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辛词水龙吟 Microsoft Word 文档

发布时间:2020-03-02 02:58: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

制作者:郭建设

共4页

第1页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教学目标:

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 2.熟悉了解必要的历史典故。

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2.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强化自己的爱国情操。

教学方法 倾情诵读 —— 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 感受形象,咀嚼涵咏 ——品味语言。

导入

当年异族入侵,本族王朝在北方呆不住了,迁往南方。有这么一位年轻人,在北方聚众起义,南归本朝,又准备回到北方抗击侵略军,途中,听说自己队伍的领袖被叛徒杀害,领50骑直趋山东,袭入5万众中,将张安国劫出金营,并号召耿京旧部反正。随后,长驱渡淮,押解张安国至建康斩首。因此名重一时,南宋最高统治者也大为惊异。他是谁?

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调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词人时年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未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秋日的一天,词人写了这首词。这是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渐趋成熟,豪而不放,壮中见悲,沉郁顿挫。

解题

请看题目,哪个字告诉了我们此词写作的契机——登。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孔子曰‚登高必赋‛,是说古人最喜登上高处,临高抒怀,吟诗作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得高,才望得远,凭高远眺,天地苍茫,视野广阔,常能看到一些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因而情不自禁地吟咏高歌,写下抒怀之作。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词人时年35岁,这时他南渡已十二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原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jì。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liǎo,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kuài,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qiàn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讲解】遥岑:yáo cén 远处陡峭的小山崖。远目:远望。玉簪:用玉做成的簪子;也叫“玉搔头”;比喻山峰。螺髻:luó jì形状像螺壳的发髻;比喻耸起如髻的峰峦。断鸿:失群的孤雁。游子:指离家远游或久居外乡的人。吴钩:亦作“吴鉤”;钩,兵器,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了:liǎo完结,结束。阑干:栏杆;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会:理解,领悟,懂。堪:能,可以,足以。脍:kuài把鱼、肉切成薄片。季鹰: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的伪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倩:qiàn请,央求。翠袖:1.青绿色衣袖;泛指女子的装束;2.指女子。揾:wèn拭,擦。——【译文】{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默默流向秋色漫漫的天际。遥望远处的高高的山岭,真好像插着玉簪的螺髻,分明是在向人们呈献着愁情和恨意。流落江南的游子,正处落日时分,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孤单地站立。把宝刀吴钩看了又看,把栏干拍了无数遍,但

1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

制作者:郭建设

共4页

第2页

是哪有人能够领会,我此番登临楼台的用意。

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有没有回归乡里?如果只想如同许汜一样,买房子买地,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解读上片

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jì。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liǎo,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明确】——借景抒情 。

在赏心亭,是什么触动了作者的心弦呢?作者看到了什么呢? 【明确】看到的景: 楚天 江水 遥岑 落日 断鸿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明确】请大家抓住关键词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意境特点是怎样的? 【明确】雄浑而不失清丽。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意境特点?

【明确】倒装句式,用比喻手法,将远处小山比喻成玉簪螺髻,显出清秀的特点。 哪个语句用了移情入景的手法? 【明确】“献愁供恨”,移情入景,变赏心悦目为满怀愁恨。 词人远眺大好的秋景,为什么突然愁恨满怀? 【明确】江山虽然美丽多娇,可惜已成南北分裂之局,半壁江山已落敌手,且恢复无望,怎能不满怀愁恨。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写“江南游子(词人自称)”,有何特色?刻画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何自称江南游子?

【明确】特色:

A.景物烘托:夕阳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 B.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把看吴钩,言复国壮志凌云;栏干拍遍,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见。

形象:

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 作者为什么自称“江南游子“?

