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工作总结

课题阶段性总结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13 18:03:22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课题总结

课题总结

(一)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2011年2月2011年12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教学反思与教育智慧生成的关系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反思的习惯。学校的每一位任课教师每周都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教育智慧,并运用教育智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我校的教师逐渐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

2.教育智慧不断生成。通过交流对话、典型引路、个案跟踪、教科互动等方式,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学智慧,提高了每位教师新课堂策略的构建能力。 3.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高涨。

4.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良好的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为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科研的引领下,我校再一次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获得了又一个丰收年。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在全国、省、市、县级各类评比中有72篇分获

一、

二、三等奖;有29篇文章在各级教学刊物中发表。

三、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因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组织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者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

我们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去拥抱又一个灿烂的科研春天!

课题总结

(二)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多媒体以其信息传递的快捷性,知识更新的便利性,媒体内容、形式的新颖性走进了课堂。这种教学方式我们把它成为多媒体课堂教学。其主要特征是:上课以使用课件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把图片、音频、文字资料、板书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我们从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门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认识社会的课程,但学生现实的生活却远离社会,所以,过去我们的教学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思想品德课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使不少思想品德教师教而生畏。随着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给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了更大的任务和挑战。而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支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为了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课题小组进行了此项课题的研究,研究已有一段时间,已取得了一定的结果,现对课题研究做以小结: 我们课题小组首先进行了政治课堂现状分析,发现了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于是进行了多媒体课堂实践,每节课都精心的进行课堂设计,多方收取素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在实践的各个年级组进行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问卷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反馈的信息,发现多媒体教学课堂的诸多有效性,使政治课堂的作用在初中教育阶段发挥了巨大的教育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创造良好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如我在九年级鲁教版第一课《责任对于你我他》一课的导入中,我用了一个简单的课件,课件的内容为一则关于美国前总统里根少年时期的一件真实的事例,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我又设计出了与事例相关的三个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中涉猎到了对责任的思考。这样导入新课既简单明了,又富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二、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其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能充分借助视听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讲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感受现代科技》和《走创新之路》两课时,为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我就从最贴近生活的衣、食、住、用、行方面,搜集了大量反应变化的图片和短片,通过直观的对比,学生纷纷感叹现代科技的神奇作用。接着我又利用课件将反映中、美、日二战之后科技发展速度和科技创新速度的对比图表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当学生读过之后,陷入了思考,表示要努力学习,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又如,我在讲到初三关于党的基本路线时,考虑到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不好理解,于是我给学生搜集了许多资料图片和事例材料,如《青藏铁路》、《三峡工程》等,让学生去了解、体会,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学生在这种形式下通过了解和体会各种情景材料,质疑旧观点,提出新观点,使已有知识和新生知识逐步融会贯通,思维能力得到了增强。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如在讲有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我利用多媒体先后播放了一些有关不同国家的服饰、标志性建筑、见面交往礼仪等图片和纪录片,引导学生从认识绚丽多彩的世界文化逐步上升到:我们要有开放的胸怀,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学习不同文化的优点和长处,做文化交往的文明使者,共同谱写世界文化的和谐乐章。

四、运用多媒体创设导行情景,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内化

《课程标准》强调避免单纯传授和死记硬背的倾向。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从中得出正确的道德结论,从内心引起道德动机,自觉地履行道德准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初中《思想品德》的教材大多以故事、事例为载体来传授某种道德观念。上课时,教师可以播放课本剧或适合课文内容的动画片,把课文单调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富有生机的立体场面,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情、景、理的相互交融之中明白道理,升华情感,指导行为。如我在鲁教版八年级上《家,温馨的港湾》一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显示文字材料和大量关于家的影像资料,特别是讲到子女履行孝敬父母义务时,我播放了关于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的感人事例,学生们感动的哭了。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点感动的泪水,同时更是学生们认识到了自己对家、对父母的责任。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真正实现了思想品德教学的三维目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提升。通过利用计算机手段把生动的视听教材与常规的教学手段巧妙结合,让学生有声可学,有形可仿,各种感观主动参与,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自觉地落实行为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将感知内化为自觉行为和内在素质。 当然,随着现代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尤其是在我们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方便了教学,为教学带来了巨大的、良好的效果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

首先,盲目追求视觉的刺激,哗众取宠。这种课件可能一开始确实能吸引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但在多次使用后,就会适得其反,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向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上,造成注意力以及时间的浪费,甚至引发课堂的混乱。有的政治教师在上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前胡乱下载一些与课堂关系不大的音乐、视频等课件,敷衍学生,显然这违背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课件制作篇幅太多,课堂容量过大,带来不适感,信息难以消化。以政治为例,做政治课件时应做到少而精,最好在15张以内,否则把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方法、有关本课的国内的国外的时事政治等一股脑做成幻灯,一张接一张地放,学生甚至都还没有看清内容,或者看清了但没来得及思考、记录,就换成下一张了。上课时似乎是什么都听到了看到了,下了课就感到好像没学到什么,更说不上课后的复习总结了。

再次,多媒体成了教师创优评优课的单纯工具。教师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其人格魅力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持续连贯的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德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个人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政治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在多媒体使用中应注意每一位学生的表情的变化。通过观察,会发现学生不会去喜欢一个放映员的,因为他们的教师从头到尾不用粉笔写一个字,只有大屏幕的标准字体。

面对教学中的问题,我们课题小组也在积极的改进,我们的改进措施有: 第

一、方法上引导,提高教师运用技能

新事物总有新面孔,即使是一台带有写字板的电脑,在外行人看来都是摸不着的东西。 有的教师习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不习惯于用投影、电脑等现代化设施。固然有惰性的因素,但主要的是不会用或用不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偶尔赶潮流,准备好了课件,可上课时,不小心触摸了不相干的按键,怎样切换也切换不过来,忙得满头大汗,出现了令人难堪的冷场。下次他便再也不敢用课件了。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方法上进行引导,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设施的技能。从抓青年教师培训入手,以青年教师的学习活动,带动中老年教师制作课件的积极性,使他们尽快地掌握操作多媒体设备的技能,最终对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认真设计和制作好课件是搞好多媒体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不能将多媒体教学单纯作为减轻劳动强度的手段,仅仅将放映课件代替板书,用教材或讲稿直接投影。要利用传统教学的优势,认真对教材进行处理,组织好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要充分运用声音、图像、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使学生眼、耳、手等器官综合参与,使其注意力集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不能以辅代主。是课件辅助教师,而不是教师辅助课件。教师仍应起到教学的主导作用。要防止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仅是一个大型课件的演示、播放过程。 第

四、不能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为用多媒体手段而用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若盲目的使用,课件不是围绕教学内容服务,课件过于花俏,无效信息过滥,造成喧宾夺主,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冲淡教学内容的主题,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课件的内容一定要新颖、精练、重点突出,切戒不顾教学实际需要而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让我们在思品教学实践中去体验总结,恰当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使老师乐教,学生乐学,提高课堂效率,使思想品德教学焕发青春的光彩,真正成为受学生喜欢的课。

课题总结

(三)

我们低年级数学教研组在XX年年10月申请了郑州市课题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近两年来,在专家指引、领导重视、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圆满完成了阶段性的研究计划。

一、专家指导

两年来,学校曾先后几次请到刘良华教授、肖川教授、胡远明教授等为我们进行讲学,让我们从宏观角度审视自己的课题和教学;而省数学教研室刘富森主任、市数学教研室连珂老师更是就计算教学的本质为我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二、领导重视

我们的课题与2010年学校制定的数学工作计划重点不谋而合,借助学校对此项工作的重视,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许多便利条件。在 领导重视的东风下,许多研究就变得容易了很多。

三、研究过程

1、在课题实施之前,作为课题主持人,我和课题组成员利用集体备课、教研的时间,一起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数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数学计算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课题研究获得质的跃升。同时,我们还有所分工,收集有关课题的资料,为课题框架构建完整、充分、饱满的躯体,保证课题的质的完美和量的统一。

2、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本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我们实验教师确定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从三个方面研究: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学生的计算方法研究,家校的有效联合研究。

3、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合作交流学习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

4、结合学校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同课异构、青年教师教学展示以及说课展示等活动,课题组老师抓住每一个有利机会,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以活动为契机,以实验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实验教师贺红晓老师执教《倍的认识》,郑青老师执教《捆小棒》;李圆圆老师执教《三位数乘两位数》,王芳老师说课《5的乘法计算》,葛盛菱老师说课《分房子》,郝雅琪老师说课《9加几》等。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活动方案合理可行,情境创设实用新颖,素材选取翔实可靠;着眼于探讨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活动中教师合作探究、交流借鉴,课题研究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5、每次教研活动后,教师带着反思听同仁点评,及时进行反思撰写,以领会课堂教学的真谛,每次互动交流教师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实验教师带着问题、质疑,听同行点评,明确学习新课标,不仅是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贯彻;要灵活使用教材,不仅是抓住课本的关键,更重要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场;要突出学科的特点,不仅要有专业化教学,更重要是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一系列的研究课活动中,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得到很好的培训和锻炼,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绩。

6、学生的教育仅仅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行教材中习题量偏小,练习量不够,导致计算速度慢,计算方法单一,解决这个问题单靠每天的40分钟数学课是绝对不够的,需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家校合作,让孩子能够每天进行适当的口算练习(如每天20道听算题目),适时进行精神鼓励(评选口算之星、颁发计算小能手奖状)和物质奖励(铅笔、橡皮之类的小文具)。

四、成果形成

1、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课案、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每月每位实验教师最少撰写两篇)。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2、经历一年多课题研究后,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技能,形成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参与课题研究的年青教师,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有三位先后参加河南省和郑州市的观摩课、优质课活动,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五、研究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实际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以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质量。

1、要进一步引领实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不能因为班额大、不便于操作而放弃改变。

2、要在研究的低年级学习阶段,特别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因对成绩的重视而忽视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3、对班级内缺少家庭教育的个别孩子,要想法设法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避免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

4、要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不让学生把计算教学归为枯燥无味的范畴。

5、要尽量完善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有效评价。

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特色建设的新篇章。

推荐第2篇:课题总结

《挖掘绘画潜能 激发学生探究行为的研究》

美术组课题总结

本年度,我们在前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下按制定的计划积极实施,较顺利地完成本期工作。在美术课题组长带领组织下按时开展教研活动,按时交课题资料,收集一—六年级学生优秀作品。按时参加教研活动,听讲座报告,听优质美术课,按时交学习笔记,计划、总结。

一、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美术组周二开展美术教研活动,交流教学和课题研究情况,共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互相交流探讨自己的想法。积极学习教科研的有关理论知识,提高教科研意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科研课题,并进行研究,然后把研究的成果应用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活动,促进了组内教师之间的沟通,使工作中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对教学和课题研究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做好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后认真反思,从课堂中总结经验,促进教学能力的更快提高。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并且,本年度我们还开展了师徒同上一节课,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切实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对学生的培训 本学期的周五下午坚持开展校本课程绘画班训练,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作品及得到家长及学校的支持和肯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艺术节绘画比赛,在比赛中有2人获一等奖,9人获三等奖,42人获鼓励奖。

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与困惑:

1、繁杂事务性工作多,教师备课量大,备课的时间严重不足,深入备课的效率过低,教师工作压力过重过大。三位美术教师的课时量都在16——17节课,任教年段均为2个,平均每天的课时量为3——4节,除去集中学习、学校活动、教育局开展的活动、材料撰写,以及美术教师自身的繁杂事务性工作,用于备课的时间少之又少,深入备课的时间不能保证,大多时候都需要利用教师的休息时间,长此以往,教师负担过重、工作压力过大。

2、部分教师对于教科研不能按照课题计划要求科学、规范地进 行,还存在靠经验和思辨认识的现象,资料的积累和分析研究等意识也还有待加强,研究工作有一定成果但还没有取得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进展。

在研究进度上,由于教材的变动对识字要求也有相应的改变,在今后对上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时,要结合课标和教材灵活运用。

(一)挖掘绘画潜能,激发学生探究行为的研究它涉及面广,影响学校的发展大,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真正挖掘绘画潜能,激发学生探究行必须处理好以下二个方面的关系: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理论的理解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如何正确适当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并找到一些切实有效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显然还有一个不断摸索和完善的过程。

2.全面挖掘绘画潜能还是以点带面开展潜能开发的关系。

(二)挖掘绘画潜能,激发学生探究行为的研究课题本身题目较大,很难着手全面开展研究,我们只是对已有的被认同的潜能做一些有益的探究,更何况我们也只是涉及两种潜能的研究,所以还需进一步完善。

1.关于什么才是学生真正的潜能特长,是否有一定的量化标准。

2.关于挖掘绘画潜能的过程,能否有一定的体例,是否对学生也有好的效果。

3.关于对学生发展的评价,怎样的评价才更科学等。

(三)当然我们还会继续努力地去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使本课题的研究能正真为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

推荐第3篇:课题总结

幼儿园中班组体能大循环的有效方法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2016-09-05 15:48:06)转载▼

为更好地增强幼儿体能体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户外大循环是促进幼儿体格健康发育为目的,尝试运用不同体育活动器械及辅助材料,在不同气候、时间,合理利用场地进行体育锻炼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运动带来的成功感,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

在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动作发展的目标后,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水平、器械使用的时机以及选择幼儿熟悉感兴趣的内容,我们的大循环活动从平衡木,轮胎,木梯,大型玩具,彩色水桶,爬行垫,攀爬架、高空触球。整个循环活动让幼儿在户外走、跑、爬、跳,让幼儿的动作水平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活动中控制练习节奏与密度,合理安排每个区域的人员的工作职责(即:对每个区域器械的使用和幼儿安全保护),体能教师根据幼儿运动的密度及时更新大循环中的个别活动,给幼儿不一样的新鲜感,激发运动兴趣,挖掘运动潜能;通过大循环的模式,使孩子的体质得到增强。

