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社区工作总结

社区康复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22 08:33:06 来源:社区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总结

临近年末,各个工作岗位都逐渐开始了工作的总结。这里,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小编专门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总结范文的文章和材料,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根据省、州、市、禁毒委的要求,今年开始我镇开始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此项工作是全新的工作,无经验可借鉴,无模式可循,一切都需现摸索,工作难度很大。镇党委、政府根据州、市关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工作。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人员首先对法律法规进行认真学习,对州、市关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有关文件、政策、制度、工作流程和措施、方案、工作职责进行认真研读、了解、熟悉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性质,做法和任务。建立了社区戒毒康复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制度7个,工作流程2个,拟定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规划暨措施,建立了戒毒康复工作机制,初步建成组织网络。设计制作了戒毒康复人员登记表,花名册和戒毒康复协议书,做好了开展工作的准备工作。建立了社区涉毒人员花名册和吸毒人员登记表。将社区所有涉毒人员登记入册纳入掌握之中,对40名吸毒人员全部建立了个人档案,设制了“会议记录”、“工作记录”、“谈话记录”等8个工作记录薄,全面记录戒毒康复工作的开展情况。

对吸毒人员开展全面摸底调查,了解掌握他们的较为详细的信息和现实情况,以及现在实际居民地点。我镇现有涉毒人员总数40人,男性35名,女性5名,新增5人外出务工2人,下落不明11人,在家10人(1人卧病在床),强14人,服刑2人,外嫁1人,另外经调查其中有一人从无吸毒史。已同在家的吸毒人员进行了面对面谈话,初步掌握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并建立了联系方法。

为深入推进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的开展,我镇进一步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强化措施,明确职责,创新方法,探索出一条社区戒毒(康复)基地管理工作的路子,切实做到重心下移,防线前移,有力推进禁毒工作进程。

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一是积极争取支持,立足现有条件,整合人力资源,落实帮教机制。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中,我镇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深化工作措施,制定了社会戒毒(康复)绩效奖惩和责任追究办法。把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落实到干部职工头上,落实“四位一体”的帮扶措施,实行责任包保。

二是以人为本,强化功能,营造拴心留人的社区环境。在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中,太和镇高度重视康复人员身心健康,努力构建社区环境的和谐气氛,社区的人性化管理使戒毒品(康复)人员重新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三是明确职责,强化监管,考核到位,注重实效。我镇始终把禁毒工作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明确党政领导包全盘,联系村(社区)领导包片,包村(社区)干部包点,村(社区)干部包人头的包保责任,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口全部落实了“四位一体”的帮教责任,签定社区戒毒(康复)协议,建立戒毒康复档案。

在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我镇始终做到职责明晰、任务落实、定期调度、严格奖惩,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对策,使社区禁毒和社会康复工作各项机制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本文由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为您精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觉得我们站不错的话,请把它加到您的收藏夹里面以便下次访问。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将继续为您提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总结范文及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

推荐第2篇:社区残联康复工作总结

社区残联2008年康复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008年的一年来,也是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的起步之年,我市残疾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残联的指导和翠竹街道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拼搏,全面完成08年度残协会各项工作任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确定各项工作任务,抓重点、攻难点、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今年工作上做了以下内容:

二、走访调查,掌握一手资料

深入辖区残疾人家中进行详细摸底调查,了解残疾人生活情况,目前辖区共有残疾人63人,(其中:肢体残疾有29人,智力残疾11人,视力残疾4人,听力残疾8人。)精神残疾11人。我把辖区残疾人首先为他们建立了残疾人档案。制定了残疾人工作计划和制度,及时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残疾人生活得到保障。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做好社区残疾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社区的宣传栏宣传健康知识讲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康复训练的保健知识等一系列义务咨询活动。并且不定期的到残疾人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疾苦,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进行广泛宣传,提供法律援助,提高残疾人工作者和广大残疾人的法律素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不仅宣传了正式实施的《残疾人保障法》,也为建立平等,互助的社区氛围,维护残疾人合法权利,发展残疾人事业、构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基础。

四、细致贴心,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2008年我市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残疾人康复得到市、区残联重视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结合社区康复中心,建立社区康复中心的医生上门为残疾人巡诊康复服务,残疾人是社区内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生活在社区需要社区的关心和爱护。今年##社区的康复工作更全面开展,社区首先对残疾人进行入户调查,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康复服务登记。为社区的残疾人上门提供每月一至二次免费接受社康医生的指导康复训练,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残疾人巡诊康复工作进入社区,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求,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摆脱困境的重要。,每年组织辖区残疾人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体检,有五位重残残疾朋友行动不便没有体检,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到残疾人家中免费提供上门体检,体贴和爱护倍感安慰让他们享受到政府优惠政策。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心里想着残疾人,急残疾人所急,帮残疾人所帮,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要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服务于每个残疾人,让他们都得到关心和支持。

推荐第3篇:社区残疾人居民康复工作总结

江湾辖区现有各类持证残疾人××*人。为了让残疾人充分沐浴和谐社会的阳光,近年来江湾镇街道以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为抓手,以“残疾人满意、残疾人家属满意、社区群众满意”为追求,着力构建政府主导有力、服务网络覆盖、社会广泛参与的助残康复工作格局,在全区率先创建成“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

一、构建三大康复网络

为了夯实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基础,街道着力构建广覆盖的助残康复网络。

1、康复管理网络融入和谐社区建设发展目标。制定了《江湾镇街道“创建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街道”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主任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创建任务融入和谐社区发展,工作任务分解到街道相关科室及社区卫生中心、派出所、社区中小学校等相关单位。建立了“定岗、定员、定时”的管理模式。定岗,根据年度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根据各科室、各单位工作重点,制定岗位职责,实施目标管理;定员,明确社区康复措施的岗位责任人,逐一落实管理服务队伍;定时,根据社区康复工作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定期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康复主题活动。形成了街道主导、社区单位协同、齐抓共管促进残疾人康复的工作局面。

2、康复服务网络形成服务平台。街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载体,积极构筑融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助残康复平台。为改善残疾人活动康复条件,今年专门辟出1100平方的场地,建立集社区阳光之家、残疾人活动室、残疾人治疗护理为一体的的残疾人之家。目前残疾人之家的建设工作已完工,近期将启用,至此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服务平台在江湾镇街道全面建成。

3、康复指导网络深入助残工作各个领域。成立由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牵头,卫生中心、康复、教育等有关机构专业人员参加的社区康复技术指导机构。依托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对卫生中心6名社区医生和30名社区康复协调员进行“康复服务、功能评定、训练计划、心理沟通、言语训练、上门调查”等康复知识的培训,带动了一批社区康复服务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结合“送康复服务上门”,组织社区康复需求调查专题培训;结合养护工作,进行了养护调查数据库管理培训;结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开展了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的培训,使培训工作做到了学以致用,在助残康复工作中发挥作用。

二、实施四项康复工作

近年来,江湾镇街道持之以恒地实施四项康复行动计划,把助残康复工作做到残疾人心坎上。

1、举办“阳光行动”――温暖智障人士。从XX年开始,街道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在新市南路建立了100平方米的“阳光之家”。目前68名16-35岁的智障人士在这里参加培训,街道为他们成立了智障人士腰鼓队、舞蹈队、图画小组、编织小组、英语小组和兴趣小组,丰富智障人士文化生活。在去年世界夏季特奥会社区接待期间,“阳光之家”学员与特奥代表团成员们共同开展了文艺联欢、体能训练等活动,充分诠释了特奥运动的深刻涵义。

2、“照料行动”――关怀精神病残疾人。为了使精神残疾人在康复期有良好的康复环境,街道创建了“温馨护理站”,承担帮助患者定时服药、开展精神护理、与家长联系沟通的职能。护理站制定作息制度、康复内容,建立学习园地,开展卡拉ok、户外文体等活动。经过“照料行动”,实现了护理站学员们零肇事的目标。街道组织表演的配乐诗朗诵――《温馨护理站,幸福的港湾》,在参加上海市精神病防治中心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3、“上门行动”――温馨残疾人家庭。街道组织助残员对残疾人开展康复需求调查,通过上门调查,为“送康复服务上门”摸清底数。江湾医院选派有责任心、经过正规培训的康复医生定期为残疾人提供因人而宜的服务,除了提供《约定书》上的服务内容外,还提供饮食营养卫生指导、慢性病康复指导及健康档案跟踪随访等服务。“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开展两年来,深受残疾人与残疾人家庭的好评。XX年全年送康复上门××*人次。目前,江湾医院已与146名残疾人签约。

推荐第4篇:第一季度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总结

2014年第一季度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于2007年12月29日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08年6月1日起实施,《禁毒法》提出了“对初次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的社区戒毒(康复)新模式。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禁毒人民战争,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帮助我乡吸毒成瘾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我市党委、政府、禁毒委高度重视,从我乡实情出发,开展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现将第一季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机构

为保障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2013年2月20日,乡禁毒委召开会议,特成立团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委员会,会议决定委员会名单如下:

书 记:王大海 主 任:木耳咋力

成 员:李志新、佧米力、阿卜杜徐库尔

二、工作职责

禁毒委会议研究起草了团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具体内容如下。

(一)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委员会职责

1、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各相关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戒毒工作。并对社区戒毒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制定社区戒毒工作方案,组织社区戒毒专职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建立和发展社区戒毒专业队伍,视情派出人员参与或监督社区戒毒专业服务组织的管理。

2、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便利。派出所、卫生院、中心校、司法所、

社会事务办、财政分局、工会、共青团、妇联、劳动和社会保障所等部门,根据本部门的工作职能,为社区戒毒专业服务组织开展社区戒毒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3、提供经费保障。社区戒毒是禁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将社区戒毒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通过挖掘和依靠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合理安排用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4、做好在责令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决定前的衔接工作。派出所应当在作出社区戒毒(康复)前,确保基层组织社区戒毒工作的无缝衔接,主动与承担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任务的市人民政府联系,尽可能做到决定书发出后,各项戒毒措施落到实处。被责令社区康复的人员自愿提出到戒毒康复场所康复的,派出所主动与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联系,共同做好送往康复场所的衔接工作。

现我辖区共有吸毒人员42名、死亡10名、搬迁9名、外出1名、在押1名,强戒1名、下落不明人员10名、在家12名。

四、全面建设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

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解决就业问题,让他们安心戒毒。对我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让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困有所帮、病有所医、有业可就,彻底摆脱生理和心理对毒品的依赖,真正融入社会。到今年上半年,我乡推荐分散就业安置率不低于10%,到2014年底,对符合条件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全部安置就业。

团结社区

二0一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推荐第5篇:最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总结

临近年末,各个工作岗位都逐渐开始了工作的总结。这里,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小编专门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总结范文的文章和材料,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居委会戒毒康复帮教工作总结

我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997)5号文件和全市禁毒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禁毒工作各项措施,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关于《全国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结合我村实际,与古城街道党委、政府签订责任书,积极创建“无毒社区”,具体落实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村禁毒

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其中沈小华同志为组长,金培忠同志为副组长,陈忠海、徐宝春等同志为成员,领导全村戒毒康复帮教工作的开展。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禁毒工作精神,做好宣传发动和禁毒预防性教育,开展禁毒日常事物工作。定期召开分析会,检查帮教工作,全面掌握被帮教对象的活动情况,并做到“(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daodoc.com)六知”。任命陈忠海同志为我村禁毒信息员,在居委会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各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收集禁毒信息,并及时向责任区民警和居委会反馈,定期接受禁毒工作业务培训,提高搜集、发现涉毒信息的能力。

二、落实“无毒社区”工作。把创建“无毒社区”工作纳入我村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任务,与其他工作一样,抓好我村内的创建工作。制订全年工作计划,定期工作有小结,使创建工作有步骤地进行,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做好禁毒工作。

三、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日常检查制度,落实长效管理,日常检查分片、分块进行,有专人负责,对出租房、外来人口和辖区内服务行业列入重点检查对象和场所,定期向禁毒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检查情况。完善规范各项制约措施的落实,与毒品作斗争,建立月排摸分析,每季度召开一次禁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净化安全文明“无毒社区”,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加大宣传教育。坚持预防为主的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村民的禁毒意识,使毒品的危害和禁毒的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的格局。服务工作到位,对村民日常生活经常关心过问,掌握村民的思想动态,纳入长期的视线工作,预防和控制村民吸、贩毒事件的发生。

通过全年的禁毒帮教工作,全村没有新增一例吸毒、贩毒案例,顺利地完成了创建“无毒社区”的任务。

**居委会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本文由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为您精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觉得我们站不错的话,请把它加到您的收藏夹里面以便下次访问。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将继续为您提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总结范文及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

推荐第6篇:上半年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总结

临近年末,各个工作岗位都逐渐开始了工作的总结。这里,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小编专门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总结范文的文章和材料,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按照雍阳镇政府关于禁毒工作的具体部署和戒毒康复的具体要求,社区党总支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在社区范围内全面开展禁毒、戒毒(康复)工作,半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

为了确保社区禁毒、戒毒(康复)工作的扎实推进,我社区将禁毒各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成立禁毒康复工作小组,形成社区领导亲自抓,工作小组成员具体抓、日常抓,与雍阳镇派出所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二是每月不少于一次开展禁毒康复专题会议,并让工作小组不定期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三是成立社区戒毒(康复)监护小组,明确职责,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戒毒(康复)方案,签订《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书》,对在社区戒毒(康复)的人员实行行为监控、健康检测、心理辅导、生活救助,就业、就医援助。帮助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四是强化宣传,广泛动员,营造全民拒毒、防毒的社会氛围,依托社区各街道宣传栏大力宣传《禁毒法》和禁毒知识,从而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禁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禁毒、戒毒(康复)工作的执行情况。

按照“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戒毒、关怀救助”的工作原则,落实帮教和管控措施。一是与纳入我社区的52名吸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书》。二是严格落实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每月一次的回访谈话,及时掌握其思想生活各方面情况,对个别违反协议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引导其定期配合帮教,对于思想不稳定人员,安排社区禁毒康复工作人员进行监控,掌握其日常生活情况,督促其定期尿检。三是在禁毒康复工作小组定期回访的基础上,动员吸毒人员家庭积极参与帮教,通过家庭和亲朋了解吸毒人员近况,帮助社区戒毒人员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努力完成禁毒康复任务

