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公民出境游不文明行为对策探讨

发布时间:2020-03-03 19:25: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摘 要】 文章列举了近年来中国出境游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的负面影响,分析了出境游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认为首先要客观对待,不要夸大其词,要积极应对:游客要入乡随俗,尊重他国民族和文化;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旅行社,为自身平安出游提供保障;旅行社应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安排专门的人员和领队;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城市有为游客文明旅游创造条件的义务;我国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媒体及互联网等平台做好有关文明出游的宣传;政府部门要出台一系列政策,营造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围。

【关键词】 国民素质;软实力;游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出境游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国家旅游局统计显示,2001年到2010年,出境旅游人数由1213万人次增加到5739人次,增长了373%。2011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7025万人次,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世界第三大出境消费国。2014年,中国出境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同比增长19.5%,中国正在从世界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15年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尤其是因私出境旅游的快速增长,成为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改善、对外交流扩大的最直接、最生动的见证。面对可观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着力吸引中国游客,相继出台颁布了一系列的签证新政,使出境旅游越来越便捷,以期达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良好经济效果。

与此同时,中国出境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负面报道引起国内外议论,如在埃及神庙刻下“丁锦昊到此一游”、法国卢浮宫水池中泡脚,向空乘人员泼热水导致泰国航班折返等等。以上虽属个例,但严重损害个人形象,也容易招徕对整个国家的形象及民族性的错误评判,某种程度上也会对我国出境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提升出境游中国公民的文明素质,既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举措,又会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净化与美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更是塑造中国公民良好国际形象、增强中国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一、文献综述研究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研究是旅游伦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出境游”为主题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期刊网列有136篇文章,其中26篇涉及“出境游不文明行为”主题,以不同的视角对我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专项研究,如: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我国游客在境外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内在机理及心理原因。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国民素质、传统文化、跨文化交流等因素进行研究。从经济学角度指出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所产生的预期收益要大于预期成本。从社会关系的角度,采用归类归因研究,分析各类不文明行为易发人群相应的社会关系。以上,均有助于对该问题研究的深化,但却不能全面地、系统地看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因而无法提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对策来解决现实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出境游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及影响

1988年,我国学者侯书山在“文明行为的基本含义浅析”一文中谈出,文明行为是指能把主观需要同客观可能性有机结合而进行的创造或消费社会财富的行为。我国出境游客不文明行为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产生的原因虽是复杂多样的,但都离不开旅游者内在的心理因素及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者素质低下、自律意识薄弱、道德观念弱化、环保意识差、自我为中心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是影响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外在环境是指旅游者从小生活的社会氛围,所接触的人和事及受教育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看,外在的大环境影响旅游者内在的心理,又间接的影响旅游者的行为举止。

中国公民的不文明行为是一种日常行为习惯的延伸,在陌生的环境下,自我约束力下降,有恃无恐的“我行我素”行为都会带来严重后果。首先,游客的惯性思维无意识中会与景区工作人员、当地居民的道德观念产生冲突或口角矛盾,从而大大降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愉快体验和舒适度。其次,旅游者的不规范举止可能造成公共设施的受损,加大景区基础设施的损耗,使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威胁景区的生存和吸引力,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再之,游客在出境游中的不文明行为也必将有损目的地居民对中国公民的印象,不利于目的地和我国进行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客观看待出境游不文明行为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是导致中国游客“被不文明”的主要原因。某些媒体以“博眼球”为第一诉求,采用哗众取宠的方式,不加分析地进行贬低,透过“自我丑化”的表象恰恰体现了其过度自卑的弱国心理。中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游客文明素质和旅游市场的规范化管理相对滞后,这势必会出现一些引起海内外舆论关注的“成长中的烦恼”,这是中国旅游市场走向世界民族之林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梯,不必夸大其词。我们只需冷静、客观地予以对待,及时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切勿一味跟风、疯狂抹黑中国人的整体素质,而正中不怀好意、居心叵测之徒下怀,引发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