【明确】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无人会,登临意”(无人能够理解我登临时深沉的内心感受),结合这句与下片的内容关系,说说上片结句“住而未住,收而未尽”的效果。

【明确】上片结句‚登临意‛扣住题目,但未明言‚登临‛之意,为下文抒情留出余地,由下片来落实,暗领下片内容,因此说是‚住而未住,收而未尽‛。

【总结】清秋时节,楚天辽阔,江水悠长。浩浩荡荡的江水随着词人的目光流向遥远的天际,无边的秋色空寂苍凉,一片渺茫。江水滔滔不绝地流淌天边。古人经常以流水的连绵不绝比喻忧愁的连绵不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此时词人内心的愁苦伴着这无边的秋色悠长的秋水奔涌而出。

‚遥岑‛句倒装。眺望远山它们像碧玉簪、像青螺髻那样秀美。景自然是美景,然而在词人看来都在献愁供恨,山如何能献愁供恨呢?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这个愁与恨是词人心中无法排遣的忧愁与愤恨。

2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

制作者:郭建设

共4页

第3页

‚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暗喻南宋朝廷如日落西山,国势衰颓,犹如摇摇欲坠的落日,因而触景生情,黯然种伤神,为国势担忧。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犹如失群的孤雁,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

‚落日搂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极具特色的意象组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写到这里,词人郁积胸中的情感依旧不能释然,他又用了两个动作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明确】看 拍(学生讨论完成)

解读下片 ——“休说鲈鱼堪脍kuài,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qiàn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

词作中的历史典故——

第一个典故——“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季鹰,即晋人张翰。《世说新语》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阳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作者拿张翰(季鹰)和自己作比,季鹰有乡可归,而自己纵然乡思无限,却有乡难归,因为故乡仍在金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呻吟。(一说,张翰因见齐王将败而辞归,作者却耻于弃官归隐,因为他有报国的雄心壮志。)

第二个典故——“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说,陈登(元龙)因许汜sì没有志向很看不起他,自己睡大床,叫许汜睡下床。许汜sì把此事告诉了刘备,刘备说,如今天下大乱,希望你能忧国忘家,你却只管买房臵地,假如我是陈登,‚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是说,如果自己像许汜sì那样只为自己打算,那就羞见刘备那样胸怀大略的英雄了。从而表明了词人为国忘私的广阔胸怀,也批判了那些不顾国事、钻营私利的人。

第三个典故——“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东汉大将军桓温率军北伐,在路上看见自己从前栽种的杨柳已经有十围粗了,不禁感叹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树已经这样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年华的愤慨和苦痛。

下片三个典故连用,用典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反用典故。张翰因想念家乡的美味,弃官归乡。而辛弃疾用来表达国难当头、谈不上弃官回乡之意。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正面取意。许汜sì一心购臵田产而不关心国家大事。作者正面用典,表达自己不屑于追求享受的心意。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半露半隐。感叹人生易老,功业未成。‚树犹如此‛半句露出,‚人何以堪‛半句隐去。

连用三事,并非平铺直叙,而是手法多变,沉郁顿挫,有一波三折、回肠荡气之美,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即‚豪而不放‛。

从三典连用看作者的情感变化。

【明确】不学张翰秋风思归,不学许汜sì求田问舍,是反衬自己复国大志。‚可惜流年‛,笔峰陡转,年华虚度,壮志难酬。即‚壮中见悲‛。 用典有什么作用?

3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

制作者:郭建设

共4页

第4页

【明确】

A.增加了词的容量,使内蕴更为丰厚。 B.语言简练,风格典雅。 C.言近旨远,辞约意丰。

D.以古比今、借古写怀,表达作者收复中原、鄙视享乐但年华虚度,功业未成的感慨。 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几句呢?——倩qiàn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 【明确】——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

【点拨】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在《水龙吟》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

【明确】他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征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他的‚登临意‛。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登临意‛。

辛词水龙吟

水龙吟

水龙吟

水龙吟

水龙吟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永遇乐》教案

论辛词特点

水龙吟教案

水龙吟(版)

水龙吟 zj

辛词水龙吟 Microsoft Word 文档
《辛词水龙吟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