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欢乐颂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3:49: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欢乐颂》教学设计

枣强县第一小学 仝洪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主题歌《欢乐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贝多芬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解放的斗争意志,了解贝多芬伟大而崇高的思想,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在反封建时期资产阶级的进步作用。

2、训练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声音、唱好颂歌。

3、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让学生掌握《欢乐颂》第一和第三声部合唱。

二、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欢乐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欢乐颂》的节奏、音准及演唱风格。 2、难点:变化音的演唱一直是音乐教学中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故事悬念式导入—讲解—启发—讲、练、评相结合等。 教学中还运用情景教学法、闭目聆听教学法等。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梦是多姿多彩的,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做过美丽的梦。谁能起来给大家讲一讲你都做过哪些美妙的梦?(学生回答:甲:我们见自己拥有一间电脑公司。乙:我梦见自己成了一名天安门前的国旗手。)好!看来同学们都胸怀大志,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想,老师祝愿每位同学都能梦想成真。

(老师边放课件边讲解,课件用flash制作动画,用迷人的科幻景致提起学生的兴趣。)

老师昨天晚上也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乘着歌声的翅膀,在神秘的太空里遨游,这里星光闪烁,神奇而又美丽,穿过时光隧道,我打开了一扇通向古典音乐的艺术之门,我来到了19世纪的维也纳,时间是1824年5月7日晚,一部不朽的音乐杰作《d小调第九交响曲》正在首演。当人们从这震撼寰宇的音响中苏醒过来,当人们从这欢乐之声的轰鸣中站立起来,片刻沉默后随之而起的是暴风雨般的掌声,维也纳是一座讲究礼仪的艺术之城,就是皇帝驾临,人们也不过行三次鼓掌礼。而在这个晚上,作曲家和他的作品,受到了听众五次的鼓掌欢呼,但此刻坐在舞台上背对着听众的作曲家什么也听不见,只能用心灵去感受自己的音乐。当女低音歌手翁格尔拉着他的手转过身时,他不是听到,而是“看到”了听众强烈爆发的热情,双耳失聪的音乐家,猛然感觉到大家的喜悦与他自己所感受的喜悦已经产生了共鸣。

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了这位作曲家就是(生答:贝多芬) 非常正确。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大家想想你都知道他的哪些代表作?(生答:《命运》、《田园》、《英雄》《月光奏鸣曲》、《第九交响曲》)

二、新授: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欢乐颂》正是出自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瓦格纳曾经说过:“贝多芬的这首交响曲,达到了交响曲艺术的顶峰,没有人可以超过它。”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欢乐颂》,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思考,这首歌曲要用怎样的风格演唱呢?(播放课件:《欢乐颂》。听完出现音乐风格的选项,让学生选择歌曲风格:

A、庄严、雄伟的进行曲风格。 B、中速、深情的抒情风格。

C、庄严、神圣、富有宗教色彩的进行曲风格。 D、欢快、跳跃的小快板风格。

设计意图:从欣赏交响乐的过程中理解曲子的意境。

这首歌曲是庄严、神圣、富有宗教色彩的进行曲风格,所以同学们在演唱时,一定不能唱成一般的群众歌曲,更不能唱的象流行歌曲。请同学们视唱歌曲第一声部。

同学们注意:乐曲旋律进行中音的平行、上行、下行的走式。注意音要准、节奏要稳,请随老师的琴声再演唱一遍。(鼓励学生)

很好,为了更好的抓住乐曲的演唱情绪,请大家再欣赏一遍《欢乐颂》同学们可以小声跟唱。再次的欣赏我们可以体验到,几个简单的音符,而贝多芬却把它谱成如此辉煌的乐章,这是因为贝多芬有着伟大而崇高的思想和与命运搏斗的顽强精神。《第九交响曲》正是贝多芬这个时期的杰作,《欢乐颂》这首歌曲是根据德国诗人席勒的著名诗篇谱写的。1793年22岁的贝多芬就抱着伟大而崇高的志向,要把席勒的诗《欢乐颂》谱成音乐,前后琢磨了30年之久,才最后在《第九交响曲》中得以完成,所以说好的作品必定要经过千锤百炼,我们大家要学习伟人的这种敬业精神。我们班哪位同学朗读最好?(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首歌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心里理解该曲子的感情,能更好的演唱。) 是的,它反映了贝多芬那个时代,人们所向往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亿万人民拥抱起来”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让我们用饱满的热情,高亢有力的声音,加上歌词演唱一遍。(老师根据学生的演唱随时评点,并强调同学们是否看到乐谱开始处标有力度记号f,我想同学们一开始就用强而有力的声音演唱,效果会更好!)

我们都知道交响曲是交响乐队用乐器演奏的,而且贝多芬在这首交响曲中引入了人歌唱的声音,用富有情感色彩的人声,赞颂自由讴歌欢乐。同学们注意听,老师下面播放的乐曲中运用了哪几种演唱形式?(播放课件: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

(生答:有领唱、合唱、四重唱三种演唱形式)

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感受到了合唱的音响效果和艺术魅力,刚才我们演唱了歌曲的第一声部,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声部。第三声部和第一声部,节奏基本相同,只是音高上有差别,在这个声部里出现了变化音(点击《欢乐颂》乐谱上的#5,出现放大的变化音两小节)。提问学生:谁能告诉老师这个记号叫什么名字?表示什么意思?(生答:叫升记号,表示把基本音级升高半音演唱或演奏。)

大家先集体唱一遍自然音阶。 1 2 3 4 5 6 7

唱名:dou ruai mi fa sou la xi (随老师练习演唱含变化音的两小节)

现在老师把大家分成两组,女同学唱第一声部即女高音声部,男同学唱第三声部即男高音声部,同学们现在开始分组领唱。

刚才同学们都练习的很认真,下面我们进行合唱的训练,女同学唱第一声部歌词,男同学用“噜”字唱第三声部。(鼓励)请同学们把第

一、第三声部都用歌词再演唱一遍。同学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也不同,但我们追求欢乐,渴望和平的心声是一样的,让我们和柏林交响乐团的外国朋友们一起演唱《欢乐颂》感受乐曲中热烈、庄严、神圣的情感。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以怎样的实践行动向贝多芬学习呢?(生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从演唱中得出生活的真谛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唱了歌曲《欢乐颂》的第

一、第三声部。同时,还了解了曲作者贝多芬和词作者席勒的创作风格、创作思想和创作背景。学会用热烈、庄严、神圣的情感去唱好这首歌曲。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二声部。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我们的祖国正发生着神奇的变化,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同样需要平等,渴望和平。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它是友谊的桥梁,是和平的纽带,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人类团结、友爱的心声。

全体同学起立,再次高唱《欢乐颂》来结束这节课。

欢乐颂教学设计

欢乐颂 教学设计

欢乐颂语文教学设计

欢乐颂教学反思

《欢乐颂》教学教案

欢乐颂

《欢乐颂》

欢乐颂

音乐教学案例《欢乐颂》

音乐教案欢乐颂教学教案

欢乐颂教学设计
《欢乐颂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