了一大批出校门就进厂门的适用人才。三是大力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有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高初中毕业生进行充电。今年完成了1。3万人的技能培训工作任务,向农民发放科技书籍1万余册,使全县85%以上的农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打工经济培植了庞大的产业大军,他们输出到全国各大城市就业,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体。今年全县实现劳动力转移的1。2万人。预计今年全县打工经济收入可达10亿元,占全县农业收入的三分之一。据统计,全县通过雨露计划培训后的打工人员中,产生千万富豪6人,拥有百万资产的23人,从一贫如洗的打工仔到当老板的213人,进入白领阶层的2134人。余阳是石正镇一个家徒四壁的中学生,经过培训学熟车工后,借钱搭车到浙江温州申通阀门厂,由于有一技之长,很快升迁为厂里的工会主席,年薪20万元。今年他又独立门户办厂,成了拥有千万资产的富豪。

同时留守本县的产业工人也成了工业经济的主力军。随着我县产业化规模的进一步壮大,质效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茧丝绸、汽车配件、建筑建材等产业集群涌入工业园区,一期落户园区的21家企业建成投产。我们培训的农民进入县工业企业,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在农业产业化基地上,全县转移培训的农民成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有200多个贫困农民参训后成为名优茶制作能手,他们以滚雪球方式在300多个茶场传技,将普通绿茶质量提高了两个等级,高中档茶由50%上升到92%,每亩茶叶平均效益翻了两番,英山云雾茶荣获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金奖和100多次 “中茶杯”、“陆羽杯”金奖。

但是,我们的产业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认识有待加强。由于有的乡镇、村组干部对产业扶贫认识上有一定的差异,重视程度不同,反映到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群众参与程度上差别大。个别村组班子较弱,组织发动和带领群众能力不强,致使群众积极性不高,这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工作的成效所在。

二是整合部门资金难度较大。产业扶贫需要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但各部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可变因素多,需求难以对接,到位率低,到位时间晚。一方面直接影响了各村项目的实施和进度,另一方面造成资金缺口大,项目实施完成后村级背上债务负担。

三是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由于各村自然环境、村情不同,导致各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进展不平衡,有的村项目进展较快,效果明显,群众满意程度高,有的村项目进展较慢,效果不突出,群众意见大。

四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非常匮乏,加之部分货款回笼速度慢,资金占用时间长,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五是政策不配套。推进产业化,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现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产品基地,在财政、信贷、税收、物资、能源、出口等方面缺乏优惠待遇。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没有全部落到实处,部门之间和条块之间存在行业分割、部门封锁、相互掣肘现象。

回首今年,我们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奋力拼搏,成果丰硕。展望明年,我们精神振奋,迎难而上,信心百倍。新的“十二五”目标令人鼓舞,形势催人奋进,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继续狠抓产业扶贫到户,政策落实到户,效益凸显到户,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11篇:产业扶贫工作计划

产业扶贫工作计划

在产业扶贫政策和产业扶贫项目顺利实施的鼓舞下,很多的人都富起来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产业扶贫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产业扶贫工作计划【一】

乡位于东北部,距县城29公里、海拔700-1500米,辖区内9个行政村,35个农业合作社。全乡共三个贫困村,共有贫困户134户388人。我乡通过产业扶持、就业培训一批贫困户58户190人。群众只要收入都是外出务工,在家的都是依靠种植玉米、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人均年收入偏低,返贫现象严重。

按照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五个一批的扶持政策,以促进产业增效,贫困户增收为目标,我乡主要以高山蔬菜和巴山土鸡、黄羊、优质生猪、猕猴桃、袋装木耳为主导产业。附加配套产业优质肉牛、稻田养鱼、羊肚菌等。计划到2018年,贫困村共新种植高山蔬菜166亩;发展巴山土鸡万只;黄羊600只;优质生猪140头;优质肉牛10头种植优质牧草52亩,各样圈舍2280平方米,新植猕猴桃73亩,栽植袋装木耳万袋,新植羊肚菌8亩。

