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提纲

发布时间:2020-03-02 00:43: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题目:虚心使人进步 提纲:

提出问题:(中心论点):虚心使人进步 分析问题:(论证中心论点):

1、虚心的人常感到自己不满足,这种心理会促使他不断地学下去;

2、虚心的人乐于向人请教并态度诚恳,因而会得到别人的尽心指导;

3、虚心的人由于好学而善于捕捉机遇,因而能不断改变自己的境遇。 结论:所以,虚心会使人进步。

在这个提纲中,

1、

2、3都是从不同方向回答“为什么虚心使人进步?”这个问题的,写作时,这三句话要分别作为三个段落的开头第一句话,作为该段的中心论点。然后段内紧扣这个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注意:这三个问题一定要能够最有效地回答“为什么X”的问题,否则,论证就不力。议论文的深刻严密,正是在这儿见功夫的。下面是把这个提纲中的“1”写成具体文章后的一个段,“(1)”、“(2)”、“(3)”分别表示这个段的段内结构,其他两段的写法仿此。 (1)虚心的人常感到自己不满足,这种心理会促使他不断地学下去。(2)a:“虚”就是“空”的意思,“虚心”就是心里空虚,精神感觉空虚,头脑里没有东西。瓦罐里没有东西,内压就会变小,外界的空气、液体等就会流进去。人的头脑也正是这样,自我感觉不足时,就容易主动地接纳外界的东西。虚心的人,他总觉得自己头脑里还缺少很多东西,他总觉得自己还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如人。越虚心的人,这种不满足心理越强烈,这就使他常常给自己加压,促使他抓紧一切可用的时间,利用好一切有利的机会,勤奋地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因为他始终是虚心的,所以他的学习也就永远是持续的,不间断的,活到老,学到老,进步也就到老。b:孔夫子是这方面的最好例子。他是我国伟大

1 的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学问不可谓不渊博,但他却谦虚地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说明他作为圣人仍觉得自己不满足,正是这种不满足感使他坚定地认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因而虚心地向学问远不如他的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人学习,终生治学,终生诲人,直到晚年,仍学习不辍,读《易》而韦编三绝。可见,其为圣人,实在是不断学习的结果。(3)所以,虚心的人之所以能够进步,正是因为他那恒有的不满足感促使他不断地学了下去,充分地利用了生命给予他的时间。

说明:(1)为段首观点句。(2)为段内对段首观点句的论证,其中,a为理论论证,b为事实论证。(3)为段尾小节。

2 例文一

莫畏险峰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谁在陡崖前却步?谁朝着先锋勇往直前?高斯若得知那道题被苦解两千多年,或许早已望而生畏,无法一夜成功,由是观之,面对困难重重的险峰,莫畏惧。

面对困难,当迎难而上,一位哲学家说过:关于宇宙的无穷未知,人类越是深入思考,越是能咀嚼出其中的无限奥妙,探索之路漫漫,正如攻克数学难题,高斯遇到的难题越是困难,他越想攻克,这已具备了数学乃至所有领域有所建树的人的首要素质——迎难而上。熟语道: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那么反之,用百倍的信心和勇气向它发起挑战,它很可能败倒在你之下。登山者乐于攀登座座险峰,沿途的艰难险阻反倒添加了攻克的乐趣。即便道:“难于上青天”也有无尽的享受。爱因斯坦从小热爱思考,面对生活中的、科学上被视为的难题燃烧起浓厚的兴趣。一滴水中见太阳,一粒沙中观世界。由微观至宏观,从大地到苍穹,布满了无数渴望攻克人类一切未知的眼睛,闪动着耀眼的光,诉说像高斯一样,迎难而上的精神。

面对难题,当坚持不懈。十八岁的高斯拥有过人的毅力。当他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时,仍苦苦攻克,直至天亮将难题解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成功之第二境界。学习如攀登,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难想象年轻的高斯那一晚,乃至他的每一天,是如何在数学的险峰上设法攀登。有多少科学家不是在失败成千上万次后成功?古希腊有师从苏格拉底的伟大哲学家柏拉图,老师被迫害至死更加壮大了他努力学习哲学的决心,于是孜孜不倦„„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面对难题,当勇于攻克。心态往往在一个人前行的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

3 作用。高斯回忆时认为若他并不知道这座“险峰”是如此难攀时,他不可能一晚上解答出来。我联想到自己做题时以及生活中的畏难情绪。意志上败下阵来,便给困难助长了声势。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知她是否认为一代人才项羽的心态很大影响了他的成败,秦观身处抗金复国大业面临重重阻碍的时代,却坚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生命中的座座险峰正如数学上的难题,休却步,莫畏惧!才能在登临巅峰之时“一览众山小”。

评语:一篇典型的规范议论文。较之大量的“三段式”的作文,本文的成功就在于每一段的“提法(或分论点)”皆与材料相关,同时论述也能彼此关照,既不囿于材料,也未完全跳脱开去。判为一类卷中63分。

