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堂教学小结

发布时间:2020-03-01 17:34: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

着力提高语文教学的品质

——课堂教学小结

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向分析课文内容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要变“教课本”为“教语文”。课文无非是例子,阅读教学不是让你教课文,去肢解课文内容,而是要让你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那么,如何使我们的阅读教学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呢?

一、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绝不是在课堂上学习一些已有的知识,而是通过语文课堂这个时空,更多地去学到怎样学好语文的方法。有了这些学习的方法,学生就能出学校,走进社会,自主地学习语文。这样的语文教学理念,已被我们的教师所认同,而且逐步落实到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1、理解词语,灵活多样。

这次课堂教学展示六位老师的课的确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赵秀玲老师在《搭石》一课的教学中,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和“人影绰绰”这几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

①、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协调有序”。在学“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没有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而是用朗读进入了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孩子们进入了当时的人们

行走的情境中,随着朗读节奏的加快,孩子“走搭石”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朗读中孩子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协调一致。整个过程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却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韵味。②通过想象画面理解“清波漾漾”。其实孩子们平时看到河水还是比较多的,赵老师让孩子们想象画面,与生活的经验相结合,孩子们把“清波漾漾”这个词具体用语言描绘出来了,既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又把学生带入到了这样美的环境中,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③学习“人影绰绰”这个词语时,教师出示了字典中的的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再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这样语文味就更浓了。

2、抓重点词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

对话,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文论专家南帆也指出:“细读文本就是沉入词语。”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抓住重点词句、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反复揣摩、领悟,不仅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使整个教学更加的紧凑、有效。(1)抓重点词。例如孙春晖、董静两位老师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学习第二段“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

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这部分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含苞、绽放、凋零”三个词语,很巧妙地将文本的深刻含义——生命的成长经历结合起来,使学生真实而深层地走近文本的内涵,理解文本的内

涵。(2)抓住中心句。例如程盼老师教学《搭石》一文,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设计如下问题:“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家乡的人们调整搭石走搭石的相关语句?”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长期坚持训练,能培养学生品词品句的能力,能使我们的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

(3)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能够掌握并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中年级段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通常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有段意合并、要素串连、问题概括等等。如在海口举行的全国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江苏省刘广祥老师执教《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在结构上层次清楚,内容上浅显易懂,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学中,刘老师只让学生说说读完课文后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有学生的回答提炼出文章两方面的主要内容,即姥姥技艺高超,祖孙情谊深厚,并相机板书。让学生自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当前,“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频率极高的用语。因为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欣赏语言、评析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因为更加注重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助于扭转语文教学重阅读、轻说写的倾向,提高运用语文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是运用的基础。

通过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既培养了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促进。如,低年级在理解词句中培养准确地遣词造句的能力;中年级在整合信息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高年级在进行评价中,培养个性化理解能力,培养富于个性活力地运用母语评论的积极的语用能力。

(2)迁移仿写训练。

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材料,还要引导他们将积累的语言化为能力。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最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而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因素,就给迁移训练提供了条件。如刘广祥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通过迁移仿练夸夸“姥姥剪纸真神”这一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观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刘老师设计“老师觉得,乡亲们更会夸人,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细看这句话,有没有什么发现”这一导语为学生搭一个有坡度的台子,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语句,体会细节之处的变化与不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与能力。

(3)增加结合阅读的小练笔。

随堂练笔要自然、恰当、形式多样,不要为写而写,搞形式主义。高年级文本是丰富多彩的,运用也应是多角度、多方面、形式多样的。如结合文本内容的:学了《燕子专列》,代瑞士政府拟一份通告。读了《去年的树》写一写,你想对鸟儿说什么。结合文章写法的:抓住特点,按顺序,有重点地写一景、一物、一事、一人等,用上从

课文中学到的基本写法。续写、扩写、缩写:续写《小摄影师》,缩写《小英雄雨来》„„练笔是运用的重要体现。讲述复述、拓展阅读等,也是运用,要因文而异。

三、让学生学会感悟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语言训练的主阵地。在课堂上,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走进自己的心理,通过教师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心灵,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学习一篇课文,教师要教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感悟。在语文课堂上要充分相信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主动悟。比如《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等,在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情境的同时,使课堂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以“感悟”为基调引导学生,每个学生对景色的兴奋点各有不同,从而使学生在感悟、朗读各自眼中的美景时,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如《小英雄雨来》,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喜欢或敬佩,从学生的眼里去看去理解,用学生的语言去表达,摒弃参考书式的标准答案,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感悟,是学生主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而不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强迫性地理解课文,是教师课堂态度的一种转变,是真正走进美文,具有人文精神的体现,彻底地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头脑,真正的实现语文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总之,一个语文老师要善于把自己引退,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再

一味做个“听众”,你说他听;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做个“观众”,你演他看;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做个“秘书”,你写他记;更不要让孩子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语文空间去。我们要实现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的华丽转身,让学生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智慧。

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课堂教学评价小结

课堂教学经验小结

能手课堂教学小结

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小结

语文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语文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课堂教学小结
《课堂教学小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