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楼板裂缝防措施

发布时间:2020-03-03 22:18: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概述

混凝土楼板裂缝是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一种常见病害,也是近年来房屋消费者比较普遍投诉的质量热点问题。混凝土楼板一旦产生裂缝不仅威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也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尤其是住宅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和生活安定。已引起设计、施工企业及有关部门的严重关注。因此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是急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水泥混凝土是一种脆性非匀质工程材料,其内部存在大量微细裂缝和不同大小的孔隙,抗拉强度很低,抗裂性也较差。所以混凝土结构物很容易产生裂缝,也可以说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一个带普遍性的技术难题。产生裂缝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裂缝的形式、宽度还各有不同。对于混凝土裂缝允许最大宽度,各国不同行业都有各自的规定,其差别并不很大。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详见下表: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

二、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1、不均匀沉陷裂

1.1原因分析

结构构件下面的地基未经夯实和必要的加固处理,再砼浇筑后,由于地基浸水而引起不均匀沉降,或模板刚度不足,支撑体系间距过大,支撑底部松动,无设垫板,拆摸过早也会导致不均匀沉陷裂缝的出现。

1.2防治措施

对软弱土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基土严禁用淤泥、腐朽土、冻土、耕植地、膨胀土和含有有机物质大于8%的土作为填土,填土应分层夯(压)实,填土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有关规定,填土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对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90%。

加强模板施工方案编制计算,正确验算模板支撑体系的强度、刚度和挠度,强化现场模板安装与方案的统一,严格实施同条件试块拆模规定,禁止过早拆模。

2、混凝土收缩裂缝

2.1原因分析

混凝土收缩分湿度收缩和自收缩。湿度收缩是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小,收缩也小,因而内外收缩受到互为约束,出现拉应力导致收缩应变产生。当应变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引起裂缝出现。自收缩是水泥水化作用放出大量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引起混凝土自干燥,造成混凝土宏观体积减小,同时也受到外部条件约束,引起混凝土自收缩,导致裂缝产生。

2.2防治措施

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选用良好级配的砂石骨料和低热或中热水泥,严格把关砂石含泥量和外加剂的掺用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强化混凝土振捣密实的管理,掌握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的二次抹压时间,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减小混凝土收缩量。

3、设计构造缺陷裂缝

一些住宅工程现浇混凝土楼板多在板角出现450斜缝及预埋线管处出现裂缝,且裂缝多为穿透性,宽度在0.3mm 以内,其原因大致 如下:

3.1原因分析

3.1.1混凝土楼板厚度小于100mm,板中预埋水电管道交叉重叠大于两根,或距板角点1.2m半径内埋设管线斜贯两直角边,以及预留管孔削弱混凝土构件1/4截面以上未采取加固措施。

3.1.2建筑平面板角处及板跨度大于3.0m者四角未设放射筋和相邻跨度相差2.5倍以上,且小跨板面筋未拉通,混凝土构件配筋率小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最小配筋率要求。

3.2预防措施

3.2.1现浇楼板厚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表10.1.1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要求,跨度较大现浇楼板厚度的确定应考虑板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挠度的计算值应符合规范要求,住宅现浇楼板应按不出现裂缝计算。

3.2.2现浇楼板配筋计算应严格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12条的规定。单向板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筋。板的最小配筋率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可适当提高。现浇板配筋宜采用“细筋密筋”的配筋方法。在最大裂缝宽度验算时,其值主要取决于钢筋直径和受拉钢筋表面特征系数。所以宜选择细直径的变形钢筋,以增大钢筋和混凝土接触表面,提高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有针对性的布置构造钢筋。建筑物两端开间受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以及外端约束影响极易出现楼板开裂现象,宜设置双向双层钢筋或在现浇楼板板角处增设以角点为中心,长度为长边1/3 跨长的负弯矩辐射钢筋,且连续板的中跨支座处负弯矩钢筋不应断开,尤其平面形状不规则的楼板应合理布置构造钢筋,除受力满足要求外,分布筋间距均加密,且≤200mm,增强混凝土板抗温度、干缩变形能力。

