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民心连心,语言手拉手主题班会策划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6:37: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民手拉手,语言心连心主题班会策划案

一、班会目的

通过“人民手拉手,语言心连心”,了解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习惯。知道我国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国家,从而产生对少数民族热爱的感情。

二、活动背景

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各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不但需要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也需要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和社会各方面献计出力。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三、策划案

林敏:每当我们轻轻打开地图。

苏新杰:第一眼看到了彩色的中国。

林敏:碧绿的是草原。

苏新杰:金色的是沙漠。

林敏:蓝蓝的是大海。

苏新杰:弯弯的是江河。

林敏: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各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相处,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苏新杰:今天,我们各族同胞手拉手,一起来参加“人民手拉手,语言心连心”这个主题班会。 林敏:我们班也有少数民族,先让他们为我们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吧!

苏新杰:竹竿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呢?请同学们说说。下面由王新亚为大家介绍竹竿舞

竹竿舞:

1、竹竿舞

佤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在中、缅、泰三国都有分布。中国佤族近三十万人,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的沧源、西盟、耿马、双江、镇康、永德、澜沧等县和西双版纳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中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是佤族的主 要聚居区,两县的佤族人口约占我国佤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中国境内的佤族分布在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展布的地段。在这一地段里,山峦重叠,平坝极少,故又称阿佤山区。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竹竿舞,过去是有福分的老人死后跳的一种舞蹈,现已成为一

种娱乐性的舞蹈。

舞蹈形式与我国海南省黎族竹竿舞相同。即两根大竹竿平摆在地上,在两根大竹竿外面,人们两人一对,面对面持小竹竿,沿着大竹竿来回滑动碰击,舞者在两竿滑动相撞的空隙中跳动。舞蹈动作为模仿蚂蚁、斑鸠、豹子、画眉等动物形态起跳,活泼欢快。

竹竿舞,一般在寨中有威望、有影响的老人死后举行,以碓杵击打竹竿而舞,寨中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当地老人说:“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不死,它到另一个世界后同样离不开歌舞,所以人们要唱歌跳舞欢送他。”正是这种旷达的生死观,造就了佤族诸多的丧事舞蹈。

2、苗族竹竿舞

竹竿舞是罗甸县董王乡一带苗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主要是表现苗族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与理想,一般在重大节庆日与迎接贵客时演出。

竹竿舞的演出要求并不十分苛刻,道具要求也相对简单化。只要有一块平坦的草地,就可以进行演出。一般是8对男女青年进行,演出时男子著短衣,腰系红绸缎;女子著苗族特有的手工大摆裙,由苗族大堂鼓伴奏打节拍,和以一阵阵的欢呼声,与红绸缎、彩裙一起烘托出一种朴素洒脱的美。

竹竿舞一般分山间偶遇、搭桥过河、相恋、抬新娘回家四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都流露出苗族青年男女真挚的情感与饱含着许多原生态的审美元素,古朴自然。

3、黎族竹竿舞(打柴)

“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数百年前,当黎家人经过辛勤耕作,换得新谷归仓时,村里男女老少就会穿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禽畜,祭祀祖宗和神灵。酒酣饭饱后,众人就会来到山坡上,点燃篝火,跳起竹竿舞。竹声叮咚,庆祝稻谷丰登,祝愿来年有更好的收成。“跳柴”每年从开春之日起,直至元宵,几乎夜夜篝火通明,欢跳不息,热烈气氛充溢着山坡村寨。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在黎族中逐渐流传演变。如今,它的祭祀色彩逐渐消失,已成为一种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体育健身活动。过去那种只限“女打男跳”的习惯,如今也换成“男女混合打跳”。现在,跳竹竿已经成为“三月三”黎寨山恋节中一项健康的活动内容。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增进情谊。小小竹竿为青年男女架设起了“鹊桥”。 林敏:我国每个少数民族不仅有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他们的服饰还特别艳丽多姿,像一座开满名花奇卉的百花园。下面请刘旭萍为我们介绍彝族同胞。

彝族:

凉山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凉山不少地区四季冷凉,气候变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饰季节性不强,察尔瓦(披衫)常年皆着。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差异大,服饰区别近百种,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除小凉山的彝族穿裙子外,云南其他地区的彝妇女都穿长裤,许多支系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有精致的花边,已婚妇女的衣襟袖口、领口也都绣有精美多采的花边,尤其是围腰上的刺绣更是光彩夺目。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珠料的鸡冠帽,鸡冠帽常用布壳剪成鸡冠形状,又以大小数

十、数百乃至上千颗银泡镶绣而成。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过去无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毡。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织成,长至膝盖之下,下端缀有毛穗子,一般为深黑色。彝族少女15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满15岁,有的地方就要举行一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15岁以后,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长裙,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把童年时穿耳的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头发一绺,汉语称为“天菩萨”,彝语称为“子尔”。这是彝族男子显示神灵的方式,千万不能触摸。外面裹以长达丈余的青或蓝、黑色包头,右前方扎成拇指粗的长椎形的“子尔”--汉语称“英雄髻”。男子以无须为美,利用闲暇把胡须一一拔光,耳朵上戴有缀红丝线串起的黄或红色耳珠,珠下缀有红色丝线。

苏新杰:好了,听了这么多民族知识, 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民族知识问答

思考:

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民族政册

?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

二、民族区域自治

?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四、游戏环节

三人两足

游戏规则:以宿舍为单位,每组六个人,两两将小腿绑在一起,以最短时间到达终点的小组获胜。

瞎子背瘸子

要求:沟通配合能力,活跃气氛

游戏规则:当场选六名同学,三男三女,男生背女生,男生当“瞎子”,用纱巾蒙住眼睛,女生扮“瘸子”,为“瞎子”指引路,绕过路障,达到终点,最早到达者,为赢。其中路障设置可摆放椅子,须绕行;汽球,须踩破;花朵,须拾起,递给女生。

踩汽球

规则:人数为八名,男女各半,一男一女组成一组,共四组。

流 程:当场选出八名同学,男女各半,一男一女搭配,左右脚捆绑三至四个汽球,在活动就要后,互相踩对方得汽球,并保持自已得汽球不破,或破得最少,则胜出。

合力吹汽球

要求:沟通配合能力,借着分工合做来成功任务

人数:每组限六人

场地:不限

工具:主持人准备每组各六张签,上写:嘴巴;手(二张);屁股;脚(二张)汽球(每组一个) 适合:全部得人

游戏办法:

1.分两组,可每组必须得要要有六人。

2.主持人请每组每人抽签。

3.首先,抽到嘴巴得必须得要借着抽到手得两人帮助来把汽球给吹起(抽到嘴巴得人 不能用手自已吹起汽球);接着二个抽到脚得人抬起抽到屁股得人去把汽球给坐破

四、总结

今天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我相信这次主题班会后无论是民族同学还是汉族同学,我们都会更理解对方,我们班将会更加的团结,因为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更加坚信各民族是一家人,只有各民族之间彼此团结,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繁荣昌盛,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脚步才会更强、更快、更有力!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少一寸也不行;56个民族,缺一不可。祖国历史的每一页,都记载着各族

人民团结奋斗、保卫中华的事迹。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大家庭。

《手拉手 心连心》主题班会

《手拉手 心连心》主题班会

手拉手 心连心

手拉手 心连心

民族团结手拉手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策划案

主题班会策划案

主题班会策划案

主题班会策划案

主题班会策划案

人民心连心,语言手拉手主题班会策划案
《人民心连心,语言手拉手主题班会策划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