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工作总结

课题总结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04 18:05:37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课题总结报告

《小学 “校本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

总结报告

2014年6月,经省课题基地办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准,我校申报的《小学“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被列为江西省课题基地办2014年立项课题。现对课题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组织人员,明确分工

通过“公布课题信息→教师报名参与→筛选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三个步骤组织本课题参与人员。课题负责人修水县教研员付幸生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徐梦思、罗琛程、卢瑾燕、饶伍姑、梁静、晏琼、潘珍君、瞿春琴等九位教师负责在学校、班级落实课题研究任务。全体课题组成员通力协作完成课题研究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课题组各位成员预计分别就经典诵读素材开发途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经典诵读朗读方法指导、经典诵读活动拓展等方面开展课题实验。

二、制定方案,预定计划

在课题筹备阶段,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制定了《小学“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研究实施方案。方案计划从课题组成员以学校在“经典润心灵,书香溢校园”中建设的图书室以及各班的图书角为依托,充分积累小学生国学经典素材;以邮箱、QQ群、微信等网络手段组织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在听评国学经典朗读指导课、国学经典阅读分析课精品课例、听取专家讲座之后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经验交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朗读方法指导;组织阅读、朗读、演讲,手工等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小学生对国学经典的阅读兴趣;对

1 课题开展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进行交流、归纳、总结,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形成论文发表。

三、组织学习,培训交流

关于激发学习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目前已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为了能够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素材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欣赏水平和自主阅读能力,课题组成员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到图书馆借阅资料等方式,组织学习名师国学经典阅读指导课课堂实录、课外阅读指导论文,树立课题组成员完成课题研究实验的信心,提高按计划完成课题实验任务的能力。

四、问卷调查,夯实基础

课题研究实验正式开始之前,在课题组成员执教各班级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针对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国学经典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一)学生不重视国学经典阅读。

由于大部分学生长期忽视国学经典阅读的指导,且对课文的学习、考试比较重视,认为国学经典阅读可有可无。

(二)国学经典阅读兴趣不浓,主动性差。

根据调查,许多学生国学经典阅读兴趣不浓,个别学生对阅读基本不感兴趣,课余时间基本花在动画片或者电脑游戏上,国学经典阅读缺乏自觉性与主动性。

(三)国学经典阅读材料少,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奇缺。学生们热衷于购买漫画书、游戏书,学校阅览室、图书室的资源

2 也不够丰富,更新速度较慢。

(四)教师对国学经典阅读方法指导不够。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基本上无法自主选择图书,阅读时也没有适当的阅读方法,语文老师缺乏进行国学经典阅读方法指导的意识,完全放任学生自主阅读,加之国学经典的语言特点,能看懂的学生少。即使是认真读过几本书,也往往是囫囵吞枣,收效甚微。

通过本阶段的工作,课题组全部成员都有着极高的热情参与“小学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课题工作,愿意通过自身的实验,探索培养小学生国学经典阅读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改变小学生国学经典阅读长期所处的自发、盲目、低效的状态,激发学生持久、积极、高效的阅读兴趣,最终实现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五、落实计划,稳步推进

古诗文经典是孩子们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自准备工作结束后,课题组全体成员稳步推进古诗文诵读活动研究,落实计划。

(一)对师生提出学习要求

1.要求学生在背熟古诗文的基础上、逐步向掌握作者思想脉络,了解作品大概意思、感悟古诗文意境之美过渡,以达到促进记忆、简单应用的目的。

2.要从“一般朗诵”到“感情朗诵”。

要求学生要从流利朗诵逐步向感情朗诵过渡,使诵出来的作品有韵味,能引起读者和听者的共鸣,从而达到感染人、熏陶人、教育人的目的。

3 3.要从“一种形式”到“多种形式”。

学校将创造多种古诗文诵读形式,如诵、演、舞、唱、说、画、写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学古文,快乐长本领。

4.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课题理论。撰写和课题有关的论文。

5.组织教师开展示范课、录制微课,撰写案例。

6.分析汇总,总结提升,通过抓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不断调整充实课题研究计划。

(二)经典诵读融进孩子的学习生活

在课题实施中,我们提出了“让古诗文走进课堂”与“新课改同行”的要求。学校响应课题组号召,每天校长对诵读活动进行检查登记,检查结果每周张贴通报一次。活动如下:

每天坚持早晨十分钟经典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经典; 每天坚持中午二十分钟经典诵读写字,让学生在书写中体会经典的魅力;

每天坚持晚上让学生写一则有关经典诵读日记,让学生在感悟中传承文化经典。

每周升旗仪式中,各班进行经典诵读班级风采展示。

同时为配合学校经典诵读的开展课题组还进行了《关于小学生开展经典诵读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含三部分:家长调查问卷,学生调查问卷,以及教师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积极意义。

(三)开展各类活动诵读经典诗文

为了让提高孩子们诵读经典的兴趣学校制定了经典诵读总方案----《解读经典,提升素养》,围绕它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经典诵读的活动,如:

1.开展“经典伴我成长”朗诵大赛和“国庆经典朗诵”比赛。 全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朗读,朗读时此起彼伏,经典诗文回荡在学校的上空。

2.开展“书香校园3月读书节”读后感征文大赛。

学生们踊跃参与,把各自的感想书写出来,孩子们诵读诗文汹涌澎湃的心胸得到了抒发。

3.开展“经典诵读读后感”演讲比赛。

每班先进行初赛,选出最优秀的代表参加全校的演讲比赛,把经典诵读这一活动推到了高潮。 4.开展“经典诵读手抄报比赛”。

一张张有关经典诗文的手抄报,一幅幅有关经典诗文的图画,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对经典诗文浓浓的热爱之情。 5.开展“经典诵读成语大赛”。

让孩子们自主找出经典诗文中的成语,体会成语不一样的意思,让学生们在书写成语中记住古老的文明。

6.开展“写经典忆经典写字比赛”和“传承经典,崇尚文明”写字比赛。

让孩子们在一次次书写训练中培养对汉字的兴趣,养成规范汉字

5 书写的良好习惯。

7.开展“经典诵读讲故事”比赛。

以活动促阅读,以阅读促活动,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习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体验读书的乐趣。该活动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推进了小学经典诵读课外阅读的开展,在全校营造了 “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书香氛围。

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都是在不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快乐地阅读、背诵古诗文。孩子们在参与竞赛中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厚积而薄发,我校用中国最传统、最朴素的教法把孩子们学古诗文热情充分激发起来,把他们引入诗情古韵之中,与圣贤相约,与诗人握手,让他们与高尚交流,与智慧碰撞。让他们尽情地吮吸经典文化营养。

„„

(四)师生开展古诗文赏析活动

我们根据诗文的内容把它分为写景、励志、惜时、孝道、诚信、爱国等不同主题,让学生朗读。在形式上有吟诗、唱诗、画诗,制作多媒体动画和配乐朗诵的录音磁带播放,增强古诗的趣味情,提高古诗文的感染力。学校特地开展了罗琛程老师古诗朗读指导课,意在指导学生在朗读经典的过程中感受到经典诗文的音乐美、建筑美、韵律美。同时指导学生演诗,演诗也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的诗被学生改编成课本剧表演,有的诗让儿童半念半唱,伴随动作手语,生 6 动的语言形象就会在大脑中形成,这样的诵读记得牢,悟得深。很多古诗文被作成画,诗画对照,欣赏画面,感悟诗意,不光提高理解、想像能力,还提高了儿童的审美能力。有些内容简单的古诗文,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画一画诗文所表现的内容。诗配画、画配诗、诗画交融,在诵读中绘画,在赏析、绘画中诵诗、背诗。

在开展经典诵读中我们也让学生们学习了国学礼仪,我校卢瑾燕老师上了《国学礼仪》《笠翁对韵》《弟子规》等微课示范课,让学生在诵读中不忘古人的礼仪,让学生用传统的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周迪老师执教音乐经典诵读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音乐和语文结合得妙趣横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知道了万物想通的道理。罗琛程老师执教《绝句朗读指导》《笠翁对韵》,让孩子们在诗歌朗读方面,既增添了兴趣,又掌握了技能。潘珍君老师执教古诗《竹石》,课堂生动传神,让学生知道了诗言志,歌咏言的经典内涵。还有徐梦思老师执教《嫦娥之古诗朗读指导》,晏琼老师执教文言文《杨氏之子》,梁静老师执教《四时田园杂兴》《三字经》,饶伍姑执教《弟子规》„„都有效地将经典诵读这一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些教学过程都录制了教学视频,并保存了所有教学资料。

(五)在教师中开展经典诵读论文比赛 目前有关经典诵读已完稿的论文有:

1.《让孩子从经典诵读中学会爱、奉献爱》梁静、徐梦思 其主要观点是:(1)教学生学会爱(2)教学生奉献爱。 2.《国学经典礼仪在小学的运用》卢瑾燕

7 其主要观点是:用国学经典礼仪滋润学生,让学生明事懂理。 3.《经典诵读与音乐学科的结合》唐琼

其主要观点是:将音乐作用于经典诵读中,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4.《如何提高小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饶五姑

其主要的观点是:(1)以教师为主导,重在签名。(2)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3)教室为阵地,重在气氛。(4)以百分为诱饵,重在喜悦。(5)以读为媒介,重在刺激。(6)氛围激趣。 5.《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古诗朗读》罗琛程

其主要观点是:(1)在情感中激发兴趣。(2)在实践中大胆探索。 6.《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经典读本能力》徐梦思

其主要观点是:(1)推荐读物,适应学生。(2)激发兴趣,促成阅读。(3)交给方法,指导阅读。(4)开展活动,深化阅读。

„„

六、显著效果,成果汇报

(一)古诗文朗读效果显著

通过古诗文诵读,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自我校开展古诗文通读活动以来,全校学生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胸怀博大。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有明显变化。

1.记忆力加强

诵读一年来,有数据表明,有部分孩子可达到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60%的孩子记忆力明显增强。尤其是背诵课文中的作品,学生普遍觉得比较容易,背诵英语单词的能力也随之加强。

8 2.修养提高

我校书香校园建设文化品位高,传统底蕴厚,学生素质在提高,知书达礼、端庄文雅的张士坎小学形象正逐渐形成。

3.语文能力提升

诵读活动开展后,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背诵、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较以前有大幅度进步,学生们变得能说、会写、善背了,爱看课外书了,同时也带动并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4.知识面扩大

经典名篇涉猎到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来形容中国古诗文并不为过。能熟背这些经典,不仅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还培养了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审美能力,可谓有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

5.自信心增强

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越有可能在诵读活动中走到前面,因为这使他第一次感到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我校四年级的一名同学成绩不是很好,在一次诵读活动汇报中,老师现场点篇目,他对答如流,得到大家高度赞扬,从此,他变得信心十足,学习劲头也大大增强,成绩明显进步。

6.父(母)子感情增进

9 家长大多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沟通。我们就利用诵读活动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孩子回家读给家长听,并邀请家长参加,父母子女在家一起诵读经典,背诵经典,其乐融融,不亦悦乎!

