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文化忧思

发布时间:2020-03-02 21:39: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汉字书写亟待规范--《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七场复赛观后感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中国人的思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拥有五千年 历史华夏文明中国,正在紧追着时代的步伐而忘却了那个曾经在璀璨文明中起到 主要作用的文化。天文,地理、数学、中医等在历史哪个不是名列三甲的,而现 在呢?中国的文化衰落了吗?对,是衰落了,更准确的说,几乎快要消失了,再 不加以利用,只能留着以后纸上谈兵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面临着绝迹的重 大危机。 在随着中国崛起,国外兴起了中国热,孔子学院已经在各国成立,已有4000 万学生。中国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能吸引这么多的人关注,我认为根其所在是 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天文地理等一些传统文化。 最基本的按顺序说一下十二生肖?24 节气呢?常看电视剧中的“三更”是 什么时候„„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是什么?我想99%的人不会知道。中国 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已经失去我们的文化底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上,我们因该结合我们几千年文化来建设我们的特色社会主义。 首先说说儒家思想。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 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 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 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 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 级制为

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 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 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 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 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 “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 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 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 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 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 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 之一。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在计时使用的都是西方,而我们老祖宗很早就已经使用了。在中国古代的 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 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 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 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

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 个时辰,用12 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二个小 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 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 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更天”前最大的数字是五,是指三时至五时.中国历来是个农业大国,古时候人们靠什么来看节气啊,古人通过观察,定 出24 节气,为我们的农业和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帮助。先把24 节气的名称按次 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 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 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 冬”四个大字领头。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 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 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 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 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 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 思。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夏至就是说太阳向 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 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

季八节。实际是四始八中。它们是界定四季的。可 是四季又是什么意思呢?夏季不是热天吗?,冬季不是冷天吗?为什么快到了夏 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这个问 题提得确实有道理。难道古人给四季定歪了吗?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 原来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人们感觉到的冷和热却是原因很复杂 的,太阳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比如一个大房子两头有两个门,冬天从左端门端 进一盆火,慢慢向右门移动,最后从右端门端出去。您说是不是当这盆火移到中 央的时候房子里的温度最高?肯定您说不是,是火移到偏右门时温度最高。原因 是火向空气散热是需要时间的,火移到中间时,热还没有来得及散开。太阳照射 与此类似,影响气温的因素还要复杂得多。所以,季节的概念,最初发生时是很 朴素的,根据人钔的直接感受。当人们要定四季的准确概念,并想把四季概念纳 入历法的时候,人们认识到不能仅仅根据气温来定四季。同一时间,各地气温不 相同,不同年的同一历时,气温也不总相同。因此必须找到最稳定的普遍适用的 定四季的标准。我们聪明的祖先,找到了这个标准,那就是太阳的南北位置。这 个标准是天文标准。太阳的南北位置虽不能唯一决定一个地方的气温,但它能大 体上有规率的影响一年中的温度变化。因此按太阳的南北位置来定四季是有实际 价值的。当然这样定的四季必须与按气温来定的直感四季有区别了。通常把直感 的四季称气象四季。气象四季不能作历法四季。而刚才说的天文四季才能作历法 四季。气象四季通常比天文四季有些滞后,中国的黄河流域大概滞后

三个期。24 节气中上述八个所定的四季,正是天文四季,也是历法四季。这就能解释为什么 大暑和大寒不在夏季和冬季的中间了。 四季八节是 24 节气的骨架,也是历法的骨架。其它十六个节气则是骨架上 的枝条或肉。枝条或肉的用处是天文四季通向气象四季的桥梁。 我们看立春和春分之间三等分插入了“雨水”和“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 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 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从 “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可以知道清明节气时的气候情况。从谷雨的字面可以知 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和“芒种”。小 满是小麦灌浆的时候,芒种是小麦收割和秋种的大忙季节。夏至与立秋之间插入 “小暑”和“大暑”,这是最热的一个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间插入“处暑”和 “白露”,这是暑威强弩之末,和早晚开始见露珠的初秋季节了。秋分与立冬之 间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见字自明了。立冬与冬至之间插入“小雪” 和“大雪”;冬至与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气象意义就更清楚, 不必解释了。总之一句话,八节之间插入的十六个节气,是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 域的气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区都可根据各地的气象和物候特征模仿为这 十六个节气取适当的名称,就像世界时和区时的关系一样。所以说:24 节气实 际是全世界适用的。 24 节气的天文意义明白之后,就知道历法以24 节气为准绳是多么重要。但 是 24 节气是按太阳在天空走过的大圆的 24 个等分角度来定义的,不是按一年 24 个等分时间来定义的,所