一、利用幼儿园户外场地条件,科学规划体能大循环活动区域

我们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对全园的活动场地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设置了跨跳区、爬行区、侧翻滚区、平衡区、跳跃区、等。在设置区域时,主要考虑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活动量的大小和基本动作的难易。在每个活动区根据区域功能提供种类繁多、数量充足的活动器械,满足能力各异孩子的需要,使他们的运动兴趣、能力都得到发展。为了确保大循环运动常态化,我们制定了可行性的活动计划;既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又保证了大循环运动的合理性。在大循环模式中做到低强度、高密度、急缓结合、动静交替,将体育课与户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既保证了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又保证了孩子运动的密度和强度。使孩子的体力和耐力不断增强,体质也得到提高。

二、提供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械,促进幼儿全面协调的发展

体育器械是支撑孩子发展基本运动的载体,是幼儿提高能力、积累经验的媒介。因此,在各活动区内,我们提供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不同层次的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场地设施与周边环境有效结合,因地制宜,使材料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让幼儿乐在其中。

(一)体育器械的使用和投放应具有游戏性。如中二班设置的爬行区——野战军,教师将爬行对象置于左右俩队,利用爬行垫设置线路,用颜色区分男孩、女孩的队列,又有匍匐前进的距离,用野战军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能快速匍匐前进的兴趣。又如中一班钻爬区“小鱼游”,教师利用钻爬动物圈和桥型纸盒,将它们分别组合为“海中障碍物”,引导幼儿通过环境不断强化幼儿钻爬前进的要领,安全前行。再如中四班的“探险寻宝”,教师在侧翻滚区的地垫俩边,设置了红色标识,暗示“水下有危险”,一定要保持身体在侧翻滚时,利用身体的惯性,直行、翻滚,不要掉到水里让鲨鱼“吃”了。

(二)体育器械的使用和投放应具有挑战性。体育运动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培养幼儿大胆、勇敢的意志品质。为此,我们专门设计做了两把不同宽面、不同高度的梯子。刚开始,孩子都是小心翼翼前行,在老师的保护下经过多次练习后,孩子们还能在梯子上双手变换动作,充分调动幼儿运动的积极性,游戏的愉悦感、成功感得到满足。梯子和不同器械的组合易生成有趣的运动,我们利用梯子和轮胎组合,横、竖、平、斜等多种形式的摆法,这些都成了孩子们乐于尝试,积极探索的运动项目。

(三)体育器械的使用和投放应具有层次性。材料要吸引幼儿,使幼儿喜欢玩,愿意玩,应该经常引导幼儿更换运动的方式,努力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适宜的锻炼空间。如:平衡区提供地垫、滑滑梯等形式,地垫长度不一,有远有近,幼儿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站位,进行平衡练习。,有易有难让幼儿根据自己发展水平选择器材。

(四)巧用标志物,培养规则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孩子顺利开展大循环户外体育活动的基础。比如:我们在固定区域放置相同的材料,并且有图标的暗示,孩子看到这些,不知不觉地就明白运动的规则,对活动既兴奋,又感兴趣。

大循环活动使孩子能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选择材料和玩法,孩子在活动中一起搬运、搭建所需的材料,一起讨论玩法,一起拓展新玩法,一起合作游戏等等,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意识。

(五)探索体育器械的玩法,发挥其运动价值。

在我园,废旧塑料桶是幼儿非常喜欢的运动材料。关于塑料桶的玩法层出不穷。在大循环活动中,我们开始将塑料桶和飘带相结合平行摆放,孩子跨越通过塑料桶直线跑动;后来我们又将塑料桶摆成Z字横排,孩子单脚或双脚跳进跳出;将四组塑料桶挨在一起摆成十字线条,孩子会交叉在花样路线上面走过或连续跳进跳出;将塑料桶与沙包配合使用,又变成了练习行进跨栏时定点取沙包的器械。总之,一种材料使用方法的改变,让幼儿时时保持新鲜感,让孩子在实践中提升兴趣,在兴趣中锻炼能力。

三、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提高幼儿成功感

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让幼儿喜欢运动。如:在“平衡木”的提供上,我们根据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直道平衡木、间隔平衡木、弯形塑料小桥三种难度不同的器械。孩子根据能力自由选择,有的幼儿在同伴的影响下主动尝试过不同的平衡木。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孩子,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增强幼儿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大循环户外活动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的体力、智力和能力条件,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感受体育活动的快乐。通过常规化的大循环活动,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让幼儿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内容,培养幼儿勇敢拼搏的精神,强化规则意识和集体观念,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独立能合作的品质,提高幼儿自主运动能力,使每个幼儿的动作发展、运动能力得到不同水平的提高。同时,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激发孩子的运动潜能,为幼儿健康全面协调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一次次的大循环活动中,我们不断积累知识,引导孩子探究新的玩法,使孩子在探究体育器械、与体育器械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运动潜能。每次大循环后,看到孩子们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我深刻感受到“体能循环”精神的影响力,解读体育活动——以儿童为本,培养个性、健康儿童;感受运动——以儿童为本,共构构建健康、快乐家园。

推荐第4篇:课题总结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大化县 第三小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与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 2018.1.29

本课题在我校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已经走过了半个学年。从申请立项、确定方案、构想策划、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到贯彻实施,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的开展略有成效,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初步构建,内涵发展更为丰富,引领目标更为明确,现将半年来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的开展活动情况作以总结:

一、课题研究工作情况及进展

(一) 理论与实践并进 理论是实践的航标。因此进行理论学习是我们课题组一定要坚持执行的工作重点之一。由于前期做好了专门充分的理论学习,因此,本学期我们将理论学习渗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课题组成员做学习型教师的思想意识,养成学习的习惯。课题组长带头并要求和督促组员每月必须至少写一次学习笔记和感想。这个习惯从课题实验伊始一直延续至今。我们课题组教师长期坚持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并在组内实现知识共享。我们在网上申请了一个课题组的QQ群,大家若发现有好的文章都可以放入邮箱中供大家学习,在开展课题组学习活动时,还将所看到文章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这样,我们在科研思想上就比较容易沟通和达成共识。 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是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前提,只有在正确的理念下指导研究与教学,才能更好探索出高效的学科教学模式。在学习理论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几个工作:

1.每学期规定每名教师读一本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且每月有读书笔记的检查,纳入平时的教学月评月查。

2.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学论等教育理论专题校本培训讲座活动。

3. 学校再次对课题组教师进行了课题相关培训工作,使课题教师明确了课题方向、目标和任务,并积极探讨课题的实施整改方案。

(二) 以校本教研为主阵地,积极探索

为了提高课题的研究质量,我们以课堂、学校教研为主阵地。在教研活动出现的种种问题上,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推进备课改革

为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实施了合作备课。每一单元进行一次高效学科教学模式的合作备课,由一名课题组骨干成员和一名一般组员组合成对,提前对导学案的编制进行探索,然后自主进行实验,进行反思。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是富有成效的。

2.改进研讨课

为了使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围绕课题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

①主题研讨。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设定者有时是课题组长,有时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②一课多教。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反思总出更有效的课。如李龙银老师执教的数学研讨课《鸡兔同笼》,三本校的六年级三个班分别试教了一次。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③同课异教。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为同课异教。如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一次中青年教师比武活动,要求同年级的参赛教师执教同一个内容,且按照高效的学科教学模式来上课。在这样一个大型的教研活动中,通过比较,认识到了这种模式的优势,同时也发现了这种模式的不足,还有进一步探索的必要。

3.提倡互动评课

评课是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的体现,它需要教师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用内化的理论来阐述。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后撰写一份评课稿或提纲。在评课中,我们除了先请执教者说课,还主张向执教者质疑,问他的设计思路、问他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这种积极互动的评课氛围常常感染着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

4.改善检验途径

归根结底,我们课题研究的初衷是为了追求教学效果教学效益的最佳境界。说白了,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模式教学最后的效果怎样就要看每一位学生是否真正有所收益。

为了检验课堂教学,我们进行的课题实验课都进行了现场的课堂教学效果反馈,课一结束就要求组员及时对听课学生进行问卷反馈表上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抽查。全体组员通过高效课堂的教学评价表,和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反馈表。进行检验与下一步的改进。旨在检验高效课堂的实施效果。

二、课题研究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带动青年教师的群体培养,通过优质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多种形式,促进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并开阔了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智慧。年轻教师,均在课题研究中迅速成长,脱颖而出。他们遵循教学规律,关注全体学生,追求高效教学,大胆尝试,在课堂驾驭和执教水平均有显著提高,深受学生喜爱,在学期的学生测评中,学生的成绩和认可度均在列前茅。经过努力,可以说我们的每堂研讨课都十分出色,课堂教学十分贴近学生,精巧而富有美感。通过课题研究,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打造了名优教师。

2.提升了教师研究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语文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教师对新课程及有高效课堂教学有了自己的认识,结合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对照我们的课题研究计划和措施还有一些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其原因有两点:要进一步借助于远程培训、网络教研、自学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研究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四、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针对以上课题研究的一些现状,提出了今后课题研究的大致设想:

1.建立课题组成员奖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使研究工作扎实开展下去。

2.下学期教研活动以课题实验研究课为主,完善操作要点。最终形成可操作的高效的模式。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研究方向,使课题的研究目的逐步更加明朗,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3.在校网站上建立课题研究专栏。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教育的旧面貌,它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现代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搭建了极好的教育教学研究平台。

4.让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观、研讨,开阔眼界,学习先进,改革教学,将多邀请教育行家来校讲座、听课、教研,使全体老师都能受益,使课题实验更有利地开展。

5.整理和归纳阶段性课题资料,建立课题分项档案。

活动场景、设计、活动记录、活动照片、调查表、评价表和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活动小结等的保存和整理及时整理,建立分项档案。

推荐第5篇:课题总结

课题研究总结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即通过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多层次的问题,教师巡回观察,及时指导,实时反馈,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以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的目的。

具体做法如下: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按能力强弱搭配,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二、培养合作组长

在建立小组之前,先提出当小组长的要求、职责,然后实行民主竞选,或毛遂自荐,或我来试试看等办法产生小组长。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指挥操作等领导小组协作互助和掌握小组的秩序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向老师汇报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同时,要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并教育他们在偶尔犯错时,要勇于自我批评改过,消除同学间的意见隔阂,这样更有利于小组合作,有效地调动团队精神力量。有一个得力的小组长,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

ZHENG DE ZHENG SHEN

ZHENG JI ZHENG REN

正德正身 正己正人

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

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把前5—8分钟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也是一个引路人,同时也是参与者。

四、科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合作

首先,在学习新课时,问题的设计要具有目标性、问题性。“目标性”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准确而适度,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问题性”是指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激情。

其次,在新的知识、技能形成时,小组讨论要给每个学生创造一个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的组建锻炼机会,使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在“质疑”和“辩论”的过程中,及时暴露学生知识、技能的缺陷,再借助集体的智慧,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思考、交流,充分展示自己和集体的力量,发挥个性特征,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分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下的学习,它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通过小组的互助,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尝到合作成功的喜悦,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数学组 2017年7月4日

ZHENG DE ZHENG SHEN

ZHENG JI ZHENG REN

正德正身 正己正人

推荐第6篇:课题总结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课题总结

建桥中学 宋牡武

2010.7

互动要求师生双向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师生根据观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通过触摸,感觉和欣赏他们生活的环境来进行学习。师生互动,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师生互动关系是一动态的过程,由于不同的师生类型与合作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师生互动模式,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际观察对师生互动类型进行划分为认知互动、行为互动、情感互动。并讨论不同类型的师生互动模式对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研究。师生互动方式对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研究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尽量作到精讲、少讲,对学生所学知识创设问题情景,教师与学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研究的重点在教师转变、更新观念,如何建构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随着实验教师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训练的现状,传统意义的老师教与学生学习的机械相加逐步转移到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搜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及团结协作、互动交流的能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形成品格和发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途径丰富,方法多样。本课题组认为: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实现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及其有效性,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时是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继续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程改革计划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的研究与探索至关重要,它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并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途径。 2.按照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第一: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包括教师的教,又包括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因此,教学中师生互动构成课堂结构。第二:教学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学的任务是立体化,既要教知识,训练技能,又要发展智力、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因此,教学就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知道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增强体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提倡“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运用能力。教学正逐步由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学观念,从教师单一的“一言堂”向“师生共同探讨式”模式转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在新课程中,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也将是师生共同开发的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呈现出一种新型的导和学的合作关系,尤其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我听”、“教师写;我记”、“教师问;我答”的统一模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学习,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独立钻研,从而使学生由原来的消极状态转变为高度状态。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从师生互动学习、师生的双向互动,产生“共振”作用,真正丰富课堂,形成合力,初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等,在师生交往互动中探究创新,在师生交往互动中搜集资料自主学习,积极实践,主动探索,达到创新的新境界。①优化师生关系,激发生生、师生交往互动;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互动有内容;③教师走近学生,和学生一道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达到情感互动;④在共同讨论探究合作的基础上互动。

三、课题研究采取的方法与具体措施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进行,我校确立了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师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研究,在2009年9月确立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经前期申报、立项。课题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1月)

(1)深入调查,确定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制定总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建立业务档案,作好进展情况记录。

(3)明确课题研究成员实验任务和研究主题。建立课题资料档案。随时积累和分析材料。

(4)搜索整理相关资料,组织课题前期调研与测试。 2.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5月)

2009年9月课题开题,做好课题方案的完善工作,落实课题研究计划,搜索研究资料。2010年1月撰写阶段性总结。 3.总结阶段(2010年5月——2010年7月)

用积累的资料和经验,撰写课题总结。

开展《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其目的是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中呈现一种新型的导和学的关系,尤其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我听。”“教师写,我记。”“教师问,我答。”的统一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学习,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独立探究,从而使学生由原来学习的消极状态转变为高度的积极状态。这样,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教师可以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又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既可探讨教学方法,又可以达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使学生主动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其探索知识的欲望。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采取传授法、观察法、情境创设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总结提高法组织全体教师认真探讨、研究、寻找英语教学与课题的相关点、切入口和生长点,具体做法如下:

(一) 积极参加课题培训,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 1.积极参加县学校组织的课题培训或教研会。 2.利用网络资源收集课题相关资料。

3.购买相关理论书籍,自学与学后反思相结合。

(二)、注重课堂教学,铸造精品课堂。

我把课题研究的重点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让自己将精神力投入到课堂、释放到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教师教色的转变,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和平等的参与者。师生关系由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性学习。变单一知识传授为多元化的素质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改革,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参与实践,参与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多深入课堂、深入教学,广泛进行听课学习、细致进行点评,使我感受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立足之本。积极参与公开课和评课等教研活动

(三)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相结合,浓厚教科研气氛。

围绕课题研究有计划地安排开设研究课,经过说课、上课、评课、课后反思等教学环节,将课题研究的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我校组织听、评课小组进行了说课、上课等竞赛活动,浓厚了教科研气氛。并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课堂教学评价等形式及时反馈教科研信息,不断调整、规划教科研活动,真正做到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堂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服务。

(四)跟踪调查,可检验实践的效果,提出了进一步补充完善意见和建议。

(五)当前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部分问题及改进策略。

在课题实验取得进展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进行反思,真实地总结自己的不足,以此唤起老师们共同来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

1.学生的活动方式更加丰富,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强,但也出现了两极分化。今后在研究中要重视活动参与的有效性,重视差异参与和全员参与。

2.实验教师在平时的实验过程中理论的总结不够,而且老师也要提高自己的素养。今后定期进行理论学习,规范教师教案设计、课堂反思、日常课堂教学等常规教学的行为。

3.常规教育教学任务与科研研究的深入开展产生矛盾。“问题即课题”,今后将在课题研究更多关注投向日常教学实践。 4.网络互动交流平台的利用问题。

课堂教学中,“和谐”度的把度。教师则平等中的首席,是说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体。主导到什么程度师生关系最为和谐?学生主体性发挥到哪步最科学?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平衡点在哪儿?