此外,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及识字能力也远远高于一般的孩子。著名学者吴宓总结出的诵读经典好处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我们把这当作一种大境界来追求,“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二)课题成果

1.诵读校本教材(图片资料集)

为开展经典诵读这一活动,学校特编制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分年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经典诵读素材。

2.诵读活动(活动资料集)

为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经典诵读朗诵比赛、经典诵读书写比赛、教师经典诵读示范课比赛等。

3.诵读指导课(光盘)

罗琛程老师的经典诵读指导课从划节奏到语气的抑扬顿挫都进行了深入的指导,让学生懂得了经典诵读的魅力,从而更加喜欢经典诵读这一活动。

4.集体备课教案(教学案例集)

为促进这一活动的开展,学校组织语文老师在一起开展经典诵读集体备课,为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 5.研究反思(论文集)

以上是《小学“校本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课题总结报告。今后,我们还将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完善,在不断研究中继续探索,努力在此项科研课题上研究出更新的成果。

《小学 “校本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课题组

2016年3月

推荐第2篇:课题总结报告

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式学习方式

对学生学习成效影响的研究“的初期实验小结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本课题是在总结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改革内容、理念,探索构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模式,全力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结合三年级学生特点,来研究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通过培养三年级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提高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以及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一) 初期的实验工作

1.我们组的老师从孩子一入校就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

三年级在同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孩子的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教师的指导到位,学生的合作明确,达到合作交流学习的目的。

(二) 在研究课题过程中产生的困惑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5)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三)解决的策略:

(1)增强合作意识。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训练合作技能: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

(3)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

4、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和指导策略

(1)要扮演好角色,指导、参与合作学习

(2)要避免“合作学习”中的“不合作现象”。增强公平感和责任感,避免责任分散。加强训练。关注全体,为后进生营造和谐的参与氛围。掌握基本原则,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四)通过课题实验,得到的收获

(1)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 3)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推荐第3篇:课题总结报告

家校携手 培养学生自信心方法的研究

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摘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要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全面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而较强的自信心又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挑战困难,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基础,所以在人格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迫在眉睫。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50%左右的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由于缺乏学习自信心,他们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意见,不能主动地去思考,不敢大胆地去尝试,不敢确定较高的学习目标,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引言:

自信心是学生学习和产生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的原动力。实践证明,具有坚定的自信心,能更多地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与产生责任感和进取心,有助于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相反,如果学生缺乏自信而自卑,就会过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或优势,处处感到不如人,不敢大胆地进取或创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有效地建立和利用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自信心。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过多的关爱和帮助,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缺乏坚强意志的培养,在困难面前缺乏应有的自信,处处依赖老师、父母和同学,活动效率低微。调查学生缺乏自信的现状,找出原因,制定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交往过程中培养自信心的方法。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与教师合作教育的意识,为培养学生自信心形成教育合力。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学生自信心培养”的相关理论,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小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因此,通过家校携手,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应是我们研究达到的目的。

课题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过程

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共分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深化总结阶段、评比验收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

11、3——20

11、5) (1) 填写申请书,正式提出申请。 (2) 制定试验计划。 (3)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4) 确定试验班级。

第二阶段: 全面实施阶段。(20

11、5——20

12、5) 做好阶段性资料整理和搜集,及时总结成果,撰写论文。 第三阶段:深化总结阶段。(20

12、5---20

13、2) 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和研究论文。 第四阶段:评比验收阶段。(20

13、2) 课题研究的效果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在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教师方面:

1、通过本次课题研究,使我们对学生的心理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能够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为以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有了与学生多交流的辅导平台,更好地开展了我校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

4、家校之间的交流氛围增强,有力地推动我校的教研教改。学生方面:

1、部分学生,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教育,现在已改变了过去没有自信的心理现象,在课堂上、在学校里都能够大胆地尝试,自我挑战,积极参与,从“我不行”到“我一定行”的良好心理转变。

2、所有学生能做到面带自信的笑容,快乐的参与学校活动,真正改变了以往在活动中“两极分化”的现象。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他们的内心时刻充满着自信的阳光。

3、部分学困生对平时的检测成绩自己能正确地看待,逐渐克服了怕考不好、怕老师、怕家长的心理,课后敢于请教老师,问同学,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讨论和思考

在今后的教育活动当中,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没有自信心的学生,如何做到对症下药呢?有什么好对策呢?课题组利用家长会契机,向家长就如何让孩子有学习的兴趣,有学习的动力,提高自信心等问题,专门印发了家教小报,让家长教育方式方法向好的方面发展。课题组也经常召开会议,进行理论学习,不断研究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方法和策略。

总之,在各种活动和有利的时机,为学生营造培养自信的氛围。时时告诫学生:要高昂起你的头,挺起胸膛说我能行。让他们知道,人只要要树立起这样的信念,竭尽全力就一定会成功。

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学生的自信心取得了提高,家长对孩子自信心的教育方法有了更多的方法,教师的理论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课题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收集好材料,做好后期总结与迎检工作。

兖州市山拖学校 2012年11月28日

家校携手 培养学生自信心方法的研究 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兖州市山拖学校课题组

2012-11-26

推荐第4篇:课题总结报告

篇一: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说明: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 、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

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其内容:

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 、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 基本格式 书籍类 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来源、立题编号、课题名、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和结题时间等

二、目录

三、主报告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

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篇二:课题结题总结报告实例 课题《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人:黄美娟 吴春南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而课外作业繁多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学科的增多,教育领域的拓宽,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

1、中学开设了十几门课程,其中考试科目就有

七、八门,教学任务客观地成倍增加,使学生的课外作业也随之相应加重。学生每天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做作业,而且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

2、多数学校以分数来衡量教育质量已经成了惯例,而且和奖金、评优挂钩,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潜规则。教师为了提高分数就不得不采用题海战术,向学生施压——加大作业量。课业负担过重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例如

1、课业负担过重,必然导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产生心理疲劳,危及心理健康。如有些小学生写作业甚至到深夜仍完不成,家长不得不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否则回到学校无法向教师交待。

2、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太多的作业让学生无法完成,为了应付老师检查,只能相互抄作业,而抄作业的后果是连基础的知识都不能掌握好。抄作业现象在中小学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布臵的作业不少,但教学成绩就是上不去。

3、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学生的睡眠,据了解有很多学生睡眠不足,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了什么都不知道。

4、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很多学生都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患近视眼的、驼背的越来越多。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初中校本作业设计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目的和地方义务教育教学的要求,由学校教师根据本校的学生来源、层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适合本校学生 完成的各学科作业练习册。它的意义在于:合理的作业设计能有效减轻课业负担,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保证他们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袁振国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他说,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普遍呼声。多年来,教育部下发了多个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相关文件,有些地区在学生减负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上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依然存在。袁振国表示,减轻课业负担的目的是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保证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为此,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一是明确要求各级政府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要求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通过调整教材内容,改革考试评价制度,规范办学行为等推进减负。二是要求学校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课外校外活动。三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主动配合学校的减负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加强校本作业设计内容的应用性开发,编写出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校本作业练习册,形成作业设计的新理念,促使作业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学生,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作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

2、通过对义务教育校本作业内容的研究,减轻学生学习上过重、不适当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性、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控制学生课外作业的数量的研究。从课外作业的总量上减轻课业负担,设计的作业能让学生有时间去完成,从而达到减轻课业负担的目的。

2、按知识点设计义务教育校本作业的研究。每个知识点设计1—2题典型题目,避免同样类型的题目反复做、大量做,设计的作业能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从而有效控制作业的总量,达到减轻课业负担的目的。

3、控制学生课外作业的难度的研究。避免普通学校学生做重点学校编写的题目而做不下去的现象,避免乡村学校做发达地区学校编写的题目也做不下去的现象,设计的作业能让学生能独立完成,从而从难度上达到减轻课业负担的目的。

4、研究编写校本作业设计练习册过程中科组成员和备课组长之间,各学科与教务处之间分工与和合作的关系,促成校本作业设计练习册完成与使用。

5、校本作业设计与学生课业减负的关系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学生作业的数量、时间、评价、作业习惯及作业效果。通过调查了解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书籍、杂志和报刊,上网查阅与课题有关的相关资料,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分析,在具体理论研究的指导下,研究课后作业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3、实验法:课题组成员即按照课题研究目标,有计划地创设条件,设臵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以主动引起或改变某些客观对象,从而分析研究,主动揭示其因果关系

4、个案研究法:通过与学生交谈,通过个案追踪调查分析,了解作业的方式、效果与习惯,便于针对性地研究,设计出能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校本作业。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前期研究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本课题《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是市级课题,课题立项之初,吴春南、黄美娟两位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的课题的选题、课题的立项的学习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信息和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文献,进行了课题研究的论证、设计与组织、课题方案的撰写,同时吸收了杨光艳、许 敏、黄良勇、吴昌明等成员参与课题研究,该课题终于在2010年3月—2010年5月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2010年6月通过批准立项,获得课题立项证书。课题组成立后,组织讨论会,学习课题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以及各成员的研究任务。

(二)、中期研究阶段:(2010年5月—2011年10月)

中期研究阶段,本课题组开展实践调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表的方式,通过与学生和科任老师交流的方式,通过课题小组成员开会讨论的方式,通过查阅参考资料的方式,系统记录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取得较好成绩。主要开展了如下研究活动: (1)、问卷调查研究活动

本课题组选择了三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习层次的班别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课业负担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题一:目前你拥有哪些教辅资料共有几种?请填写。 调查问题二:教辅资料的习题的完成情况,请打“√”选择。调查问题三:每天老师布臵的作业的完成情况,请打“√”选择。调查问题四:你希望每天用在做各种作业的时间大约是多少个小时,请打“√”选择。调查问题五:你希望用在文体活动的时间大约是多少个小时?请打“√”选择。调查问题六:对教辅资料的征订,你对学校和老师有哪些建议?请打“√”选择。由吴春南、黄美娟、杨光艳三位老师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表,并与学生交谈,收集学生意见,最后由黄美娟老师对原始材料进行分析、反馈、总结,撰写问卷调查研究报告论文。 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表见辅助材料。 (2)、撰写课题研究论文、编写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案例研究活动

①吴春南,中学物理高级教师,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申报工作、课题研究的论证设计,课题方案的撰写,组织讨论会,分配课题组各成员的研究任务。组织课题组成员将前一阶段调查研究积累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反馈、总结、提高并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研究成果鉴定。同时,负责初中物理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编写出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初中物理校本作业练习册或有参考价值的练习题范文、范例。目前已撰写3篇研究论文,2篇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案例,其中有1篇论文获市级教育教学教研一等奖。

②黄美娟,小学语文高教师,课题组成员。负责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编写出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小学语文校本作业练习册或有参考价值的练习题范文、范例。目前已撰写3篇研究论文,3篇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案例,其中右2篇论文获市级教育教学教研奖。

③黄良勇,中学语文一级教师,课题组成员。负责初中语文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编写出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初中语文校本作业练习册或有参考价值的练习题范文、范例。

④杨光艳,中学英语高级教师,课题组成员。负责初中英语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编写出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初中英语校本作业练习册或有参考价值的练习题范文、范例。

⑤许敏,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课题组成员。负责初中语文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编写出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初中语文校本作业练习册或有参考价值的练习题范文、范例。

⑥吴昌明,中学生物高级教师,课题组成员。负责初中生物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编写出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初中生物校本作业练习册或有参考价值的练习题范文、范例。 (3)、课题研究与教学相结合

本课题研究的是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问题,题组成员将首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不做作业或完不成作业或抄袭作业应付检查的情况,分析原因寻找对策,编写出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校本作业练习题,控制学生课外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让学生去练习,检验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通过反复的老师编题和学生练习,完善校本作业练习编写的方案,形成义务教育的校本教学资源,最终达到通过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业减负

(三)、后期研究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5月)

将前一阶段调查研究积累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反馈、总结、提高并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主要开展了如下研究活动: (1)、将获奖研究及其它有关研究论文汇编成文集。该文集收集了语文、英语、物理、生物等不同科目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教学领域撰写的如何让学生课业减负,如何设计校本作业等研究论文。通过结题活动,将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总结,形成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价值的新观点、新理念,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等。(2)将校本作业设计编写案例汇编成文集。该文集收集了语文、英语、物理、生物等部分科目典型的校本作业设计设计案例,通过这些案例介绍了如何根据本课题提出的校本作业设计的原则,根据知识点有针对性的筛选练习题的方法,从而有效的控制校本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减轻课业负担,可供教师们在编写义务教育校本作业借鉴和参考。 (3)将学生课业负担问卷调查表汇编成册。通过问卷调查表对学生课业负担问题进行分析、反馈、总结、写出一篇问卷调查报告。(4) 、获奖论文证书复印件、课题立项复印件汇编成册。 (5)撰写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吴春南、黄美娟两位教师合写的论文《也谈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学生课业减负》在2011年防城港市课题研究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该论文提出了一些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减负的新观点、新理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文章中提到的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的原则,对指导中小学教师编写出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校义务教育本作业练习册,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具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文章中提到的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的原则的内容如下:(1)、有效控制学生课外作业的数量。每学科每节新课课后作业题不超过10题。理由是:初中开设十几个科目,其中有