以时间间隔并不相等,按近似的天数说,有的近似 15 天,有的近似16 天。所以一年的月怎样分才能让既简明,又足够准确的表现 24 节气,使它们排列得有最简单的规律,让人容易记忆掌握,这是设计历法的 重要任务。 一个中国孩子从被怀孕、出生、哺育、受教育(幼、小、中、大学)、找工 作、结婚、维持家庭、对待年老父母,到他或她自己如何得到娱乐和精神满足, 如何应对疾病、挫折,最后如何面对死亡,这里面还有多少儒家文化的影响?又 有多少传统文化的总体形态(包括传统的技艺,如算盘、中医、书法、民乐、京 戏或地方戏)的影响?从身体上看,是西医的方法和技术占主导,接生、打疫苗、查体、诊断、下药、开刀、„„,不弄到西医束手无策,很少有人会求助中医。 教育上,从小就开始了 abcd 等教育,但有什么用呢,最后素质哪里去了,这是 应试教育的弊端,我们为什么不从小就开始加强对少儿的素质教育,《三字经》 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 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 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 口。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 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 益非浅。现在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为什么不去读他呢?儒家语言集中存在于《四 书》、《十三经》等经典中。经过白话文运动和以拼音文字为目标的简化字异变, 再加上民国后禁止在学校中读经,以及语文教学中的西式“科学化”

的影响,当 今的年轻人极少能够直接进入传统文化的语言世界,即能够直接阅读传统经典 (不含标点、竖排的繁体文本),并能用古文写作散文和诗词。传统语言目前只 能以“成语”、“引语”一类的破碎形式残存于人们的话语,以“戏说”的方式 闪现在历史小说之中。呜呼哀哉!中文的悠久、丰厚和诉诸直觉的灵性在世界文 字中是无与伦比的,摧残它真比砍伐原始森林、变草原为沙漠还要罪过。此外, 官方承认的节庆假日中传统文化还有几个,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而我们却偏要学 别人不属于自己的文化,“中国向何处去?”我们因该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不 是说复古,而是那些优良文化的精髓,做有特色文化底蕴的中国人。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我们更要加以重视,多加练习,将这一文明好好传承。孩子放学后玩电脑的时间有很多,汉字书写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刚观看完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七场复赛,心中有颇多感慨,不吐不快啊!与前几次收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所不同的是,这次笔者专门留心参赛选手写字的规范化水平,主要是记录下选手们所写汉字的笔顺、笔形是否正确,而不管这些汉字是否符合比赛的标准答案。

比赛统计结果令人揪心

由于电视画面频繁切换,笔者无法观察到选手写字的全过程,只就所能看见的情形作了统计,结果在广西、辽宁、四川、河北4支代表队的16名参赛选手中,有13名选手不同程度存在着汉字笔顺、笔形书写错误的情况,占比高达81.25%。

在笔顺方面,“卵”字最后写点,选手却写成了竖;“婉”字女字旁最后写横,选手却先写横;“甘”字最后写横,选手却写成了

竖;汉字中的“区”最后写折,选手却写成了点;汉字中的“巨”最后写折,选手却写横;“登”字右上方部件应先写撇,选手却先写捺;…… 在笔形方面,汉字中的“束”第二画是竖,选手却写成竖钩;竹字头的第二画是横,选手却写成了点;“膏”字最后部件的第一画是竖,选手却写成了撇;病字旁的第三画是撇,选手却写成了竖;“乌”字第

一、二画分别是撇和折,选手却将其合二为一;……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要是在汉字的笔顺、笔形方面也严格要求,绝大部分参赛选手都要提前离场。