禁毒工作的标准是:“四无”即:无种毒、无制毒、无贩毒、无吸毒。为了达到这一标准,我社区深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群众对禁毒知识的知晓率达90%以上,本辖区内的吸毒人员全部落实管控措施,从社区成立至今,社区戒毒(康复)监护小组一直实行一对一帮扶,使管控率达100%。在纳入社区的52名吸毒人员中,现有社区康复26名、强戒24名,2名为巩固三年以上人员。为了让吸毒人员回归社会,从新生活,社区禁毒康复工作小组对吸毒人员开展法制教育和禁毒宣传教育,讲解戒毒知识,开展心理辅导,帮助戒毒人员进行身心康复训练,提供健康、法律和就业服务,现已有36名戒毒人员取得城镇低保。在禁毒工作上,与社区居民签订《禁毒责任书》,张贴和发放禁毒宣传资料800余份,组织辖区内吸毒人员及家庭参加雍阳镇和县疾控中心举办的预防艾滋病工作座谈会。强化源头治理,深入开展禁种铲毒工作,积极组织工作小组在田间地头、家庭院落、荒地、闲置房屋进行摸排,坚决杜绝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在从3月18日至4月30日的每周一次辖区踏查中,未发现毒品种植。

总之,今年的禁毒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社区将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扎实的工作作风,通过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努力实现禁毒工作目标,为经济社会、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本文由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为您精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觉得我们站不错的话,请把它加到您的收藏夹里面以便下次访问。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将继续为您提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总结范文及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推荐第7篇:乡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总结

双河乡2011年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总结

双河乡是志丹县的南大门,辖区面积289.2平方公里,现有10095人,登记在册吸毒人员18人,其中社区戒毒12人,社区康复4人,强制隔离戒毒2人。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禁毒法》,结合工作实际,突出抓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积极探索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新路子,边工作、边总结、边调整、边完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了由乡长、主管副乡长、司法所、派出所、卫生院等单位人员组成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现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站长1名,副站长2名,工作人员5名,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场所,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备,使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建立工作机制

面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刚刚起步的现实,我们在借鉴外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当地实际,在具体工作中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完善提高,初步建立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机制。首先是真诚谈心。就是通过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真诚的面对面沟通交流,了解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近期活动情况,心里动态,对出现思想 - 1 -

波动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开导,鼓励他们从心理上戒除毒瘾。其次是深入家访。就是深入到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家中,通过家属或邻居掌握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近期社会交往关系和活动情况,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最后是全力帮教。就是根据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家庭环境、毒瘾程度、社交关系,实行“四位一体”的帮教办法,即: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民警、村委会、吸毒人员家属,逐一落实帮教措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教网络,使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受到教育和感化,积极配合戒毒(康复)工作,尽早戒除毒瘾,健康回归社会。

三、创新工作方法

我们采取“10+20+30”工作方法,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管控,即:每10天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一次访谈,主要是采取电话访谈或面谈的形式,了解戒毒(康复)人员的表现,让他们感到社区戒毒工作站的关心;每20天要求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主动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报告一次近期活动情况,准确掌握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戒毒(康复)工作方案;每30天组织戒毒(康复)人员进行一次尿检,以检验戒毒(康复)成效。

总之,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乡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们也清晰地看到自身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这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优化思路,

创新方法,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新局面。

推荐第8篇:第一季度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总结

*****彝族乡

2012年第一季度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于2007年12月29日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08年6月1日起实施,《禁毒法》提出了“对初次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的社区戒毒(康复)新模式。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禁毒人民战争,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帮助我乡吸毒成瘾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我乡党委、政府、禁毒委高度重视,从我乡实情出发,开展我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现将第一季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机构

为保障我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2012年2月20日,乡禁毒委召开会议,特成立*****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委员会,会议决定委员会名单如下:

主 任:柳修美 副主任:路元华 黄 浩

成 员:谭 琳 万文芳 吴兴条 李朝洲 易海俊

章明权 刘二胖 董明建 姬德选

下设*****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 任:黄 浩

成 员:张元生 董明建 邓亚琳 李春花 卢瑞方 张怀富 吴兴条 周 金 谢 梅

二、工作职责

禁毒委会议研究起草了*****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具体内容如下。

(一)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委员会职责

1、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各相关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由乡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以村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戒毒工作。并对社区戒毒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制定社区戒毒工作方案,组织社区戒毒专职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建立和发展社区戒毒专业队伍,视情派出人员参与或监督社区戒毒专业服务组织的管理。

2、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便利。派出所、卫生院、中心校、司法所、社会事务办、财政分局、工会、共青团、妇联、劳动和社会保障所等部门,根据本部门的工作职能,为社区戒毒专业服务组织开展社区戒毒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3、提供经费保障。社区戒毒是禁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将社区戒毒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通过挖掘和依靠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合理安排用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4、做好在责令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决定前的衔接工作。派出所应当在作出社区戒毒(康复)前,确保基层组织社区戒毒工作的无缝衔接,主动与承担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任务的乡人民政府联系,尽可能做到决定书发出后,各项戒毒措施落到实处。被责令社区康复的人员自愿提出到戒毒康复场所康复的,乡派出所主动与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联系,共同做好送往康复场所的衔接工作。

(二)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委员会职责

1、各村(居)委会必须成立社区戒毒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社区戒毒工作。社区戒毒工作委员会作为社区戒毒工作专门机构,具备基本的工作条件,并有专人具体负责该项工作。

2、成立社区戒毒监护小组。按照每10名吸毒人员配备一名社区戒毒专职人员的比例,配齐社区戒毒专职人员,成立社区戒毒监护小组,保障社区戒毒专职人员的待遇。

3、提供公共医疗服务保障,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将符合条件的吸毒成瘾人员在社区戒毒、康复期间的戒毒治疗、生活保障纳入公共医疗服务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应当提供定点的戒毒医疗机构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戒毒人员可以到定点的戒毒治疗机构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戒毒治疗。

4、制定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实施方案,拟订社区戒毒工作计划。社区戒毒监护小组应当在《社区戒毒协议》签订后30日内,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社区戒毒工作计划。

5、加强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管理。建立《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档案》,严格按照管理流程开展工作。要求参加社区戒毒的吸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书》,严格遵守协议条款,履行各自的职责和权利,社区戒毒人员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社区戒毒工作专门机构应当及时书面报告辖区公安派出所,派出所应当向社区戒毒工作专门机构出具报告证明。派出所应当在接到报告后的5个工作日内,调查核实相关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并报上级机构批准。

三、落实“一帮一”的大帮教工作任务

为了搞好我乡禁毒工作,使吸毒成瘾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决定对我乡现有吸毒人员,全部实行“一帮一”的大帮教制度。制度要求帮教人员要跟踪管理吸毒人员,做好吸毒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每月有一次月见面谈话,督导涉毒人员按时到乡派出所尿检,并把吸毒人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报告乡禁毒办。

四、全面建设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

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解决就业问题,让他们安心戒毒。对我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让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困有所帮、病有所医、有业可就,彻底摆脱生理和心理对毒品的依赖,真正融入社会。到今年上半年,我乡推荐分散就业安置率不低于10%,到2012年底,对符合条件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全部安置就业。

*****乡社区戒毒(康复)委员会办公室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推荐第9篇:社区康复工作计划

2011年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社区康复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发展计划中的一项康复策略,它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支持,需要残疾人及亲友的积极参与,广大残疾人才能得到全面的康复服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服务队伍及相关工作计划,从组织上保证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开展教育,普及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提升大众精神健康知识,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2、为中风偏瘫、小儿脑瘫、截瘫等肢体残疾人进行社区康复训练,家属更应注意患者日常护理及心理问题,对待患者要关心、细心、耐心。

3、为失明残疾人给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继续推进白内障无障碍社区建设。

4、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各类辅助器具,并指导其使用。

5、为精神残疾人提供精神卫生和心理咨询服务,可提供免费药物或住院治疗,对其进行康复训练,树立信心,提高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帮助其慢慢融入社会。

三、工作措施

1、服从领导,落实上级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2、组织实施康复医生、康复协调员培训,提高康复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建立一支思想进步、具有爱心、

专业素质墙的服务队伍。

3、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以“保障残疾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康复服务”为重点,加强本地区卫生、民政、教育、劳动等部门的合作,切实推进落实康复工作。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康复意识,鼓励支持社会大众加入到康复服务工作中来。

5、加强康复档案建设和康复工作信息化建设,对各种康复档案实行规范化归档,并录入电脑。

6、配合年终考核,总结经验,取得的成绩继续保持,存在的不足予以改正,找出对策,将康复服务工作越做越好。

推荐第10篇:社区康复工作计划

社区康复工作计划

为推动社区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的深入开展,密切联系患者,切实为病人服务,为残疾人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扶残助残康复工作,结合本医院与莲池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下例康复工作计划:

一、帮助社区全科医生掌握残疾人功能评定及康复医疗、家庭病床、双向转诊和健康指导等基本需求,纳入居民健康档案。

二、建议帮助社区开展为各类残疾人提供相应的社区康复服务项目:

1.为社区中患偏瘫、截瘫、小儿麻痹症、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订训练计划,指导在社区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康复评估,调整训练计划。

2.提供精神卫生和心理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疑似精神病患者,动员亲属及时送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诊断治疗;对康复期的患者,定期门诊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监护随访病人,要求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按需服药。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残疾人亲友要理解和关心残疾人。

3.结合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发现发育迟缓的儿童,及时转介到市康复中心进行生长发育测评、治疗和训练。

三、和社区合作将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普及纳入居民健康教育中,定期提供康复医务人员下社区举办培训班,发放科普资料,开展康复咨询和指导。

四、合作建立残疾人救助项目,设立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点,免费提供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的信息、转介、使用指导及监护人培训等服务;有偿租赁康复训练器材和用品用具。

五、开展妇幼保健服务,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发生;进行新生儿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加强计划免疫和慢性病监测,减少疾病致残;开展新婚夫妇、孕妇、哺乳期妇女和0-2岁婴幼儿等特殊人群补碘宣传;合理用药,减少药物致残。

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计划

为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工作机制,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切实做好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残疾人都得到康复与服务,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社区康复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区力量,使残疾人在家庭和社区得到康复训练和服务的一种康复形式。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就近就地的康复训练与服务,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能力,逐步建立“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工作机制。

二、工作目标

1、组织开展贫困残疾儿童调查及救助工作。

2、实施贫困精神病免费服药活动。

三、工作方式社区康复主要以康复指导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家庭康复站的形式参与康复工作。

四、实施工作

1、肢体残疾人康复:依托社区康复服务站、社区卫生机构、社区老年人代养机构康复设施,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积极推进家庭康复站建设。

2、精神病康复:积极做好社区内的精神病人的监护及治疗后的回访工作,使更多贫困精神病患者都能得到救助。

五、人员培训制定医院-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计划,组织本院康复指导中心的专家进行授课,对社区康复协调员进行培训。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推进各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完善社区康复服务站的建设,满足社区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康复指导进社区计划

保障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和扶助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协同莲池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制定了为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的工作计划。

一、是要求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对所有需求康复的残疾人进行建档立卡。

二、是建立康复指导员队伍,设专(兼)职康复指导员,开展社区康复指导工作,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里疏导、知识普及、简易康复技术培训、辅助器具服务和咨询、转介、信息等康复服务,并如实做好各项记录。

三、是通过了解、分析、鼓励和指导等方法,帮助他们树立

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并鼓励亲友理解和关心残疾人,支持配合康复训练。

四、是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康复知识小册子、普及读物,向社会普及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五是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交流康复指导工作情况,根据残疾人的状况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康复服务。

第11篇:社区康复计划

开明社区2009年康复计划

为适应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工作机制,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切实做好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残疾人都得到康复与服务,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社区康复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区力量,使残疾人在家庭和社区得康复训练和服务的一种康复形式。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就近地康复训练与服务,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能力,逐步建立“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工作机制。

二、工作目标

1. 采取措施推进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2. 实施贫困精神病免费服药活动。

3. 组织开展贫困残疾儿童调查及救助工作。

三、工作方式

社区康复主要以街道康复指导中心、社区康复服务站为主,根据需要可以建立家庭康复站。

四、实施工作

1、视力残疾人康复工作:﹙1﹚对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

费手术,对低收入白内障实施救助;﹙1﹚帮助对低视力患者佩戴助视器,贫困低视力患者实施救助;﹙3﹚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年度组织盲人及志愿者进行定向行走训练,有计划步骤地按要求帮助学习和掌握技能,并进行阶段性测试。

2、肢体残疾人康复:依托社区康复服务站、社区卫生机构、积极推进家庭康复站建设。

3、精神病康复:根据区残联要求,联合上级医院,使全区贫困精神病都能得到救助。积极做好社区内的精神病人的监护及治疗后的回访工作。

五、人员培训

制定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计划,组织各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的专家进行授课,对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课时的要求进行培训。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推进各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完善社区康复服务站的建设,满足残疾人的康复要求。

第12篇:残疾人社区康复

为了夯实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基础,街道着力构建广覆盖的助残康复网络。

1、康复管理网络融入和谐社区建设发展目标。制定了《江湾镇街道“创建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街道”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主任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创建任务融入和谐社区发展,工作任务分解到街道相关科室及社区卫生中心、派出所、社区中小学校等相关单位。建立了“定岗、定员、定时”的管理模式。定岗,根据年度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根据各科室、各单位工作重点,制定岗位职责,实施目标管理;定员,明确社区康复措施的岗位责任人,逐一落实管理服务队伍;定时,根据社区康复工作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定期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康复主题活动。形成了街道主导、社区单位协同、齐抓共管促进残疾人康复的工作局面。

小贴士:本文由“工作帮手网”收集整理,想看更多文章请在百度搜索“工作帮手网”。转载时请保留此版权信息。

2、康复服务网络形成服务平台。街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载体,积极构筑融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助残康复平台。为改善残疾人活动康复条件,今年专门辟出1100平方的场地,建立集社区阳光之家、残疾人活动室、残疾人治疗护理为一体的的残疾人之家。目前残疾人之家的建设工作已完工,近期将启用,至此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服务平台在江湾镇街道全面建成。

3、康复指导网络深入助残工作各个领域。成立由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牵头,卫生中心、康复、教育等有关机构专业人员参加的社区康复技术指导机构。依托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对卫生中心6名社区医生和30名社区康复协调员进行“康复服务、功能评定、训练计划、心理沟通、言语训练、上门调查”等康复知识的培训,带动了一批社区康复服务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结合“送康复服务上门”,组织社区康复需求调查专题培训;结合养护工作,进行了养护调查数据库管理培训;结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开展了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的培训,使培训工作做到了学以致用,在助残康复工作中发挥作用。

二、实施四项康复工作

近年来,江湾镇街道持之以恒地实施四项康复行动计划,把助残康复工作做到残疾人心坎上。

1、举办“阳光行动”――温暖智障人士。从2007年开始,街道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在新市南路建立了100平方米的“阳光之家”。目前68名16-35岁的智障人士在这里参加培训,街道为他们成立了智障人士腰鼓队、舞蹈队、图画小组、编织小组、英语小组和兴趣小组,丰富智障人士文化生活。在去年世界夏季特奥会社区接待期间,“阳光之家”学员与特奥代表团成员们共同开展了文艺联欢、体能训练等活动,充分诠释了特奥运动的深刻涵义。