七、八个是中考必考考试科目,按每天平均上

四、五个科目计算,都布臵作业大约有

五、六十道题目,而学生有效的做作业时间大约两个小时左右,学生每天作业题的总量不超过三十题,这个范围学生是可以承受。(2)、按知识点设计义务教育校本作业。每节新课课后作业按每个知识点设计2—3题典型题目。理由是:每节新课都有几个知识点,针对知识点选择典型题目,能有效地消化课本的知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有效控制作业的总量,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3)、重复的题目不出,类似的题目少出。同样类型的题目反复做、大量做,这就是题海战术,搞得学晕头转向,无形中增大了学生课外作业的数量,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4)、难题少出,偏题、怪题、超纲的题目不出。每节新课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即可。刚讲完新课就要求学生做一些深题、难题、偏题、怪题、那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很多教辅练习册将深题、难题、偏题、怪题都堆积在一起,学生一看就头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篇三:项目总结报告范文 沿庆县慈母川村2009年果园改造工程 项目名称:

实施单位: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2009年果园改造工程建设项目 庆县慈母川村 2009年12月 目录

一、慈母川村概况 ................................3

二、项目实施情况 ................................3

(一)项目实施内容 ..............................3

(二)资金筹措及使用情况 ........................5

(三)组织管理情况 ..............................5

(四)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情况 ....................6

(五)项目亮点 ..................................6

三、附件 ........................................6

(一)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情况报告表 ................6

(二)现金日记账及银行存款日记账复印件 ..........7

(三)相关票据复印件 ............................7

(四)经济合作社及组织机构复印件 ................7

(五)经济效益证明材料 ..........................7

一、慈母川村概况

慈母川村隶属于延庆县东南山区的大庄科乡,位于乡政府西部4公里处,南距首都北京65公里,北距延庆县城45公里。村域面积6765亩,耕地面积307亩,果园面积1472亩。全村总人口为363人,农业人口337人,其中满族人口为182人,占全村人口的50%。

近几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鼓励下,慈母川村逐步走上了科学发展道路。通过实施果林改造项目,慈母川村果树种植己初步形成规模化管理,盛产板栗、核桃、仁果等干鲜果品,平均年产各类干鲜果品180吨,果品收入占村民们农业收入的82%。

二、项目实施情况

(一)项目实施内容

2009年,慈母川村对原有果园进行改造、扩展,发展适应本地特征的优良品种,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水平,并制定了“树上树下园内园外”的立体发展思路,2009年1月至11月圆满完成以下各项工作。 (1)“树上”继续进行优良品种嫁接改造,实行品种化栽培技术;在本村东北角沿公路边建立品种化板栗示范园50亩,按照品种化栽培要求,实施分片按品种改接,选用品种包括燕红、燕平、燕昌,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提供的,是在延庆县首先采用品种化栽培技术。同时针对我村林果资源丰富、但品种较杂的特点,今年开始进行品种换优,为下一步开发有机生态型果品打基础。今年完成的换优工作包括:改接野山杏2万棵、梨树改良5000棵、红果改良2000棵、核桃改良2000棵、枣树(野酸枣)改良1万棵。 (2)“树下”探索立体经济模式,利用板栗示范园中林下空间,种植紫薯20亩,虽然干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紫薯生长,但也取得初、步成效,亩产约1500公斤,每亩产值达6000元。通过一年的尝试,村民认识到了发展林下立体种植可以获得更好效益,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大大提高,我村明年将充分利用林地空间,生产紫薯、黑皮花生,并尝试林下栗蘑种植。 (3)“园内”加强果园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果园灌溉工作奠定基础。利用今年专项资金,对本村果园中的一条小路进行加宽改造,长2公里,宽由1.5m加宽到3m,用土746方。改造后,机动车可以直接开到山上果园,大大方便了村民的果树生产管理,同时也为我村下一步开发乡村旅游奠定基础。 (4)“园外”指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进一步美化村内环境,对全村进行整体规划,对仙树、“回头梁”、“气母沟”等景点进行建设,将我村悠远留长的“八仙之一”汉钟离传奇故事和满族文化,同丰富的林果资源相结合,发展有满族风格特色的民俗产业,形成集采摘、观光旅游一体的民俗旅游。

(二)资金筹措及使用情况

2009年,市民委扶持我村果园改造项目50万元,于2009年11月30拨付我村,县政府投资10万元,乡政府2万元,村集体自筹资金1万元,村民自筹资金4万元。我村对所拨专项资金建立账本,专款专用。使用资金需召开支委会,经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致同意后方可使用,使我村果园改造工程项目资金从拨付、使用、管理到报账等一系列具体操作环节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切实提高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有力推动了果园改造项目顺利实施。

(三)组织管理情况

果园改造项目负责人为村党支书高自起和村主任高稳明,由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共同决策、共同监督。为了形篇四: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1、课题结题报告背景及立项 (800~1000字左右) 2、课题结题报告简介 (500字左右)

3、课题结题报告主持人及课题结题报告实验学校 建议包含以下部分: 领导小组成员 实验校 起止时间

4、课题结题报告的理论依据 (500~800字左右) 建议包含以下部分: 理论依据

课题结题报告研究目的与意义 5、课题结题报告理论研究和探索 (5000~8000字左右)

6、课题结题报告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 (500~800字左右)

7、课题结题报告终结成果目录 8、参考文献

课题结题报告组成部分:

1、报告标题: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2、作者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内容提要:主要观点、内容。超过4000字的就要写内容摘要。

4、问题提出: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意义部分的深化)、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包括研究方案中前人研究综述以及立项后又看到过的同类课题研究成果)。

5、研究过程:简单介绍研究经过、方法、步骤。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假设,而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是实际做的。

6、结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这块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

7、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成绩与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表面出成效。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8、问题思考: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肯定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

9、参考文献:引用(注释),参考他人的成果。注释,即原滋原味地引用别人的成果的,要注出谁的文章,哪一年,哪一篇文章,第几页。参考文献则附在后面。(注释的方法和参考文献的注入格式附后)

10、附录:不便列入正文的原始材料等。如一些原始材料,包括调查问卷,一些统计过的数据,一些典型的案例,一些照片等材料。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一篇:《中考作文升格途径的探索》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论文

2004年8月至2005年4月,我们大兴中学语文组在原有探索的基础上,对“中考作文升格途径”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探索,经过10个月的有效训练及按部就班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过程 问题的提出: 本课题主要着眼于中考作文提升档次的研究,探索中考作文升格的基本途径,寻求中考作文升格的有效方法。

中考作文不仅决定着语文的成绩,也决定着学生的命运,根据调查,每年都有相当一批学生临场发挥失常,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够稳定,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对写作心中无数,拿不稳吃不准。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作文的写作中做到心中有数,既高效又稳妥,实在是值得特别关注并加以认真研究和探讨的。我们根据多年来中考所出现的诸多因素的分析发现:

造成学生作文失分的原因不外乎: ⒈给出“话题”,拟不出富有新意的、先声夺人的“妙”题“佳”题。而题目恰恰是首先进入阅读者眼帘的,若不能亮人眼目,定会遭人漠视。

⒉结构平淡无奇,嫁接组合不见新意;柳暗难逢花明,尺水之间掀不起波澜。 ⒊语言或晦涩,毫无光彩,或普普通通,没有个性,不能吸引人。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结合教学的实际,让学生通过完整的训练,在审题、组材、语言的运用乃至于表达的技巧和方法的运用方面都能得到突破,赢得发展,提升档次,从而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研究过程: 我们的研究大致分三步:

1、整合相关材料,调整学生心理,赋予学生创新的信心和理念。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实际的调查,考察了学生作文的现状,摸清了学生作文的底子,了解了学生心理,对学生进行了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树立自信,坚定创新的理念。

从网上下载了一批优秀文章,搜集到一批有价值的作文资料并加以优化,进一步整和了作文的资源。相关调查材料见附件。

2、具体实践,落实写作。

按部就班,完成预设的初三基本的训练文题,进行了作文的一般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认认真真的书写,细心的审题,合理的选材等),形成扎实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于实际训练中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形成创新的理念和意识,为后面的综合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中考作文升格途径的探索》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全文详细〉〉

推荐第5篇: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是我校结合教学实际于2010年5月提出并申报的课题。近3年来,在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研工作负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尽管它是一只羽毛未丰,举步蹒跚的丑小鸭,但毕竟使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10年5月——2010年6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方案中2-3阶段)(2010年9月——2012年6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教学反思与教育智慧生成的关系”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反思的习惯。学校的每一位任课教师每周都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教育智慧,并运用教育智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我校的教师逐渐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 2.教育智慧不断生成。通过交流对话、典型引路、个案跟踪、教科互动等方式,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学智慧,提高了每位教师新课堂策略的构建能力。

3.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高涨。

4.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良好的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为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因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组织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者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

我们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去拥抱又一个灿烂的科研春天!

推荐第6篇: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山东省教学教研室十二五研究课题

------子课题

《让学生成为小学科学课堂的主人》

——阶段性总结报告

课题负责人 :崔晓辉 联 系 电 话:135610010912 时

间:2011年11月

位: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太平小学

《让学生成为小学科学课堂的主人》

——阶段性总结报告

在科学课堂中实施《让学生成为小学科学课堂的主人》阶段的总结反思如下: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有效的科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人人有机会发表意见,人人有机会动手实践,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

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在课堂实践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效果不尽人意。往往是老师一宣布讨论或实验,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习的几大要素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并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显然,这些要素在上述的课堂上都不具备,这样的小组讨论就是不完全形式的。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效能”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科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本人结合自己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科学分组,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在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时,我遵守“优势互补”“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原则。现在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简单的把前后四个同学划定为一个小组,由老师指定组长,不论你是乐意还是不乐意,只能遵从老师的意愿,其实这样不利于小组的合作学习。在教学《我们来造“环形山”》这一课时,我先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了几个思考问题,接着就选组长和成立合作探究小组……

选组长时我采用学生自荐和同学推选相结合的方式。“请愿意当组长的同学到台上来。”在老师的鼓励下全班有近20个同学上台争着当组长,然后我让台下的同学从自愿当组长的20名同学中推选出了12位同学。组长选定后,由组长和组员“双向选择”成立小组。这时课堂气氛空前的活跃,组长择组员,组员挑组长,很快成立了12个探究小组并重新选定座位坐好。

接着我要求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来个竞赛,看哪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快地完成任务。同学们在组长的组织下,探究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有认真看书的,有积极讨论的,各组认真制订探究方案,一会儿组内分工,大家动手操作,过了没多久,每组都造出了不同形状、大小不一的环形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更深一层了解了环形山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教学效果比预期要好。

从中我发现“先选组长后分组”有其优越性,它可以通过“自我推荐”和“小组推选”选出合适的组长,同时通过双向选择可以成立最佳搭配小组,组长的组织能力更易发挥,组员更能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同时小组间也能团结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探究的效果就会更理想。

二、有效调控,促进合作学习的良性运行

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学会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一股凝聚力,这是小组合作学习能良性运行的核心所在,否则合作学习只能是一种形式。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调控,使之朝着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向前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分工,明确共同探究的目标,明确动手前要先动脑。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般需要一个组长主持,需要一个同学记录,需要一个同学负责器材与操作,在完成合作探究后还需要确定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报告小组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这样在组长的组织下就可以开展有序的探究活动,一步一步地思考问题,一个一个地发表意见,最终完善计划并参与实践,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

在解决复杂探究性问题时,一两个人往往会发生困难,这时分工合作探究活动就显得更为重要。决不是围起来随便说两句话的合作活动,它需要全组成员共同协商、不断质疑,在动手操作前完成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的大致步骤、基本途径及必要手段等,同时还要考虑好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使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如在探索《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文中,当小组共同研究确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时,小组成员就要思考怎样改变物体的轻重,不能改变的条件有哪些?特别是实验器材中的圆柱体,在操作时不一定保持不变,否则就会出现“不公正”的假数据,就会影响正确结论的得出。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小组里学生之间闹矛盾的现象,这是在所难免的。主要是小组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属于个别差异。最常见的矛盾有两种:

一是“都是他一个人做的,我们没有做。”这在三年级的学生中容易出现,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很少有机会人人都有一套实验器材,有些学生就有意或无意地把一些仪器移近自己,甚至将一些小仪器干脆抓在自己的手中。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及时引导,要求小组长发挥作用,让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动手的机会。但如果实验材料充足,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还出现这种现象时,我们又要引导他们,不光要会做,还有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二是“他从来不与我们一起合作”。在巡视指导小组活动时,还有的同学或是站在那儿看,一言不发;或是只顾自己,不愿把自己准备的材料与其他同学分享。对于前者我要求小组长在分配任务时,要尽量人人动手,不会做,再出手相帮,但绝对不能完全代替他,让他享受到集体研究的快乐。对于后者,我要求学生自带材料小组内轮流带,一节课结束后布置下节课所需自己带的材料,如在学习《杠杆》一课时,由于所需自带材料比较多,由组长负责落实,组内成员都有义务带好下节课所需的材料。

三、及时评价,优化合作竞争的后续性

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能够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应该坚持以评集体为主,评个人为辅;以评全面为主,评特色为辅;以评过程为主,评结果为辅。通过鉴别评定小组学生的参与行为与效果,给予价值肯定,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不断“碰撞、对接、融合”,就可以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因此用好这个评价调控机制,也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评价调控问题更要引起老师的重视。不要以为小组自己会合作探究了,老师就清闲了,其实此时的教师更忙了,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及时的评价与调控,或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又如何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做好评价调控呢?这就需要教师能把握好评价时机。

如在教学《怎样加快溶解》活动——“哪一块肥皂溶的快”。这块内容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交流,提出了三种使肥皂溶得快的方法。怎样来证明大家的猜想呢?