这些选手都是各自分赛区的佼佼者,他们的汉字书写状况尚且如此揪心,广大中小学生的汉字规范书写能力的确令人堪忧。

规范书写利于亲近汉字

笔者注意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这场比赛坚持到最后的三名选手(广西两位、辽宁一位),恰好是汉字规范书写能力最好的,他们的汉字书写不仅端正大方,而且在笔顺、笔画方面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堪称表现完美。

尤其是在本场赛点,两名选手(广西、辽宁各一位)经过了五轮对决,方才决出胜负,使得整个比赛跌宕起伏、悬念横生。记得最后获胜的那位小姑娘,在介绍她的短片中说:她从小爱读各种书籍,尤其爱读历史书籍,比如《三国志》等。在读书时,遇到生字都要不厌其烦地查字典,要搞清楚它的含义、读音、笔画、笔顺,还要一笔一画地抄写若干遍,直到记牢为止。

笔者曾记得,在学生时代时,但凡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大都学习成绩优秀、为人处世圆通。这一现象表明,规范汉字书写对于我们熟悉汉字、亲近汉字、精通汉字、奠定汉字深厚基础、增进智力水平、提高自身修养的极端重要性。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

要掌握规范汉字,平时就要下功夫,要勤查字典、多练习字。可是,在当今的学业压力和浮躁心态下,有多少孩子像这位小姑娘那样,静下心来,舍得花时间去查字典、去练写字呢?好多字词都认不得、认不全、写不出。缺乏了汉字基础,人们不得不感叹,当今社会连大学生、研究生这样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汉语表达能力也在持续下降。这个能力可是我们国家持续发展的最大软实力啊! 规范汉字要有技术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要求在全社会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然而,国家在推广规范汉字方面远不如推广普通话成效显著,规范汉字也没有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通过推广汉语拼音来推广普通话,但是,国家推广规范汉字却缺乏相应的手段和办法。

学生书写汉字时没有了约束,先写哪一笔,往哪个方向写,完全没有了章法,以至于写出的汉字缺胳膊短腿,像“蟹爬”或像“蚁爬”。有教育家感慨道,这不是在拼写汉字,而是在拼凑汉字。规范书写汉字、正确拼写汉字,对学生们来说,成为了不必完成、同时也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即便对那些受过良好文字训练、曾经深谙汉字拼写法的成年人来说,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笔者为此深深地忧虑着,苦苦地寻找着破解此等难题之道。最近,网上出现了叫做汉谷拼形的输入法和字典,让笔者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汉谷拼形将汉字分解为九个字母组成,使得汉字输入如同英文输入一样简单方便,汉字是由哪些字母构成的,就输入哪些字母,输入汉字的过程就是拼写汉字的过程。将这九个字母对应九个数字键,巧妙地实现了汉字的数字化打字和查字。 汉谷拼形

输入法是严格按照国家语言文字规范设计的。要是参赛选手学会并经常使用这一输入法,绝对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尴尬和遗憾。因为汉字字形的每一变化都会灵敏、准确地反映到汉字字母上来,一旦写错笔形、笔顺,您就打不出想要的汉字来。 汉谷拼形一点都不比汉语拼音逊色,她首次让汉字的数字键盘输入达到甚至超越了字母键盘输入的速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汉字单打世界冠军。要享受汉谷拼形带给您的高效、方便、保健等利益,您就不得不接受她的强制和引导,自觉不自觉地掌握了规范汉字的笔形、笔画、笔顺、字母、架构。

要是广西的这位小姑娘使用汉谷字典查字,就不用那么辛苦、那么劳神费力了。因为汉谷字典是按汉字数码来直接翻页的,再难的汉字都是一检即得、几秒钟搞定。要是不相信笔者的隆重推荐,您可上网去免费下载,体验一下就会感叹汉字的神奇与伟大啦。

(本文来源:中国汉谷网) 千姿水 发表于:13-09-14 14:25 0

农村教育忧思

体育忧思录

家访忧思录

钱学森晚年忧思

二十一世纪的忧思

高校青年教师忧思录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忧思
《中国文化忧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