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党课教案4

发布时间:2020-03-01 21:48: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坚持以人为本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的一大亮点,就是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准确理解、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今天,我就以“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题,与大家共同学习、探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第一个阶段:提出阶段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2003年上半年我国发生的非典疫情有密切关系。2003年上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在全国蔓延,这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面对这场疫情,党中央迅速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及时公开了疫情,很快扭转了当时出现的混乱局面。非典过后,我们就开始分析非典疫情爆发的深层次根源,结果发现,这个深层次根源就在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二者之间的协调出了问题,更进一步说,就是我们的发展观出了问题。所以2003年7月28日,在全国防治非典会议上,胡锦涛指出:“我们讲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雏形。其后,2003 1 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这次会议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直接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在中央全会上第一次使用“科学发展观”这个词。所以我们现在谈科学发展观,都把它的起点确立在2003年。

(二)第二个阶段:在实践中发展的阶段

主要体现在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中。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过去我们常讲要“又快又好发展”,这次改为“又好又快发展”,把“好”摆在第一位,好字当头,好中求快,这就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结果。

(三)第三个阶段:完善并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了著名的6.25讲话。在这次讲话中,胡锦涛同志首次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大家熟悉的那四句话:“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紧接着,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

2 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同时,在修改党章的过程中,我们把科学发展观也写了进去。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应该说,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就被完全确立下来了。谈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来梳理一下建国后党和国家在中心任务提法上的演变过程:

1、国家工业化的战略构想

2、以阶级斗争为纲

3、抓革命促生产,大批促大干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5、发展才是硬道理

6、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7、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从这个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发展的确走了一段弯路,搞以阶级斗争为纲,浪费了10多年宝贵的发展时间。现在我国又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如何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呢?这就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就是科学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原因(背景)

(一)直接动因

就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

2003年的抗非典斗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能够好好地反思一下中国这么多年来的发展。非典对我们来说是一场危机,但危机危机,是危中有机,如果没有发生非典,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可能会滞后好几年。

(二)现实原因

就是近些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我国目前的国情可以概括为:

一、人口多,素质低,就业压力大

二、资源严重短缺,难以支撑高速度

三、生态的脆弱难以支持持续发展

四、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失调

这几个问题都涉及到我们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目前我们的发展模式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反映为“三高三低”,即

高 投 入,低 产 出

高 消 耗,低 效 率

高 排 放,低 回 收

最近十多年我们发展很快,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但我们付出的代价也很大,这些代价包括资源、能源、环境方面的代价。如果把这些代价都计算进去,我们的实际增长并没有那么高,有些地区甚至可能出现负数。下来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当前的国情:

1、人口多,素质低,就业压力大

2、资源严重短缺,难以支撑高速度

3、生态的脆弱难以支持持续发展

4、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失调

(三)国外发展理论和发展经验的启迪

1、国外发展理论的启迪

国外发展理论经历了四个阶段:

(1)发展=经济增长,即传统发展观

(2)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观

(3)发展=可持续发展,即可持续发展观

(4)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即新发展观

从这四个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等,西方的发展理论基本都涉及了。因此,西方的

5 发展理论对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可以这么去认识: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吸收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并在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

2、国外发展经验的启迪

上世纪70、80年代,拉美、亚洲一些国家也有过高速增长,比如巴西、墨西哥、伊朗、巴基斯坦等等,巴西还一度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但它们大多是昙花一现,高速发展只能维持了10年,甚至只有

7、8年,很快就债台高筑、经济衰退、社会*、贫富悬殊、政权更替,陷入低速增长甚至出现倒退。象伊朗,现在国民的生活水平还不如20、30年前,巴西则被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彗星(意思是一闪而过,辉煌但短暂)。这些国家的发展阶段大体上同我们中国差不多,采取的措施也与我国相近。因此中国要避免陷入“拉美化陷阱”,就必须汲取这些国家的惨痛教训,走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科学发展之路。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一)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主题。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现在有些人一说到科学发展,就感觉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其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观,它是用来指导发展,为发展服务的,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也就无所谓科学发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而不是否定发展,减弱发展,磨灭发展的锋芒。我个人以为,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因

