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延庆东部山区红色遗址简介

发布时间:2020-03-02 10:50: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延庆县东部山区革命遗址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平北地区最早发展党员的革命老区位于大庄科乡沙塘沟村。这里是昌延联合县的中心区,三次挺进平北开辟根据地的共产党八路军最早在这里驻扎,并始终以此为基地。解放战争时期,是根据地的巩固区。因此被命名为“平北红色第一村”。以沙塘沟村为核心,周边遍布着众多革命遗址,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其中以平北红色第一村遗址,昌延联合县诞生地——霹破石村和白龙潭烈士纪念碑最为著名。并且三处遗址距离较近,遥相呼应,是探寻革命遗迹,重温红色理想的好去处。

之一:平北红色第一村遗址

名称:平北红色第一村遗址。 地址:延庆县大庄科乡沙塘沟村。 形成时间:2003年。

保存现状:建筑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保存现状评估:该展览保存完好,是延庆县爱国主义和党员教育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现存展馆面积较小与放映厅共同使用,正在准备搬迁,重新布展,新址已经选好。

建议:该遗址自修建以来,是对广大群众、共产党员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发挥了教育功能。建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重建展馆的同时,加强对后七村的其他遗址保护、利用和宣传,形成红色游路线。

遗址形成的历史背景:位于延庆县大庄科乡沙塘沟村。 抗日战争时期,平北地区最早发展党员的农村(沙塘沟),被命名为“平北红色第一村”。大庄科乡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是平北开展根据地最早的地区,是昌延联合县的中心区,三次挺进平北开辟根据地的共产党八路军最早在这里驻扎,并始终以此为基地。解放战争时期,是根据地的巩固区。1938年春,为支援冀东人民抗日武装暴动,八路军第4纵队挺进冀东,途经大庄科后七村地区,留下部队,播下了抗日火种。6月,在大庄科东部建立滦昌密临时联合县政府。县委书记刘国梁,县长张书彦。1938年10月,支援冀东大暴动的宋时轮、邓华第四纵队经平北撤回平西,留下刘国梁、张书彦、史克宁等在沙塘沟一带活动。他们深入群众了解情况,物色党的发展对象。经过3个多月的工作,于12月12日,发展沙塘沟的张福、张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又发展张瑞、张银、张殿、胡殿鏊入党。这是延庆农村乃至平北地区农村发展的最早的党员。1939年底,冀热察区党委确定“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发展平北”三位一体战略任务后,1940年1月八路军挺进大队掩护平北党政干部20多人进到后七村的霹破石。1月5日宣布昌延联合县政府正式成立。随后,昌延县建立5个区政权,后七村(铁炉、沙塘沟、景而沟、霹破石、里长沟、董家沟、慈母川)为中心区(一区),大庄科东部为二区。

抗日战争时期,沙塘沟党支部领导人民进行反“围子”斗争,取得了胜利。1940年5月28日,10团团长白乙化率1营及团直属队到达沙塘沟,打败了十三陵黄花城、永宁、大庄科3000余敌的侵犯,击毙了伪营长苏庆生以下40余人。这是10团主力进入平北的第一仗,即沙塘沟反击战。另外沙塘沟人民还自愿组织起来支援抗日游击队和八路军,为八路军作鞋、送情报、组织运输力量为前线供应物资,出色地完成了支前任务。广大青年积极参军参战。为尽快培养地方干部和发展党员,中共昌延县工委于1940年举办了几期训练班,吸收各村积极分子参加。先发展19

38、1939年物色的骨干对象为党员,并提拔一批当地干部。以沙塘沟为中心的大庄科后七村地区人民始终响应党的号召,开展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培养输送了大批革命新生力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竭尽全力配合主力部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3年“七一”前夕,在县委组织部、县党史办、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单位帮助下,在平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沙塘沟村举办“平北红色第一村”革命传统教育展览。展览的内容包括3个部分。一是抗日战争时期,平北地区革命发源地——大庄科党组织、党员的发展,以及宋(时轮)邓(华)纵队领导人民同日伪军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二是解放战争时期,大庄科人民开展土地改革和积极支援解放战争情况;三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庄科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展览共有28块展板并搜集了大量真实的革命文物。

“平北红色第一村”沙塘沟村革命教育基地自揭幕以来,吸引了大批北京高校大学生,为首都高校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展了空间,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委教工委、市教委、市大学生联合会等5家单位联合授予“平北红色第一村”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