3.2.3隐蔽管道:现浇楼板内敷设电线管时,应避免交叉敷设,若必须交叉敷设应采用接线盒的形式,电线管管道直径大于板厚1/3或多根管道集中布置时,应在管道上下部加设宽度不小于400 mm的φ4·100 mm的钢丝电焊网片作为加强措施,电线管应尽量平行楼板受力方向(或双向板的短边方向)布设。

4、不当施工引起裂缝

从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情况分析,裂缝大多数均发生在板角呈450 斜裂缝和预埋线管处裂缝。多数裂缝的宽度均在0.3 mm 以内,非危及结构的穿透性裂缝,其发生的主要施工原因有如下:

1、1原因分析

4.1.1梁板模板安装没有编制作业方案,支撑体系没按规定进行模板设计,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过早拆模,盲目赶工。特别在早拆体系或后浇带位置出现二次支撑。

4.1.2钢筋绑扎间距不均,扎丝不牢,特别踩筋造成负弯矩钢筋位移变形,使钢筋位置超过规定要求而又没及时整改,导致现浇混凝土楼板有效厚度减小,降低楼板刚度引发局部开裂。

4.1.3预拌混凝土泵送施工:泵送混凝土要求骨料粒径较小,塌落度大,一般为120~160 mm..通常又掺有缓凝剂。为满足砼强度要求又必须增大水泥用量和水灰比。因此在施工后极易形成较厚的浮浆和加速水泥水化过程的热量大量放出,也使砼初凝和初凝到终凝时间相对比现场拌制砼时间推迟和延长,导致砼施工难以把握初凝前二次振捣和终凝前二次抹压施工工艺的最佳时间,引其砼离析和水泥水化热作用诱发砼表面塑性裂缝和收缩裂缝产生。

4.1.4盲目追求施工进度:主要表现在模板配备不足,模板周转时间不能满足每一结构层施工时间,而出现不按规定只考虑工期提前拆模,或过早安排上层结构施工放样、堆载钢筋、模板导致养护时间不足,影响早期砼养护效果,诱发早龄低强度砼断裂内伤。

4.2预防措施

4.2.1强化模板工程作业方案编制和审批制度,认真计算模板支撑体系,确保模板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严格按规范要求安装模板,做到方案与现场一致。加强拆模同条件砼试块留置,严格控制拆模时间,认真执行《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第4.3.1条规定,杜绝以往经验拆模做法。

4.2.2对双层板筋间及板面负筋增设有效支承马登,支承马登筋直径不小10mm,间距不大于600×600 mm ,同一方向上的支承筋不少于一道。有效设置足量的砼垫块,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加强现场砼浇捣施工管理,强化操作平台铺设,防止施工操作人员直接踩踏负弯矩钢筋,落实浇捣过程的钢筋看护,随时将位移、变形的钢筋复位,确保其位置准确。并结合马登筋设置一定数量的标高控制点,同时在浇捣过程用探针等专用工具随时检查砼厚度和保护层厚度,确保现浇楼板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4.2.3在配制砼时合理选择水化热低、高标号水泥品种,有效地减少单位砼水泥用量和水的用量来降低砼收缩量。在预拌砼施工中严格按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要求组织实施,适当延缓砼振捣时间,或在初凝前用二次振捣以及终凝前用二次抹压来减轻因离析引其砼表面的裂缝。按不少于14天要求养护保证砼表面湿润,以提高砼的抗拉强度减少塑性、干缩产生的不规则裂缝。

4.2.4编制切合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增加模板资源投入,加强同条件试块强度决定拆模时间管理,杜绝经验盲目拆模行为,落实砼浇筑完毕12小时后开始浇水养护,克服因施工放样停止养护的不规范做法,禁止在浇筑砼强度未达到1.2Mpa /mm2 之前上人施工或堆载钢筋、模板等物料,消除砼早龄低强度的断裂内伤。

楼板裂缝修补措施

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楼板裂缝渗水处理措施

现浇楼板裂缝施工防治措施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处理措施

3#楼板裂缝质量通病处理措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防治措施

楼板裂缝处理方案)

楼板裂缝处理方案

楼板裂缝整改方案

楼板裂缝防措施
《楼板裂缝防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