生:实验。

师:怎么做?是三种方法一起用还是一个一个来实验?

生:一个一个来,如果三种方法一起来,那我们就不知道到底是哪一种方法好了。

师: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两杯水的多少、温度、肥皂大小应该一样,不然就不公平。

师:同学们,不光这样说,实验中更应该这样做。

……

科学实践是认识上的较高层次的探究活动。活动设计宗旨是通过非观测变量进行有效的观测,因此在科学探究实践中,对于学生在进行对比实验时是否能保持实验参量恒定不变或者实验时是否按照计划进行,这些时机中评价的把握显得尤其重要。

当小组内发生意外的问题时,教师就要以一个与学生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及时给予帮助;当小组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时,教师就要对小组成员的这种敢于质疑的行为表示赞赏,然后再以一个公正人的身份参与小组的讨论与分析;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明确任务及操作程序。为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组织评价调控时,可以充分使用互动性评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处理问题。这样的评价与调控,就可以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在曲折的探究中获得深刻的过程性体验。

实践证明,合作小组的科学组建和运行,加上公平合理的评价,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学生各尽其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合作小组四位一体,体现素质教育的全员性,增强了探究活动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培养“创新型” 的人才。

下学期的课题设想:继续围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主题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更有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问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研究,以《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问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二个方面为主,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促使学生找到自己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

3、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4、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率。

单位: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太平小学

时间:2011年11月

推荐第7篇: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有效体验”的实践研究》

中期工作总结报告

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小学阅读教学中“有效体验”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编号:

三、课题负责人:刘丛林 刘锦香

四、课题申报时间:

五、课题批准立项时间、级别

六、课题组人员组成:

组长:刘锦香 刘丛林;成员:黄绍芬 董新玉 王珍闪 刘炳辉 刘本忠 刘呈云

七、开题工作

开题会时间:年 日 出席领导:高庆贤 王德鹏

聘请专家:大港区教育学会徐升恒主任、窦锦彦老师 参会人数:16人

八、研究过程

年 月,我们接到了该课题立项通知。该课题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启动阶段 1.召开课题开题会

2009年11月16日,我们召开了此课题的开题会。大会邀请了区教科室徐升恒主任和窦锦彦老师莅会。会议首先由窦锦彦老师宣读了课题立项书,然后由刘丛林校长作了精彩的开题报告,刘锦香老师代表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表态发言。徐主任就开题报告进行了详实的点评,并就课题后期的的开展作了具体指导,使我们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思路。

2.开展课题培训、学习创造性思维的理论知识。

在课题研究方案完善确定后,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制度、培训制度等,指导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我们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改变,让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有所增强。每学期初,我们先召开课题组会议,一起讨论课题研究计划,探讨在课题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等等。定期组织大家进行课程标准、相关专题的学习,并撰写学习心得与反思,围绕主题进行课题沙龙活动。此外进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包括教师语言、问题设计、教学智慧、平台搭建、资源添加等。这一个个举措逐渐转变了课题组成员的新教学观念,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也不断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的能力,也让教师树立了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提高的科研意识,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课题实验阶段

1.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有效体验”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活动。2012年2月至5月期间,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按计划进行课堂实践与研讨,找寻培养“增强体验”的途径与策略,经过大家努力,总结了较为有效的经验:途径一是以营造主动思维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欲望。具体策略是开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角色扮演与体验让学生大胆动手操作,激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途径二是质疑问难、品味赏析和信息技术引导观察,培养学生的思维变通性;途径三是尝试训练发散思维和开放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途经四是引导学生探究和辩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2.建构以适合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

探索出培养策略的模型后,为了便于操作和实践,经过研究和实践,2012年6月,我们结合自主研读模式,先学后教模式,情境教学模式,以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皆有创造性思维”的理念,总结出了以培养思维能力培养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体验式课堂研究,课堂基本流程:第一步:创情导趣,自主尝试。通过创设新奇、有趣的或者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和自主探究的欲望,学生依据问题情境自主尝试探究,自我感受,与文本交流。第二步,设疑导学,合作探究。设置主问题,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由“趣”生“疑”,由“疑”至“思”,由“思”得“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小组交流。第三步,点拨导思,互动提升。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分析和理解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互相碰撞,积极地动眼,动口,动手,动耳,动脑,通过展示,辩驳,梳理来内化体验,拓宽思维的广度,引向思维的深度,培养思维的灵活度和独创性。第四步,拓展导创,实践运用。教师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规律或结论,然后重组新知延伸问题链,培养学生求异或发散的思维习惯。 概括而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验式的课堂基本程模式可以做以下概括:从教师的角度看,基本流程为:创情导趣——设疑导学——点拨导思——拓展导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基本流程为:自主体验——合作探究——互动提升——实践运用。在这一基本模式中,我们强调学生的学习,通过导学—研学—互学—助学—拓学,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和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大胆猜测,鼓励合作交流,引导创造反思,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认知过程的优化,以实现有效的教学。

该模式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具备以下四种状态:一是自主体验状态:即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互动参与,学会依据学习目标,运用正确的自学方法,获取新知,有较强的自信力和质疑力。二是探究体验状态:鼓励学生有好奇心,能敢想,敢问,敢说,能在自学的基础上,探索知识的奥秘,积极提出与众不同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三是互动体验状态:引导学生尊敬、信任老师和同学,喜欢与老师、同学共同学习,会听清和分析别人的意见,学会平等讨论,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取长补短,并学会辩论,以及对辩论结果的认同和宽容,培养与大家一起共同进步的乐趣和情感。四是创新体验状态:能进行发散性思维和想象,能对知识进整合、组合、迁移、变通,达到求异创新、迁移创新、模仿创新、类比创新等。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3.开展学生兴趣调查分析工作

为了进一步验证,学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品质,我们于实验前、实验后对实验班3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统计,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被充分调动起来,而且学生的质疑能力,主动意识和批判意识也在不同程度的提高。

4.开展新模式下的教学实践研讨与学生阅读竞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阅读水平。

两年多来,组织了不同规模、不同方式的作文教学课堂观摩、展示、竞比等活动,课题组共同听研讨课50余节,观摩展示课20余节。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共有20节获市级区级以上奖励。

5.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推介会

为了将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我们于2012年4月22日举办了“小学阅读教学中“有效体验”的实践研究推介会”。两节观摩展示课后,刘锦香老师就此课题中的课堂教学现状及课题研究成果做了经验介绍,刘丛林校长就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全校推广应用做了明确要求,此次活动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课题研究成果

(一)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步伐

广大语文教师积极加强理论学习,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入手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设计激励情境,营造民主氛围,引导质疑解难,互动交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增强学科相融性。本课题研究不但构建了实施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与策略,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完善,而且促进了教师对教学实践中问题的研究和经验的总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并不断获得进步,提高专业技能,实现从教学经验到科学理论的飞跃,逐渐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在课题研究中,我校教师得到教研、科研人员在理论与技能上的及时指导,应用理论于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向现实转化,实现着教师自身的持续发展以及专业技能水平的总体提升。

(二)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丰富知识储备,感知学习的乐趣,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这说明学生的“主体参与”得到落实,“主体参与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课堂上表现注意力集中,发言积极,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各种作业,在求知过程中能够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勇于提出各自的想法、观点、在解决问题时能用自己的方式或通过合作去解决问题。实施课题之前,学生中能够有主动思维的人数只占全班人员的38.3%,实施之后,学生中能够进行主动思维的人数由原来的38.3%上升到71.1%,增长了近33个百分点,其中在这四项指标中,增长幅度最大的分别为:能够积极提出问题(由原来的24.4%上升到82.2)和能发表自己的见解(由原来的33.3%上升到91.1%)。可见小学生的体验对有效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语文课堂中培养是卓有成效的

推荐第8篇:课题总结报告 文档

《培养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策略》

结题报告 洩湖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要通过多渠道来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喜欢上阅读,这是做为一名语文教师给学生的最好礼物,它能让学生终生受益。课外阅读还是一个广阔缤纷的天地,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来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界定

4、

5、6年级课外阅读的定量指标不少于100万字,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课外阅读习惯最佳养成期。但是他们受家庭环境及外界不良因素(电视、游戏、网吧等)的影响比较大,缺乏正确引导。因此我们把如何养成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当作研究的对象。我们将会紧紧围绕此课题,为本校高年级学生创造广泛的、良好的阅读环境,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争做有良好阅读习惯的“知书达理”的文明人。

二、理论背景

(一)阅读: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三)习惯: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

(四)能力: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的能力包括思块(思维)、行块(行为)和语块(语言)。

(五)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家庭经济落后,购买力差,家长平时忙于奔波,无暇顾及子女读书问题,加之本身文化底子薄,也谈不上有什么其他健康有益的爱好,因而家里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虽然语文新课标已把“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提到了议事日程来,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具体的实施方案,因而学校无法将它等同于“语文”、“数学”来考核老师的教学工作,于是乎“课外阅读”便成了课内学习之外的可有可无。一些老师自然将学生读课外书叫做“不务正业”,并以大量机械繁重的课内作业来占领学生的思想时空,学生根本无暇读书。

农村孩子买书不方便,如果学校图书室不开放,就根本没有什么课外书可读了。久而久之,便对阅读没有了兴趣,更谈不上掌握什么看书的方法,养成什么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直观形象的电视和具有诱惑力的游戏倒强占了风头。

三、研究目标

(一)总目标:

以“高效教学”理念为理论依据,以课题组织为“纽带”,坚持“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厚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的研究原则,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具体目标

1、学校发展目标:

(1)研究影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的因素及优化对策,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理论和操作体系。

(2)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活动模式。

(3)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2、学生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关注小学生课外阅读生活,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小学生的读书生活状态,着眼未来,探索课外阅读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价值和意义。

(3)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展示能力。

3、教师发展目标:

(1)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生活的引领和指导的研究,树立学校教师的“大阅读”意识和提高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生活的指导能力,实现语文教学观念的真正转变。

(2)形成一支有力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科研队伍。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活动的能力,提高教师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创造条件,解决书源:为学生阅读提供可能,通过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有益书籍,提供和他们所学教材相匹配的书籍。

2、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指导活动:老师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阅读,教育学生每天坚持读书半小时,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在班级内开展“争做小书迷”读书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读书大比拼,为学生创设读书的书香氛围,争取达到博览群书,使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

4、以课外阅读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纠错的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5、在“教学相长”中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厚实文学,文化底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文化品味,在研究实践中掌握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提高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能力。

教师读书计划: 2011年11月——2011年12月教师读:《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点滴》

2012年1月——2012年6月教师读:《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小学生课外阅读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2、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课外阅读研究的资料,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总结。

4、行动研究法:进行语文阅读指导课课程的研究和读书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验证、提升、总结,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方案。

五、研究计划

(一)启动阶段(2011年10月——11月)

1、成立课题研究组:学校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组长,副组长等。

2、子课题方案的制订、论证和定稿。指定专人起草子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讨,形成并上报课题研究方案。

3、召开课题研究启动会议。部署子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明确人员分工、职责及要求,形成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

(二)课题实验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6月) 子课题组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围绕研究任务深入进行实验研究、积累实验资料,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工作总结。

