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内课外结合

发布时间:2020-03-01 20:24: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内课外结合, 教改教研并重

——语文教学总结

本人从教十多年来,不断加强业务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坚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崭新的教育理念,是个思想观念紧跟教育发展态势的创新型教师。十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中摸爬滚打,经验教训的不断积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在自己的头脑中也就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观念,这些观念也为我平时教学工作和本学期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现特就此文阐述 如下,希望得到方家的指点。

一,关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1、学生学得好远胜于老师教得好。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材的精练、实用、高效,老师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环境的舒适等,都是外因,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来起作用。因此,在初二年级,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就显得特别重要。

2、以课文为语文教学的例子,增加课外阅读量。

“课本只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如是说。这也告诉我们,不要唯课本论,不要把课本当作教材的全部。如果老师只是把“例子”(课本)讲解分析得再明晰透彻,却不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实际,不去从生活中采掘大量鲜活的知识,不去做适量的“习题”,那么学生也不可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为能力。所以,我在初二教学过程中力求压缩讲授课本的时间,尽量地多给学生一些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机会。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外活动应该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如果没有处理好语文教学和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把语文学科教好。据我所知,几乎在所有学校里,语文学科都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学生课余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几乎最少。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决定了不能仅仅靠课堂教学来完成,必须以课外活动为依托,这个矛盾没有设法解决清楚,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

3、没有知识的积累,就很难有能力的提高。

初二年级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必须有计划的认真的扎扎实实的做好这项工作。 还必须明确语文学科各阶段的目标。 语文学科没有明显的阶段性。以前报道过的任小艾带的初三毕业班作高考语文试卷,平均成绩超出北京市总平均分3分多就是很好的证明。因此,语文老师应该想办法把语文学习的大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因而不敢放松。

二,关于阅读教学

1,压缩课文的授课时间,一般课文用1--2课时来完成。 为了压缩课文的授课时间,首先要简化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每一堂课只要求达到一个目的。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包罗万象,想面面俱到、毫无遗漏的教给学生,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没有可能。俗话说得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从教学效果来说,必要的舍弃是应该的。理想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从宏观进行,一学期、一学年的教学目标放在一起看,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但落实到每一节课,就必须有每一节课的目标和教学重点。其次,能够不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就尽量不放在课堂上讲,这也是压缩授课时间的办法。课前预习工作要落到实处,每一节课所布置的预习任务都要有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便于老师检查的。粗读课文,疏通文义,分段归纳段意等一系列工作,完全可以在课前完成。字词以及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可以在开学初切块分给班里的每一位同学,由他们组织整理,上课前三分钟抄在黑板上,底稿上缴,一月整理一次。

2、以前学习过的句式变化、关联词用法、常用修辞手法以及其它语法知识,应该有机的切分到每一节课文当中,有计划的复习加深,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没有扎扎实实的知识的积累,是很难有能力的迁移的。

3、向课外延伸的问题,我一直束手无策,因为材料匮乏,学生手头连最起码一本统一《读本》也没有,现在,虽然有了多媒体教学网络,这个问题可望解决,但是,学生没有办法天天去上,因此,课外活动如何与正课有机的配合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研究。

三,关于作文教学

我的作文教学的基本思想可以归纳为 以下四点:

1,初二年级要求学生把记叙文的基础打扎实,把各类文体先写得规范些。

2,“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不是老师改出来的。”我不赞同我们学校硬性规定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时应该怎样、不该怎样的那一套一统化措施。如果不依据每次作文的具体情况,一味强调作文的精批细改,把语文教师围困在作文堆里忙个不停,那就什么事也干不成。作文批改应实行学期积分制。每一次作文明确一个训练点,完成训练任务即得满分5分,每学期要求完成40分的指标,分数不足可以用作文数量来祢补。作文指标没有完成的,从期末考试语文成绩中一次扣除。用这种办法逼着作文基础较差的同学多写作文。我已经试行一学期,效果不错。

3,要求学生坚持“课前三分钟讲演”的讲演稿撰写,以作为作文课的补充。

4,利用每周两节阅读课的有利条件,开展诗歌朗诵课、默写比赛、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这些说读方面的活动,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

