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件18:团代会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7:12: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共青团宁波大学第五次代表大会暨 宁波大学第六次学生代表大会文件(18)

高举旗帜

开拓进取

团结带领团员青年为我校建设国内一流

地方综合性大学贡献青春力量

——在共青团宁波大学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草

案)

(二O一一年六月十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同学们:

现在,我受共青团宁波大学第四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寻找共青团工作新的增长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引领全校团员青年奋发有为,为实现学校“十二五”跨越计划贡献青春和智慧。

第一部分:过去三年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自2008年5月我校第四次团代会召开以来,宁波大学共青团工作在学校党委和团省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教育理念和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强团的思想引领、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和团的自身建设等工作,开创了崭新的工作局面,实现了我校共青团工作新的跨越。

一、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突出主题,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取得新成效

1.主题教育长盛不衰。把握政治导向,紧扣时代脉搏,围绕重大纪念日和重大事件的教育契机,开展各类集思想性、实效性为一体的主题教育。三年来,围绕五·四运动9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节庆日开展了很多形式丰富、参与性强的主题教育。主题教育已成为团组织凝聚青年、教育青年、引领青年的有效载体。团委组织实施的“国庆观礼—宁波大学师生同瞩国庆阅兵式”活动还受到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

2.“明德”系列德育教育活动系统推进。2010年开始,校团委全面规划宁波大学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格局,拟订了“责任、坚忍、感恩、正直”四大主题活动,分别在四个学期开展,旨在通过大学四年两个循环的德育教育,帮助广大团员青年树立“明责任·知坚忍·懂感恩·讲正直”的意识。“明德·责任”德育教育主题活动中,依托全校辩论赛、新生辩论赛、新生演讲赛和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展开。“明德·坚忍”德育教育主题活动以“一校一主题,一院一亮点,一支部一特色”为活动主线,以“天天”系列行动、学生干部精神大讨论、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等为主要载体,开展钻研篇、坚韧篇、进取篇、耐挫篇4个部分的活动。随着责任、坚忍两大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系统展开,德育教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3.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成效显著。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着力打造青年人才学院、业余团校、理论研究型社团“三位一体”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全面改革青年人才学院,以“来源于学院、培养于学校、输送回学院”的培养原则,共培养学员122人,其中党员比例81.4%,结业后担任校、院重要学生组织学生干部比例达76.7%,培养出了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学习成绩优异、演辩能力出众、组织协调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干部典型。业余团校以新生学生干部为培养对象,以讲座、小组讨论、访谈、观摩为培养方式,共培养结业学生551人。理论研究型社团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不断扩大,目前,校院两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共有会员1544名,研究会充分运用征文、知识竞赛、理论宣讲等活动载体,帮助青年学生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紧密围绕社会需求与学校中心工作,扎实推进机制建设与成果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快速稳步推进

1.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日益完善。三年来,校团委积极推进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建设,先后制订了《宁波大学关于加强本、专科学生科研工作若干意见》、《宁波大学“江兴浩学生科研成果奖”评审办法(试行)》、《宁波大学“江兴浩学生科研英才培育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宁波大学学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理顺了机制,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多重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学院、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推入到发展的快车道,最终形成了以“挑战杯”赛为龙头,以“四项指标”为导向,以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孵化器,以科技学术节为展示平台,以社会实践为推进器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

2.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日益显著。一是“挑战杯”获奖数不断增加。校团委不断加强“挑战杯”竞赛的组织参赛工作,也不断取得“挑战杯”成绩的突破。三年来,我校累计有61件作品在国家、省级“挑战杯”赛事中获奖,其中创业计划竞赛获全国金奖1项、铜奖1项,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全国三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9项;二是学生科研项目量质并举。2008年起,校团委全面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SRIP),为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强化过程管理,努力保证立项项目的质量。三年来,校级SRIP立项项目共计1421项,资助总额达57万,共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新苗人才计划)资助项目204项,获得项目资助经费达169.5万元,省级项目结题率为100%。三是学生发表论文、专利数量取得突破。通过校团委及各学院的精心培育,三年来,我校本、专科学生发表论文超过150篇,获得专利授权近100项,其中D类以上高级别论文及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占成果总量的20%左右,成果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3.校园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郁。倾力打造“科技学术节”品牌,引导广大同学参与 “挑战杯”赛、专业技能竞赛、“金点子”大赛、科研沙龙等一系列活动,三年来,参与科技学术节的学生人数达到4000人次,审核科研创新学分2979人次,认定教师工作量20000余个。

