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弊端的简要探讨040825(整理)

发布时间:2020-03-03 10:01: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存在弊端的简要探讨

2004年,根据股份公司的统一安排,炼化部将全面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随着体系建立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体系知识的了解不断提高,对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也有了更深的体会。普遍的观点认为,造成各类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法制观念淡漠、三违现象屡禁不止、设备隐患、管理不善等等,只要消除了三违现象、消除了设备隐患、严格管理,事故的发生率就能大幅度下降。所以许多人进一步认为,如果解决了上述问题,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也能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花很大的精力再去搞HSE管理体系显然没有必要。因为有这样的观念出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存在这样的观念,就造成了我们建立HSE管理体系推进工作的艰难,人们很难发自内心的、真心实意地赞同、支持和参与推行HSE管理体系工作。目前的现状正是这样。观念问题不解决,就无法使人们真正的从被动地接受HSE转变为主动地、自觉的行为。

而事实上,如果消除了三违现象、消除了设备隐患、严格管理,事故的发生率确实会大幅度下降,但能从根本上消灭事故吗?有一些事故,确实因三违或者设备隐患引起,但也有一部分事故没有明显的违章,也不存在设备隐患,却仍然发生了,对于这类事故我们仍然束手无策。据不完全统计,在中石化系统,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三违、设备隐患或者管理不善引起的(其中三违占到60%),上海石化的情况也是这样,而在国际石化行业,这类的事故低于15%。因此我们必然地要将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归结为三违、设备隐患、管理不善,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依靠我们现有的管理模式,做好我们这样庞大复杂的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否真正有效呢?我们的观点是,恐怕连维持目前的局面都很难,更谈不上进一步地提高,谈不上向先进水平挑战,谈不上与国际接轨。按目前的现状,人们的愿望是美好的,工作也是努力的,制度也会不断完善,但与人们的美好愿望相反,事故恐怕还会接二连三地发生,每年的事故汇编仍然要一本接一本地出版,只不过是有时侯薄一些、有时侯厚一些而已。

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有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事故报告制度、各类作业许可证制度等等,从表面上看也是较完善的,对保证安全、减少事故发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与HSE管理体系相比,确实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和不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经验型、事后型管理

传统的安全管理,过分地注重于经验,而对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缺乏认同。安全管理经验得到普遍地重视,而安全管理技术常常被轻视。对于一般的或者是过去发生过的问题,依靠经验能得到有效地解决,但安全管理是动态的,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而此时经验就无能为力或者勉为其难,新的事故就不断发生,于是,事后型管理就开始为经验型管理提供了补充完善的机会。经验型管理和事后型管理总是紧密相连的,经验的欠缺为新的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可能,而事故的不断发生又为经验的不断积累创造了条件,但问题是,相对于不断变化的安全管理现状而言,经验总是欠缺的,永远也不可能尽善尽美。而且,经验对人的依赖度很大,不同的人经验是不一样的,对于缺乏经验的人而言,总是存在侥幸心理,事故教训的吸取是表面的。于是,同类型的事故还是不断地发生,而新的事故也无法得到遏制。人们总是在事故发生后才开始审视管理的缺陷、设备的隐患、人为的失误,于是,制度又被不断地修改完善,如此周而复始。对于这样的现状,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在事故发生前有所作为呢?

二、注重制度管理,忽视系统管理

人们总以为,对于安全管理而言,制订出完善的制度并严格地执行,安全工作就基本上万事大吉了,于是,制度的建设和制度的落实就成了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问题是,单靠这些,安全工作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取得进步吗?所有的教科书上都写着,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但系统工程具体体现在哪里呢?安全管理工作牵涉面非常广,几乎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试想,生产运行、设备维护、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等,都与安全休戚相关,无论哪一方面出现问题,安全都有可能出问题。制度总是某一方面的制度,仅仅能解决某一部门、某一专业或者某一项管理活动的问题。制度总是独立地存在,独立地运行,总是就事论事。制度与制度之间不是缺乏衔接,就是存在管理死角和遗漏。制度具有自我封闭的特性,它不考虑其他制度的合理性,也不具备系统管理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特性,不能解决涉及面较广的系统问题。因此,单靠不断完善制度,而不是从系统上统筹管理,就有可能顾此失彼、患得患失,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安全管理,需要一种模式,将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工作系统地组织起来、从企业的整体出发考虑安全问题、按一定的程序有效地运行,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实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制度管理的弊端。