2014年,美国在线旅游网站triposo对数千名用户进行了一项关于“你认为哪国游客最糟糕”的调查访问。调查结果显示,前10位游客名声最堪忧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德国、印度、法国、意大利和巴西。足见,不文明的行为并非是中国特有,更不能印上中国标签。经济发展、签证程序简化、人民币升值以及交通工具的多样化等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叠加,使中国位居世界客源地第一。截至目前,对中国团队游客开放的全球旅游目的地国家也已超过100个。如此庞大的客流量,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这并不代表1.17亿人中的多数,更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人的国民素质。不文明的中国游客只是特例,不文明事件的比例不足万分之一。

四、出境游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应对策略

诚然,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还不相适应,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称,与世界发达国家公民素质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我们应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改变不文明的陋习,才能缩小差距,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改善中国游客的国际形象,成为中国“走出去”形象战略中的文明大使。 作为游客自身,入乡随俗,对其他民族和文化的尊重,是游客在国外举止得体的重要前提。公民的旅游行为文明与否,是我国国情和公民综合素质高低的直接体现。不论是团体游、深度游还是背包游,每个人都是国家文化与文明的代表,言谈举止之间彰显国家形象。因此,出行前慎重调研,选择有资质、有实力、合格规范的旅行社,为自身平安出游提供保障。在出境游期间,若出现纠纷或权益受损情况时要理性维权,避免因采取过激行为,违反当地法律,造成自身权益进一步损失或其他不良影响。

旅行社是组织、接待旅游者和安排旅游服务的重要环节,具有倡导文明旅游的宣传义务。旅行社应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安排专门的人员和领队,在旅游过程中向游客讲解有关文明旅游、入乡随俗、遵守法规等要求,通过行前知晓、行中遵守、行后总结等多种提醒方式,切实保障各个团队的文明出游。同时,旅行社还需要对导游群体进行定期的文明旅游规范培训,强化导游对游客文明旅游的引导,积极推广贴心服务、文明服务,保障旅游品质。

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城市有为游客文明旅游创造条件的义务。景区要完善自身的设施建设与管理,在人员密集的旅游景点和游览线路上配备“文明旅游提示牌”等硬件设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文明旅游环境。酒店、航空公司、路面交通运输部门也应增添体贴入微的温馨提示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营造文明旅游氛围,引导人们摒弃不文明的行为,鼓励大家文明出行、文明旅游,使旅游活动更加文明有序的开展下去。

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及互联网等平台做好有关文明出游的宣传,特别是树立文明旅游典型,将旅游中应有的行为潜移默化的传递给每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强化人们文明旅游意识和自律意识。各地的旅游协会等行业组织机构,要将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发起“文明旅游倡议书”落到实处,落到明处。提倡旅游业界和广大旅游者达成“文明旅游”共识,将《游客文明旅游承诺书》作为与游客签订的旅游合同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此规范并约束游客进行文明旅游。

政府部门要出台一系列政策,营造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围,促使旅游成为国人休闲放松的重要选择。2013年5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提出一系列文明旅游的倡议。同年,中国第一部旅游综合法规正式实施,共设10章111条,其中明确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此外,对未认真履行好文明旅游引导职责的旅游社和领队,旅游管理部门也应依法给予处罚,对涉事游客不良行为信息通过省旅游行业协会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再由相关部门监督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五、结论

旅游已发展成为世界公民间重要的文化交流形式。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是旅游者内在的心理因素及外在的环境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在全面提升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更要从游客、景区、旅行社、管理部门以及政府机构等多个方面,多措并举地提升旅游者的文明素质,对旅游业的长久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还将对旅行社运营模式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提供有力支持。

不文明行为

山西事业单位申论热点:国人出境游不文明行为频发

拒绝不文明行为

告别不文明行为

十大不文明行为

告别不文明行为

不文明交通行为

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原因和对策

中学生不文明行为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公民出境游不文明行为对策探讨
《中国公民出境游不文明行为对策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