4.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日益规范。三年来,校团委积极与地方知名企业合作建设宁波大学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截至2010年底,我校共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0个,提供见习岗位114个。同时,校团委借助优秀校友资源,主动与地方青年创业中心、行业协会合作,推进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三、以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计划为依托,打造品牌,团组织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能力进一步提高

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我校各级团组织保持社会实践优良传统,扎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广大青年学生,紧密围绕实践主题,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在全市、全省和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科技支农、文化支教、环境保护、法律宣讲、医疗服务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年来,共集中组建了1822支实践小分队,累计36000多名宁大学子在实践的舞台上锻炼成长,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经过多年的坚持和努力,学校团委连续十三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也涌现了一批如‚心灵直通车‛、‚党员义工‛、‚法律大篷车‛等优秀实践项目,社会实践已成为青年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载体。

2.挂职锻炼工作成效进一步显现。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地方挂职锻炼项目是我校2005年开始实施的“学校育才、地方引才、学生成才”的思政工作品牌。三年来,我校累计选派153名优秀大学生参加挂职锻炼,其中镇海区挂职锻炼队员97名、校内挂职锻炼队员56名。在已毕业79名挂职同学中,15名考取公务员或机关单位事业编制,5人留校从事思政教育工作,4人获得宁波大学保送研究生资格。2008年10月,“挂职锻炼”项目被列为团中央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典型案例,并经省教育厅推荐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集。

3.志愿者服务氛围进一步浓郁。三年来,宁大学子秉承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开展了环境保护、扶残助残、帮困助学等各方面的志愿服务,形成了‚立足学校、覆盖甬城、辐射全社会‛的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目前,我校青年志愿者注册人数已达到31210人,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308个,以及电脑维修大队、爱心修车大队、法律维护大队等15支专业服务大队。志愿服务氛围日益浓郁,多名志愿者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浙洽会等大型赛会服务工作,我校志愿者认真细致的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和一致好评。

4.“两项计划”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校团委积极发动应届毕业生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和省内欠发达地区计划。三年来,我校累计选送31名毕业生赴四川省和省内部分欠发达地区进行志愿服务,涌现了苏春芬、杨健等一批优秀的志愿者典型。同时,西部志愿者们依托校内广大志愿者的力量,建立学校和服务地的对接机制,形成校地合作开展西部计划的新模式。其中,‚一元钱与一所希望小学‛ 爱心募捐项目成效十分显著,捐资25万元兴建的四川省沐川县‚干剑白鹭希望小学‛新教学楼已经奠基。

5.主流、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浓厚。三年来,我校各级团组织始终坚持培育海派、大气、厚重的具有宁大特色和共青团气息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展了学生大合唱比赛、文化艺术节、话剧节等人文艺术活动,指导学生会、社团联举办新生节、毕业生节、社区文化节、社团巡礼、十佳歌手大赛、辩论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拥有宁波大学校园文化“白鹭奖”校级培育项目2项,“一院一品”品牌项目2项,“一院一品”培育项目2项。积极推进原创文化建设,白桦林话剧社、霁云剧社等多个学生话剧社共推出原创话剧12幕。三年来,在各级、各类艺术比赛中累计获国际级奖项1项,国家级奖项20项,省级奖项120项,市级奖项21项。

四、深入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创新举措,团的自身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1.扎实推进创先争优工作。以‚增强组织活力、增强团员意识、提高团员素质‛为目标,在全校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做好团推优工作,三年来累计推优人数达10058名,为党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青年人才。按照组织建设好、团员教育好、活动开展好、青年反映好的‚四好‛要求,建设了学校首批80个‚四好‛团支部。以‚魅力校园‛十佳系列评选活动为依托,挖掘、培育和宣传了一批学有所长的优秀青年典型,并组成优秀大学生巡讲团,将优秀学生的成长模式和经验感悟推广传播,为广大团员青年树立了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学生榜样。

2.进一步夯实基层团组织基础。紧扣‚两个全体青年‛要求,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探索团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的模式。在学校党委的重视下,我校团的建设已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为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按照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每年在二年级团支部中培育10个特色团支部,帮助基层团支部形成特色,增强活力。以《主题团日活动指导菜单》和十佳团日活动评比为抓手加强对团支部团日活动的指导,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得以有效激发。

