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规划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06:03: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城市规划概论》课程论文

《大规划——城市设计的魅惑与荒诞》读后感

——以珠海市为案例分析

作者:文景茜 专业:城市规划 学号: 08335019 交业时间:2009年4月7日 作者简介:

肯尼斯〃科尔森(Kenneth Kolson)【美】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布拉多克,曾就读于阿勒格尼大学和肯塔基大学,最初在西塔姆和马里兰大学授课。 1998年,他是伦敦大学美国研究学会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 Fellow at the Institute of United States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会员和大英图书馆美国基督教研究中心的成员。作为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的居民,科尔森先生担任了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研究部的荣誉顾问。

内容概括:

作者说的‚大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方面形而上学的空想,为了论证‚大规划‛的枯萎、无能,科尔森沿着美国城市发展这条线例举了不少看似很美好却带来意想不到的恶果的规划。这些‚乌托邦式‛的规划自产生并有条件可以施行以来,极大地激起了规划师们的兴趣与激情,但结果往往证明了空想的规划——可以说是过多控制、计划性太强的规划——根本无法实现。科尔森在论证过程中非常强调人文精神的适应性,在一个城市被建成后(或形成中)总会因为人文因素而渐具本土特征,同样城市本省的特征也会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城市的动态变化是无法忽视的、值得规划者考虑的。同时科尔森希望通过他在书中对《城市发展史》与《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观点的解读,能够使这两本书同时被研究而不是对立存在。

内容分析:

第一章‚通往图拉真广场的滑稽事件‛

科尔森在这一章提出了一个城市的真实性与历史性依附什么以表达的问题,批判了将建筑与历史混搭的‚滑稽事件‛。

图拉真广场是公元2世纪建成于古罗马的公共建筑群,被后人评价为‚宏伟的整体‛、‚古典时期世界的奇迹之一‛。当詹姆斯〃帕克(James Packer)试图修复它时,不论是他自己对古罗马的认识还是有关图拉真广场的资料都非常有限,然而经过25年的研究,他在1997年出版了一本篇幅极大的巨著《罗马图拉真广场:对古迹的研究》,借助精美的全彩效果图,向人们展示了‚天下独一无二的构筑物‛。接着,帕克在盖蒂艺术历史和人文中心找到了高科技合作者,将图拉真广场效果图进行数字化,举办了一个图拉真广场展,使观众在那个模拟空间中仿若身处其境。

然而不管科技使得场景多么逼真,做出来的东西皆缺乏微妙的历史感。科尔森指出任何真实的城市都是特定时间上各种城市景观竞争妥协所呈现多样性的复杂综合。帕克做出的模型重复了19世纪的罗马修复者们的作为——将自己热衷的建筑模式建到古老的废墟上,在图拉真的乱石场上恢复了基督教堂或高雅华丽的宫殿。

帕克教授研究图拉真广场的终点却是勒〃柯布西耶的洛杉矶盖蒂中心,耗资40亿美元建造了个现代版的图拉真广场。 第二章‚古代北美洲消失的城市‛

在密西西比盆地存在的类似金字塔建筑的土台遗址被部分学者认为是古代北美洲‚消失的城市‛。然而科尔森通过对城市功能与特征的分析阐述,指出这不能被称为‚城市‛而作为城市起源——尽管这个聚居点要比其他的史前文文明聚居点更多元、复杂。城市并非简单的人口或建筑聚集,其特征要通过文化表现。 第三章‚城市美化运动中的克利夫兰‛

直到19世纪中期,美国城市的发展都基本上不受政府规划、管理的,而是受当地富豪的统治。城市规划的意义仅在于设施建造——开道、建桥、造公园。在约翰逊等人的努力下,克利夫兰政府重获了地方的自治权,通过垃圾处理、街道清洁、公共浴场、医院、刑事新政等项目的完成,克利夫兰被称为‚全美管理的最好的城市‛。

19世纪末,由克利夫兰带起的城市美化运动迅速发展,第一个规划委员会也成立于克利夫兰,‚综合区规划‛开始了。然而激情一高涨难免就有些过,规划师们并没有获得任何借鉴,想建成一个像公园一样漂亮、像街道一样有人气的综合区,结果却使得它既非公园,也非街道,酒吧、报摊、药店、便宜旅馆等因为‚美化‛需要而被摒弃了,没有通向大湖的便利的道路,没有大的草坪,缺少了方便宜人的要素的城市艺术并不成功。芒福德称之为‚庸俗的城市美化运动‛。 科尔森再次提出,城市设计真正的问题主要在于功能而不是形式,健康的城市肌理产生于综合的用途,而不是隔离。 第四章‚草坪边疆的乌托邦思想‛

草坪边疆是指美国城市的郊区化。科尔森以谢克梅茨城(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整体设计的居住区开发项目)为案例,再一次剖析了大规划的滑稽与危害——他们互相攀比,这个私人区域的大规划直接与综合区大规划相攀比,在宣传中描述得彷如人间仙境,甚至为了强调归属感而强化边界,导致了严重的种族歧视。