通过研究调查发现互动的问题难度要适宜。要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太浅激发不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动不起来。应该是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学生互动后会有成就感。目前,能对组织课堂教学互动的问答,收获不大,或是问题太大太泛,造成师生难堪。这两种状况都容易使学生对互动产生疑虑,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其症结就在于此。

互动的过程要依赖民主、平等、友爱氛围的营造。成功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借助对问题析探究,互相追诘,智慧在撞击中产生睿智的火花。这种活动在教师居高临下“满堂灌”的课堂是难以出现的,只有在民主,平等、友爱的和谐氛围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师生关系如何,是师生互动成效的另一个重要制约的因素。教师只要积极与学生交往,建立起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

民主气氛。在教学互动中,尤其应十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切不可随意挫伤,既要对自满者有所抑制,又要对自卑者有所激励;尤其应善于调控自已的态度、情感和行为,教师有了亲善、热情、平和、幽默的态度和情绪,才会引起学生满意、愉快、喜悦、崇敬的太度和情绪。

五、课题研究成果。

1.增强了教师的民主意识和学生的参与意识。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和教师共同学习,师生关系从“上下”关系转变为“平等”关系,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了“乐学”的情境。

2.教育教学的观念转变了——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3.教师角色转变了——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讲演者,还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示范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

4.培养了一支具有现代科研能力、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不断增强,教学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5.课题研究的突破

在第一阶段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所教班情况的调查发现:由于学区学生家庭困难的较多,父母外出打工,子女多数由长辈所带,还有部分是单亲家庭。他们忽视孩子的成长教育,导致很多学生性格孤僻、内向、不爱与人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而事实上,许多国外研究专家正把生生互动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人力资源,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全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精辟地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这一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它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通过一阶段的努力师生在感情上很容易沟通,课堂上除了老师准备的丰富资料,设计的教学环境外,学生们还自觉主动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带到课堂,让教学在充分的信息环境中发生互动。

六、研究中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存在的问题: 1.对于课题的研究更多是落实到某一课时进行的研究,没能立足于一个更高、更大的视野。

2.对于同一类型的课题,还没有进行合并式的研究,研究比较零散。

3.研究的理论不足,对于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不够,对于课堂中的小枝节的问题纠缠多,深入表象抓本质的能力不强。 4.研究成果的及时总结和理论提升的问题。 5.网络互动交流平台的利用问题。 6.如何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 研究设想: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师生互动的重要宗旨是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只有师生充分动起来,才会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最大的收效,同时老师也是真正的受益者,即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又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好的做法。我们应坚持以师生互动为重点课题加以研究,付诸实践。这样才会培养出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学生,同时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学中的个性化。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公开课教案

1.知识目标:A.掌握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B.学习重点词语 1.能力目标:A.谈论因果关系

B.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相互理解的能力

B..培养学生养成健康、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掌握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2 .难点: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主句用一般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 StepⅠ:Show the title of this unit on the screen and talk about the phrase “have a great time” with students.Then ask them some questions like“How was your last weekend?”、“Did you have a great time last weekend?” Step Ⅱ: Check if they’re happy or not and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named If you’re happy.Then listen again, trying to keep pace with the song and do some actions like clap hands or stamp their feet.Check the lyrics together.Step Ⅲ:Ask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such as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happy by interviewing some students.Tell them we’re going to have a party and ask what they will do.Then turn to page 34 and look at the picture in 1a.Step Ⅳ: Read the sentences in 1a and ask them what their meanings are.Then match the sentences on the right with the correct responses on the left.Check the answers and ask some students to give the reasons.Step Ⅴ: Ask them if there are useful phrases that they haven’t learnt before in those sentences and point them out.Then make up some new sentences with them.Step Ⅵ: Listen to the tape to finish 1b and check the answers quickly.Then read the short conversation in 1c and teach them how to make new ones.Next give them some minutes to make their own dialogues, offering them some help if neceary.Step Ⅶ: Ask some pairs to show their performances and give some comments, choosing some of their sentences to write on the blackboard.Then ask them to summarize the structure of adverbial clauses of condition introduced by if.Step Ⅷ:Ask them to look at the screen and do some exercises and review the key points in this cla.Then give them some aignments: Fill in the blanks and translate some Chinese sentences into English.

各老师评课情况

吴巧华老师:课堂生动,学生积极参与对话配合老师,可见教师备课充分。 刘艳珍老师:教态自然,能和学生很好的互动,并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气氛较好,时间把握比较好。

曾伟华老师:以一首活泼的英文歌曲导入,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在讲到一些句子时,讲得比较细其中语法点都能涉及到,并让学生造句了解其用法。

陈文娇老师:教学比较有条理,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良好。学生也愿意学,知识点总结较好。但教学情境创设方面还有待加强,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 谭见英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教学手段丰富,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罗文武老师:课堂较活泼,气氛较轻松自然,但有些细节部分做得不够好,如标点没有特别注意,该用问号的用了句号。还有就是if引导的状语从句时态不能让学生用“主将从现”公式去套。

彭先权老师:对学生评价中肯恰到好处,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但在提问时可以再多给些学生表现机会。

王勉老师:在讲语法时,不是纯粹的灌输给学生,而是让他们主动去探索总结,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张小曾老师:问题设置比较好,环环相扣,整堂课安排较合理,时间分配得当,充分以学生为中心,发挥了其主体作用,并扮演好课堂主导角色。但对学生的一些小错误要及时指出。

推荐第7篇:课题总结

小学生语文字词能力评价研究总结 (2006.12-2006.12)

“小学生语文能力评价实验研究”课题,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推进学科课程改革中启动的重点项目之一。该课题旨在通过对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以及课程改革基本要求和精神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课题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评价的要求,重点研究和探索旨在促进师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课题倡导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式和方法的灵活多样,强调评价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通过发挥形成性评价的诊断、反馈、矫正、激励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监控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从学习语文的起点上逐步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养成学习语文、应用语文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语文难教、语文难学”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在使用评价工具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省教研室李家栋老师提出的“验证、使用、完善、发展”的八字方针重点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为实验教师编制下发《实验教师日志》、《实验教师专用记录》、《实验进展指南》,有效的指导了实验工作。安排实

教师写实验反思意见,指导学生写使用《手册》体会。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部课题组提供的评价工具,进行实际操作。在运用中,判断评价工具哪些方面符合农村小学的教学实际,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更能符合农村小学的实际特点。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切入点,在运用中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反思,主要从量表与形成性评价工具的内容进行改进,尤其是家长如何的参与来进行改进。。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大都是青年教师,他们热情高,责任心强。两年来,他们学习了有关考试改革方面的理论,认真读了《小学生语文字词能力评价手册》一书,经历了“选题——计划——实施——总结”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从中增强了科研意识,学到了科研方法,提高了研究能力。这为他们参与校内考试改革、从事考试命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过程与方法:

1、首先,我们将利用专家和实验老师编制的小学生汉语拼音、字词能力评价工具对学生进行前测,然后记录科学的测评数值,对测评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

2、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质性评价,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从中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结合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反映学生语文能力特别是字词能力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活动中的能力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通过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成长资料,能够表现学生能力结构发展变化的情况,促进学生的反思和自我认识,帮助学生选择最佳的发展途径。

3、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评价工具。

4、每一学段的实验任务结束后真实、科学地写好实验的阶段试验报告和实验小结;最后写好总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

1、是制定研究方案。先由课题组设计学校总课题组的研究方案,而后两个课题组的教师依据本年级的特点设计每个人的具体实施方案。对于方案的要求,我们强调了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过分强调方案的理论性。在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突出了课题研发目标的制定。我们确立了四个研究目标:

⑴进一步验证总课题组提出的评价标准是否科学,进行修正和完善。

⑵进一步修改其表述语,使其能为多数教师明白。总课题组作出的概念界定以及提出的各学段学生能力发展特点和评价标准的语言以及对语感、言语交际、言语调控的内容描述过于学术化,一般教师难于理解和把握,通过研究,要根据实际进行描述,使它更贴近一线教师。这是从实验推广的角度着想的。

⑶教师学会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语文综合能力。

⑷设计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案例,创制学生使用手册,为总课题组提供样本。

2、是进行宣传发动,召开家长会,求得家长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突出了对家长的培训。一是突出了对家长的教育,很多家长一听到搞实验,马上产生了担心的心理,思想中出现了把自己孩子当实验品的想法,为此讲明教育课题的先进性,讲明本课题的意义非常关键。二是突出了对学生家长的指导培训,需要家长做什么,怎样进行配合都要讲得非常清楚。应该说我们前期的家长工作是做得很好的,这在课题研究前期的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和前测试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环节表现得很突出,但后期的研究我们有所忽视。

3、是制定前测研究方案,认真搞好前测。前测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为了搞好前测工作,我们首先引导教师明确前测的意义,强调了前测既是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给于基础的认定,为后期的对比评定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是发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存在问题,改进教学的关键。我们在对该课题的理论学习研究时,就曾在李家栋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到本课题对教学的最大促进意义就在于,通过研究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生成新的课题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以前测为中心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开展,为下面的课题步入正轨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取得的成果:

2005年10月,为了及时总结各地成功的评价案例,进一步贯彻落实项目实验的基本理念,推动项目实验深入发展,加强对实验老师的指导,课程教材中心向各实验区下发了《关于征集“小学生语文能力评价案例”的通知》。此次案例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实验教师的积极响应,经过实验教师及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我校共有11篇案例获奖,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6篇。这即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鼓励与鞭策,我们将再接再励,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四、反思与建议:

1、加强学生、教师、家长结合,体现多元化

课程改革提出要加强评价中多元主体参与,我们采用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的、开放的多方协商评定法,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动力,成为学生发现和调整自我成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在评价中,为了避免教条的理解评价主体多元化,我们强调并不是所有项目评价都要多方参与,而应有重点。知识领域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学生完成,情感与态度、学习方式则应由学生、同学、家长、教师共同给予评价,从而提高评价的效度,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2、本课题研究,历时两年,我们对小学语文素质测评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其成果具有实用价值,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校内考试改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但在研究中,语文素材的积累不限于书面的材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生活,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是非常重要的。

3.如何尽量多的提供交流平台,激发教师实验的积极性

教师同样需要激励,举行适当的实验成果交流与评选,有效调动教师实验的积极性,同时能确保经验的交流与共享。

推荐第8篇:课题总结

“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阶段小结

大悟县新城中学课题组

田忠宏

一、课题概述

“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是2004年市教科院下达到我校的研究课题。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及《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同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让我们的语文老师进一步明确“读、说、写”教学不仅是个体的活动,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综合能力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与教学水平。初中语文教学有赖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的语文基础,在此基础上分层制订训练计划,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总之,“综合教学”是指多途径、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体化教学,把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纳入语文教学范围之内,使课内训练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本课题实验基于“大语文”教学理念,着眼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值得大范围推广。

本课题的研究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校长熊齐云、常务副校长丁强亲自担任课题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另有三名副校长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同时也得到市县教科院、所领导专家的帮助指导,市教科院的董中华先生、县教科所吴普明先生、徐改云先生在百忙之中多次亲临我校关心指导,课题组全体教师在此对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一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实施过程中采用调查法、对比法、综合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其研究时间及阶段为:

2004年9月——2005年元月为学习准备阶段;

2005年3月——2005年12月课题可行性论证,制定实施方案; 2006年3月——2007年元月,实验研究阶段

(一);2007年3月——2008年元月,实验研究阶段

(二);2008年3月——2009年元月,实验研究阶段

(三);2009年3月——2010年元月,结题总结,研究反思; 2010年10月专家论证,结题验收。

三、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与目标

1、对象为

七、

八、九年级学生。

2、目标:

①读、写、说综合教学的一般规律; ②读、写、说综合教学与新课标的关系; ③读、写、说综合教学的板块结构; ④读、写、说综合教学的教法与学法; ⑤读、写、说综合教学融合点的开发和利用; ⑥读、写、说综合教学中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⑦读、写、说综合教学中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利用; ⑧读、写、说综合教学水平与能力的评估体系。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综合实验”要求教师从整体把握读写说的教学目标,变分别教学为整体教学,整合读写说三者优势,共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2、联系性原则:读写说既是相对独立的教学个体,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和规律,不能相互替代,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所侧重;同时,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影响学生语文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3、主体性原则:“综合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探究,了解特征、掌握规律、学会运用。