1、20xx年产业扶贫计划

村:种植猕猴桃73亩;羊肚菌8亩;发展黄羊160只,种草15亩,发展养殖优质生猪20头,修建养殖圈舍170平方米。栽植袋装木耳万袋。

村:发展养殖优质生120头,修建养殖圈舍670平方米。优质肉牛10头。

村:新种植高山蔬菜60亩。饲养巴山土鸡6700只;修建养殖圈舍970平方米;稻田养鱼2亩。

2、20xx年产业扶贫计划

村:饲养黄羊370只种草20亩,修建养殖圈舍340平方米。

村:种植高山蔬菜60亩;饲养巴山土鸡6700只;发展黄羊100,种草7亩,修建养殖圈舍100平方米。

3、2018年产业扶贫计划

村:种植高山蔬菜46亩;饲养巴山土鸡6700只。

产业扶贫工作计划【二】

根据中央、省、市、县政府的精准扶贫工作要求,**乡党委、政府为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寻求出路,召集**村两委干部、村小组长、致富能人、贫困户代表进行座谈,结合该村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对如何快速脱贫致富达成如下共识:

该村座落在去**乡公路沿线中心部位,距乡政府2公里,全村8个小组,226户,962人,其中贫困户97户,耕地面积1671亩,人均亩,山地面积8816亩,人均9亩,主要产业有水稻制种、白莲、烟叶、南丰蜜桔、茶树菇以及肉猪养殖。

缺少生产技术是该村67户贫困户的致贫根本原因。该村根据致贫“病因”“对症下药”,成立“**村农业生产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吸收各村小组水稻制种、白莲、烟叶、南丰蜜桔、茶树菇以及肉猪养殖各种产业种植、养殖能人,对贫困户采取技术上门、点对点连片帮带、跟踪督促指导方式,提供技术扶持以“猛药治疗”;通过定期安排培训座谈、统一思想、确定帮带责任人,为贫困户制定全年生产计划、提供农药配比、安排施肥时间节点等技术跟踪指导以“补药调理”。双管齐下确保提升帮扶贫困户农作物产品质量,提高其全年收入,从而“药到病除”,逐渐实现脱贫致富。

由于“**村农业生产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以服务为主,不以营利为最终目的之特殊性质,需要上级为确保合作社正常运作,开展培训、考察以及聘请技术人才等费用开支提供经费保障。

第12篇:产业扶贫规划

犍县龙镇新村2017年产业扶贫规划

龙镇新村位于龙镇西面,距集镇4公里,辖面积11平方公里,全村14个村民小组,645户1802人,其中党员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2015年末贫困人口102人,2016年减贫计划53人。现有耕地面积1572亩,林地2850亩,村组主要道路28.9公里,其中硬化路面13.7公里,未硬化15.2公里。

新村属传统农业区,主要增收产业:种植业以林竹、茶叶、柑橘为主,养殖业以猪、鸡、鱼为主,其它为外出务工。因修建翻身水库淹没耕地,加上人口移民搬迁,造成人均耕地较少、交通不便利。无观光休闲旅游业,无集体经济收入,无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村经济总量在全镇19个村中靠后,属县列贫困村。

按照脱贫计划,2014年脱贫户7户25人,2015年脱贫18户46人,2016年脱贫20户48人,2017年预脱贫9户31人,2018年预脱贫7户22人。

根据扶贫工作方案总体要求,驻村扶贫工作组与新村“两委”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计划”适时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反复走访有关农户,了解村民的情况,认真分析致贫原因,为尽快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致富需求,结合当前与中长期发展实际情况,特

- 1

2、成立专业合作社。结合新村实际情况和帮扶对象发展愿望,拟成立具有良好产业基础的柑橘专业合作社,通过专合组织的指导、督促和推动,在种植、管理、销售等产业链条上走科学化、规范化道路,实现最大效益;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结合在外务工人员出资出力,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种植;积极外出参观学习,引进名特优品种,在发展起点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

3、稳定种养产业。大力开展农业技能技术培训,着力培养种养殖致富能手,努力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积极发挥种养殖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为种养殖业发展引进项目资金,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资金、技术、管理、销售等问题。计划发展适度规模养禽户(蛋鸡、跑山鸡)8户,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2户,水产养殖户4户,示范带动全村种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一七年一月十日

- 3 -

第13篇:产业扶贫总结

**乡**村村2017年技术扶贫总结

** **县**乡**村耕地面积2000亩,其中田980亩,土1020亩。全村共有12个社,523户农户,总人口1648人,其中贫困户66户,贫困人口176人。村地形主要以丘陵为主,气候以亚热带季风为主,种植业以水稻、玉米为主,养殖业以生猪、鸡、鸭、鱼为主。2017年将按照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已脱贫群众不返贫为目标。2017年在县扶贫办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驻村工作组的共同努力下,**村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实效,现将驻村农技员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尊敬领导,团结驻村工作组同志,将驻村技术扶贫工作放在首位。