2、“照料行动”――关怀精神病残疾人。为了使精神残疾人在康复期有良好的康复环境,街道创建了“温馨护理站”,承担帮助患者定时服药、开展精神护理、与家长联系沟通的职能。护理站制定作息制度、康复内容,建立学习园地,开展卡拉ok、户外文体等活动。经过“照料行动”,实现了护理站学员们零肇事的目标。街道组织表演的配乐诗朗诵――《温馨护理站,幸福的港湾》,在参加上海市精神病防治中心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3、“上门行动”――温馨残疾人家庭。街道组织助残员对残疾人开展康复

需求调查,通过上门调查,为“送康复服务上门”摸清底数。江湾医院选派有责任心、经过正规培训的康复医生定期为残疾人提供因人而宜的服务,除了提供《约定书》上的服务内容外,还提供饮食营养卫生指导、慢性病康复指导及健康档案跟踪随访等服务。“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开展两年来,深受残疾人与残疾人家庭的好评。2009年全年送康复上门××*人次。目前,江湾医院已与146名残疾人签约。

4、“养护行动”――关爱重残无业人员。街道高度重视市府实事工

程――“为重残无业人员提供养护服务”,2008年至2009年两年共落实重残无业养护人员23名,每人每月给予400元补贴。纪念居委倪某是重度智障残疾人,母亲患有轻度老年痴呆,连看病也要把残疾儿子带上,经助理员上门宣传,倪妈妈把儿子送进街道“金色晚年养护院”,儿子受到养护院无微不至的关怀,倪妈妈逢人就说:“多谢党和政府对我们残疾人家庭的关心”。

三、营造助残社会氛围

街道积极宣传普及残疾预防、康复的有关知识和相关政策,在社区营造助残的社会氛围。

我们通过抓契机,促宣传。以“爱耳日”、“爱眼日”、“助残日”、“精神卫生日”等宣传活动为契机,向社区居民宣传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рĀ堀뿽㳰预防知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把康复政策和康复知识宣传送到残疾人家中,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抓载体,造氛围。创办了“”社区

康复简报“。搭建了一个宣传政策、传递信息、交流经验、解答疑难、引导方向的宣传教育平台,对残疾预防知识的宣传、政策讲解、方法传授等方面工作起到了舆论引导、政策引导、典型引导的作用。

本月的工作即将结束,现将本月本职劳站的具体工作汇报如下,敬请审阅。

1、本月初,向密云课题组上交了关于我校“智障青年劳动实践基地的开发与实践”的汇报材料,同时通过邮箱邮寄了课程教案、案例各3篇,完成了上交的任务。

2、完成“乌鸡白凤丸”外包装盒200个的任务。

本月因为王梦然、王大伟两位学员外出寻找工作,因此糊盒采取的是集体统一做,由教师抓关键环节,没有分开的方式。在大家的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工作量,同时,本次糊的盒质量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说明我们的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逐渐走入了正轨。

3、承担的楼道清洁任务顺利进行。

本月开始,学员分层承包楼道楼梯的清洁:王梦然、王聪负责一层;武亦、曹旭光负责二层;张东兴、张扬负责三层;张小安负责西侧楼梯,刘银华负责东侧楼梯;高兴、赵小辉负责劳动站内的卫生。同时,为了更好的保持楼层的卫生清洁,我们还安排张小安、刘银

华、赵小辉三名糊盒技术相对较差的学员专门负责课间楼道的清洁任务,这样保证了我们的楼道和楼梯在任何时间都是干净整洁的,为学校教职员工能有个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的工作也受到了来访的客人的赞许。

4、向输送一名学员。

在我站进行劳动康复训练的学员王大伟,经过数次的寻找工作,现已在我区一汽车修理厂从事保安工作。这是与我劳动站对学员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训练分不开的。王大伟学员在我站不仅进行劳动康复训练,还参加平谷特教中心组织的垒球训练和滑旱冰训练,他参加了XX年年在上海召开的特殊奥林匹克,并作为中国垒球队副队长,和队员们一起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他还是我“绿谷艺术五团”的主要成员,参演的“中国功夫”受到了市民们一致的好评。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综合素质,才使得他迈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第一步。这也是我职劳站工作人员集体努力的结果。

5、继续进行社会实践工作,让学员走入社会,感受社会。

在4月3日,我们安排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发给每位学员5元钱,让他们练习购物,通过前几次的社会实践,学员们都能够较好的完成自己预设的任务。

4月16日,我们带学员一起乘坐环城公交

1、

2、3路汽车,让学员体验公交带给大家的快乐,很多学员是第一次乘坐,兴奋的心情是大家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为了更好的让学员们感受到幸福的生活,我们还为每位学员办理了旅游年卡,共花费了900元人民币,我们准备进入五月后,带学员到各旅游景点游玩,感受春天的美好和欢乐。

6、工作开展的艰辛与希望。

本月,因为培智部赵新华老师怀孕请假,学校将刘雪莲老师抽调走,使本来就很紧张的工作更加艰难,我一个人要应付很多事情,没办法,只好让负责生活管理的朱燕明和我一起,对学员进行管理。糊盒、值日,忙前忙后。忙碌的工作并没有打消我们的工作积极性,因为我们都坚定着为这些残障人士奉献的信心,再苦再累我们也会一如既往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

7、整理劳动康复训练档案。

本月,开始对学员康复档案进行了书写和评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将陆续完善这一工作。做到大家满意,领导放心。

8、为学员购买水果,改善工作环境。

我们坚持每星期为学员购买两次时令水果,如:苹果、香蕉、梨、橘子等。通过分发水果,让大家体会到一种亲情和关爱。同时,在分发水果的过程中,让所有学员体会到谦让也是一种美德。这一举动,有力的促进了我们内部的团结和互助。

9、关于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

1)继续做好乌鸡白凤丸外包装盒的糊盒任务。

2)楼道环境卫生的清洁整治工作,做到自己勤查,互查,保证学校的环境良性发展。

3)承包学校涌路内、外侧的绿化任务,学习

对绿化树木进行剪枝。

4)安排一次去北京动物园和海洋馆的游玩活动。

5)安排2次去实践基地的劳动,让学员走近社会实践大课堂。

6)安排1-2次参观本区旅游景点任务。

第13篇:社区康复工作计划

为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切实做好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残疾人都得到康复与服务,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康复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村康复工作是充分利用村内资源,动员村内力量,使残疾人在家庭和村得到康复训练和服务的一种康复形式。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就近就地的康复训练与服务,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能力,逐步建立“康复进村、服务到家”的工作机制。

二、工作目标

1、采取措施推进白内障无障碍村建设。对低视力的患者,及时转介到医院眼科或开展此项服务的康复机构接受助视器使用训练。

2、提供精神卫生和心理咨询服务,实施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活动。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残疾人亲友要理解和关心残疾人。

3、组织开展贫困残疾儿童调查及救助工作。

4、开展社区中患偏瘫、截瘫、小儿麻痹症、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订训练计划,指导在村、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康复评估,调整训练计划。

5、结合村儿童保健服务,对新发现的疑似聋儿,及时到儿康复中心进行诊断治疗,对治疗后无法恢复的聋儿,应及时到聋儿康复中心进行助听器验配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对发现发育迟缓儿童,及时到康复中心进行生长发育测评、治疗和训练。

三、工作方式

村康复主要以本村卫生服务站、村康复服务站为主,根据需要可以设立家庭康复站点。

四、实施工作

1、视力残疾人康复工作:(1)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对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手术,对低收入白内障实施救助;(2)帮助对低视力患者配戴助视器,对贫困低视力患者实施救助;(3)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组织盲人及志愿者进行定向行走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地按要求帮助学习和掌握技能,并进行阶段性的测试。

2、肢体残疾人康复:依托村卫生机构、村老年人活动室,在村医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积极推进家庭康复站点建设。

3、精神病康复:根据县残联要求,组织村内精神病患者参加精神病综合防治康复项目,使村贫困精神病人都能得到救助。积极做好村内精神病人的监护及治疗后的回访工作。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推进和谐村建设过程中,完善村康复服务站的建设,满足村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第14篇:社区康复计划

社区康复计划

为适应“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工作机制,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切实做好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残疾人都得到康复与服务,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社区康复师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区力量,使残疾人在家庭和社区得康复训练和服务的一种康复形式。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就近地康复训练与服务,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能力,逐步建立“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工作机制。

二、工作目标

1.采取措施推进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2.实施贫困精神病免费服药活动。

3.组织开展贫困残疾儿童调查及救助工作。

三、工作方式

社区康复主要以街道康复指导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康复服务站为主,根据需要可以建立家庭康复站。

四、实施工作

1、视力残疾人康复工作:﹙1﹚对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手术,对低收入白

内障实施救助;﹙1﹚帮助对低视力患者佩戴助视器,贫困低视力患者实施救助;﹙3﹚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年度组织盲人及志愿者进行定向行走训练,有计划步骤地按要求帮助学习和掌握技能,并进行阶段性测试。

2、肢体残疾人康复:依托社区康复服务站、社区卫生机构、社区老年人代养

机构康复设施,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积极推进家庭康复站建设。

3、精神病康复:根据区残联要求,联合上级医院,使全区贫困精神病都能得

到救助。积极做好社区内的精神病人的监护及治疗后的回访工作。

五、人员培训

制定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计划,组织各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的专家进行授课,按照《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训计划﹙2005-2015﹚》实施细则关于对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课时的要求进行培训。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推进各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完善社区康复服务站的建设,满足残疾人的康复要求。

建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15篇:残疾人社区康复

残联如何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范文网时间:2010-06-18 11:3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440次社区康复是近年来在残疾人康复领域提出的一个新的康复理念。社区康复亦称“基层康复”,是以城市街道或农村乡镇为基地,对残疾人提供的康复服务。其任务是依靠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建设一个有社区领导、社区团体、卫生人员、志愿人员、残疾人及其家庭参

社区康复是近年来在残疾人康复领域提出的一个新的康复理念。社区康复亦称“基层康复”,是以城市街道或农村乡镇为基地,对残疾人提供的康复服务。其任务是依靠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建设一个有社区领导、社区团体、卫生人员、志愿人员、残疾人及其家庭参加的基层康复系统。工作内容是对残疾人进行普查和预防,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使分散在社区的残疾人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其工作有五个基本点:一是依靠本社区的人力资源;二是尽可能利用社区原有的卫生保健和民政工作网点;三是使用简化的、适宜的技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社区和家庭条件下可以发挥作用;四是以康复为中心后盾,帮助解决复杂的康复医疗、咨询、培训等问题;五是在社区对残疾人进行身体的、精神的、教育的、职业的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康复训练,使残疾人就近就地得到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社区康复是初级位上保健的一个组成部分。

按照陕西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社区康复是符合我省省情的康复事业发展模式,是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战略目标的主要策略,是所有康复重点工程的落脚点,是满足广大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主要途径。“十五”期间,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建设中,采取社会化方式向广大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实践证明,社区康复是实现残疾人机会均等、充分参与、消除贫困、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的基本手段,县(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调查,掌握残疾人数量、分布、生活状况、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等情况。根据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发展规划的要求,我们对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未央区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区内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进展还有很多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有些情况还令人堪忧,部分残疾人很少或没有享受到康复服务,有些对社区康复的概念不甚清楚。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工作的差距是对我们敲响的警钟,需要我们对社区康复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和思考,倾注更多的心力,为下一步做好工作提供明确的思路。

一、基本情况

未央区共有49个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尚有2个正在建设中。区残联2009年为3家已建成的“中心”配备了部分康复训练器材,已初步具备了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服务能力,今后几年区残联将陆续为其它几个“中心”配备康复训练器材,逐步完善康复服务项目,提高残疾人康复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社区康复机构建设发展比较迟缓。当前区内已建成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残联已将其纳入残疾人康复指导站,配发了部分康复训练器材,还有3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待建设;已建成的指导站建设项目参差不齐,服务内容比较简单。

(二)残疾人康复意识不强。不少残疾人认为“送康复服务上门”是医生上门为残疾人看病、送药,把康复服务理解为医疗服务,在农村地区,有的残疾人甚至把它当作一项待遇来享受,一些社区的康复器材和设施的利用率不高,残疾人主动要求康复服务的比较少。

(三)社区康复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人员不足。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大多数都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医疗站等建设,在场地、器材的落实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社区残疾人康复人员都由卫生服务机构内的医生兼职,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和社区卫生工作叠加在一起,工作量大、任务重,人员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服务手段单一,服务理念滞后。当前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形式比较单一,康复医生普遍缺乏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与指导;有医生以完成任务为主,传统的服务理念与现代社区康复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医生服务记录过于简单,内容基本相同,有的让人代签字,还有的只签字不服务。服务手段的单一和服务理念的滞后,使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愿望远未达到。

三、对策及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残疾人在康复服务需求方面的愿望也逐步提高,社区康复作为对基层残疾人最直接的服务形式,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越来越多地受到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关注。对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进行调研后,我们针对不同区县的具体情况分别做好工作,未央区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同步联动,统筹安排

区委、区政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安排,做到规划同步、投入增长同步、组织运行同步,建立起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

一是上下联动。区委、区政府统一各部门、街道和社区的思想认识,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确保社区康复工作思想认识、职责分工和工作措施的到位,形成区、街、社区三级联动,合力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发展。

二是部门联动。在社区康复工作实践中,以区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各相关部门为主体,区级机关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区卫生局充分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各类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和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技术指导,并落实专(兼)职残疾人康复责任医生进家庭;区民政局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和谐社区、星级社区考评标准,积极支持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建设,深入开展困难残疾人医疗救助工作;区财政局为确保创建工作任务的完成,对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经费提供有力保障;区残联更应倾心竭力,在康复需求调查、康复员培训、康复站建设、深化康复服务等基础工作方面做好工作。在区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各相关部门联动,使社区康复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三是社会联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关系到千家万户。为此,区委、区政府着力营造社会各界联动的工作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助残志愿者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助康复活动,尤其是在当前社区康复医生力量比较薄弱的时期,助残志愿者要在帮助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提供康复服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大对残疾人康复意识的宣传

社区康复的最大功能是弥补机构康复不足,更好地就近、就地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有效利用康复资源。开展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不仅具有投入少、成本低、服务广、收效大的特点,更是党和政府关爱残疾人的一种体现。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合理定位“送康复服务上门”的功能,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避免出现政府出了钱、医生送了服务、残疾人还不满意的情况。

(三)狠抓社区康复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服务有场地”

通过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新辟场地等措施,在抓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区残联将逐步为每个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配备2万余元的康复训练器材,为社区康复站配备1万余元不等的康复训练器材。为了使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和社区康复站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制定相关工作制度,以制度提高康复站的利用率。在社区康复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注重无障碍设施配套建设,处处体现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