例文二

无知者无畏

我们常言:“无知者无畏。”何为无知者?庸碌之人以为:不学无术者也。非也。无知者必“有知”,于有知中生无知,于无知中见有知,此真正无知者也。然何为“无畏”?抛却他物,不言事外之纷杂扰念,此无畏也。

无知者之所以无畏,其必有深厚的内蕴基础,若无广博的知识,便如一叶失去了桨橹的小舟,如何划向成功的彼岸?若无坚韧不拔的意志,若不能理解“功在不舍” 的真谛,怕早在半路就已丢盔弃甲,再如何与那困难作殊死一搏?恰如高斯,正因其数学知识之融会贯通,愈挫愈强坚持不懈的可贵精神,才有了一解两千年数学悬案的惊艳。故曰:无知者必有智,无知者必有志。

然徒然有智与志,仍无以致成功。高斯曾说:“如果导师告诉我那是一道

4 两千年没有解开的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就把它解答出来。”事外之纷杂扰念何其多也,思之,则由思生畏,由畏生惧,由惧而弃,而成功则不至也。抛却事外之物,潜心专研,不顾左右,不言其他,故以平常心而视困难,则困难再大又何足道哉!待他日既成功,再回首,原来天下之艰不过如此,则必能昂首挺胸,再创奇迹。次无知者之“无知”也,无畏之源也。

无知者勇敢而伟大,非平凡之人皆可为无知者。察当今之世,几人可为无知者?人皆为物质金钱所缚,名誉地位所困,所做之事无不为此也。故而束手束脚,放不开,迈不出,如何无畏,如何成功?李太白,无知者无畏也,虽未成名于政坛,然勇气可赞,况其已称“诗仙”,不枉活此世也。于国外,高斯,无知者无畏也,故于一夜之间解千古之难题,胜于牛顿,技惊四座。无知而无畏者于此世,或遭庸碌之人冷眼相向,又或恶语中伤。不必介意,真勇士不畏世间之艰辛,又何惧区区冷眼与恶语乎?无知而无畏者,行自己勇敢而伟大之路,任庸碌之人言之。

于此世,实应做无知而无畏者。炼己之智,炼己之志,抛却世外之物,不顾庸人之伤,故能行而无畏,钻而无惧,求而不弃,则成功之日指日可待矣。

评语:围绕“无知者无畏”的阐述,能将其与“智”“志”等构筑成一定的逻辑关系,思辩显然高于泛泛地议说无知无畏。注重并较好的把持住了因果的推断,且语言简洁明快,书写工整,判为一类卷上,66分。

5 例文三

战胜心魔

有人说:“人心是最大的战场。”是的,身在人群之中的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被旁人所影响。我们的心绪因此被搅动,久久酝酿着成了心魔。当然,被伟人的思想所影响处的心魔更是厉害,它禁锢我们的思绪,使之为伟人的思想积威之所劫,自身的才华不得展示。因此,要展示自我,突破旁人的约束,我们需要战胜心魔,战胜自己的内心。

战胜心魔,我们要有质疑权威的勇气。的确,“权威”这一称呼居高临下,让人敬畏。但敬畏不是迷信,我们需要自己的思想,权威的思想仅用来借鉴与学习。倘若迷信了权威,便有了难摆脱的心魔,禁锢了自我。因此我们需要勇气来质疑权威,作出自己的思考,中世纪前,人们一直信奉亚里斯多德的言论,说燕子不是候鸟,然而一位铁匠却对此质疑,最终因好奇推翻了这一说法。他在家中的燕子脚下绑了张纸条:“燕子,燕子,你在哪儿过冬?”来年有两答案,证明燕子的确是候鸟,被人们信奉多年的言论被打破了。虽说只是好奇,但同样也是勇气让这位铁匠质疑了权威,战胜了一直控制雅典人的心魔。

只要我们凭借勇气质疑了权威,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都迈出了挑战心魔的第一步。

战胜心魔,我们还要有坚持自我的决心与执著。之所以常被别人所影响,主要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能坚持自我,坚持自己的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传统思维的约束都是心魔的诞生地。因此,我们要学会执著地坚持自我,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说:“不要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选定自己的路,就要有信心走下去。”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巴黎卢浮宫的金字塔入口。当时他的设计引来了争议无数。法国人并不赞成用他国的标志展示法国的特征。然而经过论证,贝聿铭

6 的设计是最完美的,最终被采纳,也赢得了世界各地观众的赞誉。贝聿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因为他能执著地坚持自我,顶住了舆论的压力以及法国人的指责,也就战胜了干扰他定力的心魔。

只要我们有决心坚持自我,走自己的路,我们就会有战胜心魔的希望。 然而,如今的人们多数在某种定律中单调地生活,更会在旁人的议论中,传统的约束中左右彷徨,不知是要做自己,还是做他人框架下的自己,在人群中挤来挤去,被心魔搅得思绪混乱。

其实,我们只需坚守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其中包含着我们质疑传统的勇气,以及坚持自我的决心。 有了勇气与决心我们便是心灵战场上永远的胜者。

评语:本文立意与上篇暗合。本文有两大两点:

一、文章从头到尾,几乎每一段都有“(战胜)心魔”,主旨高度集中,绝无斜出枝蔓。

二、注重选用新颖材料来论证。上文中布鲁诺、伽利略、陈景润诸例确属典型事例,然难免俗套。本文用铁匠证燕子为候鸟、贝聿铭坚持自我设计巴黎卢浮宫的金字塔入口等例来论证,劝戒人们不要“为伟人的思想积威之所劫”,就显得鲜活不俗。

例文四

“知”与“不知”

若是早知这是一道两千多年都没解开的难题,想必高斯拿到题时心里就有一道无形的屏障了吧,那么数学天才还会以这样一种轻松淡定的姿态横空出世吗?

