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快推进张掖经济社会新跨越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1 20:50: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快推进张掖经济社会新跨越发展的思考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甘肃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深入贯彻落实\"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张掖市委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紧跟全省跨越步伐,实现张掖发展新跨越,并将采取力度更大、办法更多、举措更实的政策,进一步促进其加快发展。可以说,\"十二五\"张掖面临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期,如何继续合力推动,充分发挥叠加效应,实现洼地崛起,值得分析与思考。

一、发展现状∶增长提速、结构优化,发展成效显著

\"十一五\"以来,随着一系列促进张掖加快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政策效应加速显现,张掖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发展步伐稳步加快。在不断降低能源消耗、重视生态保护和依法有序进行资源开发的前提下,\"十一五\"以来,突出发展要务,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壮大产业实力,张掖市国民经济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十一五\"时期,生产总值跨过200亿元大关,达到212.7亿元,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增幅高出\"十五\"时期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稳步加快。

(二)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十一五\"以来,张掖整体经济在稳定增长的同时,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居民收入增加较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1、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2:34:34调整为2010年的

29.3:35.5:35.2,一产业比重下降2.7个百分点,

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1.5个和1.2个百分点。就业结构方面,张掖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由2005年的51.1∶13.4∶35.5调整为2010年的

50.9∶23.8∶25.3,从业人员不断由一产业向

二、三产业转移。城乡结构方面,张掖市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3%上升到2009年的35.5%,提高2.5个百分点。所有制结构方面,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8.6个百分点,达到49.1%。

2、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张掖市大口径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6.5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9.26亿元,年均增长24.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3.2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58亿元,年均增长18.4%。财政支出由2005年的15.1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5.8亿元,年均增长34.1%。

3、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张掖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由2005年的1.5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48亿元,年均增长36.9%。利税总额由2005年的3.4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2.15亿元,年均增长28.9%。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2005年的125.8%提高到2010年的201.42%,提高75.62个百分点。

4、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较多。张掖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7595元增加到2010年的10855元,年均增加652元,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751元增加到5575元,年均增加365元,增长8.2%。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由2005年的6020元增加到2010年的12634元,年均增长15.9%。

(三)产业支撑日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以节水、绿色、生态、安全为方向,以现代农业为引领,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工程、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西部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生产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张掖市农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36.3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2.33亿元,年均增长5.9%,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粮食播种面积由187万亩增加到222万亩,增加35万亩。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增产增收,总产量突破100万吨,由2005年的87.3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09.23万吨,年均增长4.6%。大牲畜存栏由2005年的53万头增加到2010年的70.5万头,增加17.5万头。玉米制种、马铃薯加工、肉牛养殖、高原夏菜、设施葡萄等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34个,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55万亩,骨干龙头企业达到132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4.5%,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92个,形成了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工业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抢抓政策机遇,全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大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步伐,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运行质量显著提高,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工业已成为张掖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增加就业的重要领域。\"十一五\"以来,累计建成投资上千万元、销售收入上3000万元的重点工业项目11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21户发展到160户,年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的企业由2005年的10户增加到2010年的27户,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对工业经济的支撑和影响作用显著。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4.3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5.4亿元,年均增长2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5.4亿元,年均增长25.3%。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22%提高到2010年的2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125.8%提高到201.4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6.3%提高到47.4%。工业已成为支撑张掖市经济加快发展的产业主动力。

(四)发展动力明显增强。\"十一五\"以来,张掖市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准确把握中央投资重点和领域,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强化发展外贸经济,\"三驾马车\"全面提速,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特征日益显现,消费和出口规模稳步扩大,发展动力明显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张掖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005年的60.4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26.5亿元,总量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五年间,累计建成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11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7.5亿元,比\"十五\"时期累计投资总额增长1.04倍,年均增长15.9%。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建成了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有效扩张了电力、农副食品加工、冶金等产业规模,有力提升了技术装备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十一五\"以来,是张掖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时期,也是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最多、效果最好时期。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等因素的影响,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张掖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30.9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7.7亿元,年均增长16.9%,增幅比\"十五\"高4.8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由25.75亿元增加到56.7亿元,年均增长17.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由5.23亿元增加到11亿元,年均增长16%。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市场热点商品旺销。住房、通信等消费不断增加,电脑、汽车等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娱乐、健身等热点消费持续升温。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以来,张掖市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与国际市场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张掖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1001万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5922万美元,年均增长42.7%。

出口产品体现区域特色,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柠檬酸、番茄酱、脱水蔬菜、硅铁、马铃薯雪花全粉等成为张掖拳头出口产品,出口产品结构由初级原料型为主转向深加工品为主,形成了较强的出口发展后劲。在出口较快增长的同时,利用外资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荷兰爱味客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大企业纷纷到张掖投资兴业。