(四)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在实践中创新、完善社区康复工作模式

社区康复要从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出发,按照目前区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通过不断探索创新社区康复的工作模式,使康复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并带来一系列工作的变化和水平的提升。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进社区、进家庭,通过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让康复辅助器具进家入户;把最能够普及的康复技术传授给残疾人及其家属或亲友,使残疾人康复真正能够紧紧贴近残疾人本人。必须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的社区康复工作方向,让“就近”更近,让“就便”更便,在管理和技术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拓展康复服务内容,提高康复服务水平,向康复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五)强化社区医生和社区康复员队伍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方式,提高社区康复医生的服务水平和能力,确保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社区康复员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在为街道和社区配备53名街道残疾人工作联络员和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基础上,下一步要通过培训使这些人员都掌握一定的康复训练知识,兼任基层残疾人康复员或社区康复指导员,充实社区康复工作力量;通过业务培训,统一考试,做到康复员持证上岗,促进社区康复工作人员专业化;通过考核工作实绩和残疾人评议,建立奖优罚劣的竞争机制。

(六)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个性化服务

进一步加强康复需求调查,形成按需服务的动态管理机制。在康复需求方面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在康复的形式、内容、质量上下功夫,体现个性化服务;开展针对性的康复服务、转介服务等,提高服务的专业性、技术性,以满足残疾人不断增长的康复需求,保持工作的生命力。

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方面我市作了一些探索性工作,各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正在完善,服务意识正在增强,服务能力正在提高,服务领域也在拓宽,残疾人对政府实施的康复服务的满意度也在逐步提升。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学习先进经验,加大改进力度,制定改进措施,努力把我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16篇:社区康复题库

第一章 社区康复概论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社区定义,下列哪一种解释最全面、最正确

A.社区是指一个村庄 B.社区是指一个街区

C.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D.社区是指一个自然社区 E.社区是指一个公社或团体 2.关于城市社区的主要特征,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经济特征:城市社区的经济特征主要表现为城市居民以工商服务业为主要职业和主要谋生方式

B.人口特征:人口密度高,人口聚居的规模大。社区成员的异质化程度较高 C.社会组织特征:社会组织复杂

D.生活方式特征: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相对较高 E.社区区位结构简单,人际关系简单,家庭规模与职能扩大 3.以下哪一社区是专能社区

A.城市、农村 B.经济特区 C.自然街 D.自治区 E.镇、村 4.我国哪一年开始社区康复试点工作

A.1976年 B.1978年 C.1986年 D.1988年 E.1989年 5.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哪一时间为国际残疾人日

A.12月3日 B.11月3日 C.10月3日 D.12月13日 E.10月10日 6.我国政府将什么时间定为助残日

A.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 B.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日 C.每年3月第三个星期日 D.每年7月第一个星期日 E.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何时颁布的

A.1976年 B.1990年 C.1986年 D.1988年 E.1989年

8.200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民政部中残联等六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出到哪一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A.2005年 B.2008年 C.2010年 D.2012年 E.2015年 9.1988年我国开始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5年工作纲要”,开展哪三项抢救性康复 A.白内障复明手术、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聋儿听力语言训练 B.白内障复明手术、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低视力康复 C.白内障复明手术、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肢体残疾康复 D.白内障复明手术、脑卒中康复、聋儿听力语言训练

E.小儿脑性瘫痪康复、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聋儿听力语言训练 10.与机构康复相比,社区康复的最大特点是 A.领导机构不同 B.康复方法与手段的不同

C.社区按照全面康复的原则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服务 D.社区康复需要残疾人本人主动参与,机构康复不需要残疾人主动参与

E.社区康复训练就地就近,方法简单易行、技术实用有效,器材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投资少、服务覆盖广

(二)多项选择题

1.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A.有一定的地域 B.有一定数量的人口 C.有特有的文化(文化维系力) D.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E.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2.社区有哪些特征

A.地缘性 B.人缘性 C.社会性 D.群集性 E.区域性 3.自然社区包括

A.城市 B.农村 C.自然街 D.镇、村落等 E.学校、商业区 4.社区功能包括

A.满足生活需求功能 B.社会化功能 C.社会控制功能 D.社会参与功能 E.社区互助功能 5.社区康复的特点有

A.以社区为基地,由社区组织领导、社区成员全面参与

B.依靠社区康复原有的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网络等多方共同协力开展康复服务 C.按照全面康复的原则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服务

D.康复训练就地就近,方法简单易行、技术实用有效;器材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对象为社区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病人,训练时间经常、持久

E.社区康复投资少、服务覆盖广、康复效果好

二、名词解释:

1.社区 2.社区服务 3.CBR 4.社会康复 5.社会化功能

三、问答题:

1.社区构成的要素是什么? 2.社区康复有哪些特点? 3.社区康复原则是什么?

第二章 社区康复工作的管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区康复的领导机构是

A.社区政府 B.残联部门 C.民政部门 D.卫生部门 E.以上都不是 2.卫生部门在社区康复中的主要作用是

A.组织管理 B.制定社区康复规划 C.提供康复专业技术 D.协调各有关部门参与社区康复 E.开展就业培训 3.社区康复指导员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 A.负责筛查康复对象,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B.传授康复训练技术,指导康复员、残疾人及亲属开展康复训练工作 C.评估康复员工作,评估康复训练效果 D.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咨询和转介服务

E.为残疾人制作简易康复训练器具,填写《康复训练档案》 4.社区康复过程中进行中期评估的主要目的是

A.评价和判断残疾发生率的变化 B.评价社区康复总体效果 C.评价社区康复计划执行情况

D.评价第一次康复治疗(训练)方案正确性及康复效果,为修订(制定)新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E.评价社区康复的社会效益

5.社区康复调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

A.访问调查法 B.问卷调查法 C.实地观察法 D.文献分析法 E.个案法 6.社区康复调查员一般由()担任

A.社区居委会领导 B.乡镇主管社区康复的领导 C.基层康复员和康复协调员 D.康复指导员 E.残联部门领导 7.社区康复规划总目标是

A.激发社区政府、社区成员参与意识 B.完善社区康复网络

C.建立若干个社区康复资源中心 D.达到康复覆盖、免疫接种面及控制致残率 E.推广社区康复,扩大康复受益面,实现残疾全面康复 8.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不包括

A.对康复对象进行初次功能评估、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 B.指导康复对象进行康复训练、定期评估康复效果

C.选用与制作训练器材,用品用具的信息、供应、维修服务

D.心理支持服务、知识普及服务、转介服务 E.进行社区康复检查评估 9.基层康复员培训内容不包括

A.残疾识别,残疾需求的确定 B.康复服务内容,记录与评估的方法 C.简易康复训练康复器材的制作及转介等知识

D.实用康复训练技能,家庭康复护理 E.社区康复发展规划制定 10.残联部门在社区康复工作中的主要职能是

A.兴办各类特殊教育事业,千方百计地提高残疾人的科学文化水平

B.组织制定并协调实施社区康复工作计划,建立技术指导组,督导检查 C.组织康复需求调查;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档案 D.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建立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队伍

E.建立职业培训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促进残疾人职业康复

(二)多项选择题

1.社区康复管理体系包括

A.社区康复管理组织建设 B.社区资源利用 C.工作制度建设 D.经费管理、宣传 E.评估

2.社区康复领导小组成员机构包括

A.社区政府 B.残联部门 C.民政部门 D.卫生部门 E.教育部门和劳动就业部门 3.社区康复人力资源包括

A.行政及业务管理人员 B.康复专业技术人员 C.康复协调员

D.基层康复员、教师 E.志愿者、残疾人家属及其亲友 4.社区康复领导小组职责有 A.负责本辖区社区康复工作

B.制定本辖区社区康复中长期发展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C.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动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 D.对基层社区康复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和落实社区康复工作经费

E.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5.社区康复训练服务网络是由()构成。

A.县(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 B.社区基层康复站 C.地市综合医院 D.家庭训练点 E.专科康复中心 6.社区康复发展规划内容应包括

A.预期目标 B.行动措施 C.工作进程执行机构 D.经费管理 E.监督评估等 7.社区康复规划制定的基本原则是

A.客观性原则 B.可持续性原 C.可行性原则 D.协调性原则 E.可动性 8.社区康复评估的原则包括

A.实事求是 B.整体评估 C.全面评估

D.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E.资料查阅与实地调查相结合 9.社区康复调查的特点是

A.是普查而不是抽样调查 B.采用简单实用的标准进行残疾分类

C.专业调查与社会调查相结合 D.调查与服务相结合 E.以抽样调查为主,普查为辅 10社区人群康复需求调查内容包括 A.一般资料 B.疾病史和残疾史

C.医疗、教育、就业、参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D.婚姻状况、家庭组成、就业情况、经济来源

E.家庭成员及周围人群对其所持的态度,残疾人自身对未来生活的态度

二、名词解释

1.社区康复检查评估 2.访问调查法 3.问卷调查法

三、问答题

1.社区康复工作内容有哪些? 2.请写出社区康复工作程序。 3.针对社区残疾人怎样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

4.社区康复技术指导组工作职责有哪些? 5.社区康复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第三章 康复训练与服务在社区中的开展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时未将下列哪一类残疾列入调查范围 A.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 B.多重残疾 C.肢体残疾 D.智力残疾、精神残疾 E.内脏残疾 2.残障是哪一水平的功能障碍

A.细胞水平B.组织水平C.器官水平D.个体水平E.社会水平

3.2006年12月我国政府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全国有各类残疾人 A.5000万 B.6000万 C.8926万 D.9826万 E.8296万 4.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接近

A.1.2亿 B.1.3亿 C.1.4亿 D.1.5亿 E.1.6亿 5.下列哪一种训练在社区康复中难以实现

A.主动与被动活动 B.主动助力活动 C.牵张活动 D.抗阻训练、等张训练、等长训练 E.等速训练 6.作业劳动训练主要适合下列哪一种情况

A.下肢功能障碍 B.日常生活活动障碍、上肢精细动作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C.心血管疾病患者 D.肿瘤患者 E.以上都不是 7.一般来说,下列哪一项训练不被列入运动疗法范畴

A.关节活动度训练 B.恢复平衡能力训练 C.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训练 D.恢复步行能力训练 E.转移训练

8.关于残疾和残疾人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残疾人是社区康复最主要康复对象 B.病损是器官水平的功能缺失或障碍 C.失能是个体水平的功能障碍 D.残障是社会水平的功能障碍 E.病损不会直接造成社会功能障碍

9.在社区康复中最常用的康复治疗(训练)方法是

A.运动治疗 B.作业治疗 C.言语治疗 D.心理治疗 E.中医康复治疗 10基层康复服务不包括

A.三级综合医院在医院内开展康复服务 B.县级医院开展康复服务 C.乡镇医院开展康复服务 D.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康复服务 E.社区康复中心开展康复服务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残疾分类》将残疾划分为哪三个独立类别 A.病损 B.残疾 C.肢体残疾 D.视力残疾 E.残障 2.社区常见的慢性疾病有哪些

A.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 B.恶性肿瘤 C.糖尿病 D.精神异常和精神病 E.遗传性疾病、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肥胖症等 3.专家认为,慢性病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是

A.长期过量吸烟 B.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C.缺乏体育锻炼 D.精神紧张 E.感染因素 4.社区康复的主要对象包括

A.残疾人 B.老年人 C.慢性病人 D.急性传染病病人 E.急性外伤病人 5.社区康复的形式主要有

A.基层康复站服务 B.家庭康复服务 C.上门服务 D.综合医院康复科 E .康复中心

二、名词解释

1.残疾 2.残疾人 3.病损 4.失能 5.残障 6.全面康复 7.职业康复 8.教育康复 9.医疗康复

三、问答题

1.谈谈在社区对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人开展康复工作的意义? 2.残疾人重返社会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第四章 肢体功能障碍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第一节 肢体残疾概述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A型题)

1.根据人体运动系统致残部位和功能障碍程度,以功能障碍的程度为主要依据将肢体残疾划分几等级

A.3等级 B.4等级 C.5等级 D.6等级 E.7等级 2.以下哪一种情况不属于肢体残疾范围

A.保留拇指和示指(或中指)而失去另三指者 B.单小腿截肢或缺肢 C.双拇指伴有示指(或中指)缺损 D.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大于五厘米 E.单侧拇指伴有示指(或中指)缺损

(二)多选题(X型题) 1.下列属于一级肢体残疾是

A.四肢在不同部位截肢或先天性缺肢

B.单全臂(或全腿)和双小腿(或前臂)截肢或缺肢 C.双全臂(或双全腿)截肢或缺肢 D.偏瘫,单侧肢体功能全部丧失

E.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小于五厘米者 2.肢体残疾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A.心脑血管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肿瘤等 B.意外伤害 如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运动损伤

C.物理、化学因素 如烧伤、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

D.各种遗传性疾病及因素导致的畸形、精神运动发育迟缓 E.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脊柱结核等

二、名词解释 1.肢体残疾

三、问答题

1.肢体残疾的分级如何? 2.肢体残疾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第二节 脑卒中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1.脑卒中的最主要病因是

A.过劳 B.上感 C.吸烟 D.高血压 E.饮酒 2.从坐到站的要点错误的是

A.双足后移,屈膝稍大于90° B.躯干伸直前倾

C.肩和双膝前移过脚尖 D.屈头和躯干 E.髋、膝伸展 3.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

A.10万 B.50万 C.100万 D.150万 E.200万 4.我国脑卒中5年内复发率高达

A.21% B.31% C.41% D.51% E.61% 5.脑卒中幸存的患者中,生活不能自理者高达

A.11% B.31% C.42.3% D.51% E.61% 6.关于脑卒中早期的康复目标错误的是

A.防治并发症 B.适应病后现实 C.恢复部分床上功能 D.防止关节僵硬 E.恢复行走功能

7.通常脑卒中的社区康复计划主要分为几种形式: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E.五种 8.脑卒中偏瘫者的被动关节活动应先从哪个部位做起

A.头部 B.颈部 C.躯干 D.健侧 E.患侧

9.无意识障碍的轻症脑卒中,病后多久就可在严密观察下开始主动训练 A.1天 B.2天 C.3天 D.4天 E.5天

10.要完成姿势正常的独立步行,患者的患侧下肢必须能支撑百分之几体重 A.60% B.70% C.80% D.90% E.100% 1.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是指病情

A.稳定后 B.恢复期 C.治疗期 D.手术后 E.出院后 12.偏瘫著名六阶段理论中弛缓状态是

A.阶段Ⅰ B.阶段Ⅱ

C.阶段Ⅲ D.阶段Ⅳ E.阶段Ⅴ 13.对残疾人进行双上肢的灵活度的训练是

A.运动疗法 B.作业疗法 C.健康疗法 D.心理疗法 E.推拿按摩 14.脑卒中运动评价不宜采用

A.肌力评价法 B.Brunnstrom评价法 C.Bobath评价法 D.上田敏法 E.Fugl-Meyer评价法

(二)多选题

1.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目标包括

A.逐步完成床上自理 B.移乘动作 C.床、轮椅/椅间的转移 D.站立位平衡及行走 E.完成日常生活动作及协调性训练 2.BrunnstromⅣ期上肢功能的主要表现是

A.上肢外展90°(肘伸展、前臂旋前) B.手能置于腰后部 C.上肢前平举及上举过头 D.上肢前屈90°(肘伸展) E.屈肘90°,前臂能旋前、旋后

3.BrunnstromⅣ期下肢功能的主要表现是

A.随意引起共同运动或其成分 B.坐位,髖伸展位能屈膝 C.坐位,足可向后滑动,使屈膝大于90°

D.立位,膝伸直,足稍向前踏出,踝能背屈 E.坐位,足跟触地,踝能背屈 4.BrunnstromⅢ期手功能的主要表现是

A.能侧捏及拇指带动松开 B.能全指屈曲,钩状抓握 C.能随意全指伸开 D.手指不能伸展,有时可反射性引起伸展 E.能进行各种抓握 5.通常脑卒中的社区康复计划主要有哪些形式

A.以门诊为基础的康复计划 B.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计划

C.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计划 D.以医院为基础的康复计划 E.以上都是 6.脑卒中社区康复治疗侧重于下列哪些疗法

A.心理疗法 B.运动疗法 C.作业疗法 D.职业疗法 E.医学疗法 7.保持抗痉挛体位包括下列哪些体位

A.患侧卧位 B.健侧卧位 C.仰卧位 D.俯卧位 E.倾斜位 8.翻身准备运动包括

A.屈肘 B.摆肩 C.屈腕 D.夹腿 E.摆髋 9.桥式运动目的是

A.训练腰背肌群 B.伸展髋关节 C.为站立做准备 D.训练肱二头肌 E.伸展肘关节 10.步行训练具体方法包括

A.站起的训练 B.患侧下肢负重训练 C.训练患腿向前迈步 D.在侧方帮助患者行走 E.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

二、名词解释

1.脑卒中 2.脑卒中的康复目标 3.抱膝运动 4.ADL

三、问答题

1.脑卒中康复计划制定依据及形式如何?

