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08:43: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第3页对应的表格内)

1.“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上对

尊严内容的阐述(如右图)。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A.中华民国成立B.新中国的成立C.抗美援朝的胜利D.一五计划完成

已发展成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这里的“它 ”是指

A.新疆

黄继光邱少云彭德怀跨过鸭绿江

A.八路军将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B.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

C.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事迹D.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4.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

件直接有关

A.镇压了反革命B.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C.实行了改革开放D.实行了土地改革

5.我国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

A.宪法B.刑法C 民法D 经济法

6.有一首歌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7.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

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B.人民公社化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

8.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A.发展重工业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C.培养建设人才D.把生产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

9.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幅墨字对联依稀可辩:“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

最早应该书写于

A.20世纪50年代末B.20世纪60年代末C.20世纪70年代初

10.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

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扩展到经济领域

11.“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

论设计方案,他们(如下图)的事迹出现在

1D.20世纪70年代末B.西藏C.内蒙古D.青海 3.同学们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图片资料,这些资料共同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2.1951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解放,60年代它经过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它

A.新中国成立时期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

这个年代是

A.“大跃进”时期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土地改革时期

13.每个年代都有其特殊的生活记忆。下列四组关键词,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状况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A.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浮夸风 C.“红旗”牌轿车、“三面红旗”、“铁人” D.“两弹元勋”、“走资派”、红卫兵

14.右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议召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 15.根据材料“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凤阳花鼓词》,判断它反映的史实是在我国

A.建国初期B.大跃进时期C.*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6.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

革的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7.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A.解放、土改、三大改造

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D.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

18.20世记80 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

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家廷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杜化

19.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优先发展重工业B.扩大企业自主权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设立经济特区

20.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三十年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

浓墨重彩的一笔。下列不属于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的是

A.深圳

B.广州C.汕头D.珠海

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下列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是A.深圳、上海浦东B.珠海、香港C.汕头、澳门D.深圳、厦门

22.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3.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坚持走群众路线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24.“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歌颂的两位伟人是

A.孙中山和毛泽东B.孙中山和邓小平C.毛泽东和邓小平D.刘少奇和邓小平25.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26.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D.跨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 密 ―――――――――― 封 ―――――――――― 线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28.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全国解放B.镇压反革命C.土地改革运动D.抗美援朝 29.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30.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从中可以读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创作的时间是1958年——1960年间

②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④我国掌握了粮食高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1.“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期间

A.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主要是为了反对林彪的倒行逆施B.主要是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C.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D.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了舆论准备 33.我国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镦谴基本完成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4.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A.主权归属不同B.外交政策不同C.社会制度不同D.经济政策不同35.为粉碎“四人帮”和“文化大革命”奠定群众基础的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邓小平主持工作实行全面整顿

C.四五运动D.谭震林等老同志严词批评“文化大革命”

姓名班级考号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7分, 第37题8分,共15分。

3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2010年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

社受权发布,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1分)

(2)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和运动。 (2分)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1分) 分析对比:

(4)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1分)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生产有何影响?(1分)

历史认识:

(6)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材料二2005年4—5月,台湾地区重要党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来到祖国大陆。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重申了“一个中国”的立场。这说明了包括台湾地区人民在内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是认同“一个中国”的,“台独”是不得人心的。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初,李登辉不顾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反对,相继抛出所谓“一中一台”,“两国论”等。

2004年3月20日,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导演了所谓“全民公投”,妄图将“两国论”合法化,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分裂出去。

2007年4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公布后,“台湾体委”汇集台湾“中国台北奥委会”,随即举行记者会称“„„台湾不欢迎圣火入台。”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回答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

(2)结合所给材料说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哪些有利因素?同时还存在哪些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4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1分)

参考答案及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二、综合应用题:

36.(1)社会主义改造。(1分)(2)大跃进运动(1分)、人民公社运动。(1分)(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1分)(4)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分)(5)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分)(6)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遵循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1分)

37.(1)“一国两制”。 (1分)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台湾搞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2分)(2)

有利因素:“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与台湾政党高层领导人的接触;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同“一个中国”;海峡两岸经贸文化等交流日益密切。(任答二点即可,2分)不利因素:台独势力的存在。(2分)(3)中国必将实现统一大业。(1分)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二学期期末八年级历史试题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试题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数学分析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政治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复习计划

东营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2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实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