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分子和原子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19:48: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题1 分子与原子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分子和原子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观察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因此只有一些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认识,所以对课题的引入并不困难,但涉及的化学微观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该环节是重点;学生能熟练掌握的是物理学上提到的一些变化,如蒸发、扩散、物质三态变化以及热胀冷缩,但对其现象透析本质形成,想象表象形成概念,迁移引用,表达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

1、认识分子和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

2、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启发、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实验仪器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讲述同学们喜欢吃的烤鸭。问:同学们有时我们走在街上没有看到烤鸭店为什么还能闻到烤鸭的香味呢?

[学生活动]发现问题:

老师通过展示课件讲述一些身边的类似现象从而引出科学家的设想: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投影展示

边展示边说明: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是目前最小的文字,小至原子的大小,说明我国已掌握了操纵原子的技术。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等,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分子。

提问:为什么能闻香味却看不到呢? 投影展示

分子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活动探究一:演示实验(老师演示)并展示课件 学生观察并讨论完成课本表格

分子基本性质: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 问:分子运动的速率与什么有关呢?

演示实验(由学生操作):把品红加到热水和冷水中,看扩散的速度 学生观察并讨论:

据此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学生活动:请学生回答刚开始提出的3个问题 活动探究二:分组实验(由学生操作) 学生观察并讨论 投影展示

分子基本性质:3.分子之间有间隔

问:不同物质的分子间间隔是一样的吗? 实验探究:学生实验 据此得出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液体>固体)

问:分子之间的间隔会受什么条件的影响不? 教师:同学们通过物理的学习我们知道热胀冷缩的现象,也就可以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间隔越大。所以物质有三种状态,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气态、液态时所占的体积不同。

问:水和酒精(液体和固体)是否都能燃烧?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回答: 教师:液体酒精和固体酒精都是由酒精分子构成,都能燃烧说明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而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与酒精分子不同,说明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基本性质: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课堂小结:

物质由是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

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液体>固体)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作业练习与布置:P51-52 1.(1) 2.(1)-(5) 板书设计:

物质由是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 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教学反思;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原子教案

分子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优质课教案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分子和原子教案 第一课时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