2.请回答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被动运动时的原则有哪些。3.脑卒中患者如何预防褥疮及其治疗?

4.简述上肢负重及协调训练的适用范畴及具体项目。5.请回答转移训练的目的及方法有哪些。 6.简述膝关节被动伸展的具体方法。 7.步行训练的步骤及要点如何?

四、病例

患者,男性,50岁,因左侧肢体瘫痪入院,诊断为右侧内囊区脑梗死。在综合性医院住院8天后转入社区医院。患者目前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呼吸、血压、脉搏正常。左侧偏瘫体征不再进展。运动功能检查,左上肢手能置于腰后部、上肢前屈90°(肘能伸展),前臂能旋前旋后;左右能全指屈曲,钩状抓握,但不能伸展;左下肢在坐位下足跟触地时踝能背屈,足可向后滑动,使屈膝大于90°,左上下肢张力轻度增高。

问题:

(1)患者是否可以开始进行康复治疗?

(2)患者的左上肢、左手、左下肢目前分别处于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的哪一期? (3)简述患者的功能训练原则及康复要点。

第三节 脊髓损伤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1.脊髓损伤分类中骶段无任何感觉或运动功能时为

A.完全性损伤 B.不完全性损伤 C.有点损伤 D.截断损伤 E.以上均不是 2.胸10水平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可能需要的辅助器具是

A.加粗手柄勺子 B.鞋拔 C.改装牙刷 D.翻书器 E.改装柄的钥匙 3.确定胸10平面损伤的皮肤感觉区域是

A.脐水平B.脐下2cm C.脐上2cm D.脐下4cm E.脐上 4cm 4.确定腰4平面损伤的代表性肌肉是

A.股四头肌 B.胫前肌 C.胫后肌 D.拇长伸肌 E.股二头肌 5.确定腰2平面损伤的代表性肌肉是

A. 髂腰肌 B.股内收肌 C.臀中肌 D.梨状肌 E.耻骨肌 6.脊髓损伤多见于

A.幼年 B.青年 C.青壮年 D.中年 E.老年 7.脊髓损伤占全身损伤的

A.0.1%~0.5% B.0.2%~0.5% C.0.3%~0.5% D.0.4%~0.5% E.0.2%~0.4%

8.颈7损伤患者为预防压疮,坐位时每隔多久撑起身体一次

A.10~20分钟 B.20~30分钟 C.20~40分钟D.30~60分钟 E.60~120分钟 9.脊髓损伤间歇性导尿一般每多少小时导尿一次

A.1~2 B.2~3 C.3~4 D.4~5 E.4~6 10.下列哪项是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

A.压疮 B.肩痛 C.吞咽障碍 D.深静脉血栓 E.失语

(二)多选题

1.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功能损害分级包括:

A.ASIA.A B.ASIA.B C.ASIA.C D.ASIA.D E.ASIA.E 2.FIM主要评价下面哪些方面的能力:

A.生活自理能力 B.括约肌控制能力 C.活动能力和行动能力 D.理解交流能力 E.社会认识能力 3.脊髓损伤多由下列哪些情况引起

A.交通事故 B.高处坠落 C.打击伤或砸伤 D.高坡跌下或滑倒 E.运动损伤 4.胸3~胸12康复训练措施包括

A.生活自理训练 B.治疗性步行训练 C.高级轮椅训练 D.实用性步行训练 E.家内和社区内步行训练

5.颈4及颈4以上损伤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包括

A.吸气 B.呼气 C.上肢上举呼吸训练 D.下肢上举呼吸训练 E.咳嗽 6.颈7损伤者平行杠内辅助站立训练具体步骤为

A.站立前的准备 B.协助站起 C.双手扶杠 D.身体平衡 E.步行 7.胸3~胸12完全性损伤患者步行训练可采用下列哪些方法

A.摆至步 B.摆过步 C.摆前步 D.摆后步 E.四点步 8.脊髓损伤患者的社区康复训练效果评估分为

A.前期评估 B.初次评估 C.中期评估 D.末期评估 E.结束评估 9.确定颈5脊髓损伤平面的关键肌为

A.屈肘肌 B.肱二头肌 C.肱三头肌 D.旋前圆肌 E.指深屈肌 10.脊髓损伤所致残疾的预防包括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E.五级

二、名词解释

1.脊髓损伤 2.截瘫 3.四肢瘫 4.环境控制系统(ECU) 5.压疮

6.被动运动 7.摆至步 8.脊髓损伤的一级预防 9.关节挛缩 10.异位骨化

三、问答题

1.脊髓损伤的主要功能障碍有哪些?

2.脊髓损伤患者的社区康复目标是什么?

3.请描述颈4及颈4以上患者仰卧位的训练方法。4.请描述被动运动手法和注意点。

5.请描述倾斜床站立的意义及训练方法。

6.描述颈7损伤者平行杠内辅助站立训练具体步骤及方法。7.请描述摆过步的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8.请回答脊髓损伤社区康复训练评估的意义。9.请描述ASIA的病损分级。

10.FIM主要评价哪六个方面的能力?

11.《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中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效果评估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四、病例分析

患者熊某,女,24岁,会计。因车祸至双下肢完全不能活动,在综合性医院作手术1个月后转入社区医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坐位,神志清楚,问答切题,查体合作。头颈及双上肢无异常。肋间肌无异常,心肺无异常。脐平面以下感觉缺失,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低,病理征阴性。

请回答:1.此患者的脊髓损伤平面在哪段? 2.采用ASIA的病损分级为哪级? 3.请为其制定康复目标。 4.请为其制定康复计划。 5.请详述其训练方法。

6.列举压疮、排尿障碍两种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处理。

第四节 脑性瘫痪的社区康复训练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A型题) 1.脑瘫主要表现为

A.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 B.智力低下 C.惊厥 D.感知觉障碍 E.心理行为异常

2.根据脑瘫的流行病学,脑瘫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始终保持在 A.2‰ B.1.5‰ C.1.6‰ D.2.5‰ E.3‰ 3.脑性瘫痪的病因根据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的时间可划分为出生前、围生期和出生后三个阶段。以下属于出生前因素的是

A.高龄妊娠、习惯性流产、多胎、妊娠合并糖尿病 B.窒息 C.缺氧缺血性脑病 D.宫内窘迫、妊高征 E.极低体重儿 4.脑瘫患儿最常见,占60%~70%的脑瘫类型是

A.共济失调型 B.肌张力低下型 C.强直型 D.痉挛型 E.不随意运动型 5.下列哪项不是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A.肌张力增高 B.腱反射亢进 C.两腿呈交叉,呈尖足 D.踝阵挛E.醉酒步态 6.以下各种异常姿势中,哪一种不属于肌张力增高时的表现

A.蛙状肢位 B.头背屈 C.角弓反张 D.下肢交叉 E.尖足

7.头稳定的正常发育时期是出生后2~3个月,是运动发育中最早完成的运动,下列哪一项不

是头部控制的训练方法

A.抑制头背屈 B.促进脊柱伸展 C.促进肘支撑,促进抬头 D.手、足、口的协调促通 E.促进肘支撑,促进抬头 8.肌张力正常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分级为

+A.0级 B.1级 C.1级 D.2级 E.以上都不是

9.患儿,男,2岁,不会坐,仰卧位床上,小腿垂于床缘外,左侧下肢能完成膝关节全范围运动,则患者左则股四头的肌力级别为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E.3+级 10.正常儿童发育时期出生后4~6个月的腘窝角是

A.80°~100° B.110°~160° C.150°~170° D.90°~120° E.100°~140°

(二)多选题(X型题)

1.关于脑瘫定义描述正确的是

A.非进行性脑损伤 B.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 C.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惊厥、感知觉障碍、心理行为异常 D.精神发育迟滞 E.运动发育迟缓

2.以下属于脑瘫病因中的出生后因素的是

A.早产儿、过期产儿 B.新生儿惊厥 C.胆红素脑病 D.产伤、颅内感染 E.前置胎盘、胎盘早剥 3.脑瘫按肢体瘫痪的部位分型,可分为

A.单瘫 B.双瘫 C.三肢瘫 D.偏瘫 E.四肢瘫 4.以下属于脑瘫的伴随障碍的是

A.体能障碍 B.听觉障碍 C.语言障碍 D.智能、情绪障碍 E.癫痫 5.对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训练目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抑制异常姿势 B.改善和缓解肌紧张 C.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D.改善患儿的精神心理状态,促进情绪、社会性的发育 E.最重要的目标是建立步行能力

二、名词解释

1.脑瘫(CP) 2.关节活动范围(ROM) 3.腘窝角 4.日常生活活动(ADL) 5.肌力

三、简答题

1.脑瘫的病因、分型和临床表现如何? 2.脑瘫的诊断要点如何?

3.简述脑性瘫痪常用的康复评定项目。4.简述脑瘫社区康复训练方法。

第五节 截肢的社区康复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A型题)

1.男性患者,20岁,因车祸右大腿截肢,则截肢的目的不包括

A.控制感染 B.挽救生命 C.切除已坏死的肢体 D.减轻出血 E.安装假肢 2.截肢的原因不包括

A.创伤 B.感染 C.肿瘤 D.周围血管疾病 E.关节挛缩

3.根据现代预防学的“三级预防”理论,对肢体残疾患者分级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以下属于二级预防水平训练计划的是

A.预防病因,防止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

B.在残疾出现后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尽可能地使已损失的肢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C.伤害发生后积极防止发生残疾,包括早期的医疗干预、预防并发症,残疾的早期发现,防止功能受限,预防残障等

D.实施特异性保护措施,积极宣传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E.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防护照顾,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4.评估患者下肢的持重能力和站立位平衡能力,下列哪项是属于中度问题

A.完全无须他人的帮助或应用辅助设备,患者可独立完成坐立位姿势转换活动。包括用手抓住扶持物,也包括需他人监护和提示,但他人不得接触患者 B.患者有明显的起立动作,但不能独立完成起立活动,尚需他人稍用力帮助患者才能完成起立动作,他人的用力约在25%以内

C.患者有一些起立动作,但不能独自完成起立动作,尚需他人中度用力帮助才能站起,他人用力范围在25%~49%之间,完成站立姿势后,依靠辅助装置独自站立时间小于5分钟

D.患者有一点起立动作,但根本不能独自完成起立动作,尚需他人用很大的力拉起患者,他人用力范围在50%~95%之间,扶持站起后,依靠辅助装置也不能完成站立姿势

E.患者几乎没有起立动作,他人用力范围达到96%~100%才能扶持患者完成直立体位

5.男性患者,30岁,因车祸双上肢前臂截肢,不能独自完成实际使用活动,尚需他人的很大帮助才能完成,他人帮助范围在50%~95%之间,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属于

A.正常 B.轻度问题 C.中度问题 D.重度问题 E.完全不能

(二)多选题(X型题) 1.截肢的常见原因

A.先天性肢体的发育异常 B.周围血管疾病所致的肢体缺血坏死 C.严重感染 D.严重创伤

E.神经疾病或外伤引起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并合并久治不愈的神经营养性皮肤溃疡

2.截肢的社区康复目标

A.提高肢体残疾患者自身素质和耐受能力 B.确立肢体残疾患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C.提高其自身主观的生活质量

D.组织肢体残疾患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使其最大限度地参与社会,回归社会 E.安装假肢

二、名词解释 截肢

三、简答题

1.简述截肢的三级预防? 2.简述截肢的社区康复方法?

