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海子的一生

发布时间:2020-03-03 21:35: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 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

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等。 在诗人生命里,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1] 中文名查海生 别 名海子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怀宁县 出生日期1964年3月24日 逝世日期1989年3月26日 职 业诗人,教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法律系

主要成就北大五四文学特别奖,《十月》文学荣誉奖,中国文学最高奖项之一

代表作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五月的麦地》,《以梦为马》 性 别男 目录 1人物生平2个人作品 3文学特点 ▪ 诗歌风格 ▪ 长诗特点 4文学荣誉 5外界评价 6后人纪念 ▪ 纪念碑 ▪ 纪念活动 ▪ 后人编撰 1人物生平编辑

1964年农历2月11日(公历3月24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在农村长大;

1968年在公社参加“毛泽东语录背诵比赛”,年仅四岁; 1969年在查湾村读小学; 1974年在高河中学读中学;

1979年15岁时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 1981年结识骆一禾;

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创作诗歌;

198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部。同年,结识西川;

1984年调入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授美学; 1985年以海子的笔名发表《亚洲铜》一诗; 1986年远游内蒙古、青海、西藏; 1988年再次远游青海,西藏等地;

1989年3月26日年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2] 。 2个人作品 编辑

类型

作品 备注

小说集

《初恋》《诞生》《龟王》《公鸡》

《木船》《南方》《取火》《谷仓》《歌手》 九篇怪诞小说

诗歌集

《小站》《河流》《新娘》《活在珍贵的人间》 1983-1989创作 《传说》《房屋》《五月的麦地》《如一》 《村庄》《但是水、水》《祖国》《麦地之瓮》

长诗集

《太阳·断头篇》《太阳·土地篇》《太阳·大札撒》(残稿)《太阳·弑》 太阳七步书

《太阳,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太阳·诗剧》《太阳·弥赛亚》 《土地篇》《太阳,天堂和唱》

短诗集 《春天,十个海子》《黑夜的献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合唱剧 《弥赛亚》

祭祀剧 《弑》

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以及各类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材。[3] [4-5] 3文学特点 编辑

诗歌风格

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诗歌,走入永恒。他直接成为这种精神的象征。海子的诗歌精神即浪漫精神。它要求通过一次性行动突出原始生命的内核和本质。海子的诗歌就是这种行动,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宠廓的前景,我们开始从当下的现实抬起头来,眺望远方。天空和大海的巨大背景逐渐在我们身后展开。 海子是一个抒情诗人。海子曾说过,抒情就是血。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红色,都是用血浸泡过的,都是经过了火烙后生成的。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个海子》,表现出诗人一生的热爱和痛惜,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对于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动和关怀。海子的诗歌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他的诗歌观念是对古代史诗、近代抒情诗、浪漫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理念的综合。从思想上,他接近于一个存在主义者;从情感上,他接近于一个浪漫主义者;从精神上,他接近于一个“狂人”式的先知;从认知方式上,他又是一个充满神性体验色彩的理想主义者。在诗学观念上,他深受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相信“酒神体验”的力量,相信“大地”原始伟大的本质力量;在艺术观念上,他又特别认同凡高、荷尔德林那种疯狂的气质。

海子的抒情诗写得很美,充满了神启式的灵悟意味,笔下的事物放射着不同凡响的灵性之光。

海子的诗中还充满着一种绝望的、执着地认同死亡的情感,但这种绝望并不显得颓废,而是显得非常壮美,这与他的内心气质和后来的命运是有关的,在《春天,十个海子》中,他写道:“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在光明的景色/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究竟为了什么?//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这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面对大地上自然的海子在春天到来时自动绽放出的生机,面对大自然的杰作,海子感到渺小、迷惘和缄默,并感到了死亡的降临。“倾心死亡”是海子对艺术和生命的一种终极式的哲学理解,是使他的作品焕发出神性与不朽力量的原因之一。 长诗特点

海子诗歌的起点是生命元素。他自称他的长诗创作是出于某种巨大元素的召唤。这些生命无素潜藏在文明的深处。用哲学的语言表达就是本体和实体。海子在他的笔记中写道,诗“要直接面对实体。”“诗应是实体强烈的呼吸和微微的颤抖。”“诗人的任务仅仅是用自己的敏感力和生命之光将黑乎乎的实体照亮”。海子的实体与意象派诗人的“实体”有着根本的不同,后者只是对具象的强调。海子的实体是沉睡在我们文化中的原始生命和精神。在创造之日,实体活动起来,成为主体。诗作为主体行动体现在但丁、米开朗琪罗、落士比亚、歌德的创作中。他们与原始力量之间的关系是造型的,史诗的关系。原始的主体力量的流动造就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健全最高贵的文化,造就了史诗、悲剧和建筑。海子的诗自觉地承受了这一实体的命运,这一命运以太阳为象征。他的诗表达不是个体对这一原始本体的追求,不是对文化的历史性起源的再造,而是本身作为主体的行动,歌唱,燃烧。在这样一个本体焚烧的世界,现代世界的人与世界,精神与自然的紧张第一次得到和解。大地上死去的一切得到复活。天空和河流绽露出亲切的微笑,仿佛庆祝人类浪子的回归。

