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美育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8: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晏斯蓉

Y140152029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知晓相关文学常识、建筑术语;

2.掌握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并理清本文说明线索,列出结构提纲; 3.从美学角度出发,探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激发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说明线索,列出结构提纲;

教学难点:探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过程中,激发对美的感受和体悟。

【教法学法】 1.朗读体悟法 2.美育涵泳法 3.合作探究法 4.分析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常说,世界上有三种不需要语言就可以达到心灵沟通的事物,

1 那就是音乐、美术和建筑。现在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从中找出中国的建筑(图片展示)。

同学们为什么能从这组图片中一眼看出属于中国的建筑呢?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那么它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能独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相信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作者及文体知识

1.梁思成(1901—1972),(图片展示)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著有《清式营造则例》和《中国建筑史》。

(播放一小段关于作者梁思成简介的视频,知人论世) 补充:林徽因(1904.6—1955.4)(图片展示) 2.文体知识: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作品。它有以下特点:

(1)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

(2)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 (3)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 (4)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已增加可读性。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说明文三要素: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2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画图表(作图表)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并自己完成:

1.用几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2.中国建筑的特征十分丰富,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建筑的几点基本特征?这几点基本特征,想一想,这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并简单列出结构提纲。

明确: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展开的。

(一)

(二)点属于总体特征,

(三)至

(五)点属于结构特征,

(六)到

(九)点属于装饰特征。

四、解题

先由学生说说对这个题目的理解,再由老师展示ppt进行补充: 课文的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中心词“特征”,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定语逻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研究方向:特征 研究对象:中国建筑

3

五、详析课文 第一大段

(播放这一段的课文朗读音频)把握朗读节奏,再归纳要点。 第二大段

1.学生跟着课件,进入美的欣赏:

(一):(投影:房屋图片)

(二):(投影:典型四合院的平面图及实物图)

在称赞中国建筑的坚固性中有句俗语“地陷墙塌屋不倒”,而中国的建筑之所以会如此的坚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结构的稳固性。下面让我们结合具体问题来研究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

(三):思考:中国房子是靠什么材料承重的?这种材料是怎样搭建成房子的基本构架的?(投影:插图为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立体图)

(四):学生自己归纳:什么是斗拱?它的作用是什么?

(投影:“斗拱的组成”图)

(五):举折、举架。举折、举架是怎样构成的,它作用是什么?

(投影:举架图例及斜面屋顶)

(材料补充)天津蓟县独乐寺:经历28次地震不倒,在保存至今的众多古代木结构建筑中,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和山西应县木塔在抗震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独乐寺位于天津蓟县盘山脚下,始建于唐代,寺内的观音阁和山门重建于辽代。自重建以后千余年来,独乐寺曾经历了28次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蓟县城内房屋倒塌不少,观音

4 阁及山门的木柱略有摇摆,观音像胸部的铁条被拉断,但整个大木构架安然无恙独乐寺观音阁之所以在多次强震中屹立不倒,主要是斗拱起了作用,观音阁的斗拱设计十分巧妙,在没有一颗钉子固定的情况下,通过七层木块的相互交织,达到了相互连接固定的作用,这样在地震出现时能及时减缓外部的压力,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 小结:通过重点探究这一环节,我们知道了古代建筑结构方面的特征,也知道了那些古建筑在历经地震后仍然屹立不倒的原因。

(六):屋顶有巨大的装饰性,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投影:武汉归元寺“华武玄门”的屋顶)

(七):着色:朱红。在使用朱红和彩绘等色彩装饰上,中国建筑是最大胆的。(投影:朱红与彩绘建筑图片)

(八):部件装饰。建筑构件经过各种形状的加工取得了高度装饰的效果。(投影:“霸王拳”“三福云”“脊吻”“瓦当”图片。)

(九):材料装饰。在建筑材料上,有色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都有很强的装饰性。(投影:木刻、彩漆、浮雕、琉璃图片)

第三大段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再由代表发言:

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为了说明这种“文法”,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请举例说明。

2、文章中说的建筑的“词汇”指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 小结:作者以“词汇”和“文法”为喻,说明了“建筑的‘文章’”的构成原理,并进而与世界各民族的建筑相比较,说明中国建筑一直坚持木架结构法,并把它发展得尽善尽美,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四大段

学生讨论: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

六、小结课文

1.观看介绍中国建筑的一段美景视频,跟着视频回顾课文。 2.由学生复述常见的说明方法,再回答:九大特征是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3.学生画组织结构图

6 引论

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

总体 个别建筑构成 整特征

群体建筑构成 体

中主

木材结构

国九结构 建大特征

斗拱 筑特举折和举架 的征 屋顶的装饰

特次

装饰 颜色的选择 朱红 局 特征

部件的装饰 材料的装饰

风格 “文法”和“词汇”

结语

“可译性”

4.总结本文写作特点(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再补充)

七、拓展延伸

中国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比较(学生观看图片,再自由发言)

7

八、布置作业

从美学角度,给本文写一篇小评析文。

【板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特征——美 建筑——爱

【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了默读课文、分组讨论、归纳小结等方法,使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美的享受,进行美的熏陶,灵活进行课堂教学。但是,老师在进行美育教学本课时应合理运用这些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美育教案

美育教案A

美育教案C

美育教案B

五年级语文教案(美育)

美育

美育

美育

美育

美育工作总结

美育教案
《美育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美育课教案 美育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