第五章‚城市更新:臭虫都扫清了‛

任何事业都是这样摸索前进的,当谢克梅茨城在实施着大规划时,美国的城市规划逐渐变得专业化了,规划师们总体上不仅对乌托邦规划和社会的基本变革,而且对更有限范围内的实际设计和建设感兴趣,并在规划中为自己找到了合适的位臵。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发展了起来。‚城市更新‛即克利夫兰的公共居住工程,‚臭虫‛即贫民窟的东西,包括火灾、老鼠、结核病、犯罪。这项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第一阶段减少商业区(包括道路)面积,第二阶段增加住宅面积、公园、学校、医院、图书馆,‚臭虫‛的确扫清了。 第六章‚倡导性规划的奇特经历‛

当这样一个居住区基本完善后,设计者们沾沾自喜,忽略了城市本身是发展的,这里马上会成为房产拥挤区,它需要大量的新办公楼与新住宅。于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晚期,年轻的规划师们不再相信单纯的技术主导观念,趋向于政治化,忙于讨论最基本的政策问题,例如公正与平等的实践含义。城市规划的一个新概念出现了,现称为倡导性规划。 第七章‚对‘蔓延发展’的两次欢呼‛

城市化、城市郊区化使得城市不断向外蔓延,霍华德认为必须制定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把高质量的城市和乡村生活结合起来。于是他设想出‚田园城市‛。后来特格韦尔又设计了‚绿带城镇‛。然而这两种设想不但成本巨大,而且存在无法避免的根本问题——人口密度小、开放程度高、认同感弱……蔓延继续成为向上发展与社会一体化的动因。 第八章‚政府何时才敢有梦想‛

这里例举了法国巴黎与美国华盛顿城市的规划的一些问题。 第九章‚大英图书馆——从大规划灾难到尘埃落定‛

二战后,人们考虑在大英博物馆南侧选一块很大的土地重建大英图书馆。这个工程非常大而非凡,其方案被展示后英国的王子说这是‚一个黑暗的砖屋集合体‛像一个‚培养秘密警察的军官学校‛——并不只有他反对。然而同法国的国家图书馆(怎么说也是个灾难性的大规划)相比,大英图书馆的30年斗争看起来似乎是段美好时光。在21世纪初,英国在大规划灾难中已经跳了出来,并起到了带头作用。

第十章‚加宽城市的大门‛

科尔森在这赞同地评析了雅各布斯对城市问题的揭露。城市的空间应该开放,居住功能和商业功能应交织起来。大学的封闭恶化了大学与所在城镇的关系,把大学孤立起来。

第十一章‚虚拟城市和我们的城镇‛

虚拟城市是一个软件游戏,这个游戏能让玩家体会到真实城市的运作,比如大规模交通带来的问题并不能单靠加宽、加多道路解决。虽然不同于大规划的空想,然而这个游戏夸大了政府的职能,把城市当成完全机械的场地。 感想

读完这本书,首先想到的就是城市设计者的位臵。面对一个拥有历史、拥有其自身的精神与文化的城市,怎样的干预才是合理的?而要建造一个新城市,它的被认同度、宜居度、未来的发展等等问题都需要设计者们细心、负责任地考量。 在我居住过的城市中,珠海这座城市是受政府干预比较多的,本来依据它的区位,非常有发展前景,然而政府过度自信,使得这个城市落入‚大规划‛漩涡。

环境保护这方面政府的决策并没有失误,甚至英明,然而一座国际性的宜居城市并不是建几个达到标准的基础设施就可以的,正如科尔森多次强调的,城市设计真正的问题主要在于功能而不是形式,健康的城市肌理产生于综合的用途,而不是隔离。规划者在这方面认识的缺乏使珠海陷入了本不该有的尴尬。

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发展经济,最快捷的方法也就是发展高科技产业了,政府大概就是以这种思路进行着规划,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产业脱节、孤立发展是很危险的。

比如已令珠海骑虎难下的航展项目,珠海没有航空航天产业,自己搭台,别人唱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眼睁睁看着几十亿美元的订单落入别人的口袋,不仅自己没份,反倒要往里贴钱。

不但产业与产业、产业自身脱节,人才又与产业脱节。 珠海曾经以‚今日给我一杯水,明天还你一桶油‛的口号,和‚百万重奖科技人才‛的炒作而成为东西南北的人才热切向往之乐土。面向全国登报招聘、重奖高科技人才、派人出国学习、人才居住证制度……珠海每一次出手,都能吸引广泛的关注,珠海由此营造的‚人才洼地‛效应,吸引了无数人才涌入珠海。 然而28年来,就在当年这座吸引了无数青年才俊的梦想之城,多少人来了又走了,其中不乏迟斌元、沈定兴、史玉柱等多位科技重奖的获得者。就是一些刚刚来珠海工作不久的大学毕业生,也开始产生这样的困惑:留下还是离开?困惑之后,这些‚凤凰‛还是选择了‚东飞‛。数据显示,近年来仅由珠海流入深圳华为集团工作的就超过300人;珠海五大大学园区更成了广州和深圳等地的人才培养基地。珠海留不住人才的重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珠海的城市配套功能不全,二是珠海的产业聚集和发展水平无法完成对人才的循环消化。说白了,就是珠海找钱不易,最常听见的说法就是:年青的时候先在深圳、广州这些地方找钱,再到珠海来过日子。

