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何以总陷入细节 2

发布时间:2020-03-03 16:33: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何以总陷入细节?

郑州市涵博心理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师 郭国旗电话:6699331

1这个题目起自于2008年3月31日星期一同梁小兵老师督导时产生,当时梁老师在谈她要做的一个《情感沙龙》的要旨时,谈及沙龙中有80%的大学生都是没有谈过恋爱的理论家,梁老师特别关心的是,如何促使这些大学生真正的思索和体会他们自身的情感问题。

当我和她探讨如何准备自己的整体思路以及应变对策,而不谈具体的细节时,梁老师说自己的应变只有一个“现场的对比分析”,我针对此想法,问了她一个问题:“如果现场对比分析陷入了僵局怎么办?”,梁老师不知应当如何处理,“如果在现场中陷入了细节的纠缠,还有什么预备吗?”。梁老师想了想,说用一个“假设分析法”,“还有其它的吗?”。她说没有了,我提出了一个“人际移植法”,依据是因为情感也是人际的一种,其内在的原理是相通的,尽管比一般的人际交往可能更复杂一些。

然后是继续的讨论,梁老师感到自己有把握了,准备也算是比较充分的,于是讨论后,我和她一起参加了这场《情感沙龙》。然而,梁老师到了现场,仍然不由自主地陷入到了细节中,时间过去了大半,她才有所醒悟,虽然她脑际中已经有了大量的应变措施和心理准备,但实际运作的时候又不由自主、并且很快地进入到细节的纠缠和讨论中去了,而且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此问题的探讨也促使了我总结性写出这篇文章。

人为什么会情不自禁的陷入到细节中去呢?在咨询的实际过程中,我有很多体会,下面归纳了十个常见的原因和大家分享和探讨。

人容易陷入细节的第一个原因,自己的思路太狭窄、太局限、太单薄。在作任何事情之前,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在整体策划上,习惯性的进入其中的第一步或某个细节内,“先做起来再说”是最常听到的一句话。

合适的思路是什么呢?思路其实是一个多面向多层阶的交互式的问题,一个事物有好多个面向,如果人只执著于一个面向,就很容易陷入细节,一个事物有好多个层阶,如果人只停滞在某些层阶内,也往往失去了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可能会有一个短暂的成功,但长时间就又会被干扰吸引到不同的方向上去。

思路是交叉的而不是重叠的,它是一个有机的组合,而有机的组合能力是在生活之中磨炼得来的,而不是先天获得的,更不是从知识中单纯得来的,知识中得来的往往是机械的重叠。思路是整体的但又同时是由不同的单个小思路组合而成,这些小思路有许多是互补的,从而让我们的思路变得细密而有效。

然而,我们在运用思路的时候,常常是从一个方面进入,而且投入很多,特别是自己很熟悉很擅长的方面,自己长期被困于这个小圈子中,听到超出这个范围之外的思路都会有种不自在、反感的反应。所以时间久了,我们会强化我们所熟悉的,而忽略或漠视我们不熟悉的,于是我们的思路变得越来越富有主观性和个人色彩,而且它也变得越来越窄越小,同时当这种习惯形成,我们会固化这些习惯。比如说,我们总用完美来要求自己,或者用超我的道德来要求自己,让自己变得“眼中揉不得沙子”,于是我们很难了解我们自身之外的许多人,他们真正的样子是什么,我们不理解他们,同时,我们觉得在这个世界上知音太少,不被理解,人们天天在一起,却如同彼此阻隔。

如果我们想检验一下的话,可以从细节上看看其质地,90%以上的细节是我们熟悉的,而不到10%的不熟悉的细节,我们是如何处理的呢?无意识间尽量把不熟悉的细节熟悉化,这样我们会舒服点,不行的话就忽略它,再不行就把它排除在意识的范围之外。所以,细节常是我们熟悉的东西,很少有真正的我们不熟悉的,更少用学习的心来面对我们不知道的,和承认别人有我们所没有的。

不陷入细节,就要学会有多个思路,有自己的也有别人的、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有局部的更要有整体的。在没有大思路之前,可以摸着石头过河,但不能在一个方向上走的太远。

人容易陷入细节的第二个原因,我们自己没有储备,我们的力量太脆弱。这种储备包括我们要完成的目标以及目标之下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以及必需的智慧储备。目标下的储备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如同一个木桶,短缺其中的任何的一条板,人生之桶中就不可能存有人生之水。比如说,在每个大思路的分类目标中,目标下面没有三级以下的层阶,也就是说,缺少一种深究事物本质的习惯,更缺少一种尊重规律的习惯,而且最缺乏的是把目标做为一个动词来看待的意识,目标成了一种空无台阶的口号。