二、认真履行驻村农技员职责,坚持有足够时间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工作。从2017年6月起半年时间不少于30个工作日。

三、**村是2016年脱贫的村,在2017年的“回头看、回头帮”的技术扶贫工作中。一是全面摸清家底,巩固脱贫成果。二是对个别目前较为困难的脱贫户,采取针对性扶贫服务措施,帮助他们增加增收途径。半年进村次数33次,走访贫困户102户,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发放技术资料233份,关键农事季

—1— 节开展集中技术培训4次,培训人数约310人次,一对一技术指导15次。推广1 项新技术,水稻机械化插秧新技术。

四、存在问题:一是现目前在家劳动力年龄偏老化、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掌握技术困难;二是部分贫困户对政策还未完全吃透,思想观念仍然没有完全转变,没有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被动脱贫到主动脱贫的转变;三是发展集体经济难度大。主要原因:一是干部思想不解放,对发展集体经济存在畏难情绪。

五、下步工作打算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村将继续加大对农技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巩固扶贫成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是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贫困户脱贫致富观念,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富裕;二是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不返贫的中心任务,建立技术扶贫长效机制;三是加强技术跟进服务,努力让贫困户和广大农民都能掌握1-2门致富科技,确保种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四是配合驻村工作组利用农民夜校有计划的在村举办种养殖技术培训班。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其中,为**村的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

—2—

第14篇:产业扶贫通知

关于做好产业扶贫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县(市、区)扶贫“双到”办:

为准确掌握各地产业帮扶的工作情况,总结交流产业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扎实推进我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打好扶贫“双到”这场硬仗,根据市“双到”办的工作安排,对全市产业帮扶工作进行一次调研总结,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县(市、区)对本地贫困村与农业龙头企业、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对接情况及产业帮扶的主要做法、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总结,形成书面材料。

二、另选出3-5个成效突出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内容包含:

1、何种形式与企业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社区直供等);

2、是否与科研机构合作;

3、是否成立合作社;

4、规模、成效、带动村集体和贫困户的情况;

5、附图片说明。

三、于10月26日之前将全县(市、区)总结材料及典型案例材料上报市“双到”办。邮箱:mzdb@163.com,联系人:肖铭浩,2300283,15218057287。

梅州市扶贫开发“双到”办

2011年10月12日

第15篇: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准扶贫

产业基地简介

**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属**村委下属单位,于2015年成立,位于**乡行政中心东面0.5公里处,东与**镇接界,北临仙女湖(江口水库)上游,东西相连大广高速武吉段和白万公路线,交通便利,社驻地**集镇,在2015年12月经新余市土管局对**港1000余亩耕地进行土地平整,总投资120余万元,在2016年3月份合作社引进了两家公司对**港进行开发农业特色产业项目,一家是江西开昂绿色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项目种植无公害优质水稻360亩,年产值280万元。第二家是江西禾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项目种植绿色蔬菜60亩,莲藕套养鱼虾250亩,年产值240万元,是一项生态立体养殖综合性田园。

**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优质水稻、莲藕套养殖产业扶贫计划

根据上级对产业扶贫要求,结合我村2017年至2020年扶贫工作开发规划,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户增收致富脱贫,为切实抓好产业扶贫,特制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优质水稻及莲藕套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一、

基本情况。

**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属**村下属单位,现有土地1000余亩,农民土地入社245户,735人有村干部2人,中共党员26人,其中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33人(已脱贫3户,8人,未脱贫10户,25人)。

二、

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1、

优质水稻、莲藕套养产业项目简介,合作社于2016年3月份引进了两家公司和合作社签订了10年有效土地流转租赁合同。第一家是新余市开昂绿色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项目种植无公害优质水稻360亩,年产值280万元。第二家是江西禾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项目是种植绿色蔬菜60亩、莲藕套养鱼虾250亩,年产值240万元,是一项生态立体种养综合性田园。

2、

运行模式:以合作社+基地+农户(包括贫困户)的方式运行,以合作社为主导,发展种养殖基地,动员**村委7个村小组农户(包括贫困户)以土地流转或资金入股加入合作社,并签订10年有效合同,每亩500市斤稻谷按市场国家保护价折合人民币给农户(包括贫困户),另外精准扶贫贫困户以12%资金入股,每户2500元,已脱贫户每户1670元收益,每年10月至11月份结算,由合作社支付给贫困户。