(五)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 \"十一五\"以来,张掖基础设施建设步入了快速推进时期,一大批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重大项目建设相继建成,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全面改善和加强,为张掖加速崛起积蓄了发展后劲,构筑了坚实的支撑。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军民合用机场开工建设,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连接周边地区主干道全部贯通,\"居中四向\"的立体交通框架和路网结构基本形成。以黑河流域近期治理为重点的150多项水利项目顺利实施,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等一批农业重点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大孤山、小孤山等29座中小型水电站建成发电,新增装机67.6万千瓦,城乡电网改造项目全面完成,电力供应水平进一步提高。火电一期、钨矿采选、巨龙建材新型干法水泥、荷兰爱味客马铃薯全粉等220多个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为加快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趋势前瞻∶机遇叠加、面临挑战,发展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五年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周期的回升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将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处于发展方式重大转型时期,技术创新、低碳经济及绿色增长成为关注热点,经济社会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张掖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全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从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更快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批复实施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在产业优化升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重大项目布局、基础设施及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张掖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提供了巨大支持和新的动力;国务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实施,将加速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步伐,有利于张掖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全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张掖在河西走廊\"居中四向\"的区位优势更为明显,在通道经济和战略走廊中的作用更为突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商贸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条件更为优越;\"十一五\"时期张掖经济快速发展,为\"十二五\"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临的挑战。一是来自自身发展的压力。张掖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仍较突出,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工业弱、财政穷、就业难的基本市情还没有根本变化,仍处于扩大质量、调整结构、夯实基础、强化保障、加快发展的阶段,争先进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压力增大。二是来自生态环境的压力。祁连山、黑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加大。三是来自区域内竞争的压力。周边地区的竞相发展,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吸引力日趋增强,对张掖的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四是来自社会矛盾凸显的压力。\"十二五\"时期,张掖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协调多方利益和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难度越来越大。

未来五年,张掖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利好形势。应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顺应发展潮流,抢抓发展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推动张掖市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发展。

三、对策建议∶准确定位、把握着力点,实现发展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尽管未来张掖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依然较多,只要张掖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把政策机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困难挑战转化为发展驱动力,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奋力而为,就一定能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宏伟目标,实现张掖经济社会新跨越。

(一)大力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劳动力和产业等优势,突出区域特色,突出发展重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按照\"一心、两带、四区\"空间布局,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生态品牌,建设生态文化,推动生态文明大市建设;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生态、安全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大市建设;借助立体枢纽通道,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旅游和现代物流业五大支柱产业,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推动通道经济特色市建设;发扬民族和睦团结的优良传统,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市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强化生态、人文、特色张掖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宜居宜游宜商绿洲城市。

(二)加速培育产业支撑。依托本地资源,高起点、特色化,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玉米制种、马铃薯、葡萄、高原夏菜、肉牛等特色产业;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配套设施,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立足后发优势,拓宽发展领域,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围绕国家建设河西新能源基地,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建设步伐,努力把张掖建成河西新能源基地重要支撑点;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充分发掘矿产资源优势,抢抓国办47条支持建设\"张掖钨钼生产基地\"的机遇,加快钨钼资源开发,推进深加工项目建设,培育钨钼冶金新材料产业集群,增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加快铁矿整合步伐,大力实施铝镁合金、锶镁合金、铬铁等重点项目,培育矿产资源加工转化产业集群,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建材、冶金、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传统工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生态经济、通道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和战略性新型产业来培育,高起点修编张掖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三)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合作,促进组团发展,拓展发展空间。坚持互利共赢、合作发展,加强与青海、内蒙古、新疆等周边地区的合作,深化与酒嘉(酒泉、嘉峪关)、金武(金昌、武威)等省内地区合作,积极融入河西新能源基地、河西冶金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建设,共同建设区域经济合作区,通过设立\"园中园\"、开辟\"项目特区\",为周边地区矿产、农畜产品资源加工转化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企业和民间贸易组织的纽带作用,广泛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民间经济贸易,拓宽合作空间,推动通道经济发展。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战略投资合作,进一步拓宽国际合作渠道。

(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促进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健全完善促进机关作风转变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切为发展让路、一切为项目服务的良好氛围和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市场平台、融资平台等各类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建立健全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考核体系,强化工作责任,加大督促检查,加强激励约束,凝聚发展合力,推动张掖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不断推进循某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奋勇争先再创一流全力推进和平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汇报发言

加快追赶跨越推进体育事业发展思考

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奋力谱写房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篇章

全面提高党建水平助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努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站在新起点推进新跨越

快推进张掖经济社会新跨越发展的思考
《快推进张掖经济社会新跨越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