4、差异性原则:在实施“综合教学”实验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准确把握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基础水平的差异性,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照顾两头,促进中间”,让优秀者领跑,让落后者跟上,让中间部分保持前进速度,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5、科学性原则:“读写说综合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结合语文新课标科学引导学生在读写说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6、创新性原则:“读写说综合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规律和教学观,抛弃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思维训练,注重创新实践,注重过程体验。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去体悟语文魅力与特色。让大语文观、创造性思维、信息技术、过程体验这些当代思维理念和模式融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五、经验与成果的积累读写说三者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读写说综合教学的核心是“综合”,肯定的是读写说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但这绝不是说三者可以相互替代,混为一谈。读写说是三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读是写和说的基础,写和说是读的发展。可以说,写和说的材料源于读,写与说的表现形式源于读,写与说内容的观点和思想也是从读中得来。

(一)关于“读”。

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和规律,首先是感性认识,然后才是理性认识;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向前发展。因此,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读是第一位的。只有通过大量、广泛、深入地读,才能让学生在大量已知信息中进行梳理归纳,得出结论。学生就是在读的过程中积累了语文知识,训练了思维,丰富了语文素养,形成了一定的思想意识。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和默写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训练方法,应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教法,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技能,第一基本功。我们课题组的语文老师,都十分注重在实验中狠抓“读”的环节,落实“读”的教学目标。例如,课题综合组长高炜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时,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来落实本课教学目标和本课题的实验目标。授课教师没有在诗歌的体裁及诗歌的写作背景与方法上花过多的时间,而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对诗歌的阅读上。第一,配乐朗读,利用视频再现曹操面向大海,站在高山之巅吟颂《观沧海》的壮观景象,让学生领略大海的浩瀚与壮阔,进而领悟诗人豪迈博大的胸怀。第二,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共同演绎一代枭雄与豪杰的齐天激越与豪情。第三,通过分角色与分组朗读,让学生去领悟和感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江的广阔和诗人驾舟踏浪的风华意气。第四,再通过默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去体悟离人感伤的情怀。就这样,课文的内容、景物的描写、诗人的情怀,通过反复的读一一为学生接受,成为学生新的知识积累,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把需要三至四课时的内容,用一课时完成了。第五,在读的基础上,辅以写和说的训练。写的训练通过改写马致远的《天净沙》来完成,作课堂练习;说的训练是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改写成景物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的白话文,在下一节语文课时作为课前演讲材料。高炜老师的这节课,既突出了“读”的训练,又将写和说的训练在读的基础上有机的结合起来了,效果很好。

以上主要是课内读的训练,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训练也不可忽视。因为,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在校内课堂上,还要走出课堂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学习语文。不仅如此,学生的语文实践也要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落实、去检验。课外阅读的主要形式一是精读,二是泛读。实验老师在学生课内阅读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我们指导学生阅读的具体方法:一是与语文相关的文章或知识要详读,理清思路,抓住要点,做好读书笔记,实现内化。古人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的是读书一定要做笔记。因为再好的头脑都有遗忘的时候,笔录以后就可以长久地保留下来,以备不期之用。二是要制定相应的读书计划,对必读的大部头著作采取零敲细啃的方式,对借来的书籍采取突击的方式,坚持每天读一至数小时的书,必须持之以恒。三是对一般的书刊文章则可采取泛读的方式,开卷有益。四是对传统的文化和外来文化做到有选择地阅读,学会采用批判的眼光去对待它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其精华,去其糟粕。五是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异端邪学、黄色书刊等有害的东西。有害书刊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大,实验教师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且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为了方便学生阅读,我们实验教师想法设法为他们营造阅读的空间和氛围。一是成立各种阅读小组,比如古典文学欣赏小组、鲁迅作品精读小组、外国文学泛读交流小组、科幻作品阅读交流小组等。二是各班都开辟了不同规模的读书角。全体同学自愿捐献几本书刊,有的一人就捐了上百本。对私人贵重书籍则登记造册,交换借阅。三是各小组定期交流读书心得。四是学校定期组织读书演讲比赛,鼓励优胜者。

(二)关于“写”

我们实验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注意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认真的梳理总结,学习效果不好。往往是这也知道一点,那也知道一些儿,都是些零零碎碎的东西,用的时候又记不住,不是没法用就是不敢用。这样读来的东西作用不大。那么,应该如何提高“读”的作用和效率呢?我们的结论是读写结合,边读边写。前面的一种读书方法,是一种单纯的“读”,目的性不明确,可能是为了猎奇,也可能是欣赏,还可能是消遣,不能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读写说综合教学”,把读写说紧密结合起来,在读的基础上,添加了写和说的目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①课内作文。实验教师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在题目、体裁、字数、时间上不作规定,学生写好后就交教师批阅。教师批阅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可口批也可笔批;可单独批改,也可集中批改;可以是教师批阅,还可以是学生间相互评阅。总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锤炼他们的写作技能。

②课外作文。要求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体验生活,去挖掘素材,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实验教师江光宏、朱光道还经常把自己写的下水作文发到学生中去传阅,或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去引导、启发学生。因此,他们两个班有四个同学在全县作文竞赛中获

一、二等奖。并有多人在学校举行的作文竞赛中获奖。

③创办习作园地。我们学校从2004年“综合教学”实验开题以后就动员各班自编自创手抄报。学校每月出版一期《学生习作选编》,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刊登出来,在全校传阅。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作用较大。很多同学都以能上校刊为荣,还在下面暗暗较着劲!校刊上的作文是不能弄虚作假的,只要是有人检举习作抄袭,是要登“报”通告的,并要求该文作者公开向全校师生道歉。各班的手抄报也各有特色,有《小荷月刊》、《春芽》、《三月》、《新星》、《墨香》、《笋》、《追求》、《明天》等,刊物虽小却渗透创作小组成员们的心血。每张小报都有报头,并注明了日期、期数、主编、责编和指导老师等项目,分版排列,大小为十六开纸正反两面,文字插图均由学生手抄手绘。

④写读书笔记。学生课外阅读时,往往不爱记笔记。实验教师针对这种现象,及时纠正及时引导。比如课题组的张红斌老师要求学生记阅读“流水账”,即每位同学都要记载自己阅读文章的题目、作者、文体、篇幅、内容摘要、名言警句、新颖佳句、精彩片断、心得体会等内容,有时还根据不同学生指定具体的阅读对象和范围,定期检查或抽查。这样“逼”了一段时间,他们班的同学大部分都养成了自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⑤写观察日记、随记、大事等杂记。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有相当部分学生在作文时无话可说,或东拼西凑,或胡乱搪塞。写的事件往往是“牛头不对马嘴”。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例如有一次,课题组教师田锋在上作文辅导课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谁知道今年第一次打霜是哪一天?你第一次看见枫叶红了又是哪一天?”“谁记得去年的第一场雪是几月几号开始下的,下了多长时间?”全班竟没有一位同学能准确回答出来。什么原因?因为他们平时就没有留心去观察这些东西,更谈不上把这些东西记下来。那么在作文中如果要写这些自然景色的话,他们就只能胡诌了。由此例可见,学生写观察日记作用极大。为此,我们实验教师便经常查阅学生的观察日记,并常常与他们交换意见,作必要的指导。

⑥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综合教学”实验启动以后,学生发现语文课与原先不同了,活动多了,大家学习语文的热情高了,甚至连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过去学生很少找老师问问题,而现在很多学生经常围绕着语文老师问这问那,还不时出现一些热烈讨论的场面。这种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将进一步推动语文教改向一个全新的阶段发展,同时也说明我们的“综合教学实验”的效果是十分显现的。

我们课题组的实验教师经过认真的讨论分析,发现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第一,字、词的基本功不扎实;第二,不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更谈不上准确;第三,字、词逻辑,事理逻辑混乱;第四,普通语法错误严重。究其原因,一是小学语文荒芜严重,没有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学生语文知识层面,出现了多个不同的断层,表明这些学生在小学的某个阶段语文基础薄弱(“掉了链子”),影响了后期发展。二是后面继任的教师也没有对他们进行“补缺”。这些问题给我们实验的整体推进带来了一些困难。这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出了一个警示:绝不能放弃这些在知识上有了缺陷的学生,因为这不是他们的错!三是我们语文教改本身也存在某些缺陷。或许是教材,或许是课标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觉得教材弱化或淡化学科理论,突出学生的过程体验,这原本没有错。但弱化、淡化基础理论到什么程度,还有待实践给予一个相对准确的参考值。不过,我们在教学中感到现行人教版教材把过去绝大部分的基础理论都去掉了,而教学时又要常常使用(如词性、句子成分、标点符号等),特别是在考试中也经常考到,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因此,我们建议语文教材中还是要适当的增加一些“词性”、“句子成分”、“文体”等基础理论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三)关于“说”。

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做行政领导的不愿给教师作报告;多数学生家长见了自己孩子的老师显得手足无措,甚至连话都不会讲了。主要原因是他们觉得老师都很有水平,在他们面前讲话害怕出错,不敢讲。学生在课堂上不爱讲话既有这种心理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教会学生去说,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们课题组的老师提出让学生“敢说——想说——会说”的“三步训练法”。

第一,要引导学生敢说。课题组的熊宁生老师在教阅读课文《杨修之死》时,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学完全篇。学生开始不敢说,熊老师设置了第一个问题:“是哪一件事情直接导致曹操杀死了杨修?”学生回答:“是杨修猜出了ˋ鸡肋ˊ的意思,曹操借口杨修扰乱军心,将他就地正法。”老师进一步要求学生把这件事讲述出来。熊老师的第二个问题是:“曹操杀杨修的原因绝对不是偶然的,而是杨修必死。请你们从课文中找出理由。”接着同学们把后面的六个小故事讲了出来,解决了主要教学目标——读和说的训练。熊老师的第三个问题出来了:“曹操还是很欣赏杨修的,或者说曹操还是很惜才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学生又讲了曹操吃了败仗后而厚葬杨修的故事。最后熊老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第四个问题:“从课文的材料中你们认为杨修是个什么样的人?曹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同学们经过充分的讨论,有人说:“杨修很聪明。”有人马上反对:“他如果真聪明的话就可以躲避曹操的杀害。”最后得出——杨修是个爱耍小聪明的人,而曹操则是一个“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一代奸雄。

第二,要激励学生想说。课题组长高炜在激励学生想说方面颇费了一些心思。一是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二是在讨论问题时鼓励学生多说;三是经常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要求每个同学都说;四是举办小小故事会要求大家轮流说;五是分组做传花击鼓等游戏,点到谁谁就讲一个笑话或表演一个小节目;六是组织各个读书兴趣小组开展“亮一手”的竞赛活动;七是每节语文课前由学生开展5分钟的演讲活动,讲一条新闻,说一段故事,评讲一件时事,报告一则天气预报等均可;八是对每个学生的进步都做好记录,定期评价,特别是对在学校或校外获得荣誉的学生一律请上光荣榜,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他们班学习氛围更浓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热情更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活动中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第三,要训练学生会说。“敢说”“想说”只是初级目标,“会说”才是终极目标。能够展现出说话的技巧、才能和艺术来才算“会说”。要想真正让学生达到“会说”的境界,决非是一件易事,也绝非一日之功,而要靠他们日积月累,终其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能达到“会说话”的最高境界不会有很多人,但这并不妨碍让大多数学生成为“会说话”的人,我们相信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课题组的高家福老师为了训练学生“会说”,采取创设情境的办法效果十分显著。情境一:“他乡遇故知。”甲:“老伙计,好多年不见,想死我了!”(握手,拥抱),乙:“是啊是啊!也想死我了!”乙:“唉,你怎么跑这儿来了啊?有么事吧?走,我们先找个地儿喝一杯,边喝边聊。”甲:“好,好!我来做东。”(第一轮交谈结束)情境二:“酒店交心。”乙:“兄弟,你这些年在哪里高就啊,伯父伯母还健康吧?家里情况怎么样?”甲:“不瞒你说,当初在机关总想混个一官半职,后来年龄大了眼看仕途无望,前几年下了海,自己开了家小公司,做贸易的,有口饭吃而已,父母还扎实,生活基本能自理……听说你儿子出息了,到澳洲留洋去了,到底是书香门第呀!真让人羡慕啊!”乙:“哪比得上你老兄ˋ财通三江利达四海ˊ,那才叫一个阔哟!哈哈哈,来,干一杯……”情境三:“问路”。有一天你独自一人外出,访问了一个同学,碰到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你要向她问路,你该怎么开口?①“大嫂,到大智路怎么走?”结果是:“滚蛋!谁是你大嫂,你妈才是你大嫂!”②“阿姨,请问往大智路怎么走?”答:“哦,大智路,坐3路公汽到大智门下车再转21路公汽再走三站路就到了!”问法不同,效果当然就不一样,通过各种各样的情境去体悟语言奥妙,让学生知道交谈的场合不同,交谈的内容和方式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学生掌握了这些特点和技巧后,就产生了自设情境在同学间互问互答的欲望。老师作为指导者随时帮助学生释疑解难。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学生交谈的内容丰富了,技巧也明显提高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这些各种情境下的对话记录下来,形成稳固的知识体系,就会取得很好的说和写综合训练效果。

根据“综合教学”试验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原则,实验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读写说”的教学目标,整合三者优势,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因为三者统一于语文教学目标之中,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实验对象身上有机融合。打个比方说,读写说三个渠道的信息就像三根导管的营养液全都输进了学生的体内,经过分解、内化就变成了学生的内在知识积淀和潜能,结果是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增添了新的能力。同时,根据实验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原则,读写说又是三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规律,不能混为一谈,在具体实验教学中要有所侧重。再者,学生心理和生理上存在着差异,还有基础与能力上的差异,这就更增添了实验主体的复杂性。因此实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验中要采取各种不同实验手段与方法。在总体上我们采取了“抓两头,促中间”的方式,来平衡实验效果的整体性,对单独个体我们又分别制定了相应的个案,区别对待,力争补上“断层”、接上“链条”,确保大面积的获取实验成果。