3、

贫困户入股资金来源及收益方案:上级帮扶单位仙女湖区纪委扶贫专项拨款3万元用于贫困户的产业项目入股金,10户未脱贫户入股金为2500元,3户已脱贫入股金为1670元。合作社确保贫困户2017年至2020年期间每年固定投资收益不少于入股金的12%,3户已脱贫贫困户入股金分红每年不少于200元,10户未脱贫贫困户入股分红每年不少于300元。

三、

保障措施。

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驻村工作队,乡驻村工作组,村委合作社成员组成种植扶贫产业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发展规划,把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2、

做好服务,强化管理,根据农村船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由区纪委驻村工作队,乡驻村工作组,村委合作社积极组织协调做好服务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产业项目的管理,用好扶贫资金,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7年9月7日

第16篇:产业扶贫计划

昭陵镇南豆芦村产业扶贫计划

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稳定实现贫困人口如期如时的精准脱贫,进一步提高贫困村民的生活文化水平,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结合2018年度镇脱贫攻坚工作要点,顺利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使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为此我村根据镇脱贫攻坚退出村工作要求,经“四支队伍”共同研究制定如下计划。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巩固提升,加大“十大工程”实施力度,包村单位、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三方合力,力争2018年度壮大集体,村集体效益收入突破10万元,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有序推进;建立长效机制,想尽千方百计,确保已脱贫26户105人年人均收入稳中有升,26户102人未脱贫人口,争取按照标准和要求高标准按期脱贫,确保我村拟定13户贫困户能够如实如数如期符合标准顺利退出。

二、发展计划方案

根据南豆芦村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的优势,对原有的以种植秦冠苹果为主导产业进行调整,主要采取果树分批嫁接,换头,进一步更新换代新品种,改变果树产业滞后滞销现状,充分发挥四支队伍的能力和作用,集思广益,多方考察和调研,借鉴好的技术和经验,深思细虑,多次商议,狠抓实干,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滞后的苹果质量,进行优质果品培养,预期更换更新秦冠果树400余亩为优质红富士,从基本的产业上首先解决贫困户的收入和保障。

在2017年发展的基础上,在镇政府的指导和大力引导下,继续扩大发展食用菌养植,调动每个贫困户的积极作用,从思想深处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克服懒惰思想,坚决杜绝依靠扶贫救助的惰性思想,从思想上积极引导,端正态度,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和互助资金,积极参与村集体经济,用自己的劳动付出提高个体收入,为此,我村与党员一帮一单位环保局协商出资定制香菇架16个,准备筹资20万元搭建两座香菇大棚,动员贫困户利用政府扶持资金及互助借款资金发展香菇养殖,村委安排统一管理,以集体经济模式运行,定期进行利润分配,为贫困户提供脱贫平台,截止目前已发展香菇养殖49户204人,养殖菌棒5000只,下一步赶9月底33户贫困户137人全部参与香菇养殖,在收入利润可观的情况下将积极面向全村农户推广发展,争取使香菇养殖产业成为我村第二大支柱产业,并做好做强,使香菇养殖形成我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我村在2018年底顺利退出。

认真落实八个一批扶持政策,因人施策,结合实际,补足短板,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计划2018年与春洲果业继续合作,使贫困户入股,劳力合作等形式,确保贫困户经济收入稳定增长。

昭陵镇南豆芦村委会

2018年3月

第17篇:网箱养鳝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本文作者:在水一方 好范文原创投稿

汊河镇龙坑村网箱养鳝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我镇龙坑村2009年度网箱养鳝产业扶贫项目,在市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产业扶贫围绕帮助贫困群众拓宽基本增收门路,以实施网箱养鳝项目为重点,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资源力量,强化项目管理,努力提高扶贫开发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以帮

助贫困村培植和发展基础产业、特色产业为重点,认真贯彻执行省市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的有关精神和工作部署,严格按项目建设内容和要求,于2009年4月正式启动实施,2010年1月中旬圆满结束。通过项目的实施,龙坑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增加了贫困农户收入,贫困农户致富能力有所增强。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龙坑村网箱养鳝产业扶贫项目分布龙坑村7个村民小组,实施项目的农户有65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6%,其中:实施项目的养殖示范户15户、贫困户50户,受益人口246人。项目规模:共建网箱883口,其中贫困户建网箱456口、示范户建网箱427口。总投入35.51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9万元。总收入75.6万元,近此一项,实施项目的农户比较上年户平增收3150元。

二、资金使用情况

镇、村对扶贫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市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镇财经所对扶贫资金做到“专账、专户、专人管理”。设立了财政扶贫资金专户,专账核算。并且根据批复的项目计划和工程进度,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对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对项目资金使用原始凭证严格按要求审核,做到无挤占、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报账凭证内容完整、真实,数字准确。

