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井冈山演讲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05:09: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井冈山印象

2011年6月9日有幸作为公司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赴井冈山追随“井冈山精神”的红色之旅。井冈山的名声不在险,不在高,而在它之于中国革命的特殊地位。无论去过与否,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井冈山印象。这种最初的印象是潜意识的,对于我来说。直接的印象仅仅来源于那几页干巴巴的历史,升华过的电视长剧或长辈们辗转的叙述。然而到了井冈山才明白,那最初印象是多么苍白。以历史记录为基础,从自身的体验,以自己的眼睛和脚步来诠释我的感悟,它可能非常主观、非常局限,但它很真实。

汽车由吉安开出,一小时后进入井冈山口,又在山里行了近两小时到达目的地茨坪镇。镇中楼房处处,街道整洁,酒店、商店、博物馆历历在目。由上海知青捐钱资助、茨坪百姓出力建造的公园坐落在街心,一泓湖水,石桥小亭,逸气袭人。心中不禁惊叹这就是那个教科书上说的艰难困苦、物资匮乏之地,我们必须承认这用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大炮创造奇迹之地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令人影响深刻的就是在井冈山旅游区竟然会有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旅行社的大巴在这里必须转乘当地的旅游大巴,覆盖所有景区,这我还是头一回见到。规划者的理念显然意见:肥水不流外人田。搞这个创新之举的确能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从其他方面来看,井冈山是老区,区位条件决定其发展方向,除农业外它只能发展旅游业,这在市内清晰可见,甚至其旅游业的成熟程度超过了城市化程度,旅游业成了井冈山的主体产业,成了支柱产业,所以也就有了在旺季赚足钱,以备秋冬的现象,这现象似

乎只有在一些佛教名山或旅游胜地才能看到,组建起旅游业的地位。在黄洋界、茨坪旧居等景点,处处可见头戴八角军帽,身着灰军服的游人拍照留念。发展红色旅游如今已经成为革命老区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产业。我们沿路和导游了解到,这些年来,井冈山通过发展农家乐,以“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做大旅游市场、做强旅游产业。红色旅游占井冈山全市经济的50%以上,由此拉动井冈山新兴工业、农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

说了这么多,旅游业的发展到底对革命精神有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

影响体现在年龄层次上。在井冈山,我看到大多数游客都是上了年纪或至少中年,年轻面孔好像在自然景观看到许多,在红区倒是很少看到。要是换作平时,这现象再正常不过,但现在是在分析严肃的问题,这一现象令人担忧。老年人或者中年人,他们有的见证了革命过程,有的经历过开国,至少体会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变。他们对井冈山,有更深的感情,我们无法体会的感情,这就是他们来红区游览的原因。而年轻人,对革命精神多少淡化了,他们之间似乎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老年人中年人有更多机会教育下一代,教育“性本善”的孩子,对革命精神的传承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他们来旅游,甚至带上孩子,对革命精神的传承都是有贡献的,旅游业的发展在他们身上产生了积极影

响。就像毛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旅游业的发展对革命精神在我们身上得到了影响最大化。

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我们敬爱的毛主席。虽然平时在同学中偶尔能听到对毛主席的不良言论,但到了井冈山,就好象穆斯林到了麦加,毛主席仿佛成了安拉。景区播放的音乐,不再是流行歌曲,而是毛主席的赞歌;宾馆的墙壁上,挂的不再是油画,而是毛主席诗词的摹本;景点外的摊铺,买的不再是工艺品,而是毛主席的象。铺天盖地的红色标志,给人以天然的信息,来到的是革命圣地,影响是非常积极的。

离开了井冈山,一切又好像恢复了往日的样子。回望井冈山,井冈山仿佛发出万丈红光,当之无愧的革命圣地!只有在那里,流淌在血液里的红才会沸腾,人的思想才会高尚。离开那里,才觉得那里仿佛与世隔绝,隔的不是“良田美池桑竹”,而是红色的革命精神,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是带不走的,后者我们是能传承的。

大家应该知道,飞机一般都是逆风起飞、逆风降落,因为逆风,所以拉升得更快,落地时间更短。当前,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给地产业带来不少困难和阻力,但越是在困难和阻力面前,我们越是要显示出这种逆风飞扬的豪气、胆略和自信。毛泽东写过一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我想,我们不需要“上九天揽月”,也不需要“下五洋捉鳖”,我们需

要脚踏实地,攻艰克难。我们相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实践也会证明:集团党组是一个坚强有力的班子,集团的千名员工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我们更相信集团的前途光明和灿烂!

井冈山红色教育演讲稿

《弘扬井冈山精神》演讲稿

传承井冈山精神演讲稿

井冈山

井冈山

井冈山

井冈山

井冈山

井冈山

井冈山学习演讲稿:精神永存

井冈山演讲稿
《井冈山演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