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卷2

发布时间:2020-03-03 12:54: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4《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卷

全卷共五大题,共100分。其中第

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第

三、

四、五大题为主观题。单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多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第一题

某日16时10分,某厂维修班开始检修连接污油池的输油管线,16时20分,钳工甲将带有底阀的输油管线放入污油池内,当时污油池内油的液面高度为50cm,上面浮有30cm厚的污油。在连接100cm高的法兰时,由于法兰无法对正而连接不上,班长乙去车间叫电焊工丙,17时10分,电焊工丙带着电焊机到达现场,由于是在油池附近作业,电焊工丙在现场准备好后,去车间办理动火票,17时20分,钳工甲见丙迟迟没有回来,快到下班时间,于是用电焊开始焊接,焊接3分钟左右,发生油气爆炸,爆炸将油池顶盖掀开,油池着火,钳工甲在油池附近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4~7题为多选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到题干括号内):

1.在油气厂内焊接,必须由具有( C )的人进行操作。 A.防爆基础知识

B.防爆基础经验 C.焊工作业操作证

D.经过焊工培训 E.领导允许

2.该起事故的性质是( C )。

A.个人行为

B.刑事案件 C.责任事故

D.非责任事故 E.意外事故

3.该起事故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D )。

A.通风不良

B.照明强度太低 C.环境温度过高

D.违章操作 E.对异常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4.该事故中引起油气爆炸的因素有( ABCD )。 A.空气

B.油与挥发的气体

C.环境温度

D.电焊焊接所产生的弧光 E.污油

5.钳工甲所处作业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 BCD )。 A.离子辐射

B.触电 C.有机着火

D.有机爆炸 E.机械伤害

6.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对维修班可能涉及事故的类型和类别包括( ABDC )。

A.其他爆炸

B.火灾 C.淹溺

D.灼烫 E.机械伤害

7.根据以上情形,爆炸的间接原因包括( ABCE )。 A.作业组织者安全管理不到位

B.安全教育培训不够 C.动火过程监护不到位

D.事故应急演练未落实 E.安全意识不强 第二题

2005年11月13日,某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 1.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硝基苯精制岗位外操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气阀门,导致预热器内物料气化;恢复硝基苯精制单元生产时,再次违反操作规程,先打开了预热器蒸汽阀门加热,后启动粗硝基苯进料泵进料,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使预热器及管线的法兰松动、密封失效,空气吸入系统,由于摩擦、静电等原因,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并引发其它装置、设施连续爆炸。

2.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双苯厂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不够、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劳动组织管理存在缺陷。

3.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双苯厂没有事故状态下防止受污染的“清净下水”流入松花江的措施,爆炸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出来的部分物料和循环水及抢救事故现场消防水与残余物料的混合物流入松花江。 4.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

一是吉化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会引发松花江水污染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有关应急预案有重大缺失。

二是吉林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提出防控措施和要求。 三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对吉化分公司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失察,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及时督促采取措施。 四是吉林市环保局没有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建议采取措施。 五是吉林省环保局对水污染问题重视不够,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准确地报告水污染程度。 六是环保总局在事件初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及时提出妥善处置意见。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4题为单选题,5-8题为多选题。请将正确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写到题干上的括号内):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 C )。 A.抽检制度

B.监督制度 C.审批制度

D.代管制度 E.审查制度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 B )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A.每年每年

B.每年每两年 C.每两年每年

D.每两年每两年 E.每两年每三年

3.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 D )备案。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

D.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部门 E.省级人民政府

4.该事故如果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事故等级是( C )。 A.特别重大事故

B.特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较大事故 E.一般事故

5.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ABCD )。 A.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 B.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 C.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

D.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E.牧场、养殖场、野生动物园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CE )。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A.同时设计

B.同时制造

C.同时施工

D.同时通过检测检验 E.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7.《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九条规定,( ADE )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A.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B.交通营运单位 C.供电单位

D.矿山 E.建筑施工单位 8.《安全生产法》第七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单位负责人应当( ABD ),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A.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B.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C.不管付出多大代价,抢救伤员 D.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E.先保护重要的物质设备,后救护遇难者 第三题

某酒店是由甲市乡镇企业局与乙市某股份公司合作兴建,其中乙市某股份公司出地,占地面积为1250m2,占大楼40%的股份;甲市乡镇企业局出资480万元,占大楼60%的股份。酒店原设计为内部招待所,基建工程于2000年6月动工,2002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楼高9层共31m,建筑面积为7130m2,一楼是大堂、商场,二楼是餐厅,三~九楼是客房。2002年4月~2010年9月,酒店由甲市乡镇企业局直接负责经营,法定代表人是甲市人民政府驻乙市办事处主任欧某。2010年9月,甲市乡镇企业局将酒店整栋大楼承包给乙市某国际贸易公司经营和管理,该公司总经理姜某又将二楼餐厅多次转包。

