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06:28: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

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大城市中,城市道路是构成优美居住环境和城市功能的基础,是城市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纽带与脉搏,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感受城市景观特色与城市风情的重要窗口。时代车轮将人类带入一个汽车时代、一个崇尚速度与效率的信息社会时,城市道路在城市规划中开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因此,调和人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重要的是在于如何把握日益增加的道路景观的关系,并使之更趋于合理化,人性化。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尾气的肆意排放,白色垃圾无处不在,引起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各种疾病产生蔓延,改善城市环境刻不容缓,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是其中很重要一点。

1.道路绿化的历史与发展

在我国,最早的道路植物造景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的周期,有沿道路种植行道树的做法了。《周礼》中有“列树”之称,是指周朝由首都至洛阳的街道两侧列植树木供来往的过客遮阳休息。到了秦朝,开始大规模的出现行道树种植,《汉书》中就记载着“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及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树以青松”。以后随着各个朝代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逐渐影响,出现了很多不同的道路植物造景形式,而且植物的种类也开始出现多样化及个性化的倾向在中国的道路环境景观建设中,虽然不断发展前进,也考虑了美学上的因素,但在整体上并未有机的与多方位因素相结合,而只是单纯的行道树种植绿化。

到了现代,随着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道路环境景观建设才得以全面发展。同时,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也大大风富了道路环境景观建设的形势与手段,多元化的景观因素不断充实着道路景观的建设。城市道路绿化在强调自身的艺术观赏性的同时,也在不断考虑着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治愈。

2.道路绿地系统景观规划应考虑

整合性:地理、水文、自然及人文系统的时空连续性、完整性。 多样性:物种景观建筑文化系统的多样化和异质性 进化性:随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的需求及社会经济地位变化的进化适应能力及自组织、自调节能力

自然性:水、气的自净循环能力、环境安静度、土地和土壤自然度、生命活力 畅达性:水的流动、风的流通、物能的流通、滞竭、再生及与人交流程度 标识性:自然系统与人文系统特性的显示度

和谐性:内与外、形与神、标与本、虚与实、近与远的对立统一 经济性:资源利用效率、成本、市场竞争力

3.道路景观规划的原则

3.1 功能原则

道路绿地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降温、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间里,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道路两旁的景观,产生了不同行为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在设计道路时,应充分考虑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不同速度,不同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道路的作用主要在于行人行车,而道路绿地作为陪衬,在提高视觉效果的同时,不能影响到道路本身,比如行道树长得过于茂盛,枝条延伸到道路上阻碍行车,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3.2 生态原则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错落有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对于同一地域植物搭配要考虑如叶色,花期,植物之间生长的相互影响等等很多因素。设计中这生态原则的运用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切实的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的环境,而且因为道路一般的长久性,也需要考虑植物的持久性,应当易存活,生命力顽强,是的它们不需经常更换。

3.3 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即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使道路边的植物产生艺术美感。因此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观要求。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3.4 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的地区气候以及所适宜种植而植物不同,因此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是很重要的。公路绿化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手法,植观花、观果、观叶植物,适应不同车速的不同绿化带,空间上采用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整体性、导向性和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 3.5其他原则

古树和名木具有历史纪念价值或十分稀有,珍贵,在设计中应于保留。 道路绿化还要立足于环保,在环境保护渐渐被当今世界列入重要日程,这一环节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4.道路绿化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种植目的,道路绿地绿化分为景观种植和使用功能种植两大类型: 4.1景观栽植

主要是从绿地的景观艺术角度进行栽植,其形式可分为: 4.1.1行道树式

所谓行道树式,即沿着道路两侧各种一行乔木或灌木,形成“一条路,两行树”的简单形式。

4.1.2自然式

这种道路绿地的规划种植方式,主要是用于道路有较大的空间(空地),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方式配置的种植各种乔木、灌木、花草、地被植物、植物的品种。种植时一定要注意植物的高低、比例、疏密度、树木形状、色彩的搭配,形成生动、活泼的自然气氛。

4.1.3丛状式

沿道路两侧的绿地配置主要以乔木为主,再加上灌木,在南方以常绿树和地被植物作封闭式的种植。突出道路的开宽视线和人行道的安全感,特别是在道路的交汇处,城乡结合入口处,应用此方式进行配置种值。但要注意成行成排的整齐种植,才能反映出整齐的美感,切忌杂乱无章。重点在交替变化中掌握,才能显示出植物群落的美感意境。

4.1.4规划式

按道路的走向线条,按道路两侧的绿地空间,进行整齐、对称的排列配置种植。同时,注意乔木灌木的选取要同一高度,同一胸径,形状整齐的规格。显示出整齐划一的美感,规律性强的韵律,便于路上高速行车,有好的视线感觉。

