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提纲

发布时间:2020-03-02 10:42: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议论文提纲的写法

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怎样把“理”在800字左右的文章中讲清楚,需要动一番脑筋的。之前我们学过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常见易学的是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每种模式都有相应的支撑全文的框架,而这个框架就是提纲。

有很多同学认为,在高考限定时间内完成作文,本身就很紧张,在列提纲就更是浪费时间了,打个腹稿边想边写就可以了。实际上,许多同学在没有清晰思路的情况下就快速下笔,仅凭脑中的初步感触和大致轮廓,边想边写,以至拖拖拉拉,欲速则不达,愈急愈慢,甚至,在挤出几百字后,忽觉思路不对,待另起炉灶时,已感时间紧迫,焦急心慌,成绩可想而知。所以,要在下笔前把自己的思路整理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列提纲。

作文提纲一般分为略式和详式两种,又分别称为纲领式和细目式。略式提纲就是一个支撑全文的框架,它只标出主要内容和层次,通常只列出各大部分的下位层次,即各小段的内容要点或小标题。所以,有人把这类提纲称为“二级提纲”。如较为常见的并列方式:

正反方面的并列:

《勤能补拙》

第一层:正面摆事实,证明“勤能补拙”,

第二层:反面摆事实,证明“勤能补拙”。

而这样的提纲是无法让自己的思路清晰的,接下来怎样写,用怎样的事实,还是需要边想边写的,所以我们提倡写详式提纲。

详式提纲则还要对小段中的层次进行推敲设计,用准确简洁的词语标示出各层次要点。因此这类细目式提纲又被叫做“三级提纲”。

按照详式提纲的要求,应该编列到段内层次一级,标明段意、段中各层要点、段间过渡勾连和伏笔照应等。议论文800字左右,文内不超过

五、六个自然段,段内也很少超过三四个大句子。每个大句子叫句群,句群的中心句多为始发句或结束句,所以要重视推敲各层的始发句或结束句,选择简练的语言标明段中主句和各层要点。对于虽然不是中心句却有承上启下重要结构意义的句子也要斟酌推敲。

下面举例说明细目式提纲的具体写法。

例一:

文题怎样写好作文

中心论点要写好作文,就要深入生活,广泛阅读

一、提出中心论点(一个论点段200字左右)

(1)(始发句)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写作文难的问题,作文时无话可说,东拼西凑,水平总也提不高。

(2)指出问题根源:缺乏深入的生活体验,内心世界的狭窄苍白,语言的不 1

规范。

(3)引朱熹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提出中心论点:深入生活,广泛阅读。

二、分析论证(两个自然段分证中心论点,400字左右)

1、论证分论一

(1)(始发句提出分论一)为文之首要占有一定材料。

(2)喻证:不占有一定材料如同没有原料的机器。引证:白居易语“文章合为事而作”。可见,要占有,深入生活,细观察,建“仓库”。

(3)占有材料就能言之有物,打动读者。例证:举历史名篇佳作,曹雪芹《红楼梦》、吴敬梓《儒林外史》、李时珍《本草纲目》。

(4)(结论句)要写好作文,就必须深入和认识生活,将真实感情注入作品。(紧扣分论一,支撑中心论点)

2、论证分论二(因上一论证的详细,这一论证浅显明了,只需要一个小自然段)(始发句承上启下提出中心论点)如果说材料是文章的骨架,那么语言则是文章的血肉,而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文章生动有趣,就必须广泛阅读掌握大量词汇。

三、结论(为强调重视,设两个小自然段150字左右)

1、总结上文,指出方向

(1)(始发句)中学生大多认为作文难,没话说,就是因为没有做到以上两点。

(2)生活大门向我们敞开着,只要潜心观察,日积月累,一定会有新感受、新发现,为写好作文奠定基础。

2、(充满感情发号召,照应首段朱熹语,紧扣中心论点)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要写出感人的文章就必须深入生活,广泛阅读。只有这样,“源头活水”才能汩汩不绝,写出的文章才能扣人心弦。

2006年高考作文题一反过去的话题作文,变成给材料作文,材料可以是现象、故事、寓言、漫画等形式,这就需要过审题关,并且在作文中要有材料的重现,所以,以一则材料作文为例,来学习一种最为直接、规范的议论文提纲写法。

材料:据说,美国康乃尔大学曾做过这样的试验。他们把一只青蛙突然扔进滚沸的油锅;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只青蛙居然奋力一跃,竟跳出锅外,安然逃生。过了一会儿,他们又把这只青蛙放到一盛满水的锅里,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怡然自得;这时,他们悄悄从锅下加热,等到青蛙觉察出水温的提高危及生命时,它却再也没有了那奋力一跃的力量,而只能葬身锅底。

文题从青蛙试验说起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提出中心论点

(1)(始发句)突然进入滚沸的油锅,青蛙居然奋力一跃,安然逃生。而在慢慢加热的锅中,青蛙却觉察不到危险的来临,等到有所觉察,却为时已晚,失去了奋力一跃的力量,葬身锅底。(将材料中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2)提出问题根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生活的挫折、失败、艰险摆在面前时,人往往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勇气,排除万难,冲出困境,求得生机。相反在舒适、安逸、悠闲的环境中,人往往会消极沉溺,陷入无以自拔的地步,而招致祸患。

(3)引孟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分析论证(用事实论证)

1、事实论证一:

(1)(始发句)我国古人在多少年前就发现了这个道理。

(2)事例论证:北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介绍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例子。(要概括介绍)

(3)(结论句)引证:连欧阳修也发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感慨。

2、事实论证二:

(1)过渡句:古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人。

(2)事例论证: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每星期只给女儿5美元的零花钱。而且女儿大学毕业后,要在公司从最底层坐起。