一、读书方面

(一)课内指导学生读好课文 (潜移默化中逐步教会读书方法)。

(二)借助课外书拓展知识面,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

1、要求学生利用早晨和中午闲余时间在教室内阅读老师推荐的或自己喜欢的好书,还可让每位学生将自己家里拥有的图书带到教室来,学生间相互借阅。

2、每天都布置适量的读书作业并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3、为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在读完书后把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让家长进行评价,让学生从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4、开展多种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三)读书方面采取的必要的鼓励措施。

二、写作方面

(一)在读中学会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二) 正确的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课题阶段性总结阶段(2012年6月——2012年7月)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所承担的研究项目,写出研究报告。

如今在班级里师生共读已形成制度。勤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用书丰富人生,让书成为人的宝贵财富,让书成为自己的最知心朋友,师生都已达成共识。

通过开展多样化阅读活动的形式,带动学生投入到大量的课外书籍阅读之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每位学生将自己家里拥有的图书带到教室来,学生间相互借阅。品种多样的儿童读物更是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同时也帮助有阅读兴趣却无书可读的学生解决了书源匮乏的难题。

借助课本延伸,培养阅读兴趣,有意识地为学生树立榜样。如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杜甫、鲁迅、巴金、郭沫若、毛泽东等,还有如学生身边典型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通过大力宣传他们典型的读书故事激发了学生热爱阅读课外书籍的强烈兴趣,从而主动去课外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知识营养。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灵活运用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跳读法、圈点批注法、边读边想法、快速阅读相结合的方法等,学会阅读,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并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学生渐渐地开始主动找书读,自主阅读意识越来越强,不知不觉间广泛课外阅读的习惯就这样慢慢形成。

六、研究成果

1、课外阅读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速度,现在高年级大部分学生阅读速度都达到课标要求,每分钟均不少于300字,甚至不少学生已超过这个标准。

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学会了有目的地选择读物;学会了主动阅读相关课外书籍;学会了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养成了阅读中查字典(或其它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了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习惯;养成了圈点勾划,摘抄好词佳句,记心得笔记,写阅读收获的好习惯;养成了每日阅读的习惯。

3、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验班学生在课堂上落落大方、敢于质疑、精彩回答等表现赢得了听课领导、老师一阵阵的掌声。

4、阅读是阅读者从书面语言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一种技能,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作者的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学生的心田,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并从中获得审美体验,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进而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他们的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外阅读是一个广阔缤纷的天地,我们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读书;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让他们终身受益!

主要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小学读书活动指南》东方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编

[3]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评价的应用研究》 施燕红 吴秀珍 [4]《点燃学生阅读的灯》 吴海飞 《小学语文》

推荐第9篇: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课前热身运动与学习效率的研究》是我们课题小组成员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总结发现,并结合当前教育的“痛”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于2015年9月提出并申报课题。近1年来,在各级领导、特别是在县教科所张立洪专家的多次精心指导下,为课题小组成员提供了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研究步骤、方法。学校也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经济支持。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虽然不是十分的完善,但热身运动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阶段、目标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小组成员职责,各自认真履行研究课题人员的奖惩三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1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 (2015年11月——2016年7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上好典型示范课。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课前热身运动的基本方法,步骤以及课前热身运动教学特点和规律。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1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实践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细化、成果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课前热身运动的原理、方法、教与学的双边效率”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课前热身运动的高效率教学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热身运动的供氧原理以及动作原理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 二是坚持每学月组内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理论学习,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反思的习惯。组员中的每一位任课教师每周都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教育智慧,并运用教育智慧,广泛的在全校教师中宣传推广,不断提高全校教育教学质量。使得我校全体教师将课前热身运动引入了实际课堂,对全校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16年我校学生的毕业成绩综合评比位居全县第二。 2.学生在热身运动中学习,使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兴趣普遍高涨。

3、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良好的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为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推广,深化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然在课题研究以前,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过课前热身运动来缓解学习疲劳,但毕竟是不成熟的,不系统的,在实际研究中要形成系统化,理论化,成熟化,研究成员任然困惑,困难丛丛。但通过向专家请教,查阅文献,在取得阶段成果后增强了成员的自信心。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快速成长。各自成员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组织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者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 我们在完善课题基础上,围绕热身运动的理论与实际,不断改进热身运动的动作要领,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整体提高全校教师的教学效果,整体提高全校学生的学习效率。本组课题全体成员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间断的对《课前热身运动与学习效率的研究》的课题进行探索研究,使课题效果全面实施推进,使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得到更大的提高。

推荐第10篇:课题工作总结报告

篇1: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是我校结合教学实际于2010年5月提出并申报的课题。近3年来,在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研工作负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尽管它是一只羽毛未丰,举步蹒跚的丑小鸭,但毕竟使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10年5月——2010年6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方案中2-3阶段)(2010年9月

——2012年6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通过在

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教学反思与教育智慧生成的关系”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反思的习惯。学校的每一位任课教师每周都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教育智慧,并运用教育智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我校的教师逐渐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2.教育智慧不断生成。通过交流对话、典型引路、个案跟踪、教科互动等方式,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学智慧,提高了每位教师新课堂策略的构建能力。 3.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高涨。

4.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良好的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为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因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组织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者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佚名 2012年09月 课题研究已进行半年有余,通过同组教师的协作努力,课题顺利进行着,对此,本人特做出如下总结:

一、本年度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及成果: 1,教师理论水平等到较快提升

通过课题研究,全组教师共同努力,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查阅了很多文献资料,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学观念,促进了课堂高效率,在实践的同时积极总结并撰写论文,确实得到了能力 的提升。

2,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课题研究与开展,学生能独立完成只是结构的构建,有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通过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对知识进

行了一次有效信息加工,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强立体思维能力。 3,加强了师生的协作,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光靠老师的行动还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积极自主的学习起来,俗话说“教学相长”,通过老师的有效指导,学生渐渐自主的培养起学习的积极性并真正落实到实践中,从而提高整 体的教学质量。

以下是教师获得的科研成果:

王柳明 《返璞归真的文本阅读——谈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教师角度》 第十二届五四杯一等奖 2012 年

邵秋芳 《有效朗读,精彩课堂》 2011年“金帆杯”二等奖

二、下一阶段研究规划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针对学生差异,在教师的有效课前指导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要重视整体知识的构建的运用,提升自己对知识有效加工的水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在,有效指导过程中,要侧重思维方法上的指导,提供相关示范,鼓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提高学

生探究新事物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乐趣。

4,积累教育资料,撰写案例和论文。篇3: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和技术总结报告 xxxx 年度 xxxxxxxx 项目 “xxxxxxxx ”(编号:xxxxx )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和技术总结报告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2007-6-28 总目录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2000-300字)

(1) 项目来源及研究目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主要研究过程; (4) 主要研究成果概述;

(5) 成果的应用情况和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6)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7) 完成单位排名及课题组研究人员名单。

课题研究技术总结报告

一、课题研究技术资料 中文题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前言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二、课题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水平分析报告

四、课题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1] 刘怀昌刘映峰 熊华峰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药物涂层支架雷帕霉素cyphertm植入后的不良反应分析.《内科急危重征杂志》2007,13(1),19-21 .

五、相关课题发表的学术论文

[1] 刘怀昌,严俊儒,徐宁等,主动脉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泵功能衰竭的血液动力学及血脑多肽的影响.《中国医师杂志》2006,增刊:71-74.

六、参加学术交流情况

[1] 刘怀昌刘映峰 熊华峰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药物涂层支架雷帕霉素cyphertm植入后的不良反应分析《.岭南心血管杂志》2007,3,13(1);增刊:16 .

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科技成果查新报告书

八、应用证明(3个单位以上)

九、课题申报书

十、课题立项批文 鉴定材料:

1、计划任务书或计划合同书复印件

2、工作总结报告(2000-3000字),按以下格式撰写:(1) 项目来源及研究目的;(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主要研究过程;(4) 主要研究成果概述;(5) 成果的应用情况和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6)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7) 完成单位排名及课题组研究人员名单

3、技术总结报告

格式:前言、技术路线、试验材料与方法、研究数据、图表、结论与分析,将各单项试验总结或论文的数据和结果汇总

4、小试报告(或小区试验报告)

5、中试报告(较大面积的试验、示范报告)

6、产品(或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7、产品质量标准草案(国家、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或技术操作规程建议草案)

8、部、省级法定检测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

9、省、部级定点查新检索部门出具该成果的国内外检索报告(广东省科技厅定点的检索单位是省科技情报所)。

10、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和人员排名确认表(完成人须个人签字,鉴定前应无知识产权争议)。

11、准备鉴定多媒体演示文稿。

第11篇: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作者:hfhhjj

研究课题:《新课程下教师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研究人员:程立新 胡雨勇 杨林兵 黄永红 查亚琼 谢金菊

课题分解:

一.《将单元综合性学习融入常规教学》

二.《在有效的教学模式中追求形式多样化》

三.《以语文基本能力为经,创新能力为纬,织就学生思想情感的新天地》

成果形式:

一.课题总结。

二.课堂教学设计及课件。

三.相关论文及竞赛成绩。

成果汇报:

第一项.有关本课题的研究信息。

1.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 (高慎英刘良华著)

2.教学论研究的发展与趋势(安方明 张琦著)

3.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课程改革实验体会 (作者:重庆市江津市石蟆镇中心校张平)

4.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策略(作者: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中学 吴云)

5.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学科教学模式的思考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姚守梅)

6.让语文课堂“动”起来(作者:深圳市南山区 大勘小学吴燕)

7.谈新课程语文教学的辩证法( 福建省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润生)

8.“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应城市城南初中吴高珍)

第二项.研究结果总结。

本课题被分解成三个子课题,它们既有其独立性,又是相互联系,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下面分别作介绍。

子课题一:

《将单元综合性学习融入常规教学》

“单元综合性学习及写作·口语交际”栏目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体现“大语文学习观念”的有力举措。如何将其开展得有实效,避免形式上热闹、实际上空洞的教学现象,我们在实践中获得新的认识,就是必须将其融入常规的教学之中。为此,我们尝试了“三项内容,三个平台,一本总结”的操作模式。

三项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完成搜集、思考、活动与写作三项任务。三个平台,就是课前演说平台、两周一评和两月一赛平台、室外观察与社会参与平台。一本总结,就是将优秀的搜集、思考、演说、比赛作品、习作分类有序地整理汇编。具体操作如下:

一.组织。将实验班级学生根据自愿和学生实情相结合的原则,初步编成四个组,分别为“放眼世界(以关注时事为主)”小组、“留心身边(以写观察笔记为主)”小组、“专题探究(以教材单元综合性学习提供的话题为主)”小组、“随心所欲(成员自行确立内容)”小组。各小组综合性学习圆满告一段落后,也可以就其他小组的内容进行探究。

二.课前演说。

1.时间:每节课的课前几分钟,每小组以轮流方式安排一名同学上讲台演说,每人演说一次后为一轮。(第三轮例外)

2.演说内容:

第一轮演说是自主演说。演说内容根据各组的性质,可以是阅读搜集的材料,也可以是采访观察与听说的材料;可以是自己一时思考的不太成熟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的一篇完整的习作。

第二轮演说是专题演说。即在各组自主演说题目中,由各组选择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或题目,进行专题阅读搜集、采访观察调查、思考评论写作并据此演说。本阶段教师尽可能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室外观察或社会参与等活动,以增加素材和激发兴趣。

第三轮演说是总结性演说。各小组在专题演说的基础上,每人写出一篇有广度和深度的专题习作,然后评选出一名代表本组上讲台做总结性演说。

3.评价:

每人演说后都有全班同学用举手方式确定是否通过,不能通过的下一节课再重新演说一次。每次课前演说后,由老师或学生代表作扼要评点。第三轮的各小组代表的总结性演说,在全班同学举手表决通过后,该组综合性学习圆满地告一段落。

三.两周一评与两月一赛。

1.两周一评的内容:

第一,评出最优秀的笔记。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每人必须准备一个笔记本,以办报的形式抄录、粘贴阅读搜集、采访观察和思考评论写作等内容。每两周由本小组同学互读推选出最优秀的笔记。

第二,评出优秀习作。在综合性学习后期阶段,每人按要求写出一篇应有广度和深度的专题习作,由本小组同学互读后评选出优秀的习作。

2.两月一赛的内容:

