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考文言文:《岳阳楼记》教师答案版

发布时间:2020-03-04 01:28: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考文言文汇编:《岳阳楼记》

(一)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去国怀乡( 离开 ) ②把酒临风( 持、执。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感极而悲者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殚其地之出 .. C.然则何时而乐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 )(2分) A.去国怀乡/西蜀之去南海 B.不以物喜/以其境过清 ....C.而或长烟一空/一鼓作气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辍耕之垄上 ....1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3.“古仁人”是怎样的一种人?作者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什么情怀?(2分)

.“古仁人”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作者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矿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二)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而或长烟一空。 不敢出一言以复。 ..B.去国怀乡。 委而去之。 ..C.或异二者之为。 一食或尽粟一石。 ..D.先天下之忧而忧。 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12.翻译句子。(2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13.文中的“迁客骚人”之所以“览物之情”有所不同,是因为他们 。(2分)

示例:以物喜,以己悲(或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2分)

14.下面句子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相近一项是...( B)(2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三)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予观夫马陵胜状 胜:盛大 . B.朝晖夕阴 晖:日光 . C.则有去国怀乡 国:国家 . D.波澜不惊 惊:惊讶 .7.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 A.乃重修岳用楼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其真无马邪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 ..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百废具兴”中“具”是通假宇通“俱”,全、皆的意思。 B.“吾谁与归”是倒装句,语序应为“谁与吾归”。

C.本文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与生活态度,与友人共勉的情怀。

D.本文记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 9.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薄暮冥冥 薄: 迫近(2)至若春和景明 景: 日光

(3)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 在„„之前 (4)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病: 困苦不堪 11.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及其怠而踬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B.不以物喜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狼》)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D.人或怜之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11.(2分)C(A顺承/修饰 B.因为/用 C就/就 D代词,代蝜蝂/动词,到、去、往)

12.甲文中不是用来表现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一项是( A )(2分) ..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是进亦忧,退亦忧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3.理解填空(2分)

甲文中弘扬的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乙文中讽刺的是一种 贪得无厌(贪心不足、聚敛资财,意思对即可)

行为。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谁与”,同谁)

(2)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它)爬行遇到物体,就抓取过来,抬起头来背着它。(“辄”,就;负,背着)

(五)1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2)弼愠曰: 生气、发怒 ..12.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D )(2分) A.或异二者之为 或遇其叱咄 B.吾谁与归 朝而往,暮而归 ....C.郡县兵械足以战守 不足为外人道也 D未尝轻杀臣下 尝趋百里外 ....13.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

14.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3.(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我正想执法行刑,却受到多方面阻扰,(将来)凭什么整治部下?

14.忧国忧民,有旷达胸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深谋远虑(或有政治才能)。

(六)【甲】

(《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

②③④⑤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⑥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 注释:①[缞绖(cuīdié)] 丧服。 ②[赗(fènɡ)]用财物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的大棺材 ④[怃(wǔ)]失意。 ⑤[彻]通“撤”。 ⑥[赒(zhōu)] 通“周”,接济。

8.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卒:死 .

①B.沙鸥翔集 集:鸟停息在树上 .C.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坐:通“座” .D.春和景明 景:景色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然则何时而乐耶 公怃然 ..B.不以物喜 徒以有先生也 ..C.使毕其事 其喜洋洋者矣 ..D.古仁人之心 公亟令询之 ..10.下列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

A.甲文中的“古仁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达胸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抱负。

B.乙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的语句是:“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C.从表达方式看,甲文综合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乙文主要运用叙述,两文都表现了范仲淹的“民本”思想。

D.甲文通过一悲一喜的写景对比,为下文议论作铺垫,表现了作者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乙文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了一个关注民生疾苦、一生坚守“先忧后乐”行为准则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厚赒给之,使毕其事。(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考查点:“求、心、或、为”四词的含义。2分) (2)给他丰厚的救济金(把丰厚的救济金提供给他),让他完成丧葬之事。( 考查点:“给”、“使”及其后省略的“之”、“毕”。意近即可,2分) 12.拓展探究。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请结合选文和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谈谈你心中的好官形象是怎样的。(3分) ①范仲淹写本文时贬官在外,本可“独善其身”,落得清闲,(1分) ②却能“先忧后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1分) ③我们的政府官员若能都像范公这样,关心民众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就是我们心中的好官。(意近即可,1分)

10.(2分)“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七)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斗折蛇行”中的“蛇”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2分)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B.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D.群臣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和“退”各式什么意思?(2分)进:在朝廷做官(或“居庙堂之高”)。(1分)退:不在朝廷做官,退隐江湖为民(或“处江湖之远”)。(1分) 9.文章写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两种不同的感情,这两种感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感情有什么目的?(4分)迁客骚人的感情:以物喜,以己悲。(1分)

古仁人的感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分)

写两种感情的目的:通过这两种感情的对比,(1分)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1分) 10.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课文《岳阳搂记》选自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

B.文段“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 C.作者在文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

D.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C 正确的表述是:都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类的人。 18.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什么情怀,(2分)

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八)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0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岳阳楼记》)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①此之谓失其本心 ( 羞耻之心 )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 通“德”,感激 )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曾经 )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 无,没有 )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12.【甲】【乙】两文中加点的“是”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甲文中的“是”指“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乙文中“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试分析【甲】【乙】两段选文划线的问句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甲文中的画线句表达的是,希望对不义行为的鄙视停止不义行为的情感;乙文画线句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理解句子所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甲文中的画线句是对种种不义行为的喝止,表现的是作者对“义”坚持的态度因为这样就不易失去本心;乙文中的划线句看似孤独,但它是个假设的句子,实际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有,藤子京。藤子京在被贬之后仍然大有作为,将岳州治理得“百废具兴”,是作者所叹服的一个人,相信他就是能与自己有共同想法的人。所以用这句话来共勉。对于这类分析情感的题,一是要结合全文内容来分析,二是要结合背景来分析,结合语境得出语句的含义。

(九) 13.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2分).围绕“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回答即可。

14.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3分)

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

11.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分)

迁客骚人的情: 古仁人的情: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 12.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4分)

11.(4分)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各1分)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1分)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1分)

12.(4分)表明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境。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判断,1分;理由,2分;联系实际,1分。辩证的思考,答“有时能”“有时不能”,只要理由恰当,就可得分。)

文言文岳阳楼记翻译

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专练

岳阳楼记中考练习题

《岳阳楼记》中考选择题

岳阳楼记中考复习资料

岳阳楼记中考试题

《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云南省中考)

岳阳楼记试卷答案

教师文言文版工作总结(版)

中考文言文

中考文言文:《岳阳楼记》教师答案版
《中考文言文:《岳阳楼记》教师答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