(3)(结论句)洛克菲勒能够如此,恐怕他是深知此理的。

三、结论

1、总结上文,指出方向

(1)(始发句)一个动物的试验,一段历史的真实,一个富豪的智慧,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2)再次分析照应首段的问题根源:挫折、失败、艰险对人而言无疑是一种压力,是一种障碍和困苦。但是有压力才有反弹,有困苦才会有挑战。这时人就不仅会在精神上自强不息,在策略上也会小心翼翼,于是就有了化险为夷的可能。反之,舒适、安逸会使人忘乎所以,玩物丧志,失去勇气与胆识,跌进软绵绵的网中,越陷越深,就难免落个悲惨的结局。

(3)(结论句)引证:培根说过:奇迹多在厄运中出现。同样,厄运也多在游乐中降临。

有了这样一个层次清晰、中心鲜明的作文提纲,文章的雏形就已成竹在胸了。 当然,在提纲编写的过程中,思路也会随着认识的深化而有所变化,这就需要对提纲做相应的修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养成列提纲的习惯,一定会在考场作文中为你增加胜算。

练习: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议论文论证材料的呈现方式

议论说理离不开论证材料,因为,学生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挖不出现象背后的深意,讲道理也只是空洞的在道理周围绕来绕去,隔靴搔痒,于是,最好的方式就是有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材料(事例)来证明所持观点,那么材料的呈现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学生作文的议论中,材料大多是故事性强的事例,或自己编造,或历史故事。而所引故事又叙述过长,没有侧重,有的甚至与所立观点无甚关系,只为字数。

在运用时,首先要遵循几个原则:

1、引用名言要准确的说出是谁的,不能张冠李戴。

2、名人事迹要人物、时间、起因、结果都梳理清楚。

3、避免“有人说”“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的引例方式

4、避免说自己的故事和高考的事情。

5、引完材料要一定有一句分析,使这个材料与观点再次吻合。

6、如果所引事例较多,就一定要按一定顺序安排,体现行文的层次感,

7、所引材料要有详略的区分

下面就几类材料的呈现方式作一个梳理,明确思维方式与表述模式,找到临场习惯的最佳范本。

一、对名人事迹的叙述方式

(一)多则构成一段,以示丰富,但每则材料的叙述中只抓重点,简洁呈现。

1、选择与观点相关的名人,排比人名,渲染出一个群星璀璨的世界,结尾句才揭示名人的共性与观点的关系。

例如:

是的,人生在世,谁都有快乐,也都有痛苦。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商场,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工厂,无论是在赛场还是在疆场,都可能面临挫折,遭受痛苦。面对挫折与失败,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这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优良素质,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纵览古今中外,从司马迁到李白,从郦道元到徐霞客,从诺贝尔到居里夫人,从贝多芬到梵高……谁没有遭遇过挫折?谁没有经受过痛苦?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能把挫折作为成功之母,将痛苦化为人生的财富,因而使他们事业成功,名垂青史。

例二:

读书吧,读好中文,你才算得上一个中国人;读好外语、史地,你才是一个世界人;读好数理、经济,你才是一个现代人。纵观古今中外,数不尽的风流人物,皆从书中走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孔夫子,“非学无以广才”的诸葛亮,“读书破万卷”的杜甫,“书卷多情似故人”的于谦,“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的鲁迅,“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毛泽东,“最喜欢做书蛀虫”的马克思,“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的高尔基,依靠知识“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胜过他人”的爱迪生……这里有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民族英雄等等等等,他们都得益于书本,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

2、选择若干适合观点的名人事迹,抓住事迹中条件或原因、成就或结果这两部分的细节,叙议结合,组成排比,以丰富的信息,排比的气势,增强议论的权威性。

例一:

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却一直在拓展着人们的胸怀,成熟着人们的思想。司马迁曾漫游远方,为他的《史记》祭奠了底蕴。古希腊的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和修西底得斯曾漫游远方,从而写出了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轻是远游埃及,看到了与雅典不同的另一形态的文化,使柏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写作。

例二:

生活始终以其可能的残酷,雕塑着一个个“完美”的人生:他让《红楼梦》“红”遍世界,却让他的作者卖画度日,举家食粥;它让《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却让它的作者遭受酷刑;它夺去了贝多芬的听觉,却在他的钢琴上演奏出精彩的生命华章;它让放射形元素透视居里夫人那俊美的脸庞,使她容颜老去,却让她把诺贝尔奖的桂冠两次戴起;它让迫害和疾病夺走马克思的两双女儿,让他浪迹天涯,却让他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人物故事性叙述表现在对人物的表述,强化事件来龙去脉的细节,侧重于与观点相关的基本环节

例一: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用他的意志和信念从此踏出了中国同西方个国交流之路,也为后人踏出了追思古迹的探索之路,这便是“丝绸之路”。这里从此有了中华文明流经的痕迹,罗布泊的楼兰古城,那曾经的红柳成林,绿野千畴的文明古地,就在人们记忆中随着商道中的驼铃声拌着寺庙中的钟鼓声,在过往的漫漫长路中销声匿迹了。而人类的路却未因此中断,而是走向了更加辉煌灿烂的大道中……

例二: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痛苦,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而放大了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个“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

4、对人物故事细节的合理创造在故事叙述的前提下,侧重于文学性,增强表达的感染力,体现自我剪材的智慧与才情

例一:

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拎来一桶石灰。草扎的刷子装上一个长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开始他的粉刷。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这儿空气干燥,一会儿石灰已经干透。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余秋雨《道士塔》)

例二: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

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余秋雨《阳关雪》)

二、对普通人故事的叙述方式

作文提纲

提纲作文

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给提纲作文 提纲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