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本科文科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23:47: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贵州民族学院

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学院:民族文化学院

班级(专业):2006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舒彩芝

学生学号:200607020025 指导教师:叶成勇老师

2009年7月19日至23日,由我院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二十余人组成的普查工作组在李相兴副院长的带领下,奔赴贵州省岑巩县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2006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班一行六人将其作为毕业实习参加了此次实习,我便是其中一人。

作为我的毕业实习,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普查工作,我感到很兴奋,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圆满地完成此次普查工作。在出发之前我也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对岑巩县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岑巩县位于贵州省东大门,地处湘黔交界结合部,自古为楚、黔、滇交通要衢,总面积1486.5平方千米,辖4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思旸镇、水尾镇、天马镇、龙田镇、大有乡、注溪乡、天星乡、羊桥土家族乡、凯本乡、平庄乡、客楼乡。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22.08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侗族、土家族。岑巩历史悠久,文明早孕。岑巩古称思州,文化灿烂,史迹辉煌,史有“先有思州后有贵州”之说,历史文化沉淀深厚。尤以“思州石砚”最负盛名,思州石砚,史有千年,唐代即名传于世,享誉神州内外,是“八大名砚”之一。有被专家学者誉为“人间天上”的龙鳌河省级风景名胜区,有誉为“东方的神秘”的思州傩戏傩技,还有隐匿300年的晚明佳人陈圆圆墓等等,吸引了无数中外客人和寻古探幽的专家学者。怀着对“思州石砚”的仰慕之情,我盼望着普查早日来到。

19日,我起了个大早,拎了行囊,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地等候在约定好的乘车地点。开了一个简短的分组会议后,上午9点半,送我们到火车站的校车准时出发,大家都很兴奋,一路上谈笑风生。李

院长又在车上给我们本科生做了大致的工作安排,要求我们虚心向本组带队老师和研究生学习。与我一组的是刚刚博士毕业的叶老师和民族学研究生杨丹师姐,我感到我有了学习的榜样。

下午5点,火车停在了羊坪站(属镇远,紧靠岑巩新县城),我们受到了热烈欢迎,王副县长亲自来接我们,我们感受到了当地的热情。王副县长带领我们到岑巩新县城的一个酒店,马上召开了见面会。见面会除了我院一行,还有岑巩县王副县长,县政府办、民宗局、教育局、文广局和各乡镇领导,双方就工作情况作了大致介绍,并当场作了工作安排,将各个小组安排到各个乡镇,明确任务。晚餐之后,各个小组就由各乡镇领导直接带往各乡镇,20日准时开展工作。

我们这一小组被安排到思旸镇,思旸镇杨镇长亲自到县城来接我们。据杨镇长介绍,思旸镇政府所在地是岑巩老县城,离新县城很近,思旸就是著名的“思州”所在地,有悠久的历史,“思州石砚”就是产于此镇„„听到这里,我不禁暗喜:终于可以见到著名的“思州石砚”了!

到达思旸镇时天已经黑了。但透过暮色依然可以看到街上的冷清和破败,2001年岑巩县城开始从思旸镇龙江村(镇政府所在地)向距此12公里的新兴村搬迁,因此,老县城渐渐冷清下来。杨镇长安排我们住在邮政宾馆。由于县城已基本搬迁至新兴村,此地往来商客减少,邮政宾馆也日益萧条,设备陈旧,房间里的空调都坏掉了。正值酷暑,酷热难耐。由于海拔低,岑巩要比贵阳热许多,我们一时难以适应。但我想比起农村的家里来,这里条件已经不错了,我一定能

克服的。好心的店家给我们送来了电风扇。我和叶老师住一个房间,休息之前叶老师把杨丹师姐叫过来,给我们细致地分配了工作。由于县里给我们的名单上,我们这个小组主要是做一些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收集工作,因此李院长只发给我们一个照相机。听从叶老师的指导,在县里所列的八个项目中,我和杨丹师姐每人负责四个,我又自告奋勇地承担了拍照的任务。睡觉的时候,我看到叶老师还捧着一本厚厚的《贵州通史·明朝卷》,叶老师教导我,只有对岑巩的历史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把握,调查工作才能很好地进行。到这时我才明白我之前查阅的资料是多么浅陋和片面,连《岑巩县志》都没有查阅过。