之所以没有这样的有根须的目标,是因为深究事物的本质,需要日常的思索和验证及积累。比如说,你是否习惯把日常所见过所了解的各种事物,做有意识的横向归类整理。一个咨询师,抽时间多写点文章就是一种日常的总

结,或者多讲一次课也是一种总结。你如此做了吗?可能想过但很少做。另外,对于事物经常做联想的练习,你前面做了许多横向的分类,无事之余把这些横向的分类做各种交错配对,你慢慢会找出不连惯的事物中有了许多错综复杂的联系了,就如同根须一样,如果你见多了这样的根须,你还怎么能够不丰厚,你也不可能不形成一种激荡的思维方式,但关键是你平时这样积累这样做了吗?答案是肯定的:很少这样做,很少坚持做下去,很少剖析,找出有效的连结,更别说只是想过而不做了。

人容易陷入细节的第三个原因,我们缺乏对深层规律的认知。而没有这种深层认知,我们很难走的远走的久。谈到这一点,我曾经很奇怪一个事情,我有一个在商业圈中小有成功的咨客,当我和她谈及人性、心理或哲学,稍微深一点,她就真的听不懂了。我真的奇怪她怎么会在生意中成功呢?最后才了解到她的生意只需要人勤快就行了,不需要动太多脑子,不要了解太多事物,也不要和人打太多的交道,只要重复某项事物就行了。最后,她自身的经历解读了这一切,当生意注入了新的竞争元素以及需要和别人合作的时候,因为无力应对而不得不进行改变的时候,她却不得不允许自己被无边无际的抑郁情绪所淹没。

她说她不想深层地了解人生社会和事物的规律,自有她自己的原因,因为她觉得,她的生意是太机械了,所以她感觉着活的太没味道了,可能只要换个生意做做就好了,但没想到单纯的生意竟然没有那么多了,她不得不退守到现在的生意中,但现在她做不下去了,她遇到的就是深层错结而形成了表层面的无意义感,她现在主观地坚持要无根的好结果,也就是说“没有金钢钻,非要揽瓷器活”。

世间万物的本质是相同的,是相通的。当我们不知深层规律或根结的作用,就想当然的对世界做标签式的判断,自以为聪明的不加验证的武断,带给我们的肯定是混乱和迷惘。自以为坚强的固执,带给我们的将是毁灭。

那么如何对深层规律认知呢?其实很简单,看一下我们自身是如何去实践的,就很容易看穿我们经常熟悉的区域,经常的想当然,经常的顺着习惯,经常的不听别人,经常的省事做事,经常的评价别人,经常的炫耀自己„„。

人容易陷入细节的第四个原因,我们缺乏对基础数据处理和分析。说到数据的有意识,我们举个生活中的小例子就可以看出你有没有日常现象的情报数据积累的习惯。比如你从家中到公司非常顺利的时候用多少时间,不顺利的时候用多少时间,其中的比例机会是多少,你求取的平均数是多少;当你约定别人见面会谈的时候,估算的时间准确度有多少„„,这种看似很麻烦很细碎的数据分析,其实是一个比较的基础线,我们都希望自己对事物变化有敏感的觉知,而这个基础线就是敏感觉知的基底线,它可以和任何不在这条线上的事情做比较,从而让你发现变化的真实意义。所以说对变异现象的敏感源于有基底线的比较,而基底线就出自于基础数据的分析。如果你是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随意解读的想当然”,你永远不会知道事物的关联性,你也会不自觉地形成漠视基础数据的作用,甚至会轻视数据,所以你在生活和事业中的决策大都是盲从于自己的感觉。

说到这里有一点要说明,重视数据并不是如同统计员一样的对数字的专注,而是一种用心的状态,有许多人并没有关注太多的数据,但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经常有比较分析和筛选择优的习惯。之所以做这样的说明,是想避开爱抬杠的人们混淆视听,总拿表层的现象来迷惑人。

人容易陷入细节的第五个原因,人们无意识中都有一种自我保护的防御意识。但由于各种原因人们的自我防御常常过度,正是这种过度的自身的防御,让人变得极端的敏感,害怕显露自己的无能,不敢说出:“这个我也不擅长”。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性和观点正确,就会依着自己的观点,把对心灵的探讨当成了辩论的胜负,所以一定要有个结果,并且用专业知识维护自己,此时已经完全忘掉了在咨询的互动中咨客是主体而不是自己,否则的话是损人也不利己的,另外,就会忘掉咨询的目的而跟着敏感的细节,跟着谁说服谁的主线细节走下去。

