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1:25: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保亭中学

梁 萍

一、教学设计思路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的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的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科书上的例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如演示实验、改进实验、补充实验、设计三维动画等。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激趣──质疑──驱动──反馈四步程序教学法。

教学程序:创设问题情景,激趣──提出问题,质疑──引导探究,驱动──引导分析。形成想象──巩固深化,反馈交流。

学习程序:明确问题,产生疑问──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分析现象,透析本质──借助三维动画,形成想象表象──根据想象,形成概念──理解概念,迁移运用,表达交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物质是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

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教学难点:

(1)建微观粒子运动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五、实验准备:

试管、烧杯、滤纸、浓氨水、品红、水

六、教学过程:

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探密神奇的微观世界,大家有兴趣吗? [教师演示实验]向空气中喷洒空气清新剂。

[提问]同学们感觉到了什么?为什么当人漫步在花园里也会被浓郁的花香而陶醉呢?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有如下感受:

1、在加油站,你们能嗅到什么气味?

2、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你们有什么感受?

3、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而加热会减少得更快?

4、品红会在水中不断扩散,温度也高,扩散得越快 [教师]

这样的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许多学者的探究兴趣。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启迪思维)

[学生探究] 同学们,用手在脸庞边轻轻扇动,感受粒子对脸庞的冲击。

[讲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当物质从可见变为看不见时,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往往仍能感受它们的存在,这些事实充分说明物质由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投影]课本第50页图3—6苯分子照片、图3—7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和图3—10几种分子的模型

[投影]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和原子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能将构成物质的粒子放大后,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金属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 硅粉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

[提问]究竟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它们有哪些基本性质?我们先来了解分子及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师]投影、板书:

一、分子

1、分子的概念

2、分子的基本性质。 [过渡] 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

[教师演示实验]

1、将浓氨水滴入装有酚酞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2、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装入试管中,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并在棉花上滴浓氨水,观察现象。

[讨论]

1、为什么我们看不见氨分子进入溶液?(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为什么氨分子能扩散,接触到酚酞溶液?(引导学生探究)

[投影]经测定: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引导学生归纳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的性质。

[教师]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讨论]

1、现有一块方糖,要使它在水中快速溶解,你有哪些方法?(学生讨论)

[小结] (1)、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状态、温度、外力有关系;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动能就越大。 [讨论]糖放在水中,很快就“消失”了,它到哪里去了呢? [思考] 有同学做了以上实验:等体积的水和酒精相混合,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小结] 酒精跟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这是由于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间都有空隙,当这两种分子混合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有的分子挤占了空隙。

[展示] 苯分子的照片(图中的白色部分表示苯分子,黑色部分表示苯分子之间的间隔)

[活动与探究] 由两位同学各拿两支医用注射器,一支吸空气,一支吸水,两者等体积,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拴塞慢慢推压.

[思考]

推压的难易程度是否一样?为什么?

(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小结]

1、、分子间隔是可以改变的;

2、生活当中,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3、、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物质三态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发生改变而引起的。

[应用]

1、从分子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图示中的有色气体为什么会扩散?

2、上下两瓶气体均匀混合(上下两瓶气体的颜色完全一致)后,瓶中分子的运动是否停止?(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展示]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模型

[说明]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氧分子、氢分子) [提问]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归纳]

1、水变成水蒸气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

2、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请六位同学结合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分别扮演氢原子和氧原子,演绎水分子分解的过程。

(通过多媒体模拟展示微观世界,引导学生形成想象)

[小结]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展示][讨论]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帮助学生形成想象表象)

[对比]分子与原子比较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发言)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3、4

七、板书设计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

二、原子

三、分子和原子比较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四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六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