第二天一早,杨镇长来叫我们,说亲自带我们走走。我们决定先从最近的地方开始。简单的早餐之后我们就出发了,我们来到附近的一个小村寨——平坝村。实际上在这里就可以调查到两个项目,也就是两个传说故事——“洞仙借物的故事”和“杨翠凤嫁洞仙”。我们找到当地的老人,详细的了解了两个传说故事的具体情况,并来到故事的发生地点——白岩山。走在风景如画的田野间,听着老人讲着古老的故事,我感到民间文学是多么动听的歌谣啊。随后我们又来到附近的“思州石研”石材主要来源地之一“文石涵星”。据杨镇长介绍,此地是著名的古“思州八景”之一,也是我们所调查的“乾隆皇帝在思州”的传说故事的主要发生地之一,因盛产黛青色、内含金星的思州石研优质石材而得名。下午我们又来到位于旅馆不远处的思旸小学,实地考察另一个项目——“状元桥的传说”。据陪同我们做调查

的思旸镇龙江村老支书杨秀华老人介绍,“状元桥”的原址便在思旸小学的操场旁。由于年代久远及破坏严重,“状元桥”早已不见影子,古老建筑也已不见一丝痕迹,唯有大操场边摆的几排大大的柱基石说明此地曾有雄伟的古建筑。凭着年过六十的杨老支书的回忆,我们大致对“状元桥”及其周边古建筑有了一个了解。下午回到旅馆时已是六七点,晚饭之后,我们回到房间整理材料。

对于我来说,这天的收获是丰富的,不仅是收集到的材料很丰富,而且自己也学到了一些田野调查的实际方法。叶老师教导我说,在听讲述人讲述民间传说故事时,要尽量听其自由说来,避免使用具有引导性的话语,以免传说故事变质。我还从杨丹师姐那里学到了一些速记的技巧。但令我们担忧的是,此地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但由于不注意保护,很多遗迹已破坏殆尽,非常可惜。陪同我们做调查的除了杨镇长还有思旸中学党委书记熊天木、思旸镇龙江村老支书杨秀华。

第二天,由熊书记和杨老支书陪同我们继续调查。我们来到了距思旸镇西十里的盘街村钱家寨,调查“擒孟坡的传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民间传说,人们根据“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把当地多达二十几个地名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情节又有地点佐证的诸葛亮第三次擒孟获的故事。叶老师教导我,要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从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民族关系来考察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这个故事明显受到《三国演义》、《三国志》等的影响,但其蕴含的地名的文化内涵仍是极有意思的现象。酷热的中午,我们爬上高耸的“擒孟坡”,放眼

四方,仿佛看到古代惨烈的战场。虽然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但我们依然没有退缩。下午我们又调查了一些当地习俗,发现当地习俗大都与汉族无异,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两天下来,县里给的名单我们大都已经完成,但发现价值都不大,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设想,于是叶老师又提出一些课题,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又分别调查了思州古城遗址、观音阁、禹王宫、刘贵墓、思州石研制作工艺等,发现古迹损坏严重,亟待保护。

几天的普查工作很快就结束了,24日早,我们一行三人不舍地离开了思旸镇,赶往岑巩县城与李院长汇合。王副县长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把我们收集调查到的第一手资料拷贝给了王副县长。下午三点,李院长带领大家来到客车站,准备返回学校。因为岑巩离我的家乡很近,我就此与李院长一行告别,启程回家。

时间虽然短暂,但这几天的实习生活仍给我以巨大帮助。我认识到实践动手能力是多么重要,不管你理论知识学的多么扎实,在学校里面的考试成绩有多么棒,实践动手能力仍是极其重要的学习手段。理论知识扎实并不代表实践能力就强,在社会实践里有很多课堂上不能预见的因素存在,因此我们要排除干扰我们判断力的因素,“拨开迷雾见云天”。我很荣幸地认识了叶老师和杨丹师姐,叶老师教导我看问题要从整体出发,要从宏观角度加以把握,再来做微观的考察,这样才能把问题搞清楚。叶老师教予我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告诫我做田野调查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给予我很大帮助。杨丹师姐成为我学习的榜样,让我决心做一名民族文化的研究者。

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本科文科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本科文科毕业实习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