三、注重现场检查和监督,轻视基础管理

许多年以来,安全工作给人们最大的印象就是接连不断安全检查、各类作业全过程的安全监督,甚至一部分人以为安全工作就是检查与监督,除此之外不需要做别的事。这是多么大的误解啊。检查与监督的确在安全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现阶段企业处于低水平管理阶段,但决不是安全工作的全部,甚至不应该是最重要的部分。这些年来,我们的各类检查少了吗,没有,现场作业监督削弱了吗,没有,可我们所付出的努力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的了吗,也没有。检查一个接一个,整改通知也没少发,考核也没有减弱,可结果怎样呢?我们的安全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安全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这些,难道不需要我们作深刻的反省吗?以为只要安全管理部门加强了现场的检查与监督,就能做好安全工作,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这是不切实际的。做好安全工作,在现阶段,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现场检查与监督要加强,安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也要不断进步,不能将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割裂开,不能仅从安全工作的角度观察安全工作、解决安全问题。企业要考虑的是怎样系统的推进企业各方面的工作的进步和完善,而不仅仅是让安全管理部门忙于检查监督。没有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夯实和进步,企业安全工作的现状就不可能改变,安全管理部门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济于事。安全管理部门忙于检查与监督,不仅仅是管理理念落后的表现,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企业管理的落后。

四、轻视安全技术管理,严重缺乏安全技术管理人才

因为我们上面讨论的各项问题的存在,人们观念的落后,重视经验、重视检查,由此造成有实际生产工作经验的老同志、老师傅被不断充实到安全管理部门来。这些老工人因其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而在现场检查、现场监督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但与此同时,正是由于安全管理部门大批老工人的存在,他们普遍地缺乏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宏观策划能力,使我们企业的安全管理始终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取得大的进步。事实上,在企业各部门,安全管理部门的层次是最低的,工程师最少,大学生最少,专家最少,一些人年纪大了被安排到安全部门,干部退下来了被安排到安全部门,一些人没地方去了也被安排到安全部门,基本不考虑合适不合适。而要安排一些人去生产部门、设动部门或者技术部门,一般就没那么容易,因为在人们眼里,这些部门是技术部门,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安全部门,不就是查查违章、落实落实安全措施吗,有什么技术含量?这不是一个两个人的看法,这是一大片人的看法,所以,长期以来,安全部门技术含量最低、技术人才最少、地位最低、老弱病残最多,以这样的一支队伍,要管理好我们这样复杂庞大的企业的安全工作,可能吗?安全管理部门作为一个管理部门其实不具备管理的人才条件。我们的企业是这样,其他企业也是这样,这样的人才队伍,造成了我们与先进国家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巨大差距,以这样的队伍要扭转我们目前安全工作的严峻局面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建立这样的理念,安全是一门技术,是一项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安全管理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我们在选配人员时要不断地更新目前安全部门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最终造就一支技术精通、知识全面、视野广阔、管理系统的人才队伍,依靠这样的队伍,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第一的方针。

五、注重本企业管理,轻视相关方管理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做好安全工作就是做好本企业的安全工作,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分析事故原因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事故是在直接作业过程中发生的,而承包商的违章、违规经常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施工作业的现场安全管理作为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一直是我们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尽管我们加强了现场管理,制订了各类管理办法,但进步并不显著。承包商自身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企业安全管理的好坏,因此,在我们管理进步的同时也需要承包商管理进步的支持,而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对承包商自身管理的进步没有作为。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对企业各方面的要求也日益严格。企业不仅要做好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安全业绩,包括承包商在内,企业各相关方的安全业绩也影响到企业自身。我们应该与各相关方一起努力,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只有各相关方的管理水平提高了,我们自身安全业绩的进步才有可能。

传统商业模式的弊端

传统英语学习方式的弊端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弊端

传统电话行销的弊端与挑战

谈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

论商业企业传统售价核算的弊端

传统工作分析中存在的弊端

关于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思考

136安全管理模式

班组安全管理模式

对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弊端的简要探讨040825(整理)
《对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弊端的简要探讨040825(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