3.统筹推进团干部队伍建设。以建设学习型团组织为目标,加强对团干部的培训,选派优秀团干部到团省委、地方团委挂职锻炼,组织团干部赴知名高校考察调研共青团工作,有效地扩大了团干部的视野,提高了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积极开展共青团工作专项调研,设立共青团工作课题,为团干部开展研究提供资金支持,三年来,共计开展共青团课题研究35项,累计5项调研成果获得浙江省共青团调研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4.不断强化团的信息宣传工作。学校团委进一步巩固团属信息宣传阵地,改版宁大青年网,整合已有团学工作网站,构建一站式团学导航页面,有效地提高了宁大青年网的点击率和使用效率。借助团刊《宁大青年》、团工作信息和工作简报,及时总结阶段性工作成果,推广工作经验,3年来累计刊出团刊《宁大青年》12期,工作简报111期,暑期社会实践简报98期。共青团外宣工作成效显著,三年来,学校共青团工作广受关注,屡见报端,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浙江日报》、《宁波日报》在内的近百家新闻媒体对我校共青团工作进行了近200次的报道。

5.切实加强对“两会一团”的指导工作。三年来,学校团委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指导和引导,大力推进“两会一团”的内部机制建设,帮助学生组织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学生组织活力显著增强,已经形成了新生节、研究生学术节、社团巡礼等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活动品牌。 各位代表,成绩属于过去,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校共青团工作与党的要求和青年的期望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团组织对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团组织对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有效手段需要进一步改进;基层组织建设需要进一步规范加强;团干部的业务素质、研究能力和成长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研究,认真解决。

第二部分:过去三年工作的收获和思考

各位代表,过去的三年是我校共青团事业不断发展的三年,是我校共青团工作不断进步的三年,也是我校共青团干部和团员青年不断成长的三年。这三年,我们没有辜负‚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的光荣称号,学校团委先后被团省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省级先进团委‛称号,这三年,我们准确把握共青团工作的组织属性,不断深化对高校共青团工作规律性的认识,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坚持党委领导,高举旗帜、把握方向,才能夯实宁大共青团开拓进取的组织基础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的旗帜就是团的方向,党的要求就是团的使命,党的号召就是团的行动。离开了党的关怀和支持,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学校党委审时度势,总揽全局,为我校共青团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共青团工作的职责,并从政策、机制、资源等各方面予以充分支持,为我们创造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实践证明,没有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就没有宁大共青团的创新发展。高举旗帜跟党走,既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工作准则,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得出的基本经验。

二、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主动担当、争取资源,才能获得宁大共青团开拓进取的持久动力

时代赋予共青团更多的机遇,也需要共青团承担更多的责任。高校共青团的建设只有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保持一致,以高度的责任感围绕学校党政工作中心开展工作,才能获取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过去的三年中,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总体要求,校团委主动承担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工作,真正地参与到学校育人的核心工作领域,努力在学校发展的每一个脚步中留下共青团奋斗的痕迹。在此过程中,共青团工作也获得了学校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也收获到了信心与动力。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勇于担当,是过去促进我们工作的动力,也是我们始终会恪守、坚持的方向。

三、把握时代脉搏,勇立潮头、锐意创新,才能抓住宁大共青团开拓进取的难得机遇

作为凝聚、服务、引领广大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只有紧跟时代,才能真正成为青年的精神领袖,只有引领潮流,才能赢得广大青年的支持和追随,只有勇于创新,才能永葆共青团的青春活力。过去三年中,宁波大学共青团在传承中创新,紧密围绕大学生实际需求的变化,开辟了新的工作领域、搭建了新的工作平台、设计了新的工作载体,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具有特色、受到团员青年的广泛欢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时代对共青团工作的一贯要求,也是宁大共青团始终坚持的工作原则。

四、围绕学生成才需求,打造品牌,培育特色,才能保持宁大共青团开拓进取的蓬勃活力

以学生为本、始终围绕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是共青团工作必须坚守的宗旨。我们注意到品牌、特色对于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影响青年有着巨大的力量。共青团只有围绕青年需求开展工作,立足于品牌和特色扩大工作的影响力,才能不断获得广大青年的认同和亲近,才能让共青团事业获得生生不息的蓬勃活力。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三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所有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党委、团省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得益于学校“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为我们明确了工作的方向,得益于广大团干和团员青年的共同努力奋斗,得益于宁波大学和宁波这片热土所给予我们的工作激情和无限创造力。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共青团宁波大学第四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宁波大学共青团工作的各级领导、兄弟院校团组织、社会各界以及全校最可亲、可爱的团员青年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第三部分:未来三年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

