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红歌会》为什么这样“红”

发布时间:2020-03-03 11:31: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红歌会》为什么这样“红”

中国红歌会是江西卫视2006年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首创推出的大型电视活动,是一档大型的大众歌手选秀节目,也是2010年惟一一个被广电总局特批,可在黄金时段直播的选秀节目。在当今各地电视台主办的优秀选秀节目中,如超女、快男、好男儿、型秀、绝对唱响、梦想中国等,他们在轮番厮杀后遭遇了收视率狂跌的尴尬境地,而红歌会却势如破竹在全国迅速“蹿红”, 无论在影响力和收视率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后来居上之势,成为“惟一”高手。在众多选秀节目的“退热”时期,江西卫视的《中国红歌会》却在漫天选秀的大潮中独树一帜,显现出其独特的生命力。我们不禁会问,红歌为什么会这样“红”?本文试做探讨。

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红歌会历经五年而经久不衰,归根结底就在于中国红歌会独特的“红色”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敢于时刻创新,创造性吸收复制全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真人秀节目的成功经验,走集体公众狂欢与主流价值观巧妙结合的创新之路。这一选秀节目把时尚与传统巧妙结合,坚持红色定位和大众路线,一改选秀节目的同质化与媚俗化,让真人秀与观众在欣赏红歌、演唱红歌、回忆经典的同时接受传统的革命教育,从而打开了选秀节目新通道,这是中国红歌会相对于其他选秀节目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可以说,中国红歌会的横空出世,红色娱乐给受众带来了一片清新,对电视娱乐泛滥是一个制衡和反拨。

从微观层面来看,中国红歌会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一、比赛传扬红歌精神

江西卫视利用自己积淀已久的红色文化资源,打出别具一格的“中国红歌会”,它把优秀的红色文化与观众喜爱的选秀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传扬红歌精神。红色歌曲承载着我党和新中国的难忘历史,许多歌曲都是不朽经典,它让人们追忆过去的岁月,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对中老年人来说,红歌是岁月的回忆、历史的缅怀;对青少年而言,红歌倡导红色文化、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青年人用红歌来呼唤理想、点燃激情。无论是狭义的还是广义意义上的红歌概念,都认定红歌健康向上、感情充沛,唱出的是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几代人共同的诉求。如2010年8月16日的红歌会,全国六强选手集体演唱的2010中国红歌会新主题曲《因为有你》,是红歌会导演组策划力推的新时代红歌,唤起了现场所有人对甘肃舟曲灾区遇难同胞的集体默哀追思。本场6进5晋级赛以“为舟曲加油,为中国加油”为主旋律贯穿全场,红歌选手们为舟曲灾区的同胞们而歌唱,唤起全民族的大爱无疆精神。朱智特意选择的汶川抗震救灾歌曲《北川的鸽子树》、郑璐和2009年红歌会亚军蔡飞合作演绎的98’抗洪主题曲《为了谁》均表达出了一份民族大爱。

红歌会还有意将舞台搬到社会来传扬红歌精神,唤起灾区人民团结一致战胜困难。如7月22日,刚刚获得红歌会十强的选手马不停蹄来到今年洪水重灾区都昌县,深入大港镇洲上村慰问受灾村民,走进太阳村关爱特殊孩童,共同唱响红歌,凝聚奋进力量,十强红歌手的爱心情怀深深地感动了当地群众。虽然时间短,但对坚强、自立、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无疑是红色的一课。所以,著名指挥家滕矢初评论说:“红歌涵盖了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表现了特定时代的特定意义,选手们参赛不仅是为了结果,重要的是在演唱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

二、比赛环节显示红色情怀

红歌为什么会这么红?其重要原因就是它独特的“红色”定位。红歌会在唱区设置、评委选择、播出时段等环节都围绕一个“红”字,尽力显示出浓浓的“红色情怀”。从比赛唱区选择上来看,选择了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革命根据地设立分唱区,并在澳大利亚开设海外唱区,2010年还首创网络唱区;在比赛评委的选择上,阎肃、牟玄甫、滕矢初、万山红等他们是红歌成长与发展的见证者;《中国红歌会》的播出时段与整个大的收视环境相契合,建党日、建军节、国庆节和十七大召开期间,全国的电视屏幕上洋溢着红色主流浪潮。

红歌会在比赛的环节设置上,还很好地运用了红色资源,使节目生动而令人感动。如8月29日晚上的冠军争夺赛上,节目以三强选手心目中的英雄开篇,哈毓春讲到张良的英雄事迹、彝组合讲到汶川地震救援官兵的事迹以及郑璐讲到人民教师王茂华的先进事迹,他们是都民族的脊梁,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这些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就是现实中活生生的红色资源。又如冠军赛上郑璐获得冠军候选人后,哈毓春与彝组合以回答红色历史知识来争夺另一个冠军候选人指标,四道视频题都是红色历史知识。红歌会上把演唱比赛和红色历史知识紧密结合,不但使观众能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而且能使观众增长红色历史知识,这样的红歌比赛内容新颖又别致。可见,红歌会的比赛环节处处体现“红色情怀”。

