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手足口病流行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00:05: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手足口病流行分析

分析大邑县2007-2010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工作策略,为采取科学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大邑县手足口病发病监测和调查处理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2010大邑县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88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4.10/10万,0~5岁儿童发病占总发病数的94.33%,每年3~7月为发病高峰时间,聚集性发病均出现在幼托机构。结论2007-2010年大邑县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人群是0~5岁以下儿童,春夏季为发病高峰,幼托机构为手足口病防治的重点场所。

[关键词]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预防和控制

手足口病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2008-05-02卫生部决定将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为了更好地做好大邑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现对大邑县2007-2010年全县手足口病的发病和预防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

系统》中大邑县2007-2010年的订正后数据,以病例“现住地址浏览”和“发病日期”为条件进行统计分析。

1.2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9-04-12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

1.3统计方法用Microsoft 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发病概况2007-2010大邑县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88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4.10/10万,2007-2010年分别报告发病

8、

37、

411、426例,发病率分别为1.6/10万、7.4/10万、82.2/10万、85.2/10万,其中临床诊断病例872例,实验室诊断10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出现聚集性发病共21起236例,全部发生在县内的13所幼托机构。

2.2流行特征

2.2.1地区分布2007-2010年全县20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数居前前5位的乡(镇)为:晋原镇306例,王泗镇115例,安仁镇73例,新场镇65例,苏家镇37例。晋原镇病例最多,占总发病数的34.69%。

2.2.2时间分布2007年有8个月,2008年有2个月无病例报告,2009-2010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2007-2010年的3~7月共报告发病621例,占总发病数的70.40%,2007-2010年发病时间分布图见图1。

2.2.3职业分布882例手足口病中,散居儿童556例,占发病总人数的63.04%,为幼托儿童296例,占发病总人数的33.56%,为小学生30例(3.40%)。

2.2.4年龄分布 882例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6月龄至20岁之间,1岁以内67例(占7.60%),1岁247例(占28.00%),2岁以内277例(占31.41%),3岁149例(占16.89%),4岁45例(占5.10%),5岁47例(占5.33%),6岁21例(占2.38%),7岁7例(占2.79%),8岁以内4例(占0.45%),9岁4例(占0.45%),10岁13例(占1.47%),20岁1例(占0.11%),0~5岁832,占94.33%,5岁以上50例,占5.67%。

2.2.5性别分布 男性病例518例,占2007-2010年手足病总病例数的58.73%,女性病例数364例,占41.27%;男:女=1.42:1。

2.3卫生及通风条件流行病学调查 按照手足口病防治的技术要求, 县疾控中心组织专业技

术人员对2007-2010年发生的21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和107例住院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出现聚集性病例的13所幼托机构,其中11所卫生条件较好,但教室、午睡室建筑布局或通风条件不好,有3所幼托机构幼儿午睡室幼儿居住密度过高,高达1.6~1.8人/m2,91%的住院病例的主管医生(监护人或幼托机构老师)反映患儿的个人卫生差、饮食、饮水习惯不好。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年存在的肠道病毒感染性传染病,在欧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1981 年我国首次于上海报道。该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通常流行季节在每年的4~9月份,5~7月份是发病高峰,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少数病例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和肺炎等重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由于该病极为常见,多数患者又可以自愈,治疗方法简单,2004年以前,家长、医务人员等有关人员并没有对该病引起更多的关注,近年来在内地部份省份出现手足口病暴发以及重症死亡病例的报道后〔1,2〕,医务人员和社会对该病的关注度才越来越高。2007-06该县首次报道手足口病疫情,但由于临床医务人员和疾病防控人员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监测报告意识不强,再加之2008-05前国家还没有还没有将该病列入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2008-05-12汶川地震发生,该县为地震重灾区之一,医务人员、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转移到抗震救灾,轻症病例可能没有发现和报告,这也可能是2007-2008年的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水平(2年报告发病数只占总例数的5.1%)严重偏低以及与文献报道不一致的原因。2008-05-02,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该县手足口病防治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依法科学防治,防治工作力度加大,监测水平提高,2009-2010年报告发病率基本能反映真实发病和防治工作水平。

大邑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与全国其他大多数地方基本一致,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7月,4月中旬达到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婴幼儿,男女发病没有明显的差异,5岁以下婴幼儿是手足口病防治主要和重点对象[3~10]。 有文献报道显示,手足口病患病毒携带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患者的粘膜疱疹液中含月大量病毒,接触这些排泄物、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刷、水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械等均可传播本病〔7〕,手足口病的传播特点决定了防治手足口病必须做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使感染几率大大降低。预防性的卫生措施包括: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大邑县农业人口占62.77%,很多年轻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小孩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理,平时更注重孩子吃饱穿暖,孩子的个人卫生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往往忽视或没有精力关注,儿童所在的看护环境接触范围广、手卫生意识差,看护人健康知识缺乏,这也可能是手足口病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居多(发病率高达63.03%)的主要原因,与国内多篇报道相近[3~10]。

2007-2010年该县托幼机构多次出现聚集性发病,通过对每起聚集性发病的详细调查分析,发现托幼机构聚集性发病虽然孩子、家长、老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的个人卫生和卫生习惯不良的问题仍是影响手足口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但教室、寝室等幼儿活动休息场地居住的幼儿密度过高导致的通气不畅以及教室、寝室与其它建筑间距不够而导致通风不良、对流不畅也是一个值得引起关注的因素。目前,不少地方的幼儿园的幼儿数量都超过了自身的接待能力,主办方提供的幼儿教室、寝室等活动休息场所面积就会出现折扣,幼儿活动休息空间不够;通风不良、对流不畅的幼儿教室、寝室往往出现在改建(用)的老式(其它用途)房屋。幼儿活动休息场所空间不够,居住拥挤,通风不良、对流不畅等问题如果不能很好解决,这些幼儿园(学校)难免会反复出现手足口病的聚集性发病。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预防控制措施早就被很多专家概括为“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

风、晒衣被”十五个字,关键在落实上下功夫。近年来我县手足口病防治提示,以下两方面工作必须同步强化:一是强化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幼儿、家长(委托管理人)、医务人员、学校及幼儿园老师等相关人员年龄和职业特点,用适当的方式和方法,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熟知相关预防预控制措施,相关各方配合做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二是做好开办托幼机构卫生条件的审查许可和日常监管,重点评审和监管托幼机构幼儿教室、寝室(休息室、午睡室)的面积、开窗通风情况、居室密度、房屋布局是否符合托幼机构建筑要求等,以确保“多通风”措施落到实处。

4 参考文献

[1] 段世彬,任立全,时忠明.2009年济宁市市中区幼儿园手足品病聚集性病例发病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36(2):38-39.

[2] 杜杰,丁振涛,万俊峰.阜阳市手足口病死亡患儿流行病特征分析[J].安徽医学,2009,30(3):256-257.

[3] 张诗琴,贺小卫,王蕾.烟台市区688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11):53-54.

[4] 王连森,毕振强,房玉英,等.2008年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19):45-47.

[5] 张琰琰.2009年孟津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36(4):45-46.[6] 李丽.手足口病604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2):118-119.[7] 李兰娟.手足病[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25-229.

[8] 张红军.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07,19(6):261.[9] 马汉平,张晓宇,杨克俭.兰州市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1):2010-2011.

[10] 吴静,朱建主,高嫘.2008年长春市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26(3):275.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报告质量分析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预防

手足口病病例分析

手足口病病原学分析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手足口病工作总结

手足口病方案

手足口病流行分析
《手足口病流行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