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法律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02 12:52: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法律的故事》

姓名:莫云雯 学号:20125227

班级:物联网一班

知道要写读书报告的那节课之后我就开始筹划怎么拿到书的事儿,后来想着图书馆可能借不到所以就没去借而是打算在网上下载电子版的读一读,于是在网上百度了一下找了唯一的一个链接点进去却发现明明写着电子版的东西点进去却是淘宝卖书的店,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刚开始以为点错了,就又试了几次,结果还是这样。一来二去我就搞烦了最后没办法只有在线看网站的文档。所以当我看的时候我已经被整个事情搞得心法意乱了,理所当然的就是刚开始的那部分我都没看进去。以至于后来看完了再回到开头去看的时候才发现第一章的引语其实就已经包含了后面的所有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大意。

刚开始看到老师给的题目是约翰赞恩的《法律的故事》的时候,觉得:哎,还不错啊,可以趁机看些小故事,可以丰富一下我贫乏的法律知识。后来看着看着就发现讲得不是我预期的小故事而是总的概括性的回答了人们关于“法律”是什么,是怎么来的,是用来做什么的,世界为什么有了法律之类的疑问。例如美国一位著名法官对法律的定义就是“法庭上运用公共力量这种情形之下的声明”,此定义忽视了“法律是一种规则”这样的一个概念。而且不得不说的是这里的定义把指导人们与其所属的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的规则也包括在内。再者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著名诊断“人是社会动物”,因为从古至今所有的科学都承认人是一直生活于社会中的动物,而法律的历史的基本事实就是生活于社会状态下,于是法律的发展是随着历史的前进而前进的,这种法律的发展是完全的自然的社会进步的结果,是所有时代的人类公共努力形成的智慧结晶。人类是由低级动物经过历史的变迁、进化,慢慢演变成今天的高级动物,并且以群居的方式生存,让我们假想,如果人类不是社会动物,也就不会群居,也就不可能拥有现在这样聪明的大脑,这样的大脑是在整个社会状态下慢慢形成的社会智力。

赞恩喜欢在动物的身上发现智慧和哲理,他举了蚂蚁、蜜蚁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蚂蚁们的法理学。偌大的王宫,只有蚁后是无形的统治者,在这里,只有雌性才能被允许活下来,除了跟蚁后交配的雄蚁外其余的雄蚁会在刚出生的时候就被杀死。这样的一种制度让我想起了传说中的女儿国。没有皇帝,只有女王,这个国家不允许男性的生存,所有的繁衍生息都靠一条可以让女人喝了就怀孕的名叫“子母河”的泉水,而且奇怪的是喝了之后还只能生女孩儿。相比而言,在科学发展观的今天看来,虽然都是女性社会的故事,但是我更愿意相信蚂蚁,因为从法律的角度来讲,泉水中是不可能存在能让女人受精的男人的精子的,这是事实。

蚂蚁确实是一个小小的王国,但是我们仔细观察后会发现,蚂蚁这个群体事实上是没有组织的,但是每只雌蚁都始终如

一、自觉自发的行动着,缔造家园、保卫家园、培育家园、道路修筑、储藏室、育婴房…我们甚至没有看到一丝发号施令的迹象。而且很显然的是,蚂蚁这样的工作恰恰与人类的工作一模一样,都是群居动物所共有的生活特点,但是蚂蚁的这种社会组织法则只适用于一种自然状况即所有幼蚁都是由一个蚁后生产的。理想主义者总想从蚂蚁的法理学上学到点儿什么东西并且运用于人类身上,人们确实也学到了东西,比如团结、有序、无私奉献等,但是运用起来却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蚂蚁是低级动物而人类是高级动物,蚂蚁不可能像人类那样拥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会单纯的服从属于它的生存法则——忠心的劳作。而人类却总在凭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一件事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有利于自己的,这是人脑的本性,我们不可能抛弃的本性,所以我们也就不可能形成蚂蚁那样的社会观念了。换个角度看,如果我们真的抛弃了大脑的本性而像蚂蚁那样尽善尽美地守法并服从于其社会生活的规则,那么我们将不能改变生活的规则,整个人类也就不能够进步了。 关于第二章《古老的惩罚》我记得最清楚的地方就是《创世纪》中田尼生的那句诗:“主把兽的躯壳给予了人的灵魂。”对这句话,我的理解就是人从世纪之初就是以“兽”的形态存在的,虽然很多人不承认,但是生物意义上来讲,人本身就是动物,当然,也美名其曰“高级动物”。但是人类也有他的特别之处,那就是人会思考会运用工具,这也就使我们的躯壳具有了生命活力,使原有的兽脑转变成有推理能力的灵魂。在至少25万年前,人类分散至欧洲、非洲和亚洲的不同地区,伴随着大自然的变化,人类也由“兽”慢慢的开始进步了,他们开始学会直立行走、尾巴脱落、钻木取火…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形成着人类自己的所谓的最初形态的“法”,或许只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一些条例或者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某些族群内部的某些强能力的成员的规则。这也就是我们现代社会所谓的法律。

后来的河狸的故事完全让我惊讶到了,完全可以说,他们是建筑的天才。它们能够足够聪明的选址能力,使自己的房间永远高于最高水位线并且保证其进口处一下的水不会结冰,这样的判断从未失败过。它们的水下安乐窝还有备用的第二出口,它们还会建造坝之类的等等的技能。这还不是它最天才的地方,它最天才的地方是能够在咬倒树木的时候让树木倒在水流顺流的方向和位置。当然,这些人也是可以做到的。不过我对作者在这里引入这个例子的目的不是很清楚,只是很模糊的以为他想说,在大自然中,处处是法则,甚至生存法则也是“法”。

这一章给我的感觉不是一本讲述法律的著作而是一本人类发展历史书,向我们介绍了从远古时期开始的人类的各种生活形态,比如,群居,为了生活迁移、互相掠夺,打猎耕种,驯化动物甚至语言的发明。与此同时产生的就是分享思想,然后就是道德本能的发展。当然,原始社会还是有很多矛盾的,那么当然有斗争,有斗争也就有了判决的规则,所以说这样的群居生活就是法规法则产生的基础,其实也就是一种社会习惯,而人类的生活就是延续、完善这些社会习惯,并逐渐把它们编辑在册,慢慢的也就能形成了诸如法典之类的东西。 或许是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的原因,所以我更愿意赞恩是一个历史学家或者生物学家,我崇拜他的关于人类历史学的研究。

读《法律的故事:中国人的法律智慧》心得体会

法律故事演讲稿

法律故事演讲稿

法律小故事

法律的故事

法律小故事

法律小故事

法律小故事

法律小故事

法律小故事

读《法律的故事》
《读《法律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法律的故事 法律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