人容易陷入细节的第六个原因,源于咨询师自身的能力。有一种现象叫做“熟悉的黑洞”,黑洞一词是天文学中的一个术语,在无垠的宇宙空间中,有一种强大具有吸力的天体,就如同一个黑洞,它能吸附大量的能量,能让光线弯曲,如果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黑洞,你会不自觉的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不自知。所谓的“熟悉的黑洞”就是指我们自己熟悉、喜欢的领域,如同有吸引力的黑洞,为了显示自己,为了树立威信,在自己熟悉的的地域有很多洞见,正因为此我们会不由自主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谈论和重复并且让别人也在这个圈圈中打转,咨客会因为不在自己的熟悉圈,无形中就会有种阻抗,这种阻抗下意识中会形成双方的角斗,以致于纠缠于细节而偏离了方向。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咨询师遇到困境或无措的时候,因为怕咨客看出自己的有限,所以也会不由自主的借机把咨询方向拉向熟悉地,从而避开自己不懂的那个问题。意识中会让自己感到自己在探索中,因为当一个人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时候,也会下意识的在细节中停留,希望从此中有所新发现。

人容易陷入细节的第七个原因,咨询师放弃原则而讨好咨客。以讨好咨客来建立关系,也是咨询师缓解自身焦虑的一个下意识方式。对咨客过于讨好,不敢坚持原则,尤其是对强势顾客,讨好会让自己的方向随时改变,于是

丧失了自己的咨询主线,所谓的咨询主线是依着行为规律的脉络行走,有很多时候是让咨客不舒服或者不接受的,所以这个时候,不是放弃主线而是增加艺术性,让咨客有所感有所得,的确这种做法是对咨询师的一个大挑战,很艰巨很想逃避开。于是讨好咨客最后又怨怪咨客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后形成死结之时,又会以和咨客不匹配来解脱自己,其实不匹配是一个咨询师主动以咨客利益为主而正视自己退出的一个词语,但往往会演变成咨询师的防御之托。

咨询主线的细节是金子,而讨好咨客放弃咨询主线的细节会让双方都陷入泥潭,最后可能是不欢而散;或者以安慰和讨好咨客,咨客可能很开心很满意,但已经超越了咨询的范畴,而更不利的是咨询师没有促发咨客成长,而自己也变得不成长了。

人容易陷入细节的第八个原因,选不定咨客的内在目标及启动不了咨客的行动动力。出现这种情况后,咨询师会发狂的想抓住某个细节让咨客去行动,而咨客还处于迷茫中,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做?就是做了也不知道做的滋养是如何进行的?由此而生出细如牛毛的困惑和疑问,于是开始了咨询师转圈式的解答问题,越解答,咨客的困惑越多,困惑越多,两人谈的细节越没边际,于是两人一同陷入乱麻之中。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咨询师没有做核心分析。最大的缺点是,咨询中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东来西往,导致双方就事论事。这个责任大多在咨询师,没有深层透析到咨客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内在目标,咨客本身最紧要的短板是什么,咨客最可能的行动动力是什么,这三个问题不解决,上面的问题就会在咨询过程中反复出现。同时也可以看到咨询师的一个短板出现,也就是自己的一个目标,而咨询师却让这种情况反复多次而不自察,咨询师又怎能帮咨客选定内在目标呢!

人容易陷入细节的第九个原因,咨询师分析时拉不出咨客的轨迹线,更看不到双方互动的变幻轨迹线。在咨询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疑惑点、分歧点、焦虑点、核心点、误区点„„,这些点都是要加以剖析定位和重组的,但很多时候,咨询师并没有对这些点作定点分析,更没有串点分析的进行思路组合,或者机械的在没有听出全部的表面点之际,跟着感觉简单地进行连接。更没有对表面点和深层点的细微连结,导致不能倾听出咨客的真正含义,不会做中间点的设置,于是咨询师始终画不出咨询轨迹图。

没有轨迹图如何做咨询啊!没有这个思路,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一点,这是督导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咨询师为什么会对此屏蔽的那样厉害和阻抗呢?因为咨询师的自我防御太强,关注自我太多,智慧不足导致。还有一点是画咨询轨迹图是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可能是许多咨询师所缺乏的,“诗的功夫在诗外”很多只端着如何咨询的书籍看的咨询师很难真正的画出咨询轨迹图。做一个咨询师,你必须是一个博学之士,否则你怎么可能不陷入细节呢?有很多电影描述过这样的情形,没有地图也没有分辩细节的内在指向,那么你就千辛万苦的在丛林里打转转吧!