当然,实验的方法还有多种,训练的方式又各有千秋,我们课题实验收获的成果也很多,在此不能一一表述。就是上述文字也恐不成章,记错之处、表达不当或观点不妥之处,还望诸位学者专家不吝赐教。就此草草收笔。

六、各种实验成果另编辑成册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帮助

推荐第9篇:课题总结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研究 -工作总结报告

禹城市高新区草寺小学 张梅

杭州师范学院茅育青副教授在其所著的《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智慧》一文中有这样的论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际上就是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激励工具与教学环境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这样我们就能认识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优化我们的教学。

研究的过程,是促使我们不断学习、思考的过程。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了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

一、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提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条件。

我校自2002年以来,先后配置了标准的电脑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开通了教室监控系统和学校网站等,初步拥有了现代教育教学的硬环境。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可以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信息化学习的教育环境、教师队伍和教育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软件建设方面努力与学校管理、学科课程、选修课程相配套,努力做到成套化、系列化、多媒体化,并且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接收站、校园网络系统,不断搜集积累完善各学科的教学资料,并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应用和研究。这样既促使教师在实践中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同时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学习交流的空间。

二、开展培训,建设队伍,开发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资源。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施课题研究的关键。基于这一点,我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塑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队伍。除了理论引路、课题带动、规范落实等措施外,我校开展了如下工作:

1、进一步抓好常规的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使用和音像教材制作的培训。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投影、录音、视频展示台、多媒体教室等常规设备的使用、保养知识,以进一步提高常规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率。

2、成立了由网络中心为主体的教学课件制作指导小组,为教师制作课件释疑解难,整理保存教师制作的课件,定期开展校内外交流,这样在开发出精品课件、优秀多媒体教学课的同时,又整体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水平。

3、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学校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加各类培训、评比活动,使教师及时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最新发展方向,取长补短,借鉴使用,真正成为学科信息化设计开发的带头人。

4、对全体教师进行分层次培训。已进行了远程教育资源下载、校园网络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魔灯等动画制作技术的培训。很多教师能熟练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操作并具有初步自行编辑多媒体课件的能力,绝大部分教师都能在网络环境下查询、阅览和开展教学活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尝试。

5、举办课件展示、评比。为了激励广大教师参与课件制作活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学校展示了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并利用校园网络将其上载到公共资源库中,供全校教师参考,看着自己和身边的同事制作的课件,大家都很高兴,说:开始学习时做课件似乎是梦想,现在竟梦想成真。这不仅对制作者是一种成功的激励,更是对全体教师的震动和鼓舞,大家都树起了信心。现在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多,一些教师制作的课件还获得了省、市级奖励。

6、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开展青年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究性教学设计评比,每年参加全区优秀课件及多媒体教学公开课的评比,让教师结合实际,比较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功能上的差异,钻研如何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模式,如何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让运用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谈自己学习应用的体会,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得失,教师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合理利用,发展创新,促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校园网络的建立,互联网的开通,极大地开阔了师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的内容。广大教师能够通过网上查询、下载大量的有关学科发展动态、国内外教改信息、名师教学经验等内容,使教师解决了备课中参考资料不足的缺憾,使网络进入课堂,实现了真正交互式的教学。促使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科教学中。

研究的过程,让我们对信息技术的作用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方面,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我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在市、校级的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这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为教学改革开辟了新天地。同时各学科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又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如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突破难点,动静结合,化难为易,直观感知,增强形象性,帮助学生发现规律,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现代教育媒体,直观形象的画面,启发性的提问,富有感染力的声情并茂的语言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新知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及表现力,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术教学中,除了用课件,还利用视频展示仪展示学生的作品,给学生自由广阔发展的天地,让学生尽情地想与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音乐教学中使用投影、录音、多媒体课件陶冶情操,激发情感,增强学生准确认知韵律的能力。

我们还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讨展示课活动。展示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科学等。展示课体现了以下特点:

1、所有教师都能结合本学科特点,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驱动学生的学习活动。

2、教师从课堂中心退居为辅导者,为学生广泛地收集学习资料,做好学生学习的后盾,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3、所有上课教师都能综合应用动画、影像、图像、图形、声音、文本等多种媒体素材,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多角度地将大量教学信息快速地传递给学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纵观研讨课的始末,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所显示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教学效益,更看到新课程理念存在的顽强生命力,并感受到它的冲击力。它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都通过老师们的教学活动完满地展现出来。

四、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的最主要途径,在有限的城,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改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整合后的课堂教学一改这些弊端,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拓宽了学生视野

电脑和网络,目前仅作为计算和信息处理的工具而存在,而且已经变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并以前的未有的强劲势头向前拓展,成为了一个人类共有知识的平台。学生在业余时间,通过上网来攻取各种知识,这大大扩展了信息来源,全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4、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资源,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师的经典教案、精彩课件,在计算机题库中查找各科试卷。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经验缺乏、资料匮乏等问题,快速地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快速提升以及教学实践的尝试,使教师们感到,学习资源的丰富和扩

大,方便快捷的教与学、学与学交互,为建构主义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它不但使建构主义理论有了实施的手段,而且推动了建构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大大地增加,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重大作用。

5、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撰写的论文及教学设计有多篇获奖,还有录像课获市级奖励。

6、通过课题实验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有所提高,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处理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在接受了学习任务后,能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然后,针对老师提出的一个个学习问题,应用所掌握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网络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的信息量大增,眼界开阔,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发散性思维得到了训练。

五、反思和建议:研究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大家一有空就凑在一起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可归纳如下:

1、多媒体不是用的越多,课就上得越好。上好课的要素很多,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我们不能无限夸大的作用。避免盲目使用这种教学手段,甚至把课堂变成了多媒体演示场,导致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热闹,但却违背了教学规律和原则,显得华而不实。过分强调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力,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对教学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方法的正确把握,对学生协作学习的操作的正确指导等。

2、教师应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熟练,就越能发挥它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反之则由可能因人为操作不当,或不能及时排除意外的非操作性故障而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干扰了正常的上课秩序。对技术支持和资料的取舍也都要求比较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需要进行多次的实验,结合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总结,不断创新。

3、有不少的课件把板书预先设计好,到时随着教学进程点击出来,这种做法把教学限制得比过去更死板。教师容易将教学情境创设偏高于教学目标,注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过度重视知识、能力主导,忽视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学习评价的重视不够等等。

六、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1、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

2、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不仅包括学会运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培训,使教师学会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合理地设计教学,传递教学内容,继续组织相关活动,推进实验进程第纵深发展。

推荐第10篇:课题总结

绿怡小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2012——2013第二学期)

这学期来,我校深入进行《随笔化写作》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两个子课题的研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想要的目的。下面就对这学期的课题研究做全面的总结。

研究目标:这学期来,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我校教科研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反思,推动整个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业务能力、专业能力的提升。

研究成果:通过半年来的研究工作,能够明显感觉到教师的专业水平显著提高,教学能力明显上升,教学研究和反思水平相对于以前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指导学生习作方面,语文教师能够做到情境为主,活动为先,体验感受,动笔成文。重视对学生习作过程的指导,习作兴趣的培养,注重对习作的修改和评讲。很多老师设计的随笔化写作课能够与时俱进,添加进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进去,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和目的。通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师们明显感觉到因为有了现代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和完美整合,整个课堂实现全方位立体式升级。

研究手段:课题研究只有深入课堂,和自己所教学科紧密结合才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本学期我校的课题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随笔化写作》方面。

1、狠抓理论学习。利用教研组活动空隙,组织校语文老师对随笔化写作方面的理论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让所有老师对目前最前沿的观点,论点和相关论据了如指掌。

2、开展相关活动。这学期,语文组老师除了进行理论学习,武装自我外,还组织了两次教学评比活动。首先是教学设计评比,我们精心做了策划工作,对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引。教师的教学设计篇篇都别出心裁,亮点倍出。有的紧跟时代特点,有的结合电视节目,还有的抓住学生喜欢的话题进行设计,总之是花样翻新,新颖别致。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方面

1、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开学初期,学校教学部门就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开展了有效的培训工作。有专门的负责人负责培训,指导和帮助。培训工作分为白板操作培训、信息理论指导、专家现场示范、名师点评纠正等几个环节。培训下来后,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我校4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能够灵活运用白板教学,实现了教学和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

2、通过评比活动展示研究效果。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我校主要通过开展相关的评比活动来展示我们研究的成果和研究收获的。首先我们在四月份开展了一次以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为载体,结合各科教学为内容的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从各位教师上交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来,大家都能够在设计中体现媒体的运用,以媒体的介入来促进课堂的生动和更高效,实现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我们在五月份又举行了一次教学课件评比工作。同样要求教师设计一个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课件。教师们利用现代网络平台,结合学校教学条件,创设出风格迥异,别具一格的教学课件。

虽然老师们先后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收获了累累硕果,可是课题研究是无边无际的苍茫大海。我们知道,我们所撷取的只是沧海一粟,冰山一角而已。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继续沿着先前的道路,在课题研究的旅途上鼓浪前行,采摘明珠。

合肥市绿怡小学

2013-6-8

第11篇:课题总结

今年,我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遵循素质教育的规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及时而广泛地开展了数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课题实验活动,经过研究和实践,已初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等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和追求目标。过去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工作法已失去了它的市场,一个“自主、合作、探索”的教风与学风正在进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自主学习的时空渐趋拓宽,以此同时,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到了发展,英语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如下目标:

1、全面性。素质教育第一要旨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都能受益。

2、主动性。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学习的需要变为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求,变被动式的吸收为主动式的探索,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探究性。教学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4、合作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相互沟通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总之,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实验采取的策略

在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为体现“全面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这一实验目标,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营造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了满足学生这种需要,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首先,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的位置,服务者的地位。

其次,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期待和鼓励中,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就会以探索者、研究者的心态进入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为创造性地学习埋下伏笔。

(二)、改变学习方式,引导自主探索。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自主探索学习,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迫切的任务。

1、扩大自主空间,改变学习地位。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方式的改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选择探究的主题和探究的方式。

2、提倡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意识。课堂教学过程,是若干个体共同协作,相互提升和影响的过程。我们充分发挥每一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彼此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巨大的磁力,吸引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互补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与创新意识。

3、引导质疑问难,发展创新思维。

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课本,敢于超越老师,敢于用批评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这不仅无碍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还会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1、学生的素质得到发展。通过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积累、语言 表达、创新思维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提高。

2、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明显,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

四、努力方向

课题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提出如下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改水平。

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将继续加强科研能力的修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改水平,使课题实验顺利进行。

2、探索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我们将及时发现、探讨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使课题实验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享受到浓浓的乐趣,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就会尽情地释放,我们的课题实验目标将更为充分地体现出来。

第12篇:课题总结

“县域公民办学校一体化管理策略研究 ”

2013年研究报告

近年来,随着郫县经济的迅速发民,大量民工涌入我县,民工子女紧跟而来,外来人口40余万,占常住人口的4/5,民工子女12000余人,郫县公办学校无力为这些孩子提供如此多的学位,民工子女学校应运而生。学校产生后,教育局对类学校的管理基本上仅限于办学资格证的年审和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对学校的内部管理几乎为零,教师业务能力普遍偏差,学生素质普遍偏弱,在期末考试中,学习成绩与公办学校差距十分明显,中考上线学生为“0”,在社会上流传“民工学校就是培养下一代民工的摇篮”,民工学生如一只只离群的雁、单飞的鸟。民工子女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个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2010年县教育局组将如何提升民工学校提上议事日程,明确指出将民工子女学校纳入公办学校一体化管理,那如何深入进行管理,如何解决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从而让民工学校学生同享教育公平,促进民工学校健康发展,实现两类学校均衡发展。带着这样的困惑教育局开展了县域公民办一体化管理策略研究。

自县教育局申请的“县域公民办学校一体化管理策略研究”成功地被列为市级规划课题项目,这一年教育局通过精细管理、机制保障,政策倾斜深入开展研究工作。

一、本年度研究的主要问题

1、通过“一体化”,挂职副校长如何积极配合县教育局德育办扎实抓好文明礼仪普及教育,提升民工学校学生品格素养?如何配合教培中心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2、如何提升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学质量?

3、如何提升教师专业业务能力?

4、教育局如何对民工子女学校进行管理,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5、教育局如何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关怀弱势的民工子女学校,促使学校健康发展?