第六节 颈椎病的社区康复治疗与训练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A型题)

1.颈椎病的主要发病因素是

A.腰椎肥大 B.外伤 C.劳损 D.受寒着凉 E.椎间盘退变 2.最易发生损伤和退变的颈椎间盘是

A.C2~C3 B.C3~C4 C.C4~C5 D.C5~C6 E.C6~C7 3.颈椎病慎用的推拿手法是

A.拔伸手法 B.一指禅手法 C.旋扳手法 D.滚揉手法 E.牵抖上肢手法 4.Maitland手法治疗颈椎病所用的方法有

A.摆动 B.滚动 C.滑动D.分离牵引 E.制动

5.颈椎牵引重量不宜超过

A.20kg B.15kg C.10kg D.5kg E.4kg 6.颈椎病最为常见的类型是

A.软组织型 B.脊髓型 C.神经根型 D.交感型 E.椎动脉型 7.关节松动术手法等级分为

A.6级 B.3级 C.4级 D.5级 E.7级 8.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法主要用于

A.软组织型 B.神经根型 C.脊髓型 D.椎动脉型 E.交感型 9.颈椎病起支撑作用的疗法是

A.卧床休息 B.颈围制动 C.颈椎牵引 D.推拿治疗 E.物理疗法 10.椎动脉型颈椎病不宜用哪种推拿手法

A.一指禅推法 B.穴位点压法 C.颈椎被动运动 D.牵抖上肢手法 E.拿搓手法 11.哪种疗法不属于物理因子疗法

A.离子导入疗法 B.坎离砂疗法 C.石蜡疗法 D.中药熏蒸疗法 E.中药内服疗法

(二)多选题(X型题)

1.软组织型颈椎病的治疗要点是

A.颈部肌群松解 B.神经根减压 C.颈椎小关节调整 D.解除椎动脉扭曲 E.解除交感神经刺激 2.颈椎病牵引时应注意那些相关因素

A.牵引角度 B.牵引重量 C.牵引时间 D.姿势 E.生理曲度 3.颈椎病社区康复目标是

A.减轻疼痛 B.缓解痉挛 C.恢复颈椎屈伸旋转功能 D.防止复发 E.保持颈椎稳定 4.颈椎病牵引时手法应该

A.深透 B.柔和 C.用力 D.均匀 E.轻重交替 5.哪些类型的颈椎病禁用旋扳手法

A.神经根型 B.软组织型 C.脊髓型 D.交感型 E.椎动脉型 6.颈椎康复体操包括

A.前屈后伸 B.白鹤亮翅 C.旋转环绕 D.扩胸展臂 E.两手托天

二、名词解释 1.颈椎病

三、问答题

1.颈椎病推拿有哪些注意事项? 2.颈椎康复体操共有几节?各节名称是什么?

第七节 慢性背腰痛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A型题)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治疗中,被动直腿抬高所起的作用是

A.松解粘连 B.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C.增宽椎间隙 D.降低腹内压力 E.解除肌肉痉挛

2.X线片无明显改变的疾病是

A.慢性腰部劳损 B.腰椎间盘突出症 C.退行性脊柱炎 D.椎病 E.强直性脊椎炎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因是

A.外伤 B.腰椎间盘退变 C.劳损 D.受寒 E.扭伤 4.慢性腰部劳损有结节、条索处用( )推拿方法

A.揉按法 B.拿捏法 C.分筋法 D.侧卧屈伸法 E.整理手法 5.“燕飞式”运动疗法,主要训练

A.腹肌 B.脊柱活动度 C.胸肌 D.股四头肌 E.腰背肌 6.慢性腰部劳损的首要康复方法是

A.推拿疗法 B.消除致病因素 C.运动疗法 D.物理疗法 E.休息与固定 7.侧卧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的作用是

A.牵拉坐骨神经,松解粘连 B.调整后关节,松解粘连

C.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D.拉宽椎间隙,减轻神经根压迫 E.促进血循环,加速炎症水肿的吸收

8.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单腿后伸扳法的作用主要是

A.促使突出物回纳 B.调整后关节,松解粘连 C拉宽椎间隙 D.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E.改善下肢肌萎缩 9.腰椎间盘突出早期的基本治疗方法是

A.推拿按摩 B.止痛药 C.理疗 D.完全卧床休息 E.腰背肌锻炼 10.McKenzie手法主要用于

A.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刺激与压迫 B.增加肌肉的力量 C.促进神经的发育 D.增加心肺功能 E.增加平衡和协调能力

(二)多选题(X型题)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部位是( ) 之间的椎间盘.A.L1~L2 B.L2~L3 C.L3~L4 D.L4~L5 E.L5~S1 2.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治疗中,下列哪些方法可增加椎间盘外压力 A.叠掌按压法 B.骨盆牵引 C.点按环跳、委中、承山穴 D.揉滚膀胱经 E.下肢单腿后伸扳法 3.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有

A.叠掌按压法 B.下肢后伸扳法 C.牵抖法 D.理筋法 E.姿势纠正法 4.慢性腰部劳损的社区康复方法有

A.推拿 B.理疗 C.走罐 D.运动疗法 E.牵引 5.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适宜

A.睡硬板床 B.腰椎牵引 C.仰卧屈髋屈膝睡姿 D.佩戴腰围 E.推拿疗法 6.McKenzie手法对患者腰椎关节部位进行

A.推压 B.震动 C.屈伸 D.旋转 E.牵拉 7.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治疗的作用是

A.增加椎间盘外压力 B.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C.增宽椎间隙 D.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 E.缓解腰肌痉挛 8.腰肌劳损患者,康复中应注意

A.经常变换姿势 B.宜睡软床 C.纠正不良姿势 D.加强腰肌锻炼 E.酸痛较重时可用冰块止痛

二、名词解释 1.侧卧斜扳法

三、问答题

1.如何预防慢性背腰痛?

第五章 智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A型题) 1.智力发育期是指

A.9岁以前 B.12岁以前 C.16岁以前 D.18岁以前 E.20岁以前 2.智力残疾儿童最明显的特征是

A.智力发展明显落后 B.社会适应行为的障碍 C.躯体发育异常 D.各种精神障碍 E.躯体功能异常

3.以韦氏智力量表为例,凡IQ值低于( )分者,视为智力残疾。 A.50 B.70 C.75 D.90 E.60 4.以韦氏智力量表为例,IQ在25~39,称为

A.愚笨 B.愚鲁 C.痴愚 D.白痴 E.痴呆 5.可训练型,但需终身监护的智力残疾患者是

A.轻度智力残疾 B.中度智力残疾 C.重度智力残疾 D.极重度智力残疾 E.以上均不正确

6.在社区中采用丹佛智能发育筛查表对6岁以内的儿童进行筛查测验,小明智能结果为78分,智力水平为( )水平

A.正常 B.低下 C.异常 D.残疾 E.可疑

7.按照国内成人智残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老李的社会适应能力得16分,该患者适应能力为 A.正常 B.轻度低下 C.中度低下 D.重度低下 E.极度低下

8.根据美国智力低下协会的智力残疾的分级标准,适应能力为水平3是指患者 A.在部分竞争或在竞争环境中具有有效的社会和经济功能 B.在无竞争或受保护的环境中具有有限的社会和经济功能

C.对有限的环境刺激和人际关系有反应,生计需要监督,在有帮助的情况下过机械的生活 D.仅能对最简单的环境刺激和人际关系有反应,生计和日常生活事务完全依赖他人监督 E.在低的竞争环境中有一定能力,但在个人事务管理上要有某些支持和监督 9.在家庭康复训练中,( )是对智力残疾者进行家庭康复的主要训练方式

A.个别训练活动 B.单元活动 C.学科活动 D.情景训练活动 E.以上都正确

10.在实施个别康复计划一段时期后,对智残患儿的个别康复训练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针对实施情况,制定新的个别训练计划,这是对智残患儿进行

A.初次评估 B.中期评估 C.末期评估 D.随访 E.总结评估 11.诊断智力残疾患者的主要依据是

A.发病年龄 B.躯体功能 C.精神障碍 D.智商值 E.社会适应能力 12.根据AAMD智力残疾的分级标准,AAMD适应行为水平2对应的IQ值范围是 A.55~69 B.40~54 C.25~39 D.<25 E.>70

(二)多选题(X型题)

1.判断智力残疾患者的重要标准是

A.社会适应行为的障碍 B.智能不足或智商低下

C.躯体发育及功能的异常 D.各种精神障碍 E.行为异常 2.智力残疾患者的临床表现有

A.社会适应困难 B.智力低下 C.躯体发育及功能的异常 D.各种精神障碍 E.以上均不正确

3.以韦氏智力量表为例,IQ在40~54为( )患者

A.轻度智力低下 B.中度智力低下 C.痴愚 D.愚鲁 E.可训练型 4.以韦氏智力量表为例,IQ在55~70为( )患者

A.可教育型 B.可训练型 C.愚笨 D.痴愚 E.轻度智力低下 5.我们常用的智能筛查性量表有

A.丹佛发育筛查测验 B.绘人试验 C.图片词汇测试 D.韦克斯勒量表 E.比奈量表

6.智力残疾患者适应能力评测的依据有

A.独立程度 B.发展程度 C.出现频率 D.项目完成程度 E.智力测验 7.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有

A.运动能力 B.感知能力 C.言语能力 D.生活自理能力 E.社会适应能力 8.在对智残儿童进行治疗教育和指导的实践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提倡赏识教育 B.提倡随班就读 C.遵循生活化、持续性原则 D.坚持正强化法 E.智残儿童没必要接受教育

9.训练致残患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是进行以下哪些能力的训练 A.控制情绪 B.进食 C.穿着 D.排便 E.交际

10.属于精细动作训练的是

A.抬头 B.串珠 C.爬行 D.大把抓握 E.写字 11.一个完整的个别康复训练计划应该包括

A.个案资料整理 B.康复训练评估 C.项目评分依据 D.转介服务 E.效果判定

12.对成年智力残疾者进行社区康复训练服务,主要是为其提供 A.生活自理 B.简单劳动技能 C.适应社会生活的训练 D.有偿托管.生活护理等服务 E.以上均正确

二、名词解释

1.机构康复训练计划 2.智力残疾 3.智力残疾儿童 4.社会适应能力 5.转介服务 6.工作分析法

三、问答题

1.智力残疾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简述智力残疾的分类标准。 3.智力残疾儿童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4.应如何评测一个智力残疾患者?评测依据是什么? 5.为什么要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运动能力训练? 6.如何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认知能力训练?

7.对智力残疾成人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服务时应该如何实施工作流程?

第六章 精神残疾的社区防治与康复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A型题)

1.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病人患病持续( )未痊愈,阻碍其行使社会功能,对家庭、社会应尽职责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

A.3个月以上 B.6个月以上 C.一年以上 D.二年以上 E.三年以上 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将精神疾病分成 A.8大类 B.9大类 C.10大类 D.11大类 E.12大类

3.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所列十个问题的评分来划分精神病残疾的等级,精神残疾分为

A.三级 B.四级 C.五级 D.六级 E.七级

4.病人可由精神病专科医院出院转到社区进行康复治疗,由( )针对性地制定出系统防治康复计划

A.专科医院医生 B.社区医生 C.专科医院医生+社区医生 D.综合医院医生 E.综合医院医生+专科医院医生

5.精神病人急性发作时,来不及送到精神病专科医院救治,往往由( )来处理 A.专科医院医生 B.社区医生 C.专科医院医生+社区医生 D.综合医院医生 E.综合医院医生+专科医院医生 6.精神疾病康复的第一措施是

A.医疗康复 B.心理康复 C.社会技能训练 D.职业康复 E.娱乐治疗 7.社会技能训练与职业康复的最终目的是

A.医疗康复 B.心理康复 C.身心康复 D.生活自理 E.社会就业

8.帮助精神病人修复或者重建社会功能,促进其重返社会,应尽早开始,且应在( )的前提下贯穿始终

A.药物治疗 B.作业疗法 C.娱乐疗法 D.心理治疗 E.职业训练 9.( )贯穿于整个精神康复过程中,并与其他治疗方法或措施结合起来 A.药物治疗 B.作业疗法 C.娱乐疗法 D.心理治疗 E.职业训练

(二)多选题(X型题)

1.可能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的因素有

A.遗传因素 B.应激性生活事件 C.感染 D.人格特征 E.个人的特殊经历 2.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包含

A.治疗性 B.社会化 C.综合性 D.开放式 E.康复性 3.病人可由精神病专科医院出院转到社区进行康复治疗,专科医院医生应当参照出院诊断进行再次评价,然后针对性地制定出系统防治康复计划,包括( )等计划

A.医疗康复 B.心理康复 C.职业康复 D.社会技能训练 E.护理康复。 4.针对慢性期病人在生活及各种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已有所恢复,但表现出行为退缩、情感淡漠、生活懒散的特点,由( )共同商定制订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的训练计划

A.亲属 B.原单位的代表 C.社会工作者 D.职业指导者 E.专科医院医生 5.医疗康复计划中应当包括( ) 等内容

A.按时服药 B.定期复查 C.与专科医生沟通 D.避免诱发因素 E.职业训练

6.社区康复期计划包括

A.医疗康复 B.心理康复 C.社会技能训练 D.职业康复 E.娱乐治疗 7.精神残疾社区康复治疗中心理治疗主要有

A.精神分析治疗 B.支持治疗 C.认知治疗 D.行为治疗 E.娱乐治疗 8.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包括

A.社会化 B.综合性 C.开放式 D.关锁与禁锢式 E.康复性

二、名词解释

1.精神病人检出率 2.精神病人监护率 3.精神病人显好率 4.精神病人社会参与率 5.精神病人肇事率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精神残疾?主要病种有哪些? 2.精神残疾社区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 3.“十一五”期间国家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任务目标是什么?

第七章 听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2006年我国听力残疾的人数和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

A.2004万人,24.16% B.970万人,11.13% C.2107万人,26.23% D.2127万人,31.53% E.1157万人,12.43% 2.传导性耳聋最常见的病因是

A.外、中耳损伤 B.外、中耳发育畸形

C.急、慢性中耳炎及其并发症、后遗症 D.中耳肿瘤 E.耳硬化症 3.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为

A.多肽类抗生素 B.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C.水杨酸类药物 D.顺铂、长春新碱 E.利尿类药物

4.耳聋分级标准中轻度听力障碍平均听力损失分贝数为

A.15~25 dB HL B.26~40 dB HL C.41~50 dB HL D.51~60 dB HL E.61~80 dB HL 5.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听力筛查中,未通过耳声发射测听检查的儿童,应进一步进行 A.声导抗测听 B.电反应测听 C.脑干诱发电位测听 D.纯音测听 E.视觉强化测听

6.听觉能力评估标准中听觉康复级别三级是指

A.音频感受范围250~4000Hz,言语最大识别率≥90% B.音频感受范围250~3500Hz,言语最大识别率≥85% C.音频感受范围250~3000Hz,言语最大识别率≥80% D.音频感受范围250~2000Hz,言语最大识别率≥70% E.音频感受范围250~1000Hz,言语最大识别率≥44% 7.聋儿学习能力评估常用测试工具为

A.贝利婴儿发育量表 B.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

C.Achenlach儿童行为测试量表 D.儿童班达完形测验 E.希-内学习能力测试 8.选择助听器佩戴哪项正确

A.严重耳聋的婴幼儿,提倡交替单耳使用助听器

B.严重耳聋的婴幼儿出生后满6个月可使用双耳助听器 C.单耳配戴助听器一般轻~中度耳聋配差耳

D.选择助听器的功率时要严格根据听力损失分贝数 E.听力损失>90dB不能佩戴助听器 9.关于人工电子耳蜗的植入错误的是

A.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配助听器无效,诊断病变位于耳蜗者 B.平均听力损失大于90dBHL的听力障碍者应首选人工耳蜗植入

