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传染病报告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15:08: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许多疾控中心发布的

《疫情报告》存在统计错误,建议纠正

许多疾控中心发布的《疫情报告》,由于忽略了相对数的应用规则,导致相关统计图、表及文字叙述错误。下面举某地疾控中心发布的某期《疫情报告》为例进行讨论,先看看它的第一个条形图和制作这个图的相关数据(附表),如下:

光看条形图,可产生这样的疑问:麻疹上升幅度高于其它病种10倍以上,是否暴发了麻疹?

看了右边附表,才让人明白:本月麻疹发病数(A=24),比去年同月(B=2),仅增多22例。C值=(A-B)/B*100,是制作条形图的数据组。根据这个计算公式,得到麻疹本月与去年同月比率为:(24-2)/2*100=1100%(即上升11倍)。增多22例,用这个公式一计算,变成上升11倍。倘若B=1,那么(24-1)/1*100=2300%(即上升23倍),也就是B值1例之差,竟让C值相差12倍,显然,这么大的差异不靠谱,表明本组资料用这个公式计算,是错误的。 当然,说它错误,得找出依据。那么,依据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弄清楚C值是一个什么样的数据。

(A-B)/B*100,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C值,统计学上称其为相对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相对数的应用,在统计学上,也是有规矩的。一般统计学书籍,在谈到相对数的应用时,都要强调两点,即:

1、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不宜太小;

2、分母太小宜用绝对数表示。

例如: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卫生专业用)《卫生统计学》(杨树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6年11月第二版,62页)对相对数的应用,制定了5条注意事项,其中第一条是这样规定的:“1.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一般不宜过小

一般来说,观察单位数足够多时,计算的相对数比较稳定,能够正确反映实际情况。如某医生用组织埋线藏法治疗了两例视网膜炎患者,一例有效,即报道有效率为50%,显然这个有效率是不太可靠的,不但不能正确反映事实真相,还会给人造成错觉。这时最好用绝对数表示......”

由此可见,前面谈及的麻疹本月(A=24),与去年同月(B=2),之所以不适宜用(A-B)/B*100这个相对数公式计算其C值,原因就是B值太小,不能拿它做分母,否则,计算出来的结果就“不但不能正确反映事实真相,还会给人造成错觉”。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我为什么要以“许多疾控中心发布的《疫情报告》存在统计错误,建议纠正”为题,写这篇文章。

应该指出,法定传染病中,相当一部分是小概率病种,有的小病种别说一月,就是一年也很难出现1例,对这些小病种,比较它们本月与上月或去年同月的发病情况,按统计学规则,只适合用绝对数,不适合用相对数。当然,象肺结核、肝炎、菌痢之类的大病种,即便是一般区县级区域,每月至少也分别有近百例以上,用相对数来计算它们的比率,是恰当的。问题在于,病种的大小不同,发生的概率不同,某些属性也就发生了改变。大病种适合用相对数表示,小病种适合用绝对数表示,这就是统计学对我们处理这类问题所规定的要求。俗话说:泥鳅、黄鳝扯不到一样长。把不同病种(相差几百上千倍)不管三七二十一,揉在一起用同一个公式来计算它们各自的升降比率,显然是不合理、不科学、不符合统计学规则的。

上述讨论,不知是否把问题向读者叙述清楚。归纳为一句话即:不少疾控中心发布的《疫情报告》,在(A-B)/B*100”这个相对数计算公式上,存在应用不当的错误,需要纠正,不能再让这样的错误在我们的疫情报告中长期坚持下去。

以上观点, 若有不当,欢迎指正!

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

熊代国 2014-2-17

注:以上针对的是某些疾控中心发布的“疫情月报”问题而言,某些 “周报”,也同样存在类似现象,所以下面的附件,以某疾控中心发布的周报为例而论:

传染病报告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报告保密制度

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流程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报告问题
《传染病报告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传染病的报告 报告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