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老子新译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2 19:48: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只有渺渺五千字,但其所包含的意境,却是无人说得清说得完的。我也就写些自己有所感悟的东西。

首先便是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中的三。老子主张以退为进,以柔胜强,无为而治。无为并非不为,其最终归目的还是为了为,只不过达到有为的方法是无为。无为而治,重点还是一个“治”字。“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居不争,确实是为了争。试想一下,若是众人为一事物争得头破血流,使得大家都无力再争时,旁观依然有力者就可能最终获得利益。这正是老子的以退为进的智慧所在。“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我不做,自然会有人去做。我所欲者,众人所欲也,我自冷眼旁观,待得众人精疲力竭之时,我这旁观者就成了最大的赢家。我若是一开始就出手,万一众人把矛头对准了我,这事就不好办了。这便是老子三宝中的“不敢为天下先”。所谓不敢为天下先,怕的是惹祸上身,先有先的好处,后有后的好处。先做的,自然占尽先机,不论何事何物,利益总是最先的最大,然而富贵险中求,若是一不凑巧,碰上倒霉事了,那也是最先的人最倒霉。后手的虽然可能会占不到便宜,可万一时运不济,倒也不会。所以老子宁可不占便宜,也不愿搭上了自己的命。命都没了,那倒真的不用争了。

其次便是老子不争和愚民政策的奥妙。第二章开始的几句话说的妙不可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合,前后相随。”其实事物发展规律就是如此。比较产生高下之分,有了高下之分,自然滋生野心,野心一来,人与人就会斗争,而国与国,便是战争了。可以说,斗争战争的源头便是比较。所以老子提倡愚民寡欲政策。第三章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第六十五章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这两章也有不争的意味在内。确切地说是不比较。你比较了才会有好坏之分,美丑之别嘛。我就不和你争。我把我的脸蒙上,和你老死不相往来,你愿意和谁比就和谁比去,反正与我无关。便如你一拳打来,我变成了空气,拳头混不着力。没有了对手的争斗自然算不得争斗,一个人是打不起架来的,除非你练了什么左右互搏,或者得了精神分裂症。这样一来便没有了比较,没有了难易,没有了长短,没有了高下,没有了前后,无为而有治。于是问题出现了,怎么样才能使民众不去比较呢?老子说:愚民政策。百姓愚昧无知,统治者便可为所欲为。

其实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和“愚民政策”都有一定的道理。老子的不争,更多的意思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斗争,无欲无求,到了适当的时候推波助澜一下,然后功成身退。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样终究是不可取的。老子不赞成变革,不喜欢新事物。可若是没有新技术,国家便会落后,必须有人要敢为天下先。愚民政策对统治者来说是有利,但是不要指望愚民的王能聪明到哪里去。国家要强盛,需要英明的领导者,也需要层出不穷的人才。否则就如井底之蛙,夜郎自大那般为人耻笑。说实话,要是百姓一夜之间真的全成了愚民,估计统治者也是不愿意的。没有了比较,技术就不会进步,那谁来提供更好的东西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人与野兽的差别就在于人有智慧而野兽没有,若是人类抛弃了智慧,人类也就无异于兽类了。

(原创)《老子》我译(续)

老子读书笔记(优秀)

老子他说读书笔记

老子智慧新的

《中国译学史》读书笔记

老子《道德经》译载营魄抱一

新词新译13

仓颉文新译

读书笔记(新)

老子

老子新译读书笔记
《老子新译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