C.一般在术后三天进行第一次开机调试 D.术后需进行人工耳蜗设备调试 E.术后需进行听觉语言训练

10.听力障碍儿童听力训练通常不包括

A.声音刺激 B.乐音刺激 C.辨音训练

D.逐渐减少听力补偿的训练 E.辨别声源方向和配合测听训练 11.关于听力障碍儿童构音异常和训练错误的是 A.听力障碍儿童可出现失语

B.构音器官运动训练常包括舌的训练、口部训练和发音训练

C.构音训练要遵循听觉训练→构音训练→语言训练的次序进行

D.听力障碍儿童常吸气、呼气时间过长,说话时声音存在发音太重现象 E.在呼吸训练中强调用鼻吸气和呼气,避免用嘴 12.听力障碍儿童理解性语言训练的方法错误的是

A .避免运用其他感觉,使听力障碍儿童养成用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习惯 B.建立以“听说交往”为中心的良好语言环境 C.给予听力障碍儿童大量的、足够的语言刺激

D.在开始阶段,不强行要求听力障碍儿童对训练者的语言做出明显的反应 E.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看话的习惯

13.听力障碍儿童理解性言语理解训练不正确的是

A.根据儿童语言发展顺序选择词汇 B.潜移默化,循序渐进

C.优先选择频率最高、普遍性最大的基本词汇D.训练初期不要求词汇的概念完整 E.幼儿期词汇的发展特点为一般首先掌握名词 14.关于听力障碍儿童句子表达训练错误的是 A.在理解训练结束后,才可进入表达训练

B.按照二词句→三词句→复杂单句→复句的顺序进行训练

C.可采用看图卡说句子、问答式对话训练、句子接龙等方式训练 D.三词句的训练一般为主+谓+宾形式

E.日常生活中反复使用已学习句型,并让孩子表达

15.儿童在几岁以前中度以上双耳听力障碍,可因不能通过声音进行学习而不能获得语言 A.1岁以前或1岁左右 B.2岁以前或2岁左右 C.3岁以前或3岁左右 D.4岁以前或4岁左右 E.5岁以前或5岁左右

16.正常婴幼儿语言发育过程中可以讲两词句的时间大约为

A.10~12个月 B.12~14个月 C.12~16个月 D.16~18个月E.18~24个月

(二)多选题(X型题)

1.可引起非遗传性先天性聋的原因包括

A.孕期母亲感染风疹、麻疹、腮腺炎、流感等病毒 B.孕期用药 C.孕期受到物理性损伤 D.孕期精神创伤 E.妊高症 2.行为测听法包括

A.听觉行为反应法 B.视觉强化测听 C.纯音测听 D.新生儿测听E.游戏测听 3.正常3个月以内婴幼儿听觉反射行为包括对突然的声音出现

A.Moro反射 B.瞬目反射 C.吸吮反射 D.觉醒反射E.呼吸及脉搏节律突然改变

4.听力残疾的治疗与训练方法包括

A.选配助听器 B.电子耳蜗植入 C.听觉训练 D.发音训练 E.语言训练 5.助听器的适应症包括

A.学语期儿童平均听力损失26~40dB者。 B.成人平均听力损失41~90dB者。 C.听力损失>90dB,暂时不具备人工耳蜗植入条件者 D.人工耳蜗植入前的试配 E.病变不断恶化影响听力者 6.听力障碍儿童的听觉语言训练一般包括

A.听觉训练 B.口型训练 C.发音训练 D.自理训练 E.语言训练 7.听力障碍儿童词汇表达训练从以下方面确定对表达训练词汇的选择

A.从受训儿童能理解的词汇中选择 B.选择生活、训练中常用的、熟悉的的词汇 C.根据儿童构音障碍的特点,多选择含有其构音障碍音素的词

D.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词汇 E.选择包含元音、辅音等尽量多音素的词汇 8.常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包括

A.听力计检查法 B.新生儿摇篮测听 C.耳声发射测试 D.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E.配景测听

9.以下哪些婴幼儿应及早转介三级医院或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确诊 A.新生儿初筛未通过,生后42天复筛仍未通过者

B.患儿在新生儿科出院前未通过筛查,1个月复筛仍未通过者 C.高危新生儿在婴幼儿期,疑有听损伤者

D.社康中心或区妇幼保健院对婴幼儿体检时,怀疑有听损伤者 E.医生或家属发现婴幼儿言语发育迟缓,怀疑有听损伤者

二、名词解释

1.听力障碍 2.听力残疾 3.行为测听法

三、问答题

1.听力残疾如何分级? 2.简述听力障碍儿童发音训练的内容。 3.在理解性语言的词汇训练中应注意哪些?

4.听力残疾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第八章 言语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 1.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2006年我国言语残疾的人数和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

A.27万人,0.53% B.97万人,1.13% C.107万人,1.23% D.127万人,1.53% E.157万人,2.43% 2.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言语残疾分级标准言语残疾三级语音清晰度在 A.5%~10%之间 B.11%~15%之间 C.16%~25%之间 D.26%~45%之间 E.46%~65%之间 3.言语残疾标准中几岁以下不定残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E.5岁 4.下列方法为失语症常用评估方法的是

A.皮博迪图片词汇检查 B.Frenchay评定法 C.ABC法 D.S-S法 E.伊利诺斯心理语言能力测验 5.下列方法为构音障碍常用评估方法的是

A.皮博迪图片词汇检查 B.Frenchay评定法

C.ABC法 D.S-S法 E.伊利诺斯心理语言能力测验

6.在言语训练中,当患者正反应逐渐增加并固定下来,正反应率达到多少比例时,可考虑升级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E.90%~100% 7.语言训练的频率和时间成人一般至少每天

A.20分钟 B.0.5~1小时 C.1~1.5小时 D.1.5~2小时 E.2~2.5小时 8.言语训练一般以下列哪个形式为主

A.一对一 B.一对二 C.集体训练 D.家庭训练 E.小组训练 9.一般来说,对于中度读解障碍的患者,语言治疗常选择的课题是 A.单词+画、单词+文字,是或非反应

B.画和文字匹配,内容为日常物品和简单动作等

C.复述短文,读短文,称呼,动作描述 D.计算、查字典练习

E.情景画、动作、句子、短文相配合选择,执行简单书写命令,读短文回答问题 10.根据失语症类型选择治疗课题Broca失语常选择

A.执行口语指令、口语命名、文字称呼 B.构音、口语表达、文字表达 C.听理解、复述、会话 D.听写、复述

E.视觉理解、听觉理解、手势应用、交流板应用 11.关于交流效果促进法错误的是

A.患者和治疗者各自轮流随机抽出卡片,不让对方看见手中的图片内容 B.自由选择交往手段 C.治疗师可根据患者的语言能力提供适当的示范 D.治疗师处于主导地位并承担会话责任,引导病人完成任务 E.接收者进行适当反馈

12.采用PACE评分法进行交流效果的评价时,经过多次努力,利用多种方式,信息传递仍完全错误,应得分是

A.1分 B.2分 C.3分 D.4分 E.5分

13.构音障碍的的治疗原则中治疗计划应根据哪些因素设计 A.以构音障碍的类型为中心,兼顾异常的言语表现 B.以异常的言语表现为中心,兼顾构音障碍的类型 C.完全根据构音障碍的类型设计

D.完全根据构音障碍的言语表现设计

E.均衡考虑异常的言语表现和构音障碍的类型 14.构音障碍患者进行构音器官运动训练时

A.常以构音器官评定中所发现的异常部位为出发点 B.常以构音器官评定中所发现的异常部位为结束点

C.必须按呼吸、喉、腭和腭咽区、舌体、舌尖、唇、下颌运动的顺序进行 D.必须患者自行用力运动,治疗师可提供语言引导 E.只训练构音器官评定中所发现的异常部位 15.关于构音障碍的呼吸训练,错误的是

A.呼吸较差的重度构音障碍患者,呼吸训练应作为首选项目 B.平稳地用鼻吸气,从口慢慢呼出

C.逐步增加呼气时间直至10秒

D.如患者呼气时间短而且强度弱,治疗师可采用手法辅助 E.辅助动作为双臂上举时呼气,放下时吸气 16.关于构音障碍的发音训练不包括

A.语音训练 B.加强鼻音化的训练 C.吹蜡烛、喇叭、哨子等训练 D.“推撑”疗法 E.克服费力音训练 17.关于克服费力音训练错误的是

A.是由于声带过分内收所致,治疗目的是让患者获得容易的发音方式 B.可让患者处在很轻松的打哈欠状态或随着[h]的音发声

C.头颈部为中心的放松训练,头部从前到后慢慢旋转同时发声 D.“推撑”疗法 E.咀嚼训练,训练先咀嚼到发声

(二)多选题(X型题)

1.言语残疾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

A.听力障碍 B.智力发育迟缓 C.儿童孤独症 D.脑血管病E.语言环境不适当 2.失语症Schuell刺激疗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利用强听觉刺激 B.利用强语言刺激 C.多途径的语言刺激 D.反复刺激 E.刺激正强化和矫正刺激

3.失语症Schuell刺激疗法刺激标准的难易度体现在

A.听觉刺激训练时所选词的常用程度 B.让患者选择词时图片摆放的数量 C.让患者选择词时采用几分之几的选择方法

D.听觉刺激训练时所选用的词的长度 E.刺激的次数和时间 4.失语症Schuell刺激疗法训练材料选择应考虑

A.刺激强度 B.患者语言功能 C.患者日常生活交流的需要 D.个人背景 E.患者兴趣爱好

5.促进交流能力的训练除了用有声语言以外,还可利用

A.书面语 B.手势语 C.画图 D.交流板 E.交流卡片 6.改善失语症语言功能的治疗方法包括

A.PACE法 B.Schuell刺激疗法 C.阻断去除法 D.程序介绍法 E.脱抑制法 7.构音障碍的训练方法包括

A.放松训练 B.呼吸训练 C.构音器官训练 D.发音训练 E.正音训练 8.构音器官运动训练当出现下颌下垂和偏移使口不能闭合时

A.冰块摩擦刺激面部肌肉 B.治疗师可用手拍打下颌中央和颞颌关节附近皮肤 C.可左手放患者颌下,右手持叩诊锤轻轻敲击下颌

D.治疗师马上用手上推下颌 E.嘱患者双手手掌放在桌面上向下推同时用力 9.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器官的训练包括

A.冰块摩擦刺激面部肌肉 B.压力、牵拉刺激面部肌肉 C.抵抗活动

D.使用冰条快速直接刺激软腭数秒,刺激后让患者发短元音[ɑ],同时想象软腭抬高

E.用长冰棉棒刺激唇、牙龈、上齿龈背侧、硬腭、软腭、舌、口底、颊黏膜

二、名词解释

1.言语残疾 2.失语症 3.构音障碍 4.Schuell刺激疗法

三、问答题

1.语言治疗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2.语言治疗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3.Schuell刺激疗法治疗程序的设定中如何进行反馈?

第九章 视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某男,32岁,右眼外伤导致眼球穿孔,眼球被摘除;左眼继发交感性眼炎,经治疗后视力为0.04,视野为30度.该患者属( )级视力残疾。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E.以上都不是

2.某女,左眼中心视力为0.5,视野为8°;右眼视力0.3,视野为8°该患者属( )视力残疾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E.以上都不是 3.导致老年视力残疾最常见的疾病是

A.白内障 B.青光眼 C.流行性角膜炎 D.砂眼 E.以上都不是 4.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

A.听觉 B.视觉 C.触觉 D.味觉 E.知觉

5.某男在5米远的距离进行视力检查时,其右眼能辨认第11行半数以上的视标,其右眼视力记为

A.1.2- B.1.2+ C.1.2 D.1.1- E.1.0+ 6弱视康复治疗的首选方法是

A.遮盖健眼 B.遮盖患眼 C.红色滤光胶片 D.压抑疗法 E.视觉生理刺激法 7.低视力是指双眼的最好眼睛的最好矫正视力

A.低于0.3而高于或等于0.05 B.低于0.5而高于或等于0.03 C.低于0.6而高于或等于0.01 D.低于0.1而高于或等于0.02 E.低于0.03而高于或等于0.01 8.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光学助视器

A.凸透镜 B.棱镜 C.平面镜 D.望远镜 E.滤光器和侧面遮光眼镜 9.盲人将教室到寝室之间设置几个点〔门,楼梯,拐角等〕进行定向称 A.依点定向 B.依路线定向 C.依距离定向 D.定点攻击定向 E.依物定向

10.预防儿童视力残疾的关键是

A.注意优生优育 B.早期发现和治疗弱视 C.积极预防白内障 D.预防眼外伤的发生 E.及时治疗各种眼病 11.视力异常对个体的影响不包括

A.认知水平B.运动发育 C.心理发展 D.思维能力 E.听觉 12.正确的六点盲文定位法是:

A.●1 4● B.●1 2● C.●1 2● D.●5 6● E●5 6●

●2 5● ●3 4● ●5 6● ●1 2● ●3 4●

●3 6● ●5 6● ●3 4● ●3 4● ●1 2●

(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

1.与其他感知觉相比,视觉有以下优势

A.感知范围广 B.转移灵活 C.知觉速度快 D.知觉距离远 E.感知较全面 2.关于儿童视力的发育情况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2个月在的婴儿喝奶时能随着妈妈的面部活动而转动眼睛 B.3~4个月时,看到色彩鲜艳的物品,能表现出兴奋的样子 C.6个月大的幼儿能转头和移动眼球注视活动的玩具 D.1岁幼儿对较远、较小的东西都能产生兴趣 E.3—5岁的儿童,视力能够达到1.0 3.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哪四期 A.初发期 B.膨胀期 C.成熟期 D.极期 E.过熟期 4.视觉认识训练要素包括

A.物体基本色彩及其深浅 B.物体的大小、长短、曲直等

C.物体的整体及不同形状 D.物体的整体与部分 E.光线的明与暗 5.近距离功能性视力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

A.注视训练 B.视觉认识训练 C.视觉追踪训练 D.视觉辨认训练 E.视觉搜寻训练和视觉记忆训练

6.视力残疾儿童感知运动康复训练包括

A.触觉训练 B.听觉训练响 C.味觉和嗅觉训练 D.剩余视觉训练 E.动觉训练 7.成年盲人的康复内容主要包括

A.定向行走技能训练 B.生活技能训练 C.社会交往技能训练 D.职业技能训练和盲文知识学习指导 E.动觉训练 8.下列哪些物体(现象)唯有视觉才能感知

A.云彩 B.星星 C.苹果 D.红光 E.云雾

二、名词解释

1.视力残疾 2.视力 3.低视力 4.白内障 5.定向行走

三、问答题

1.盲童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是什么?

2.对低视力患者常采用哪些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如何开展视功能训练? 3.如何进行盲童感知运动训练?