各位代表,同志们、同学们,本次团代会的召开,恰逢全党创先争优活动的高潮阶段、恰逢浙江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起步阶段,恰逢宁波市‚三思三创‛活动的升华提高阶段,也恰逢学校凝心聚力争取进入全国高校‚百强‛的关键时节,历史和现实都向共青团组织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加重要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宁大共青团人给出更加出色的答卷。

未来三年,宁大共青团的工作思路是:始终不渝地坚持“高举旗帜跟党走,创新创业做贡献”的主题,充分发挥共青团思想引领、成才服务的职能,在校党委和团省委的领导下,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学校“十二五”发展蓝图,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握时代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力开创宁波大学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一、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引领工程

思想引领是共青团永恒的使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网络技术、信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大学生聚集习惯和交流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需要我们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德育培育,加强典型宣传,进一步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有效推进思想引领工作。

1.科学构建“红网”工程。主动适应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主动贴近青年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及时调整学校共青团的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工作机制,积极抢占工作新阵地和制高点,建设以互联网、手机为载体和手段的工作体系,实现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转型。开通团支部博客,打造基层团组织交流、活动的平台,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开通宁大青年微博,通过对国家政策、党的理论、社会现象、热点事件进行解读,深入分析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科学的观点和看法;借用微博力量探索共青团网络舆情收集、研判机制,构建信息收集与反馈的畅通渠道,更好地服务于团员青年的实际需求。开通宁大青年手机在线,利用手机传媒让广大团员青年在轻松的阅读中有所获、有所得。

2.深入实施“青马工程”。认真总结近年来我校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经验,构建理论研究性社团、各级团校、青年人才学院的学生骨干一体化分层培训体系;深入研究学生骨干成长成才的共性规律,坚持育才、用才相结合,让学生骨干在工作岗位、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接受锻炼,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继续打造‚视界讲坛‛活动品牌,开展优秀青年才俊事迹宣讲会,建立已毕业的优秀青年校友与学校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对接机制,培养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3.大力推进“明德工程”。全面规划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系统实施“责任、坚忍、感恩、正直”四大主题教育,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形式,帮助广大团员青年树立“明责任·知坚忍·懂感恩·讲正直”的良好风气。

二、实施科研英才培养工程,推进新时期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计划

进一步深化、完善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建设,争取让每一个团员青年在校期间都能接受到至少一次系统、规范的科研训练,在培育科研成果的同时,培塑大学生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科研精神。

1.深入开展大学生“科研英才培育计划”。建立一套具有普适性的学生科研教育与宣讲工作体系。选择一批优秀的低年级学生,进入‚英才导师‛课题组,与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起进行科研探索,接受严格的科研训练。继续争取学校、各学院、校外单位或个人的资源支持,为有志于科研探索的团员青年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和物质保证,培养一批基本素质过硬、拥有潜力、能出成果的学生科研人才。

2.切实推动大学生“科研精神塑造计划”。继续深化、扩大‚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影响力,通过金点子大赛进一步吸引广大同学参与到科研创新实践中来;通过科研学术论坛进一步营造校内浓郁的科研氛围;通过科研成果奖评比充分发挥高端成果的示范、启发作用;通过年度科研十佳评比进一步培树科研标兵和典型,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帮助大学生养成较高的学术修养,培养大学生追求真理的钻研精神。

3.全力打造大学生“科研成果登高计划”。以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新苗计划)、宁波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SRIP)为支持,以大学生‚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为突破口,结合“英才培育计划”的实施,每年精心培育、重点打造一批可以代表宁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优秀科研成果,争取在各级各类学生科研创新竞赛中获得佳绩。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构建大学生创新成果与创业行为的对接机制,推动大学生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三、整合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全面服务于新时期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

进一步加大对团员青年成长成才需求的研究,引导广大同学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学习和实践,帮助大学生建立符合个性特点的第二课堂实践成才通道。

1.深化“实践历练”成才通道。以改革暑期社会实践机制为契机,加强团组织对暑期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与指导,让更多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舞台上历练成长;进一步改进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地方挂职锻炼项目的工作机制,探索项目化挂职锻炼、基地型挂职锻炼、团队式挂职锻炼的新模式,让挂职单位的实际需求更好地与大学生专业特长相结合,帮助大学生在挂职服务中更好地锻炼成长。

2.打造“文化熏陶”成才通道。大力扶持原创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加强对学生艺术团、白桦林话剧社等文化艺术类社团的指导,不断打造富有时代气息、具有校园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话剧节、大学生合唱节、“十佳”系列评选等,为青年学生创造更多地锻炼展示机会。继续培育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形成浓厚的特色文化氛围,让青年学生在丰富的校园主流、高雅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全面成长。