在政府大胆的迈出想建造‚国际性城市‛的步子踩空了时,回过头来看房地产与旅游行业——它们已经缓慢而健康的发展了起来。

房地产市场近年总体供应量持续增长,房价同期稳步向上,市区房价从2003年的3080元/㎡发展成2006年的5776元/㎡,显示出供给与需求两旺的健康发展态势,即使在经历“新政”洗礼的过程中,供应量的增加也没有导致房价的跌落,而是一直稳步上扬,这反映出城市不断发展、扩容后伴随本地人口增加和消费能力增强带来的本土投资、置业需求增长,也反映了珠海作为一个宜居、休闲、旅游度假城市对港澳、珠三角及国内外投资置业者的强大引力。

山好水好,文化底蕴深厚,最适宜人居的环境和人文优势一直是珠海引以为豪的金字招牌。然而,这么好的资源禀赋,珠海并没有将其放在城市经营的层面加以“大刀阔斧”之后的“深耕细作”。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珠海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为1768.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仅仅增长5.43%,这个增速并不算缓慢,但九洲岛、淇澳岛、东澳岛、野狸岛、横琴岛等岛屿基础设施投入少、住宿设施不足,缺乏旅游规划,开发建设带有盲目性,岛内供水、供电、基础道路等硬件建设滞后,部分岛屿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制约了海岛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的旅游景点建设方面,目前珠海市旅游景点在发掘地方文化、提高文化含量等方面尚未有大的突破,精品意识不强,众多景点有雷同之感,景点特色不明显,缺少文化内涵丰富的精品景观,制约了休闲度假旅游氛围的形成。

为什么这么好的发展空间,政府不多下点力?

通往红树林生态园(本省是非常有趣的)的道路窄的只能勉强双行,停车处离入口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大多数人不愿停了车再走进去,我去的时候便遇上堵车,在入口那条路上等了好久。那里只有一家饭馆,是农家的也就还算应景,但里面卫生条件非常差,来这里旅游的人没得选择地只能屈就。

在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眼中,珠海绝不是曾经的小渔村。“早在五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近代这里更是名人辈出之地。

对珠海境内文物进行地毯式普查工作始于1957年。广东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珠海进行考古调查,采集到一批陶器、石器。1982年,由市文化、规划、建设和民政等11个部门组成的“珠海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物全面普查工作。经过3年深入细致的调查、勘察,基本掌握了全市200多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文物点的分布情况,既摸清家底又收集到一批文物,为珠海文物工作奠定了基础。

随后,珠海又有重点地进行了数次考古发掘,有人用“遍地是金”来形容那时的情形。1985年,淇澳岛东澳湾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1989年,淇澳后沙湾遗址联合发掘;1992年,大虎水井口遗址;1997年至2000年,高栏岛宝镜湾遗址进行多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500多平方米……一次又一次考古上的重要发现让大家喜出望外。“每一次发掘的成果都印证着时代的变迁,”潘恒说:“这些成果对探讨这一时期珠三角地区特别是滨海地区和海岛上的古代人类生活面貌有重要意义。”

历史文物的保护非常重要,不管是对于本土精神与特征的保护,还是对旅游业的发展——这里必须要明确旅游业的发展与保护文物之间的关系应是良性循环,要求城市的规划与管理者们从长远考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我去调查白石街古镇的时候,发现里面是现代与古代元素夹杂着的,人们相处友好,但说不出是什么气息,穿着海军校服的女孩在古道上走着,老奶奶把衣服晾在房子对面的废旧庙堂前。可以看得出,政府只是保留了这些古建筑(甚至建筑也没保留全,有许多瓷砖建筑穿插其中),然后框了个范围来收取游人参观费,对于人文气息是不关注的。去的时候里面的居民热心地指引我躲过门票的道路,原来这参观费也是与他们无关的。这算不上个良性循环吧。

我设想,如果可以用门票赚得的钱来维持住当地居民的具有本土气息的生活的话,这古镇该会更吸引人吧。

如果说白石街之行略带失望,去草堂湾遗址是彻底失望的,完全在大学校园的内部,只是有一个白色石碑注明那里是遗址,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高品位城市、高质量经济、高素质人才‛的口号依然在喊。 政府仍然不死心于童话般的‚大规划‛,我的调查也以失落告终。 住在珠海真的很幸福,除了不方便以外。

沙丘遗址

淇沙湾

海岸礁石

大农场

大客户部规划

人才规划读后感

十二五规划读后感

大墅初中规划

大井村三年规划

大学四年规划大

《大数据》读后感

大道行读后感

大数据读后感

大数据读后感

大规划读后感
《大规划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