第17篇:社区康复对接

如何做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与社区康复

工作的对接

【摘要】从收治强戒人员以来,在“361戒毒模式”指导下,结合我所实际情况和经验总结,探索出了“三维疗法”,在前期戒毒工作中总结和探索出了一套科学的戒毒模式。但如何完善后续工作,强戒人员回归社会后如何与社区进行无缝对接,将是今后戒毒工作探讨和完善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健全有效对接工作的协调机制,确保实现强制隔离戒毒及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有效对接,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有力保障强戒人员的再复吸比例的控制。

【关键词】社区康复 困难 对接 科学完善

一、我国吸毒人员情况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毒人员每年呈现持续增长势头。据禁毒专业网分析的数据,以2004年为例,全国共有登记在册吸毒人员114.04万人,比2003年上升8.28%。 在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中,除死亡、戒断毒瘾巩固三年以上、出国三年以上、劳动教养三年和服刑三年以上以及下落不明四年以上人员外,全国现有吸毒人员79.1万人。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现有吸毒人员数量占全国总数的25.9%。从以上统计数据来看,我省禁毒工作依然严峻,新滋生吸毒人员和复吸人员较多是上升的关键。如何有效降低复吸率或延长再次复吸的时间,其中加强对解除强戒人员进行管理、教育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康复的有效对接,最大限度地帮助戒毒人员降低复吸,延长操守,巩固戒断成果,社区康复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二、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与社区康复工作对接的意义

一个吸毒者要完全地摆脱毒瘾的控制,在戒毒所、劳教所初步戒毒之后还需一年甚至更长的康复期。在这一期间,戒毒者离不开亲人的关爱和社会的帮助,通过社区康复指导才能逐步恢复身心健康,面对回归后的生活,否则极易导致复吸。戒毒人员解除强戒回归社会前,应该对其进行动员和教育进行社区康复,要求他们在回归后应该到什么地方报道,如何寻求社区康复帮助和巩固矫治成果。通过对五所五队96名在队人员的调查。出所后会寻求社区康复帮助的,受调查中只有23人会,占23.96%;不会寻求帮助的54人,占56.25%;不知道如何寻求的19人,占19.8%。以上的调查部难看出,半数受调查人在很大程度上不愿意彻底戒断毒品,所以通过社区康复加强解除人员的监督指导和管理十分有必要。不然离开戒毒所后,多数吸毒人员往往就有可能不知去向,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与社区进行人员和情况的对接,必然造成工作疏漏,就不能及时对吸毒人员进行帮教、监督,前期戒毒工作成果也将付之东流。

三、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与社区康复工作对接的目的

事物都有规律可循的一面,包括吸毒人员的复吸问题,也不例外,通过对五所五大队96名强戒学员进行问卷调查,96人来自我省昆明、昭通、德宏、保山、临沧、普洱、景洪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

问题一,这次是你第几次戒毒?调查结果为:第一次31人,占32.3%;第二次23人,占23.9%;第三次19人,占19.8%;四次以上23人,占23.96%。

48人调查问题二,出所后你是多长时间复吸的?调查结果为:一个月内1人,占2.08%;二个月内0人;三个月内13人,占27.08%;四个月内10人,占20.83%;五个月内1人,占2.08%;六个月内1人,占2%;七个月内4人,占8.33%;八个月内0人;九个月内0人;十个月内3人,占6.25%,十一个月内7人,占14.58%;一年以上8人16.67%。综合上诉数据不难发现,第二次以上戒毒人员,在所调查的人员中一个月内复吸的只有一人,第二个月内复吸的人数是0人;说明多数强戒人员在戒毒所内,通过矫治教育和毒品宣传教育,绝大多数人对毒品的危害还是认识到位的,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在回归社会后得到延伸。

我们再看三个月和四个月内的复吸人数,复吸人数高达24人,占调查人数的47.91%,不难发现,在长时间失去监督和管理的吸毒人员,由于缺少必要的干预和监督管理,绝大多数人还是走上了复吸的道路。总和上述两项数据,强制隔离戒毒所与社区康复工作,不仅是工作延伸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相关工作的对接和理论指导,巩固矫治成果,科学制定康复计划,消除管理真空,最大限度预防复吸或延长复吸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四、科学完善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对接机制

1、机构组成

戒毒所、街道办事处、县(区)公安局、县(区)司法局,由公安厅、司法厅划片区组成组成领导组。对吸毒人员实现从被送强制、戒毒所戒毒、回归社会进行社区康复实现一条线无脱节监督管理。对吸毒、戒毒人员统一建档管理,由公安机关建立初步档案,戒毒所进行完善,司法局、社区统计康复情况,各地可根据情况,尽可实现开通平台资源共享。档案内容可包括吸毒情况、戒毒情况、康复情况、居住状态、工作情况等,各阶段情况由相关部门填写并及时转交到下一阶段负责单位。康复阶段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及工作情况由社区填写,以保证帮教责任的落实。

2、形成以指导就业为主的社区康复工作

吸毒人员通过在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其对毒品的生理依赖基本消除。这些人戒毒后,面临生存的重重压力,吸毒者自身已无任何积蓄,难以维持生活,亲朋好友也对他们失去信心,不愿意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另一方面,吸毒者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缺乏谋生技能,加之社会普遍存在的对吸毒人员的歧视,就业难以解决,生活难以保障,加重了吸毒人员的悲观情绪,增加了复吸的几率。

社区应因地制宜为吸戒毒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倡导志愿者或爱心人士给予相应的帮助,特别是要充分调动吸、戒毒人员中有高等学历或专业技能者的积极性,采取以少带多的形式,运用他们的技术专长,为戒毒人员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掌握谋生技能。并结合我所康复中心总结出的“三康复一巩固”的戒毒康复模式,对于通过培训取得资质证的人员,推荐到异地就业,通过在异地就业巩固戒毒成果,远离原先吸毒圈子。 做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与社区戒毒工作的对接,不仅是我们戒毒工作细化的标准,也是体现戒毒工作走向程序化的一个标准。以“三期六项一延伸”戒毒工作模式为指导,积极寻求与探索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扎实做到与社区戒毒实现无缝对接,从根本上提高戒毒工作成效,有效降低“复吸率”,为我省禁毒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1.《社区戒毒的实施与完善思考》

——2004年百度文库

2.《关于加强社区帮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佚名

3.《禁毒法》

4.《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机制对接研究》

——新疆劳教(戒毒)局赵文臣

5.《云南强制戒毒所现状调查 经费警力难适应新禁毒法要求》

——法制网

第18篇:湟中县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总结

湟中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农村牧区残疾人扶贫开发

规划服务工作总结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国农村扶贫纲要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残联的具体指导和各社区的积极配合下,按照县卫生局、县残联对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具体要求,为我县配备了康复训练器材及轮椅15个,各医院认真开展了残疾人的康复服务工作。医院设立了康复治疗室,对残疾人及需要康复的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指导,通过康复训练,使他们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任务。

一、认真开展康复知识培训

我县结合实际情况,从各科室抽调数名技术过硬的医生作为科室康复指导员,组织他们接受省市残联残疾人康复训练专家的康复知识培训;以后利用下乡义诊及进社区义诊活动,对社区负责人员进行针对不同残疾人康复训练的知识培训,先后组织社区培训10余次。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了各类残疾人的康复训练知识,为全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康复指导,强化康复训练

县一医院和二医院指定两名具有一定康复训练技能的医师在康复科从事此项工作,针对不同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制

1 定出不同的康复训练计划,而后分期实施。在康复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残疾人康复训练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有的原来需要家人照顾的残疾人通过训练达到了生活自理,有的已经失去生活希望的残疾人,通过训练得到康复以后又从新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开了门店,做起了生意。例如上新庄镇上新庄村53岁的村民,因患脑梗塞后遗症形成左上、下肢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家庭也因病致贫,他本人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通过康复指导员对他进行一年半的康复训练,他的障碍肢体已经得到了80%以上的功能恢复,又从新建立起了生活的希望,现在不但不需要家人照顾,而且还能进行简单的劳动。

三、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康复救助

农村残疾人家庭大多都因病致贫,介于这种情况,我县根据残疾人的贫困程度和康复需求,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残疾人的优惠措施和办法。免费为社区残疾人开展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设立残疾人就医专用通道,提供轮椅,保证残疾人优先;我县先后为160多例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训练,切实的解决了他们实际的困难,为残疾人的训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加强我县骨科、神经科及康复室康复能力 我县对残疾疾病较多的科室骨科、神经科的医务人员加强管理,要求科室成员掌握康复训练知识,对致残、致伤的

2 病人治疗期间进行康复指导,使需要康复的病人掌握康复知识及方法。在康复过程中得到合理的康复训练,减少致残率。尽量达到功能恢复。生活自理。康复室开展理疗、针灸,按摩、推拿等的康复业务。每天提供服务。方便了本地区残疾人的康复训练。

2014年11月25日

湟中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第19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计划

北村办事处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办公室

工作计划

根据国家禁毒委《关于开展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试点工作的通知》(禁毒办通[2008]26号)和天桥区禁毒委的相关要求,结合北村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2017年工作计划:

一、开展社区戒毒工作的目的

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等有关法律为依据,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专业组织提供指导和服务等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戒毒工作,最大限度的教育挽救吸毒人员帮助吸毒人员回归社会。

二、社区戒毒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徐向志(北村综治办主任)

滕善国(北村派出所所长)

副组长:董路林(北村街道办事处政法科科长)

李明红(北村街道办事处司法所所长)

组员:韩大鹏(北村街道办事处政法科科员),

韩前胜(北村街道办事处政法科科员), 昝长杰(北村街道办事处政法科科员), 李宁(北村街道办事处政法科科员), 张健(标山中路社区居委会主任), 王爱霞(毕家洼西社区居委会主任), 张开香(毕家洼社区居委会主任), 李素萍(北村东社区居委会主任), 王惠华(北村西社区居委会主任)。

三、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工作职责。

(1)与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康复协议》。(2)审批戒毒人员提出的变更社区戒毒地点请求。(3)提出社区戒毒解除意见。(4)对无职业且缺乏就业能力的戒毒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5)制定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计划,指导成立社区戒毒帮教小组,落实社区戒毒措施。(6)对拒绝进行社区戒毒或严重违反社区戒议的戒毒人员,应及时上报上级机关。

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的工作步骤

1、帮教小组与戒毒人员以及其家属建立联络机制(如手机、固定电话等),随时为戒毒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干预与戒毒知识辅导。

2、戒毒人员在社区戒毒过程中,在就学与就业方面遇到困难,帮教小组及时与社区戒毒办进行汇报,与各部门进行协调,努力为戒毒人员解决就学、就业问题。对无职业且缺乏就业能力的戒毒人员,报社区戒毒办为其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

3、对戒毒人员未经允许擅自离开社区戒毒地点、逃避或拒绝接受检测、拒不报告戒毒情况等违纪行为,帮教小组要及时对其进行告诫,并将此情况记入戒毒人员现实表现情况。

4、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以及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的,帮教小组及时向公安机关和社区戒毒办报告。

5、派出所按照要求(第一年12次,第二年4次,第三年2次)对戒毒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时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随时更新到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中。

五、工作措施

(一)成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落实工作力量街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在街道办事处挂牌。负责督促社区成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签定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心里咨询矫正、戒毒知识辅导和法律援助、就学或就业援助、定期告诫和定期戒毒效果评估、医疗服务等,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指导和服务本辖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二)开展吸毒人员见面排查,规范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流程 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吸毒人员见面排查,摸清吸毒人员现实状况、分布情况,全面掌握辖区吸毒人员现状,对仍在吸食毒品且成瘾严重的,依法强制隔离戒毒一批;对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人员登记掌握一批;对吸食新型毒品人员建库登记一批;对人户分离、下落不明吸毒人员发现转递一批。在此基础上,对符合社区戒毒(康复)条件的,依法责令社区戒毒(康复)。

(三)加强吸毒人员日常管理,落实工作措施,要正确把握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的双重性质,针对每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实际情况,强化日常管理和帮教。工作中,要借鉴开展接茬帮教的经验,依靠“多位一体”的帮教小组,促进吸毒人员的转化,发展具有北村特色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模式。加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登记建档,详细记载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基本情况、身体情况、戒毒(康复)情况、评估情况、解难救助情况等。

每周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见一次面”;每月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开展“一次法制教育”;每季度开展“一次心里咨询”;每半年开展“一次评估”。要依法查处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的吸毒人员,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或在社区戒毒(康复)期间又有吸毒行为的,依法送强制隔离戒毒。要结合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加强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及时将社区戒毒(康复)情况录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随时更新、维护,充分利用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中的各种信息,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服务。

(四)开展禁毒宣传“进社区”活动,提高全民参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禁毒法》的主要内容,宣传毒品的基本知识及其危害,特别是新型毒品的知识及危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识毒、防毒和拒毒的能力。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履行法定义务,积极参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北村办事处

2017年7月15日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办公室

第20篇:※※※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社区2010年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残联:

※※※社区2010年康复工作继续以《※※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推进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建设。现就※※※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康复工作原则

2010年残疾人康复工作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原则。坚持将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融入社区建设之中,以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同步发展为原则。坚持建立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社区残疾人协会为纽带、社区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工作机制,以人为本,服务残疾人,将残疾人康复工作作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指导社区残协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

二、完善康复组织

社区残疾人康复小组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在社区残协指导下开展工作。康复小组积极配合社区居委会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对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做到“五清”、“五落实”。即家庭状况、经济状况、残疾状况、康复状况、基本需求状况清楚;走访、帮扶、培训、安置、服务工作落

1实到位。密切同残疾人的联系,协调有关方面帮助解决残疾人康复需求,为残疾人提供具体有效服务。

二、形成服务网络

康复工作形成“三个网络”。即助残志愿者服务网络、残疾人专职联络员网络、社区康复网络。建立社区残疾人志愿者队伍,广泛吸收热心残疾人事业、关心残疾人的社区公众参加助残活动,建立相对稳定的助残志愿者队伍,在社区残疾人协会的统一组织下,为残疾人提供帮扶服务;设立残疾人专职联络员,社区残疾人专干任专职联络员,加强残联、协会、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及时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人口入户需求调查表,并一一进行登记,对有康复需求训练与服务的残疾人建档立卡。

三、提供帮扶服务

广泛动员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机构,针对残疾人特点和实际情况,适时安排残疾人参加市、区相关部门组织的康复培训。积极鼓励、支持、协助社区内个体、企事业单位在辖区内开设康复机构,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发挥社区残疾人协会作用,发动和组织社区助残志愿者,在社区内开展康复。结“帮扶对子”,帮扶措施详实具体,责任到户到人,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帮扶服务。及时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并按表里的要求分月进行记录。

四、开展社区康复

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社区残疾人协会、其他各类组织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就近、就地为残疾人提供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的康复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及时了解、掌握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并建档立卡;组织指导残疾人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普及和宣传康复知识,推广残疾人科普读物,并对残疾人进行心理健康康复治疗,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勇敢面对生活。开展残疾预防,建立并实行儿童残疾发生报告制度,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在社区无法满足的康复需求,应及时向其他康复服务机构进行转诊或转介。

二○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社区康复工作总结
《社区康复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