3.重构“公益服务”成才通道。继续加强对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将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与志愿服务事业紧密结合,把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和实现社会实践日常化的重要途径。调整规范青年志愿者专业服务大队、形成相对固定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及服务计划,鼓励并创造条件,帮助志愿者组织走出校园,开展符合社会需要的志愿服务。加强对“创业型”志愿者组织的培育,探索志愿者组织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献身公益的运行方式。继续深化‚一元钱与一所希望小学‛专项志愿行动,加大宣传和支持力度,让更多同学参与其中,营造‚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志愿服务氛围。

4.拓展“就业创业”成才通道。整合利用校内各种教育资源及实践条件,围绕大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素质培养、创业能力锻炼等重点构建大学生一体化就业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继续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结合宁大青年的实际需求,探索见习基地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强与大学生创业园、青年创业指导中心等机构的合作,为团员青年开展创业实践搭建更加广阔的锻炼平台。

5.开辟“服务海洋”特色成才通道。宁波是依海而生的城市,宁波大学在海洋科学人才培养上也有独特优势。参与、服务海洋经济建设是历史赋予宁大共青团的难得机遇,也是宁大共青团责无旁贷的使命。我们将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关注、参与海洋经济的建设发展,把‚海洋‛作为第二课堂的新的重要主题,利用社会实践、挂职锻炼、科研攻关等多种形式,学以致‚海‛,开展以海洋经济为中心的校地合作,在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资源利用、弘扬海洋文化等方面彰显共青团组织的新作为,也在海洋经济建设发展中构建共青团员学习、锻炼、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

四、营造团组织“争先”文化,持续推进新时期共青团的自身建设

创先争优是党组织长期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共青团必须一贯坚持的工作理念。带领校内所有团组织和青年团员以‚争先‛文化为引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宁大共青团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1.立足宁大共青团工作“争先”,实施影响力提升计划。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配合实施‚党员义工‛行动计划;进一步规范‚团推优‛工作,发挥共青团在优秀人才选拔、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实施共青团影响力提升计划,全面构建宁波大学共青团的形象识别系统,形成固定精神理念和形象标志,以青年易于接受的形象和面貌团结、凝聚、影响青年;建设‚社区青年服务一条街‛,把共青团的各项活动触角直接深入到学生社区,实现共青团组织在时间、空间、活动三方面覆盖全体青年;开通宁大青年服务热线,尝试推出宁大‚青年卡‛等,实现共青团各项工作的高效、集成管理。

2.着眼基层团组织“争先”,实施特色培育计划。继续加大“特色团支部”的培育力度,依托教师团干、优秀支部书记、青年人才学院优秀学员等力量,力争用2—3年时间,培育出一批特色鲜明、成果突出的团支部,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典型示范效应。

3.推动基层团干部“争先”,实施团干成长计划。以‚分类发展、分类培养‛为原则,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对团干部的培训力度,形成校园文化、团情研究、创业指导、科研创新等多个培训方向,使每一位团干部都能有一技之长;推进我的共青团事业观系列讲座,增强团干部的奉献精神,锤炼过硬作风,打造一支知难而进,能经得起各种突发、紧急、复杂情况考验的团干部队伍;建立团干部交流平台,让每一位团干部在共青团工作中找到归属。

4.带领学生组织“争先”,实施“凝心家园”计划。重视学生组织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等主要学生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加强对校级、院级学生组织统一规划、指导,并不断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引领型、服务型、凝聚型的学生组织,把学生组织建设成为大学生的成长驿站和精神家园。

各位代表,同志们、同学们,过去三年,宁大共青团走过了一段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的历程,我们有幸不辱使命;展望未来,学校发展的宏伟事业赋予我们新的责任,青年团员成长成才的强烈渴望赋予我们新的责任,新的起点上,宁大共青团仍将奋勇直前。生命因为奋斗而更有意义,青春因为奉献而更为闪亮。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校党委和团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旗帜、开拓进取,为宁波大学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建功立业。

团代会文件(9)——工作报告

团代会文件(4)——代表资格审查报告

12大会文件十二第一次团代会报告

团代会报告

团代会报告

团代会文件(13)——工作报告决议

国语学院团代会请示文件

分团委第一次团代会完整文件

团代会结果报告

团代会报告(1209)

文件18:团代会报告
《文件18:团代会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