四,关于课外语文活动

针对课余时间里,语文学科都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学生课下用于语文的时间几乎最少这一现状,就要充分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因此,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势在必行。

除了上面提到的课余活动以外,我设想在初三年级开展以下活动。

1、每天一首唐诗鉴赏;

2、每节三个成语介绍,并要求同学根据这些成语连串成一段话;

3、每周一节阅读课,课后要求同学们写一篇小评论;

4、定期举行作文竞赛,择优汇编成优秀作文选集;

语文教学不改革就不能提高效率,不能培养创造型人才,这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认识。如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益,一线语文教师做了许多的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不管你在课堂上采取什么先进的教法,单凭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益,那是肯定不行的。而应该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即课内是基础,是根本,课外是继续,是延伸。更准确的说,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除了课堂学习必不可少,在很大程度上更得益于课外多看、多读、多写。学生把在课堂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运用到课外去开拓新的未知领域,他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巩固和发展。那么,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究竟如何把课堂教学与课外的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点肤浅看法。

1.教学内容要力争新鲜化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不可能在45分钟内将课本所有东西一应俱全地教给学生。我认为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取舍,重在指导,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将精讲的内容赋予新鲜化,打破传统思路——即从作家介绍到背景讲解,再从结构划分到内容分析,这样只会事倍功半。

1.1可作课内外比较。如讲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可联系《我军横渡长江情景》一文,比较分析其内容、报道重点、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了解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及人民必胜、正义必胜的历史规律。

1.2课内向课外延伸。如学习契诃夫《变色龙》,就可以适当介绍他的经典名著《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万卡》等,领会小说作为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学样式,是怎样塑造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的。

1.3课内外组合进行专题教学。如学习鲁讯的作品,可将鲁讯先生的作品分文体分阶段介绍给学生,并结合课本教材所选篇目作专题研究,从而使学生对他的重要作品及人生经历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和理解,为以后继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这样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起零散的传授,无疑是事半功倍。

2.教学手段力求多样化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都是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手段单一,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积极主动的去掌握。学生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是低效的。我认为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接受,乐于掌握。

2.1适当举行比赛。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字词知识,可举行小组间默写比赛,词语接力;为了让学生有表情朗读,可举行速度、朗读对抗赛、接力赛,让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

2.2结合课文内容组织课外表演。如学《威尼斯商人》可分角色表演节选的这幕喜剧,学《皇帝的新装》可进行课外改编和表演课本剧,这既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又可以加深对文章写法、主旨的理解,真可谓一举多得。

2.3适当举行教师学生角色换位,让学生做实习老师。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必须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掌握课本知识以及与文章有关的课外知识,其结果,学生既拓宽了视野,又提高了说写能力和应变能力。

3.课外活动尽量丰富化每门学科的学习都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语文水平较高的同学都有这样一个体会:他们的优异成绩,除了来自课堂上认真学习外,更多的来自课外的日积月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如听广播、看电视、读报刊、读小说等,都可以提高语文水平。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可以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3.1写日记。日记是一部无形的录像机。学生尽管生活的圈子小,但将每天感触最深的事情记下来,并适当加以评论,既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独立观察、思考问题、勤于动笔的习惯。

3.2做摘抄剪贴。归类摘抄剪贴,可以丰富知识,开启智慧,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至少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素材。

3.3读报。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班会及其他课余时间,有计划的组织读报,老师自读或学生代读。读每天的新闻、报上刊登的优秀文章以及自己摘抄剪贴的文章。

3.4开展诵读活动。语文教师每周可以利用一节课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诵读“经典”文章的活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也是对语文阅读内容的有益补充。学生在诵读活动中,还可以获得大量的写作东西。此外,组织文学社团、文学兴趣小组,开展语文知识讲座及活动,既能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也能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语文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求索之途定然是迂回曲折的,但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要想切实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就必须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并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源头活水”

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的结合

古诗三首教案(课内古诗加课外古诗结合)

英语听力课内课外

课内课外文言真题

初中课内课外词语积累

七八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

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

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

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有效结合的课题

五年级课内课外读写练习(12)

课内课外结合
《课内课外结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