起火前,二楼肥肥火锅城由四川人姚某承包,三~九楼客房由姜某负责经营管理,酒店法定代表人仍是甲市人民政府驻乙市办事处主任欧某。起火当晚,酒店入住旅客为243人,其中有外地来乙市的旅游团6个,共139人,其他住客及员工共104人。

2012年7月17日凌晨1时50分时,酒店对面市水产批发市场的一名个体户和一名骑自行车路过的群众,发现酒店二楼肥肥火锅城靠北角的房间起火,即告知在一楼大堂值班的保安员,保安员上二楼看到影碟机房(楼层经理刘某的住室)着火,见房门上了锁,就回一楼打电话找酒店值班经理,未找到人,然后再上二楼拟用灭火器灭火,但不会使用;打开消火栓开关又没有水。此时火已蔓延,该保安员再跑回一楼大堂给各楼层服务员打电话,最后才想起打119报警,市公安消防局指挥中心于2时16分接到报警,先后调动了5个消防中队,共13台消防车、120名消防员赶到现场灭火救人。其中一消防中队首先于2时20分到达现场,由于采取措施得力,仅用 10分钟就将火扑灭。

消防员到场后,三~九楼的旅客纷纷涌向窗口,挥动毛巾、床单、衣物呼喊救命。市消防局领导采取果断措施,利用4台云梯车,在酒店的东西两侧升高救人,同时组织消防员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各楼层,采取背、抬、扶等方法,共抢救和疏散222人。事故致使9名消防队员吸入浓烟晕倒在现场,负伤住院。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为保证疏散的安全,疏散楼梯间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应满足的要求有哪些? 【参考答案】

(1)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并应设置楼梯间(室外楼梯除外),便于双向疏散。 (2)靠近电梯间布置,将人们经常使用的路线和应急路线结合起来,利于快速疏散。

(3)靠近外墙设置,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采取安全性最大的带开敞前室的疏散楼梯门形式,并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队的救援行动。

(4)楼梯间(除与地下室相连的楼梯和通向高层建筑避难层的楼梯外)竖向要保持上下直通,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 (5)避免人流交叉。

(6)(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割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宜直通室外。必须在隔墙上开设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7)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8)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安全疏散的突出物。楼梯间及其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及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9)首层楼梯间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

(10)居住建筑内的可燃液体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如必须局部穿过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2.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建筑灭火器? 【参考答案】

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灭火器应设置稳固,其铭牌必须朝外。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和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 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m。灭火器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当必须设置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应有保护措施。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外的地点。灭火器的使用温度范围应符合规范规定。 在卤代烷灭火器定期维修、水压试验或作报废处理时,必须使用经国家认可的卤代烷灭火剂。已配置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人防工程内的所有卤代烷灭火器,除用于扑灭火灾外,不得随意向大气中排放。在非必要配置卤代烷灭火器的场所已配置的卤代烷灭火器,当其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或达不到产品质量标准要求时,应将其撤换,并应作报废处理。 第四题

某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了液氯钢瓶爆炸事故。该工段414m2的厂房全部被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和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km。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十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时值)。

最初爆炸的一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止回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灌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说明情况,埋下了重大事故隐患。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和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厂均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法》,提出处理建议。 3.提出防范此类事故发生的措施。 【参考答案】

1.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1)直接原因

1)用户方违章在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且未向充装方说明此情况,形成事故隐患。 2)充装方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前未按规定检查和清理就进行充装作业。 (2)间接原因

1)用户方的生产设施存在缺陷(缺少必要的防倒灌设施)。

2)压力容器灌装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用户方和充装方的工人都属违章操作,也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说明双方单位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足。

3)无论何种原因,化工厂建在居民区都是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的。政府和厂方也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2.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法》,提出处理建议

化工厂为化学危险品生产单位。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追究该厂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追究该厂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3.防范此类事故发生的措施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化工厂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2)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化工厂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教育和督促所有从业人员严格执行。 (3)双方单位应当对有缺陷的生产设施进行整改,消除事故隐患。

(4)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第五题

某造纸厂发生了一起因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和缺乏救助常识而导致10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的重大伤害事故。