三、比赛形式丰富多彩

在中国红歌会的舞台上提倡百花齐放,通过众多特殊形式的设置,使红歌会非常值得期待。这次红歌会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组合唱、小组唱等,演唱风格不仅有美声的、民族的唱法,还包容、宽容通俗流行歌曲的存在和发展,演唱方式有清唱、表演唱、伴舞唱等,2010年中国红歌会的舞台上就出现了许多红歌新唱的表演方式,如彝组合自编的那么多新颖的歌伴舞表演方式、“红老外”伊恩演唱伴上贴切多变的表演动作都令评委和观众赞不绝口。尤其是8月29日的3进1收官之战的比赛最让人期待,把“帮帮唱”、“红色问答”、“守擂攻擂”、“红歌点唱”、“串串烧”等多种形式和环节融会贯通,使得观众觉得红歌比赛确实是实力的较量。在具体的每场红歌会上,有优美的演唱、精到的点评、视频题播放、红色知识竞答、专家的知识解答、英雄事迹视频,还穿插了好看的广告,使得红歌会多彩斑斓。

红歌会赛程设置也多彩纷呈,通过“海选赛”到“突围战”再到“英雄汇”来呈现给观众,其中还穿插了一场“复活赛”,这些丰富多彩的赛程形式吊足了全国观众的胃口,让广大观众这个暑假尽享精神的愉悦。

四、比赛内容新颖别致

红歌会内容在全国选秀节目中独树一帜,比赛内容包括红色歌曲演唱和红色历史知识竞答两大部分,大打红色这张牌,深掘红色历史资源。

第一,演唱歌曲内容以红歌为主旋律。红歌主要是指红色经典革命歌曲,如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歌曲、社会主义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各类健康进步歌曲,此外,还包括世界各国革命经典歌曲。其实,红歌舞台是兼容并蓄的,红歌的范围就是一切积极健康向上的歌曲,这当然也包括新时代的健康通俗流行歌曲。一首首《送郎当红军》、《东方红》、《南泥湾》、《延安颂》、《新四军军歌》、《太行山上》、《游击队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红歌脍炙人口。还有体现新时代特点的健康通俗流行歌曲,如《春天的故事》、《为了谁》等不断地催人奋进。所以,中国红歌会的成功是有其丰厚土壤的。

第二,增设红色历史知识答题拯救环节。红歌比赛内容不仅仅是演唱比赛,而且还是红色知识的比赛,这种比赛新颖别致,也是亮点所在。在7月的“红歌复活赛”和8月的“红歌英雄汇”10进8的比赛中,这两场红歌会最大的亮点在于首次请到著名的军旅作家王树增作为综合素质考核的现场评委,提供红色历史知识的问答解读。这是一个成功的创举,是最直接的弘扬红色主旋律的新方式,这对于今后中国红歌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尝试与探索。比赛中的这一答题拯救环节不只是选手的“救命稻草”,它还将成为电视观众直接参与红歌会的一个通道,既具有趣味挑战性,同时还具有明星聚集效应,使得中国红歌会更精彩,更具有可看性。

五、比赛赛制灵活合理

红歌会要以公平来选拔音乐人才,就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而又灵活的比赛赛制。2010中国红歌会在赛制上重点创新,让红歌在传承红色经典歌曲的同时,更具时尚性、群众性以及全球性。

从比赛的赛程设置来看,中国红歌会从报名到冠军争夺赛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从3月中旬红歌会批文下达开始到5月份正式启动,再到8月底结束要历经几个月,其中经历了各唱区的海选赛、7月份的十场“红歌突围战”和8月份的五场“红歌英雄汇”三个重要环节。预赛和决赛都采用淘汰制,通过自己的演唱得到评委和观众投票认可方可进入下一轮。

从比赛的赛制来看,首先,2010年的红歌会赛制灵活,不是沿用往年的老套赛制,这样对观众没有悬念也无新意。如今年在评委的建议下灵活增加了“红歌复活赛”, 让杨洋和冯寅夕君成功“复活”,拿到悉尼通行证。又如在全国哀悼日的第二天,红歌会导演组灵活应变,特意策划了一场以“为舟曲加油,为中国加油”为主旋律的比赛,红歌会凝重的现场气氛唤起了人民对舟曲遇难同胞的哀思;其次,赛制还很科学合理。如“红歌突围战”赛制是分四轮进行,其中第一轮为120进50的比赛,共分五场进行;第二轮为50进30,分两场进行;第三轮为30进20;第四轮为20进10,分两场进行。在十天时间里,从120强直拼到十强。而每一场比赛又采用多轮赛制的方式,即每一场比赛都有几轮不同的赛制,如连续五场120进50是两轮赛制,如第一轮赛制是选手按编号依次演唱,每五人一组,评委根据选手表现给予晋级、待定、淘汰三种评定方式,其后两场50进30红歌突围战又改成更加公平合理的三轮赛制,此举避免了优秀的实力红歌选手因出场发挥失常而导致被评委“错杀”。再如“红歌英雄汇”赛制是分五轮进行,其中第一轮为10进8的比赛;第二轮为8进6;第三轮为6进5;第四轮为5进3;第五轮为3进1,用五个周末从10强到问鼎冠军。“红歌英雄汇”时间安排也很合理,每逢周末举行比赛,这样安排比赛时间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让广大观众在悬念和猜测中等待下一场比赛,并使观众疲惫的身心在周末红歌会的陪伴下得到放松。