呈现在海子诗中的世界无疑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它是原始生命通过人类的语言创造的另一个世界。它顽强地群临于这个世界之上。它的光芒照见了这个世界的荒谬和黑暗。这种创造正是浪漫主义的精神。

因此,海子的浪漫主义不是主观抒情,不是自我陶醉,甚至不是心情,感性和性灵的体现和表达。海子明确地表示“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这不是为了逃避现代主义者的指责,而是表明他的诗与通常的抒情诗歌有着很大的不同。海子诗中的抒情因素不是自我的抒发,而是实体的歌唱。海子谈到一种“热爱景色”的抒情诗人,他们把宇宙当作庙堂。他所挚爱的梵高和荷尔德林是这一类诗人的典范。

海子的浪漫精神不是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简单复归,更不是中国传统的庄禅之道的发扬,而是从生命元素和主体意志出发,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所体现的形式文明的清算和扬弃。在现代主义者眼中,土地已经死去。代替土地的是肤浅的,永不餍足的欲望。这种欲望不是出自主体的意志,不是出自充实、而是出自贫乏。导致土地丧失的是启蒙的理性精神。理性主义之斧砍斫生命之树。原始的生命蜕化为文明的形式。现代主义者只能抱住形式的外壳,拼命镌刻诗歌。因而构成现代主义诗歌的是智性的碎片和创造的盲目。后现代主义者明确表示对诗歌精神和创造主体的抛弃,于是现代主义以最后的一跃,也耗尽了自己最后可能。对于表象和修辞的过分热爱是一种文明走向没落的征象。后现代主义诗歌表现出的无可奈何的超然和冷漠正是这样一种没落的情绪。海子不是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相反,他的诗歌道路始终处在现代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坚持诗歌精神和主体意志,坚持原始生命对现代世界的抗辨,就是一种孤独而悲壮的英雄主义行为。[6] 4文学荣誉 编辑

海子 海子

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7] 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8] 2001年4月28日与诗人郭路生(即食指)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之一——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9] 5外界评价 编辑

朱大可:“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7] 姜冰:思想的力量往往是在思想者本人远去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被这个反应迟钝的世界所感知。抑郁而亡的孔子是这样,受难命终的耶稣也是这样。可诗人海子在卧轨自杀后的短短几年内,就已经给予了世人心底最猛烈的撞击。他诗歌中沁人心脾的原始气息,像是闪着煜煜金光的束束麦芒,每一次阅读都会刺痛我们干涸已久的瞳孔。[10] 6后人纪念 编辑

纪念碑

海子墓朴 海子墓 海子墓

素,大方,一条黄龙盘在墓碑的顶端,墓身正面有两个小龛,海子从西藏背回来的那两块玛尼石,被他父亲镶嵌在右边的佛龛里,那两块石头重约20公斤。父亲深知那是海子深爱之物,便把它留在墓上陪伴海子。

海子墓初修时无碑,1994年以海子年幼的侄儿,侄女的名义立了这块碑。按照当地的风俗,自杀是不吉利的。村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不远千里,来查湾祭奠,缅怀一个自杀的人。 纪念活动

2008年,海子故居被当地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政府组织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瞻仰海子故居,凭吊海子墓,召开“中国·海子诗歌研讨会”。 2009年03月26日,北京大学第十届未名诗歌节开幕式暨海子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 后人编撰

海子展开双臂 海子展开双臂 作品

出版时间 《亚洲铜》 1984 《土地》 1990 《海子、骆一禾作品集》 1991 《海子的诗》 1995 《海子诗全编》 1997 《海子诗全集》 2009 海子 诗歌作品

▪ 跳伞塔 ▪ 以梦为马 ▪ 七月的大海 ▪ 春天,十个海子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麦地 ▪ 水抱屈原 ▪ 麦地与诗人 ▪ 五月的麦地 ▪ 活在珍贵的人间

▪ 黎明 ▪ 亚洲铜 ▪ 四姐妹 ▪ 阿尔的太阳 ▪ 写给脖子上的菩萨

朦胧诗派代表

▪ 北岛 ▪ 舒婷 ▪ 顾城 ▪ 海子 ▪ 于坚 参考资料

1. 倾蓝紫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3 .

2. 海子25周年祭:一个时代的离去 .和讯网 [引用日期2014-03-26] .

3. 边建松 .海子诗传:麦田上的光芒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 .

4. 海子诗选 .中华诗库 [引用日期2014-10-12] . 5. 海子作品 .海子故居 [引用日期2014-10-12] . 6. 谈海子、叶赛宁诗歌创作风格 .知网空间 [引用日期2014-06-24] .

7. 海子简介 .诗词在线 [引用日期2014-10-13] . 8. 《十月》文学奖获奖篇目(2) .新浪网 [引用日期2014-10-12] .

9. 海子、食指获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中国作家网 [引用日期2014-10-12] .

10.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海子诗歌 .中国知网 .2014-01-6 [引用日期2014-09-3]

海子经典语录

海子简介

海子《九月》

海子的诗

高考作文素材——海子

海子经典语录(优秀)

海子现代诗歌赏析

海子现代诗歌经典作品

海子诗歌集锦

海子的诗歌

海子的一生
《海子的一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海子54首诗 海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