事故当日,该厂工人于早上7时停机,经过往浆池中灌水、排水的工序后,8时左右有2名工人下池清扫浆池,当即晕倒在池中。在场工人在没有通知厂领导的情况下,擅自下池救人,先后有6人因救人相继晕倒在池中,另有2人在救人过程中突感不适被人救出。至此,已有10人中毒。厂领导赶到后,立即组织抢救,经往池中灌氧并用风扇往池中送风后,方将中毒者全部用绳子拉出来。由于本次中毒发生快、中毒深、病情严重,10例病人在送往医院后,已有6例病人心跳和呼吸停止,虽经多方努力抢救,但至当日下午4时20分,已有4人死亡。

事故原因调查与分析:

1.中毒现场有害气体的测试及中毒化学物质的鉴定。浆池外形似一个倒扣的半球状体.顶部有一个40cm×60cm洞口,工人利用竹梯从洞口进出清洗浆池。走近洞口,就闻到一股较浓的臭味,事故发生后,在洞口处用快速检测管对洞口内10cm处的气体进行检测:硫化氢(H2S)的浓度为55mg/m3(国家卫生标准为10mg/m3),一氧化碳、氯气和氯化氢未检出,可以推断,在实行向池中通风和送氧之前,其浓度一定更高。根据中毒病人的发病及临床特征,将本次中毒诊断为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

2.浆池硫化氢产生的原因。在造纸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含硫化学物质。通常的情况下,由硫化氢引起的职业危害多发生在蒸煮、制浆、洗涤和漂白的过程中,如果含硫的废渣和废水长时间存放在浆池中,再加上含硫有机物的腐蚀,就会释放出大量的硫化氢气体,由于密度较大而沉积于浆池的底部。

3.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硫化氢是剧毒的窒息性气体,在没有良好通风和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是绝对不能进入高浓度硫化氢环境工作的。但本次清洗浆池前,水仅灌注了1/4,且工人在未对池内进行通风处理的情况下就下池清洗,随后一连串的救人更是在没有任何通风和防护耪情况下进行的。

4.缺乏安全及应急措施。现场调查发现用于鼓风的排污口处却没有鼓风机,连电源插座都找不到;清洗浆池没有任何的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毒面具,甚至连一根救助的绳子都没有,更没有发生事故时的抢救设备。 5.缺乏劳动安全卫生意识、管理混乱。事故发生后,当要求厂方提供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时,厂方虽说有,但却找不到。如果厂里有安全监督员,并负责对整个安全程序进行监督,便能做到及早发现和及早预防,这起事故就完全可以避免了。

6.缺乏必要的防毒急救安全知识教育。本次中毒的10位工人,在该厂工作1~5年,却从未进行过有关的安全卫生培训和教育,不知道制浆过程中存在哪些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对人体能造成哪些伤害,也不知道预防措施,更不知道发生紧急情况后如何救治。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硫化氢的检测方法是什么? 2.进入设备内作业的安全要求是什么? 3.生产经营单位应进行全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具体包括哪些? 4.结合本案例,应提出的安全管理整改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硫化氢的检测方法

硫化氢的检测方法是硝酸银比色法,通过硫化氢与硝酸银作用形成黄褐色硫化银胶体溶液,比色定量。

2.进入设备内作业的安全要求

(1)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并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2)进入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将该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安全隔离(加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线,不允许采用其他方法代替),并清洗、置换干净。

(3)在进入设备前30分钟必须取样分析,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氧含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设备内作业。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2小时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4)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确保设备内空气良好流通。

(5)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V,在潮湿或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等于12V,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6)进入有腐蚀、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物料的设备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

(7)在设备内动火作业,必须按规定同时办理动火证和履行规定的手续。 (8)设备内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并与设备内作业人员保持有效的联系。

(9)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人员;若需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设备内作业审批手续。

(10)作业完工后,经检修人、监护人与使用部门负责人共同检查设备内部,确认设备内无人员和工具、杂物后,方可封闭设备孔。

3.生产经营单位应进行全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具体包括 (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法》第20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2)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在于了解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3)《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4)加强对新职工的安全教育、专业培训和考核,新职工必须经过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对转岗和复工人员应参照新职工的办法进行培训和考试。 4.应提出的安全管理整改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该企业自身的特点,应制订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相应的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巡视制度、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度、安全监督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有毒有害作业管理制度、劳保用品管理制度、职业病报告处理制度、特种设备管理责任制度、危险设备管理制度等。

(2)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根据该企业的特点,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级负责安全的人员包括单位负责人及其副手、总工程师(或技术总负责人)、车间主任(或部门负责人)、工段长、班组长、车间(或部门)安全员、班组安全员和作业工人的安全职责。 (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卷(一)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卷一(解析)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考试试卷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试卷

安全生产事故安案例分析模拟试题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一)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B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卷2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卷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