龙坑村网箱养鳝项目共完成投资35.51万元。其中完成市财政下达财政扶贫资金计划投资9万元,8.45万元用于65户的生产补贴,贫困户按(网箱数)120元/口的标准进行补贴,示范户按(网箱数)70元/口的标准进行补贴,资金已经适时发放到户,0.55万元用于技术培训。

三、总体效益

通过2009年度网箱养鳝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使龙坑村48户贫困户摆脱了困境,扶贫效益比较明显,实施项目的65户,户平增收3150元,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市财政投入的9万元以奖代补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全村出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该项目实施成功,使大部分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发展网箱养鳝的经济效益,思想基本上从“要我发展”转变到了“我要发展”的观念上来。在落实政府一系列政策、指导措施上,变得积极主动了。二是经营理念的转变。项目实施产生了10余人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的经纪人,催生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为项目成功嫁接大市场创造了条件。三是养殖技术的转变。通过接受培训和实际操作,增长了科学养殖的知识。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变。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全村多年来单一传统养殖的发展模式,特色养殖得到了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内部生产结构得到了调整,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六是密切了干群关系。项目的成功实施,增进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提高了政府的信誉度。镇、村干部的工作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四、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专班,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为切实抓好项目的实施,镇、村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建立了相应工作机制,确保了项目的有序实施。

(二)宣传发动开好‘三会“,充分调动困难户的积极性。在项目的建设中,贫困农户是项目实施的主体。在项目前期宣传发动阶段,重点开好“三个会”,广泛发动困难户实施好项目的积极性。一是召开了村 “两委”会,统一认识,要求村支“两委”成员要有针对性地入户做好调查和宣传发动,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带头示范。二是召开能人和大户会议,消除群众顾虑,让示范户先干起来,通过他们的带动影响贫困户,采取结对帮扶等形式,共同实施好项目。三是在村民小组召开会议,向项目实施人分析市场前景,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实施产业项目的信心。

(三)明确任务职责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由镇农业办和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负责技术指导;镇纪委、镇财经所负责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党政办负责公开项目资金、实施农户、补贴标准;镇、村干部和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负责结对帮扶;村委会负责组织协调和项目后续管理工作。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少数贫困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还未得到彻底转变,缺乏对科学养殖重要性的认识,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低,科技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极少数困难群众思想僵化保守、固执,对政府各项优惠政策、措施无动于衷。

(二)经营理念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的销售过分依赖于小商贩的收购,贫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高,经营的自主性不强, “怕卖

不出去”的思想还在部分群众中存在。农村经纪人的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经营理念的商品意识还有待进一步的增强。

(三)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基础还不牢固。一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上级扶持力度也十分有限,仅凭这种鼓励补贴式的扶持很难解决特殊困难户的脱贫问题;二是 农民自主发展的意识还不强,依赖政府补助的意识较强,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基础还

未筑牢。

(四)生产条件较差。渠系不配套,水利设施严重老化,村内道路不畅,农户自身经济条件差,修建配套工程资金严重不足,养殖项目受到一定的影响,客观上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质量。

六、下步工作打算: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拓宽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我镇产业扶贫项目的管理力度,在巩固、发展、提高上下功夫,把项目实施好,从而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做好2010年度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准备。在总结2009年度项目实施工作的基础上,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把2010年度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任务落实到位。

3、整合项目资源,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积极争取土地整理、“小农水”、优粮工程、水产通道建设、通村公路建设、农电改造等项目支持,为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汊河镇党政办公室

二0一0年一月二十日

第18篇: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年终工作总结

现提供一篇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年终工作总结,以作参考!

一、项目工作

1、建设工程管理

负责工程管理,全面控制进度、质量、成本,与规划院、设计院、造价部沟通,协调图纸、造价等事宜。直接管理施工现场,及时指导、解决现场问题。项目一期住房改造工程罗屋、熊屋共x户农房改造已全部完工,全部村民装修入住;二期x户已全面动工,道路、河道整治工程已完成x% 。从花塘村委会到罗屋村全长x公里道路改造工程已竣工,并完成道路拓宽、山体汇车点、x座桥梁的改造。熊屋、罗屋引水工程已完成入户,村民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横档引水工程陂头、水池已建设完毕。