就两个月来同学们演说的内容开展“知识竞赛”或“辩论比赛”。“知识竞赛”有针对全体同学的“答卷形式”和针对各小组所选代表的“擂台形式”两种。

四.一本总结。

1.内容:

对各小组不同成员的最优秀笔记、专题习作重新整合编排。

2.性质:

编成一本体现大语文观念,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既与教材密切相关,又有浓厚学生口味的能启迪语文思维的辅助读本。

子课题二:

《在有效的教学模式中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是紧密联系,互为补充的。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不是放弃了教师的引导和主导作用,与其说它是学生学习的方法,不如说它是体现教师引导和主导作用的一个过程。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尝试设计了“两个互动,一个检测”的常规教学模式,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效果检测”三步骤教学。

师生互动要领:针对一篇课文的主要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或一篇课文的教学难点。教学任务和目标一般由教师确立,课堂上明示给学生。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很明显。

生生互动要领:在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达成后,由学生讨论确立一至两个目标(一般为较易达成的或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再分组通过各种 互动形式实现。这个过程中,学生

的自主合作精神充分体现。

效果检测要领:题目要而不繁,以此检测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任务目标实现的程度。

固定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引导有主有次,体现得张弛有致;也使学生较易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从而逐渐形成了独立自学的能力。

当然,语文教学不可能只是机械的模式复制,它更应是充满灵活性的艺术创造。这就需要教师在有效的教学模式中寻求千变万化的教学形式。

一.师生互动形式:

师生互动形式多种多样,如多媒体导入、多媒体激趣、多媒体板书、多媒体拓展;教师范读与学生各种朗读形式结合;师生对话讨论;教师讲析等。但在各种形式中,为了能使学生能对课文的思路和主旨快速地整体把握,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板书引路”这一形式,即由教师初拟一个板书轮廓,由学生通过阅读和师生互动填补教师故意缺省的部分,从而使板书能完整地反映整篇课文的主旨及作者创作的思路。这种形式很好地贯彻了“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取树上果子”的教学引导思想,也大大避免了因学生盲人摸象式探求而徒费时间,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在这种形式的反复引导下总结出快速把握课文的主旨与思路的规律。为了克服这种形式对学生思维的束缚,有时一篇课文可设计多种板书的轮廓,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课文,填补完成。

二.生生互动形式:

生生互动形式,由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往往更是多姿多彩。一般会有“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形式、“组与组互相质疑”形式、“编写课本剧+表演”形式、“编写试卷互考”的形式、“组与组辩论”的形式等。它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不确定性,一般以达成目标为主,形式不拘一格。

三.效果检测形式:

相对以上两种形式,这一类较少变化,一般有口答、卷答和小组互相质疑三种形式,以“卷答”为主。

子课题三:

《以语文基本能力为经,创新能力为纬,织就学生思想情感的新天地》

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两者如何统一是教师们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认为认清两者的统一和区别是非常必要的。就具体的一篇课文或某一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来说,具有工具性质的目标(一般为语文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目标)应当而且可以作为本课文或本单元的教学终极目标(或叫做内容目标)。它更多地体现出了课堂教学的最实质性内容。达成这一目标的教学步骤应是清晰的,过程体现出较强的有序性。具有人文性质的目标(一般为情感、价值观等目标)不应也不可能作为课文教学或单元教学的终极目标,准确一点说,我们可以称之为熏陶目标(或过程目标、形式目标)。它更多地依赖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基于以上观点,我们确立了课堂教学的 以下原则。

为了达成语文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目标,必须遵循:

一.引导性原则。

注重引导的步骤,把握引导的分寸,对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的达成要避免教师大而空的提问和学生盲人摸象式的低效率的所谓“自主探究”。

二.实践性原则。

凡是学生能自主解决或通过合作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行确立目标,通过努力达成。启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参与到文本之中,在丰富的感受实践活动中增强对文本的认识并自然达成目标。

三.练习原则。

对知识性较强的目标,应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

为了使教学能有效指向以培养情感、价值观为主要目的的熏陶目标,必须遵循:

一.情境性原则。

创造与文本相融的情境,既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是促成学生更快地参与到文本之中,与文本完成心灵的对接,从而产生与文本的共振与共鸣。有些人只从语文知识和能力达成这一角度去否定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的与文本相通的声色情味都很浓郁的意境并讥之为“哗众取宠”,我们认为是失之偏颇的。此原则多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步骤中,尤其教学导入过程更要贯彻此原则。

二.联系性原则。

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熏陶和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靠文本本身的文字就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它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并充分挖掘学校及周边环境所拥有的生活资源、阅读资源,引导学生将这些与文本相融合,从而引发学生情绪上的震荡和新旧价值观的碰撞,至此,效果便产生了。此原则多运用于课堂教学的“生生互动”步骤的讨论、辩论、质疑或表演过程中以及“效果检测”步骤的“课外拓展”过程中。

下一步必须改进的地方:

一.关于课前演说:

1.对学生的材料搜集要给予更切实的引导和帮助。使其搜集的题材范围扩大。

2.加大采访观察与社会参与的力度,使学生真正走向生活。

二.关于文本教学:

对“生生互动”环节要加强课下的指导和鼓励,使其形式更活跃 ,更能体现文本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使活动效果更显著。

第三项.课堂教学设计及课件。(见附件)

第四项.相关论文及学生竞赛成绩。

发表论文:

《人文性——语文教育的灵魂》(程立新)(发表于《安徽教育科研》2005年第4期) 获奖论文:

《激发学生的“自觉需要”,提高作文质量》(程立新)市一等奖

《作文· 生活·积累》(程立新)市二等奖《语文教师亟待补救的习惯、能力与品质》(程立新)市二等奖 《以“说”为桥梁,架设写之通道》(胡雨勇)市二等奖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评价的困惑和解决办法》(黄永红)市二等奖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浅谈新课改下如何知道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查亚琼)市三等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课堂如何渗透情感教育》(查亚琼)市三等奖 《从“熏陶”走向“实践”—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的探索》(程立新)市三等奖 其他交流论文或教学随笔:

《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模式构想》

《我的语文观——牢记实用观,培养创新人》

《选准教材突破口》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既实又活》

《我的课堂提问艺术》

《谈谈语文课内课外的衔接》

02—04年学生竞赛成绩:

年“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活动全国一等奖一人次

作文竞赛市一等奖两人次 二等奖一人次 三等奖五人次

“诚信教育”演讲比赛市二等奖一人次三等奖一人次 语文报全国大型暑期大看台读报活动一等奖两人次 二等奖四人次 三等奖八人次。

第12篇: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在教科所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我校的课题已经走过了两个学年。从第一学年的申请立项、确定方案、构想策划、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到这一学年的贯彻实施,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自己成长的脚步声。

我们的课题研究已进入后期阶段,如何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以更多方式深入地进行课题研究,从多方面具体地体现和展示本课题的实验情况和效果,是我们这一学年来课题研究的的工作重点。我们工作虽紧张,可却感觉充实,虽然忙碌,可我们却在不断成长,成功的喜悦与研究的困惑并存着。现对后期阶段课题组的工作进展及活动成果以及做法汇报如下:

理论与实践并进

理论是实践的航标。进行理论学习一直是我们课题组坚持执行的工作重点之一,因为我们深知,没有丰富的理念知识,我们的课改是无法进行下去的,因此,本学期我们将理论学习渗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课题组成员做学习型教师,养成学习的习惯。这个习惯从课题实验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我们课题教师长期坚持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并在组内实现知识共享。我们在网上申请了一个课题组群,好的大家共同学习,还将所看到的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这样,我们在科研研思想上就容易沟通和达成共识。

追求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

在课题前阶段,我们确立了《如何引领学生多渠道,多角度解读文本》的阅读教学子课题,并在中心校三年级以上语文课堂进行了一年时间的研讨,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在上一次的阶段性总结报告中,我校作了专题报告。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的获得了收益。XX年初,我校决定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并率先在《语文》学科进行初探。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以下几个版块开展研讨。

一是成立小组,并以小组特色确立组名,分别有“创新组、争先组、等,组内成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换。

二是确立名为“山间新笋茁壮成长”栏目,全班学生竞争十个项目。以贴小苹果为奖品累计得分,分别在“上课、晨读、作业、纪律、卫生、体操、安全、生活”等十个项目中争取优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确立名为“我是班级小明星”栏目,一个月内分别评选“坐姿明星、生活明星、劳动明星、孝敬明星、作业明星、阅读明星、书写明星、学习明星、礼仪明星、进步明星”,明星的产生来自于各学科任课教师,各小组组长及课题组教师的评选。

四是成立两个展示台,一个是“男女生pk台”,一个是“你争我赶展示台”,展示台都将以小组集体的形式进行竞争,超越,真正体现集体合作的力量。

以上几个版块都是以班级文化的形式在教室四周设置,突出高效、美观、鲜活。

我们在校内开展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研讨活动,不断地学习、实践、探索,我们的课堂中,教师走下来,靠近孩子,共同学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参与者,指导者、学习者、合作者、探索者。。。。。。”学生的听、说、读、写、思、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为了更大限度的促进孩子的成长,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追求高效课堂,我们在备课上下功夫,树立大语文观,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链接、拓展、延伸”等,任务设计有梯度,拓展与延伸巧妙结合,课堂生成有层次,我们在真实的课改中,追求真实的卓越课堂。

摸索推广,彰显成绩。

目前,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各学科进行推广。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蜚的成绩。在县教科所组织的小学美术、〈数学〉优质课竞赛中,我校美术教师钟玲娜、数学老师田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分别获得了县级二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田燕老师执教的〈探索规律〉课堂实录还被兄弟学校收藏和借鉴。在县教科分所组织的〈新课标〉知识竞赛中,我校程丽珍老师以文考97分的成绩入围演讲比赛,并在演讲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

我们的课题进入了盘点和整理资料的阶段。老师们一份份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案例评析、精品课教案、教学反思、学期总结等等,就是我们成长的印记。面那一张张奖状,就象一串串金色饱满的麦穗,它凝聚着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同时盛载着我们丰收的喜悦。

我们课题组的工作既严肃又活泼,既充满困难又充满了希望。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我们课题组成员一定会团结一致,争取把小组合作学习的研讨工作做得更系统,更扎实,让研究成果作用于更多的学生,在学的提高和发展中绽放光芒。

第13篇:小课题总结报告

小课题总结报告:

文科数学教学探索

本学期,我接受高二两个文科班的数学功课,老实说,我对文科数学的教学,并不是很在行,真正带一届文科对我也是有一定的挑战。但我喜欢挑战。

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 21班是目前高二文科中较好的两个班之一,24班是目前高二文科中较差的班。一好一差,基础与学风都相差很大,这又是一个挑战。怎么办?根据我个人的观察:两个班都是女生占大多数,点主导学风的作用。在基础上,学生21班也有十多个学生基础不大行,而24班也有几个学生具有一定的潜力。教学中要注意这一点,适当照顾他们。文科的优生与理科的优生也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思维方面。另个,文科高考数学的要求是相对于理科是简单一些,文科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都比较差。概念不清,运算能力极差,抽象思维、空间想象的能力都很弱,更重要的是有些学生对数学采取逃避的态度。怎么办?经过反复思考,我确定用强化训练的方法,对21班进行严格要求,每周狠抓基础训练,要求练习一定要到位。对24班除了基本练习之外,注意培养一些苗子,以带动该班的学习风气。应该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能适应较大强度的 1

训练,教学方法上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从等待老师“教知识”的学习方法过渡到学生主动的“学知识”的自学的学习方法。老师只在在关键的知识方法上适当指点,指导学生从深处探讨知识,这样,“授之与渔”,才能根本解决教学中多年困扰的能力问题,培养出真正的尖子学生。

根据这样的规律,在本学期开初前阶段,我在教学进行尝试,采取“拉”的思路。(1)鼓励学生自学与超前的学习方法,自行看书,争取独立解决课本与教辅书上的习题;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勤解数学题;勤思考,多疑问,具有批判与讨论问题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在教学思路上,注意抓住主干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加深、加广与适度的综合化,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内涵,培养学生严谨的精神;(3)在具体教学中,重视知识的引入与分析重点知识的基本的思想方法,运用各种分析方法,设法使深奥难懂的知识变得“深入浅出”,简单、明了、易懂;分析问题时,注意运用数学的基本思想,如“方程思想、降维思想、降格思想”,对问题的理解(审题)上注意运用“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等一般性规律的思考方法,运用转化的方法 “把一个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类型问题”;对于次要的知识,简单的知识,只是重点提及其思路,指出问题所在与思考的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看书、

思考,在解题上体会,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4)在习题的分析与方法小结时,比较重视概括其规律与指出其中所隐含的潜在方向,原则性的东西较多;(5)对教学的要求上,重视运用习题来检查教学效果,经常补充一些具有一定综合与难度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与测试。

对于这样一个教学思路,我可说是“轻车熟路”,当然对学生的要求是较高的,具有挑战性的特点。我一直担心学生能否适应,也明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主要从后门进来的,反正很快会进行大调整的)会感到比较困难,但也相信应该有一部分学生是能够适应的,这就是尖子!我小心翼翼地进行尝试,经过一个阶段,我发现,能够适应的学生在班上仅只是少数,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还不能适应。在中段考中就体现出来,所教的两个班成绩并非很理想,只是两个全年级最高分的还在这里。

第14篇:课题总结报告如何写

宁波市教科所喻立森教授

课题总结报告 “是”写出来的吗?

