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观《活着》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22:01: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观影片《活着》有感

我不太喜欢看国产的片子,觉得他们要么是“黑社会”,要么是“无聊的喜剧”抑或是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感觉嚼之无味,或者说是不对胃口,那些片子我大都是“看一遍就不想再看第二遍”,渐渐对于这一类片子第一遍都不想看了。 我觉得看电影不仅仅是在打发时间,也不只是欣赏艺术来获得一种享受,更重的是,要从这些作品中收获一种感动、一丝感慨、一份感悟。

此前零星的看过电视剧《福贵》,那是年纪小,也没有多少感触。第一次看影片《活着》是在王老师的课上,课后找到文件资料,当天晚上就从头到尾又细细地看了一遍,感动、感慨和感悟在不经意间涌上心头。

故事的梗概是地主儿子富贵输掉了祖产,气死了父亲,气走了老婆家珍,一年后福贵改过自新,家珍带着女儿凤霞和儿子有庆回来,一家人过起来贫穷但还是幸福的生活。但是随后富贵又被抓去当兵,解放后一家人团聚,平淡的生活却被噩梦搅乱。一儿一女先后死去,但是夫妻二人继续着他们的生活,因为“活着就好”„„

影片中主人翁的命运是悲惨的。虽然只是一个编造的故事,却真实反映了那个年代中国普通老百姓艰难困苦的处境,仿佛将今天的我们重新置身于那个境况。苦难的日子不能忘!另一方面,故事中却又有令人感动的质朴的感情。心地善良的中国农民,他们没有很好物质和精神生活,却有最纯朴和实在的心地。在中年以后的福贵和家珍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朴实忠厚,过着平淡劳苦而又安稳实在的生活。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正如人们熟知的那样,任何人物,尤其是大多数的小人物的命运都是和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所密切联系的,甚至可以说,社会决定了人们的命运。一个小人物在巨变的历史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幸和坎坷总是缠绕着他。与其将种种不幸归结为自己的“失误”,不如直接说是由于社会的”病变”所致.解放时期社会动荡暂且不说,就新中国成立后而言,”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完全就是一种病态,这致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备受其害.然而普通人民只能去默默地忍受,坚韧的活着.正如作者余华所解释的,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影片从侧面揭示了我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所走过的错误经历,成为”禁片”.然而,我个人觉得,没有到要被禁的地步,是我党对此过于敏感了.其实,在一个政党的发展过程中,就好比一个人的成长,走弯路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没有必要去勉强的保护一个完美的形象,这样的做法只会欲盖弥彰,加深人民大众与政党之间的矛盾.现在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说明了我们的政党是有能力领导国家带领人民的.但是,为什么不向人们承认自己以往以及现在的不足呢?这样会让人们感觉更真实更值得信赖.也许,政党有他自己不便说出的”苦衷”.不论如何,人,作为一种生物,就要好好的活着,正如福贵所说”千好万好,活着就好.”生命是一切的承载体,没有了生命,一切皆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一部成功的作品,福贵的悲惨命运让人感慨,而他在经历种种磨难之后仍然坚韧的活着,那种对于生命的诠释,更让人感动,使人有所感悟.看《活着》,是一种成长.

观《活着》有感

观《活着》有感

观纪录片《含泪的活着》有感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观《活着》有感

活着有感

活着 有感

读《活着》有感

读《活着》有感

读活着有感

读《活着》有感

观《活着》有感
《观《活着》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看活着有感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