2、苗圃工程

对苗圃工程,辅助孙x、吴x进行管理。投资x万元在花塘树山村建成x亩苗圃示范基地,按照“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发展模式,“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发展理念,带动x户农户种植苗木,种植面积约x亩,共垫支x万元,并成立了xx市碧桂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xx绿化扶贫项目根基稳固,产供销渠道基本形成,合作社正常运作,政府领导和农户基本都给予充分肯定。第一年种植苗木已有初步成效,已出苗近x万,收回成本以后,部分农户已有近x万的收益。

3、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二、项目接待情况

在x总和x副总的带领指导下,参与项目接待工作。 2011x年清远树山村扶贫项目深受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及新闻媒体的关爱和好评,来访共计 x 多人次,包括x委员、x省委书记x、代省长x、副省长x、原副省长x、x政策法规司x、省委办公厅x、省人大副主任x、省扶贫办主任x、省民政厅厅长x、副厅长x、省农业厅副厅长x、广州市副市长x、x市市长x、副市长x及x市等政府高官视察,省扶贫考察团、x县考察团、xx抗美越战老战士参观团、港澳粤商团、x县扶贫团队、x扶贫考察团、x市政协考察团、x扶贫管理干部培训班、x市望埠镇、x铺镇考察团等均先后前来考察,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南方电视台、清远电视台、xx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前来采访报道,极大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与此同时,我司x纪念中学、x职业技术学校、人力资源部、法务审计监察中心先后有管理人员、员工及师生考察学习,深入探索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工作。

三、工作中存在中的问题

在树山工作一年,在取得成绩的同事,也折射出一些问题:

1、耐心不足

在与村民的交流中,耐心不足,常因为一些问题解释不通而生气,会因为村民所谓的无理要求而生气,甚至还会当面跟村民争吵。

2、与政府交流的经验不足

树山项目,是由公司、镇政府、村委一起的,项目的决策方有三个,而我很多时候为了开展工作,自己来做了决策,就出现了政府不满意、村委不满意。

3、城府不够深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在工作中,喜怒常行于色,遇到不高兴的事,会给他人脸色看,会发火,会骂人。

4、对团队管理不够

在工作中,较少重视团队建设,多数时候是安排工作,单独跟团队成员交流很少。

5、工程建设管理仍不全面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还是常出现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更正,造成后期更改难度大,效果不佳。

四、2012 年扶贫计划

明年,我将继续执行我们的“三年承诺、三年帮扶”,完成住房改造工程二期工程的建设,扩大苗圃种植房屋,大力促进苗圃市场化,让更多的农户受益。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努力修炼:首先是要对村民更好,更有耐心,坚持“村民无小事”;其次,在工作中注意保护自己,与政府村委多沟通;第三,加强自身修炼,努力学习在激愤时如何保持冷静;第四,加强团队建设,每月至少与团队成员交流一次;第五,加强工程管理,多下现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辅助孙x、孙x、吴x,大力发展苗圃,引进龙头或大户,让其带动农户,使产业扶贫真正落到实处。

3、在住房改造工程方面,带领孙科,狠抓质量,保证一户不漏水。同时,增加亮点,在阳台增设花圃,做到处处能看到花色、闻到花香。

4、加大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改造农民生活环境。

5、加大农民公共意识的培养力度,真正做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6、加强教育扶贫,加大弱势群体保障力度,实现少有所养、老有所依。

7、热情接待好每一位来项目视察、学习的人员,努力宣传xx企业文化。

8、加强学习,争取通过一级建造师考试。

更多工作总结,尽在【年终工作总结】!

第19篇:网箱养鳝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网箱养鳝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本文作者:在水一方

汊河镇龙坑村网箱养鳝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我镇龙坑村2009年度网箱养鳝产业扶贫项目,在市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产业扶贫围绕帮助贫困群众拓宽基本增收门路,以实施网箱养鳝项目为重点,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资源力量,强化项目管理,努力提高扶贫开发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以帮

助贫困村培植和发展基础产业、特色产业为重点,认真贯彻执行省市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的有关精神和工作部署,严格按项目建设内容和要求,于2009年4月正式启动实施,2010年1月中旬圆满结束。通过项目的实施,龙坑村产业

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增加了贫困农户收入,贫困农户致富能力有所增强。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龙坑村网箱养鳝产业扶贫项目分布龙坑村7个村民小组,实施项目的农户有65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6%,其中:实施项目的养殖示范户15户、贫困户50户,受益人口246人。项目规模:共建网箱883口,其中贫困户建网箱456口、示范户建网箱427口。总投入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9万元。总收入万元,近此一项,实施项目的农户比较上年户平增收3150元。

