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角度”

发布时间:2020-03-01 20:46: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角度”

臧维平

我们干工作、办事情、处理问题,均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以使我们更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间的普遍性和事物自身的特殊性,以达到对客观与主观世界的认知,继而行动起来解决问题,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但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知识阅历不同,必然导致对同一事物形成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人们遇事往往先通过了解、认知事物,先弄懂是怎么一回事,然后才能辨证施治,这就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所表述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而方法论归根结底是世界观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方法论,依此处理问题,因观点、领悟的不同,其结果有时可能大相径庭。可见看问题的角度是多么重要,有关方法论的著述不胜枚举,不过依笔者看来,当从三个角度来应对和处理问题。下面分别予以阐述。

一、要站在哲学的高度理清问题

试说一段故事。从前有一只青蛙在井中饮着甘甜的井水欢快地唱着歌,恰巧一只猴子跳到井边的树上听到蛙的欢唱,于是猴子来到井边探问青蛙为何如此高兴?只见青蛙仰首鼓腮,双目滚动,欣然答道:“蜗居此地冬暖夏凉,不受寒热之苦。春夏秋三季我以昆虫为美食,而井水泛起的清新之气正好为我润喉护肤,你瞧我的皮肤保养得多么润泽丰腴。闲来时我可仰观井口的蓝天白云不时地高歌几曲,我的歌声铿锵嘹亮。进入冬季,我可蛰居此处悠然地畅睡一觉,任凭外物化育。周而复始,无忧无虑,我怎么能不快乐呢?”猴子听罢直言答道:“此为小乐,何足挂齿。我久居高树,腾跃上下,穿梭其中,尝百果以止渴,食蝼蚁可充饥。枝叶为我避风挡雨,并时常迁居易地,尽享地域之乐,哪像你只固守狭小的空间,怎晓得外面的天地?又怎知天地间的大乐呢?” 这时恰巧有一只耳聪目明的鸳雏低飞掠过,刚好听到二位的对白,便飘飘然滑落树上。只见他敛翅舒胸,振羽昂首,双眼乜斜,款款语云:“我一次展翅翱翔便可历千壑越大洋、游九极访八荒,仍不能抵天地之际,您二位仅偏安一隅,又怎知乾坤之大?又怎敢妄谈天地之乐?”蛙与猴闻罢此言,愕然语休。诚可谓:不登高山不知天地之雄浑,不历四海不觉沧桑之巨变。东坡居士《题西林壁》如是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此而论,我们看问题须当跳出窠臼,要胸有乾坤观日月,这样我们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把问题看得透、理得清,才能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二、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问题

《吕氏春秋〃察今》中记录一则荆人涉澭(古河名,约在今河南商丘市一带)的故事,是这样描述的:“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由此可想,当时间发生变化,而人的认识仍拘泥不变,还以河中所做的标记渡河,虽然付出惨痛的代价,其结果必将与所预计的相差甚远,以致根本相反。此例告诉我们在认识上,必须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决不可做昔日的荆人涉澭者。而时间的推移自然就形成了不同的时代,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都必须紧跟当时的生产力诸要素,人的思维也不例外。简而言之,就是要“与时俱进”,就是要确切把握时代特征,走在时代前列,创新思维、开拓进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切不可老守田园、固步自封,更不能取得点滴成绩便沾沾自喜、夜郎自大,也不能一遇挫折就裹足不前、畏手畏脚。关键在于,一方面我们既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掌握、运用;另一方面更要用中出新。前者如现代学者张岱年在《中国文化的概论》一书中所指出:以人为本、天人合

一、刚健有为、贵和上中,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要点。以人为本,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新时期人本精神的完整内容。康德说:“在目的王国里,一切或者有价值,或者有尊严。有价值的东西,能够作为某些东西的等价物而代替它。相反,超过一切价值的宝贵的东西,因之也不承认任何等价物的东西,就是有尊严的东西”。试想这有尊严的东西就是人和生命。而天人合一,其宗旨在于人类自身发展的同时更要关爱自然、爱护环境,天人和处、生生不息。刚健有为,是要人们敢于承担历史所赋予的责任,有为社会、提高自己。贵和上中,是讲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在于整体的祥和通达,“中”在于个体的恰到好处。人之相处,春风拂面,是谓“和”;言行适度,即谓“中”。更需要着重指出的,传统文化的出新恰如烹饪美味。尽管主料、辅料诸多,但烹饪出来的佳肴,绝不是单一料理的滋味,而是经过厨师将各种料理的度的把握与火候的控制加之心性的“一以贯之”均发挥到极致,最后我们才能品尝到鲜馐的独特美味,单纯的叠加、组合不可能出新,人的思想也是如此。只有集思广益将不同的思维通过理性的碰撞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否则头脑僵化、封闭禁锢,其结果必然堕入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更何谈“出新”二字。

三、要站在科学的高度处理问题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因此科学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处理问题的得力工具,它使我们做起事来事半功倍。特别是步入21世纪,随着粒子加速器、超级计算机、巨型天文望远镜、多用途卫星、大型科学测量船、深海机器人等极为复杂的科学装备的投入使用,极大地开拓了人类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视野。人类的思维活动愈发开放自由,活动的空间更加广阔新奇,这更增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欲望,提高了人类认识宇宙的能力,同时也必将催生一批新兴学科,反过来又将进一步发展科学本身。如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更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无时无刻不在左右人们的各种行为。人们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自始自终伴随科技的身影,如电脑、音乐播放器、手机等高科技产品,无不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更重要的是科技成果使我们的生活、工作愈发高效便捷;同时对各行各业来说,高科技在市场开拓、产品定位、产品竞争、换代研发中,更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工作学习、做决策定计划,越来越离不开详实的数据、科学的方法、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的业务知识、善于思变的头脑,否则我们将徒劳无功。这就更进一步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必须以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手段来处理问题。总之,事实是科学的羽翼,一方面人类通过事实发现科学,另一方面人类又利用现有的科学使自身飞的更高、更远。这也就是为何要站在科学的高度来处理问题的原因之所在 。

毋庸赘述。不识哲学,不足以谋大事、论长远;不跟时代,不足以断趋势、把脉搏;不明科学,不足以解疑惑、做决策。最后借用法国三位名人狄盖特、雨果、拿破仑之语作为本篇结语。其一:“让思想冲破牢笼。”其二:“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野总是不断变化的。”其三:“胜利属于最坚忍的人。”这就是笔者对“角度”的一些粗浅的体味和看法。

换个角度

角度现代诗歌

男女平等角度

新闻角度

财务角度

毕业论文选题角度

工作总结 (部门角度)

高度角度尺度

看问题的角度

新闻角度例子

浅谈“角度”
《浅谈“角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角度特性 浅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