六、比赛评委名家担纲

2010年中国红歌会评委阵容可谓“超豪华”,红歌会自开唱以来,基本上每场比赛的评委阵容都会“大变脸”。红歌会暑假前的海选赛都是些有影响的权威评委坐镇各赛区,通过他们的把关把优秀选手送进红歌突围战。在7月的“红歌突围战”赛场上,“超豪华”评委阵容列阵亮相,杨洪基、蒋大为、王佑贵、滕矢初、郭峰等,全都是当今音乐界响当当的大人物。7月31日的“红歌复活赛”顶级评委阵容同场现身,这场比赛出现三位“顶尖”大腕评委,著名指挥家滕矢初、著名词作家阎肃、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坐镇评委席,都是国内音乐界的“大腕”。导演组还专程请来了一批专业院校的声乐教授担任大众评审,他们从专业、人气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评。8月16日晚的 6进5晋级赛,有来自新华网、新浪、搜狐、凤凰网在内的全国11家知名主流媒体代表组成了现场强大的大众评审团。8月29日的冠军争夺赛,被称为红歌会“四大天王”的阎肃、滕矢初、牟玄甫和万山红,继续坐镇担任总决赛评委,而且现场有来自全国11个省音乐家协会组成的大众评审团,这样“豪华”的评委阵容更能保证比赛的公平和合理。

红色知识的点评专家也是评委阵容中的重要部分,“复活赛”上专门请来了一位央视《百家讲坛》的“名嘴”、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担纲嘉宾评审,对选手的回答进行点评考核。8月8日的8进6晋级赛中,红色知识点评嘉宾也玩起了“变脸”,来自国防大学的“名嘴”马骏教师从王树增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对选手的“红色知识答题拯救”进行点评考核。

七、比赛人气异常高涨

毋庸置疑,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应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包括广泛的参与人员和庞大的观众团体,如果节目曲高和寡,那它的处境就十分尴尬。红歌会的参赛人员无论从年龄上、身份上还是地域上都非常广泛。首先,从年龄上看,红歌参赛人员涉及老中青少四代,以王镇为代表的少年一代,以黄训国等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以刘保全、邢建中为代表的老年一代,是“受众细分”的有效组合,对此前选秀类节目受众为单一“青年”是一种突围和拓展;其次,从身份上看,参赛人员的身份相当广泛,不仅有专业的音乐人员,更大一部分人员还是非专业人士,有农民、工人、教师、军人、医生、商人、学生、企业家等等不一而足,几乎涉及到各行各业;再次,从地域上看,不仅有中国人自己唱,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海外人员,包括海外华侨和地地道道的外国人,“红老外”伊恩则是典型代表。红歌会的唱区也从国内设到了海外。2010年红歌会总决赛结束之后,红歌会节目组将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上演一场盛大的演出,这场演出必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红歌会的影响力,将嘹亮的红歌声唱响全世界。此外,红歌会观众也异常广泛,真正做到了老少皆宜。

当然,中国红歌会在目前成功面前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首先,红歌会应紧扣核心价值。红歌出于红土壤,根植于中华大地,具有浓厚的民族性。中国红歌会应紧扣民族精神这个核心价值构建电视文化,探寻电视选秀的本土化、民族化之路,努力打造选秀节目核心竞争力,让节目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从而能为中国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比赛内容还应深掘红色资源。江西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无疑是一块凝聚着革命精神的土地。南昌、井冈山、瑞金作为江西红色文化的三个地标讲述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颂扬着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在当下消费娱乐时代是久违了的缺失。红歌会要牢牢抓住这一点,努力突出地域特色,在比赛歌曲和知识竞答两方面深掘红色资源,使中国红歌会走向“人无我有”、独树一帜、无法复制、难以克隆的“异质化”竞争的持续发展之路。

另外,比赛中对红色歌曲的鉴定还不够严格,有些选手选择了一些与红歌毫无关系的曲目。《中国红歌会》的最大特色就是唱红色歌曲,包括各类健康进步歌曲,离开了它,反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红歌会如能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明天的《中国红歌会》一定会更“红”。

中国红歌

红歌

红歌

红歌

红歌

红歌

红歌

让红歌唱响中国

红歌赏析

红歌心得

《中国红歌会》为什么这样“红”
《《中国红歌会》为什么这样“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国红歌会 歌会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