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发布时间:2020-03-03 03:54: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结合创作背景,读懂本词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2、理解本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情感,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雄心壮志。

3、体会意象,理解本词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指导诵读,把握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雄心壮志,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意象,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法设计:

在预习的基础上指导诵读,以预习学案为依托引导探究,当堂背诵。

课时安排:2课时

《沁园春 长沙》预习学案

一、回忆初中学过的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雪》,复习有关词的知识,与本课要学的《沁园春 长沙》作比较阅读,看看自己有怎样的收获。

二、查找资料,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

三、结合注释或查找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反复朗读《沁园春 长沙》,注意把握节奏,了解词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进一步阅读,思考下列问题:

1、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是怎样描写的?景中融入了怎样的情感?注意理解上片结尾一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蕴含的深意。

2、词的下片转入回忆,作者回忆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注意理解下片结尾一层的象征意义。

五、提前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背景,指导诵读本词,指导赏析词的上片,引导学生探究作者触景生情而作的深沉思考,背诵上片。

一、导语设计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革命的领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有着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人。同学们学过他的哪些诗词?(背诵《沁园春 雪》)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毛泽东的词,这就是《沁园春 长沙》。(板书课题)

二、介绍本词写作背景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正蓬勃发展。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地方,在长沙逗留期间,他重游了橘子洲,眺望湘江秋景,追怀往昔岁月,胸潮澎湃,于是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词。

三、指导诵读

1、选一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朗读本词,读后大家评一评

2、教师指导朗读要领:

朗读要有层次。上片主要内容是写景(中间七句),前后各一层,朗读写景部分要注意画面的呈现,结尾一层转入思考;下片主要内容是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中间七句),前后各一层,前一层过渡,后一层煞尾。

情感的把握。景中有情,忆中有情,结尾更是豪情满怀。

节奏要分明。注意标点,区分节奏,例如上下片中间七句,句节呈现二二三的形式。

3、全班齐声朗读,要求读出情感。

四、指导赏析词的上片

(一)上片的结构:三层。开头三句是起句,中间七句写景,结尾三句煞尾。

(二)赏析起句

1、开头三句叙述了哪些情况?(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么样)

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眼前湘江之水向北滚滚流去。(注意词的语序)

2、“独立”一词还有怎样的效果?

“独立”一词不仅表示一个人,还能让人想象毛泽东面对滚滚而去的湘江那样一种中流砥柱的形象。

(三)赏析写景

1、“看”字领起写景,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山、林、江、舸、鹰、鱼、万类

2、作者选取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描写这些景物?这些词语为什么生动?

万、遍、层、尽染、漫、透、百、争、击、翔、竞

3、这七句对景物的描写还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远近相间、俯仰结合、有动有静、对照鲜明

4、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一幅湘江秋景图?融入了怎样的情感?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精神?

是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画面壮阔的湘江秋景图。

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秋景完全没有过去诗词中那种肃杀感伤的情调,而是充满了赞美热叹,体现了他博大的胸襟和昂扬乐观的革命精神。

(四)赏析结尾

1、面对如此绚丽壮观的湘江秋景,这样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作者思绪万千,他想到了什么?

由谁来主宰大地的沉浮

2、怎么样理解毛泽东想到的这个问题?

“沉浮”指盛衰,主宰大地的盛衰也即主宰中国的盛衰,毛泽东实际上想到的是由谁来主宰中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

作者有观览景物而产生理性的深远的思考,直抒胸臆。那么由谁来主宰中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呢?作为一个满怀革命理想,充满必胜信念的革命家,毛泽东是有这个雄心壮志的。

(五)朗读上片,当堂背诵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沁园春 长沙》跟《沁园春 雪》写于不同时期,我们却同样能感受到毛泽东的胸襟气魄和革命情怀。

完成《同步训练》,熟读下片并背诵。

板书设计:

上片:三层

起句“独立”

写景“看”湘江秋景图: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画面壮阔

热爱赞叹博大胸襟昂扬乐观

结尾深沉的思考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诵读赏析词的下片,理解“峥嵘岁月”,感知同学少年的精神风貌和革命斗志,理解结尾的象征意义,总结本词主旨,概括写作特点。当堂背诵。

一、导语设计

在词的上片中,作者面对湘江秋景触动了深沉的思考,发出了“谁主沉浮”之问,这个问题在词的下片得到了含蓄的回答。

二、指导赏析词的下片

(一)下片的结构:三层。开头两句是换头(过渡),中间七句追忆,结尾三句煞尾。

(二)赏析换头

1、这两句在本词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携”、“侣”表明了什么?

过渡。由上片过渡到下片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毛泽东1911年-1923年在长沙读书求学,12年的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令他难忘,他也曾和同学一起来橘子洲游览,在湘江里游泳。“携”、“侣”表明了同学关系亲密、团结。

2、作者为什么称往昔的岁月为“峥嵘岁月”呢?

见注释。往昔的岁月是不平凡的、不寻常的,那又为什么呢?且看下面的回忆。

(三)赏析追忆

1、令作者难忘的是什么?

同学少年旺盛的风采才华,强劲有力的书生意气,他们在做什么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2、这样的同学少年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

他们是书生,却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迂腐之辈,他们是青年,却不是“我拿青春赌明天”的某些当代青年,他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他们有理想有才华,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要改造旧中国、旧世界,他们分明是一群革命青年,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英勇无畏的革命志士。毛泽东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这样的生活岁月也是战斗的岁月,难道不是“峥嵘岁月”吗?

(四)赏析结尾

1、最令作者难忘的是什么?为什么呢?

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那是我们同汹涌的急流搏击,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的体现,具有这种精神的革命志士必将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革命的胜利

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用了象征手法,犹如特写镜头,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象征了革命志士英勇无畏改天换地的战斗精神。含蓄而巧妙地回答了上片的问题,即主宰中国命运的必将是新一代的革命者,也揭示了本词的主旨。

(五)朗读下片,当堂背诵

三、概括本词的艺术特点

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上片重在写景,景中有情;下片重在抒情,情中有景。

2、语言极富有表现力。

3、运用象征手法揭示主旨。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青年毛泽东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凸显出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战斗的精神。

作业:完成《同步训练》,背诵全词。

板书设计:

下片:三层

换头过渡

追忆峥嵘岁月

同学少年

结尾象征主旨

教学反思

革命青年

高一语文《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

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