6 为经济是基础,解决中国所有问题,归根结底要靠经济的发展。象美国,为什么那么横呢?主要就是经济实力强,美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近30%,所以美国打一个喷嚏,全世界都会感冒(指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近些年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也是因为我们的经济总量上来了,目前位居第 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且2010年就会超过日本)所以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并不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理解体会。因此我们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然,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更加强调“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致的。我们做任何事情,制定任何政策,都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于以人为本,在第四部分我还会重点讲,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要四位一体。

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或者长期维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差距,因为这会引发社会动荡,反过来又会阻碍经

7 济的发展。小平同志早就说过:“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所以要协调,不协调就很难有长期的稳定。

可持续:是指发展的进程要有连续性和持久性,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需求。通俗地说,就是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现在有些地方的发展就是掠夺式的,典型的在吃祖宗饭。片面地追求GDP,只看眼前利益,那肯定会遗患无穷。

(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就是要求我们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发展不可能齐头并进,所有地区、所有工作都齐步走,这是不可能的,要有重点。所以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

四、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提出,实际上鲜明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8

(一)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我这里就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角度来谈一谈。大家知道,一个政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虽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领导中华民族走向独立,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解放,赢得了人民的真心拥戴,取得了执政党的地位。但是,我们也知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人民群众要求的变化,我们党必须做出新的功绩,才能赢得老百姓的认同,巩固执政的合法性。国内外的一些大党,老党,几十年的执政兴衰,就说明了这么一个道理。比如说前苏联共产党,是执政70年的大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下;印度国大党,在印度执政几十年,结果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丧失了执政地位;国民党算是百年老店,在台湾执政50年,也是在2000年的时候丢掉了执政地位,当然2008年马英九上台,又重新取得执政地位,但明显走过了一段弯路。这些大党、老党兴衰起伏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党要长期执政,稳定执政,必须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戴。而要赢得这种拥戴,你就必须做出好的业绩,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发展的过程中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二)以哪些人为本?

大家知道,一个社会是由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群体组成的。因此,我们不能抽象地、空洞地去讲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到底是以社会中的哪一部分人为本呢?我们就拿大家熟悉的贵州瓮安事件为例:2008年发生的瓮安事件在国内外产生 9 了巨大的反响,但事件的起因却很简单:瓮安县一名初二的女生在与同学、朋友玩耍的过程中,投河溺水而亡。由于死者家属对当地公安机关的尸检结果和一些作法不满意,加上黑恶势力的参与,进行推波助澜,结果造成了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成千上万人冲击公安机关和地方党委政府,把政府大楼、公安局大楼砸了、烧了,把警车掀翻,烧了,还把部分公安干警打伤。事后,瓮安县政府只好转移到一个民巷里去办公。这个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瓮安在贵州省来说是一个经济发展得很不错的县,它境内有煤矿、磷矿,矿产资源很丰富。但经济发展了,当地老百姓就一定会满意吗?显然不是,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瓮安老百姓对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很不满意,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部分人受益了,而另一部分人没有明显受益。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反思,地方党委政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到底是维护少数矿主的利益还是重点去解决广大百姓的利益问题呢?显然,瓮安县的领导们在以哪些人为本的问题上出现了偏差;二是虽然经济发展了,但瓮安县同时也出现了黑恶势力猖厥的问题,当地人普遍缺乏安全感,对地方党委政府怨言很多。我个人认为,这两个方面的原因恐怕才是瓮安事件的根本原因,至于那名初二女生的死亡,不过是导火索罢了。 其实,政府如何去平衡社会各方利益,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很有必要去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很明显地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现在中国到底有多少社会阶层呢?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影响比较大的一种观点是由中国社科院提出来的。

(三)以人的什么为本?