若是白素贞早已知道前方是一场那个足以让他灰飞烟灭的法事,想必她也

7 不会心心念念只向往八十四骨紫竹伞下的温情,然后义无反顾地跑远留下一段喧腾人间的佳话吧。

他们“不知”,所以即使在赶路的过程中有风尘却也始终从容淡定。“不知”是一种无惧无畏又单纯可爱的姿态我们从他们不知中眼看见缪斯的手缓缓伸来。

他们是比尔盖茨,是东坡居士,一个因为年少有志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情毅然退学创建自己的计算机工作室终于缔造庞大的微软帝国;一个因为经历了年轻时代大动干戈的悲与喜而被发贬异地却在一片寂静中找寻,到心灵栖息的坡地从此“弃舟楫之安,费车马之劳”终在一个清晨迎来了一个愿为他绽放万丈霞光的赤壁。

他们因心灵单存而未考虑过多的世事纷争,他们因清澈而未过多考虑前方险峻道路,他们在挫折面前只淡然一笑,纯净明朗的眼眸袒露出他们全部的内心。

“不知”该是他们内心的一块净土。

相对的既然有不知,那么就有知,论语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是一种姿态,是一种集智慧与能力于一身的姿态。有的人知,他们用知识丰富人生,让自己知识的宝库越来越充实,因而他们在明,晓通畅的心境里收获成功。余秋雨先生学富五车,仍潜心学问,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的人知,但他因知而累,因知而苦,因为他们用知束缚了自己,不敢放开胆子自取创新想象,他们拿着知识宝库的钥匙却打不开门,徘徊迷茫终将放弃,失败。 “知”代表你有足够的本钱,精心构思加以利用这一笔无形的财富,你会收获匪浅。

8 “不知”代表你有这儿尚未填满闲暇空灵的一颗心,这颗心是你发挥想象力尽情展现才能的一片天,相信吧:这“不知”天空下的一片蒹葭丛生,终将有一天会插洒出一篇茂盛的芦苇。

评语:本卷判为一类卷,得分63,理由如下:对比阐述,有深度;材料典型,有力度;语言流畅,有“感染度”。

例文五

无心插柳柳成荫

数学家高斯十八岁的时候曾经解开过一道两千多年没有人解开过的数学悬案。这道题并不是他的导师故意让他去解,而是导师不小心把它夹在留给高斯的作业里,高斯误以为是数学作业,而在一晚上之后给出了解答。正是导师这么一个不小心的动作,竟让一道数学悬案有了正解。真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没有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刻意去做一件事,有可能反而不能有什么成果。就像高斯所说:“如果导师告诉我那是一道两千多年没有解开的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就把它解答出来。”他正是没有想去解开一个两千年没有解开的数学题,才最终在一个晚上攻克下它。相反,有些人目的性太强,最终没有取得成果。正如日本当年想以军事大国的身份称霸中国没有得逞一样,也许“欲速则不达”就正是这个道理。凡事以平常心面对,发挥正常实力,尊重客观规律,也许你就会与高斯的导师一样,无心插柳柳成荫。 没有人会否认高斯是一个数学天才。他拥有敏锐的数学头脑,是百年难遇的人才。他的导师的不小心让他解出了数学悬案,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斯本

9 人的数学实力。试问:一个人整天无心插柳,而他插的都是已经枯死的柳条,那会有哪怕一根柳条成荫呢?显然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一件事,不要盲目,而要考虑它是否有意义,是否有机会能成功。马克思当年正因为看透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他知道总有一天,马克思主义会引领人民走向幸福。做事的最后一步是等待,而等待的一定不是已经枯死的枝条。有生命力的,有机会成功的事,才会最终柳条成荫。 任何巧合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必然性,不要以为天上真的会掉馅饼,高斯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导师没有告诉他那是一道两千年的数学悬案,而更重要的是他本人的积累与汗水。所以我认为,“无心插柳”并不完全是“无心”以至于“柳成荫”,而更重要的是柳条自己生命力的顽强。也许今天老师留给你的数学作业也是一道“无心插柳”的难题,你是否会花一晚上的功夫并且最终攻克它呢?

评语:全文由材料入手,提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论题,在论述“无心”与“刻意”之不同的同时,侧重于“柳”何以成荫来论述,见地深刻。只是文中的个别例证不够贴切。判为一类下,61分。

作文提纲

提纲作文

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给提纲作文 提纲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