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走进杜甫故里 感悟诗圣精神

发布时间:2020-03-04 01:22: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走进杜甫故里 感悟诗圣精神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故里,来了解一下这位现实主义诗人的生平经历。提起杜甫感觉很熟悉,因为我们阅读了太多他的诗歌作品,每个人都可以随口背诵出几句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作为河南省人更是会觉得骄傲和自豪,因为杜甫是河南人,他的故里距离我的家乡焦作沁阳只有一河之隔,更是每每读起,甚觉亲切。因此趁着假期带上女儿一起去杜甫故里亲身感受杜甫的人文精神。

杜甫故里坐落在河南巩义市笔架山下,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和生活的地方。杜甫故里纪念馆通过雕塑、三维立体动画,实景,书法、展板等形式展现了杜甫从“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的童年,到十年漫游、十年求官、十年漂泊的人生长卷。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他忧国忧民,挥毫赋诗,留下了14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他是我国诗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他的诗被后世誉为“诗史”,他被尊称为“诗圣”,更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故里占地372亩,采用三幕幻影成像、三维动画视频等高科技手段,系统的介绍了杜甫的生平、解读了杜甫精华以及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卓越成就。一路走下来,让人既为杜甫一生卓绝的诗歌艺术成就而震撼,又为他凄苦悲凉的人生际遇而感伤,但是正是他的曲折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他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现实主义诗作风格,千百年来被人们称颂纪念。

走进杜甫故里,诗圣的气息迎面吹来。抬眼望去,一座高9米、宽5米、重达9.68吨的杜甫铜像巍然然耸立在眼前。此时的杜甫还没有后来那种深沉难纾的沉郁,也没有那种看尽世事的沧桑,杜甫手握书卷,高眉远眺,浑然就是当年26岁时登上泰山山顶口吟“岱宗夫如何”的青年杜甫。

在“穷年忧黎元”展厅里,杜甫一生最具代表特色的“三吏三别”,发生在战乱年代,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的年代,尽管后人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挥无限的想象力试图还原那段以民成殇的历史和老妪愤懑而又无力阻止军吏夜捉独孙的场景,却怎么也还原不了那份亲身经历无奈又无力的锐痛。

上院,杜甫故里最核心的位置。走进上院,最先看到的就是一座高约3米左右的笔架状的假山矗立当门。大小笔架相映成趣。也许历史冥冥之中就已经注定了杜甫一生要与笔为友,笔耕不辍。

杜甫少年丧母,父亲在外地为官,由姑母抚养长大,姑母对待杜甫视同己出,杜甫和姑母的孩子同时染疾,姑母放弃自己的孩子,照顾杜甫,这件事令杜甫非常感怀,姑侄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姑母的大爱和信诺,这也为杜甫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可贵的品质。

有人说,无论多么淡定的人生都有一个不安分的童年。对于七岁就能文思泉涌开口咏凤凰,九岁就能将大字书写成一囊的杜甫,窗外的诱惑显然也不少于旁人。晚年寓居成都的杜甫就曾在《百忧集行》中回忆自己“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的童年乐事。可惜,没有时光机,不能还原诗圣杜甫的“尚孩”情景,只能对着院内塑像遥想千年前逝去的时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吟出了诗圣背井离乡的感叹;“秋风楚竹冷,夜雪巩美香”沉淀了诗圣的思乡不得的怀念;“花飞有底急,老去愿春迟”搁浅了岁月不在人生不回的无奈。故乡永远是最暖的情谊,最美的回忆。著名书画家黄锦祥先生曾撰诗评价杜甫,诗云:“行吟惠义腹中诗,沉郁高扬赋我思。讴云颂月无闻语,吐尽人间疾苦词。”这是对诗圣杜甫最贴切的评价。

感念诗圣,灵魂偶像,愿我们能够历经岁月磨难,不改君子之风,从心而为,为心而做!我想千百年来人们纪念杜甫,正是因为杜甫是中华民族的数千年来爱国、忧民,崇尚勤劳的民族精神的代表吧!

作者:申芳 (本文源于网络)节选

杜甫诗圣说

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

知人论世之“诗圣”杜甫

走进“杜甫”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doc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doc

写给诗圣杜甫的一封信

流浪的诗圣——杜甫诗歌印象

诗圣杜甫的家国情怀

走进红色景区 感悟红色精神

走进杜甫故里 感悟诗圣精神
《走进杜甫故里 感悟诗圣精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