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古诗教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13:21: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古诗教学的研究

摘 要: 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本文在准确认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地位与意义基础上,抓住小学古诗词的特点,从教材分析入手,以提高教学效果为落脚点,结合小学生不同年龄特点进行古诗词教学研究,力求全面地、系统地、多层次地探索古诗词的最佳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在课标中推荐了古诗文120篇(段),并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推荐好的古诗文,要求学生积累背诵。小学语文教材中设臵了较多的古诗篇目,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小了解古诗这已在我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文学形式,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大多是历经千年的不朽名篇,可传统的古诗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记,模式过于一致,方法单调,呆板,优美的意境,生动的形象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无论是观点上还是方法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我们的古诗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思想下教学古诗,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实行高效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有效的授课。我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大纲的反复学习,在新课标下小学古诗教学中取得了一点心得。

一、以情激趣,激发学古诗热情

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而古诗里面又很讲究意境及其韵味,因此,我把古诗教学着眼点放在创设情景上,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真切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于是就利用多媒体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界面,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要把激发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贯穿于全过程,使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课前要导趣,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诗中涉及的许多事物是学生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如果只出示书上那仅有的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尤其是一些从未看过瀑布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再现庐山“真面目”,把学生带进庐山瀑布的真实情景中,是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于是,我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时,选择若干个相互连接、前后呼应的镜头,运用多媒体,使远景、近景、全景交替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像。课堂上,我只需通过击键的简单操作,便可以从屏幕上看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景象:高山上笼罩着紫色的云雾,一道瀑布从山顶喷涌而出,水雾蒸腾;瞬间,瀑布飞速沿陡峭高壁落下,飞珠溅玉,气势壮观。还有那轰隆隆的水声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刺激着他们的视、听觉。当学生被画面景色陶醉时,就用录音机放一段轻音乐,再加上一段课前设计的旁白,向学生娓娓讲述诗人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既把握了基调,又领悟了诗意。这样学生就能在这些声像的感染下,朗读诗文,逐句体味,感受诗中美的景色,美的语言,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

又如在教学《鹅》、《画鸡》这类古诗时,新课伊始,播放相关歌曲,让学生听一听,猜一猜唱的是什么动物,这立刻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把他们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中,当学生学习疲乏时,运用一些现代教学手段调节学生的情绪,重新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巧用音乐渲染气氛,精心设计有趣的板书等。我们教学时要灵活掌握,不拘一格。

我在设计《春晓》一课教学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所见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当然积极发言,各自描绘自己见到的春天的样子。一下子,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我趁机问道:“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也非常喜欢春天,同学们愿不愿意知道他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我看到时机成熟,于是引出新课。这样引导学生入境欣赏这样有声有色的描写,观其色,品其味,其趣无穷,其乐无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就被提起来了,学习气氛浓厚了。

二、赏析词句,品味古诗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事实证明:小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查解字词句,把教师的不厌其烦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学习。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见解,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然后,我再适时就重点、难点问题集中讲解或单独指导、点拨。如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我在学生通过自学和集体讨论基本掌握诗歌的作者、写作背景和诗中内容后,重点讲解“彩云间”、“一日还”、“轻舟”等难以理解的词句,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诗歌所带来的愉悦。

教学古诗《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通过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柳絮如烟、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很快领悟到了王安石所用“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盖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学生在接受春的信息的过程中由眼——耳——脑——口多种感官协同思维,真正让学生学会品味、鉴赏古诗中的精妙词语。

在古诗中,有许多形象隐含着深刻的意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认真鉴赏。如在教《题西林壁》一诗时,引导学生品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体会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横看”,是从正面观察,庐山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侧看”是从侧面观察,庐山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指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各不同”则是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诗人在这里仅用十四个字就写出了庐山的突出特征,而且含有“站在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感受”的深意。教师有意指导学生在欣赏诗中形象的同时,鉴赏其中的意趣,这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三、反复诵读,体味古诗深情

在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共鸣,让学生产生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在教学《示儿》时,可以抓住一个“悲”字,诗人为什么而悲?你看到了怎样的悲凉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产生联想,文字转化成了诗人死不瞑目,诗人老泪纵横,诗人用颤抖的手写下了这首诗溘然长逝,诗人用微弱的声音喃喃地说着:收复中原,还我河山的悲凉画面,对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的领悟水到渠成。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诗以母亲为游子缝衣的平常小事,热情歌颂母爱的伟大,结尾以比喻作结,含蓄深刻。诗风清新自然,宛若民歌,意境优美。只有“入境”,才能领会诗人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古诗词美的内涵。

在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引导学生明确这首诗抒发诗人做客他乡时对兄弟非常怀念的心情:“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两个“异”字突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形影相吊的处境和复杂心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字说明了诗人“思亲”之情的强烈;“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兄弟”、“遍”、“少”等则表现了兄弟们在远处团聚时思念诗人的情景,亦即从另一角度突出诗人对兄弟的无限思念之情。

教《赠汪伦》,借助投影、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汪伦送诗人李白的热闹、欢乐的场景,跟着一起跳一起唱,进而反复体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喻意,分享李汪之间的深情厚谊。

四、走出课堂,与作者产生共鸣

形象的感知比抽象的分析讲解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优美的事物,赏心悦目的直感总能唤醒人的审美欲望和情趣。教学《咏柳》时,正是春花灿烂、杨柳依依的时候,我把课堂移到了学校附近的小塘边的柳树下,让学生深切地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生机盎然的柳树令人心宽眼亮,它细长的叶子均匀地缀满柔软的枝条,整棵柳树焕发出亮丽的绿意,那不是“碧玉”是什么?柔顺轻飘的枝条倒垂而下,怎不让人想起轻柔飘逸的绿色丝带?这小巧精致的叶子叫人禁不住想问一问:它们是怎么来的?是春姑娘精心地用剪刀一缕缕裁剪……

教杨万里的《小池》一诗时,把学生带到荷花池边,边让学生观看池中的荷花,边背诵古诗,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着眼于小池,抓住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的特点,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温馨而富于生机的“泉池小荷”图。又如在讲杜甫《绝句》一诗时,引导学生欣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情景:窗户外,柳枝吐翠,柳条飘舞,两只黄鹂在柳枝间追逐嬉闹,唱着悦耳的歌儿;天空中,一行白鹭在自由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好景色。引导学生入境欣赏这样有声有色的描写,观其色,品其味,其趣无穷,其乐无穷。

为了使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阅读的空间,使学生从各自的学习起点出发,尝试进行个别化的拓展阅读。这时,教师可以让基本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打开教师为他们建立的资料库进行自主阅读。该资料库所选内容是与教材相对应的作品,每篇作品下都包括写作背景、重难点提示、配乐吟诵、古诗吟唱等几项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读一篇或几篇,培养学生在自能读诗的过程中,再现古诗的艺术境界,沉浸在诗情画意的享受中。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能够拓展学习的空间,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努力让课堂气氛活跃,书生琅琅,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的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语言感受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古诗教学增辉。

参考文献:

[1] 江平朱松生.小学语文教学论[M].上海:上海三联教材文库.2001 [2 ]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 戴宝云.小学语文实用教学90法[M].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 ] 周一贯.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5 ] 陈向春.试谈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路[J].长春:长春大学学报.2005.(8) [6 ] 李兆群.1998.(1) [7 ] 李兆群.诗歌教学论[A].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C].武陵: 武陵学刊.诗歌教学论[A].爱伦〃坡.诗的原理[C].武陵: 武陵学刊.1998.(1)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教学研究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古诗教学的研究
《小学古诗教学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