二、本年度的研究目标及任务

为了让课题研究具体务实地开展,本年度课题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研究公派挂职副校长到民工子女学校如何协助学校从德育、教学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2、研究教育局对民工子女学校的资助策略。

3、研究如何保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合法权益。

4、研究如何提升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水平。

三、具体研究过程

(一)精心组织, 精细管理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且聘请了市上的专家和教育局领导进行专业指导。今年初,领导小组对本年的研究工作做了详细的计划,并拟定了工作措施和工作行事历。每学期开好“四会”,即科研工作布置会、研讨会、阶段推进会、学期总结会。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地运行,建设完善的科研制度和保障机制,注重落实。

(二)完善管理制度,促使法人改善办学条件

2013年教育局制定了《郫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学校管理的实施方案》,相关科室按照职能认真履行一体化管理职能。同时完善《郫县民办民工子女学校考核评估方案》。教育局根据《方案》联合各科室平日的管理及检查完成民办学校年终综合评估工作。对民工子女学校评估和公布评估结果以引导家长选择学校,以行政手段撬动市场杠杆,挑起民办学校良性竞争,促使民办学校法人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做大做强一批民办学校,淘汰一批弱、散、小民办学校,实现民办教育跨越发展。

(三)落实政府扶持政策

(1)统筹安排,对口支援

①补贴学位费

根据成都市的“三证”政策,我县对于符合户籍不在郫县的流动人口子女安置条件的学生,补贴学校每生每期900元。在2013年,投入100余万元,用于补贴民工子女学校学位。

②添物派校长

2013年,县教育局继续统筹安排系统学校闲置的教育设备对口支援民工子

女学校,如电脑、投影仪、VCD,援助物品总价值约260多万元。(这种援助介于借用,物品所有权归县教育局,使用权归民工子女学校,保证国有资产不至流失。)同时委派挂职副校长深入指导工作,全部开支由政府买单。

(2)以奖代补,对教师进行培训。

2013年,教育局通过对民工子女学校综合评估,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专项投入70万元用于对民工子女学校教师进行各类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有效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四)动员社会力量,加大扶持力度

在2013年,挂职副校长们通过各种途径,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动员了大量的社会力量扶持民工子女学校。2013年1月,来自杭州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爱心人士向春雨学校的贫困及品学兼优的学生赠送总价值约3200元的物品和现金;2013年3月,温江读书会向阳光学校捐献图书500余册;2013年6月,教育局与计生局协作投入约十万元在阳光学校打造了“一家亲”书苑,建立了郫县流动人口青少年人格教育基地;2013年9月民革成都市委、民革郫县支部把阳光学校定为同心工程联系学校,从家长、教师、对贫困优秀学生的资助三方面扶持学校。友职、西南交大、省社科院、省教育学院为文武学校捐赠了价值近五万元的实体书籍和电子图书;由丹秋名师堂校长及老师社会爱心人士在文武学校资助了50名学生的午餐费用。

(五)建立教师一体化培训机制

2013年,教培中心的新教师培训、教育教研等活动都是公民办统一进行。2013年5月14日成教科与党办一起聘请了魏永红工作室优秀教师到文武学校上了示范课,魏永华为老师们作了语文课堂有效性的讲座。2013年11月聘请了专家对初中及小学高段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教法培训。

(六)建立学生升学保障机制

面对民工子女学校的初三学生,因中考受本地户籍特有条件的限制,他们不能参加本地的考试,即使考试,也不能录取;即使录取,也须缴纳不菲的借读费,让处于贫困线的家庭无力承担。好些学生在第一学期末便卷着铺回老家,形成一支新回乡队伍。学生看不到希望,老师看不到希望,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热情,并恶性循环影响到下一届学生,甚至下下一届。为了让他们看到希

望,让他不再饱受与最亲的人别离,也为了让我们的农民工兄弟能够安心地工作,在2013年,县教育局继续贯彻《郫县民工子女学校学生升入两类高中的实施意见》:县内民工子女学校学生初升高达到重点线的免费入学,达到普高线的优惠适当比例的费用。而且在公办中职类学校400个国家助学金学位中为民工子女学校初中毕业生预留200个学位。

(七)继续实行挂职副校长机制

2013年,教育局考虑到挂职副校长到到民工子女学校挂职时间一年太短,不利于深入学校内部管理。2013年把副校长挂职时间由一年改为两年。挂职副校长们继续坚持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指导不领导,做好公民办学校连接的纽带的工作原则,和学校董事会、领导集体,老师群体扭成一体,齐心协力,共建和谐校园。挂职校长们根据学校特点及自身特常,分别从教学、德育、安全等对学校事务进行有的放矢地深入研究、管理,力求管理出成效,管理高质量。

(八)保障师生权益

畅通民办学校教师职称评聘和评优渠道,按分级管理、与公办学校同等标准、统筹安排的原则,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受理,教师职称评聘和评优表彰优于公办学校,不设门槛。同时公招教师政策适度向民办民工子女学校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教师。民办学校的学生在升学、转学、考试等方面与公办学校的学生享有同等权利。民办学校学生先进评选与公办学校的学生享有同等权利,评选先进标准和人数优于公办学校学生。

三、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成效

经过一年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一些成果:

1、物化成果

2013届挂职副校长形成了多篇工作总结和论文。

挂职副校长论文、总结一览表

2、内化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教育局制定的县域公民办学校一体化管理策律,投资者、教师、挂职副校长、执行校长都转变了一些观念:

(1)投资者

通过教育局整合各科室对民工子女学校的常规管理和通过年终考核进行以奖代补等管理策略,促进投资者对学校硬件进行投入,让他们明白如果不办好学校,最终学校将会被淘汰。

(2)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高

通过教育局统一组织教师进行教研,各挂职副校长对教师班务管理、上课进行指导、聘请公办学校优秀教师送教进校等形式,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师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3)挂职副校长

各挂职副校长都表示,这次挂职经历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积累了经验,充实了头脑,还交流了感情,收获了友谊。同时,还能充分发挥挂职副校长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互访和教育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以促进优势互补,推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办学水平共同提高。

(4)执行校长

通过公民办一体化管理,教育局对执行校长进行培训,挂职副校长对校长的协助,执行校长的管理理念由人管到制度管的转变,让学校的内部管理逐渐规范。

3、认识成果

(1)各科室针对自己科室职能,对民办学校进行日常指导和管理,促进学校办学规范化。

(2)公派挂职副校长到学校全程参与民工子女学校的管理,即在教育局和学校间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也为学校灌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3)制定了《郫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学校管理的实施方案》,完善了《郫县民办民工子女学校考核评估方案》,对学校进行了规范管理。

(4)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为民办民工子女学校购买教学设施设备,这样既对学校投资者进行了管理考核,也完善了学校硬件设施。

(5)成了了民办教育协会,逐步形成了民办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政府依法监管、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民办教育管理格局,促进民办教育整体发展。

四、下阶段研究措施

1、继续探索以奖代补的形式。

2、进行民校民师引领和轮岗交流策略的研究。

3、继续进行扶持制度的研究。

第13篇:课题总结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资料,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2011年2月——2011年12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用心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透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透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构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理解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教学反思与教育智慧生成的关系”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

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透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资料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反思的习惯。学校的每一位任课教师每周都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教育智慧,并运用教育智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我校的教师逐渐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

2.教育智慧不断生成。透过交流对话、典型引路、个案跟踪、教科互动等方式,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学智慧,提高了每位教师新课堂策略的构建潜力。

3.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高涨。

4.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良好的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为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科研的引领下,我校再一次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获得了又一个丰收年。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在全国、省、市、县级各类评比中有72篇分获

一、

二、三等奖;有29篇文章在各级教学刊物中发表。

三、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用心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透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因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组织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者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

我们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到达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去拥抱又一个灿烂的科研春天!

课题研究总结

(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好处

体育教学小教具、小练习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具有教学特点、体现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学器具和实验训练器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体育教学中由于教材资料的选取不够广泛、不能联系学生的实际、活动场地狭小,学校器材不足,教学资料不够新颖、充实,其选取性、实用性不强,学生对所学资料兴趣不够浓厚。遏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试图透过师生共同创新设计体育教学小教具和小练习器材来有效缓解改善这一不足。

二、概念的界定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具

研究范围:小学阶段。

研究小学体育教学小教具、小练习器材开发(选材、设计、制作、使用推广)。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2、实验研究

3、调查研究

4、行动研究

四、具体研究资料

1、研究设计图纸

认真研究小教具、小练习器材设计的图纸,熟悉制作说明书,设想制作过程。

2、选取材料

根据设计图选取配套到材料。材料的选取是小教具、小练习器材制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器材的使用耐久性和安全性。在选取材料时应根据器材的使用特点、方法等进行选取。例如,在制作实心球时应选取皮革,因其柔韧性好,防水,而不能选取纸张类或硬度较强的材料。

3、选取工具

选取使用正确的工具可使在小教具、小练习器材的制作过程中节约超多时间,并且能够避免因为工具使用不当造成的材料浪费和安全事故,应尽量避免使用大型和危险性高的工具。在选取正确的使用工具时应注意工具的操作难易程度,还应注意工具成本及是否容易购置。再使用工具时应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必要时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4、现场制作

根据设计人设计出小教具、小练习器材图纸,制作说明书,利用已选定的材料,工具,按照说明书介绍的制作方法进行操作。制作时应注意时间的利用和分配,配件的安装顺序,避免返工造成材料和时间的浪费。

5、器材试用

对制作出的样品应及时进行试用,根据实际操作使用状况进行检测,发现不足要及时进行修改,完善,并找出问题原因,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及时总结经验,为今后的制作打下良好基础。

五、研究的基本步骤

1、前期准备

(1)确定课题,加强理论学习。

(2)制作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体育的基本理解、认识和常规需要。

(3)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状况实施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并及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与总结。

第一阶段:搜集有关资料结合教学实际研究小教具、小练习器的基本概念、目的和好处。

第二阶段: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和问卷调查结果对所需不同小教具、小练习器材进行设计。

第三阶段:选材研究(物美价廉、环保耐用、取材方便)

第四阶段:进行小教具、小练习器材的制作并整理制作程序与技巧。

第五阶段:实验性使用自制小教具、小练习器材,及时改善。

第六阶段:自制小教具、小练习器材评价阶段。

第七阶段:自制小教具、小练习器材推广阶段。

3、总结、鉴定、结题阶段

(1)整理各类资料和数据

(2)撰写结题报告

七、取得研究成果

透过此次小课题的研究,掌握了体育小教具、小练习器的基本概念、目的和好处。掌握了制作材料的有效选取和相关工具的使用。掌握并熟练了并整理制作程序与技巧。制作了超多的体育器材和小练习器并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中,同时在我校已有效的普及。生成了相关论文和不少教学设计,透过研究制作的体育教学小教具、小练习器材在体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较好的弥补了我校体育场地小和体育器材不足的状况,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用心性。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八、对研究的反思

透过研究,我明确了小学体育教学小教具、小练习器材开发研究应从学校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需要长时间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和专家的指导。由于自身理论素养的局限,尚未构成一套有指导好处的理论及实际操作的方法,更缺乏实践指导的案例。在下阶段继续研究过程中期望得到专家的深层指导,以期进一步推进该课题的研究。

课题研究总结

(五):

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区科研部的指导下,已进入了深入研究阶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做一个简要回顾总结。

一、规范管理,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科研教育思想。

为提高我校科研水平,调动教师全员参与科研工作的用心性和主动性,以科研促教研,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坚持自学,并做好3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月撰写课题研究案例、教学反思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用心参加省、市、教育学会组织的科研论文征集工作课题研究培训活动,拓宽自己的研究研究思路。

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学中。

“科研兴校”一向是我们办学指导思想,为使课题的研究工作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我们在加强教师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计划性,着重要求教师们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1)我校组织教师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各课题小组结合学科特点从多元角度拿出方案并认真实施。

(2)教师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继续围绕课题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小组成员间相互听课,研讨交流。

(3)由课题组统一领导,落实好本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学校科研室跟踪指导,带领各小组不断修正补充完善。

(4)每位课题组成员每月上交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反思等。

(5)、本学期学校开展了“青蓝杯”青年教师课题课教学大赛活动,青年教师结合学校的研究课题进行教学大赛,相互交流学习,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行。

2、我校将“小课题研究”活动纳入常规工作当中,已开展多年,以学年组为单位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有效的促进了老师香胡交流和提高。

3、用心进行课题研究构筑有效生命课堂。有效的教育、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追求,也是我们教育科研的最终目标。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是教育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用心围绕“有效生命性”这一主题开展教科研研究。我们精心研究备课教案;要求各教研组能结合理想课堂的构建,针对教学中的困惑、难点确定教研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理论学习、群众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研讨活动。

三、抓好过程管理,做好阶段性总结,健全课题管理档案。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教育科研工作务必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就科研工作制度而言,本校从xx年起开始制订有关教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并逐年修订、补充、完善。确保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在参加学校“十一五”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每位课题成员都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实验材料按时做好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学校及时总结并将过成材料归档。

四、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我校的课题研究虽然开展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收到了显著的成果。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更新较快,个性是一部分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了学校科研工作的骨干。“十一五”科研期间,我校以省、市、县级的征文活动为契机,鼓励教师用心撰写、投稿。许多教师把自己在教学中收集到的点滴写成论文并用心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评比。我想,只要我们为之努力,争取了,我们才有可能得到丰厚的汇报。

课题研究总结

(六):

时间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我作为《有效研修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的成员,现将本人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一学期来,本人用心参加课题组的集中学习,撰写学习心得,钻研《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透过听课、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透过网络收集和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分析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课题研究水平。

二、用心进行课题研究,总结研究成果。

根据课题组制定的研究计划,本人认真准备课题研究课,及时听取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不断地使自己上的课体现自己的研究意图。同时用心学习其他成员的课题研究课,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潜力。

三、及时总结,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课题研究课,是教师走专业化成长的最好途径。为了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理论水平,促进自己专业化成长,一学期来,我能用心参与课题组的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本学期,我上课题研讨课一次,并能提前把研讨课的教学设计和说课稿上传到我的博客上,根据课题组教师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后,我能虚心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总结模式三教学方法研究的点点滴滴。对于课题组其他成员的研讨课,我也总能认真听、认真记,诚恳的评价,撰写听课感受。透过评课、上课,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

四、对课题研究的一点思考。

1、研究水平还亟待提高,还要认真学习学习理论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研究水平。

2、研究还不够深入,虽然有了些眉目,但还是有些棘手,有时候还会糊涂茫然,思路不够清晰。

3、由于是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意识不够,对材料的收集积累意识不够,及时总结意识不够,致使不少工作虽然做了,但没有留下相应的第一手材料,尤其是学生方面的材料,为后面的总结、分析等工作带来了困难,这是我们以后要努力做好的。

短短的一学期很快过去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已经结束,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将更加深入地学习研究,力求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第14篇:课题总结

四 川 省 电 化 教 育 馆 教 育 技 术 科 研 项 目

利用网络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研究

总 结 报 告

一、引言

(一)课题背景: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走入并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网络的需求,尤其是广大教师,已经不仅仅限于聊天、游戏、查找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等一般性的功能,进行即时的在线研讨,与专家进行点对点的零距离交流以及和全国各地教育同仁就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切磋已经成为教师群体共同的需求。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方便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互动、研修、学习,真正打造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

网络跨时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专家、教研员与教师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大大放大了专家、教研员和教师的作用,改变了教研活动活动面小的状况,使教育科研的全员参与、大范围经常性交流变成了现实。利用网络,一线教师在更广阔的范围获得了专家的专业支持、经验的广泛传播、问题的多点求解、难题的集中攻关。网络整合放大了课程资源效益,专业支持力量和资源的匮乏矛盾得到了缓解。网络对促进教师的学习与提高,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广大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科研,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是现实教研的有效拓展和延伸。网络对教师科研能力的积极影响尚需总结和提升。因此,我们确定开展此项研究,力争在此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意义:

1.该课题旨在通过利用网络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研究,促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对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良好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学习型、

1 研究型的工作方式。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2.探索和构建利用网络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思路与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促进学校卓越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该项课题研究的领域分为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及利用网络丰富教师科研手段和方法能力等七个科目共二十四项研究内容,由课题组成员分别担任各个研究领域的主研人员,成立相应的子课题组,按照研究的实施计划分阶段同步推进。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该项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来指导并贯穿于整个研究活动过程,既以理论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提高理论认识,寻找到校本研究与新课程改革的最佳结合点,办出草堂特色,为同类学校提供利用网络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范例。

此外,我们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还采用了正面几种方法:

文献研究法:我们借助于市图书馆、乐山师院图书馆的大量资料,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查阅与研究相关的文献,不断搜集国内外有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解决了研究中的理论盲区,为课题研究提供翔实理论支撑。

调查研究法:在研究实践中,对我校全体教师开展了网络应用现状和教育科研现状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掌握了我校教师网络应用和教育科研的总体水平,对研究对象有了深入了解。

行动研究法:在研究实践中,我们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并针对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使研究不断提升到新的阶段。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及时召开座谈会,总结阶段工作,交流经验,分享成果。特别对实验教师典型的或有特色的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对被总结的经验进行筛选、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三、研究的过程

(一)从2006年3月至9月,完成了课题选题及申报工作。

我们首先成立了课题组;并聘请省(市)教育技术、教科研专家成立了顾问

2 组;在专家指导下初步拟订了《利用网络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研究方案》,向省、市电教馆申请课题立项;学校还建立了课题专项档案,筹措到相当数额的课题研究经费,按《研究方案》的相关要求,对教师进行了初步培训。

(二)从2006年10月至2006年12月,课题进入启动阶段

该阶段首先聘请课题顾问组主要专家杨旭峰老师到校指导课题研究,确定了课题实施的基本思路与策略。接着,于2006年11月,完成《论证报告》、《实施方案》等材料的撰写。并于2006年12月,向省、市电教馆课题主管部门上报开题申请。通过该阶段的工作,我们已充分作好了开题所有准备工作,确保了开题论证会获得成功。同时,在专家指导下,进一步修改了《研究方案》,撰写出了具体、翔实、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三)2007年1月开始进入了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 1.通过了开题论证,正式开始了课题的研究工作

2007年1月11日下午,在我校小会议室,由当时主管教学教研的周长永校长主持,有市教育局副局长邓一鹏、省电教馆科研处闰红处长、市教育局技装处副处长叶建国、市教育局技装处理论室全体成员等领导、专家及我校课题组全体成员出席的开题论证会。

论证会上省、市专家畅所欲言,围绕课题选题、课题名称、研究方案、论证报告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和建设性的意见,省电教馆的闰红处长代表省电教馆宣读了该课题的《立项决定》,标志着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正式开始。

2.对课题研究进行深入地动员、布置。

2007年1月25日,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教科室主任范孝英代表课题组对该课题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周泉校长就该课题的研究工作作了深入地动员和详细的布置,号召全校教职工要密切配合课题组的工作,以各种方式参与课题研究,通过研究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力争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3.召开课题组会,部署该课题的正式研究工作。

2007年1月27日下午,周泉校长主持召开了课题组工作会,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此次会议,主要完成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根据开题论证会专家意见,对《论证报告》和《实施方案》进行修改。二是确定子课题、落实研究任务。

3 会议经讨论,决定课题按四大模块七个方面开展研究,确定了7个重点子课题,并确定了每个子课题的负责人和若干名成员,明确了相应的研究目标,内容和实施计划,要求各子课题组务必于2007年3月前形成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最迟于2007年4月全面实施。确定的子课题及其负责人是:

(1)利用网络丰富自己科研手段和方法能力的设计与研究。负责人:周 泉 (2)利用网络信息进行反思能力的设计与研究。

负责人:周长永 (3)利用网络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的设计与研究。

负责人:张承坤 (4)利用网络信息创造性的提出问题能力设计与研究。

负责人:张承坤

(5) 利用网络整合信息能力的设计与研究。

负责人:范孝英 (6) 利用网络处理信息能力的设计与研究。

负责人:

(7) 利用网络收集信息能力的设计与研究。

负责人:余 力 4.完成了教师网络应用现状和教育科研现状问卷调查与分析研究

2007年2月,由教科室主任范孝英负责组织实施,对我校全体教师开展了网络应用现状和教育科研现状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掌握了我校教师网络应用和教育科研的总体水平,对研究对象有了深入了解。

5.完成了子课题“利用网络收集信息能力的研究”。

2007年3月至4月,在余力老师的带领下,范孝英、、向蕾、姚琴共同参与,对该子课题展开了研究。

首先确定了相应的研究策略:

①学校教务处、教科室、网管中心为广大教师创设收集信息所需的相应的网络环境,搭建相应的网络平台。

②通过相关培训活动提高全体教师利用网络收集相应信息的积极性和使用率。

该子课题研究的开展,让全体教师利用相应的网络平台收集信息的习惯得以养成,实现了信息从网到人的流动,促进了广大教师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的能力的提高。

6.完成了子课题“利用网络处理信息能力的研究”。

2007年4月至7月,由 负责,在课题组成员:张承坤、范孝英、余力、向蕾的协作下,制定了如下两点研究策略:

4 ①各学科教研组先确定若干网络应用较熟练人员尝试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处理,形成一定的模式,再在全组推广,以点构线,以线成面。

②开展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处理的案例研究。

该子课题的研究,重在积极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实现信息从人到网的流动,促进了广大教师利用网络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提高。

7.开展了子课题“利用网络整合信息能力的研究”

该子课题进行的时间是2007年4月至7月,由范孝英主任负责,张承坤、余力、及各学科教研组长共同参与研究。该子课题研究过程中,完成了如下工作:

①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有关学科整合的理论及案例。 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信息整合能力的培训。 ③利用网络进行了信息整合案例的研究。

通过研究,丰富了广大教师学科整合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广大教师利用网络整合信息的技能。

8.完成了子课题“利用网络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的研究”

2007年5月至12月,在原教务主任张承坤(后由于工作变动关系,调整为范孝英)带领下,由余力、唐剑光、谭世康、姚琴组成的子课题小组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

①网络信息处理、整合及再提练能力养成及提高的研究。 ②网络信息的查新研究。

③结合教学教科实际,利用网络信息发现问题的研究。

通过研究,对通过网络信息发现问题的方法、途径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网络信息的处理、整合有了更深入了理解。

9.开展了“利用网络信息进行反思能力的研究”

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由周长永校长总负责,由范孝英、吕逸寿、廖力新、李文忠具体组织实施,开展了以下四项研究:

①教学反思的倡导、检查及其制度化与落实。 ②针对问题进行网络信息的查询及处理的研究。 ③结合问题及网络信息对问题进行反思的研究。

5 ④网络信息对反思的作用研究。

通过该子课题的实施,我校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已蔚然成风,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利用网络进行查询及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对利用网络信息对问题进行反思的作用有了必要的了解。

10.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调整。

2007年5月至7月,由于工作关系的变动,周泉校长、张承坤主任先后调离我校,针对此实际情况,2007年10月,在周长永校长主持下,召开课题组会议,对课题组人员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课题组成员为:

组长:周长永

成员:邹萍、范孝英、余力、

11.完成了子课题“利用网络信息创造性的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2007年7月至2008年2月,由邹萍副校长总负责,万文祥、、张亚奎、曾国超共同参与,完成了四个方面的研究:

①对网络信息敏感性及深入挖掘的研究。 ②网络信息的质疑及释疑研究。 ③网络信息创新能力的培训及提高。 ④整合网络信息,提出新问题的研究。

11.完成了子课题“利用网络丰富教育科研手段和方法能力的研究”。2007年5月至2008年3月,周长永校长总负责,邹萍、范孝英、李学彬、余力、分工负责,完成了:

①传统教育科研手段和方法综述。

②传统教育科学手段和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影响研究。 ③网络对教育科研的影响研究。

④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科研的模式、方法研究。

⑤传统教育科研手段方法与教育科研中利用网络的比较研究。 ⑥利用网络对教师教育科研思维、方法的影响研究。 并对该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有效提练。

12.完成了“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的提练与科学表述的研究”。

2008年4月至10月,克服地震灾害带来的影响,在范孝英主任的带领下, 6 李学彬、吕逸寿、余力、等分工负责,厘清了如下概念:

①科研成果包含的内容

②如何进行科研成果的有效提练 ③对提练成果如何进行科学表述

13.召开课题组研讨会对各个子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最终检测。

.2008年9月至11月由邹萍副校长总负责,课题组成员参与,首先制定各子课题的检测方案,并按检测方案对各子课题进行了检测。

14.分别召开各个子课题研究与实施的案例分析会,形成各个研究领域研究报告。

2008年9月至11月,由周长永校长负责,课题组成员,各子课题参研人员参与,对各个子课题逐个召开了案例分析会,大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与反思,形成了各子课题的研究报告。

15.于2008年12月上旬,由邹萍副校长负责,召开了课题中期检测和总结会,形成阶段总结报告。

其具体内容与负责人如下:

①利用网络丰富自己科研手段和方法能力研究与实施

周长永 ②利用网络信息进行反思能力的研究实施

邹 萍 ③利用网络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的研究与实施

邹 萍 ④利用网络信息创造性的提出问题能力研究与实施

邹 萍 ⑤利用网络整合信息能力的研究与实施

范孝英 ⑥利用网络处理信息能力的研究与实施

⑦利用网络收集信息能力的研究与实施

余 力 统 筹:周长永、邹 萍、范孝英、余 力、

统筹、审稿:范孝英

16.2009年1月由教科室主任范孝英负责,开始进行课题论文征集、评奖及案例收集整理工作。

17.2009年2月至3月,由校长周长永负责,召开课题组会议,各子课题研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布置了后期各种材料的撰写、整理工作。

(四)结题阶段的已完成的工作及后续安排

7 1.于2009年4月由校长周长永主持召开了课题组会,讨论撰写结题申请报告。

2.于2009年5月由校长周长永召开课题组会,讨论了课题检测的相关事宜。3.于2009年6月,在周长永校长的安排下,组织了课题检测。检测由课题组成员采用随机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根据检测结果,完成了课题的检测报告。

4.召开了课题组会议,研究该课题的后期总结工作。

课题组于2009年9月至10月多次召开会议,根据结检测所反馈的信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认真反思、总结、修改、提练、整合,为后续深化研究确定新的思路与方案。

5.召开课题组会,布置完成结题材料的编撰工作。

时 间:2009年10月至12月

负责人:周长永、邹 萍、范孝英 完成文字材料编写:

《利用网络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研究报告》 《利用网络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研究工作报告》 《利用网络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研究案例集》 《利用网络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研究论文集》 完成电子资料准备:

《利用网络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研究案例光盘》的刻制 《利用网络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研究主题网站》的建设

目前,该项工作尚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我们一定力争于12月底完成《乐山市草堂高中利用网络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研究成果集》的编辑工作。

6.将组织结题鉴定会,采用专家会议鉴定形式进行。 时 间:2010年1月 地 点:乐山市草堂高级中学 负责人:周长永

参加人员:省市专家鉴定组、课题组成员

乐山市草堂高级中学

《利用网络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研究》课题组

2008年9月

第15篇:课题总结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反思

里雍中学韦寒泉

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靠讲解和机械操练掌握词汇的方法是不行的。尤其在当前中、小学英语脱节,词汇量大,教学任务重的形势下,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下列几点:

1、重示范。在教单词时,要求教师自己示范到位,发音清晰,讲解发音要点。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专心看,积极模仿的好习惯。听清后再跟说。确定学生大都听清,模仿正确后,再出示单词卡片,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直观的单词配以图片、体态语帮助学生理解。顺利完成音——形——义的逐步过度。

2、重情景。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思想的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单词具有语言的意义,应在特定的语境中引出,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印象也深刻。

3、重迁移。在教学中我们应提倡“新旧贯通”或叫“相互迁移”。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如:

pen----pencil-----pencil-box , day----today----monday----tuesday----yesterday,all---tall---ball----small 等等。

4、重趣味。英国著名语言家c.e 埃克斯利说:“教英语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那种方法。”我们在单词教学中不能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巧记。如采用儿歌、猜谜语、简笔画等形式。

5、重运用。学习单词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词汇,并能正确运用到笔头表达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宛如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使用所学习词汇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学以至用的效果。如:七年级上册unit3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带全家照来学校,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家人,让学生在运用中掌握单词与句型。

2012年12月25 日

第16篇:课题总结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情况总结

区“十一五”规划教研室课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自2010年7月开题,至今已近两年。我校很多数学教师参与了研究工作,分别结合学校课堂教学实际,先后不一地确立了子课题和研究专题,开始了研究实践工作。涉及到“中学数学有效教学浅析”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等方面,其中以应用实践研究为主体。涉及到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学观念更新、课堂教学的德育工作、教法学法变革、课程教材开发、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评价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科研等方面内容。

从教师们研究的专题来看,真可以说丰富多彩,为我们的课题研究的结题,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我们研究的初步认识略述如下:

一、树立新课堂教学观念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当前我区基础教育正在努力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1131”工程,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人民群众的要求。

实现这一要求的前提就是我们的教育,必须要以“批判继承、广采博收”的精神努力开创适于当今和未来国家发展培养人才的需要的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主战场。现行新课堂教学的行动取决于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所以树立课堂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就成了搞好课堂教学,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大前提。

从课题研究现实来看,旧的传统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影响还远远没有清除,新的教学理念更没有广泛深入地被人们接受,这是由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所致。在30年国家经济改革腾飞、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新旧教育教学观念交织出现势在必然。所以,有志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拭目以待、加强学习,努力净化、主动更新我们头脑中那些陈旧不适于当今需要的教育思想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还是决定于