人容易陷入细节的第十个原因,咨询师不能对咨客所展示的事物做精确的界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自身有太多的模式对自己的影响而不知,下面我尝试从四个方面做些探索,以给大家点抛砖引玉之势。

第一,不能透析事物本身做出界定,是因为自己根本没有发现和意识到人内心中无意识心理游戏的存在,之所以没发现和沉溺其中是因为自己的内心太弱,力量太少,智慧太缺乏。这种影响自我的模式和手段如下:

第一是示弱宣泄模式,这种模式的精髓是引致别人利用自己的示弱,转而找到借口而反击。(受害者转为迫害者,受害程度10,报复程度100,90何来,是过去的自己积郁的发泄,是不用内疚的犬儒主义的根源。)还有一种是讨好模式,压抑自己,伤害爱自己的人,忍让强势的人。最终搞到人际关系很差。依靠这些自己搞砸的事,经过外归因处理,就可以提炼出强大的反击动力,感到外力的压迫,从而,达到两种功用,一是可以让自己内心有发泄的理由,二可以继续维持自己内在趋弱的现实。这种模式会影响到咨询师,让咨询师对事物作出夸大或缩小的扭曲,从而为证明此夸大和缩小的合理而求助于大量有利于此的细节,从而陷入而不知。

第二,不能透析事物本身做出界定的就是“知道做不到”。人“知道很多”的目的是安慰自己的可怜虚荣之心。为什么做不到呢?缺乏了什么?缺乏了内在能力。知道显示聪明,而做到需要太多的能量,明知而不做呢?投机取巧模式,小孩状态,以想代做的聪明人。很多人不想做这个付出,所以形成只会说不会做的形态。做是获得内在能力的必经途径。想和做的区别,想不等于做。用量化的方法打个比方吧,想=1分努力+99分投机取巧=成本1。做=99分努力+1分的想=成本99。人都是只想想而不想做,或者以想代做,原理就在于此。

第三, 分析咨客“做”的目的指向。做的形式是如何的?有没有动词式的目的、目标、计划和保障,没有就是以想代做的无效模式。自己是反着模式做吗?不是,就不会有能力的提高。有无怕失败和丢人呢?有,如何面对的呢?自己的做法是指向过程还是指向结果呢?有能力者指向过程,无能力者指向结果,你是哪一种呢?对你“己做

了的”分析,你为何如此做?为何做不到位?做了为何无效呢?你是如何预设的呢?

第四,有关其它的各种界定。比如咨客的疑惑点,必须处理和界定。还有对一些容易有歧意的词意是必须界定的。字意的界定,也就是观念的界定,比如说真实和真诚。咨客只有真实,却自认为是真诚,而把真诚的表现看成是虚伪而不去学习做真诚。因为真实是一个人的随性而作,是赤裸的真相,这不符合人性中的人性规律,就如同人总是要死的,一个医生告诉一个怕死的病人他最多还能活三天,以及其它的一些事实,这不是真诚,这是一个人在与人交往互动中表达无能的借口,好让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笨拙。而真诚是两个人的事情,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你用成人的道理去指教他,这就叫做漠视而不懂对方的心理,所以就不是真诚,可能你的心是为了他好,但这才叫虚伪和无能呢!真诚是顺应两个人互动规律的,教小孩子就要用小孩子听懂听得进的语言。同理和一个人交往也是这样,就如同咨客对父母,如果想让他们开心,为何不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呢?不过是咨客没有练成这种方式而己,不能说他们不应当那样要求,而是你自己给不了。

以上是我在咨询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容易陷入细节的一些片断,大多是自己身上吃了很多亏而得来的。看到这么多让人们容易陷入细节的分析和探索,我们很难再用一句:“我这个人太容易陷入细节了”而不了了之了吧!起码我们还会想:“我们为什么会容易陷入细节中呢?”“我们做了什么让自己不陷入细节中?”“我现在和两个月前有了什么不同吗?”“什么时候,我再不会轻易的陷入细节”“我何时培养出一种整体观下的求寻细节习惯呢?”„„。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公司再也听不到这句话:“我这个人太容易陷入细节了”。

个 人 总 结2

个 人 工 作 总 结2

党员干部何以让人信得过忘不了

论人的尊严何以实现?

施工总承包合同注意细节

细节描写片段 2

“物竞天择”何以“物竞人择”?演讲稿

细节主题演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钢铁行业陷入低谷

个 人 总 结

人何以总陷入细节 2
《人何以总陷入细节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