如何“写”课题总结报告?

怎样“写好”课题总结报告?

一、课题总结报告的常见问题

1.形式上的弊端

★课题总结报告 = 中期检查报告 = 课题立项报告

★课题总结报告 = 课题立项报告 + 附件材料

★课题总结报告“写”成了厚厚的一本书

2.内容上的毛病

★浓妆艳抹”谈背景,“轻描淡写”说过程

★只见“新论”相竞出,未见“香自苦寒来”

★关材料一大堆,有用证据找不到

3.操作上的迷失

★不是在“做课题”,而是在“做文章”

★平时不注意积累,到时就东拼西凑

★功夫花了不少,总结水平一般

4.源头上的缺憾

★都是选题“惹的祸”: 没有好选题,哪有好 “报告”?

★选题不当---看风向、赶时髦、题目过大或太小

★治病治根,科研从选题开始

二、课题总结报告的认识回归

1.课题总结报告的本来面目

★课题总结报告是研究心理的真实摩描

★课题总结报告是研究过程的倒序回访

★课题总结报告是研究结论的逻辑展开

2.课题总结报告的一般体例

★课题总结报告与课题立项报告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是回应、是答案、是展示与深化

区别:体例不同、架构不同、内容不同

★课题立项报告的一般体例:

*研究什么?----课题名称。

*人家研究到了何种地步?----理论背景。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研究?----研究目的(包括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我们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研究方法。

*我们打算如何来研究?----研究过程(重点、详写、具体)。

*我们可能会研究出什么结果?----研究结论(或叫研究假设、理论猜想)。

*我们具备哪些条件来完成这项研究?----研究条件(人力、物力、财力)。

★课题总结报告的一般体例:

*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研究的?---研究缘起

*是怎样进行研究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研究出了什么结果?---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何以成立?---事实论证、事理论证

*研究结论有何意义?---历史意义:回溯考察

---现实意义:实践检验

---理论意义:比较鉴别

*研究之后的经验体会有哪些?---经验或教训

---优点或不足

---启示或建议

3.课题总结报告的质量依托

★研究问题的深广度

★研究结论的创新性

★研究资料的论证力

4.课题总结报告的总体要求

★不论长短,但一定要有些光彩照人的理论亮点

★不拘形式,但一定要反映研究结论的科学依据

★不是虚构,但一定要展示研究以后的深刻变化

三、课题总结报告的撰写要领

1.认真研究是前提

★要想“写”清楚,首先必须“想”清楚

*没有“想”到不可能写出来

* “想”到哪里就只能写到哪里

*要想写得好就应“想”得巧

*要想写得新就应“想”得深

★要想“想”清楚,又应必须“学”清楚

*子曰:“学而不思则怡,思而不学则罔”

*问题的理论背景

*理论的沿革变迁

*结论的最新发展

★要想“学”清楚,就得必须“弄”清楚

*已有结论的利弊得失

*实践发展的矛盾冲突

*未来变革的创新需求

案例: 初中生“减负”问题的研究

★ 负担过重情况的调查:

问卷法、列表法、座谈法、个案法

★ 负担过重情况的描述:

重不重?程度如何?量化状况?

★ 负担过重情况的原因:

主观、客观,教法、学法,难度、容量。

★ 减轻负担的建议

2.理顺思路是基础

★思路即逻辑形式----怎么认识问题?

*逻辑思维: 演绎与归纳

*哲学思维: 分析与综合

*系统科学思维: 从二元对峙到互相融合

从静止停滞到变化发展

从孤立片面到系统整合

★思路即结构体系----怎么归纳问题?

*结构的整体特点:不重复、无遗漏、相关联

*系统的层级关系:先纵后横或先横后纵

*科学的美学思想:既善且美,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归纳出一个逻辑严密、整体有序的文本纲目

★思路即论证方法----如何论述问题?

*立论与驳论:课题总结报告通常运用正面论述的方法

*事实论证法: 用亲自得到的多个事实材料证明研究结论

波尔特定理: “一个事实不能证明一个结论,但是一个事实足以证伪某个结论”

*事理论证法:借用某种经典理论论证你的研究结论,或让某 种经典理论在新结论中得到创新性诠释

3.提出亮点是关键

★什么叫理论亮点?

*新的发现与发明---理论、技术

*新的概括与发展---提高、升华

*新的应用与验证---经验、推广

★理论亮点的生长点在哪里?

*在科学研究的空白地带寻找“宝藏”

*在相互矛盾与对立的结论中追求“真理”

*在继承与扬弃中获得“新见”

*在应用与验证(实验或实践)中发现“新知”

★如何提炼理论亮点

* 稀薄理论----将理论推论到透彻程度

* 矢志创新----不做出新结论决不罢休

* 鉴别比较----怎样比别人高明一点

* 概括提炼----超凡脱俗,不同凡响

4.精心 “包装”是保障

★什么是 “包装”?

*“包装”是回眸来路,回顾研究过程,总结利弊得失,调整写作方案。

*“包装”是评估验收,检查论点、论据的可信度与论证过程的严密性。

*“包装”是修改润饰,增强报告的可读性,提高文字的艺术魅力。

★为什么要 “包装”?

*“包装”是对社会负责,避免制造 “文字垃圾”!

*“包装”是在打造精品,以能推出精品成果。

*“包装”也是为了维护单位和个人信誉,以便给读者留个好印象。

★怎样进行精心“包装”?

*“文章不怕百回改”!

*不断发难,反复斟酌: 论题是否明确?纲目是否清晰?结论是否科学?资料是否翔实?论证是否有力?文字是否精美?格式是否规范?标点是否正确?……

*首尾“附件”配备完整: 单位、课题组成员、提要、关键词、题注、注释(或列出参考文献)、证明材料。4.课题研究报告的构架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业成绩评定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缘起

不用标题式而用段落式扼要说明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

二、研究过程

1.理论学习阶段

2.实际调查阶段

3.尝试测评阶段

4.分析总结阶段

三、研究结论

1.评定重点: 听、说、读、写能力

2.测评方法: 笔试、面试

3.分数计量: 每种能力按100分赋值

4.成绩评定: 累积法百分法

权分分配法: 权分为1。假如:

听0.2; 说0.2; 读0.3; 写0.3

四、理论分析

1.学业成绩评定是衡量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形式

2.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四个方面

3.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统

一、自评与互评相补充,是客观测量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能力的恰当方式

4.权分分配法是测定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能力的科学评价方法

五、设想与建议

1.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能力评定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研究课题,今后我们拟进一步深入研究。

2.小学高年级学生各科学业成绩的客观评定不容忽视、不可回辟,我们拟借鉴本课题研究的初步经验,逐渐开展数学、外语了等其他学科学业成绩评定的研究。

3.小学高年级学生各科学业成绩的研究任重道远、意义重大,建议有关科研机构、兄弟学校的志同道合者参加进来,协同攻关,以期得出科研正确的结论,找到更为适恰的解决办法。

第15篇:课题总结报告提纲

初中班级学习小组管理实践研究

中心中学

一、“班级学习小组管理”研究的提出

(一)初中班级学习小组管理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班级学习小组管理”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人本主义理论:

3、初级社会群体功能:

(三)“班级学习小组管理”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四)“班级学习小组管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班级学习小组管理”研究方法

1、

2、

3三、“班级学习小组管理”研究过程

3

四、“班级学习小组管理”研究的主要成果

(创新点和结论都是成果,不需单独写,融入成果当中) 五“班级学习小组管理”研究的附件材料。

第16篇:课题总结报告写法

如何撰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一、结题报告的类型及主要结构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

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实验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基本上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3个地方:

1.研究报告中的第3部分“课题研究目标”,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假设”。

2.研究报告中的第9部分“课题研究成果”,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结果与分析”。

3.研究报告中其他部分的标题中的“课题研究”,应改为“课题实验”。

二、结题报告的总体要求

1.要根据课题研究类型的要求,规范小标题的表述。2.要扣紧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撰写结题报告。 3.结题报告的结构要完整。 4.语言文字表达要规范。

三、结题报告各部分的基本要求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这个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回答好“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个别的结题报告,如有必要,还可列出一个部分“课题内涵的阐释”,专门对课题的内涵作说明。

2.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既可以单独作为一个部分来陈述,也可以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来陈述。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能更充分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来进行。这部分的陈述要求理论依据要具体,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列出课题研究所依据的若干个具体的理论观点或若干项具体的政策,所依据的理论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所选择的政策要具时代性。在陈述理论依据时,应切忌将某一专

3 家、学者的整篇著作或某一个文件、某位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全文当作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是本课题研究所要最终达到的目的。在实验性的课题中,它体现的是“实验假设”。实验假设其实也是实验将要达到的目标。这一部分的陈述只须用

一、二百个字就能说明问题。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陈述的是课题研究的范畴,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对研究主要内容的表述应当紧扣研究目标,简明扼要,准确中肯。在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时,有的将子课题表述成研究的内容,这也是一种简洁明了的表述办法。必须注意的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课题研究成果同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的研究结果必须在研究成果中予以体现。

6.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指的是该项课题在研究时所采用的教育科研方法。一项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科研方法。比如,采用实验法,同时也可能采用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这部分的陈述,一般列出将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

7.课题研究的步骤

4 “课题研究的步骤”这部分的陈述比较简单。一般将课题研究分成准备、实施研究、总结等三个阶段,也有的分成四个、五个阶段。然后,在每个阶段中简要陈述做了几项工作,一做什么,二做什么,三做什么,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需要花费较多的笔墨来陈述。要通过回顾、归纳、提炼,具体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具体陈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做法来开展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也可以与“课题研究步骤”合在一起陈述,在每一个阶段中具体陈述所做的几项工作,所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

撰写“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不要用总结式的语调来撰写,不要将这部分写成经验总结或研究体会。

9.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 第二,研究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

5 第三,有关课题的研究经验或研究体会不要在“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来陈述。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这个部分内容陈述要求比较简单。但要求所找的主要问题要准确、中肯。今后的设想,主要陈述准备如何开展后续研究,或者如何开展推广性研究等。

第17篇: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高职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理实一体化课程

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阶段总结报告

医疗卫生系

史晓琪

教改课题总结

医疗卫生系 史晓琪

本学期我的在研课题《高职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是以解决我校医疗卫生系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过程中小班授课课堂过于死板,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为目标,进行的课程建设项目,以期建设理实一体化课程,现将本学期所得所想报告如下: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所以老师要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关于认识小儿各类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健康的学科。在我的课改教学中,本着理实一体化得教学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将教学目标明确化、具体化,根据学生的能力设置好恰当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要分析恰当

我的课改目标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回想过去的教学内容,理论部分过于繁杂,过于琐碎,日后应该分析好教学内容,接入恰当的、合理的实践内容,理论支撑实践,实践强化理论,强化实践技能,完善临床实训基地,包括医院、社区、幼儿园等,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三、教学方法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自古以来,在教学的路上,教师们都在不断探求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我采用过微课教学法、病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模拟病情及PBL教学等,使学生置身于病例情景当中,自己发挥总结得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并在最后检验自己的护理目标有没有完成。在日后的工作中,应该继续发扬有效的教学方法,钻研新颖的方法,并且摒弃不良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程序与设计应贴合教材