二、资金使用情况

镇、村对扶贫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市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镇财经所对扶贫资金做到“专账、专户、专人管理”。设立了财政扶贫资金专户,专账核算。并且根据批复的项目计划和工程进度,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对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对项目

资金使用原始凭证严格按要求审核,做到无挤占、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报账凭证内容完整、真实,数字准确。

龙坑村网箱养鳝项目共完成投资万元。其中完成市财政下达财政扶贫资金计划投资9万元,万元用于65户的生产补贴,贫困户按(网箱数)120元/口的标准进行补贴,示范户按(网箱数)70元/口的标准进行补贴,资金已经适时发放到户,万元用于技术培训。

三、总体效益

通过2009年度网箱养鳝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使龙坑村48户贫困户摆脱了困境,扶贫效益比较明显,实施项目的65户,户平增收3150元,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市财政投入的9万元以奖代补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全村出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该项目实施成功,使大部分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发展网箱养鳝的经济效益,思想基本上从“要我发展”转变到了

“我要发展”的观念上来。在落实政府一系列政策、指导措施上,变得积极主动了。二是经营理念的转变。项目实施产生了10余人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的经纪人,催生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为项目成功嫁接大市场创造了条件。三是养殖技术的转变。通过接受培训和实际操作,增长了科学养殖的知识。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变。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全村多年来单一传统养殖的发展模式,特色养殖得到了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内部生产结构得到了调整,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六是密切了干群关系。项目的成功实施,增进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提高了政府的信誉度。镇、村干部的工作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四、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专班,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为切实抓好项目的实施,镇、村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建立了相应工作机制,确保了项目的

有序实施。

(二)宣传发动开好‘三会“,充分调动困难户的积极性。在项目的建设中,贫困农户是项目实施的主体。在项目前期宣传发动阶段,重点开好“三个会”,广泛发动困难户实施好项目的积极性。一是召开了村 “两委”会,统一认识,要求村支“两委”成员要有针对性地入户做好调查和宣传发动,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带头示范。二是召开能人和大户会议,消除群众顾虑,让示范户先干起来,通过他们的带动影响贫困户,采取结对帮扶等形式,共同实施好项目。三是在村民小组召开会议,向项目实施人分析市场前景,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实施产业项目的信心。

(三)明确任务职责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由镇农业办和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负责技术指导;镇纪委、镇财经所负责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党政办负责公开项目资金、实施农户、补贴标准;镇、

村干部和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负责结对帮扶;村委会负责组织协调和项目后续管理工作。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少数贫困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还未得到彻底转变,缺乏对科学养殖重要性的认识,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低,科技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极少数困难群众思想僵化保守、固执,对政府各项优惠政策、措施无动于衷。

(二)经营理念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的销售过分依赖于小商贩的收购,贫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高,经营的自主性不强, “怕卖12全文查看

第20篇:全国扶贫日产业扶贫

-全国扶贫日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论坛交流发言材料

五星村党支部书记

徐建平(2015年10月16日)

五星村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叶盛镇西北部,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328亩,辖10个村民小组,现有688户2862人,其中回族468人,占全村16%。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1400元。多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导致全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群众增收困难,一部分群众生活贫困的状况一直未得到有效改观,由此给公益事业发展、社会管理、基层组织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带来一些困难和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深刻学习领会中央、自治区扶贫开发和农业农村工作精神,认识到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精准扶贫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单纯靠政府,必须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自身造血机能。为此,结合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制,盘活土地资本,探索开展“土地变股权、农户当股东、收益有分红、贫困户受倾斜”的资产收益市场化的扶贫之路。

一、实施土地股权量化,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经济

2013年,五星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五星村兴旺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本村土地800亩,发展有机水稻种植,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土地合理利用,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力奠定了基础。2015年5月,为进一步增强合作社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真正实现村集体收入用之于民、促农增收,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引导支持下,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规定,坚持农户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引导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成立了以农民为股东,农村土地为股权的土地股份合作社。

合作社建立健全股东大会制度下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运行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和入社社员意向,对“种什么、如何种”以及具体生产经营方式,均提交股东大会讨论决定。生产经营采取订单生产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统一品种、种植、管理、收割、销售,实现生产管理一条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合作社收益主要来源于种植优质农作物和其他相关的经营收入。经营收入分配按《章程》约定采取保底分配加浮动分红的办法,保底分配略高于当地企业或大户土地流转价格,2015年定为830元;浮动分红根据合作社的经营状况控制在全镇地租平均水平的10%以内。集体股权只参与浮动分红,该红利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办好公益事业、救助贫困农户等,同时解决村党支部、村委会工作经费不足问题。