4.1.5立体式

先在道路两侧绿地边缘种植高度5mm以上,胸径10—15cm的大乔木作第一层布置,第二层种植高度在3m,胸径在5~6cm的小乔木,第三层种植经过修剪整形灌木,第四层即最后一层,分别种植地被植物。形成层次分明,立体性的布置。

4.1.6中间绿地带

中间绿化带指在开阔的主干道中间绿地,采用在中间中轴线配置种1~2种高度在3~5m,胸径10~12cm的乔木,乔木要有一定形状和景观要整齐一致,然后在乔木树下种植形状整齐的灌木,一定要修剪好。最后种上地被植物,显示出分道式安全绿色通道的作用。 4.2功能的栽植

通过绿化栽植达到遮蔽、装饰、防噪音、防风、防火、防暴雨、减少尘埃的目的。

4.2.1遮蔽式栽种

用绿色植物遮挡住一个方向,避免暴露全貌。如:在道路某一地段有冒烟的工厂,垃圾场或破旧的建筑需要遮挡:因此设计种植一些比较高大的植物或攀援植物达到遮挡的目的。

4.2.2遮荫式栽种

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夏天季节比较炎热,道路上的温度比较高,栽种遮荫植物十分重要。因此,在南方地区必须选种覆盖面大、遮荫度大、常绿的遮荫树种。

4.2.3装饰栽种

利用有颜色的植物,如红叶李、一品红、红枫、红继木、大红油铁、黄榕、花叶榕、花叶垂榕、三色勒杜鹃等作为道路绿化带、分隔带作局部的隔离和装饰美化的作用。

4.2.4地被植物

利用地被植物如:小埠兰、吉祥草、蒲草、花生藤、马缨丹、黄金叶、铺地锦、银边草及台湾草,假剑草、大叶油草等,栽种在道路两侧的空地,起着防尘、防雨、防暴雨冲刷、减少噪音及覆盖地表面上黄土裸露的作用。

5.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

5.1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5.1.1乔木的选择

乔木主要作为行道树。其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选择树种时应注意: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最好是树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当地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

(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 (5)容易繁殖,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 (6)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

(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法桐、雪松、垂柳、国槐、合欢、栾树、馒头柳、杜仲、白蜡等。

5.1.2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 (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萌蘖少。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容易繁殖.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月季、紫薇、丁香、紫荆、连翘、榆叶梅等。

5.1.3地被植物的选择

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

5.1.4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1也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5.2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

5.2.1城市环城快速路的植物配置 根据树木的间距、高度与司机视线高度与前大灯照射角度的关系种植,使道路亮度逐渐变化,并防止眩光。出人口有作为指示性的种植,转弯处种植成行的乔木以指引行车方向为主,使司机有安全感。在匝道和主次干道汇合处,不易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立体交叉中的大片绿地即绿岛,不允许种植过高的绿篱和大量的乔木,应以草坪为主,点缀常绿树和花灌木,适当种植宿根花卉。

5.2.2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

分车绿带宽度因道路的不同而各有差异,窄者仅1m,宽可l0m余。在隔离绿带上的植物配置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以不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为原则。一般窄的分隔绿带上应栽植高度不超过70cm低矮的灌木及草皮或成枝较高的乔木。随着宽度的增加,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置形式多样,可规则,也可自然。利用植物不同的姿态线条色彩,将常绿、落叶的乔、灌、花及草坪地被配置成高低错落有致。北方宿根花卉丰富,如孔雀草、波斯菊、二月兰等可点缀草地;秋色叶树种如紫叶李、银杏、紫叶小檗、栾树、五角枫、黄栌等可配置在分隔绿带上。

5.2.3行道树绿带的植物配置

在人行和车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的绿带,其功能主要是为行人蔽荫、美化街道、降尘、降噪、减少污染。如今,行道树的配置已逐渐注意乔灌草相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形成当地有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大大提高环境效益。城市道路红线较窄,没有车行道隔离带的人行道绿带中,不宜配置树冠较大、易郁闭的树种,以利于汽车尾气的扩散。

5.2.4路侧绿化的植物配置

从广义上讲路侧绿带也包括建筑物基础绿带。由于绿带宽度不一,植物配置各异。路侧绿带国内常用地锦等藤本植物作墙面垂直绿化,用直立的桧柏、珊瑚树或女贞等植于墙前作为分隔,如绿带宽些,则以此绿色屏障作为背景前面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缘常用绿篱分隔,以防行人践踏破坏。绿带宽度超过lOm者,也可用规则的林带式配置或培植成花园林荫道。

6.道路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6.1建设方面问题 功能设施不够齐全,整体环境质量差,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毛白杨、垂柳等大型乔木,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片面强调绿化,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的灌木,影响步行或骑车;在较窄的分车带上密植大量的乔灌木,阻挡了行车视线。在环岛上,这一矛盾更为突出。