平北红色第一村建筑全景

平北红色第一村展馆

平北红色第一村——沙塘沟村

之二:昌延联合县诞生地——霹破石村

名称:昌延联合县诞生地——霹破石村 地址延庆县大庄科乡霹破石村。 形成时间:1940年。

保存现状:该遗址为自然村落。 保存现状评估:一般。

建议:建议在沙塘沟重建展馆的基础上,在该村修建纪念设施。 遗址形成的历史背景:昌延联合县政府诞生地——霹破石村,位于延庆县大庄科乡霹破石村。昌延联合县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边区平北抗日根据地建立的县级建制。位于今北京市北部,京包铁路以东,京古铁路以西,包括昌平、延庆两县接界的山区、半山区和部分平原区。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隶属于冀热察区党委平北地委。1938年夏季和1939年七八月间,八路军武装力量和部分地方工作人员两次进入这一地区开展抗日活动。1940年初,在霹破石村正式成立昌延联合县政府,胡瑛任县长;5月,成立中共昌延县委员会,徐智甫为书记。昌延联合县成立后,主要配合十团在后七村(里长沟、董家沟、景而沟、沙塘沟、铁炉、慈母川、霹破石)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巩固根据地中心区抗日成果,领导昌延县军民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42年4月,改属北岳十二地委领导,1943年2月,改为北岳十一地委平北地分委领导,1944年9月,改为冀察十一地平委北地分委领导。昌延地区当年是伪“华北政务委员会”、“蒙疆自治政府”、“满洲国”三个日本傀儡政权统治区域的结合部,扼制着日军占领的大城市北平和京包、京古铁路,也是沟通平西、冀东两大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重要。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都曾指示,要在那里“创造游击根据地”。 1944年12月,昌延联合县撤销,分别成立昌平县和延庆县。

目前,霹破石村自然村落,没有进行保护和利用。

昌延联合县诞生地——霹破石村

霹破石村口标志

之三:白龙潭烈士纪念碑

名称:白龙潭烈士纪念碑遗址。

地址:延庆县大庄科乡昌赤路东白龙潭桥东北坡上。 形成时间:1987年7月。

保存现状:该纪念碑与当地一座旧庙处于同一平台上,由公路通往平台的台阶已经修建。

保存现状评估:一般。

建议:建议在昌赤路边设立标识。

遗址形成的历史背景:白龙潭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延庆县大庄科乡,白龙潭桥东北坡上,昌(平)赤(城)公路东侧。延庆县大庄科乡位于延庆东南山区,昌平县接壤。由于大庄科地区多高山峻岭,地势复杂,抗战时期是从昌平深入延庆北山的理想通道。在中央军委决定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连接冀东和平西两大根据地时,宋时轮和邓华率领的八路军第四纵队在大庄科后七村地区埋下了抗日火种,组建了游击队,开展抗日活动,并建立了昌延县联合政府。在大庄科地区,发生过太子沟战斗、沙塘沟战斗等平北地区影响比较大的战斗,大批有志青年参加了革命,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岳坦、卫兴顺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

岳坦,1914年出生于大庄科水泉沟村,1940年1月参加抗日游击队,曾任中队长。1943年6月19日,为掩护二区区长刘文科和通讯员转移,身负重伤,不幸被捕。在敌人押送他回据点时,路过白龙潭,岳坦趁敌人不注意转身跳入断崖下的白龙潭。

卫兴顺,1918年出生,大庄科乡汉家川村人,1940年参加革命,9月入党。曾任老十团一连一排长,县二区游击队长。1944年3月,被敌人杀害。

1987年7月,中共大庄科乡委员会、乡人民政府和大庄科乡广大人民群众,在岳坦烈士的牺牲地——白龙潭旁的北山坡上修建纪念碑。以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后人不断发扬革命精神。

纪念碑坐北朝南,由白色大理石碑身,花岗岩底座、平台和护栏组成,正面镌刻“革命精神永放光芒”,背面的碑文记载了岳坦、魏兴顺、岳忠等近百位为革命捐躯烈士的生平事迹。

白龙潭革命烈士纪念碑,1995年被定为延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潭烈士纪念碑

岳坦牺牲地(白龙潭烈士纪念碑山下的白龙潭)

红色武汉:遗址名单

参观红色遗址感想

开发道里红色遗址

北京红色遗址集锦

乐山市红色遗址调查报告

保护红色遗址留住红色财富

延庆

重庆抗战文化或红色文化遗址观后感

新闻10参观红色革命遗址心得体会

辽宁省东部山区河流河道生态治理方法研究

延庆东部山区红色遗址简介
《延庆东部山区红色遗址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延庆简介 延庆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