二、盘活集体资产,创新扶贫投入方式

土地股份合作社首期确立设置总股权1745.6股,股本金额145万元。股权由四部分构成:一是农户股东个人股。现有218户(含贫困户75户)入股农户,入股土地800亩,折合股权数为800股,每股按每亩流转价格830元折合股金,股本金额为66.4万元。二是村集体股。即村委会以集体资金入股,830元为1股,村集体共有股权223.6股,股本金额为18.6万元。三是政府支持资金股。将吴忠市农牧局、财政局投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支农资金打包入股,830元为1股,股权数为602股,股本金额为50万元。四是社会帮扶资金股。由市委组织部、政研室,市农牧局、国土资源局、工商局、民政局,叶盛镇党委、政府的帮扶资金组成,830元为1股,股权数量为120股,股本金额为10万元。村集体股、政府支持资金股、社会帮扶资金股收益均计入集体收益,由村集体统一管理。政府支持资金股、社会帮扶资金股股本金由镇政府代管。政府支持和社会帮扶资金注入合作社,解决了合作社流动资金不足问题,保障了合作社的健康运行,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为社员增加了二次分红收益,使扶持资金持续发挥促农增收的作用。

2014年,合作社实现收入80万元,除兑付农民土地流转费64万元外,合作社赢余收入16余万元。村上对赢余收入进行了再分配,其中:拿出4万元向社员每亩再分配50元,拿出5万元用于党内关怀基金,拿出2万元为留守儿童建设“七彩小屋”,拿出3万元救助村里的贫困户,拿出9800元为全村140名60岁以上老人缴纳医疗保险。今年,合作社种植的优质水稻、玉米农作物喜获丰收,保底分配已于年初按照每股830元的标准兑现给农户,计划在年底分红时,从集体收益中拿出一部分救助贫困户,使贫困户的二次分红收益率再提高10%。

三、就地务工增收,提高农户收入水平

村里留守劳动力、妇女、老人在合作社经营过程中就地务工增收,60岁以上老年人大多数得到了工资收入,克服了企业流转经营仅使用青壮年劳动力的缺陷,破解了留守人员无事干、增收难的问题。2014年,合作社发放工资16万元。村里的贫困户郑玉山感慨的说:以前我们只知道种自己的那几亩田,只想着靠这几亩地过日子,结果日子越过越难,当初村里让我们流转土地的时候,想着土地流转给集体后我们种什么?吃什么?以后靠什么生活?大家都百般阻挠。看看现在,我们每年不但有土地流转的固定收入,还能拿到合作社的分红收入,而且还能在自家的地里打工挣钱,合作社让我们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四、发挥引领作用,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全村依托土地股份合作社组织平台,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运输业,千方百计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建设占地260亩的奶牛养殖园区,采取“出户入园”和“奶牛托管”的方式,有效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园区现奶牛存栏600头,农户比散养月增收500多元。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种植青贮玉米,与养殖大户签订订单,在解决奶牛饲料问题、节约养殖成本的同时,农户每亩增收近1700元。围绕剩余劳动力发展劳务产业,培育20多个善经营、精管理、勇创业的劳务能人和务工带头人,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目前,我村共输出劳动力1.32万余人次,劳务收入达到14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4500余元。 虽然我村在土地经营方式创新改革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市场化扶贫开发的路子我们走得还不够远,农村股份合作制还需进一步创新完善。群众脱贫增收的渠道单一,还主要依靠种养业和劳务输出产业,加之,村里许多懂技术、有门路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致使村里实用人才严重缺乏,严重影响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下一步,合作社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全力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一是争取流转全村70%以上的土地,推进土地整组、整村流转,依托“叶盛贡米”的品牌优势,实行土地联片集中开发,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种植产业,实现土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力争将五星村打造成全镇乃至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二是将集体股和政府股分红收益拿出一部分设立贫困户股份,仅贫困户享受。同时,在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过程中适度向贫困户倾斜,为其增加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全力帮助村里贫困户脱贫致富,与全市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借此机会,衷心希望国家能切实加大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宽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一是对土地股份合作社在登记注册、生产配套用地、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二是在农业特色产业、财政支农“一事一议”、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资金安排方面,进一步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倾斜。三是放宽国家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可用于贫困农户、村集体的股金或资本金,参股合作社或扶贫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加贫困农户的资产收益。 谢谢大家!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