10 一句话,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本。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有需求的。这方面,最有名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低一个层次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后,人们才会去追求更高一个层次的需求,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人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理需要(也就是温饱问题)都得到了满足,现在大部分老百姓追求什么呢?对安全(也就是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对社会公平的需求就凸显出来了。因此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政府就必须把满足人的这部分需求作为工作的重点。但现实中,需求的满足需要由权利来保障。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在研究贫困问题时指出:“贫困是因为权利的缺失。”一部分人贫困是因为他们没有权利参与社会正常的、主流的一些活动。如教育、文化、体育以及一些政治活动。所以就越来越被边缘化,发展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小

因此对政府而言,以人为本的重点是什么呢?就是解决民生,发扬民主。换一种说法,就是保障福利,维护权利。当然这里的福利、权利不是指个别人或个别群体的福利、权利,而应当是全体社会成员。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我们在坚持以人为本中必须要落实的。

(四)如何以人为本?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

1、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思想解放了,观念转变了,行为行动才能跟上。实现以人为本,政府应树立以下3种观念:

11 (1)共建共享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都需要动员全体人民的力量。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要依靠人民,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社会成员。现在之所以还有一部分群众对我们的执政党有意见,对我们的政府不满意,不是因为我们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快,而主要是因为我们把发展的蛋糕做大后,在切蛋糕环节出现了问题,做大的蛋糕被一部分人吃掉了,而相当一部分社会群体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并没有公平地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所以我们要树立共建共享的理念。

(2)公平公正

政府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重要原则就是公平公正。没有公平公正,就没有社会和谐,就不可能有全面小康的实现。

(3)服务意识

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人民的父母官。所以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公务员,都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2、体制

要改革完善现行的体制,重点应放在以下2个方面:

(1)干部选拔任用体制

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让老百姓有更大的发言权。我国现在的干部用人制度,主要还是选拔制而不是选举制,选人用人更多的是上级部门、上级领导在起作用,基本上属于上面说了算。所谓选拔,形象地说,就是上面的领导将下面的人拔起来;所谓选举,则是下面的很多人把优秀的干部举起来,推上去。选拔至上而下,选举至下而上。由于体制的问题,现在还有一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的权力是来源于上级的,因此在工作中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这样以人为本就很容易落空,就会变成以官为本、以领导意志为本。

(2)财政预算分配体制

近几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很快,但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我们还存在不少问题,没有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最需要的地方。目前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明显偏高,而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公共财政的缺位则比较明显。我国公务和行政性支出占比过大,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的财政支出严重不足,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干部选拔任用体制是一个“帽子”问题,财政预算分配体制是一个“票子”问题。这是关键的两大体制,不解决好,以人为本就很难落实。

3、机制

不仅体制要改,我们的运行机制也要改革完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建立信息公开机制。让老百姓有知情权,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13 (2)建立完善民意表达机制。疏通老百姓利益诉求渠道,减少越级上访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3)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4)健全社会监督机制。主要是整合资源,提升水平。

4、方式

工作方式要转变。强调三个方面:

(1)调查研究。要加强,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多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呼声。因为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民群众为本,你不了解群众的困难,不知道群众的需求,怎么落实以人为本呢?

(2)依法办事。从理论上说,法律是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依法办事就是依人民群众的意志来办事,就是以人为本的一种体现。因此作为党政官员,办事情的时候都要想一想有没有法律的授权,符不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

(3)简化程序。政府要把市场可以做的事情,社会中介组织可以做的事情,从政府职能体系中转移出去,简化办事程序,再造政府流程,真正方便广大群众。

5、作风

要转变作风,要树立“顾客导向”的理念。公务员在接待群众、对待群众时,要把群众当做顾客,把自己当做服务员,因此就不能“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更不能“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

6、引导

(1)引导社会公众形成合理需求。特别是舆论宣传方面要把握好分寸,不要把群众的胃口吊得过高,不能把社会需求建立在脱离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我们中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2)引导群众以合理、合法、有序的方式表达诉求。要进行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包括法律教育、道德教育,让老百姓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渠道去实现,而不是动不动就上访,动不动就出现群体性事件。

总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找准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

党课教案4

党课教案4

党课4

党课4

艺术系学生党支部党课教案4

党课心得体会4

党课记录簿4

党课考试4

党课心得4

党课心得4

党课教案4
《党课教案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党课教案四 党课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