学生。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美好愿望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有的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如何使教师的善良愿望成为学生的愿望,让教师的“教”成为学生的“学”

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是人们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的时空集合体。它既是一个有目的性的自主行为群体,又是一个人际交往高密度的社会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就是要“聚焦课堂”、“决战课堂”。

二、加强德育工作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石

我校历来重视德育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寓教于教学过程中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当前课堂教育改革日语深入的形势下,除了通常说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节操、人生价值观等德育工作之外,在提高新课堂教学实效性上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也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一些学校研究的成果和体会中可知: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德育工作可以围绕“学习动力教育”、“学习态度、精神教育”、“学习群体、环境教育”、“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来做;通常的思想教育工作又可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有机的得以实现。我们本着“以德治校,以人为本”的方针,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从本校实际出发,确立了“中学数学有效教学浅析”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等研究专题。

在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吸收的基础之上出现了许多关注师生交互作用与共同成长,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果。如:在整体综合教法和模式方面:

我们课题组教师提出“四环节启发性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自主学习——启发交流——练习反——拓展提高”四个环节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阶段:包括复习、引入、自学指导等内容。复习时教师设计好知识点,有检查,有巩固提高,又有对本节知识的联系辅垫。新课引入要自然新颖,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新课提出学生自主学习目标,老师巡回辅导,发现问题及时指

出,共性问题共同引导。

启发交流阶段:包括知识要点、应用举例、问题探究等内容。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反映的情况,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对知识点进行剖析,通过应用举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知识运用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讲解必须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把关注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

练习反馈阶段:包括练习检查和归纳总结等内容。教师可采用课后练习、同步训练等不同方法检查反馈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目的是了解学生本节基本学习目标是否达到。教师要及时点拨、简要总结,站在本学科的高度,站在教学全局的高度,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感到有明显收获。

三、做好教学评价工作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保证

(一)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及其意义

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即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因此,从本质上讲,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判断。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直接反映教学活动的绩效,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

首先,教学评价的研究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检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认知能力的差异,各项学习任务的完成度等指标;以及作为教学主导,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等,都必须借助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得以体现和监控,这是教学评价最重要的职能

(二)培养创新型的教师

中国的社会正在转型,为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从外控走向校本;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从数量需求走向质量需求;学校的价值取向从一元走向多元;学生发展从知识技能的应用走向以解决问题为本的学习;学校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教育只有坚持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肩

负起“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历史重任。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科研创新能力和方法成为引领教育与时俱进的灵魂,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诉求。

我们对创新型教师及其培养作了研究。认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社会和群众对教育的关注、新课程的改革的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均呼唤加强对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而当代青年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没有有创新能力的老师,也谈不到有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真正提高,更不会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培养创新型的教师,提高教师科研方法素养是一个瓶颈。因此加强学校系统的教育科研工作成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

第17篇:课题总结

《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研究》工作总结

农场小学

沈正保

说话能力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但一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地方方言的限制,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形,因此,我们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说话能力培养和提高。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说话资源,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

课题实施以来,我们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针对课题研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做了大量实践性的工作,使课题研究顺利推进,达到了课题初预定的目标。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我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结合学生朗读的程度高低的把握情况,我申报了《小学低段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研究》,现将课题开展过程中我的一些做法汇报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我校提出课题研究要常态化,每周都有十分系统的教科研活动安排。并与每周一进行集体备课,每月举行一次教研沙龙活动。较多的科研活动既是对课题研究教师的指导,也是给众多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负责教科研的王校长和教科室的领导也经常关注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一对一的指导,帮助我们把握研究的方向,明确各个阶段的研究重点,所以有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我的课题是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有序开展,使课题研究工作落实的实处。

二、认真做好课题计划研究

为了将课题落到实处,我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能严格按照县、校的研究要求努力做好研究工作。

1、确立课题以后,制定了一份课题研究方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形,将研究的目标细化为每个月、每个星期的具体目标并落实到位。

2、在研究的各个阶段进行了回头望,及时总结在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确保在下一阶段研究的时效性。

3、我能认真做好阶段性的资料总结工作,到学期末,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的具体要求,做好课题研究的总结,查找不足,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精心设计多元化的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A、要充分激起学生说话的兴趣。

1.加强学生对说话作用的认识。其实,学生在识记理解文章方面,说话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让学生敢说、想说有助于触动学生思维,充分地挖掘文章的灵魂所在。同时,朗读是提高演讲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能弥补言语的缺陷,锻炼口才,提高自已表情达意的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些名人在口才方面中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重讲读结合,提升说话效果。在教学中,教者要先指导学生理清文章内容。然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启发学生通过朗读把课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形象地说出来。

3.利用好课文录音,潜移默化地提高朗读的审美能力。磁带上的朗读准确、规范、声情并茂,与之相配的情境音乐渲染出课文的意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融入感情基础,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因此听课文录音,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说话的能力,感受到声音的无穷魅力。

4.采取激励机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在朗读中的“闪光”之处,给予肯定,使学生有成功感。在教学中,我常采用画表得星的方法,看谁读得好,这个激励方式效果非常明显。也能满足同学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

B、充分发挥教师在说话中的示范作用。

在指导说话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说话中的示范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已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但是,范读是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应该教会学生总结朗读的经验,把握朗读的技巧。

C、巧用多种说话形式。

教师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说,不讲求形式的多样性,要通过巧用多种说话形式,多方面地来促进说话水平的提高。同时,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练习。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以竞赛、表演、讲故事等方式来进行说话。

1.个别说。在说话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2.自由说。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陷,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说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3.说话表演。即让学生在分角色说话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

D、作好说话评价,取长补短。

1.教师评价。教师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2.自评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古人说得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说话教学中,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说,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

3.互评纠正。培养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于自已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评价中反思纠正,从中感悟,在感悟中说话。这样,每个学生都在说话和评价中提高了能力。

总之,说话不仅能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但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好培养方案,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说话能力。

四、取得成绩

1、在学生通过听、说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体验语文课中说话的美好效果,大大激发学生的说话热情。

2、撰写了与课题相关的教学论文。

3、通过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提高说话的速度,获得了较好的说话体验。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的说话兴趣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第18篇:课题总结

小课题研究总结

杨小华

本学期我和贾老师一起共同制定并进行了小课题研究为了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工作,现将阶段性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课题:

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内合作互动的研究

二、选题原因:

新一轮的课改要求减少老师的讲,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合作意识。结合我校情效教学的理念之一 :成立固定的学习小组。小组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关键是如何提高小组内合作互动的效率,于是我们决定对小组合作互动进行研究探讨。

三、研究过程:

1、分工合作,促进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有序进行。

确定职务,明确职责,是促进小组成员有效交流的保证。英语小组划分后,要注入管理机制,明确职责,让每位小组成员做到分工合作。

2、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1)合作学习单词

单词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好英语知识的基石,学习单词比起学习句型,意义单一,可变性不强,缺乏情境性,学生感到较枯燥,同时受班级人数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可能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学习单词,面对后进生,教师也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给予纠错辅导。教师教完单词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单词、背单词,互相纠正发音,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单词。在掌握单词后就可以组织比赛(包括组员间的比赛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学生的兴趣大增,练习时也会更认真,为了小组的荣誉,谁也不愿成为小组的落伍者。

(2)合作练习对话

英语对话教学是最适合小组学习活动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活动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学生在学完一段对话后,可以分小组进行操练、表演,在操练过程中,由于小学教材中的对话内容浅显易懂、贴近生活、富有情趣,每位成员都有明确的角色分工,他们会很快融入对话情境中,进行神情并茂的表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与人交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再将各小组的表演展示给全班同学,我们发现,平时不常说英语的学生,此时也表现得特别积极主动,与自己的同伴相互合作,相互努力,共同为集体争光。

(4)合作检查学习任务

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后进生,教师面对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小组合作就会帮助你解决这一难题,最常见的就是单词的背诵、听写任务,每次都会出现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小组中成绩较好的学生课后帮助他们背诵、默写单词,还可以协助教师对他们进行辅导,成绩提高后,教师仍然可以对他们进行表扬,这样,教育才真正的面向了全体学生。

四、研究中的不足:

1.学生合作不积极

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课堂上,有时会出现“冷场”。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使合作流于形式。 2.学习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所讨论的话题了解不深,活动之前没有激活脑海中的相关知识,导致了在讨论时无话可说。或者小组成员想到哪说到哪, 而且有时候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思想交流,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能深入开展。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而另外一些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很少甚至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于一切语言活动都漠不关心

五、改进措施:

1、合理组合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并交换角色

对全班学生的分组情况要认真分析和研究,除考虑学生人数、性别、英语基础知识、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和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小组的学习气氛,增强组员之间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英语学习的合作技巧

每个组员也要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3、运用多维评价形式,促进合作学习。

学生需要老师不断的激励和表扬,所以老师要制定合理公平的评价机制,及时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评价和鼓励。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能较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会学、乐学,而且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和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谐发展。我们会再接再厉,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小学英语教研工作总结

我们英语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积极贯彻教研中心精神,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制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重心。在工作中,扎扎实实不断创新,团结合作,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现将一学期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师观念。

1、本学期我们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转变教师观念。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深入学习新课程的先进理念,深化自己的教学活动,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树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理念。并认真学习研讨学校“情效课堂”教学理念,积极响应学校的教学改革。

2、经教导处安排,开展了每人一节课活动,老师们积极参与,认真备课,力争打造精彩课堂,并及时上交课后反思材料,教学技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狠抓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于是,在教学中,我们尽力兼顾每个学生,并有针对性地鼓励、引导后进生,做到定时、定量、定对象,让他们树立自信、端正学习态度,有效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逐步增强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开展了四年级英语书写比赛;五年级英语手抄报评选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为更有效地兼顾每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发挥好学科小先生的作用,让他们帮助学困生,争取不漏掉一个学生,有效提高了全班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有付出,有收获,更有不足,作为教研组长,在平时的教研工作中,的确还有很多欠缺,争取下学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把教研活动做细、做实,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

2、为全面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3、为全面提高我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鼓励老师们多上网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及时写出学习心得,争取每周上传到网页。

在新的学期,我们会兢兢业业,再接再厉,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第19篇:课题总结

《冲关作文》阶段总结

《冲关作文》课题已经快结题了,在这一段时间里,我针对课题的方案进行了一些研究、思考。下面就课题作一下小结。

此课题的研究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也就是将课题研究贯穿于教学之中,边学习理论,边指导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进行研究。具体作了一下的研究: 1.首先我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学习。订阅了王玉华老师编写的《冲关作文》,帮助我确立了课题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此课题的研究找到了依据,为课题的实施推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体验作文内容的丰富。

在《冲关作文》一书中就向我们介绍了考文如何轻松通过内容关,打开不同的内容线,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出现不同的内容,突出了冲关作文内容上的“新、奇、特”。 文以载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写好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基础,也是写作的源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广积素材,才能薄发佳作,因此我注重平时作文素材的积累。 (1)、阅读摘抄

语文课内阅读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语言材料积累的需求,学生的阅读必须是宽泛的阅读。为此,我们每周安排两节课外阅读课,一节课为图书室定时阅读,另一节课为自由阅读。同时我们还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等阅读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2)、观察笔记

生活中的新事物层出不穷,正如“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也正是因为观察不细才无话可写,即使写出来了也是枯燥无味。我们平时教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用日记形式加以个性表达。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冲关作文》,我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冲关作文》教会学生如何选材,如何开头和结尾,用王玉华老师的话说就是有了标牌上高速,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 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考场作文的技巧,何愁不拿高分?同时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审题,不懂得立意,不懂得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冲关作文”课题的研究,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诸如“写什么”,“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什么事来表现”,“我亲历的哪件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事件的哪个环节应该重点写”等问题一一闪现。通过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冲关作文”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

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冲关作文”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

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冲关作文”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考场作文训练中其学习困难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研究工作的重点,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程度的发展。

希望我们的“冲关作文”课题的研究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在彼此感恩的情感激荡中,课题研究将更多些理性,更多些稳健,更多出成果。

第20篇:课题总结

课题工作总结

“我要学------三段一思” 教学模式是清河区教师进修学校2010年所承担的省级科研课题的课题。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就历史学科的特点做一下小结。

“我要学------三段一思”教学模式是将课堂教学结构分为三个阶段、一个反思:即第一段:学什么:锁定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心中有数,前进有方向,有目标。第二段:我来学:体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第三段:学为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验收,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点,使学生知道学为所用,有成就感。一思即反思,思考所得。

2012年4月我做了一节课题展示课,即九年历史专题总复习《两次工业革命》,因为是专题复习课,面对中考,和新授课还不同,为了体现三段一思的教学模式,所以在第一段学什么的环节,我首先用大屏幕给出了中考说明,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侧重点,针对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在第二段我来学这一环节,因为是复习课,学生对所要复习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我用表格的形式给学生列出了大概的提纲,然后由学生回忆、讨论、合作完成表格总的内容,教师及时加以引导、指正。因为九年级学生面对中考,这些内容要求学生能记、会记,所以我给出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记忆,然后由一名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来完成记忆效果的检测,从而真正的做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并且为下一环节学为用打下了基础。在第三段学为用的环节,我精心设计了一组复习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点,使学生学为所用。最后还设计了一道合作探究题:有人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你怎么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为下一环节做准备。在反思环节,我意在引导学生本节课的收获不仅仅是我记住了哪些内容,还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但由于课堂时间没有把握好,这本该由学生思考所得的内容就由我来完成了,这是我觉得本节课有点遗憾的地方。最后,因为本学期3月份正好的我校的科技节,所以我呼吁大家在有兴趣并且有时间、有精力的情况下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的参与。能够和现实生活、和身边的事相联系,我觉得这是本节课最大的意义所在。

以上是我以《两次工业革命》这节课为例谈了一下我是如何践行“我要学——三段一思”这一教学模式的,此外,我还多次参加清河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课题学科培训会、课题综合培训会以及听评课活动,这些活动都有效的促进了课题的实施。

当然,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我在这节课“一思”的环节上由于时间的关系把握的不是很好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学习方式——高效课堂。

课题阶段性总结范文
《课题阶段性总结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