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9精神的三间小屋(部编本九上语文优质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9:27: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9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作者的三间小屋的具体内容。

2.详细分析文章提出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具体的精神内涵。 过程与方法

1.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们在饱含浓郁文采的字句中体会到:情感、事业、精神应融为一体,才能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这“精神的三间小屋”赋予的精神内涵及给予我们的生活启示。 难点

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引导法、朗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祖籍山东,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等。著有《毕淑敏文集》四卷,长篇小说《红处方》。

三、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教师纠正字音,梳理字义。 宽宥(yòu) 游弋(yì) 轻觑(qù) 麾(huī)下 赘(zhuì)余 窗棂(líng) 坍(tān)塌 要诀(jué) 困厄(è) 鸠(jiū)占鹊巢 襟(jīn)怀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驰骋: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居处。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广袤:开阔,广阔。广,从东到西的长度。袤,从南到北的长度。 3.再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6自然段):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7自然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7~8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9~13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14~17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自然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四、课文精读

1.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2.1~6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1~3段是全文的引子,由两句名言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

4~6段由身体的活动空间引出人心灵空间的思考。

3.第1自然段“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三个短语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因为它们对应上文的“大地”“海洋”“天空”。

4.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5.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写的?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6.作者认为第一间精神小屋应该怎样布置才是美的?是怎样的美?

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如果这样,“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的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就会“祥和”,就会“充满希望”。

7.在描绘第二间小屋时,作者用了一个成语“鸠占鹊巢”,结合文章,文中“鹊”指的是什么?“鸠”指的是什么?“鸠占鹊巢”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鹊”指的是“事业”。“鸠”指的是“事业之外的赘生物”。“鸠占鹊巢”指的是赘生物取代了事业的位置。

8.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9.在写第三间精神小屋时,为什么作者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

10.作者又是怎样描述第三间精神小屋的?

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精神小屋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11.如果我们的精神小屋不住着自己,会出现什么情况?

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我们的精神,将会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12.你想拥有一套精神的别墅吗?如果你的精神大厦有10间小屋,你打算安放些什么呢? 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指出,如果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拥有了爱心、事业和自我,那么我们生活里就拥有了健康、庄严、努力和真诚,我们的精神小屋将会美观结实;如果我们扩大疆域,增修新舍,把诸如宽容、理想、希望、坚强、友爱、谦逊、勇敢、勤劳、善良、正义、无私、豁达、开朗、感恩、奉献、亲情、友情、爱情、友谊等都放进我们的精神大厦,那么我们精神的宇宙,该是多么的辽阔啊!

13.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14.作者是怎样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得具体、鲜明的?

(1)修辞手法(找出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如:“假如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的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一句,用了比喻句,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幸福。

(2)成语词语的运用(找出你认为好的词语及句子)。

五、探究升华 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六、文章主旨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

七、写作特点

1.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 2.构思新颖独特。

3.语言朴实,意蕴深厚。

八、板书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

爱和恨——打扫——让心中充满爱(健康的小屋) 事业——自我寻找——选择自己适合和爱好的事业(努力向上的小屋) 自身——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庄严、真诚的小屋) 教学反思

课文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提出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具体的精神内涵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自身实际出发,学会多关注自身心灵的健康,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部编语文九上)

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9精神的三间小屋优秀教案

部编九年级上语文《精神的三间小屋》学案(含答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8论教养(部编本九上语文优质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

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6敬业与乐业(部编本九上语文优质教案)

9精神的三间小屋(部编本九上语文优质教案)
《9精神的三间小屋(部编本九上语文优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