道路建设为市政部门,绿化施工为园林部门。由于部门之间衔接协调不好的原因,往往给绿化工程带来施工难度。道路一经修建完成.绿化种植带的形式已基本固定。如果修路时较少考虑或不考虑绿化问题,很有可能在绿化种植带留下大量的灰土及建筑垃圾。将增加绿化施工的难度,提高绿化成本。有的道路修建时预留的绿化带狭窄.造成可绿化面积小、绿化植物简单等问题,达不到美化环境、降噪降尘的作用,使绿化的功能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另外,为了便道美观,行道树树池被水泥盖板铺装.缩小了渗水通气面积,不利于树木生长。

6.2生态绿化方面

强调园林美化和观赏效果,忽略了植物的生态保护功能和道路养护的特殊要求,只重视路界内和近期的效果,对整个路域范围内物种的逐步恢复和自然演替考虑较少,忽视了植物的异质性、地域性、适应性和多种植物的共生性以及物种选择所需要考虑的要素,大多数的城市道路空间,实际上使城市生态环境变得进一步“荒漠化”,不利于任何其他生命的存在,在城市道路环境景观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中,不能将各种道路要素有机统一,形成完整的风格形式,在体现自然与城市文化方面更显得薄弱。

城市道路的绿化主要分为车隔离带、行道树及便道绿带,由于形式较单调,应重视植物的配置及造型,不致给人以呆板的感觉。近几年来.冷季型草坪在街道绿化中大面积使用,虽然绿期增长,但因缺乏造犁植物,使道路景观显得单调.同时因为冷季型草坪的特点而加大了管护成本。道路绿化应该有遮荫、防尘、防噪声等各种作用,但有的地方忽视了绿化功能的多样性,如路边绿带自内向外的多层次植物配置,形成壮观的带状绿地.

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还影响绿化的整体效果。

6.3艺术方面

设计形式单调且过于封闭。主次干道千篇1律,没有特色,没有创新,缺乏生机与活力。分车带两侧栏杆过高,显得道路拥挤,影响市容。“春花、夏荫、秋色、冬绿”是对园林植物配置的总体景观效果要求。但目前中小城市在道路绿化中存在的普遍情况是:春季观花乔灌木较少,秋季观叶树种较少,且彩叶树种更少,没有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使得城市的生机和活力显得不够。

7.解决方法

7.1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以植物造景手法为主,注意美学原则的体现,强调运用丰富的植物材料,侧重植物造型与色彩变化,在植物造型、季相变化、色彩搭配及平面构图方面均需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体现植物景观特色,突出简洁、开朗、自然的环境风格,强调时代感。 7.2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要体现人性化

在城市道路两侧绿化带的植物配置过程中,应以在行驶的汽车中的观赏作为主要依据,通过植物群落、色块、色彩等有变化的重复,大小乔、灌木组团的交替来体现景观的连续性、节奏感和韵律美的整体效果。两侧绿化带种植宜为组团式,突出群体效果,特别是成片种植季相变化明显的树种,景观随时间季节而变化,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引起心理共鸣,体现园林艺术空间之美和时间之美。设计应有别于一般的公园或街头绿地,植物配置切忌过分追求技巧、趣味而纠缠于细节,在丰富多彩中力求保持统一。 7.3选择好适宜植物

道路绿地设计要结合城市特点特色选择好适宜的园林植物,形成优美、稳定的景观。由于树形、叶形、叶色、花色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景观,不同的效果。因此,在设计和种植的时候,要显出春、夏、秋、冬均有的相宜景色。 7.4体现“点“”线“”面”三大要素

整个绿化带为一个狭长的绿色走廊,运用有规律布置的模纹色块与基调片林,将道路绿带自然的分割成前景层、中景层与背景层3 个部分。这个作为分割的模纹色带便构成了平面构成中的一大要素“线”。在色带前方即绿带的前景层等距点植或自然丛植金叶女贞球、海桐球及红继木球等,强调了整个道路绿化景观的序列感,同时又形成了平面构成中“点”这一要素。在基调片林与模纹色带之间是中景层,中景层以开花及色叶小乔木为主体,其下种植白花三叶草地被,由小乔木密集种植而形成的大色块效果,体现了“面”这一构成要素。后方的基调片林和以常绿乔木为主的骨干树种即是背景层,基调树种等距阵列种植,而骨干树种则配以其他树种进行自然式种植,这就又增添了一个层次。由于点、线、面这三大要素的有机结合,使得整个方案均衡而富于变化,强调大色块、大线条,图案简洁明快,对比强烈,形成了良好的视觉景观效果。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绿地调查报告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新趋势(推荐)

城市道路公路景观设计

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论文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

城市商业空间绿地景观设计

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调研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文化底蕴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