对于教学程序的设计,应贴合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体安排合理,层次分明。教案设计合理,项目齐全,思路清晰,这些都是我们护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每堂课设置新颖的病例情境,可用于引入新课以及课后加强理论知识的识记。

五、教学姿态应得体自然

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各种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讲解生动简练,语言标准流畅,教态得体,板书简练工整。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在日后应加强板书书写的工整性,不要过于冗杂。还应继续丰富理论知识,教学讲解才能更加流畅,对知识的剖析更加透彻,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将来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护理当中。

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课程建设项目的提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使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从各个方面逐层深入,各个击破难点,旨在建立完整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团队,完善教学内容。

第18篇: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中期工作总结

梁湖乡岷州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现行的写作以命题作文占绝大多数,从写作内容到写作技法都给了学生极大的约束,造成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厚。

(2)训练文体单一,使作文变成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学生体会不到写文章的社会价值和交际作用,认为写文章只是完成功课的需要,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分数。

(3)从作文现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还较普遍。 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国外:中小学作文训练也一直强调“丰富生活体验”。世界发达国家美国,更是将作文引进生活,教师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思考和准备,作文命题也以关注人生和学生未来发展为导向,追求真实与实用。

2.国内:

(1)意识不强,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实际的陈旧作文观。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 (2)观念落后,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陈旧教师角色观一直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教师成为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在人们的观念中,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教育的主宰者,学生是待教育、待发展的,而教师就仅仅是使学生进步、发展的实施者,自身的人格水平、知识水平不值得重视,忽视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也就忽视了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师的熏陶感染。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入手,多角度、多层面地选题立意,鼓励学生自由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来;学生通过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想认识来捕捉习作素材。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又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动地做到“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从而促使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断地提高。

生活作文意味着将学习的形式化为生命的活动,作文的过程也就自然演变为心灵体验生活的成长历程。当体验的痛苦和欢乐倾注笔下时,作文不再仅是运用语言的学习过程,更是审视生活,反思自己的心灵思辨过程。我进行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三、研究目标

(一)总目标: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不能离开生活而独立存在,作文要为生活所用。通过课题研究,最终使学生学会交际,能够参与社会表达。

(二)具体目标

1.促进作文教学的优化。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生活化”作文教学内容的新体系,逐步探索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构建师生互动的、生活化、活动化的作文教学新模式,总结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

2.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通过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高效达到小学生作文训练要求,提高学生描写生活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探索

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融各种教学方法于生活化教学策略。要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生活化策略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行—知—行”的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认识。

(二)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们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特点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

(三)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

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要体现在作文指导、作文评讲、作文评改上,作文教学过程是在作文生活化策略理论指导下,融作文内容生活化策略和作文训练生活化策略于一体的。

五、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筹建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明确所有成员研究内容的分工和职责,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二)2014年9月—2015年1月,为课题的实施阶段。我们正在按照研究方案的要求和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工作。边研究,边开展活动,边整理资料,提炼经验,总结工作中的不足,为下一步结题做好准备。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加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要树立教师的生活教育思想,并且要遵循生活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谐性原则。同时,教师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置于教育观念改造的系统中来比较,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生活化策略放到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二)探索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1.以观察为基本方法,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作文训练的前提、基础和重要条件,只有引导学生观察,才能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内容有血有肉,真实感人。我们从实验中获得,学生只有认真地观察,深刻地认识了事物后,才会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写出一篇好文章。

2.以教材为依托陶行知先生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句话强调了实践对于获取知识和创新的指导意义。在生活中实践,锻炼习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七、主要成效与思考 (一)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1.教师方面:通过研究和实验,促进了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支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理论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 一起,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教师们撰写了有一定质量的研究论文。

2.学生方面:作文要为生活所用,每一次作文都有对象,达到交际的目的。作文是为了学生学会交际,参与社会的表达所用,只有在生活学习,作文才有话可写。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尚待解决的问题

1.教师主观问题:小学教师由于工作头绪多、课务繁重,研究条件和研究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教师对教育科研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匮乏,能力极不平衡,所以其研究工作常常在低水平上重复。如何提高研究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与积累存在问题。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让他们把生活中的经历写成作文,他们对材料的筛选还没有恰当的方法。

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正处于研究阶段,在研究中还有许多理论、实践问题需要研讨、解决,迫切希望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支持和指导。

第19篇:课题研究前期总结报告

《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前期工作总结

瓜州县梁湖乡岷州小学

我校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提出研究课题《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于2014年3月申报。自申报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展开、推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反复论证,申报立项。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分析实验对象的具体情况,拟定和完善实验方案,对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这一课题进行反复论证和修正,使其完善和合理化,更具操作性。在各种条件具备和资源充足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课题《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向市教研室申请并被立项。

二、宣传发动,成立课题组

在广大教师中着力宣传课题开展的必要性,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题研究是我校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科研强校的重要策略之一,二是学会做课题是每个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当代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之一,三是研究《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是针对现阶段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的,是每个教师都应站出来解决的。

在学校的组织下,经过学校推荐,成立了一支热爱学困生、在作文教学、教学科研方面有一定经验的教师组成课题研究队伍。确定张建花为课题组主持人,孟姣、张晶、赵金梅、王丽春、田翠、宋雅杰、李智慧、康忠德等为课题

组成员。

三、强化培训,促进教师成长

我们知道,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树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一是通过培训抓教育观念更新。组织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及文件,展开调查,举办讲座等方式,使教师对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有足够的认识,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价值,对课题研究充满信心并热情投入;二是通过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的能力,教给学生一些较好的收集信息的渠道,能够合理的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

四、建立健全相应的课题管理制度和信息流通渠道

学校制定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管理与评估办法”“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制度”“梁湖乡岷州小学课题研究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成立的课题研究小组,全面负责整个研究策划、指导和督导管理,使我校教师明确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任务和工作方向,强化过程研究和原始资料的收集管理,为下阶段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二)调查研究法--是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更有效;

(三)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协作人员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作文生活化教学方法,以形成一整套的理论框架;

(四)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的学习方法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六、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组全体教师整体认识有差异,致使部分教师还没有明显的行动,还在初期的探索。

七、努力方向

(一)继续加大培训、指导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二)深入进行课题研究,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要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们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课题的实施阶段。在准备工作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和不足,今后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改正和解决,加倍努力,圆满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第20篇:课题实验阶段总结报告

课题实验阶段总结报告

一、概念的界定

“小课题研究”活动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发展,教给学生一些创新技法,使学生能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以创新教育为目的的综合课程。教育的创新促使学生学习的创新,进而让学生达到创新学习。

二、实施背景

探究是创新的基础,探究性学习是创新性学习的关键。这种学习策略是对学生过去被动的、呆板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弊端的极大冲击,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科学探究兴趣,增强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公平竞争的观念、自我教育的意识、组织活动的能力,为适应社会、走向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我们于2006年暑假前提出了“关于开展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随之组织学生付诸实施,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锻炼,在探究中成长。

三、实施过程

通过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新路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让学生学会选择,自主确立小课题

学生小课题研究是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以探究的问题为载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诱导学生自主选择出便于研究操作的小课题?我们遵循自主选择性、实践应用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以“你最乐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或“你身边和周围环境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为题,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充分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问题,人人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乐于探究的问题──小课题。在这里,我们一是拿出专门时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二是着重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宜小不宜大,应便于操作;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总筛选。一开始,从征集的上百个问题中筛选确立了多个科学性和适应性强的小课题,如“我们周围的鸟类”、“塑料?生活?白色污染”、“交通呼唤文明”、“火灾与隐患”、“挖掘民间游戏”、“折纸的魅力”、“计算机与我们的生活”等等,并分为自然科学、社会人文和技术革新三大类内容。接着,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所喜欢的问题,让他们自愿组合分组,再次自主选择研究的主题,自主确立研究的目标,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研究方法、操作步骤和成果展示形式,并逐步实施。

可见,引导学生从质疑、讨论、筛选、确立小课题开始,到再次自主选择、分工合作、研究制定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洋溢着自主性:学生研究的问题由他们自己来确定,打算由他们自己来商量,决定权由他们自己来行使,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无疑,这些举措和谐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习探究做好了铺垫。

(二)让学生学会探究,体验感悟小课题

探究是小课题研究的核心和根本。为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让他们逐步学会探究的方法,我们专门设置了一节小课题研究指导课,着重对小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如小组怎样分工与合作,怎样有针对性地调查访问、观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设想,怎样搜集和整理资料,怎样随时做好研究记录以记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怎样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怎样查阅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调查报告等等。随后,目标明确、分工清楚的小课题研究小组,积极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从学校开出介绍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以极大的热情,纷纷跑书店、拍照、采访、调查、取证,深入观察社会与自然,开阔视野,丰富见识。

小课题研究使学生从学校这个“小天地”走进了社会、自然界这个“大课堂”去施展才华、磨练意志,去体味、领悟、发展、创新。

(三)让学生学会整理、总结、归纳小课题

郑板桥对写作要领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我们指导学生整理、总结、归纳课题,就是把他们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撰写研究报告,这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我们特别重视这一过程的指导和落实,力求让学生把观察、调查、访问、阅读、查阅资料所搜集到的所有资料信息,主次分明地进行梳理、归纳、撰写。撰写时要求学生在文字上要精练,力求言简意赅;在内容上要立意新颖,既有实践性、创见性,又要符合科学性;在思路上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就是说让学生理清一篇完整的研究报告,至少需要从四方面体现:一是简要背景说明,包括小课题提出的原因和研究的目的。二是具体安排,有任务分工、研究时间和研究方法等。三是研究内容、措施及结果,这是需要重点详写的部分,应内容充实,证据确凿,结论正确科学。四是建议或倡议,既有独到的见解和改进的方法,又要针对性强,让人看了信服,便于改进创新。撰写完课题报告后,研究小组成员在老师进一步指导下,再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反复修改,反复锤炼,精雕细刻,就像三秋之树,枝蔓信尽,脉络清楚;在选材立意上,不拾人牙慧,不作老生常谈。

这样以来,学生就基本掌握了加工处理信息的方法。我们的课题组所带的学生整理撰写的小课题研究报告中,“中国传统艺术——折纸的魅力”、“小学生课外阅读”等获区小课题现场展示

一、二等奖。小课题研究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科学探究意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指导》的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一)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改变了学生被动、封闭、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开放、多样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注重把研究性学习全面渗透于学校各方面工作之中。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学会提出问题,接纳组织信息、处理重组信息,利用综合知识来解决面临的一些新问题上,都能做到自主、开放、主动和创造性。特别是对知识的探求是主动的,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也趋于主动积极。

研究性活动把一把永不过时,终身有用的打开人类知识、智慧、才华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使学生不断索取自己所需知识,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和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二)强化了教师的教育科研培训,形成了校本培训模式。

新世纪的人才需要有科学的头脑、扎实的科技知识和科技实践能力,而这些都不能自发地从孩子脑子里产生。因此,培养孩子们的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是小学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其中的关键是使学生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活动获取解决问题最一般的思路、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敏锐性,从而养成对事物和问题的看法有一个更好的视野和深度,对信息的处理和运用更加灵活。

在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获取新的教育信息,构建新的教育理论框架。同时,不断地进行课题研究,积累研究活动的经验和方法论,才能适应、有能力指导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活动。我校具有研究型的教师已逐渐增多,教师的科研水平也逐渐在提高。

我校的校本“研究型”教师培训已初步完成,以教育科研为基点,为培养“研究型”的教师打下扎实的基础。校本培训以教师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为重点。

(三)构建了研究性学习的良好环境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进行研究性教学,促使学生研究性学习,布置研究性作业已形成了共识。同时在社会大环境中努力创建研究性的氛围,学生许多的小课题研究都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配合和支持,否则也只是一句空话。如《折纸的魅力》小课题,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后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也引了社会对折纸艺术的重视。

五、研究体会

1、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活动是提高学生研究性意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途径。

2、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活动是促使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3、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教师校本培训的新模式。

六、不足及后期目标

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得出研究学习活动的开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论;使学生在探索研究中,学生接纳组织信息、处理重组信息,能利用综合知识来解决面临的一些新问题,并起到增长构建新的信息作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更具有主体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校的《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指导》的课题在领导、专家的关心、指导和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课题总结报告范文
《课题总结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